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连杆机构及其方案与分析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书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务处教材科机械工程教研室2005年9月实验一:机械认识实习机构现场实习报告一、平面连杆机构1.根据机构中移动副数目的不同,平面四杆机构可分为、和三大类型。

2.根据连架杆相对机架能否作整周转动,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可分为机构、机构和机构。

3.连杆机构可起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即将主动件的运动形式转换为从动件的另一种运动形式。

能将转动变为摆动的有;能将转动转化为移动的有。

二、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是一种高副机构,其组成有、和三个基本构件。

2.凸轮机构按凸轮形状分类主要有、和的凸轮机构。

3. 凸轮机构按推杆形状分类主要有、和的凸轮机构。

4. 凸轮机构按推杆运动形式分类主要有和的凸轮机构,5. 凸轮机构按闭锁方式分类主要有和闭锁的凸轮机构。

三、齿轮机构1. 平面齿轮机构用于两平行轴之间的传动,常见类型有、和。

2. 空间齿轮机构用于两空间两相交轴或相错轴之间的传动,常见类型有、和。

3.齿轮机构也可转换运动形式,在平面齿轮机构中,将转动转换为移动的齿轮机构是。

四、轮系1.轮系可分为、、和三大类型。

2.周转轮系又可分为和两类,要使输出件具有确定的运动,前者需要个主动件,后者需要个主动件。

工厂参观实习报告1.回答指定机器的组成和加工对象,并写出机器上所能看见的机构及其作用。

2.针对指定的机器,回答其组成和加工对象,并大致说明机、电、液其上的应用。

3.现场实习小结(另附页)注:以上3题由教师指定其中2题完成。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实验报告思考题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包含那些内容?实验三机构拼接及创新设计实验拼接实验报告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思考题:1.在机构拼接实验中,根据你所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一些?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2.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得到了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机构运动简图示意创新机构运动方案。

西工大机械原理第八版(免费版)

西工大机械原理第八版(免费版)

免费版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如图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 1)取比例尺l μ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图b )。

2)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图 a ) 由图b 可知,3=n ,4=l p ,1=h p ,0='p ,0='F 故:00)0142(33)2(3=--+⨯-⨯='-'-+-=F p p p n F h l因此,此简单冲床根本不能运动(即由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 、C 、D 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故需要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图 b )3)提出修改方案(图c )。

为了使此机构能运动,应增加机构的自由度(其方法是: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者用一个高副去代替一个低副,其修改方案很多,图c 给出了其中两种方案)。

图 c1) 图 c2)2、试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图a )解:3=n ,4=l p ,0=h p ,123=--=h l p p n F图 b )解:4=n ,5=l p ,1=h p ,123=--=h l p p n F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将其中的高副化为低副。

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3-1解3-1:7=n ,10=l p ,0=h p ,123=--=h l p p n F ,C 、E 复合铰链。

3-2解3-2:8=n ,11=l p ,1=h p ,123=--=h l p p n F ,局部自由度3-3 解3-3:9=n ,12=l p ,2=h p ,123=--=h l p p n F4、试计算图示精压机的自由度解:10=n ,15=l p ,0=h p 解:11=n ,17=l p ,0=h p13305232=⨯-+⨯='-'+'='n p p p h l 26310232=⨯-⨯='-'+'='n p p p h l0='F 0='FF p p p n F h l '-'-+-=)2(3 F p p p n F h l '-'-+-=)2(310)10152(103=--+⨯-⨯= 10)20172(113=--+⨯-⨯=(其中E 、D 及H 均为复合铰链) (其中C 、F 、K 均为复合铰链)5、图示为一内燃机的机构简图,试计算其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一、实验目的:掌握平面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拼装方法,加深对平面机构运动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平面机构是由连杆、轴、铰链等构成的一种机械装置。

为了实现特定的运动,需要合理设计机构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平面机构的设计和拼装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运动类型的确定:根据具体要求,需要确定机构的运动类型,包括偏转、转动、摆动等。

2.运动副的选择:根据运动类型,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如直线副、旋转副、曲线副等。

3.副序的设计:根据运动副的选择,设计副序,包括副序的顺序、副序的布置位置等。

4.运动参数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运动参数,如运动角度、轨迹等。

5.装配设计:根据副序和运动参数,确定机构的结构和装配方式。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平面机构组件:连杆、轴、铰链等。

2.设计工具:如CAD软件等。

3.实验平台:如支架、夹具等。

四、实验步骤:1.确定运动类型: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平面机构的运动类型。

例如,假设要设计一个能够实现偏转运动的机构。

2.选择运动副:根据运动类型,选择合适的运动副。

例如,选择旋转副作为运动副。

3.设计副序:根据运动副的选择,设计副序。

例如,将连杆放置在平面上,并设计一个垂直于连杆的铰链连接连杆和轴。

4.确定运动参数:根据要求,确定运动参数,如偏转角度。

5.进行装配设计:根据副序和运动参数,进行装配设计,确定机构的结构和装配方式。

例如,将连杆和轴固定在支架上,并通过铰链连接连杆和轴。

6.进行拼装:根据装配设计,将机构的各个组件进行拼装。

7.进行运动测试:测试机构是否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的运动。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我们设计并拼装了一个能够实现偏转运动的平面机构。

在运动测试中,机构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实现偏转运动。

这表明我们的设计和拼装是成功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平面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拼装方法,并加深了对平面机构运动学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正反连杆机构及其应用举例
剪刀
活塞机构
剪刀是一种常见的正反连杆机构, 通过剪刀双臂的交叉运动实现剪 切动作。
内燃机的活塞机构是一种重要的 反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 直线运动。
打印机机械结构
打印机中的传纸机构和墨盒移动 机构都是正反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热点应用领域
1 汽车工业
连杆机构在发动机、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
复杂运动
结合各种连杆的长度和连接方 式实现。
平面连杆机构的分类与特点
1
四杆机构
具有四个连杆的机构,常见的有平行四杆机构和准平行四杆机构。
2
三杆机构
具有三个连杆的机构,例如三角形连杆机构。
3
排杆机构
包含多个连杆,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
平面连杆机构静力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通过力学原理分析连杆机构在静力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常用 的方法包括力平衡法、力矩平衡法和虚功原理。
2 航空航天
连杆机构用于飞机和导弹的着陆装置,以及控制舵面关节传动和运动控制。
构成要素及代表元件
连杆
连接机构中的各个部分,可以是刚性杆件或弹性 杆件。
曲柄
通过旋转运动带动连杆的机构元件。
铰链
实现连杆之间的约束,使其相对运动只能在特定 轴向上发生。
摇杆
与曲柄相似,但其转动轴不经过曲柄轴。
运动类型与分析
直线运动
通过连杆长度或曲柄的定义来 实现。
旋转运动
通过曲柄、摇杆、或曲柄摇杆 组合来实现。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平 面连杆机构
欢迎来到机械设计基础的第二章!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平面连杆机构的各个 方面,包括定义、构成要素、运动类型和分析、分类与特点、静力学分析等。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综合(毕业设计论文)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综合(毕业设计论文)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综合教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1.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1)查阅资料,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按学院要求,完成1篇与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3)在相关软件平台(如VB或Matlab)下,用解析法实现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4)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2.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1)了解平面机构设计综合课题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2)在阅读相关平面机构设计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能用解析法分析和设计平面机构;(3)熟悉和掌握相关软件平台(如VB和Matlab);(4)运用相关软件平台,实现平面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5)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格式规划,语句通顺,论据充分,符合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3.进度安排序号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1 调研,查阅资料2 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翻译3 实现平面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4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初稿5 毕业设计论文修改,完成论文6 论文答辩4.其他情况说明(1)题目开始实施后,每周星期三下午3:30在K1四楼行政办公室集中,检查进度,协调相关事项,进行组内讨论,解答问题。

(2)要求有统一的毕业设计笔记本,记录资料查阅、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每周集中时间进行检查。

(3)独立完成毕业论文。

5.主要参考文献[1] 孙桓,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韩建友编,高等机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王宏磊,平面连杆机构综合研究与软件开发,硕士论文,万方数据库,2005[4] 熊滨生,现代连杆机构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于红英,王知行,李建生,刚体导引机构一种综合方法的研究;机械设计,2001[6] [苏]ИИ阿尔托包列夫斯基,等. 孙可宗,陈兆雄,张世民,译. 平面机构综合[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摘要机构分析与仿真是机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中对连杆机构的研究较多。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 实验报告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 实验报告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 通过平面机构拼装,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了解机构在实际安装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干涉现象及解决的办法。

3、 通过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

二、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实验组装说明书1、实验所用器材介绍搭接机构是在机架前侧平面上完成的。

本实验配有各种工具、连接用的螺钉、螺帽、垫圈等。

其它主要零部件及其功能请仔细阅读表1。

表1 主要零件及其功能表 标号 名称 图形功能1固定支座销轴 与机架相连,带键槽的为主动销轴。

不带键槽的为从动销轴。

2销轴用于构成转动副或移动副的连接轴3 端螺栓装于轴端头,有台肩的可压紧轴端头,无台肩的可压紧套在轴上的连杆。

4连杆将1、2的圆柱或扁头装于其上图1 机架1机架 xy2立柱3滑块4电动机5皮带传动机架后侧2、实验原理机构组成:曲柄滑块与摇杆滑块组合而成的机构,如图所示。

图:内燃机机构工作特点:当曲柄1座连续转动时,滑块6作往复直线移动,同时摇杆3作往复摆动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

该机构用于内燃机中,滑块6在压力气体作用下作往复直线运动(故滑块6实际的主动件),带动曲柄1回转并使滑块5往复运动是压力气体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滑块6的左、右端并实现排气。

3、实验正确拼装运动副方案根据拟定或由实验中获得的机构运动学尺寸,利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运动的传递顺序进行拼接。

拼接时,首先要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运动平面,其目的是避免各运动构件发生运动干涉。

然后,以实验台机架铅垂面为拼接的起始参考面,按预定拼接计划进行拼接。

拼接中应注意各构件的运动平面是平行的,所拼接机构的外伸运动层面数愈少,机构运动愈平稳,为此,建议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层面以交错层的排列方式进行拼接。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提供的运动副的拼接方法请参见以下介绍。

平面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平面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平面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确定机构的几何特性:首先,需要根据机构的构件和铰链的几何特
性确定机构的几何特性。

这包括确定构件的长度、铰链的位置和角度。

2.建立机构的运动方程:根据机构的几何特性,可以建立机构的运动
方程。

运动方程描述了机构各构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可以通过几何关系和
运动链法建立运动方程。

3.解决运动方程: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可以得到机构各构件的位置、
速度和加速度。

这可以通过数值方法或解析方法来完成。

4.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根据机构的运动方程和解决的结果,可以分
析机构的运动特性。

这包括机构的平稳性、运动范围、速度和加速度的变
化等。

5.优化机构的设计: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对机构的设计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调整构件的长度、角度和铰链的位置,以改善机构的运动性能。

总之,平面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是研究和设计机械系统的重要步骤。

通过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可以优化机构的设计,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
效率。

因此,对平面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机械原理第八版答案与解析

机械原理第八版答案与解析

机械原理第八版答案与解析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机械原理第八版 西北工业大学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如图a 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 1)取比例尺l μ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图b )。

2)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图 a )由图b 可知,3=n ,4=l p ,1=h p ,0='p ,0='F 故:00)0142(33)2(3=--+⨯-⨯='-'-+-=F p p p n F h l因此,此简单冲床根本不能运动(即由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 、C 、D 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故需要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图 b )3)提出修改方案(图c )。

为了使此机构能运动,应增加机构的自由度(其方法是: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者用一个高副去代替一个低副,其修改方案很多,图c 给出了其中两种方案)。

图 c1) 图 c2)2、试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图a )解:3=n ,4=l p ,0=h p ,123=--=h l p p n F图 b )解:4=n ,5=l p ,1=h p ,123=--=h l p p n F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将其中的高副化为低副。

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3-1解3-1:7=n ,10=l p ,0=h p ,123=--=h l p p n F ,C 、E 复合铰链。

3-2解3-2:8=n ,11=l p ,1=h p ,123=--=h l p p n F ,局部自由度 3-3解3-3:9=n ,12=l p ,2=h p ,123=--=h l p p n F 4、试计算图示精压机的自由度解:10=n ,15=l p ,0=h p 解:11=n ,17=l p ,0=h p (其中E 、D 及H 均为复合铰链) (其中C 、F 、K 均为复合铰链)5、图示为一内燃机的机构简图,试计算其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与分析§2-1 概述平面连杆机构<全低副机构):若干刚性构件由平面低副联结而成的机构。

优点:(1)低副,面接触,压强小,磨损少。

(2)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

(3)运动多样性,应用广泛。

曲柄滑块机构:转动-移动曲柄摇杆机构:转动-摆动双曲柄机构:转动-转动双摇杆机构:摆动-摆动(4)杆状构件可延伸到较远的地方工作<机械手)(5)能起增力作用<压力机)缺点:<1)主动件匀速,从动件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大,惯性力大,运动副动反力增加,机械振动,宜于低速。

<2)在某些条件下,设计困难。

§2-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结构与分类一、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运动学结构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1.铰链四杆机构所有运动副全为回转副的四杆机构。

BC-连杆AB、CD-连架杆连架杆:整周回转-曲柄往复摆动-摇杆2.三种基本型式(1)曲柄摇杆机构定义:两连架杆一为曲柄,另一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

特点:、 0~360°, 、<360°应用:鳄式破碎机缝纫机踏板机构揉面机(2)双曲柄机构定义:两连架杆均作整周转动的铰链四杆机构。

由来:将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固定为机架而得。

应用特例:双平行四边形机构<P35),天平反平行四边形机构<P45)绘图机构(3)双摇杆机构定义:两连架杆均作往复摆动的铰链四杆机构。

由来:将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固定为机架而得。

应用:翻台机构,夹具,手动冲床飞机起落架,鹤式起重机二.铰链四杆机构具有整转副和曲柄存在的条件上述机构中,有些机构有曲柄,有些没有曲柄。

机构有无曲柄,不是唯一地由取哪个构件为机架决定,机构有曲柄的首要条件是:机构中各构件长度间应满足一定的尺寸关系,该条件是首要条件。

然后,再看以哪个构件作为机架。

下面讨论机构中各构件长度间应满足的尺寸关系。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曲柄摇杆机构考察BD间距离:fmax=B’D=d+a, fmin=B’’D=d-a△BCD中:b+c≥f (b+c≥fmax>,b+c≥a+d (1>b+f≥c (b+fmin≥c> b+d-a≥c, b+d≥a+c (2>c+f≥b (c+fmin≥b> c+d-a≥b, c+d≥a+b (3>(1>+ (2> a≤b, (1>+ (3> a≤c, (2>+ (3> a≤d有曲柄条件:<a)最短构件与最长构件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余两构件长度之和。

<b)曲柄或机架为最短构件。

结论:条件<a)满足i > 最短构件为连架杆,曲柄摇杆机构。

ii> 最短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

iii> 最短构件为连杆,双摇杆机构。

条件<a)不满足,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例:图示铰链四杆机构,已知:L BC =50 mm ,L CD =35 mmL AD =30 mm ,AD 为机架。

<1)若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且AB 为曲柄,求L AB 的最大值。

<2)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AB <3)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求L AB 的数值。

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与演化变换机架曲柄摇杆机构-固定另一最短构件的相邻构件为机架→曲柄摇杆机构固定最短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固定最短构件的对边构件为机架→双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移动导杆机构→曲柄摇块机构<偏心泵)扩大回转副曲柄滑块机构→偏心轮机构转动化为移动副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滑块导杆互换变换运动副位置四.平面多杆机构在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型式基础上,通过添加杆组得到。

牛头刨床机构,插床机构,插齿机,内燃机§2-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及运动分析一、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1) 行程速比系数C 1D -左极限,C 2D -右极限,θ-极位夹角:从动件处于两极限位置,对应曲柄轴线间所夹锐角。

Φ1=180°+θ摇杆:C 1→C 2,工作行程所用时间为t 1,C 点平均速度为V 1。

Φ2=180°-θ摇杆:C 2→C 1,空回行程所用时间为t 2,C 点平均速度为V 2。

Φ1>Φ2 (ω=常数>,故t 1>t 2,V 2>V 1,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为表征机构的急回特征,引入行程速比系数K 。

2)压力角与传动角P -连杆BC 对摇杆的作用力Pt -P 沿C 点速度方向的分力Pn -P 沿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力α-压力角曲柄摇杆机构α定义:力的作用线与从动件上力作用点绝对速度方向间夹角。

γ-传动角,α+γ=90°<互为余角)Pn=Psinα,α↓,Pn↓,运动副中压力↓Pt=Psinγ,γ↑,Pt↑,传动有利为使机构有良好的传力性能,希望最小传动角γmin不要太小。

要求:γmin≥[γ]一般机械[γ]=40°,高速大功率机Array械 [γ]=50°最小传动角γmin的确定:由图知,γ=δ,δmin=γmin1,要使δ最小,须BD最短,故γmin1的机构位置出现在B点位于AD连线上。

γmin还可能出现在B点位于B’的机构位置,此时,γ=180°-δ,γmin2=180°-δmax,故γmin=min<γmin1,γmin2)例:标压力角及传动角<1)偏置曲柄滑块机构<2)摆动导杆机构<牛头刨床机构)<3)摆动油缸机构总结:α、γ的标注<1)由α的定义,先标压力角。

<2)γ=90°-α,后标传动角。

<3)力P夹在α+γ=90°的两射线中。

<P分90°为α、γ)3)机构的死点力对从动件回转中心不产生力矩而顶死,使机构处于静止状态的机构位置。

即γ=0,α=90°的机构位置。

克服死点的方法:(1)利用多套机构将错开;<火车前轮驱动)(2)利用惯性,越过死点;<装飞轮)(3)限制摇杆摆角。

<双摇杆机构)死点的用:(1)飞机起落架 <2)快速夹具二、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1、速度瞬心法<1)瞬心的定义:瞬心是作相对运动两刚体的瞬时等速重合点,若瞬心的速度为零,称绝对瞬心,若不为零,称相对瞬心。

<2)瞬心的数目式中:K-构件数 N-瞬心数<3)瞬心的求法a>直接观察法<I)两构件直接与回转副相连,铰链中心即为瞬心。

<II)构件2相对于构件1作平面运动,其瞬心在V A2A1和V B2B1垂线的交点上。

<III)两构件以直移副相连,瞬心在垂直于导路的无穷远处。

<IV)两构件构成高副,瞬心在位于接触点C的公法线n-n上,当两构件作纯滚,C点即为瞬心。

b>三心定理法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线上。

证:①有三个瞬心②位于同一直线<反证法)瞬心P 12、P 13为已知,设连线外任意点S 为瞬心P 23,则有:即:因:P 12为瞬心,,P 13为瞬心,但由图知:,故: 结论:瞬心P 23不能在连线外任意点S ,只能在P 12、P 13连线上。

<3)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例1:凸轮机构,求各瞬心及V 2。

例2:四杆机构,知各杆长及ω1,求各瞬心及ω3。

三心定理推广<图解)例3:曲柄滑块机构,知各杆长及ω1,求各瞬心及V C 。

例4:齿轮连杆机构,三个齿轮节圆作纯滚,由P 13求轮1与轮3角速度比ω1/ω3。

<4)瞬心法的优缺点优点:作简单机构的速度分析方便、直观。

缺点:对复杂机构不易很快求得瞬心,且不能作机构加速度分析。

2、相对运动图解法<1)同一构件上两点间的速度、加速度求法<刚体的平面运动) 基本原理: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可看成此刚体随基点<运动已知点)的平动<牵连运动)和绕基点的转动<相对运动)的合成。

图示铰链四杆机构,已知机构位置、各构件长度及曲柄1的角速度ω1和角加速度ε1,求连杆2的角速度ω2和角加速度ε2和E点C点的速度、加速度Vc、ac、V E、a E及ω3、ε3。

解:1.选机构比例尺μL绘出该位置机构运动简图2.速度分析***** 3.加速度分析讨论:1.任意点的绝对向量都从极点指向该点,并表示同名点的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

2.连接极点以外任意两点间的向量都表示相对量,其指向与相对速度或相对加速度角标相反,如表示、表示。

3.极点ρ或π表示构件上速度<加速度)为0的点。

极点ρ或π即为构件上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瞬心。

通常ρ、π不重合。

4.由于牵连运动为平动,ω、ε为绝对角速度和绝对角加速度角。

5.机构只有一个原动件时,其ω1的大小只影响图形比例尺,不影响速度图形的形状。

当ε1=0,也不影响加速度图形的形状。

6.相似原理:构件BCE和图形bce及b’c’e’相似,且字母顺序相同。

称图形bce为构件BCE的速度影像图形b’c’e’为构件BCE的加速度影像用处:已知同一构件上不同两点的速度、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利用相似原理作相似图形且字母顺序一致,可直接求出该构件上第3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方向。

注1.相似原理仅适用于同一构件上的不同点,而不适用于不同构件上的点。

2.速度多边形用小写字母,加速度多边形用小写字母加“’”、“’’”表示,机构用大写字母表示。

<2)构成移动副的两构件重合点的速度、加速度求法<点的复合运动)基本原理:点的绝对运动是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合成。

机构如图示,已知机构位置、各构件长度及曲柄速度ω,求构件3的ω3和ε3。

11.速度多边形,求ω3大小?ω1L AB ?方向⊥BC ⊥AB //导路BC2.加速度多边形,求ε3大小??方向 B→C ⊥BC B→A ⊥BC //导路BC科氏加速度-大小:,-牵连角速度方向:沿转90度产生条件:牵连运动为转动,相对运动为移动。

例1:机构如图示,现已作出部份速度、加速度多边形。

在已给的多边形及机构图上求:1)构件1、2、3上速度为Vx的点X1、X2、X3;2)构件2上加速度为0的点Q的位置,并求V Q;3)构件2上速度为0的点I的位置,并求a I;解3)构件2上速度为0的点I的位置,并求a I;例2:分析图示机构求、的思路求解步骤:V B =L AB ω1已知 B → C→ E↓↓F 3→ F 5<F4)求C 点:第1类基本原理:求E 、F 3点,相似原理:由B 、C 点,求E 点;由C 、D 点,求F 3点; 求F 5<F 4)点:第1类、2类基本原理综合应用。

大小 ?∨?∨??方向 ?∨⊥FE ∨ //导路 ?例3:机构如图示,求C 3点速度<扩大构件法)3)机构运动分析解读法(课程设计讨论><1)回路法; <2)计算机模块化法§2-4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综合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1.实现刚体给定位置的设计<刚体引导)双摇杆机构<翻台机构)2. 实现预期运动规律正弦机构<函数发生器)急回运动:摆动导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应用:插床机构、牛头刨床机构3. 实现预定轨迹曲柄摇杆机构<搅拌机)鹤式起重机连杆曲线研究1.按连杆预定位置设计四杆机构已知连杆长度、连杆二个或三个位置,求两连架杆长度和机架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