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习题及答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习题一、选择题1.英国1688年的那场宫廷政变之所以称为“光荣革命”,主要在于()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贵族实现了政治联合B.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政治事件C.出现了英国历史上“双王共治”的局面D.用相对和平方式完成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革命使命2.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政治地位得到很大提高,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1688年“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C.18世纪初责任内阁的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3.学者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对权利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C.突出法治D.强调主权在民4.结合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内容,对当今英国女王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由英国议会直接选举产生;②是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③是英联邦的首脑,在礼仪上是至高无上的,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④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A.①②④B.③④C.②③D.③5.右图是为纪念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是()A.英国《权利法案》B.罗马《十二铜法表》C.法国《人权宣言》D.美国1787年宪法6.光荣革命后,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C.英国民众D.英国王室7.有人把英国的近代政体称为“虚位国家元首制”,表现在()A.《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王权B.国王逐步退出内阁,“统而不治”C.首相实际上是国家元首D.首相拥有立法创议权8.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利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9.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中国,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欢迎仪式在21响礼炮声中开始。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

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答案】选D【解析】英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表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并非有名无实,故B项错误;政变已经实现限制王权的预期目标,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君主立宪制还不够完善,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故D项正确。

2.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

材料表明该法案()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答案】选C【解析】迄今为止,英国都没有一部成文的宪法,最早具有宪法性的文件是《大宪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军事权、财政权等,对王权进行了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权利法案》除了在王位继承方面有创新以外,只是将原有法律进行汇编,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故C项正确;《权利法案》在法律上确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故D项错误。

3.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人增加到88.8万人,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例从大约2%增加到3.3%。

这说明议会改革()A.使人民群众大量获得普选权B.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权C.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D.结束了不平等的选举制度【答案】选C【解析】题干中信息并不能体现出人民群众大量获得普选权,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权扩大,故B项错误;题干中“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例从大约2%增加到3.3%”说明民主范围有所扩大,故C项正确;题干中信息并不能体现出结束了不平等选举制度,故D项错误。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含解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含解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参考答案】B【解题必备】英国君主立宪制1.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原因(1从历史上看,英国具有通过议会来限制王权的传统,如13世纪的《大宪章》。

(2从当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来看,由于资本主义处于早期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还无力与旧的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3从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过程来看,专制制度已被人们唾弃,民主共和制也行不通。

唯一可行的就是君主立宪制,即改造君主制度,使它在形式上保留君主制,但在本质上要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是传统习惯与现实需要的恰当结合。

3.权力结构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首相、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即后来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这场爱情以失败告终。

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A.19世纪议会内阁的专横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世纪末到15世纪,是英国贵族“如日中天”的兴盛时代。

他们在与王权的政治和军事对抗中,实力与王权渐趋接近。

于是,明确规定贵族与君主封建关系的《大宪章》被认真制定并被屡次颁布,独具英伦特色的议会两院产生了……他们从此成为英国世俗贵族和议会上院的主体力量……不列颠的贵族群体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在政治改革运动中把握并遏制着社会进步的脉搏,在经济领域扬眉吐气,在军事、外交等领域高视阔步。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含解析)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07-2018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解析版)

2007-2018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解析版)

考点 9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考点图解】【名师点拨】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多元一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议会至上: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以组阁。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3.国王至尊: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二、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确立,以后逐渐发展完善,民主不断下移。

(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历年真题】1.(2017江苏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解析】国王扔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与史实不符,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故A项错误;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故B项错误;“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表明法案的通过是保守势力让步的结果,故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

2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

1.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内阁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这一变化表明A.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B.英国国王临朝而不执政C.议会掌握国家行政权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A2.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一致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

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可以看出,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内阁制初见端倪,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两项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应排除。

%科网3.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

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这表明英国当时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C.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D.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答案】B4.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

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A.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B.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D.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答案】C【解析】本题是考查英国内阁制。

B与事实不符。

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是英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一大进步,而不是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排除A。

[精品]新高考历史专题强化训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人教版必修一及答案

[精品]新高考历史专题强化训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人教版必修一及答案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被英国历史家赞誉为“光荣革命”的宫廷政变发生在()A1687年B1688年1689年D1788年思路解析:“光荣革命”爆发于1688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在1689年,解题时需要区分清楚。

答案:B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反映出()①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存在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向农村渗透③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矛盾④专制统治已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②③④ D ①②④思路解析:新贵族的参加反映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前,议会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并没有成为统治阶级。

答案:D3阅读下列材料:1714年,英国辉格党长期执政,它的领导人沃尔波尔在内阁中总揽一切,被其政敌讽刺为“首相”,当时他并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派。

1742年他下台时,他的同僚也并未因此而一起解职。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和代议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请完成:(1)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在什么时间形成的?(2)结合材料和所知识指出,英国首相拥有哪些权力?思路解析:第(1)问需要搞明白内阁在英国出现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两个不同的时间;第(2)问首相拥有的权力可以从其职位入手考虑。

参考答案:(1)18世纪前期。

(2)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党领袖职。

主要表现在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10分钟训练(强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英国国家机构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是()A国王 B上院议员下院议员 D 首相思路解析:上院又被称为贵族院,不需要选民选举,而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所以答案为项。

答案:2英国首相可以控制立法大权,原因在于首相为()A政府首脑 B下院多党领袖国家元首 D武装部队总司令思路解析:首相同时为下院多党领袖,故可通过本党议员控制立法大权。

高三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试题

高三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试题

高三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试题1.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议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A.封建专制制度重新建立B.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得以建立C.共和政体的三权分立原则被破坏D.斯图亚特王朝卷土重来【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护国主能够干涉立法权和行政权,并且护国主个人权利凌驾于议会之上,这是克伦威尔建立个人军事独裁统治的重要体现,但克伦威尔建立的护国军政府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绝非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建,所以答案选B,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三权分立原则最早在美国政治中确立和应用。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上册材料二在工业化以前,英国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在家服从父兄,出嫁依附于丈夫,丈夫既是主宰者又是保护人。

所以妇女完全没有财产权、订立契约权和离婚权。

……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自由主义理论的不断成熟,自由主义女权运动不断得到发展……工人妇女接受了工人激进主义关于政权决定产权的理论,把本阶级及自身的屈从地位归咎于政治上的无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考点图解】【名师点拨】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多元一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议会至上: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以组阁。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3.国王至尊: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二、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确立,以后逐渐发展完善,民主不断下移。

(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历年真题】1.(2017江苏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解析】国王扔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与史实不符,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故A项错误;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故B项错误;“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表明法案的通过是保守势力让步的结果,故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解析】题干1702年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表明议会有权制约国王,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在当时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因而君主立宪制尚有待完善,故B 项正确;内阁制基本确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其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没有破坏《权利法案》,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6·浙江文综·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

”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

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解析】据材料可知,各国效仿的理由是英国的国王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的政治传统,推动英国从落后农业国家变成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提及英国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没有提到殖民主义和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由于革命没有流血而被各国所推崇,其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只能说宣告了英国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但不能说宣告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故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英国的传统的政治制度推动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没有涉及到英国启蒙思想及其影响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6·上海单科·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

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解析】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确立了议会主权,王在法下的原则,“议会战胜了国王”,故A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是通过武装斗争摆脱英国国王统治的,没有战胜国王,故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国王路易十六统治的,故C项错误;德意志王朝战争后,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议会权力在国王之下,没有战胜国王,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

【答案】D6.(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解析】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

故D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答案】D7.(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题干中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等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政议政,由此引发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从中获取较大权益。

故D表述符合题意要求。

ABC均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不是工业革命引发的。

【答案】D9.(2013·海南单科·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解析】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故选D。

【答案】D10.(2013·上海单科·16)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 )A.征税问题 B.宗教问题C.民族问题 D.战争问题【解析】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计划向资产阶级、新贵族征税,而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内战爆发,而法国大革命中没有涉及到征税问题。

故选A。

【答案】A11.(2012·北京文综卷·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权力的分析能力。

“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但是英国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大臣的权力。

【答案】D12.(2012·海南单科卷·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解析】题干中“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说明责任制内阁制度中的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

因此,C项正确;A项“主要原则”说法错误;B项“享有平等权力”说法错误;D项“政党之间的斗争”说法错误。

【答案】C13.(2012·上海单科卷·32)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解析】君主立宪制的特征概括为“虚君”和议会主权,因此A项最全面,CD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B项体现了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

【答案】A项3分,C、D项1分,B项0分14.(2011·上海单科·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