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规划

合集下载

029.《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

029.《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

《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董韵笛摘要:英国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源地和城市规划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在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大伦敦规划2016》为例,重点介绍和分析其中区域空间分区战略在规划编制、体系构建、策略制定方面的特点,即强调协同规划、重视策略的针对性和交通规划与空间规划的一体化。

在总结大伦敦地区通过分区战略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空间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体系构建、规划编制等方面的相关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大伦敦规划,区域空间战略,分区政策,区域协同治理,机遇区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大城市区域的规划正面临着人口、经济、交通、生态各方面的挑战。

区域空间规划作为综合性、层次性和地域性空间问题的政策工具,在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土地开发和环境资源限制矛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建设全球城市,伦敦先后四次制定实施了《大伦敦区域空间战略规划》(2004版、2008版、2011版及2016版,简称《大伦敦规划》),其中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于处于同样背景下并致力于迈向世界城市的上海的发展有很大参考价值。

本文针对最新版大伦敦规划中一条重要的区域空间战略,即分区政策(指机遇区、强化区、复兴区发展政策)进行评析,探讨其对上海区域规划创新的有益启示。

1大伦敦城市空间概况《大伦敦规划2016》中,大伦敦地区包含伦敦市(City of London)与32个伦敦自治市镇(London Boroughs),空间范围1572km2。

由内而外分为中央活动区(CAZ)、内伦敦和外伦敦。

CAZ承担大伦敦、英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职能;内伦敦是人口和经济优势区域;外伦敦是居住重要承载区域和大伦敦绿带的主要地区[1]。

《大伦敦规划2004》中提出将伦敦分为五个次区域,即东伦敦、西伦敦、南伦敦、北伦敦、中伦敦,并确定了五个主要的增长地区:泰晤士河口发展走廊、伦敦—斯坦斯特德—剑桥—彼得伯勒发展走廊、伦敦—卢顿—贝德福德廊道、西部楔形区、温德尔谷地。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社会背景
与纽约和东京一样,伦敦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有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落户于伦敦市中心。 伦敦是英国政治、商业、金融、文化和旅游的中心,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人口密度相 对较低,过去曾有几年,伦敦的人口和工作机会减少并且流向周边地区。 伦敦是在莫斯科之后是欧洲第二个大城市 。伦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建都此地。 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毁坏了伦 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之后伦敦成立了城市改建委员会,规定了放宽街道等措施,并颁布了 《重建伦敦市法令》。这场大火为伦敦提供了遵循近代城市功能改建城市机会。
第四,明确空间发展的优先权,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未能获益的那些地区,特别是东 伦敦的部分地区,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优先考虑和支持。
目标:
规划目标:
目标1:为伦敦地域范围内的增长提供有效支持,但不侵占开放空间;
目标2:将伦敦建成一个更适宜人们生活的城市; 目标3:将伦敦建成一个拥有雄厚多样的经济增长基础的更繁荣的城市; 目标4:推进社会的融合,消除隔离和歧视; 目标5:提高伦敦的可达性; 目标6:将伦敦建成一个更具吸引力、设计得更精致的绿色城市。
背景:
1980年代以前,伦敦的工业增长逐年下降,经济处于衰退阶段,人口不断减少,由1939 年的800万下降到1985年的680万,城市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来自各方面的压 力。然而,近十多年来,伦敦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经济、人口出现强劲增长,城市愈发繁 荣,现在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40万。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两个:第一,像纽约、东京一 样,伦敦作为一个世界城市正以其高质量的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设施,特别是贸易和金融设 施,吸引着全球的投资,许多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落户伦敦这样的世界城市;第二,伦敦正 以成功的经济、一个世界城市所能提供的各种就业、文化、教育等条件,吸引着大量的国外 移民,越来越多的学生、刚刚达到就业年龄的年轻人来到伦敦,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世界各地 多达305种语言,这使伦敦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

英国伦敦的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

英国伦敦的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

英国伦敦的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伦敦的规划师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这座城市,并解决不断增加的交通拥堵问题。

伦敦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但如今最具影响力的规划是在19世纪古典主义建筑师纳希伯尔·古斯东的引领下进行的。

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规划理念,包含了通过建设公园和大型广场来改善城市环境,并采用了放射状的主要道路系统。

这一规划理念在当时被广泛应用,并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增长,伦敦的规划挑战也随之增加。

现代城市规划师们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挑战。

幸运的是,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

首先,伦敦市采取了激励措施,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例如,实施了拥堵收费措施,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进行收费。

这个措施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出行,有效减少了车辆数量,缓解了交通拥堵。

其次,在城市设计上,伦敦开始倡导建设更多的绿地和步行街区。

这些绿地不仅使城市更加宜居,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步行街区的建设也鼓励市民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此外,伦敦还积极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

地铁、巴士和轻轨系统在伦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公共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城市还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尽管伦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这主要是因为伦敦的交通需求已经超出了现有的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首先,应该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增加地铁和轻轨线路,加强巴士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其次,应该采取措施鼓励非高峰时段的出行。

例如,通过差别收费等手段,引导市民错时上下班或落实弹性工作制。

这样可以减少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

大伦敦战略规划介绍

大伦敦战略规划介绍
温哥华是省内占地最小 , 且 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它坐落于 一个孤立的峡谷上 , 这个峡谷位 于佛莱瑟河的入海口的群山和大 海之 间 。此 峡 谷 东 西 长 80km , 南北宽 12km 。其北部和东部是 陡峭的山峰 , 西临大西洋 , 南与 美国 接 壤 。因 此 , 温 哥 华 只 有 1000km2 的地方来进行城市的发 展与食品生产 。
现行的规划草案已经成为三 个月来公众咨询的主要问题 , 期 间召开许多会议 。市长现在必须 考虑他们所提出规划的规划方法 ; (3) 把主要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的责任和税收权利 (包括高速 公路和所有运输形式) 分配给区 域政府 。
2 我们为什么要采取战略措施 ? 在我向大家介绍我们是如何
在商 业 区 将 会 有 巨 大 的 增 长 , 特别是在中心地带的东边 。 私车将会受到限制 , 骑摩托车的 人进入伦敦市中心每月必须交纳 70 欧元 。新的地铁线和轻轨将 会建设起来 。所有的绿化带将受 到 保 护 , 特 别 是 “环 城 绿 地” ———一片环绕伦敦城且已经 受到 50 多年保护的开阔地带 。 历史性的地区和建筑也将受到保 护 。为了更好的利用伦敦 , 伦敦 将对水 、能源 、土地和运输基础 设施建设进行可持续性利用 。
两年前 , 直接选举上任的市
长肯·里文斯东为整个伦敦利益 提出了新体系 , 他是以无党派人 士的身份被选举上任的 , 不从属 任何的主要政派 。尽管在大项目 (如新地铁的建造) 的资金来源 上依赖于政府 , 但他拥有规划 、 运输和发展经济的权利 。
为了 增 强 区 域 计 划 的 协 调 性 , 政府部门也提出了一个区域 战略计划的新体系 。大伦敦规划 是所有新计划中的第一个 , 它以 20 年为规划阶段 , 涉及多方面 的问题 。例如 : 为了支持此计划 的经济政策 , 制定有关教育和技 能上的政策 ; 为了支持住房和人 口政策 , 制定了有关健康方面的 政策 。这是一项整个城市的合法 规划 , 所有的自治市和发展者都 必须遵守它 。

大伦敦规划

大伦敦规划

大伦敦规划大伦敦是英国首都伦敦的组成部分,是欧洲最大的都市区之一。

它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教育资源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大伦敦进行了一系列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繁荣。

大伦敦的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

首先是城市发展规划。

伦敦市政府制定了2036年的伦敦规划,旨在增加居住和工作空间,改进交通和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

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建设新的住宅区、改善交通网络、保护城市的历史遗址和绿地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并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大伦敦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

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改善交通网络的措施,如修建新的高速公路、铁路和地铁线路,以便人们更便捷地出行。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发展清洁能源和改善通信网络的计划,以满足人们对能源和通信的需求。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是环境保护规划。

大伦敦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伦敦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自然资源。

规划中提出了减少机动车使用、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的使用、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园等措施。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总而言之,大伦敦的规划旨在使城市更加宜居、宜商、宜游。

通过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大伦敦将成为一个更加现代化、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这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保护环境和保持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大伦敦地区规划

大伦敦地区规划

大伦敦地区规划盛明洁Greater London PlanningSHENG Mingjie(School of Architecture,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Abstract London is the capital of GreatBritain and the largest city in Europe,and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London is one of the three World Citiesaround the globe.From the Greater Lon-don Plan in 1944to the Greater LondonStrategic Planning in 1999,London plan-ning system has gathered much experi-ence and has enjoyed its world fam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lanning historyof Greater London,and introduces some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the GreaterLondon planning.Keywords Greater London;planning;world city作者简介摘 要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是国际公认的3个世界级城市之一。

伦敦规划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世界领先的。

从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到1999年的《大伦敦战略规划》,大伦敦地区的规划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本文对历次大伦敦规划进行了梳理,并对大伦敦规划中许多备受推崇之处进行了总结。

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历史沿革、现状分析、特色规划介绍等几部分。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伦敦都市圈是英国最大的都市圈,也是整个英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伦敦都市圈采取了一系列规划和管理措施,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以下是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的经验总结。

伦敦都市圈注重整体规划。

伦敦都市圈规划将伦敦作为核心城市,周边的城镇和市镇被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管理。

这种整体规划使得城市之间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以统一规划和协调,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伦敦都市圈注重公共交通发展。

由于伦敦都市圈人口众多,为了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伦敦都市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地铁、火车、电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完善,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选择,并且减少了交通拥堵现象。

伦敦都市圈也注重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伦敦都市圈注重城市再生。

在城市化进程中,老旧的工业区和住宅区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

伦敦都市圈通过城市再生计划,将这些区域重新规划和开发,打造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宜居的社区。

城市再生计划不仅提升了区域的经济活力,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四,伦敦都市圈注重土地利用规划。

由于伦敦都市圈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利用规划至关重要。

伦敦都市圈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平衡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伦敦都市圈注重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防止大规模的土地破坏和环境破坏。

伦敦都市圈注重参与和合作。

伦敦都市圈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注重与各方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合作。

政府、企业、社区和市民以及各种利益相关方形成合力,共同参与规划和管理,确保决策的公正和民主,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执行力。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的核心是整体规划、公共交通发展、城市再生、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合作参与。

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可以帮助其他城市更好地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课件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课件

4
伦敦奥运村
回顾伦敦奥运村的规划与建设,分析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5
金丝雀码头发展区
研究金丝雀码头发展区的规划,探索其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结论
阐述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总结伦敦城市规划的启示以及在中国城 市规划中的借鉴和应用。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 PPT课件
#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
介绍
什么是城市规划,为什么需要城市规划,伦敦城市规划的历史概述。
城市规划的要素
建筑设计
如何将建筑设计融入城市规 划,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城 市。
道路和交通
规划高效的交通系统,减少 交通堵塞,高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性。
4 区域发展和城市更新
分析伦敦的区域发展和城市更新计划以推动 城市进步。
5 城市计划政策和投资
评估伦敦的城市计划政策及相关投资战略。
伦敦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
1
伦敦塔桥
揭示伦敦塔桥在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上的重要意义。
2
柯芬园和海德公园
分析柯芬园和海德公园在伦敦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伦敦金融城
探讨伦敦金融城对城市经济和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公共设施和服务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市民的需 求。
社会文化
传承和保护城市的社会文化,维持城市的独特 魅力。
伦敦城市规划的特点
1 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
解析伦敦人口分布和经济 结构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 建筑和文化遗产
探讨伦敦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城市规划中的保护与利 用。
3 城市交通和绿化
考察伦敦城市交通和绿化 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城市评析伦敦姓名:屈雯学号:050120123班级:城市规划0501班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日期:2008年1月1日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摘要: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介绍了大伦敦地区及该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历次城市规划;重点放在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1944):这一时期的规划背景(巴罗报告)、规划内容、及规划的作用和影响,并作出相关的分析和评价;从大伦敦的地区的规划发展中所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伦敦;大伦敦地区;大伦敦规划(早期、后期、现代三个阶段);巴罗报告;区域规划;伦敦都市圈城市概述:伦敦: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

首先,在经济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又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

除了作为世界四大股票交易所之一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买卖。

其次,政治文化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世界级历史文物、博物馆,著名新闻机构集中于此,这一切都决定了第三产业在伦敦的发展尤为突出。

另外,伦敦还是世界最大的国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航运、造船和租船公司,都在这里设有代表机构。

伦敦港是英国最大,也是仅次于鹿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一。

大伦敦地区: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 地区的概念。

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 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 平方公里。

工业革命后伦敦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工商业向机器向大生产转型,直接带来了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

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就业率的高升,带来了伦敦人口的高涨和城市空间的扩张。

据统计,1600年的伦敦市区的面积只有 750公顷,1726年即增加至9160公顷,扩大了 12倍之多。

从下图中就可以看到伦敦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展。

(见下图)市问题总结如下:1. 首先,在调查了工业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原因以及未来各种影响因素可能的变化后,提出 了工业和人口集中在大的中心地区,将在社会经济和战略上造成缺陷的问题。

巴罗报告 分析认为,19世纪的工业曾经从接近燃料和原料供应地转向接近通航水域,但是由于 20世纪的工业对这些因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其吸引力正在减弱, 工业将被引向它的主要市场。

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这就趋向于把工业分布在非常大的人口中心,在那里有多 种多样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服务,而这些都是小工业城镇所缺乏的。

但是,如果这种布置(伦敦各阶段的城市空间扩张图)'[« *早期规划1944年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规划背景:《巴Report)1937年英国政府为渤究、 委员会。

在调查中哪I750 19001900集方式继续持续下去,必将促使新工业逐步远离传统工业中心而拥挤向大的城市聚集地区,已靠近市场,从而使传统工业区的大量的人口和社会资本闲置在那里。

2.其次,巴罗委员会接着系统性地考察并分析了公共卫生状况、住房情况、交通拥挤情况、通勤方式、土地和房产的价值。

其结论认为:大城市的住房和公共卫生条件并非如同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比小城市差,伦敦公共卫生的纪录就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公共卫生条件得到普遍性的改善。

而卫生条件较差、住房拥挤的情况却出现在小城市。

3.另外,巴罗报告还认为大城市的上班路程较长,交通拥挤现象更严重;房地产价格日趋上升,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中心附近;大城市的内城地区好存在着严重的住房问题,包括无房问题。

巴罗委员会的报告对这些现象及问题做了详尽的调查,并要求政府采取专门的对策。

巴罗委员会在提出措施建议时,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认为,应该只针对伦敦及其附近地区的新工业区进行限定,并成立一个委员会强制执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当建立较普遍的控制体系,来控制全国的工业布局,并由一个为此而新设的政府部门来行使职权。

最终,在1944年的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中,政府采取了后一种建议。

思想来源:阿伯克隆比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中分散主义的思想,以及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概念,采纳了恩文的卫星城市建设模式,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作为整体规划的考虑范围。

O ■ ftl .1 * ■翅1科花整规划内容:概述: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

规划方案是在以伦敦城区为中心的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

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计划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从中心地区疏散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

(大伦敦规划的功能分区图)规划内容的主要方面设计中规定把重工业和有害 生产企业迁到居住用地范围 以外。

(大伦敦规划的城市布局图)2. 交通方面伦敦铁路枢纽被简化到四个 大车站,并用地铁联结起来, 对街道网也进行了改造,并 补充了 3条新环形路。

阿伯 克隆比在详细研究了伦敦原 有的规划和建筑之后,设计 了十分好用的功能分区图, 并以此成功地选定了两条径 向的干道:第一条是从西北 向东南,经过瓦特卢大桥铺 设的;第二条沿泰晤士河北 岸铺设。

3. 中心区、老城区的改建方面 在建设有大量珍贵房屋(即 历史遗留的宝贵建筑)的大 城市中,规划设计采用了地4.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阿伯克隆比推进了 1929年在伦敦规划中所采用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思想并且引入一 种设想:将伦敦的公园绿岛联成连续的绿化带,用绿色通道将内城的开放空间与大伦敦 边缘的开放空间连接起来,创建伦敦的绿色通道网络(见下图),目标是实现:城镇居 民从家门口通过一系列的开放空间到乡村去。

这些连接性公园道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扩大开放空间的影响半径,使得这种较大的开放空间与周围区域关系更加密切。

例如,规划 后形成的离中心区的第二条环形干道与里真茨公园、西明斯特公墓、巴西特公园和首都 其它公园及小游园相切,全程约 35公里就在树荫下通过。

5.新城建设(见下图)1.城市布局方面下通道的方式,以保留其原来所呈现出的街景。

作用和影响:大伦敦规划在总体上是成功的,在于相关法规的共同作用下,它有效地控制了伦敦无序蔓延的势头。

从今天的发展情况看,伦敦由1951年的820万人口减少到目前的660万人口,这其中固然有产业转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郊区化过程推进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毫无疑问,大伦敦规划的思想及其提出的措施,是使其成为成功舒缓现代城市压力的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成功规划的其他辅助因素:大伦敦规划吸收了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中的许多精髓,提出的方案对当时控制伦敦的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为后来许多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东京、韩国汉城等城市所效仿,但是在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没有成功的再现“大伦敦规划的辉煌”分析其具体原因,除了严格立法以外(事实上并不是单纯的大伦敦规划在起作用,而是由一系列的法律体系和行动方案共同支撑了这个伟大规划的设想的实现),城市化的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1950 年代前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明显的郊区化过程,这对大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分散产生了明显的推力作用),而所有这些大伦敦规划方案后成功的保障因素都没有被那些模仿城市所关注或获得充分的提供。

包括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多轮规划中也一再地提出建立“分散组团”、“卫星城”、“新城”等思想,却一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的关键也在于上述原因。

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后来的实践发现,大伦敦规划同心圆封闭式的布局模式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如人口疏散效果不明显、外围卫星城镇功能欠缺而缺乏引力、通勤距离过大、配套不足、新城投资巨大、新城人口大部分来自外地,在某些方面反而增加了对伦敦的压力、对60 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环路交通负荷过大等等。

在特大城市疏散问题方面与其他城市规划的比较除了英国,西方许多特大城市地区在这一时期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索了各自有效的道路,著名的有荷兰兰斯特塔德地区的规划、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1950 年代至1960 年代的华盛顿放射长廊规划、1970年代的莫斯科总体规划以及1960 年代开始的大巴黎规划等,这些都是有机疏散主义的思想在特大城市空间、功能分布优化的中的经典,与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相比,各自有其特色与成败之处。

在这里,主要提出的是与大伦敦规划的圈层状分散模式不同的,在1965 年完成的“大巴黎规划” 。

在该规划方案中提出在全国各大区间平衡生产力的布局以疏散巴黎的压力,并通过在巴黎城市外围建设两条平行长廊和五个开发区来转移过于集中的功能。

这是与大伦敦规划的封闭同心圆模式所截然相反的空间规划设想,在我看来是更为有效和长久的解决特大城市问题的思想,可以达到更好的疏散效果。

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前预设空间扩展的方向,避免了所谓的“摊大饼”模式。

后期规划1946 年《新城法》通过后,掀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 年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 公里的半径内建成8 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

建设8 个卫星城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集中,住房条件恶化,工业发展用地紧缺等问题,目标是“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内部平衡和自给自足”。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城千方百计引进工业,并注意避免工业部门单一化,为新城居民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在新城区,配有完善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工作和日常生活需要。

毫无疑问的,在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的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由单一核心的同心圆模式所以引发的问题逐渐被相关的规划部门和专家重视起来,因此,1960 年代中期的大伦敦发展规划编制中,该规划就试图改变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