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明清专题》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复习课件(30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复习课件(30张PPT)

2.清朝在修撰《四库全书》时,将《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这一行为的根本目的是( )
A.修正有误之处 B.禁锢人们思想 C.收缴销毁书籍 D.维护专制统治
D
3.《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xié)颃(hánɡ)(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稳当。”《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但以后事权逐渐扩
民族
1616年 努尔哈赤
主题一、明清的政治 3:清朝的建立
阿骨打:建金
女真 1636年 皇太极 盛京——北京 改女真为满洲;改后金为清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 山海关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 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军队,
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历史上曽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的 蒙古族—元朝 满族—清朝
C.郑和远航的目的是“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D.当地人民以命名的方式纪念郑和
D
主题通关
主题三、明清的经济发展
明 农业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新航路开辟
朝 手工工业 丝织业中心 苏州 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 商业 城市 北京和南京 商帮 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主题通关
主题二、明清的对外关系 3: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 (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景 (2)清初,郑成功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决心收复台湾
郑 成 功
概 况
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岛南部 1662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收 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共24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共24张PPT)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C.文章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1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
5 c 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 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2 D 朱元璋皇帝,应去( )
A.长安 B.东京 C.北京 D.南京
A 2 . 明朝设立 东厂 特务机构的是( )
A.明成祖
B.明太祖
C.明英宗
D.明景帝
1.2000年10月,在江苏苏州出现了一家以“锦
3 衣卫”命名的国有企业。很多人对这种命名提出
B 尖锐批评。“锦衣卫”一词所反映 的实质是( )
请回答: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
答:秦朝。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答:行省制度。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项。
答:改革行政机构: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明成祖削藩等。
(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危害: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人才 。禁锢了 思想 , 阻碍了 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
学案导学,自主复习
学案导学3: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分钟
1、温习旧知──达成目标(小组合作,自主复习)
(1)明朝引进的农作物有哪些? (2)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地点、行业、表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复习课件 (31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复习课件 (31张)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戚继光抗倭
背景:倭患危害严重 概况:浙江台州大捷,福建、广东抗倭 性质: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2、清朝的对外关系 闭 关 锁 国
原因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国外经济交流;
A 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下列符合清朝与西藏关系史实的是( ) A.设驻藏大臣 B.设伊犁将军 C.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D.多伦会盟
7.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 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
B
A
B
C
D
8.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
政 设立:军机处 治 建立:雍正年间;
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思想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文化 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
展和进步 对外 政策:闭关锁国 关系 影响: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③遭到特务机构的毒打,胆战心惊 ④在中书省担任重要官职洋洋自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
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
C B.使明朝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3.小军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查阅的著作
(2)手工业和商业 手工业:手工业工场的发展 商业: 商业城市北京;晋商、徽商发挥 (3)人口的增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复习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复习课件(共27张PPT)


义推翻了
考点定位
主题
具体内容
(续表)
(1)建立后金:1616年, 努尔哈赤 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 大金 ,史称后金
满洲兴起
满洲
(2)建立清朝:1635年,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 清 .
兴起
和清
兵入关
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吴三桂 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
作者
著作
内容
地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 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
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重要的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 .
考点定位 考点八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七下P105—110)
【课程标准】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璋
措施 (2)在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 强
接向皇帝负责;②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化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 锦衣卫 ,后来明成祖成立 东厂 . 皇 权 特点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主题
具体内容
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汤显祖 是明朝后期最 戏剧
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 《牡丹亭》 .
考点定位 考点四 明朝的灭亡(新增)(七下P84—87)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课件6明清时期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课件6明清时期

独尊儒术” 社会正统思想
强化思想
八股取士,脱 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 控制,加
离实际的学风 生了极坏的影响
强君主专
摧残了许多人才,禁 制
大兴“文字狱”锢 严了 重人 阻们 碍的 了思 思想 想言 、论 学,
术的发展和进步
知识拓展
案例分析 (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宋代 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确立了三 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 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 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 A.考试选拔官吏的办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B.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C.科举制度在宋代和明代都进行了改革 D.元朝近百年间一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
中外航海事业对比
知识拓展
案例分析 (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下面思维 导图的主题应是( )
A.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B.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明清时期:
知识梳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台湾
(1)1683年,清军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2)1684年,清朝设置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1885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 6 讲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
时空坐标
明清时期:
单元框架
明清时期:
知识梳理
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 明清政权更替 (1)明朝 ①建立: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 年朱棣迁都北京)。 ②农民起义: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 年建立大顺政权。 ③灭亡:1644 年 4 月,李自成起义军攻进北京,明朝灭亡。 (2)清朝 ①后金: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②建立: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③入关: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复习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复习课件(共22张ppt)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7、交往的产品 带去的: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欢迎;
带来的:换回珠宝、香料、药材 8、历史意义: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促进了中国的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 2、请用史实简述从唐、宋、元、明到清朝的对外 政策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得到什么结论?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
危机 (明清时期)
•一、强化君权专题
1、明朝初年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
明 太
1、政治: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祖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采 取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
的 2、司法: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措 施
3厂、卫思想特:务沿机用构科的举设制立,是考试明范朝围君在主四专书制五 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用史实证明西藏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1、元朝时期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 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2、清朝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首领达赖 和班禅的制度
3、 设立驻藏大臣 用史实证明新疆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1、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2、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 四、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 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专题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对内、对外措施)
的交往。
• (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 结论:对外开放使国家富强,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 • 启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
• 三、台湾、西藏、新疆 的历史专题
台湾问题:
用什么史实来证明“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期,吴国派人到达夷洲; 元朝时期,加强了对琉球的管理;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立台湾府 针对台独势力,中国政府怎么办? 统一台湾的指导方针:一国两制 针对台湾问题,我国主张用和平的方式 解决,但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九年级历史明清君权加强复习课件共23页文档

九年级历史明清君权加强复习课件共23页文档

C. 思想控制的强化
D. 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9、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 D )
A.战国 B.唐朝
C.元朝
D.秦朝
10、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
获此名最早是在( A、元朝 B、明朝
BC、)清朝
D、宋朝
11、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 C )
7.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D )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八股取士 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8、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
文字狱,从本质上反映了( A )
A. 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B. 文化专制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 定要读的书是(D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3、“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 坑者”,材料所说现象应开始于C(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这一历史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最根本特点:
• 君主专制,君(皇)权至高无上。
君主专制统治的认识(或影响)。
专制统治,压制了民主, 钳制人们的思想,阻碍社 会进步
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有 利于维护我国的统一,社会 稳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对巩固国家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加强 对人民的控制、镇压,扼杀思想的进步,阻碍科 学文化的发展,这些表明封建制度已日益腐朽和 渐趋衰落,中国也恰恰是从明清时期开始落后于 西方。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复习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复习课件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 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明清帝国的繁荣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考点梳理: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了解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对内:清朝的民族政策 对外:明清抗击外来侵略。 3、掌握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从郑和下西洋 到闭关锁国.
基础知识导航一: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政治: 明朝 :1、朱元璋废除 制度 ,由六部直接对 皇帝负责。 2、设立 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 的 ,明成祖设立的 , 3、朱元璋时设立的 ,使君臣之 间的关系成为主仆关系。 清朝:1、 在位时:在中央设立 , 使皇权达到顶峰。 思想文化: 1、明朝的科举考试称为 ,明清统 治者还通过制造 来实行文化专制 统治。
对外:抗击外来侵略
明朝:1、 抗倭。 2、 从 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 1、康熙帝在位时通过 之战大败沙俄,并在 年签订 了 ,该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 在内的主权。

基础知识导航二:明清的对外政策
一、郑和下西洋 1、朝代: 4、目的: 5、航程: 6、意义: 。 2、时间: , 3.次数: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权归六部。帝方自操威柄, 学士鲜少参决。
文字中的历史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 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 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 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 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文字中的历史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 。 。
二、闭关锁国 1、朝代: 2、含义: 3、影响: 积极影响:Biblioteka 。。消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
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不了解
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落后于西方。
教材P93页ຫໍສະໝຸດ 教材P94页“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明中后期,我国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初有郑和西洋的壮举,明中后期又出 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清初更有有“康乾盛 世”的繁荣;但这些丝毫掩盖不了明清时 期种种社会危机,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这二者矛盾吗?如果不矛盾它们之间又有 何联系呢?
. . . . . . 完整和民族利益。
(抗击外来侵略)
1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
代公布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
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
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
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是哪个时期的制
度?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
在江苏苏州曾出现了一家以“锦 衣卫”命名
的国有企业。很多人对这种命名提出 尖锐批评。
“锦衣卫”一词所反映 的实质是
A.经济的高度发展
B.国家监督机构的完善
C.专制制度的强化
D.思想文化的繁荣
3
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
历史信息。图2所示为清政府颁赐 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
A.关注民生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近代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利用科学和机 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 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 途是光明的 ;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 有前途的。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总结全 组的观点。
学了明清时期这段历史后,对我 们今天和明天提供了怎样的启迪:
1、顺应历史潮流、紧跟时代步伐。 (康乾盛世)
2、发扬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 (专制强化)
3、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 (闭关锁国)
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
主题一:抗击外来侵略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抗击沙俄。 主题二:清代的民族关系 清朝对西藏的管理。乾隆评定大小和卓叛乱。 土尔扈特的回归。 清朝疆域。 主题三:明清社会的危机 明清君主专制;闭关锁国
主题一:抗击外来侵略
教材P96页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 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最强大脑:
10秒钟之内,看谁记得最多。
1368
明朝建立
1684
1689
《尼布楚条约》签订
1433
郑和七下西洋
清设台湾府
1553
葡萄牙占澳门
1727
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636 1624 皇太极改满洲和清
1662
1405
郑和一下西洋
荷兰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15—18世纪世界历史潮流是什么?
明清时期总体特征:
“金奔巴瓶”,该文物可以见证
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
辖?
A.西藏 C.黑龙江
B.新疆 D.台湾
4
识图析图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
法。右图《清时期全图》中字母④所示区域是
A.海南岛 B.库页岛
C.台湾岛 D.南海诸岛
5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 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 ,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乾隆帝接见渥巴锡
主题三:明清时期的社会危机
古代丞相礼仪和地位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 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 还要亲自前去探视。到了宋代,官员丞相上朝必 须站着奏事。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 “大朝仪”须“众官皆跪”,进而废除丞相。
从坐到站到跪到废,说明君权不断强化。
教材P89页 教材P100页
材料中马克思所指的是清朝哪一对外政策?依据马克 思的观点谈谈这一政策的影响?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
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
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
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
中被打垮……”
教材P103页
教材P104页
维护了国家主权,领土 的完整,捍卫了国家民 族的利益。
不愧为民族英雄。
康熙帝
教材P105页
教材P106页
主题二:清朝的民族关系
教材P109页
一册封,二驻藏,三掣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清初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康乾 盛世时的大清国经济总值占世界 3/10以上,国家空前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