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综合能耗2014-2015
201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 1 4 0 2 9 0 0 8 8
53 5 3 4 3 7 3 7 6 35 4 4 6
7 . 6 8 9
9 4 1 0 9 1 0 9
全I i i 常 人 l 』 3 0 4 8 . , 1 3 J J ‘ 人 , 比 I 增 I 1 3 1 . 8 8 ) j 人, t , 城镇 人 l 1 1 9 0 8 . 1 5 人, I 常 人 1 1 比- ( 常 仆 人 U城 镇 化 ) 为6 2 . 6 0 % ,比 { I 1 、 1 . 6 6 个l 1 分
济 丈J f ’ l j l f l 1 0 7 2 8 . 7 7 亿 厄,. } f 【 } K1 0 . 9 % ,l I 1 个l i J 济i ' 1  ̄ j 6 1 . 1 l I t I ,【 什 济 增J J 1 】 位8 7 6 0 . 4 9 亿
儿, I 1 . ( ) ” 【 I 1 . : = ; l l ¨ :
J ’ ’ 、 l 增 值 7 7 5 5 . 1 6 亿
K
拔常仃 人I I 汁 , 个 I 人均地 I 5 7 9 0 2 . . ,  ̄( 8 7 l 7炎儿 ) , 比 埔 K9 . 6 “ o 。
1 7 55 8 7 6
344 5 34
什 』 f 济发 新动 能 ,个 『 1 绛济 现 J 持续
{ 定增 【 , 发 顷 效 旖 川 I 捉 。 济 礼 会发 你 ”j { I I I 仃进 、 稳 I r 『 _ 勺良 念 。
一
都市功能拓展区
城 市 发 展 新 区
4 2 O1 4 0
59 06 02
1 1 4
11 0 1 O 6
2 3 9
2016年重庆市大渡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渡口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统筹打基础、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总体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下降3.4%;第二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10.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上升1.3个百分点。
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523元。
图12006-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二、农业2016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621万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农业产值18781万元,下降5.9%;林业产值2330万元,增长3.6%;牧业产值2286万元,下降4.9%;渔业产值440万元,下降2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4万元,增长5.6%。
2016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为2.5万亩,蔬菜总产量4.3万吨;生猪出栏7037头,猪肉产量519吨;山羊出栏660头;家禽出栏11.4万只,禽蛋产量155吨。
图22006-201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三、工业和建筑业2016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4.5%。
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6.6亿元,增长13.1%;出口交货值13.5亿元,增长57.5%。
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业受供给侧改革影响,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工作,全年实现产值33.4亿,比上年下降3.7%。
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1月2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通知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3〕4号)要求,我市开展了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普查对象是在我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全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重庆市统计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分三个公报,将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其他普查数据将随着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进度,以不同方式陆续公布。
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8.06万个,占31.6%;制造业4.26万个,占16.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75万个,占10.8%。
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79.25万个,占55.7%;住宿和餐饮业14.50万个,占10.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2.50万个,占8.8%(详见表1-2)。
表1-2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法人单位(个)个体经营户(个)合计2552541422605采矿业22061790制造业426231079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1929541应业建筑业711955905批发和零售业806037925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038121551住宿和餐饮业1243614498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57753415业金融业388房地产业8709112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5061120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947347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71017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613125023教育101333100卫生和社会工作5337605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6824305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7518-注:表中法人单位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2982个;个体经营户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731个。
大竹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竹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追赶超越”工作取向,把供给侧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实施投资、创新、改革、开放和市场“五大驱动”,全县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经上级统计局审定,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 )283.5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8.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2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33.0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93.25亿元,增长9.2%。
三次产业结构比20.2︰46.9︰32.9。
三次产业对GDP 增长贡献率分别是10%、54.8%、35.2%,拉动GDP 分别增长0.8个、4.6个、3.0个百分点。
图1:2012-2016年GDP 及其增速50100150200250300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35791113151719图2: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图32.9%20.2%第二产业46.9%二、农 业全年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95.96亿元,同比增长4.0%。
其中,农业产值49.75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2.97亿元,增长5.9%;畜牧业产值38.94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2.77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3亿元,增长9.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5150公顷,比上年增加28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7048公顷,比上年增加102公顷;苎麻种植面积14108公顷,比上年减少20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497公顷,比上年增加32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54.1万吨,增长1.1%。
其中:小春产量7.2万吨,增长0.8%;大春产量46.9万吨,增长1.1%;油料产量4.49万吨,增长3.7%;苎麻产量2.87万吨,同比下降1.0%;蔬菜产量53.1万吨,增长13.2%;水果产量4.4万吨,增长2.8%。
永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永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永州市统计局2016年3月15日2016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复杂局面,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重求进总基调,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扎实推进品质活力永州建设,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较快态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5.8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7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5.44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93.64亿元、增长11.9%。
第一、二、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28.3%、62.4%,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75、2.26、4.99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744元,同比增长7.2%。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1.8:36.5:41.7调整为20.9:34.8:44.3,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2.6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18.58亿元、增长11.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运行良好。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2.55亿元、增长10.9%,上划中央税收37.66亿元、增长26.3%,上划省级税收9.71亿元、增长9.9%。
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60.98亿元、增长10.9%,非税收入41.57亿元、增长10.9%。
全市税收收入比重72.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市民生支出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民生支出320.27亿元、增长16.1%,占总支出的79.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在民生支出中,其中交通运输支出22.02亿元、增长85.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7亿元、增长54.8%,科学技术支出2.32亿元、增长48.4%,住房保障支出26.98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15亿元,增长13.9%。
重庆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区县户数和人口2015

20-1 各区县户数和人口(2015年)Households and Population by Region (2015)20-1 各区县户数Households and Popu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 县开 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28.3931.4410.3013.7125.89 23.0740.8814.0917.8434.01 16.8544.8717.0024.6134.59 40.4241.2814.4919.9732.96 20.6544.2017.4720.2637.54 6.8711.77 5.74 6.148.93 24.1639.8617.7517.7531.99 23.3146.5020.8921.9936.37 11.7019.748.268.7316.05 23.6448.1719.7821.8438.89 54.2380.0637.0040.9760.90 38.0064.0327.5334.3548.84 22.8750.4121.6427.8738.25 15.9930.3113.4816.0723.32 14.5025.7711.1213.8819.65 17.6726.4111.9713.0720.1823.2931.5615.0318.9021.4724.0939.8022.1821.5627.53 20.0632.3917.1117.1423.7520-1 各区县户数Households and Popu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 县开 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14.050.7111.050.44 6.9618.590.9210.830.718.3919.02 1.0611.110.677.04 17.060.809.470.55 6.51 17.280.9610.340.758.04 4.250.3313.210.197.71 15.410.728.660.647.67 17.80 1.0110.360.61 6.24 8.390.409.540.29 6.98 19.95 1.0510.470.70 6.98 29.48 2.0512.17 1.04 6.18 23.92 1.5911.740.957.04 18.65 1.2011.240.908.37 10.960.7812.100.6410.02 9.740.6611.990.427.709.440.6211.330.38 6.9210.810.9013.590.629.30 13.73 1.0312.070.728.46 11.810.9513.520.527.4720-1 各区县户数Households and Popu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 县开 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0.27 4.1072.5236.6550.54 0.21 2.4468.7233.9949.46 0.39 4.0868.2331.8546.68 0.25 2.9670.1034.5349.26 0.21 2.3066.4027.6341.61 0.14 5.5018.63 6.0332.37 0.080.9959.5624.9841.94 0.40 4.1267.6728.1541.60 0.11 2.5634.6713.8239.860.35 3.4970.8028.4240.141.01 5.99117.0750.8343.42 0.64 4.7089.6635.3739.45 0.302.8775.3329.7139.44 0.14 2.0846.2317.1137.01 0.24 4.2839.1012.7432.58 0.24 4.4138.6515.3039.59 0.28 4.2949.1318.3337.31 0.313.6155.6517.2030.91 0.43 6.0550.6416.4232.42。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6年3月11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37.5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经济的 61.3%。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09.35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经济的49.7%。
图1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表1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30元(8402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表2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
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391.02万人,乡村人口1980.82万人。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5.50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0.21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7.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表3 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82万人。
2016年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一、财政收支执行概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27.9亿元,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38.4亿元,增长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001.9亿元,增长4.9%。
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97.3亿元,下降8.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1412.4亿元,下降9.1%;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38.1亿元,增长0.4%。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90.5亿元,下降0.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72.7亿元,下降2.9%。
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28.2亿元,增长7.6%;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218.8亿元,增长10.7%。
二、财政收入主要情况总体上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运行平稳,完成收入预期。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增长6%,,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长9.1%,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个百分点。
——主要税种税收情况。
分税种看,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6.3%、14.7%,成为支撑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
增值税小幅下降0.9%,呈现企稳迹象。
土地增值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位数增长,分别增长8.9%、8.4%、4.6%和3.4%。
耕地占用税、契税负增长,分别下降0.3%、3.4%。
——主要行业税收情况。
辖区税收中,工业税收增长10.4%,对税收的增收作用较为显著,主要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带动。
建筑业税收增长6.7%,增速较2015年有所回落。
商贸服务业税收增长3.6%,主要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增收带动。
金融业税收下降4.3%,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服务业减收和征期影响。
房地产业税收下降0.8个百分点,全年呈现负增长态势。
2016年辖区税收分行业完成情况——非税收入情况。
全市非税收入增长9.1%,增收65.7亿元,主要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增收带动,增长较为平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纸及纸制品业
Manufacture of Paper and Paper Products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Printing, Reproduction of Recording Media
产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utput Value
(ton of SCE/10 000 yuan)
2014
2015
黑色金属冶炼 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 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
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 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
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 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 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Manufacture of Culture, Education and Sports Articles
Processing of Petroleum, Coking, Processing of Nuclear Fuel Manufacture of Raw Chemical Materials and
采矿业
Mining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Mining and Washing of Coal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Extraction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Mining and Processing of Ferrous Metal Ores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综合能耗(2014-2015年)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 2015)
行业
Sector
工业消费总量
Total Industry Consumption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Gas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ater
bove Designated Size per Unit Output Value (2014-
综合能源消费量 (吨标准煤)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ton of SCE)
Chemical Products Manufacture of Medicines
化学纤维制造业
Manufacture of Chemical Fibres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Manufacture of Rubber and Plastics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Manufacture of Non-metallic Mineral Products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Smelting and Pressing of Ferrous Metals
Smelting and Pressing of Nonferrous Metals
Manufacture of Metal Products
Manufacture of General Purpose Machinery
食品制造业
Manufacture of Foods
饮料制造业
Manufacture of Beverage
烟草制品业
Manufacture of Tobacco
纺织业
Manufacture of Textile
纺织服装、服饰业
Manufacture of Textile Wearing Apparel, Footware and Caps
Manufacture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and Machinery for Cultural Activity and Office Work
Other Manufactur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Resources
Repair of Metal Product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Electric Power, Gas and Water Production and
Supply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Electric Power and Heat Power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 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Manufacture of Leather, Fur, Feather and Related Products Processing of Timber and Manufacture of Wood, Bamboo,
Manufacture of Special Purpose Machinery
Manufacture of Transport Equipment Manufacture of Railway, Ship, Aviation and Other Transpor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e of 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 of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mputers and Other Electronic Equipment
Mining and Processing of Non-Ferrous Metal Ores
非金属矿采选业
Mining and Processing of Non-metal Ores
制造业
Manufacturing
农副食品加工业
Processing of Food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