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对女儿愧疚简短的说说

对女儿愧疚简短的说说1. 因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愧疚侵蚀着内心,每每想到,总是心如刀割,对不起。
2. 妈妈是世界上最强大却又脆弱的物种,她可以无所不能,成为独自撑起一片天的超人;她也有脆弱柔软的一面,总认为自己对孩子有所亏欠。
3. 最难过的莫过于对两个孩子的亏欠,特别是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身体上不舒服,想极力的照顾好生病的孩子,而另一个孩子此时成了多余的负担!4. 宝贝生病了,很心疼,很愧疚,孩子最虚弱的时候最想要的是妈妈的陪伴跟怀抱,我却不能在身边,看着小小的人儿,心里一阵刺痛。
5.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才真明白你付出得太多太多,而自己从来没有管过孩子一天,也感受到你愧对于你,宝贝谢谢你,请你原谅我。
6. 今天发现孩子做作业在桌面睡着了,然后想想自己这一周以来早出晚归,跟孩子没见几次面,没说几句话,整天没完没了的应酬。
看到眼前此景,心酸自责加内疚。
觉得自己亏欠孩子的陪伴太多太多了,难怪在孩子眼里觉得这个父亲是可有可无的啊。
7. 每次对孩子发完脾气总是很自责,看着孩子讨好的眼神,内心无比的愧疚,做一个不发脾气的妈妈真的太不容易了。
每次对孩子发完脾气总是很自责,看着孩子讨好的眼神,内心无比的愧疚,做一个不发脾气的妈妈真的太不容易了。
8. 谢谢女儿对我的照顾,女儿真的长大了,我的贴心小棉袄,心疼又欣慰,希望你们慢点长大,我们可以多一些陪伴,谢谢你们来到我身边,你们是我最大的幸福。
9. 经历昨晚十分钟的惊心动魄,我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
亏欠和惭愧,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里。
女儿也许不会怪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
10. 今天听朋友说领着孩子们出去玩玩,忽然猛地发现,自打负债以后我们从来没有陪孩子好好的玩过一次,忽然很心酸,在孩子最好的时候亏欠了好多,对不起我的孩子们,同时也对不起我的父母们,好想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我必须要做一些改变加油别人能做到你也可以的,加油从现在开始。
11. 感觉对于孩子的陪伴太少,顿时心生愧疚。
教育孩子的家风家训是什么

教育孩⼦的家风家训是什么 关于教育,每个家庭都有各⾃的教育⽅式和家风家训,虽不尽相同,但⽬的都是⼀样的。
那么教育孩⼦的家风家训是什么?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家风和家训,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风和家训 家风和家训,对于有着悠久历史和⽂明传统的国⼈⽽⾔,⽆论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古以来就很讲究,并以此作为⾔传⾝教的根本和范本。
这和我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有关,在农耕时代,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家风家训在家庭中的地位,举⾜轻重。
因为它连带着家庭⾥的每⼀个⼈,同时通向社会,乃⾄通向古⼈特别强调的天下。
所谓修⾝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此由个⼈、家庭、国家,到天下,进⾏阶梯状的层层递进。
可以说,这是处事之理,道德之根,做⼈之基,更是⽴⾝之本。
近读《中国古今家风家训⼀百则》(武汉⼤学出版社2014年8⽉版),读出极其严肃⽽明确的现实指向味道。
在商业时代到来之际,在乱花迷眼的物欲横流之中,⼈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受到严重的冲击。
在中国存活了漫长岁⽉的家风家训,也受到了极⼤的冲击。
许多⼈、家庭乃⾄家族开始淡薄、遗忘家风家训,乃⾄颠覆家风传统。
在这样的现实⾯前,这样⼀本书,能够让⼈们低头重温并弯腰重拾这些家风家训,便显得尤为重要。
《家风家训⼀百则》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贯穿悠悠⼏千年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沙⾥淘⾦选出其中最能为今天的⼈们所接受的,也是今天的⼈们最为⽋缺的那些家风家训乃⾄“国风国训”。
不看别的,在古代部分,仅看唐太宗李世民的家训:“朕即位⼗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之娱。
”再看今天那些声⾊⽝马,贪得⽆厌,毫⽆内外之戒的贪官污吏,即知如今的家国之风,是多么需要匡正,⼜是多么需要在我们的先辈这⾯镜前正冠整⾝。
在现代部分,仅看李嘉诚教⼦的例⼦,即知我们对孩⼦教育的不当。
他从⼩要求两个⼉⼦克勤克俭。
在学校读书时,许多孩⼦都是车接车送,可两个孩⼦却经常和爸爸⼀起挤电车上下学。
总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事后又很后悔,聪明家长这么做

总忍不住对孩⼦发脾⽓,事后⼜很后悔,聪明家长这么做每个孩⼦出⽣的时候都是爸妈的天使,孩⼦从胚胎⾥慢慢长⼤,再⼤点去照四维彩超,看他模糊的⼩脸,再到后来感受孩⼦在妈妈肚⼦⾥左上右下的翻动着,幸福得不得了,盼望着他早⽇出⽣。
孩⼦第⼀个⽉的时候,家长总发问“怎么还在睡,什么时候醒?”(盼望着孩⼦能和他玩会)孩⼦6个⽉的时候,今天怎么睡这么少?(缺乏耐⼼了,觉得太耗费精⼒了)孩⼦⼀岁的时候,你怎么还不睡?(有点嫌弃了,觉得太折腾了)孩⼦三岁的时候,你最好听话,不听话我就⽣⽓了啊?(开始命令威胁了)这时⼀个孩⼦成长的轨迹,也是⼀个家长的⼼路历程。
直到有⼀天,孩⼦长⼤到会和你唱反调,和你对着⼲,你吵他,他不听,甚⾄他还会冲你⼤声孔叫,最近我们的邻居就有这样的困扰,邻居有个4岁的男孩,孩⼦爸爸平时上班,是妈妈在家带孩⼦,每天下午和晚上都可以听到孩⼦和妈妈此起彼伏的“⼲仗”,⽆⾮就是⼀些“赶紧把电视给我关了,你不能再看电视了”“你怎么⼜在偷吃零⾷”“你怎么把墙上搞成这样”等等。
这时候除了妈妈的管教声,孩⼦有时候着急了会对妈妈“啊~”反抗,再或者是反抗式的,“我就是要看电视,不要管我”,甚⾄他在和别的⼩朋友进⾏玩耍时如果出现协调不⼀致的问题,孩⼦也是采⽤⼤声呵斥对⽅的⽅式来应对。
当孩⼦“啊”的⼀声时,可想⽽知他内⼼是多么的⽆助和恐惧,接下来要不就是会听到⼀阵孩⼦的哭叫声,要不就是听妈妈继续数落孩⼦的不是。
⽽这个情况⼏乎每天都在重复着。
孩⼦妈妈跟我说,每当这个时候,其实吵完孩⼦内⼼⼜很后悔⼜⼼疼。
每到这个时候,最可怜的是孩⼦,最可悲是妈妈的“良苦⽤⼼”。
殊不知这样对孩⼦的伤害是多么的⼤,对孩⼦后期性格的影响是多么⼤。
孩⼦在⼩时候⼈格的形成很⼤⼀部分是源⾃于家庭,我们⼤家都听过⼀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所以正确的管教⽅式会影响到孩⼦的性格,长远来讲可能会影响到孩⼦的命运。
那么今天就和⼤家分享:经常忍不住孔叫孩⼦,孔完之后⼜很后悔,怎么办?在《你是孩⼦最好的玩具》⼀书中就提到像这样孔叫的⽅式,妈妈就是触犯“控制性⽗母”这⼀误区,其典型表现是:命令和威胁。
对孩子发脾气的坏处

对孩子发脾气的坏处1、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说:“别闹了,妈妈生气了。
”、“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等,认为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听话。
但是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可是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哟,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孩子经常性生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2、爸爸妈妈们可要注意了,尽量不要对孩子生气,即使真的生气了,也要先控制好情绪,如果忍不住爆发出来了,事后也要马上抚慰孩子,告诉他:“宝宝刚才不乖,妈妈好伤心呀,忍不住生气了,但是妈妈还是很爱宝宝的,宝宝只要改正了坏毛病,还是人见人爱的乖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1、试着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先不要急着生气,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哭闹,在了解原因之后再做定夺。
孩子犯错都是有根源可循,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先生气,孩子不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而且还容易给他的心里造成阴影。
家长这时候应该冷静下来耐心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2、分析是孩子错了还是大人的观念错了很多时候孩子的思想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他觉得应该是这样,而在大人的世界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如果这时候你认为是孩子的错,那么很有可能你就把孩子单纯的世界给抹杀了。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力,虽然有时候会出现奇怪的想法,但作为父母先不要急着否定他,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观点何尝不是一种想象力的表现呢。
3、分清楚大错和小错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犯的错误太过敏感,总想着要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就纠正他,但很多时候孩子犯的错无非是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而很多家长都会小题大做。
有时候家长应该容忍孩子犯的小错,不需要每次都去纠正他,可能在他尝到了错误做法的后果之后,他自己会觉悟过来什么才是正确的。
让孩子自己领悟,这效果远远比家长的教导要来得好。
家长如果直接对孩子生气,这样很有可能就会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叛逆因子,这对你的教育来说是一块绊脚石。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讲座观后感三百字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讲座观后感三百字篇一:《〈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讲座〉观后感》哇塞,前几天我去听了一个超有趣的讲座呢,就是关于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的。
这讲座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特别激动,想和大家好好唠唠。
在讲座里啊,有个叔叔举了好多例子。
他说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犯错,就像被点燃的炮仗一样,“轰”地就炸了。
就像我邻居家的小明,他有一次考试没考好,他爸爸那脸啊,黑得像锅底似的。
他爸爸就大声吼他:“你怎么这么笨啊,每天都在学啥?”小明就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像个受了委屈的小绵羊。
我就想啊,这家长这么做对吗?这就好比是孩子在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家长不是扶他起来,而是再踹他一脚,多残忍呀。
还有呢,讲座里提到有些家长虽然不发火,但是就会唠唠叨叨个没完。
就像我同桌的妈妈,我同桌有次不小心把碗打碎了,他妈妈就开始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呀,你知不知道这个碗多贵呀,你要是小心点能这样吗?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啊,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省心啊……”就像唐僧念紧箍咒一样,听得我同桌脑袋都大了。
这就像一盆冷水,不断地浇灭孩子心中那点小火苗。
可是啊,讲座里也讲了一些特别棒的家长做法呢。
有个阿姨说她孩子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她很喜欢的花瓶。
她当时看到了,没有立刻发火。
她走到孩子面前,蹲下来,轻声问孩子:“宝贝,你有没有受伤呀?”孩子本来很害怕,听到妈妈这么问,就摇了摇头。
然后阿姨又说:“花瓶碎了没关系,我们可以再买,但是你要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弄碎的呀。
”孩子就一五一十地说了,原来是想拿花瓶里的花给妈妈,不小心碰到地上了。
阿姨就抱住孩子说:“宝贝,你想给妈妈送花,这是很爱妈妈的表现呢,但是以后拿东西要小心哦。
”你看,这样多好呀,就像一阵春风,吹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既知道自己错在哪,又能感受到妈妈的爱。
我就想啊,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呢。
如果家长总是发火或者唠叨,孩子心里肯定不好受,就像在黑暗的小屋里,找不到出口。
母亲越强势,对家庭毁灭性越大?这篇文章,说出了“强势妈妈”的心里话......

母亲越强势,对家庭毁灭性越大?这篇文章,说出了“强势妈妈”的心里话......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母亲强势对孩子可能造成哪些影响?”其中一个高赞回答很是精辟:“妈妈越强势,儿子越懦弱,女儿越霸道。
”大量心理咨询案例总结发现:强悍的母亲,往往培养不出强悍的儿子,反倒是会养出软弱无能的孩子。
而从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这个角度来看,女儿就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女儿也会变成强悍的女儿,最终活成了母亲的样子。
如此说来,家庭中要是有一位强势的母亲,就如灾难一般,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难以避免母亲带给他们的影响。
然而,在我们批判强势母亲的同时,是否想过为何有些母亲会如此强势呢?或许在她们的内心,也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强势的女性大多是在强势教育下长大还记得去年的热播电视剧《都挺好》吗?有网友曾评价这部剧说:“这家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男的像爸,女的随妈。
”苏明玉跟她妈妈很像,强势、固执、不达目的不罢休。
但事实上,不止是苏明玉,每个孩子身上都不可避免地有着妈妈的影子。
我认识的一位女性朋友小微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她结婚3年了,不知和老公闹过多少次离婚,有一次吵架甚至以命威胁,吓坏了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原来小微因为内心特别缺乏安全感,所以总是希望老公多陪伴她一点,就会经常打电话催他回家,每次吵架,也都会逼着老公认错,希望丈夫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通过控制他,来证明自己的地位...... 长此以往,两个人的矛盾就爆发了。
直到有一次聊天我们才知道,原来小微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妈妈很强势,经常大吵大骂,爸爸则很懦弱,经常被妈妈打压却默不作声。
如此,也难怪小微会如此强势,霸道了。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家庭中,关系紧张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些厉害的母亲一般都有个厉害的女儿;脾气暴躁的母亲,也会把脾气暴躁的毛病遗传给自己的女儿。
所以往往那些小时候反抗母亲专断的女儿们,也在偷偷地继承母亲的这种专断,并顺理成章地将这种性格带到自己未来的关系中。
形容打小孩的句子

形容打小孩的句子1、常常警告自己不要打孩子,都怪我太急,宝贝,对不起2、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打了她一下,好后悔。
3、为什么总是那么冲动,空制不了自己的脾气。
4、看着你睡着的样子!很后悔!这是第一次也是我最后一次!5、发现生活总有艰难的时候。
生活却总要继续。
6、狠心的老母亲,心里一百个后悔啊,该怎么教育啊7、总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我爱自己超过爱孩子,请原谅我。
8、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不该是我自己的责任,可她爸更是一点也做不到管不到9、我这两天是怎么的了老也控制不住打孩子。
后悔心疼啊!10、昨天打了胖仔一巴掌,很用力的拍他屁股,四个孩子,家里乱得不行,很疲惫。
11、今天没忍住第一次打了孩子屁股几下,非常后悔内疚,当妈了,耐心可以再多一点吗??12、自责、心疼是我现在准一的心情!13、无比后悔。
今晚又打了宝贝。
14、今天又因为一点小事打了儿子,此刻看着熟睡的他,心里好自责,好内疚,好心痛呀!15、对不起宝贝!打在你身,疼在我心!16、自己生气的时候打孩子,打完以后内心那个后悔啊!我保证以后再不打孩子!17、我什么时候才能改改我的臭脾气啊,宝宝,妈妈对不起你了。
18、下次打孩子前先抽自己几巴掌看疼不疼。
19、她还只是一个2岁8个多月的孩子,一个平时乖巧懂事的孩子,我竟如此的没有耐心。
20、每次想好好的教儿子,身上有太多的坏习惯21、回忆一下我的成长过程,明明自己就很讨厌那种方式。
22、第一次打闺女,手下去之后就后悔了。
23、真想打自己两巴掌!对不起,宝宝!24、打孩子这件事真是一点好处也没有,不仅打完不解气,你还手疼,完了你还又后悔又心疼!!!25、每次教着教着就会很生气!打了他又很后悔,不打又怕他记不住,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
26、第一次打你,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是不是伤心了!27、孩子哭,爸爸竟然说闭嘴?!那个爸爸太凶了,他以后一定会后悔的!我要不要上去阻止他?28、宝贝对不起,妈妈今后一定改。
孩子的心理很脆弱,这八件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做

孩子的心理很脆弱,这八件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做1、父母吵架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
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
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2、父母发脾气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
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
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
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
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你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现代人生活压力非常大,如果再碰上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让人头疼,父母还真的是很难控制住脾气。
但是孩子如果只是犯了一点小错误,小慧建议家长还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发脾气,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去解决。
因为父母经常发脾气对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岩岩3岁多的时候非常淘气,经常在家里翻箱倒柜,上蹿下跳的。
岩岩妈本身就就是个脾气火爆的人,看到儿子调皮捣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时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几巴掌,打得岩岩哇哇大哭。
听到孩子哭,岩岩妈更心烦了,就会对岩岩说:“你再哭再闹,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
”
后来岩岩4岁了,上幼儿园了,岩岩妈多次接到老师的投诉,说岩岩经常在学校打别的小朋友,一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其实,岩岩之所以脾气暴躁、爱打人,正是因为受到了妈妈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爸妈经常发脾气,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终生的。
一影响孩子的未来
爸妈经常发脾气,会使孩子也学会这种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为幼儿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就是观察、模仿身边的人。
如果父母总在家里发脾气,孩子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也会渐渐地变得爱发脾气,并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但是发脾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会让身边的人感到讨厌,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幸福父母长期对孩子发脾气,容易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并且会使孩子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甚至会影响孩子今后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长期面对家长的坏情绪,有些孩子会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的,有的孩子会想要离家出走,有些孩子会讨厌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
而有的孩子会责怪自己,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产生自卑心理。
这类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认为“我总是做错事,让妈妈不高兴。
妈妈不喜欢我,别人也不会喜欢我。
我是多余的。
”父母的坏脾气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
爸妈经常发脾气,对孩子的危害真是太大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别总是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
爱发火的父母们不妨读一读下面这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
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们在这世上看过的最可爱的人。
此文送给所有生活忙碌、忍不住发脾气的爸爸妈妈们。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