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垄断(1)

合集下载

垄断和竞争的差异

垄断和竞争的差异

垄断和竞争的差异在市场经济中,垄断和竞争是两种不同的市场结构,它们在市场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以及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市场结构、价格形成以及消费者福利等角度分析垄断和竞争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市场形态。

一、市场结构的差异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方或者少数几个卖方,他们是市场的主导者,不存在真正的竞争。

垄断市场通常存在进入壁垒,使其他企业难以进入市场。

与此相反,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卖方和买方,参与市场的企业数量众多,没有进入壁垒。

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对激烈,企业之间没有过多的市场影响力。

二、价格形成的差异垄断市场下,企业通常能够控制市场上的供给量,通过控制供给量来影响价格水平。

垄断企业倾向于通过设定较高的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种行为会导致市场价格偏高。

而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的企业数量众多,企业之间价格的形成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不存在个别企业可以操纵市场价格的情况。

因此,在竞争市场中,价格相对较低。

三、消费者福利的差异由于垄断市场下企业具有市场主导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供给量和价格来谋取更高的利润,从而对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垄断企业的存在可能导致产品的价格高昂,质量较低,并减少了市场的多样性。

相反,在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竞争市场的存在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选择权,获得更高的产品品质与服务。

综上所述,垄断和竞争是两种不同的市场结构,差异体现在市场结构、价格形成和消费者福利等方面。

垄断市场下,市场主导者能够通过控制供给量和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导致价格偏高,消费者福利降低。

而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相对较低,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产品品质与服务。

了解垄断和竞争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形态,以及它们对资源配置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完整版)7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完整版)7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第七章竞争与垄断第一节竞争引起垄断一、竞争的特征与功能1.竞争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或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为了争取有利的生产、销售等条件,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角逐。

2.竞争的特点(1)竞争的结果关系商品生产和经营者的生死存亡。

(2)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回避的。

3.竞争的功能和作用(1)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①竞争就为经济利益主体实现经济利益提供了一种公平的机制,排斥或弱化利用竞争以外的手段谋求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②竞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③竞争压力迫使各经济行为主体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竞争有利于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①竞争能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具有使用有限资源的优先权②竞争能保证由最有效率企业供给社会所需要的产品(3)过度竞争的存在对资源配置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①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高估或低估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③过度竞争会加大竞争成本,从而导致产业利润率过低,并损害了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

二、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和垄断1.资本集中所谓资本集中,就是个别资本结合形成更大的资本。

资本集中是竞争的结果,又因为科技进步和信用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得到强化。

(1)同一部门中的不同企业的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

(2)不同部门企业间的竞争也在引起和扩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具有越来越充分的技术基础。

(4)信用和股份公司是竞争引起的生产资本集中得以加速的杠杆。

2.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竞争引起的生产和资本集中为垄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1)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随着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组织创新以及生产、资本集中的发展,大企业主导生产和流通的时代终于到来,社会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

竞争与垄断——精选推荐

竞争与垄断——精选推荐

第六章竞争与垄断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垄断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

竞争引起垄断,但垄断的形成并不会完全消除竞争,而只是改变了竞争的具体目的、手段、形式和后果。

卡特尔这是法语“同盟”或“协定”的音译。

是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商品价格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初级垄断组织。

自然垄断按照垄断主体存在的不同领域,可以把垄断区分为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

经济垄断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较强控制力或可以采取的排他性的行为。

自然垄断是经济垄断的一种,一般是指城市供水、煤气、电力等产业部门中,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比由两家以上企业共同提供产品、服务成本更低的情形。

它决定着某些行业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的合理性,并由政府的市场准入管制加以保障。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接受市场的既定价格;不存在产品差别;各种生产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市场信息完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整个社会的生产。

通过价格机构的调节,每个厂商都可以把生产规模调整到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从而使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完全垄断垄断的存在造成竞争不完全。

不完全竞争市场,依垄断程度差别,区分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三种基本的类型或理论模型。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某个产业(市场)上,卖方只有一家企业,其产品没有替代品,新企业进入为不可能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即一家企业对市场的独占,它形成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

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由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少数几家企业组成的市场结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二是少数几家企业生产有差别但可以替代的产品。

竞争与垄断的效应及其社会影响

竞争与垄断的效应及其社会影响

竞争与垄断的效应及其社会影响世界上的市场基本上分为两种: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

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存在着充分的竞争,市场中的企业都处于自由竞争的环境中,价格、质量、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被充分竞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购买商品或服务;而垄断市场则是指一个市场中只有一个或几个垄断企业存在,因为垄断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所以它们可以通过调整价格、限制产量等方式控制市场,从而对消费者带来一定不利的影响。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两者的效应及其社会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 竞争市场的效应及其社会影响竞争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生产效率在竞争市场中,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竞争市场的存在可以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水平。

(2)促进企业创新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份额。

(3)降低产品价格竞争市场中,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其它因素合理地制定价格,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竞争市场中,不仅存在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竞争,更存在内部竞争,因此,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产品,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降低产品价格,促进市场生态平衡。

2. 垄断市场的效应及其社会影响(1)影响消费者利益垄断市场的存在会导致价格上涨、质量下降,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由于市场上只存在少数几个或一个垄断企业,在竞争的时候,企业没有外部压力,不需要降低价格或提高质量,这会对消费者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2)阻碍产业发展垄断市场的存在会阻碍新进入者的进入市场,使得产业的市场份额被企业所控制。

在垄断市场中,垄断企业可能会通过抬高价格等方式赚取高额利润,从而不愿意采取创新措施,这会导致行业整个水平停滞不前,不利于发展新产业。

第五章完全竞争与垄断市场(答案)[1]

第五章完全竞争与垄断市场(答案)[1]

第五章完全竞争与垄断市场一、名词解释完全竞争:它指的是一种不存在丝毫的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Monopsony) 刚刚相反。

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

一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每个单位的商品销售的增加,逐个降低商品的价格;即对所出售的每个单位的商品都收取尽可能高的价格,这种每个单位的商品都不同的价格又称为完全差别价格。

二级价格差别是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但是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差别即对于同一商品,完全垄断厂商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实施不同的价格。

二、是非题1.产品有差别就不会有完全竞争。

(错)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任何一个厂商都可以成为价格的决定者。

(对)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对)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厂商销售量的变动会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动(错)5.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才等于边际收益,其他市场都不存在这种情况。

(对)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边际收益一定大于平均收益。

(错)7.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并不存在竞争。

(错)8.完全垄断的厂商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能依据其垄断地位取得超额利润。

(对)9.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形成与产品是否存在差别并没有什么关系。

(错)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实现长期时,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

(对)11.在完全竞争上,个别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它的平均收益线、边际收益线三线合一。

(对)12.一个厂商及时在市场上不是某商品的唯一生产者也可能形成垄断力。

(对)三、选择题1、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B)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D.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竞争与垄断

竞争与垄断

第七章竞争与垄断(本章一般都是名解或简答,没有辨析和论述)一、名词解释1、产品差别P122①指同类产品由买方的偏好而形成的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的状态。

②造成产品差别的原因主要有:⑴产品的物理差异;质量、性能、结构、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

⑵买方知识的差异,如不了解质量,只看外观;⑶买方的主观差异,如广告宣传造成的对商品品牌的偏好;⑷服务方面的差异;⑸特殊销售活动;⑺销售地理位置的差异。

在多种因素中,企业研究与开发、销售活动是最基本的原因。

③在垄断竞争条件下,扩大和维护产品差别是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手段。

2、过度竞争P117①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

②判断一个产业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⑴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⑵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闲置或产品的大量积压。

③过度竞争会对资源配置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影响,1、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阻碍价格机制正常作用。

3、加大竞争成本、损害创新能力。

3、有效竞争P127(08年名解,3分)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具体含义可以概括为:①从短期看,如果现实的市场背离了完全竞争的某个条件,那么最好在其他条件下也有所背离,这样的竞争才是有效的;②从长期来看,存在潜在竞争和替代品竞争的产业或市场,就是有效竞争的产业或市场;③工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也具有竞争的性质。

4、资本集中P118①就是个别资本结合形成更大的资本。

②资本集中是竞争的结果,又因为科技进步和信用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得到强化。

5、垄断P113指少数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或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6、卡特尔P185①同类商品的企业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规定价格达成的协议,形成一个初级的垄断组织。

②它受协议约束,但在生产、经营、销售、法律上独立。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7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7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七章竞争与垄断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竞争引起垄断1.竞争的含义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或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为了争取有利的生产、销售等条件,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角逐。

2.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1)竞争为经济利益主体实现经济利益提供了一种公平的机制。

(2)竞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3)竞争压力迫使各经济行为主体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竞争的分类对竞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分类:(1)根据市场结构特征,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2)根据竞争主体所在的领域,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和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

(3)根据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卖方之间的竞争、买方之间的竞争和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

(4)根据竞争的手段,可以把竞争区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4.竞争对资源配置的影响(1)竞争有利于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①竞争能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具有使用有限资源的优先权。

②竞争能保证由最有效率企业供给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2)过度竞争对资源配置产生消极影响①过度竞争的含义及判断标准: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

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闭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因而规模经济因素可能导致出现一个市场
上仅有一个或很少几个厂商垄断或半垄断情况。 (供水、供电、通讯等行业)
2.寡头垄断
是指由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 的少数几家企业所组成的市 场结构。
寡头垄断的两种情况
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完全相同的 产品;
少数几家企业生产有差别但可 以替代的产品。
造成一些产业部门呈现寡头垄断特 征的主要原因
1.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的竞争; 2.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1.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的竞争
是指垄断性企业与部门内、外部非垄 断的中小企业之间发生的竞争关系。
其手段有: 第一,依靠进入壁垒排挤中小企业; 第二,通过转包等形式控制中小企业; 第三,通过买方垄断掠夺中小企业。
2.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长期竞争导致某些产业部门只有少数企业 存续而绝大多数企业退出的结果,必然形 成寡头垄断的格局;
产业技术特点决定了某些产业部门的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 果,导致该产业部门由少数大企业进行大规 模生产经营的合理性;
寡头垄断也是产业内的企业在需求约束条 件下自觉地调节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结果。
3、制约垄断价格制定的条件
虽然垄断价格是由垄断组织制定的,但是受竞争、 替代品和消费者支付能力等因素限制,垄断组织并 不能随心所欲地无限抬高销售商品的价格或无限压 低收购原材料的价格。
需求制约。价格过高,消费者会寻求低价替代品。
供给制约。供过于求时,价格也必然下落;为了阻 止新资本的进入,价格也不能过高。
竞争引起垄断,但垄断的形成并不会 消除竞争,而只是改变了竞争的具体 目的、手段、形式和后果。
(一)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殊表现
目的:垄断组织以垄断高额利润等特殊利 益为竞争目标,而不是以一般的平均利润 甚至不是以一般的超额利润为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完全竞争模型的批评
– 完全竞争实际是完全没有竞争 – 现实的竞争是多元化的竞争、动态的竞争 – 企业家才能体现在创造、发现、利用垄断的信
息和机会
竞争与垄断(1)
• 案例:养鸡保住苹果园
竞争与垄断(1)
由于需求曲线总是向下倾斜的,垄
3 .2 垄断市场
断厂商必须降低价格才能卖掉更 多的产品,所以垄断厂商的边际
– (2)社会浪费性消耗:企业获取垄断租金的支出没有为社会带来任 何有价值的副产品。在政府行政管制的情况下,以贿赂政府官员为主 的寻租活动支出,并不是投资于创造社会价值的生产活动中,而往往 是带来社会性的成本。
竞争与垄断(1)
垄断的理由
• 政府特别的理由 • 规模经济 • 创新 • 某些要素短缺引起的要素垄断
pm 垄断利润
pc
需求D
净损失
MR
Qm
MC Qc 产出Q
竞争与垄断(1)
• 哈伯格估计垄断导致的无谓损失
DWL=0.5*(Pm-Pc)(Qm-Qc)=0.5*[(PmPc)/Pc]2(Pc-Qc)*︳(Qc-Qm)Pc/[(PmPc)*Qc]︳=0.5r2*S*e
价格
pm 垄断利润
pc
需求D
净损失DWL MC
MR
Qm
Qc 产出Q 竞争与垄断(1)
垄断的生产低效率
• X非效率:生产成本低(Leibenstein,1966) • X非效率程度=超额成本/最小成本 • 在垄断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会比竞争
市场表现的更为严重。 • 垄断厂商总是获得正利润吗?
竞争与垄断(1)
垄断的社会性损失
• 厂商以一种对社会来说非生产性的方式花费大量的资源去获取、保 持或者实施垄断势力
• 反垄断政策的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 反垄断政策的内容:

企业合谋

限制竞争的并购

滥用支配地位
• 反行政垄断是否是反垄断法的应有之义
竞争与垄断(1)
美国反垄断政策一览
•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该法共计8条,其中最重要的第一、二条规定: “任何对各州之间或与外国之间贸易或商务加以 限制的合同、以托拉斯等形式实施的联合、或共 谋,均为违法,并构成严重犯罪。……”“任何个 人或企业单独或与他人联合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 断州际或与外国之间贸易或商务的行为,即被视 为严重犯罪。”
竞争与垄断(1)
2020/11/24
竞争与垄断(1)
3.竞争与垄断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福利效应 反垄断政策
竞争与垄断(1)
3.1完全竞争市场
• 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 产品同质 • 信息完全 • 无交易成本 • 自由进退
竞争与垄断(1)
垄断与完全竞争的经济效率比较:分配效率和生产效
– 游说政府管制或规避反托拉斯调查 – 广告 – 过度生产能力
• 塔洛克(1967),垄断企业获取和维持垄断地位的这些资源的机 会成本也是垄断的社会成本。
• 波斯纳(1975),企业在为了获得市场垄断地位的竞争中所造成 的社会福利损失,他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公理:
– (1)租金消耗理论:企业为获得租金的总支出等于垄断租金的总量。 在获取垄断地位的竞争中,只要垄断的收益大于支付的成本,企业就 有激励将垄断租金投资于获取垄断地位的活动,直到边际垄断租金收 益等于边际成本支出。
竞争与垄断(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4
竞争与垄断(1)
率(相比于完全竞争更高的价格,更低的产量;更高的平 均成本,过剩生产能力)
Perfect Competi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Q
$/Q
MC AC
Deadweight loss
MC AC
P
PC
D = MR
MRLR
DLR
QC
Quantity
QMC
Quantity
竞争与垄断(1)
案例
• 约翰·洛克菲勒 • 本身违法原则
– 只要企业的市场占有超过一定的比例或具行为属法律禁止的范畴就属非 法,而无需综合考虑它们对市场的影响。
– 它适用于对市场竞争有严重不利影响的行为,主要是横向垄断协议,如 价格、生产数量、分割销售市场的卡特尔等。
• 在“标准石油公司案”中,大法官怀特根据“合理原则”提出垄断化的 构成三要件:垄断状态、垄断行为、垄断意图,裁定标准石油公司的行 为(如强迫小公司与之合并,收买竞争对方的雇员等)已经构成垄断化,遂 将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肢解为34个分公司。
竞争与垄断(1)
3.6反垄断政策
• 反垄断政策演变:
• 平民主义 ---反行为不反结构
• 最明显地想要保护一种分散的经济结构的还是1950年的《塞勒-凯弗 维尔法》。在参议院的辩论中,凯弗维尔参议员直指问题的实质:“ 我认为我们已经到了就经济集中问题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难道我们 能让国家的经济落入少数公司手中吗?这些公司的中心管理机构远离 产品被生产出来的地点,人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从未见过、甚至没 有听说过的人做出的决策所决定。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小工商业,那 些在地方上经营、具有独立自主地位的企业?”
收入总是小于价格。
价格
P1 P0
A
价格下降减少的收益 =(p1-p0)Q0
增加一单位产出 而增加的收益
B
边际收入
Q0 Q0+1 Q/2
产出Q
竞争与垄断(1)
勒那指数
利润最大化原则MR = MC
竞争与垄断(1)
竞争与垄断(1)
P
P2
AC
AC
P2
P1
P1
D Q
Q2
Q1
Q1
Q2
需求弹性与市场势力
竞争与垄断(1)
• 案例小结:辨别垄断复杂、困难;社会对垄断的 态度和反垄断措施,受到政治、经济科学等多种 因素影响;
竞争与垄断(1)
行政垄断
• (1)地区垄断又称为“横向垄断”或“块块垄断”,是 指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通过行政权力限制地区之间市场竞争 的行为。地区垄断制造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其典型形式 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 场。

1914年,为弥补《谢尔曼法》的不足,美国
国会通过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增加了消费
者权益保护和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内容,并指
定具体的政府行政部门负责反垄断法的执法工作
。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克莱顿法》,限制集
中、合并等行为,明确了垄断违法行为的范围, 并对四种不构成犯罪的不法行为作出界定。
竞争与垄断(1)
3.2.2 垄断的成本和收益
垄断定价的福利损失
价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净消费者剩余
剩余转移 福利净损失
P*
边际成本
PC
D
MR
0
Q* QC
Q
竞争与垄断(1)
• 无谓损失又为社会净损失,是指由于垄 断、关税、配额、税收或其他扭曲等因
素引起的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导 致的社会成本, 也就是当偏离竞争均衡时, 所损失价格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 (2)部门垄断又称为“纵向垄断”或“条条垄断”,是 指特定行业的部门管理者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利用合 法拥有的行政管制权力,排斥、限制竞争的行为。部门垄 断在中国的烟草、食盐、电视、报纸、出版业等行业体现 得较为明显。
– 民航总局禁折令
• (3)政企不分下的自然垄断行业垄断性国有控股企业的 限制竞争行为。
• 合理原则
– 在商业竞争中,如果可以表明某种做法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合理做法 ,那么是可以接受的,效率上的收益和削弱竞争的较高价格相平衡。
竞争与垄断(1)
• 美国铝业纪元
– 一个拥有过多市场份额的垄断厂商违反了第二条法规 ,除非市场力是强加给它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 美国司法部于上世纪90年代对微软公司提出起诉 ,称其通过视窗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其他软件的行 为构成了市场垄断,微软因此一度面临被一分为 二的危险。经过漫长的法律诉讼,微软虽然逃脱 了被解体的命运,但同时不得不向竞争对手支付 7.5亿美元的巨额赔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