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小故事
地理小故事几则

一.古希腊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太阳神赫里沃斯有十个儿子。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个儿子身材瘦小,却很孝顺,时时刻刻随父亲转个不停,太阳神十分喜爱。
法爱东、木星和土星这三个兄弟身体肥胖,心地善良,爱交朋友,但太阳神对这三个儿子不太满意。
另外三个儿子名叫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这三个兄弟整天不说不笑,表现得阴森森,冷冰冰的。
太阳神有些讨厌他们,他们也不敢靠近父亲,总是离太阳神远远的。
有一天,法爱东在朋友的唆使下,驾驭父亲的日车出去玩耍,由于不善驾驶,差一点焚毁日车,被宙斯用雷电击毙。
法爱东依恋父亲和兄弟,舍不得远离他们,于是他的血肉、骨骸化成了成千上万的小碎块,也就是人们称做的小行星,夹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时刻绕着太阳神旋转。
二.借东风与季风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
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
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
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
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
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
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三.郎织女与星空图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
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
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
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一.海湾战争与自然带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 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 在"胡志明小道"沿线, 森林遮天蔽日, 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 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 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五.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 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 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 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二.德军潜艇与密度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 便派战舰守住海峡, 用声纳监听, 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 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三.借东风与季风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关于地理的民间故事

关于地理的民间故事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现象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地形、气候、水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
而在人们的生活中,地理常常通过各种民间故事来传承和表达。
这些故事既有它们自己的神秘色彩,又蕴含了人们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认知。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些关于地理的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智慧和趣味。
一、《大禹治水》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民间故事,《大禹治水》讲述了夏朝第一位君主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传奇经历。
相传在上古时期,洪水泛滥成灾,民不聊生。
而大禹身世卑微,却凭借着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成功地治理了洪水问题。
故事中,大禹所经历的九州之地成为了中国传统地理区划的基础,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水资源管理的重视和智慧。
二、《雷公劈柱》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民间流传着一个与地理现象有关的故事,那就是《雷公劈柱》。
故事中讲述了一个村子里的老树被雷击中,雷电劈中了村子的一根柱子,这根柱子为整个村庄带来了好运。
老树被雷击中反而成了村子的守护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雷电的可怕力量,也展示了人们对于雷电的敬畏之情。
三、《桑树和唐山》在中国北方,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讲述了桑树和唐山的爱情故事。
据说,唐山是北方著名的地震频发区,而桑树则是最早能够预测地震的神圣存在。
故事中,桑树和唐山相爱了,但由于唐山的地震频发,桑树为了保护唐山,选择把自己的树枝扔向山上,从而减小地震的威力。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们对于地震的恐惧和对自然的敬畏。
四、《寒冷的北风》在阿尔卑斯山脉的民间故事中,有一个关于北风的故事。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著名的山脉,而北风则是那里常见的气候现象。
据说,北风神秘而寒冷,他会带来寒冷的冬天。
但北风的威力的背后却蕴含了生命的奇迹。
在这个故事中,北风把人们的希望和梦想带给了山脉中的小花朵,使它们在极寒的冬天依然能够艳丽绽放。
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了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的意义和启示。
五、《地理之鸟》在很多南美洲的民族传说当中,有一个关于地理的故事,那就是《地理之鸟》。
个有趣的地理小故事

个有趣的地理小故事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6个有趣的地理小故事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
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
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
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
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
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
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
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
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
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
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
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
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
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
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
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
有关地理的小故事

有关地理的小故事有关地理的小故事1、麦哲伦环球航行后回国,船员们发现日期少了一天.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的确每天都记了日期.其实是经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变更一天.2、格陵兰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它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约为2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
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
那里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
根据科学工作者的测量,全岛冰的总容积达260万立方公里,假如这些冰全部融化的话,地球的所有海面就会升高6.5米。
格陵兰岛全靠厚厚的冰层,才使它能高高地突起于海平面上。
如果把冰层去掉,格陵兰岛就不会有现在那样高耸的气派,而只能像一只椭圆形的盘子,固定在海面上罢了。
在全球海洋大千千万万岛屿中,面积达2175600平方千米的格陵兰岛绝对排各第一,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各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559平方千米。
因此,格陵兰岛当之无愧为“环球诸岛大哥大”。
格陵兰岛无冰地区的面积为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几乎是人迹罕至的严寒荒原。
有人居住的区域约为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
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
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
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6个有趣的地理小故事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
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
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
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
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
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
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
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
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
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
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
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
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
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
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
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
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
关于地理知识故事的精选

关于地理知识故事的精选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
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象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地理知识故事的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地理知识故事的精选篇一:八仙与花果山花果山是美猴王孙悟空的故乡,但它与八仙也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有一天,铁拐李、何仙姑、曹国舅等八仙参加完王母娘娘蟠桃会,归途中路过海州湾,只见海中碧波拥着仙岛,白鸥伴着云朵,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美景无比。
惹得众仙一时兴起,纷纷亮出宝贝,在海上各显神通。
海面上的热闹喧嚷,惊动了海里的龙王,贪婪的海龙王对八仙的宝贝垂涎三尺,乘乱偷走了蓝采和的拍板。
八仙发觉后怒气冲冲,找海龙王算账,双方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铁拐李用宝葫芦的真火烧干海水,又使用神力将泰山从山东搬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泰山被移至海州湾,压塌龙宫,填平大海,龙王落荒而逃。
眨眼之间,沧海变成桑田。
事后,泰山又被八仙移回原处,但泰山上掉下许多泥沙,留在原处,使海中仙岛成了陆上高山。
这个仙岛就是花果山。
神话毕竟是神话,花果山是云台山中的一座低山。
云台山的成陆与泰山并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但据考证,云台山的确是由海中孤岛变成陆上高山的。
我国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就曾记载:“郁州,在海中。
”郁州是云台山的古称。
宋代苏东坡在游云台山朐山龙兴寺后乘兴而作;“我昔登朐山,日出观苍凉,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可见宋代云台山尚在海中。
《西游记》中这样描述:“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
”由此说明,一直到明代,云台山依然是海中孤岛。
只是在明代以后,云台山才逐渐与陆地相连。
据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
云台山成陆过程已全部完成。
如果你在花果山旅游,可以看到海水侵蚀过的地形,如海蚀平台、海蚀崖、海蚀穴等,有的地方还能找到海洋生物化石或遗迹,这些都是云台山曾是海中岛屿的有力见证。
泥沙淤积是云台山成陆的主要原因。
关于地理知识故事的精选

没过多久,当地有些居民也得了这种怪病,症状跟病猫十分相似,先是口齿不清,脸上毫无表情,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后来全身肌肉哆嗦,身体象弓一样地弯起来,还发疯似地大喊大叫,最后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死去,这种怪病就是闻名世界的水俣病。
人们对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找了将近20年,解剖了不少病人和疯猫的尸体,直到1969年才把真相搞清楚。原来,水俣镇有一个氮肥公司,它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汞作催化剂。这个公司排出的废水和废渣中就含有汞。汞进入动物体内,就会麻痹中枢神经,年深日久就会造成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必须了解环境内动物和植物间的营养级关系。否则,仅凭个人的好恶或想象,对某类动物滥加捕杀,就会影响整个食物链,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协调。
关于地理知识故事的精选
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象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地理知识故事的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地理知识故事的精选篇一:八仙与花果山
花果山是美猴王孙悟空的故乡,但它与八仙也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有一天,铁拐李、何仙姑、曹国舅等八仙参加完王母娘娘蟠桃会,归途中路过海州湾,只见海中碧波拥着仙岛,白鸥伴着云朵,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美景无比。惹得众仙一时兴起,纷纷亮出宝贝,在海上各显神通。
9个运用地理知识的小故事

9个运⽤地理知识的⼩故事1.⽉亮作证天上的⽉亮怎么能作证呢?这⾥要讲的是美国历史上⼀位总统林肯,早年当律师的⼀段故事。
有⼀次,⼀个叫阿姆斯特朗的青年⼈被诬告为他图财害命。
阿姆斯特朗是有⼝难辩,结果被判定有罪。
林肯熟悉阿姆斯特朗为⼈⽼实忠厚,不会⼲出⾏凶杀⼈的事来,便主动为他担任辩护律师。
他查阅案卷,到现场调查,掌握了全部事实。
他断定被告阿姆斯特朗是蒙受冤屈,要求法庭重新审理这个案件。
林肯⼼⾥清楚,这个案⼦的关键就在于诬告⼈收买的证⼈福尔逊⾝上,因为他⼀⼝咬定,在⼗⽉⼗⼋⽇的⽉光下,他在⼀个草垛后⾯,清楚地看到阿姆斯特朗开枪把⼈打死了。
林肯决定在福尔逊⾝上打开缺⼝。
在法庭上,林肯直接质问福尔逊:“你发誓说在⼗⽉⼗⼋⽇的⽉光下看清楚的是阿姆斯特朗⽽不是旁⼈。
”“是的,我发誓”,福尔逊说。
林肯⼜问:“你在草垛后⾯,阿姆斯特朗在⼤树下,两处相隔⼆、三⼗⽶,你能看清楚吗?”福尔逊肯定地说:“看得很清楚,因为⽉光很亮,正照在阿姆斯特朗的脸上,我看清楚了他的脸。
”林肯⼜问:“你能肯定时间实在是⼗⼀点吗?”“充分肯定,因为我当时回到屋⼦⾥看了时间,是⼗⼀点⼗分。
”福尔逊说得毫不含糊。
问到这⾥,林肯⾯向⼤家,郑重宣布:“证⼈福尔逊是个彻头彻尾的骗⼦!”,这个意外的判断把法庭的⼈都闹愣了。
林肯接着说:“证⼈发誓赌咒,说他⼗⽉⼗⼋⽇晚上在⽉光下看清了阿姆斯特朗的脸。
可是,⼗⽉⼗⼋⽇那天应是上弦⽉,⼗⼀点钟时,⽉亮已经落下去了,哪⾥还有⽉光?再退⼀步讲,⽉亮还没有落下去,还在天上,⽉亮应该从西往东照。
⽽遮挡着福尔逊的草垛在东边,下⾯站着阿姆斯特朗的⼤树在西边,如果阿姆斯特朗的脸⾯向东边的草垛,脸上是不可能有⽉光的,如果不⾯向草垛,证⼈⼜怎能从⼆、三⼗⽶外的草垛⾥看清楚被告⼈的脸呢?”林肯说到这⾥,整个法庭⼀⽚沉静,接着便骚动起来,⼈们纷纷交头接⽿,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会⼉,全场突然爆发出⼀阵雷鸣般的掌声。
林肯终于⽤⾃⼰⾮常扎实的天⽂知识,有⼒地揭穿了证⼈编造的谎⾔,阿姆斯特朗当即宣告⽆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故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元素,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既能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一、在课堂引入时运用地理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案例一:学习东亚季风时,先给学生讲了三国故事中借东风的故事。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
可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应允借东风相助。
引入问题:火烧曹军为什么需要东风?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何?诸葛亮为什么能借到东风?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就能更有兴趣去学习季风的相关内容,并掌握重点内容东亚季风的风向。
案例二:讲解海陆风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这部分内容的热情,先给学生讲个侦探故事。
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了一起谋杀案。
神探根据线索抓了两个嫌疑犯甲和乙去警察局问话。
神探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和风迎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
”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真是阴风阵阵,凉风嗖嗖,怪让人害怕的。
”神探根据他们的话马上指认出了准确的凶手。
引入问题:你们知道凶手是谁吗?海陆风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个个跃跃欲试想找出凶手是谁,所以马上开始热烈讨论并很快掌握了海陆风的知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在练习课中运用地理故事设问,打破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
案例一: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母特混舰队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取得了成功。
在这次行动中,时间选择在冬季的一个周日;线路选择了从择捉岛单冠湾至珍珠港的北部航线。
考察知识:(1)冬季地处西风带的洋面,多大雾天气,海况恶劣,利于舰队隐蔽;(2)与西风、北太平洋暖流同向,顺风顺船速快且可节省燃料。
案例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
考察知识:英吉利海峡位于40°N~60°N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风大浪急,多大雾,不利于渡海作战。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地理故事作为案例,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历时60多年的阿以冲突至今仍未和平解决,水源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南部多大片沙漠,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水,还在被占领的土地上抽取地下水。
研究要点: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这种气候的成因以及西亚地区的淡水资源状况。
案例二:1941年,德军的铁蹄逼近了莫斯科近郊。
从纳粹手中的望远镜里,
已经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克塔楼上的红星了。
谁知一觉醒来,气温骤然降至零下40摄氏度。
冻结的汽油让汽车、坦克、装甲车动弹不得,后勤供应断了,士兵又冷又饿,几乎被冻僵了。
希特勒战而不败的神话被打破了。
研究要点:寒潮的成因、利弊以及预防措施。
相关的地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巧妙地运用地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原本平淡、枯燥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鲜活了,学生更喜欢学习地理了。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更深地体会到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他们学会关心自己周围的生活,更多地习惯于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了。
第一课时: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说课稿)
(配合中国地图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第1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气运动》位于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这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和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
2、方法能力目标: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的学习方法;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学法指导
学习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一个充满想象、探索、体验的过程,其效果取决于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什么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加以建构。
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我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讨论达到认知的建构。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促成信息的多向交流。
四、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绘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请出一讨论小组的代表上台画图,并讲解其形成过程。
[讨论]:如果要在该城市建一座化工厂,应建在何处?为什么?
用课件演示海陆分布图,要求学生分别绘出白天与夜晚的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图。
老师用课件演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图。
[提问]:沿海地区白天吹什么风?晚上吹什么风?
用课件演示山谷分布图,要求学生分别绘出白天与晚上的山谷间的热力环流图。
老师用课件演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图。
[提问]:住在山脚下的居民是感觉到白天凉爽,还是晚上凉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