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至今遗失的七大国宝,

合集下载

流失的中国古代文物

流失的中国古代文物

流失的中国古代文物中国文化渊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新一代的中国人,而能记载我们的历史的,只有那些“传家宝”,泱泱中国,历代传承了众多凝聚着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国宝文物,这些国宝,既有受到政府保护收藏在各个博物馆中的,还有收藏于民间被国人精心呵护的,也有历尽磨难流失于海外的……其中,更有很多国宝能够折射出民族的命运与历史的兴衰。

可是五千年留下来的“传家宝”,真正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的又有几件呢《金刚经》唐代懿宗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年、月、日记载的雕版印刷品,于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

是至今存于世的中国早期印刷品实物中唯一的一份本身留有明确、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

此经原藏敦煌第17窟藏经洞中,1907年被英人斯坦因盗骗,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

但目前,仅有161册《永乐大典》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已知和所有能见到的《永乐大典》也仅800余卷,400册左右,很大部分处于遗失当中。

《清明上河图》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

自问世以来,一直为皇家收藏之上品。

其间,它4次被从宫中盗走,又5次返回深宫,可谓多劫多难。

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乾熙载夜宴图》南唐顾闳中《乾熙载夜宴图》被书画界认为“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典范之作”的,在海内外久负盛名。

全画包括“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宴归”5个场景,将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夜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附在上面的印鉴多达230多枚,可见其收藏者之多。

50年代初,寓居香港的张大千决定移居阿根廷。

为筹经费,想把这幅“镇宅之宝”连同另藏的部分珍贵字画卖给大陆。

周总理亲自下达收购任务,派时任国家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赶赴香港。

此时,这幅画的市场价已远不止张先生购买时的500两黄金了。

但张大千先生却以远远低于市价的2万美金,将这件国宝买给了国家文物局,实际上等于赠送给了祖国。

这些流失海外的国宝,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了!

这些流失海外的国宝,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了!

这些流失海外的国宝,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了!原创2018-01-20 17:20·百姓书画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情况,先给大家说一组数字:在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大约有中国文物164万余件,这还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数据。

中国文物学会也有一个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大约在1000万件左右。

这是个什么数字?不说大家也能感受到!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文物流失海外?这还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说起。

劫走大批中国文物的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中国文物严重流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时期:清末民初。

这一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大批文物被列强掠夺、瓜分,大家在历史书上都学到过,比如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瓜分圆明园等珍贵文物。

日本侵华期间。

这是中国文物流失的高峰期,很多日本兵疯狂掠夺、盗挖中国文物,运往日本。

另外,外国古董商也趁火打劫,在河南安阳,古董商成天守候在墓穴旁,鼓动老百姓去挖商代的青铜器,这些文物带回美国后,一件就能卖几十万美金。

日本士兵搬运中国文物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

那时,政策规定乾隆以前的文物不许出口,而乾隆以后却允许出口。

导致嘉庆、道光时期的很多官窑瓷器、书画以极低的价格流向海外。

改革开放之后。

不法商人以香港为中转站,大量走私文物,内陆的文物到了香港,随后流散到了美国、日本、东南亚、挪威、丹麦等国。

运送文物的驼队流失的文物种类主要是陶瓷器、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雕塑、漆器、丝织品、家具等,时间跨度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现当代。

其中,流失最为严重的佛造像与壁画,全部来自佛寺或石窟。

说起盗窃佛寺文物,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中国古董商卢芹斋和日本人山中定次郎,这两个人干了很多坏事。

在他们的指使下,很多中国石窟遭到破坏,其中,以太原的天龙山石窟最为严重,几乎没有完整的佛像了。

山中定次郎在日记中描述:他雇人去石窟,把四十多个佛头凿下来,装箱运到北京,然后再运往日本......古董商卢芹斋就这样,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被侵略者和黑心商人一件一件盗出国门,流落到世界各地,有些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盘点近代流失海外的十五件顶级文物,件件都堪称是国宝

盘点近代流失海外的十五件顶级文物,件件都堪称是国宝

盘点近代流失海外的十五件顶级文物,件件都堪称是国宝原创2022-08-12 20:04·月照松下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列强们不仅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来瓜分中国的利益,还或抢或骗的从中国掠走了海量的文物珍品。

其中仅收藏于英、法、美、日、沙俄等国的各大博物馆图书馆中的中国历代文物数量就多达数百万件,再加上流落于各国民间的文物,保守估计数量在千万件以上。

要知道我国目前珍藏文物最多的故宫博物院才186万多件,这些流失的文物足以再填满5座博物馆。

在这些文物里面有不少都是珍品甚至孤品,下面我们就通过盘点十五件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来回顾一下当年那段屈辱的历史。

一、商虎食人卣商虎食人卣属于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珍品,是用来盛酒的器具。

其主题造型为一只坐立的虎和人相抱,虎以后尾和两只后足做支撑,张开大口欲食人。

虎肩有提梁、虎背有口,口上有顶盖,顶盖上立有一只鹿,且整件器物上遍布精美纹饰。

商虎食人卣共有两件,据学术界考证应该是出土于湖南宁乡与安化交界处的沩山,近代流失到海外。

一件现藏于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通高35.2厘米;另一件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通高35.7厘米。

二、商双羊尊商双羊尊也是制作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在古代,“羊”通“祥”,因此羊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很多器具上都有羊的形象。

该件青铜器造型为两只身体相连的羊背上托着一件容器。

羊角呈弯曲状,腹饰麟纹,腿饰龙纹,浑然天成,质感厚重,也是用来盛酒。

商双羊尊目前存世也有两件,一件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另一件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

三、柉禁诸器柉禁诸器又名柉禁十三器,实际共有14件,其中一件铜斗置于卣中,由1件青铜尊和13件青铜酒器共同组成的一整套青铜器,具体包含:柉禁、父乙觯、父甲觯、妣己觯、雷纹觯、鼎卣(带座)、鼎卣、父乙盉、妣己觚、子执拂斝、鼎尊、牺形爵、祖癸角和铜斗。

除柉禁、雷纹觯和铜斗外,其余上面均刻有铭文。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编之前曾经分两期介绍过我国主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实这只是我国浩瀚如海的奇珍异宝中很⼩的⼀部分,还有很多更精美绝伦,更具历史和⽂化价值的国宝级⽂物由于盗卖、⾛私和西⽅列强的掠夺⽽流失海外,⽂物的流失成了国⼈⼼中永远的痛。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数据统计,中国流失的⽂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上47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真实的数量其实远不⽌这些,收藏在博物馆只是⼀部分,还有更多被掠夺的⽂物在私⼈收藏家⼿中,其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

那么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究竟藏有多少中国国宝级⽂物呢?⼀、⼤英博物馆⼤英博物馆是世界五⼤博物馆之⼀,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其中青铜器、陶瓷、书画、⽟器、雕刻品等中国历代珍稀⽂物多达23000多件,其公开展⽰的只占其中的⼗分之⼀,主要陈列在33号展厅、中国⽟器厅(33号⼄馆)以及⼤维德瓷器展厅(95号展厅),展品囊括了中国⽂物的所有类别,从远古⽯器、商周青铜器到魏晋⽯佛经卷、宋元书画、明清瓷器⽆所不有。

这⾥所藏的中国绘画精品最多,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等⼀些稀世珍品。

敦煌藏经洞全部4万多件经书中⼤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

在33号厅中央墙上有⼏⼗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还依稀可见。

《⼥史箴图》唐代摹本唐代摹本《⼥史箴图》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原件早已⽆存,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幅为宋⼈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但笔意⾊彩并⾮上品。

另⼀幅就是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传世名画之⼀。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被英军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物。

商 青铜双⽺尊这⾥馆藏的青铜器中,最引⼈注⽬的当属商代双⽺尊,公⽺形象惟妙惟肖。

西周康侯簋阿弥陀佛⽴像这尊隋代开皇五年(585年)阿弥陀佛⽩⾊⼤理⽯造像陈列于33号展厅楼梯间,⾼达6⽶,重约2吨,原位于河北曲阳县韩崔村崇光寺,上世纪三⼗年代流失海外。

建国后发生的7起故宫文物失窃案

建国后发生的7起故宫文物失窃案

建国后发生的7起故宫文物失窃案前几天故宫珍宝的失窃案将故宫文物的保管问题暴露在了广大网友面前,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有人说,盗贼从斋宫后面诚肃殿后墙打了一个大洞,然后趁夜幕降临钻进宫内盗窃……其实,故宫失窃事件之所以让普通人流连,在于它是一座藏宝巨库,它超越了普通人对于世上奇珍的想象。

故宫之所以让收藏家迷恋,在于它是一个精品殿堂,它包容了收藏家对于稀有文物的向往。

每个来到故宫的人,都会为这里的国宝而着迷。

在这座中国最大的博物馆里,有文物100多万件,仅一级文物就有万件之多。

因其珍贵,国宝几乎注定了与劫难相伴。

那么,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又有多少不法分子曾经对它觊觎,有遭受到损失么?仅建国以来,北京警方有记载的故宫盗宝案一共发生了七起,分别是在1959年、1962年、1980年、1987年(两起)、1991年和2011年。

这里面,前五起已经告破,无一不是因为盗贼见利忘义,为了获取横财,他们铤而走险。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五起盗宝案均被公安机关成功侦破,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

珍贵的金册被剪成碎片1959年8月16日,星期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养性殿。

早晨近7时,每天提前到班的管理员发现殿堂第三扇门靠近地面玻璃的左下角,被人砸了一个2尺见方的破洞,推断陈列珍宝可能被盗,立即报告本院保卫部门并转报北京市公安局。

陈列员核对发现,三间大屋中的西头一间南边柜内所陈列的金册14页丢失8页,北边柜内丢失金质鞘和镶宝石鞘的配刀5把。

案情重大,北京市公安局各分局、派出所和内部保卫组织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全部发动起来了,组织反复的调查摸底,但却毫无线索。

于是北京是公安局报请公安部通报全国,要求各兄弟省市公安厅、局协助破案。

直到11月12日接天津市公安局电告:11日从上海开往北京的列车上,乘警查获一个叫武庆辉的无票乘车人员有重大嫌疑。

审查中发现该人随身携带金钱l枚,碎金9块,共重约5两,同时交代不清这些黄金的正当来历。

审查人员仔细观察金块,除两个豆粒大的金环外,其余的碎片都有新剪下来的痕迹。

中国七大稀世珍宝,其中一个已经失传了!

中国七大稀世珍宝,其中一个已经失传了!

中国七大稀世珍宝,其中一个已经失传了!中华文明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悠远古国,其中诞生了许多璀璨夺目的奇珍异宝。

这些绝世珍宝震撼着你的心灵,是我们中华文明夺天地造化之结晶。

今天就来看看我们中国有那些旷世珍宝!首先说下金缕玉衣,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一九六八年,河北省挖掘到了一处古墓,经过鉴定此处墓穴的主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而在陪葬品中出土了两件古代帝王葬服“金缕玉衣”。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当中年代最早的,也是做工最为精美的举世闻名的珍宝。

同墓穴当中还发掘了另个珍宝,那就是错金博山炉。

此器型似豆形,盖肖博山,通体错金。

座把呈透雕三龙出水状,龙首顶托炉盘。

炉盘装饰以错金流云纹。

盘上部铸出峻峭起伏的山峦,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层峰峦或骑在兽身上,猎人巡猎于山石间。

二三株小树点缀其间,刻划出了一幅秀丽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

“这件国宝实际上是作为香薰、薰炉用的,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而得名。

”工艺精湛,装饰华美,是一件举世闻名的珍宝。

1965年,在湖北的楚墓群中出土了一把绝世宝剑,越王勾践剑。

当时工作人员在拿起这把剑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手割破了,血流不止。

此剑锋利无比,曾经有人试其锋芒,十六层的白纸,稍微一用力便可划破两半。

此剑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堪称我国国宝,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

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元朝青花瓷,《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最终,此间瑰宝以2.3亿元的人民币成交,这刷新了中国瓷器的坐高交易记录。

到2015年,这件瓷器,被文物机构重新估计为16亿人民币。

元青花瓷之所以如此珍贵,因为它的样式精美、瓶身花纹繁复富丽,全世界也不足十件。

这件瓷器具有“鬼谷下山”的著名历史故事情节,描绘了鬼谷子下山的情景,而鬼谷下山罐的颜色、画艺、质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永不过时。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大国宝:它们都是华夏灿烂文化的载体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大国宝:它们都是华夏灿烂文化的载体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大国宝:它们都是华夏灿烂文化的载体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见证,那就是数不胜数的艺术品,这些瑰宝经过了历朝历代的流传,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艺术结晶。

但是中国因为战乱导致许多文物流失海外,今天就由我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见证,那就是数不胜数的艺术品,这些瑰宝经过了历朝历代的流传,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艺术结晶。

但是中国因为战乱导致许多文物流失海外,今天就由我为大家介绍十个中国流失海外的国宝。

1、唐金刚经扉页版画这件文物实在敦煌的莫高窟被发现的,据说当时就放在莫高窟的藏经阁之中,它保存的非常完好,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金存放于英国博物馆。

2、《女史箴图》这幅画卷只是唐代的临摹范本,它的原作已经无从考究,是由作者根据其他画卷依做参考画出的画卷插卷,这幅画被八国联军的英国带走,现存放于英国博物馆。

3、商双羊尊这尊酒器历史悠久,是商朝出产的,做工上细致精美,两侧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羊,杯面上有着精致的贪吃纹,这件精品现如今藏于英国博物馆。

4、黄金剑柄《轩辕剑》中的那把剑是以黄金剑柄为原型而创作的,黄金剑柄是在东周打造出来的,用纯金取代鎏金而制,但是这柄剑极易破碎,故是用来专门陪葬的陪葬品。

5、唐模本《丧乱帖》这本字帖据说是最像王羲之本人的临摹范本了,产生于唐代。

据说由以为大师带着它东渡日本,现如今落入日本国家,价值连城。

6、虎食人卣虎食人卣是商朝晚期的作品,制作上格外精良,造型方面也独具特色,采用了路虎和人相拥的姿势,现如今也放在日本博物馆。

7、昭陵六骏这幅石雕原本有六块,但是随着历史的变更,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国内只有四块,其他两块被放到美国博物馆,剩下的四块被盗贼所窃,为了方便偷走竟将石雕敲碎,如今我们只能看到残缺的昭陵六骏8、曜变天目茶碗这个茶碗独一无二,价值不菲,是南宋的艺术珍品,制作上精美细腻,外表流光溢彩,现藏于日本。

流落海外的中国四大国宝,一件下落不明

流落海外的中国四大国宝,一件下落不明

流落海外的中国四大国宝,一件下落不明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物数不胜数,不过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导致一部分珍贵文物落入外国人之手,从此流落海外。

虽然近年来各国一直在致力于追讨流失文物,但成效不大,能够安然回归的文物并不多,而在这些流失的文物中,有四件堪称国宝级文物。

第一件: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号称“万园之园”的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修建于清高宗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师郎世宁设计。

十二生肖代表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与十二个时辰相对应,这批铜首设计精巧,每个时辰都会有其对应的铜首喷水,而每日正午十二点,十二生肖铜首会自动同时开启,喷射水柱,场面极为壮观。

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并攻入北京城,圆明园遭到焚毁,十二生肖铜首也从此流落海外。

经过国人近百年的努力,时至今日,这批珍贵的铜首已经有8个回归祖国,只有蛇首、鸡首、狗首以及羊首依旧下落不明。

当然,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十二生肖一定能够全部回到中国。

第二件:女史箴图女史箴图原本是东晋大家顾恺之的作品,不过原作早已遗失,现存的是唐代临摹的版本,但同样极为珍贵。

它总共有十二段,分别描绘了一个场景,真实再现了古代宫廷女子的生活,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现存世9段。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整个北京城落入列强的掌控之中。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暂放于颐和园的《女史箴图》遭到洗劫,一个英军上尉趁机将其盗走,如今存放于大英博物馆。

第三件:金刚经刻石《金刚经》是一部名气极大的佛教典籍,来自于印度早期的大乘佛教,后来传入中国。

而金刚经刻石则是2000年前的一件文物,上面用雕版印刷术刻印了整部金刚经,后来被毁。

不过1900年,一部唐代拓印的金刚经在敦煌莫高窟被一名道士发现。

随后贪婪地西方“探险家”闻讯而来,以极低的价格从道士手中掠夺了几万件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这件金刚经刻石。

金刚经一经面世,便在西方掀起了轩然大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如今收藏于大英图书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泰阿剑
7.纯钧剑 • 1965年,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
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 人们眼帘。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20余层纸一划而破。这把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 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 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 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 道同心圆圈。结合史书的描述,这把剑很有很可能就是传说中 的纯钧剑,但为慎重起见,科研者称其为勾践剑。
• 候风地动仪是中国古代侦测地震的仪器。 由东汉时期,南阳天文学家张衡在汉顺帝 永建七年(132年)发明,但已失传,据陈 毁于东汉战火。
• 现存的候风地动仪,是由各国考古学家, 根据古书记载与现代科学知识,所复原的 模型
5.候风地动仪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 载“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 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说明秦始皇曾配此剑。秦始皇死后 将其陪葬。晋代,《晋书·张华传》 记载;「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 有紫外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 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伟象,乃 要焕宿,因登楼仰观。华曰:「是 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 彻于大耳。」华曰:「在何郡」? 焕曰:「在豫章丰城。」华即补焕 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 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 一曰泰阿。焕遣使送一剑与华,留 一自佩」。后来张华遭到政治诛杀, 他的剑也在人间悄然蒸发;从此, 泰阿在人间销声匿迹。
4.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了,也是传统医学
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这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包括了脉 象、藏象、经络、病因、病症、诊治等等集大成之作, 但可惜的是《黄帝内经》因为历史的原因流传下来的只 有十八卷,其他三十七卷已经遗失,如果能够找到遗失 的部分将会对医学有很大的帮助。
•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 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 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 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 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 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 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 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 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 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后汉 书·张衡传
2.北京人头盖骨
• 北京人头盖骨,是1929年冬天考古人员在北京周口 店所发掘出的60万年前的完整猿人头盖骨。1941年, 为躲避日军践踏,北京人头盖骨随同美国陆战队由 秦皇岛撤离,但由于受到日军攻击,北京人头盖骨 从此下落不明。
3.永乐大典 •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撰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
献集。全书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近八千种。由于 永乐大典对收录书籍未做篡改,保留书籍原始内容, 因而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价值极高。永乐大典共有 正副两套,副本毁于战火,正本传闻陪葬于明嘉靖皇 帝永
中国至今遗失的七大国宝,价 值不可估量,有幸得的乾隆皇帝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和收藏者。在他掌权 六十四年间,搜集的珍宝古董可谓不计其数。乾隆死后,这些珍宝中 的大部分也随之埋入地下。其中最为宝贵的,也是下落最为扑朔迷离 的就是著名的“九龙宝剑”。九龙宝剑是借鉴了蒙古弯剑的样式打造 的,剑身略弯而剑柄很长。宝剑上雕刻了九条金,取“真龙天子、九 九归一”之意。剑鞘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剑身名贵和上等的金刚钻石, 可谓价值连城,据说宝剑铸成之后寒气渗人,似有人冤魂付于其上, 宝剑周围会产生雾气,剑柄上的九龙在雾气中跃然若腾。1928年,孙 殿英的盗墓之举便令九龙宝剑重见天日,孙殿英为了逃避社会各界的 谴责、惩罚,便用这把宝剑贿赂权贵,后来落入了戴笠的囊中。结果, 戴笠带着九龙宝剑坐飞机的时候,因为天气恶劣,飞机一头撞在江宁 岱山上,机毁人亡,大火烧了数个小时,九龙宝剑的剑鞘和剑柄就这 样烧得一干二净,军统就把残缺的九龙宝剑跟戴笠安葬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