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产科危急重症抢救流程
危重孕产妇抢救流程

4.需设备等支持者,应报后勤科、设备科。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会诊制度》
《会诊记录》
《抢救记录》
组织抢救
启动院内产科抢救小组
转院
上报
上级卫生主管部门
分管院领导
1.跨科抢救病人,应由医务科或分管业务副院长领导、组织抢救工作。
2.启动产科抢救小组,成员是分管业务副院长、分管行政副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务科科长、大内科主任、大外科主任、B超室主任、护理部主任、妇产科护士长、麻醉科主任、检验科主任、办公室主任。
1.0目的
对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进行控制,确保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的及时、规范。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危重孕产妇患者抢救工作的管理和控制。
3.0工作要求
流程
责任岗位
工作要求
作业指导书/记录
发生危重孕
产妇抢救
值班医师
值班护士
指导医师
1.值班医师、护士接到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后,应立即备好急救用品赶赴现场。
3.同时电话通知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或就近报告辖区有转诊抢救能力的三甲医院,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或三甲医院专家接报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抢救。
《转院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主持,若不在场则由职称最高医师主持。
3.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严格、认真、细致、准确,详细做好各种记录。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配合,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者的工作安排。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记录》
病情判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级医师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总结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总结产科急救是指在产科疾病危急时进行的抢救措施,其目的是迅速稳定病情,挽救母婴生命。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是指在产科急救情况发生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的文件,是规范产科急救工作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本医院制定的:一、产科急救的基本原则1. 生命优先,稳定患者病情。
2. 快速诊断,迅速处理。
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3. 合理安排,科学转运。
保障患者安全。
4. 保持沟通,协调合作。
及时报告,有效协作。
二、产科急救的基本流程1. 抢救准备:确定抢救人员,准备抢救设备和药品。
2. 快速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3. 迅速处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抢救措施,如输液、输氧、心肺复苏等。
4. 观察监测: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有效转运:安全、迅速地将患者转移至医院急诊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三、产科急救的常见病例及处理措施1. 妊娠合并心脏病:应给予氧气吸入、静脉注射二甲双胍、硝普利等药物。
2. 产后大出血:紧急输注凝血因子、快速输液,及时进行宫缩剂注射或手术处理。
3. 子痫前期综合征:保持患者安静,静脉滴注镁剂和降压药,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量等指标。
4. 胎儿宫内窘迫:尽快进行紧急剖宫产手术,保障胎儿安全。
5. 产妇溃疡出血:紧急止血、输液,肠胃减压等处理。
四、产科急救的团队合作1. 急诊科医生:负责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抢救措施。
2. 产科医生:负责处理产科急救病例,指导抢救工作。
3. 护士:负责给予患者护理、监测病情指标。
4. 麻醉科医生:负责进行麻醉和镇痛操作。
5. 实习生: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工作,做好记录和报告。
五、产科急救的设备和药品准备1.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
2. 氧气、静脉输液、止血药品等。
3. 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
六、产科急救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产科急救培训,提高抢救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检验抢救流程和团队合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院产科急救应急预案

xx仁爱医院产科急救应急预案【目的】加强产科急救管理,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应急工作。
【应急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筹协调,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组织结构与职责】产科急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产科急救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医院产科急救的领导和指挥。
2、负责产科急救应急措施的重大决策。
产科急救应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成员:产科急救应急办公室职责:1、制定产科急救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
2、建立与完善产科急救原则与流程。
3、组织协调产科急救工作。
4、组织预案演练和负责产科急救体系日常管理。
5、负责将会诊及抢救的危重孕产妇情况及时上报。
产科急救应急专业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产科急救应急专业小组职责:1、负责本院危重、疑难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2、根据孕产妇死亡及急救中诊治、抢救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指导落实。
3、及时完善各种抢救记录。
产科急救应急流程:院内产科急救流程:1、首诊医师积极处置,同时立即报告二线医师或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应急办,由应急办组织各专业协同制定治疗方案。
2、应急办到达现场后负责组织抢救:由现场产科最高职称总指挥产科抢救;麻醉科负责术中患者安全;药房负责组织急救应急药品;检验室、B超室负责随时提供抢救需要的各种辅助检查。
由产科总指挥指定一名医师负责记录病情并随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定一名护士负责记录口头医嘱及计算出入量等;请上级专家会诊时,由现场产科最高职称负责汇报病史。
其它护士负责液体通道通畅,医疗物质供应及执行医嘱等;应急办负责现场协调及院内外联络。
院前产科急救流程:1、妇产科接到出诊电话,询问并记录:地点、发病时间、初步诊断、目前病情、需求、联系电话等。
2、不需产科现场处理的由住院医师及助产士出诊接产妇回院,需要产科现场紧急处理的由总住院医师和助产士出诊。
如病情危重需要支援的,在积极抢救的情况下同时报告应急办,必要时可直接报告区产急办,或直接向区产急点呼救。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

产后出血处理预案
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应迅速采取止 血措施,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发生 。
处理产后出血时,需多学科会诊,确 定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 防并发症发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急救措施实施
开放气道
对于有呼吸困难的产妇,应开放气道,保持 呼吸道通畅。
药物治疗
根据产妇的病因和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 疗。
心肺复苏
对于心跳骤停的产妇,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确保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产妇,应立即进行手术 。
病人转运与后续治疗
病人转运
在急救措施实施后,根据 产妇的病情和医院的实际 情况,决定是否将产妇转 运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后续治疗
根据产妇的病情和医院的 实际情况,制定后续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病情监测
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密切 监测产妇的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特殊情况处理预案
多重创伤处理预案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及时评估、多学科联合、注重整体状况
总结词
对于遭受多重创伤的产妇,应迅速进行全 面检查和评估,了解伤情,确定治疗方案 。
通过演练,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整 体急救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知相关科室和人员,包括麻醉 科、检验科、手术室等,做好救
治准备。
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病情记录,并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通知与联络
通知医院急救中心和相关科室, 做好救治准备。
危急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流程

危急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流程
XXX为孕产妇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急救绿色通道流程,以确保在急危重症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治。
在普通产科门诊,产科接诊医师或120急救人员会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
对于急危重孕产妇,需要办理入院手续并完善辅助检查,以确定治疗方案。
接诊医师会电话通知科主任,并报告医务科开通绿色通道,按照规定执行。
如果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孕产妇会被转移到普通病房进行观察治疗。
如果病情无好转需要转诊,科主任会联系上级医院及救护车,并陪同孕产妇做好登记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孕产妇急危重症指妊娠时继发于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的严重危急状态,如子痫、妊娠晚期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产XXX出血、休克、DIC、羊水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等。
在启动抢救程序时,需要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开通静脉通路,并组织多学科会诊或抢救,由科主任上报医院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及技术小组。
这样的流程可以确保孕产妇在急危重症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危重孕产妇救治制度

第一章、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组织机构一、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一)小组成员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工作职责1、组长全面负责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的组织、协调,对集体讨论的重大抢救方案和措施作出决策.2、副组长执行组长的各项决策和措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交待沟通,必要时做好向上级行政部门汇报及与外单位联络的工作。
3、医务部、保健部、护理部负责协助正、副组长做好各方面抢救工作4.质控科负责医疗质量的控制工作.4、质控科负责医疗质量的控制工作。
5、门诊部负责危重孕产妇到院后绿色通道的开放.6、病案信息科负责病案信息相关工作。
7、输血科负责做好检验检查、血源等保障工作。
8、药剂科负责药品供应保障工作。
9、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耗材应急保障工作。
10、总务科负责救护车辆运输保障工作。
11、绩效办负责激励机制及经费预算保障工作。
12、外联客服部负责协助辖区危重孕产妇转诊网络的建设和日常客服、随访工作.二、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一)小组成员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工作职责负责制定辖区及院内危重孕产如抢救评估、报告及实施:依照应急级别作出相应的响应并组织抢救应急预案落实:保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个案.(三)工作要求及流程1、院内抢救要求流程(1)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落实好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时识别危急重症患者孕产妇。
(2)辖区及院内危急重症孕产妇按“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处置,院内的危急重症孕产妇同时遵循“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处置.(3)危急重症孕产妇合并有他科病情的,按“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及时电话邀请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成员中相关临床专家参加,抢救专家组成员应分秒必争参加抢救,不得无故拒绝,确实工作需要不能脱身或外出离医院路程较远的,指定委派本科室其他人员参加抢救工作.抢救结束后,抢救专家组成员需向抢救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说明情况。
危重孕产妇抢救步骤

危重孕产妇抢救步骤
一、成立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和抢救领导小组,负责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和抢救,以及抢救小组的领导和管理工作。
日常工作由主管医生及值班医师负责,组织协调各科对危重孕产妇病例进行会诊、抢救。
二、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完善工作预案,发生危重孕产妇抢救时,各相关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到位,并按照要求积极组织会诊、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三、遇危重孕产妇病例,产科主任必须马上到场,值班期间值班二线及三线医生需要到场,应首先组织院内会诊、抢救,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会诊、抢救。
会诊时先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介绍病情,再由专家进行详细检查,提出明确的诊治意见或建议,参照会诊意见拟订医嘱,认真组织实施。
最后由主治医师协助经治医师整理填写专家会诊记录。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规范诊疗行为,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加强医疗安全,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出重点病种的范围及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
一、急危重患者重点病种范围:高危孕产妇、妇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或蒂扭转、子宫破裂、子痫、前置胎盘出血、产后出血、儿童高热惊厥、心力衰竭、新生儿危重症。
二、急危重患者救治服务流程急诊患者就诊→分诊护理快速判断病情→抢救室,通知妇产科或儿科医师→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病情较重→请相关二线班会诊→进一步抢救→病情稳定收入院→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三、急危重患者救治服务时限要求1、急危重患者从分诊处开始,抢救处置时间在5分钟以内,10分钟内完成诊疗处置(如通畅呼吸道,呼吸机应用,静脉穿刺等)。
2、院内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小于60分钟。
3、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患者到达放射科后,平片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超声医生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检验科接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査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凝血结果报告,120分钟出具生化结果,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本科室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
4、总值班接到电话报告后10分钟内到达抢救现场,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接到电话报告后10分钟内到达抢救现场(节假日30分内);急救设备调配30分钟内完成。
四、各关联部门连贯服务规定:1、各关联科室根据急危重患者重点病种的范围、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制定本科室具体落实措施,明确岗位职责并对具体措施及岗位职责进行培训与考核;2、急危重患者救治过程必须严格落实严格执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危急重症优先处置制度》、《查对制度》、《口头医嘱制度》、《佩戴“腕带”身份识别制度》、《急诊检诊、分诊制度》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产后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1.根据不同病因采用相应措施:如子宫收缩不良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等。
2.开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3.组成抢救小组,人员包括产科大夫、产科护士、麻醉科大夫。
持续导尿、记尿量;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急查血常规、血凝四项、血生化;配血备血等。
4.迅速补液,20分钟内补液1000ml,后40分钟补液1000ml,好转后6小时内再补1000ml,按先晶体后胶体补液原则进行。
5.血HCT维持在30%左右,孕产妇死亡率最低,故输血应维持血HCT在30%左右为宜,最好输新鲜全血。
6.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多巴胺20mg + 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酚妥拉明20mg + 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
7.其他药物应用:如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
如有电解质紊乱表现,给予纠正。
8.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9.护肾:在补足液体的情况下若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予速尿入壶;必要时加倍给予。
20mg10.护心:若有心衰表现,给予西地兰静注(慢)。
11.必要时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DIC抢救流程1.高凝阶段: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增多。
应用肝素、潘生丁、阿司匹林、右旋糖酐、抑肽酶等。
2.消耗性低凝期:血小板小于100×109/L,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血、输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Vitk1。
3.继发性纤溶期:3P试验阴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FDP定量大于20ug/ml,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2聚体阳性。
给予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止血芳酸、新凝灵、立止血等治疗。
4.改善器官功能:给氧、抗休克、利尿、纠正酸中毒。
5.去除病因,处理原发病。
羊水栓塞抢救紧急预案流程1.抗过敏:地塞米松20-40mg静脉滴注或氢化可的松300-400mg 静脉滴注。
2.解除肺动脉高压:罂粟碱30-90mg静脉入壶;阿托品1-2mg静脉入壶;氨茶碱250-500mg静脉滴注。
加压给氧。
3.4.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多巴胺20-80mg、阿拉明20-80mg、酚妥拉明20-40mg静脉滴注。
5.抗心衰营养心肌:西地兰静脉滴注,ATP、辅酶A、细胞色素C。
6.纠正DIC:①高凝阶段:肝素50mg、潘生丁200-400mg、阿司匹林、右旋糖酐、抑肽酶2-4万U静脉滴注。
②消耗性低凝期: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血、输纤维蛋白原、Vitk20-40mg静脉滴注。
③纤溶阶段:6-氨基己酸4-6g、止血芳酸100-300mg、立止血1KU、新凝灵600mg。
7.纠正肾衰:速尿40mg静推;利尿酸50€€100mg静推;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
8.选用广谱抗生素:首选头孢类。
9.产科处理第一产程:抑制宫缩,迅速剖宫产终止妊娠。
第二产程:助产,缩短第二产程,禁用宫缩剂。
产后:检查修补产道损伤,剥离胎盘,必要时子宫切除。
脐带脱垂抢救流程1.缓解脐带压迫①脐先露采取臀高头低位,脐带对侧的侧俯卧位。
②脐带脱垂可采取脐带还纳术。
.③充盈膀胱或者经阴道上推先露,以缓解对脐带的压迫,直至剖宫产将胎儿娩出。
2.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①给氧;②静脉点滴葡萄糖及维生素C。
3.分娩方式的选择①宫口开全,先露已降至盆底:立即阴道助产;②宫口未开全,先露未达盆底,不具备助产条件者,立即就地行剖宫产手术。
4.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前置胎盘的紧急预案流程1.一旦诊断明确或者高度可疑,应立即住院。
在确保母亲安全的前提下,期待胎儿生存,降低婴儿死亡率。
2.给予补血、止血,及时做好输血及手术准备(根据出血量多少、有无休克、孕龄、胎位、胎儿是否存活及宫口开大的程度,选择处理方法)。
3.期待疗法:多用于部分性或边缘性前置胎盘,阴道出血不多,胎儿存活者。
①住院观察,绝对卧床休息。
②每日氧气吸入3次,每次20-30分钟。
③给予补血药物纠正贫血。
.④应用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沙丁胺醇等防止早产。
⑤宫颈内口环扎术:根据颈管长度选用,防止子宫颈口扩大,有助延长孕龄。
缝合时,加用宫缩抑制剂,采用硬膜外麻醉。
⑥期待至妊娠36周,主动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4.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指征⑴孕妇反复多量出血致贫血甚至休克者,无论胎儿是否成熟,均应立即终止妊娠。
⑵胎龄达36周以后,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者。
终止妊娠方式剖宫产术:(1)为前置胎盘的主要分娩方式,子宫切口的选择以避开胎盘为原则。
(2)胎儿娩出后,子宫体部注射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切口边缘以卵圆钳钳夹止血。
(3)胎盘未及时娩出者,迅速徒手剥离胎盘。
若胎盘剥离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上放凝血酶或巴曲酶,快速置于出血部位,再加沙垫压迫10分钟。
(4)若剥离困难,胎盘粘连或植入并出血多者,应选择切除子宫。
.(5)若局部渗血,用可吸收线局部“8”字缝合,或宫腔及下段填纱24小时后阴道抽出。
(6)以上方法无效,可行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或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分娩:(1)仅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枕先露、流血不多,估计在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
(2)决定阴道分娩后,先行人工破膜,破膜后胎头下降压迫胎盘止血,并可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分娩。
(3)若破膜后胎先露下降不理想,仍有出血,应立即改行剖宫产术。
胎盘早剥的抢救流程1.一般处理输液、备血、给氧、抢救休克等应急措施。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测血压、记尿量、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根据病情补充血容量、输血等。
2.及时终止妊娠(1)经阴道分娩:①产妇,轻型病例,一般情况较好,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可经阴道分娩。
②先行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用腹带包裹腹部,起到压迫胎盘,使之不再继续剥离的作用。
③必要时静脉滴注催产素,缩短产程。
④产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及胎心。
有条件可行全程胎心监护。
(2)剖宫产:①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需抢救胎儿者。
出现胎儿窘迫征象,②轻型胎盘早剥,内结束分娩者。
.③重型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虽胎儿已死亡,但不能立即经阴道分娩者。
④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
3.并发症及处理(1)产后出血:胎儿、胎盘娩出后,及时宫体注射催产素并按摩子宫。
(2)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胎盘卒中,配以热盐水纱垫湿热敷子宫,若不奏效,可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或用可吸收线大“8”字缝合卒中部位浆肌层。
(3)若不能控制出血或发生DIC,应行子宫切除术。
(4)DIC及凝血功能障碍:重型早剥及胎死宫内者,出现皮下注射部位出血、尿血、咯血及呕血等,提示DIC发生,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5)急性肾功能衰竭:易发生在有重度妊高征,出现失血性休克并发DIC的患者。
记尿量、补充血容量,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时,应给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或速尿40mg静推。
严密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行透析疗法。
心衰的抢救流程1.半卧位或坐位,高流量吸氧(6-8L/分)或者加压供氧。
肌肉注射。
50mg肌肉注射,或杜冷丁10mg吗啡镇静剂:2. 3.洋地黄药物的应用:对充血性心衰效果好,如心瓣膜病、先心、高血压心脏病;对阵发性室上速和快速性心房颤动或扑动并发心衰时有明显疗效,对肺心病、心肌炎等心衰疗效较差。
4.对低排高阻型心衰,给予强心利尿;多采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如西地兰加入25%葡萄糖20ml,缓慢静脉注射,4-6小时后重复给药,总量不超过。
然后改用口服维持,与此同时可给予速尿20-40mg,静脉注射,对合并肺水肿者,效果更好。
5.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可给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缓解肺水肿。
6.及时终止妊娠。
7.产后7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每4小时一次;心功能Ⅲ-Ⅳ级每2小时一次,严防心衰及感染的发生。
8.产后4小时内要绝对卧床休息,其后继续保证充分休息,根据心功能情况,产后至少2周后方可出院。
9.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自临产至产后1周,无感染方可停药,尤其是预防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主要用药为青霉素等。
10.心功能级Ⅰ-Ⅱ者可以哺乳,但应避免劳累,心功能Ⅲ-Ⅳ者,不宜哺乳,及时退奶。
11.不宜再妊娠者,产后心功能良好且稳定者,可于产后1周行绝育手术,如有心衰,待心衰控制后再手术。
分,仍需继续应用强心药。
/次100产后如果心率超过12.重症肝炎合并妊娠的紧急预案流程1.应请肝病科医生协同处理。
2.预防与治疗肝性脑病①饮食与热量: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限制蛋白入量(小于20g/日)。
增加碳水化合物,保障热量供给,维持在1800kcal/日以上。
补充大量维生素。
必要时补充新鲜血浆和白蛋白。
②抑制肠道内产生和吸收毒性物质:口服新霉素、甲硝唑、乳果糖。
③脱氨药的应用:精氨酸或谷氨酸钠静脉点滴。
④支链氨基酸的应用:6-合氨基酸250ml每日1-2次静点。
⑤维得健1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
⑥其他:10%葡萄糖250ml+胰高血糖素1-2mg+胰岛素8U+50%葡萄糖250ml+10%氯化钾10ml+辅酶A50U+ATP 20mg静脉点滴。
⑦预防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成素静脉点滴。
3.调节免疫功能:如胸腺肽。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预防和治疗DIC:①动态观察血小板、PT、APTT、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②肝素应用的问题:重症肝炎在应用肝素时,必须补充新鲜血液、血浆、抗凝血酶Ⅲ;宜小剂量应用;在临产或分娩结束12小时内不宜应用,以免发生创面大出血。
治疗中复方丹参的作用较肝素缓和、安全。
DIC③在.6.积极治疗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肾衰等)。
7.产科处理①早孕发病者首先治疗肝炎,病情好转后应尽早行人工流产术。
②中孕发病时,因手术危险性大,一般不宜终止妊娠;但个别重症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病情继续发展,亦可考虑终止妊娠。
③晚期妊娠发病者,宜积极保肝治疗24小时后尽早终止妊娠。
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术,应做好输血准备,备好新鲜血、新鲜冰冻血浆、浓缩红细胞、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
④产后注意观察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
⑤抗生素预防感染,选用肝损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
⑥回奶时避免应用雌激素。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紧急预案流程1.此病凶险,处理难度大,应请肝病科医生协同处理。
2.一般治疗①卧床休息。
②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饮食。
③纠正低血糖、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3.使用保肝药物和维生素C、K、ATP、辅酶A等。
4.成分输血纠正凝血因子的消耗,大量冷冻新鲜血浆可补充凝血因子,输人体血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降低脑水肿发生率。
也可根据情况给予浓缩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及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