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PPT

推断式转述
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
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
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
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 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 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 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 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 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 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 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 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 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 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 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 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 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 《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 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
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
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
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
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 成小说交给读者。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PPT课件

.
15
⑷注意指代内容是否准确
【对位信息】“二十四史”均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 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 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 的稗史、遗闻、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 如果把二者加在一起,总量将在被视为“宝库”的希腊神 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对位信息】“二十四史”均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 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 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
【题支】A.因为“二十四史”中大多数历史著作吸收了 民间传说,所以据此编写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 传说大系”是完全可以的。
解析:不是“大多数”而是“全部”。
.
18
.
19
.
25
四、先期与后期
此推断时间正好相反。
【对位信息】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
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天象盖笠,地法覆
盘。”
可推断,“盖天说”诞生时间的上限
不早于《周髀算经》一书的成书。
【试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
知识要点 词义理解 句意理解 文意理解 信息筛选 据文推断
能级要求 理解B
理解B 分析综合C 分析综合C 分析综合C
.
4
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
5
“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
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 →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
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5.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证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 米汞柱以上。 【对应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 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 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 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 压病……
(二)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进行理解。 1.指代词和文中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2.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3.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 4.和词语的表达作用相关的意义等。
【能力训练】 1.一般人常埋怨现在的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个人 任教的经验说,我也有这样的观感。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 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看成“读书”这个错误的观点如果 不全是我们养成的,至少我们未曾设法纠正。而且我们自己又 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榜样,可以激励他们的志气, 提起他们的兴趣。此外,社会上一般人对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 有的误解也不无关系。 画线处的两个“学问”的含义是否一样,请解释。 不一样。第一个是学识, 第二个是学和问,即做学问。
2.言语交际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交际总是有目的的,为了 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所采用的言语表达更是多种多样。任何 一句话都可以有多种说法。说法不同,效果便可能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说话总是以简单明了、直截了当为好,但当有些意 思不便或不能直说时,则采取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也不失为 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数学中常常用到恒等变形,如初等代数 中a2-b2= (a+b) (a-b)之类,这种变形看似文字游戏,在数学中却是十分 有用的杠杆,离开了它,有些问题便无法得到解决。言语交际 也是如此。 画线处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跟数学中的恒等变形一样,为了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有时必须 采取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共27张ppt)

•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 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 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 等表判断的词语)
•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 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 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
例1【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 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 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 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不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
设误方法 2、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 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例2【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 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 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论述类文本出题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 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 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 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 的文章。
考点解读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4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5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考点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 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 等表判断的词语)
•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 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 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
例1【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 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 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 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不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
设误方法 2、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 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例2【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 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 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论述类文本出题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 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 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 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 的文章。
考点解读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4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5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考点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考复习:《论述性文本理解分析相关内容》课件(精品PPT共43张)

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考查角度
命题特点
2020—2022年新高考Ⅰ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 2020—2021年新高考Ⅱ卷
项是(3分)
2022年新高考Ⅱ卷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 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0—2022年新高考Ⅰ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
理解分析 信息内容
间关系 每个分句的意思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级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颠倒等。
第
比对依据
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或结论在原文中是否有依
三
和结论 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级
考向二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 (一)“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文中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 者观点态度的概念。通常是指: (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 要的指示代词;(4)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 分析与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 境义。
【解题思路】
选 第一步:读题,把握选项 第二步:读图,把握图表
项
特点
信息
第三步:比对,判定选项正误
图表为三个柱形
信息点1:2010年 图。图1的名称为“中
比对1:根据图1内容分析可知,从2010年开
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 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始,我国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由
产量突破5000公斤。 (1996~2018年)”,以 此判断信息点1是正确的。 A 信息点2:单位面积产 柱形图的形式展现了 比对2:根据图1内容分析可知,我国单位面积粮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52张PPT).ppt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 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 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 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 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题目: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 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 望的高的结果。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 更有说服力。
(三)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法)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题目: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 一正一反进行对比,突出了“欣赏能让人拥有阳光心态”的 观点,从而证明了欣赏的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四)比喻论证(喻证法)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 ●答题思路: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证明 了……论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使观点 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注意区分: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答题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 具体真切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 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 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 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 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 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 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 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 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 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02
选项“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的是“行会”,而不是“宋代政府”。
1
共享书店的专属阅读顾问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指导也更为专业。
这种服务,对当下大多数的民营书店和公共图书馆而言,属于稀缺服务。
原文: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阅读服务”为目的,给予人们更为专业
02
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二者具 有相通性,目的都在于‘导民向
善’,使民远离犯罪”。
01
2017天津卷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 有的依据太阴历。 原文: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 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 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 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
计、如果、未必等。
2012山东卷T6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 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 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原文:围棋极有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 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 文明的源头相符。
选项删去了原文中的“极有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论述类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概念多、信息量大、推 理严谨、表述严密,稍不注意就会掉入命题人精心 设计的陷阱中,故注意命题人常采用的设误方式, 是准确解题的一种捷径。
1.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 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 (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33张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 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 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 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 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 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19.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0.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19.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20.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玉峰实验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的事例,具 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增强了说 服力。 21.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 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 。
议论文的特征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证结构
议
立论方式
论
文
论证方法
论证语言
论证方式
• 从论证角度看,立论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先破后立) 两大类型。 • 1、立论
•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的论 证方式。立论时,必须围绕所论述的话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不能任意变换论题。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 就要归结到这一问题上。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高考 所选的论述类文本,基本上都是以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为主 的立论文。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 上。在立论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辨析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 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19.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0.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19.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20.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玉峰实验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的事例,具 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增强了说 服力。 21.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 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 。
议论文的特征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证结构
议
立论方式
论
文
论证方法
论证语言
论证方式
• 从论证角度看,立论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先破后立) 两大类型。 • 1、立论
•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的论 证方式。立论时,必须围绕所论述的话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不能任意变换论题。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 就要归结到这一问题上。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高考 所选的论述类文本,基本上都是以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为主 的立论文。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 上。在立论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辨析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 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原文] 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 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 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 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
[对比判断] 根据原文可知,文化消费只是文化活动的 一种,在概念范围上前者小于后者,而选项把两者范围等 同了。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间。 • 4.比——比文题。
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仔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 ,确认对还是错。 • (1)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 直接判断) • (2)形异意同 (有所转换 实质一致) • (3)形似意异 (迷惑性大 格外留意)
怎样答?客观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指导
• 解题方法:勾划——比照——分析。 • 解题前提:心静 • 做题首先要心静。心不静则神不凝。俗话说“
•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 1、 理解(B)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 • 2、 分析综合(C) • (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 什 么 ?
解题基本思路: 读——审——找——比——排
坚持一种信念(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
1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定阅读区间 2、培养两种心态:专注、仔细。 3、掌握一个前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4、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比对词语、比对关系
、比对依据和结论),排除法。 5、识别命题中常用的干扰陷阱(主要的几种)。
2、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改变句意。 4、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
似是而非(因果颠倒、以偏概全等)
5、遗漏。有意漏掉了一方面的内容来迷惑。 6、拼凑。将意义有关胡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
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怎样答?客观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指导
考情回顾
考情回顾
考情回顾
考情回顾
近几年全国卷考情分析把握
1、客观选择题型,分值多年不变(9分) 2、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 对文中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 3、加强对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把握。
怎样答?客观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指导
• 2.审——审题干。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 的项、属于还是不属于、能还是不能,找正确项,须用 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如果要选的是原 因或者依据也要搞清。
• 3.找——找原文。 • 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内容,即确定阅读
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客观选择题专项复习
论述类文本出题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 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 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 、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考纲说明
3.张冠李戴
将原文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 乙的属性,偷梁换柱,颠倒对象。
例:[2014·辽宁高考第 2 题 B 项]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 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 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对应原文] 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 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 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 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 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 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对比判断] 由原文可知,约翰·穆勒认为“一个人只有 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 更强烈、更美好”,并非伊壁鸠鲁认为“只有满足了生命本 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
4.无中生有
原文中并未说到某个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 无端地、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 文中完全找不到。
客观选择题:识破命题设置的陷阱
怎么考?
以偏概全
选 择
混淆时态(已然未然)
题 歪曲事实
干 扰
因果混乱
项 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设 置
无中生有
陷 顺序颠倒(时间、空间)
阱 太过绝对
客观选择题的知识构建体系
一、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
1、删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删减修饰 语而改变句意(内容扩大或曲解)。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
1.曲解文意
原文是那样说的,而选项却偏偏做另一种理解,故意 曲解作者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2016·全国卷Ⅲ第 1 题 C 项]C.王国维在《古史新 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 “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对应原文]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 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 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题的最大障碍是浮躁 。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 辨是非,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 ,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 不能自拔。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
在做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时,我们如果读懂了所给 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 那么我们就能很容易地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 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对比判断] 可见王国维要表达的意思是“惜于古史 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并不能说“就不会‘疑 古’”,选项中“如果……就……”这个条件是不成立的。 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
2.篡改原文
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 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2016·天津高考第 5 题 C 项]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 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 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对比判断] 根据原文可知,文化消费只是文化活动的 一种,在概念范围上前者小于后者,而选项把两者范围等 同了。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间。 • 4.比——比文题。
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仔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 ,确认对还是错。 • (1)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 直接判断) • (2)形异意同 (有所转换 实质一致) • (3)形似意异 (迷惑性大 格外留意)
怎样答?客观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指导
• 解题方法:勾划——比照——分析。 • 解题前提:心静 • 做题首先要心静。心不静则神不凝。俗话说“
•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 1、 理解(B)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 • 2、 分析综合(C) • (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 什 么 ?
解题基本思路: 读——审——找——比——排
坚持一种信念(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
1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定阅读区间 2、培养两种心态:专注、仔细。 3、掌握一个前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4、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比对词语、比对关系
、比对依据和结论),排除法。 5、识别命题中常用的干扰陷阱(主要的几种)。
2、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改变句意。 4、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
似是而非(因果颠倒、以偏概全等)
5、遗漏。有意漏掉了一方面的内容来迷惑。 6、拼凑。将意义有关胡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
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怎样答?客观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指导
考情回顾
考情回顾
考情回顾
考情回顾
近几年全国卷考情分析把握
1、客观选择题型,分值多年不变(9分) 2、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 对文中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 3、加强对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把握。
怎样答?客观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指导
• 2.审——审题干。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 的项、属于还是不属于、能还是不能,找正确项,须用 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如果要选的是原 因或者依据也要搞清。
• 3.找——找原文。 • 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内容,即确定阅读
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客观选择题专项复习
论述类文本出题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 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 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 、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考纲说明
3.张冠李戴
将原文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 乙的属性,偷梁换柱,颠倒对象。
例:[2014·辽宁高考第 2 题 B 项]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 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 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对应原文] 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 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 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 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 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 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对比判断] 由原文可知,约翰·穆勒认为“一个人只有 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 更强烈、更美好”,并非伊壁鸠鲁认为“只有满足了生命本 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
4.无中生有
原文中并未说到某个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 无端地、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 文中完全找不到。
客观选择题:识破命题设置的陷阱
怎么考?
以偏概全
选 择
混淆时态(已然未然)
题 歪曲事实
干 扰
因果混乱
项 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设 置
无中生有
陷 顺序颠倒(时间、空间)
阱 太过绝对
客观选择题的知识构建体系
一、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
1、删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删减修饰 语而改变句意(内容扩大或曲解)。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
1.曲解文意
原文是那样说的,而选项却偏偏做另一种理解,故意 曲解作者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2016·全国卷Ⅲ第 1 题 C 项]C.王国维在《古史新 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 “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对应原文]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 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 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题的最大障碍是浮躁 。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 辨是非,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 ,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 不能自拔。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
在做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时,我们如果读懂了所给 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 那么我们就能很容易地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 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对比判断] 可见王国维要表达的意思是“惜于古史 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并不能说“就不会‘疑 古’”,选项中“如果……就……”这个条件是不成立的。 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
2.篡改原文
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 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2016·天津高考第 5 题 C 项]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 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 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