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爱发脾气的孩子。
这些孩子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对这类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理解和尊重他人。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爱发脾气的孩子并不是故意要捣乱或惹事。
他们之所以会情绪失控,往往是因为对自己的情绪缺乏认知和管理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挣扎。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这些孩子。
首先,我们可以与他们建立起一个稳定、信任的关系。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当孩子感到自己被认可和理解时,他们才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可以多与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些放松自己的方法,如深呼吸、倾诉烦恼、适度运动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爆发。
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发脾气。
我们可以教他们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例如通过说话或写日记的方式。
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学会用理智和冷静的方式处理情绪,避免因情绪爆发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我们还应该给这些孩子提供各种机会来展示他们的才能和价值。
由于他们往往被视为问题孩子,容易被忽视,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平等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接纳。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定期与孩子的家长沟通。
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探讨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发展。
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以及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总结起来,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我们需要耐心且理解他们,通过建立稳定的关系、教授情绪管理技巧、鼓励表达情绪以及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等方式来帮助他们。
小学二年级语文《爱发脾气的孩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爱发脾⽓的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s版⼆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9课。
课⽂主要讲了⼀个男孩改掉爱发脾⽓⽑病的经过,揭⽰了做⼈的道理:遇到不顺⼼的事,要善于控制⾃⼰的情绪,学会宽容。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爱发脾⽓的孩⼦》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爱发脾⽓的孩⼦》原⽂ 有个男孩⼉,脾⽓很不好,不管遇(yù)到什么事,稍(shāo)有不顺⼼,就⼤发雷霆(tíng)。
虽然事情过后,他也能认识到⾃⼰的错误,向别⼈道歉(qiàn),但是,他的朋友还是越来越少。
爸爸对他的这个缺点提出了批(pī)评,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不是已经道歉了吗?” ⼀天,爸爸交给他⼀盒钉(dīng)⼦和⼀把锤(chuí)⼦,然后把他领到院⼦⾥的⼀个⽊桩(zhuāng)前,说:“下次你再要发脾⽓,就往这个⽊桩上钉[dìng]⼀颗钉⼦,等你想道歉了,再把这颗钉⼦拔出来。
” 男孩⼉不理解爸爸的⽤意,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很快,爸爸看到⽊桩上钉了很多钉⼦。
过了⼀段(duàn)时间,爸爸发现新钉的钉⼦少了,开始有了拔出钉⼦留下的洞。
到后来,⼏个星期才有⼀颗新钉⼦。
终于有⼀天,男孩⼉来到爸爸⾯前,把当初(chū)爸爸交给他的钉⼦和锤⼦还给了爸爸。
他说:“爸爸,我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我现在可以控制(kòngzhì)⾃⼰,不再乱发脾⽓了。
” 爸爸让男孩⼉讲⼀讲原因。
男孩⼉说:“当我拔出第⼀颗钉⼦的时候,看到⼀个那么深的洞,再也填(tián)不平,我的⼼受到很⼤的震(zhèn)动。
以后每钉⼀颗钉⼦,我⼼⾥都⾮常难受,因为我知道,这⼜是⼀个⽆法填平的洞。
”【篇⼆】⼩学⼆年级语⽂《爱发脾⽓的孩⼦》教案 教材简介: 《爱发脾⽓的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s版⼆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9课。
幼儿园改掉坏脾气教案反思

幼儿园改掉坏脾气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培养幼儿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园学生认识并改掉坏脾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通过教育活动,让幼儿园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尊重他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园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活动(5分钟)-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改掉坏脾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是否有过因为发脾气而引起的不愉快经历?你觉得发脾气对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影响?”2. 讨论与分享(10分钟)- 分组让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不良行为经历,以及这些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掉坏脾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观看教育视频(15分钟)- 播放与主题相关的教育视频,展示正面行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人物如何控制情绪、尊重他人和解决问题。
4. 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情境,例如与同伴分享玩具、在游戏中出现冲突等。
- 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如何在这个情境中控制情绪、尊重他人和解决问题。
5. 游戏活动(15分钟)- 进行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情绪卡片配对等。
-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练习控制情绪、尊重他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结束活动(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改掉坏脾气、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技能,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指导。
教案反思:这个教案通过引入问题、讨论分享、观看教育视频、小组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园学生认识并改掉坏脾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学会控制情绪、尊重他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应对生气的方法反思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应对生气的方法反思中班心理健康教案——应对生气的方法反思尊敬的XXX老师:在您的请求下,我为您撰写一篇关于中班心理健康教案的文章,重点是应对生气的方法反思。
以下是我关于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标准来为您呈现有价值且高质量的文章。
【引言】生气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情绪,尤其在中班阶段孩子正处于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正确应对生气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几种适合中班幼儿的应对生气的方法,并带给您一些深入思考的内容。
【主体】1. 方法一:深呼吸生气时,深呼吸是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
通过缓慢而深沉的呼吸,孩子可以稳定自己的情绪。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帮助中班幼儿在生气时找回内心的平静。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教导孩子在生气时深呼吸,并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2. 方法二:情绪图卡使用情绪图卡是另一种帮助中班幼儿应对生气的方法。
情绪图卡是一组图像,通过展示不同情绪的表情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并识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当孩子感到生气时,他们可以使用这些图卡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
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引入情绪图卡,鼓励孩子使用它们来沟通和应对生气的情绪。
3. 方法三:情感故事情感故事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故事,可以引起孩子们内心的共鸣,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生气。
通过情感故事,孩子可以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技巧,同时也能够减轻他们的生气情绪。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中班幼儿的情感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并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考和反思。
通过情感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意识。
【总结】应对生气的方法对中班幼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深呼吸、情绪图卡和情感故事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具备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并且始终以身作则,用耐心和关爱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地应对生气的情绪。
中班教育随笔调教爱发脾气的孩子小窍门

中班教育随笔调教爱发脾气的孩子小窍门作为中班教师,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性格比较叛逆、容易发脾气的孩子。
这些孩子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发生不良情绪反应,甚至会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如何调教这些爱发脾气的孩子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享一些小窍门。
一、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当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时,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
我们可以从平时观察孩子的行为、与孩子沟通中了解到孩子可能的心理需求。
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在家里受到了不公正对待或看到了父母之间的争吵而感到不安;有些孩子可能是缺乏自信或爱被关注而表现出异常情绪。
我们可以和孩子谈论这些问题,并尽可能地缓解他们的情绪。
我们可以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是在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并且敞开心扉和他们交流。
在和孩子交流时,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信任,不要强行给孩子施加压力,对他们的感受要给予尊重和理解。
二、寻找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认可和表扬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被忽视、被不公正对待或表现出了不好的心情,这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寻找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表扬和认可,让他们感到得到了关注和尊重。
这种认可和表扬应该是真实的、有意义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当孩子在阅读或画画时表现出了进步,我们可以及时表扬他们,并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执着。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减少他们的不良情绪和发脾气的可能。
三、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教育孩子如何处理负面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他们的负面情绪,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可以和孩子讲解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比如适当的运动、放松练习、自我鼓励、深呼吸等,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减少不良情绪产生的可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学习相关方法,如诉说法、沟通法、快乐绘画法等,从而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总之,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心理刻画,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处理负面情绪的技巧,让教育培养出如同春芽蓬勃的孩子。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三篇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三篇《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三篇篇一:《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爱发脾气的孩子》。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脾气不好,经常因一点小事无缘无故大发雷霆,虽然事后他也懊悔,也会抱歉,可他的朋友还是越来越少。
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他知道发脾气给人造成的伤害是没方法弥补的,他改掉了这个坏缺点,遇事能有自控才能,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故事很吸引学生,课堂延伸环节中,我出了这么两个问题: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乱发脾气的时候,遇到烦心事时你会怎么办?问题一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讲自己,也揭露别人,一时间课堂气氛鼎沸,热闹非凡......正在这时候,一向不爱说话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爸爸就爱发脾气。
发起来就和电脑较劲,拼命玩游戏.....”话音未落,另一位同学就抢过了话“我爸爸更爱发脾气,那一次他一脚把我从客厅踹到了厕所里,我的屁股可疼了......”看着他的笑脸,可我清楚感觉到了留在孩子心底的痛,是呀,他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可见这事对他的伤害有多深。
我的目光掠过每一个学生,我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啊,自己平时页经常在学生面前发脾气,我的脸一下子红了,目光躲闪着,不敢再正视每一个学生,费力镇静了一下情绪,我再次抬起了头,大声对我的学生表达了我的歉意。
面对我的真诚,孩子们刚开场有些意外,一会儿就明白了,接着就七嘴八舌地抚慰我。
心再次被感动,多纯真的孩子,他们小小的心灵真的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他们爱自己的老师,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为人师表”这四个字的分量!篇二:《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受到了尊重。
可是有一种现象在课堂上却时有发生,那就是“插嘴”如何对待学生课堂上的“插嘴”呢?我总不断在考虑。
记得在上第五单元《爱发脾气的孩子》这篇课文,当我讲到“以后每钉一颗钉子,我心里都非常难受,因为我知道着又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这一句时,话没说完,小超同学就插嘴问“木桩上的洞填不平,为什么他会非常难受呢?”我先一楞:这正是我马上要提的问题,是以课堂纪律为重批评他插嘴,还是顺着她的提问让学生考虑呢?我下意识地瞪了他一眼,他不好意思地笑着,并抓了抓头。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5篇)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寓教于读,以读促悟,善待“插嘴”!《爱发脾气的孩子》一课,讲了一个小男孩很爱发脾气,在爸爸的教育下改掉坏毛病的事。
本课我采用了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的方法,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在读中找出质难点,质疑而问,比如学生提出:爸爸为什么让他往木桩上钉钉子?钉钉子和发脾气有什么关系?男孩子为什么改掉了爱发脾气的坏毛病?此时,我没有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读文,在读中解疑。
孩子们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读和我的适时点拨,明白了发脾气好比在别人身上钉钉子,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好比拔掉钉子后留下的洞。
樊博文同学插嘴问“木桩上的洞填不平也没有关系呀,为什么这个男孩会非常难受呢?”我先一楞:这正是我马上要提的问题,还有周济翔等几个平时最爱插嘴的学生也在附和着,我顺势引导,说:“这正是我要问的问题,你能回答吗?”他摇了摇头,认真地和同学们一齐思考,忽然陈果插嘴叫道:“爸爸让他发一次脾气就在木桩上钉一颗钉子,他每钉一颗钉子就代表自己又发了一次脾气,虽然他向同伴道歉,可道歉有用吗?他的朋友不是照样越来越少吗?”赵治斌也说到:“他的朋友少是因为他伤害了朋友。
如果他伤害到我,我也不会再理他的,他当然难受啦!”同学们经他一提醒,便纷纷举手,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当时我想:正是这两位同学的“插嘴”带动了其余学生的思维,这个问题的答案才得以从学生口中说出,不然从我口中宣布答案后,学生一定又是一副似懂非懂、没有兴趣的表情,那样教学效果可是大打折扣哦。
课后我认真反思,觉得教师应善待这种“插嘴”。
因为插嘴的学生,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了,我认为有时多几个这样的插嘴,课堂气氛将会因之而活跃起来。
“鲇鱼效应” 能打破沉闷,增强活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便会提高。
小班幼儿爱发脾气怎么办教案反思

小班幼儿爱发脾气怎么办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班幼儿爱发脾气怎么办教案反思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适当表达情感。
-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 提供幼儿应对挫折和情绪困扰的方法和策略。
2. 教学内容:- 情绪认知:通过游戏和绘本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并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 情绪管理: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数数、找个安静的地方等,以帮助他们在发脾气时冷静下来。
- 合作与分享: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分享意识,以减少因争抢资源而引发的脾气发作。
3. 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 观察与引导: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 实践与反思:组织幼儿参与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反思自己的情绪管理方式。
4. 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与情绪相关的视频或展示情绪表情卡片,引发幼儿对情绪的兴趣和思考。
- 情绪认知:通过绘本故事或图片展示,让幼儿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如生气、伤心、开心等。
- 情绪管理策略: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数数、找个安静的地方等,并与幼儿一起实践练习。
- 合作与分享:组织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分享意识,减少脾气发作的可能性。
- 总结与反思: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情绪管理策略。
5. 教学评估:- 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在情绪认知和管理方面的进步和改变。
- 反馈交流:与幼儿进行个别或小组反馈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反思。
通过以上教案反思,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小班幼儿爱发脾气问题上的教学实践,帮助幼儿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他们的情绪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
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
区域活动又马上开始了,我针对前面几次区域活动中出现的现象(有的区域孩子多、挤;有的区域无人问津)进行了调整,包括投放的材料及目标的设定,并及时投放和更换区域材料。
同时,在选择区域时,针对个别孩子不遵守规则,我采用让表现好的小朋友先挑选区域。
这时候,贺文君小朋友一边举起小手,一边又和旁边的邹思颖小朋友不停的说话,我一直没有叫他的名字。
他看到江信佚和朱潇然小朋友走进益智区,选中他喜欢的积木准备搭建时,他紧张了,急得直跺脚,嘴里还嚷嚷着:我要去益智区搭建......当进区人数已满,委屈的大哭起来。
因为,那是他最喜欢玩的区角。
我走过去和他交流,和他说为什么刚才老师没叫你的名字,等会你表现好了就可以去玩了等等。
可是,不管我怎么说,他就是不以为然,一直哭闹不止。
后面我给他冷静的时间,而我去观察其他孩子区域活动的情况。
孩子哭闹一阵后,看着孩子们都在开心地玩,情绪慢慢的稳定下来了。
等孩子的情绪平稳后,我走过去与贺文君小朋友沟通,孩子变得温顺了,认识到了自己没有遵守规则,以后该怎么做。
其实,孩子很聪明,都会察言观色。
当自己犯错时,很
多孩子常常用哭来为自己解脱,有的孩子则喜欢乱发脾气或对老师不理不睬。
通过这件事,让我发现了冷处理法的效果,同时也让孩子知道:这样发脾气,哭闹是没有用的。
我想孩子经过这个过程,他会意识到倔强、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而作为老师,对待个性倔强的孩子决不能随意的训斥,而应该采取冷处理,然后用激励的手段正面去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