《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0《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

2020《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

202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
《分析化学》考试内容大纲1. 定量分析概论
1.1 实验误差与有效数字
1.2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1.3 滴定分析法
1.4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
2.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2.1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2.2 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2.3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2.4 缓冲溶液
2.5 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
2.6 一元酸、碱的滴定
2.7 多元酸、混合酸和多元碱的滴定
2.8 滴定误差
2.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 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3.1 溶度积和溶解度
3.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3.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3.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3.5 沉淀的形成条件
3.6 沉淀分析法
4.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4.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4.2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4.3 电势图解及其应用
4.4 氧化还原滴定及其应用
5.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5.1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5.2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5.3 配位滴定法概述
5.4 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
5.5 金属指示剂
5.6 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
5.7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6. 仪器分析简述
6.1 吸光光度法
6.2 电势分析法
6.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4 气相色谱法
一、参考书目
1. 陈虹锦等,《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
2.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1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

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七年一月2 基本要求2.1 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主要应用基本理论,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

要求申报人员具备运用基础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分析和解决化学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

2.1.1 无机化学熟悉原子结构和元素知识;掌握分子结构及相关知识;熟悉物质的聚集状态及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反应平衡及相关知识。

2.1.2 有机化学熟悉常见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及分子结构知识;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化学鉴别方法。

2.1.3 分析化学熟悉数据处理知识;了解常见无机、有机物化学定性分析知识;掌握称量分析法;掌握滴定分析法;了解常用物性测试方法;了解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分类及应用知识;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熟悉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滴定法、电质量分析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下同);了解火焰发射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法;了解质谱分析法;了解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掌握气相色谱法;掌握液相色谱法。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了解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等;了解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熟悉分析化学的重要文献种类。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识记:学科定义;任务;作用(二)分析化学的发展了解三次巨大变革;六个活跃的领域。

(三)识记:分析化学的分类领会:结构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定量、半微量与超微量分析;例行分析与仲裁分析。

(四)分析化学的步骤识记:包括分析任务和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及其结果计算和表达(五)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分析化学文献(参考书、杂志)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了解误差的来源、性质;掌握误差及偏差的表示方法;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意义与关系;熟悉误差的传递;掌握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掌握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概述了解误差的来源(二)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识记: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三)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识记:有效数字;运算法则;数字修约规则。

(四)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简单应用: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在实际数据处理中如何应用及计算。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表示方法;掌握滴定分析的计算方法;熟悉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

(一)概论识记: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滴定方式。

(二)标准溶液识记: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浓度表示方法。

(三)滴定分析的计算识记:计算依据;应用实例。

(四)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了解:分布系数和副反应系数;电荷平衡和质量平衡;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基本要求: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

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闭卷、笔试(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三、试题类型: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化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各种化学计算。

要求学生全面熟练掌握上述知识内容。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本章重点]有效数字的定位和运算规则,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法计算。

第一节概述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第二节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一)准确度和精密度(二)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第三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规则和计算规则第四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一)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二)滴定分析法计算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本章重点]酸碱平衡理论及其处理,具体包括:酸碱溶液pH值、酸碱组分浓度的计算,终点误差计算等。

第一节概述(一)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二)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第二节分布系数的计算一元酸溶液和多元酸溶液第三节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一)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二)pH的计算第四节酸碱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pH的计算(二)缓冲指数和缓冲容量第五节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原理第六节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一)强碱滴定强酸(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三)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第七节终点误差(一)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酸滴定一元弱碱)(二)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第八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一)混合碱的测定(二)铵盐中氮的测定第三章络合滴定法[本章重点]络合平衡理论及其处理,具体包括:各种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及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中级化学检验工报考条件及考试大纲

中级化学检验工报考条件及考试大纲
(1)熟悉涂料产品常用物理性能、使用性能及常检理化项目的检验方法。如:
涂料分类、外观、细度、贮存稳定性、遮盖力、粘度、固体含量、漆膜厚度、弹性、耐磨性、干燥时间、硬度、附着力、冲击强度、耐水性、老化等。
6%
3、常检胶粘剂产品的标准、常检项目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1)熟悉胶粘剂产品常用物理性能及使用性能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如:
(2)能正确使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PH计、分析天平、密度计、水浴锅、干燥箱、旋转粘度计、涂-4粘度计、秒表、折光仪等仪器设备。
(3)能对一般常用分析检验仪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及一般故障的排除。
25%
相关技能
安全与其它
(1)能分析处理检验工作中遇到的一般技术和安全问题。
20%
三、参考教材:
1、《无机化学》,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
6、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1)了解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妆品中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对象和一般方法。。
3%
相关知识
1、安全、电工与其它
(1)熟悉实验室消防安全制度及灭火器材的使用。
(2)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危险品安全使用规则。
(3)电工基础知识及常用基本用电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8%
2、生产、加工知识
中级化学检验工报考条件及考试大纲
一、报考条件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初级工:
(1)在同一职业(工种)连续工作二年以上或累计工作四年以上的;
(2)经过初级工培训结业。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中级工:
(1)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初级工等级证书满三年;
(2)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初级工等级证书并经过中级工培训结业;

国家职业资格化学检验工(中级)培训大纲

国家职业资格化学检验工(中级)培训大纲

国家职业资格化学检验工(中级)培训大纲一、使用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检验工(中级)》教材二、培训计划:每年开设二个中级班(上、下半年各一班)。

三、培训大纲:基础知识部分(100学时)第一章化学分析法专业基础知识第一节酸碱滴定法第二节配位滴定法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四节沉淀滴定法第五节重量分析法第六节化学分离法第二章仪器分析法专业基础知识第一节电位分析法第二节分光光度法第三章样品交接第一节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第二节检验样品交接的基本常识第三节实验室计量认证第四节产品质量认证第四章检验准备第一节明确检验方案第二节实验准备第三节实验用水检验第四节实验仪器准备第五章样品的采集第一节制样方案的制定第二节难度较大样品的采集第六章检验与测定第一节试样的分解、分离与富集第二节化学分析第三节仪器分析第四节性能测试专项检测第五节微生物专项检测第六节对照试验和空白试验第七章测后工作第一节测试报告数据处理知识第二节检验报告的填写、检查及复核第八章修验仪器设备第一节仪器设备故障的排除第二节仪器的使用及维护第九章实验室安全知识第一节实验室常规安全问题第二节烧伤、灼伤的急救知识第三节触电的急救知识第四节机械伤的急救知识第五节化学中毒急救知识第六节化学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职业技能部分(54学时)一、化学分析技能训练二、仪器分析技能训练三、性能测试技能训练四、微生物测试技能训练技能鉴定前综合培训(26学时)考前理论、技能知识综合培训及其模拟考试。

分析化学 中级分析化学大纲

分析化学 中级分析化学大纲

中级分析化学课程号:01034610新课号:CHE-0-019课程名称:中级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3)周学时: 2 学分:2开课学期:秋季先修课程:定量分析化学和基础仪器分析一、目的和要求中级分析化学是化学学院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讲授在定量分析化学和基础仪器分析化学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但在科研和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分析化学技能、技术和方法,使本院的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而设置的。

主要介绍分析测试过程的质量保证;分析样品的取样、处理和制备;常用分离与富集方法;各种联用技术、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一些case study。

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分析化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的应用。

由于分析化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所以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应该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具体的要求如下: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分析化学的社会责任和分析化学的分类;掌握分析测定过程的概貌、质量控制;掌握分析样品的取样、处理与制备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常用的分离与富集的方法原理和应用;4.掌握传感器的一般构成;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5.了解光电子能谱技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等一些表面分析技术;6.了解一些联用技术,如生物质谱(电喷雾质谱;MALDI质谱),质谱与分离技术的联用;光谱与电化学联用;激光诱导荧光与分离技术的联用;7.了解流动注射分析,微型全分析系统(微流控系统和生物芯片)。

8.分析化学实际应用case study。

对本大纲制定的说明由于没有查到国内相应课程的情况,本大纲的拟定主要根据授课老师对于本课程的理解,以及当前本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参照国外著名专家的授课内容及最新教科书,进行本课程的授课工作。

参考教材为“分析化学教程”,李克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本课共分七章,总授课学时为30学时。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学时内容学时分析化学概论与产品的质量保证样品的取样、处理与制备常用分离与富集方法化学与生物传感器42.52.54表面分析技术联用技术自动分析技术/芯片实验室分析化学case study4.564.52 基本内容1. 概论与产品的质量保证分析化学概论(分析化学发展简史);分析测定过程;分析化学分类及特点;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分析化学中的计量单位与符号;质量保证,分析数据处理。

2022检验中级考试大纲

2022检验中级考试大纲

2022检验中级考试大纲2022年检验中级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检验中级考试旨在评估考生是否具备相应的检验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专业领域内独立开展工作。

考生需要掌握检验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1. 检验学基础理论- 检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检验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检验学与临床诊断的关系2.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职业健康3. 临床检验技术- 血液学检验- 尿液检验- 粪便检验- 体液检验4. 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 真菌学检验- 寄生虫学检验5. 生化学检验- 酶类测定- 蛋白质测定- 脂类测定- 糖类测定6. 免疫学检验- 免疫球蛋白测定- 补体系统测定- 细胞免疫测定- 免疫标记技术7. 分子生物学检验- 核酸提取与纯化- 聚合酶链反应(PCR) - 基因测序技术- 分子诊断8. 临床检验仪器与设备- 血液分析仪器- 生化分析仪器- 免疫分析仪器- 微生物培养设备9. 检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 检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 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 检验结果的综合评估10. 临床案例分析- 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检验结果的分析- 临床诊断的推理与判断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检验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3. 简答题:考查考生对检验学基本技能和操作的掌握情况。

4. 计算题:考查考生对检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能力。

5. 案例分析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检验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准备建议1. 系统复习:考生应系统复习检验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确保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有全面的理解。

2. 重点掌握:针对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特别是临床检验技术和检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1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为客观题。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五年一月2 基本要求2.1 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主要应用基本理论,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

要求申报人员具备运用基础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分析和解决化学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

2.1.1 无机化学熟悉原子结构和元素知识;掌握分子结构及相关知识;熟悉物质的聚集状态及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反应平衡及相关知识。

2.1.2 有机化学熟悉常见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及分子结构知识;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化学鉴别方法。

2.1.3 分析化学熟悉数据处理知识;了解常见无机、有机物化学定性分析知识;掌握称量分析法;掌握滴定分析法;了解常用物性测试方法;了解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分类及应用知识;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熟悉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滴定法、电质量分析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下同);了解火焰发射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法;了解质谱分析法;了解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掌握气相色谱法;掌握液相色谱法。

2.2 实务及相关知识通过考试认定申报人员能够掌握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常用标准与方法;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了解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内技术问题的能力,并能指导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2.2.1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本技术掌握常用分析化学专业术语与词汇;熟悉试样的采取与制备技术;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技术;掌握与化学分析专业工作相关的安全与环保技术;熟悉标准编制及标准化知识;熟悉实验室常用分析检验设备的性能评定与维护方法;熟悉化学分析实验室相关技术工作内容;具备从事分析实验室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2.2.2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定性分析技术了解常见阴、阳离子的定性鉴定方法;了解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应用;具有在化学分析专业工作中正确使用上述方法的能力。

2.2.3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定量分析技术掌握常用的滴定分析方法、称量分析方法、常量气体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常见有机官能团定量分析方法;具备在化学分析专业工作中熟练运用上述方法的能力。

2.2.4 仪器分析技术熟悉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应用技术;熟悉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滴定法、电质量分析法等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技术;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下同)的应用技术;了解火焰发射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技术;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的应用技术;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的应用技术;掌握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的应用技术;能正确运用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完成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技术工作。

2.2.5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专业知识熟悉与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熟悉质量管理知识;熟悉实验室认证认可知识;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知识。

3 复习要点3.1 专业基础知识3.1.1 无机化学知识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四个量子数的相关知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1)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共价键的特征;类型;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配位键的本质和特征。

(2)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3、分子间力和氢键的相关知识。

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三态以及相互变化;溶液的组成、溶液浓度的表示、稀溶液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等离子体的相关知识。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和相关计算;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化学平衡的方向。

5、完成并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6、利用溶解度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

7、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相关化学反应的解释和判断。

8、铁、铜、锌、锰、铬等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9、常用酸碱理论;常见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相关反应。

3.1.2 有机化学知识1、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8个碳以内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2、常见不饱和脂肪烃的化学性质,8个碳以内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化学鉴别方法;3、常见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和系统命名法;4、常见醇、酚、醚的化学性质、系统命名法和化学鉴别方法;5、常见醛、酮的化学性质、系统命名法和化学鉴别方法;6、常见羧酸及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系统命名法和化学鉴别方法。

3.1.3分析化学知识1、误差及偏差的概念、分类、表示方法与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2、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分析的条件与滴定方式,标准物与处理条件、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滴定度及滴定结果的计算;3、典型酸、碱、盐溶液的pH值的计算以及缓冲溶液的相关知识;4、典型的酸、碱指示剂,典型酸、碱、盐化合物含量的酸碱滴定法测定及相关计算;5、典型的金属指示剂;6、EDTA溶液的性质,典型化合物含量的络合(配位)滴定法测定及相关计算;7、电极电势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能斯特方程式),利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次序;8、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滴定条件的选择,典型化合物含量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及相关计算;9、沉淀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溶解的次序,典型化合物含量的沉淀滴定法测定及相关计算;10、重量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典型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11、化学分离的相关理论和典型化合物的分离操作。

12、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基本原理;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概念与实例,使用玻璃电极的注意事项;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操作过程;电位分析法的有关计算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库仑分析法的原理、分类与应用;极谱分析法原理、分类与应用;伏安分析法原理、分类与应用;电导滴定法原理与应用;电质量分析法原理与应用。

13、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步骤、测定条件的选择与确定的依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性、定量方法和相关计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关知识。

14、光的吸收定律及其有关计算;显色条件和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方法;紫外及可见光光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相关知识。

15、红外吸收光谱法原理与应用;质谱分析法原理与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原理与应用;16、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气相色谱仪、流动相、固定相、色谱柱、检测器等相关知识;气相色谱常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和相关计算;气相色谱与其它仪器联合使用的相关知识。

17、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和固定相、检测器等相关知识;掌握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方法;品预处理方法。

18、沸点(沸程)、蒸汽压、熔点(结晶点)、折光率、比旋光度、黏度、密度等常用物理常数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有关计算。

3.2 实务及相关知识3.2.1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本技术1、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的量纲(有关量、单位和符号)。

本部分内容应参照如下国家标准:(注:未标注年份的标准,以最新发布或修订的年份版本为准。

下同)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 3102(系列)有关各专业量和单位的标准2、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标准化知识;化学分析专业标准的编制方法。

本部分内容可参照如下国家及行业标准:GB/T 20001.1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GB/T 20001.2 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GB/T 20001.3 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HG/T 2954-2008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编写格式HG/T 2955-2008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编写格式3、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术语与词汇。

本部分内容应参照如下国家及行业标准:GB/T 4650-2012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词汇GB/T 14666 分析化学术语GB/T 13966-2013分析仪器术语GB/T 4470 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GB/T 8322-2008分子吸收光谱法术语GB/T 4946-2008 气相色谱法术语GB/T 9008-2007 液相色谱法术语柱色谱法和平面色谱法GB/T 14850-2008 气体分析词汇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4、试样的采取与制备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本部分内容应参照如下国家及行业标准:GB/T 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1气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与产品检验相关的国家与行业标准中有关样品采取与制备部分的规定。

5、分析结果的处理、检验与判定。

本部分内容应参照如下国家及行业标准: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6379.1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GB/T 6379.2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GB/T 6379.3-201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3部分:标准测量方法精密度的中间度量GB/T 6379.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4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正确度的基本方法GB/T 6379.5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5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精密度的可替代方法GB/T 6379.6-2009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6部分:准确度值的实际应用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6、分析实验室常用分析仪器及设备的性能评定与维护方法;实验室用水规格及试验方法;标准溶液等实验室制剂的制备方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