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aosai 糖异生 磷酸戊糖途径

pyruvate kinase, pyruvate carboxylase 和 PEP carboxykinase的活性调节。 的活性调节。 的活性调节
ATP,Ala , 乙酰 CoA ADP F-1,6-BP PK ↓ --↑ PC -↑ ↓ -PEPC --↓ --
* 饥饿时 胰高血糖素通过激活 饥饿时, 胰高血糖素通过激活cAMP级联反应降低丙酮酸 级联反应降低丙酮酸 激酶的活性。 激酶的活性。
糖异生的功能
1. 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2. 清除肌肉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 清除肌肉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 1)脑和红细胞)几乎全靠血糖供能; )脑和红细胞)几乎全靠血糖供能; 2)肝脏糖原只能给脑提供半天的葡萄糖; )肝脏糖原只能给脑提供半天的葡萄糖; 3)禁食期间,主要利用氨基酸和甘油异生 )禁食期间, 成糖; 成糖; 4)运动期间,可将骨骼肌中产生的乳酸 )运动期间, 异生成糖; 异生成糖;
Carbohyd. 肌肉与脂肪组织: 肌肉与脂肪组织: Fructose 2. 肝脏 果糖1-磷酸途径 果糖 磷酸途径
Hexokinase
/己糖激酶 己糖激酶
F-6-P → 糖酵解
果糖的代谢:果糖 磷酸途径 果糖的代谢:果糖1-磷酸途径
1)ATP/AMP: ATP/AMP ↑时,PFK活性↓,反应减慢; ) 活性↓ 反应减慢; : 活性 ATP/AMP ↓ 时,PFK活性↑ ,反应加快; 活性↑ 反应加快; 活性 2)柠檬酸:柠檬酸 ↑时, PFK活性↓; 活性↓ )柠檬酸: 活性 3)2,6-二磷酸果糖(F-2,6-BP): 二磷酸果糖( ) 二磷酸果糖 ): 由果糖6-磷酸生成 提高PFK的活性 促进糖酵解 磷酸生成, 的活性,促进糖酵解 由果糖 磷酸生成 提高 的活性 促进糖酵解; 血糖浓度↓ 含量降低, 血糖浓度↓ 时, F-2,6-BP含量降低,糖酵解速度↓; 含量降低 糖酵解速度↓ 能防止糖酵解和糖异生同时进行; 能防止糖酵解和糖异生同时进行; 4)H+ 浓度:↑时抑制 的活性。 ) 浓度: 时抑制PFK的活性。可防止缺氧条件下产生过多 的活性 的乳酸而导致酸中毒( 的乳酸而导致酸中毒(acidosis) )
ATP,Ala , 乙酰 CoA ADP F-1,6-BP PK ↓ --↑ PC -↑ ↓ -PEPC --↓ --
* 饥饿时 胰高血糖素通过激活 饥饿时, 胰高血糖素通过激活cAMP级联反应降低丙酮酸 级联反应降低丙酮酸 激酶的活性。 激酶的活性。
糖异生的功能
1. 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2. 清除肌肉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 清除肌肉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 1)脑和红细胞)几乎全靠血糖供能; )脑和红细胞)几乎全靠血糖供能; 2)肝脏糖原只能给脑提供半天的葡萄糖; )肝脏糖原只能给脑提供半天的葡萄糖; 3)禁食期间,主要利用氨基酸和甘油异生 )禁食期间, 成糖; 成糖; 4)运动期间,可将骨骼肌中产生的乳酸 )运动期间, 异生成糖; 异生成糖;
Carbohyd. 肌肉与脂肪组织: 肌肉与脂肪组织: Fructose 2. 肝脏 果糖1-磷酸途径 果糖 磷酸途径
Hexokinase
/己糖激酶 己糖激酶
F-6-P → 糖酵解
果糖的代谢:果糖 磷酸途径 果糖的代谢:果糖1-磷酸途径
1)ATP/AMP: ATP/AMP ↑时,PFK活性↓,反应减慢; ) 活性↓ 反应减慢; : 活性 ATP/AMP ↓ 时,PFK活性↑ ,反应加快; 活性↑ 反应加快; 活性 2)柠檬酸:柠檬酸 ↑时, PFK活性↓; 活性↓ )柠檬酸: 活性 3)2,6-二磷酸果糖(F-2,6-BP): 二磷酸果糖( ) 二磷酸果糖 ): 由果糖6-磷酸生成 提高PFK的活性 促进糖酵解 磷酸生成, 的活性,促进糖酵解 由果糖 磷酸生成 提高 的活性 促进糖酵解; 血糖浓度↓ 含量降低, 血糖浓度↓ 时, F-2,6-BP含量降低,糖酵解速度↓; 含量降低 糖酵解速度↓ 能防止糖酵解和糖异生同时进行; 能防止糖酵解和糖异生同时进行; 4)H+ 浓度:↑时抑制 的活性。 ) 浓度: 时抑制PFK的活性。可防止缺氧条件下产生过多 的活性 的乳酸而导致酸中毒( 的乳酸而导致酸中毒(acidosis) )
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是一条非氧化代谢途径,主要参与了五碳糖的代谢过程。
它是植物和微生物中一条重要的碳代谢途径,对于葡萄糖和其他糖类的代谢至关重要。
该途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
在这一步骤中,葡萄糖-6-磷酸通过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的作用,被转化为果糖-6-磷酸。
2. 果糖-6-磷酸和ATP反应
果糖-6-磷酸在磷酸烯醇式化酶的催化下,与ATP发生反应,生成果糖-1,6-二磷酸。
3. aldol缩合反应
果糖-1,6-二磷酸在aldol酶的作用下,发生aldol缩合反应,产生D-异构酮戊二酸和甘油醛-3-磷酸。
4. D-异构酮戊二酸转化
D-异构酮戊二酸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磷酸戊糖。
5. 磷酸戊糖异构化
磷酸戊糖在磷酸戊糖异构酶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其他糖酵解中间产物,如细胞色素-5-磷酸和磷酸丙糖等。
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不仅参与了碳源的代谢,还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中
间代谢产物,如核糖-5-磷酸、NADPH和精氨酸等,这些代谢产物对于其他生物合成途径非常重要。
因此,该途径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及能量代谢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

2
它主要在肝细胞和胰岛细胞中进行,是葡萄糖生 成丙酮酸的重要步骤,也是糖异生的主要来源。
3
戊糖磷酸途径的产物丙酮酸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葡 萄糖或者脂肪酸,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
戊糖磷酸途径过程
01
葡萄糖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生成6-磷酸葡萄糖。
03
6-磷酸葡糖酸经过磷酸戊糖异构 酶的催化,异构为5-磷酸葡糖酸
药物研发
了解这些代谢过程有助于药物的 研发,针对相关酶或代谢途径设 计新的药物,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02
糖酵解
糖酵解定义
01
糖酵解定义:糖酵解是指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 质中被分解成为丙酮酸的过程,并伴随着少量能量释放。
02
糖酵解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缺氧或无
氧环境中。
糖酵解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
03
供所需的能量。
糖酵解过程
01
糖酵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己糖 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 酶三个限速步骤。
02
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葡萄糖磷 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磷酸果糖激酶催化6-磷酸果糖磷 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03
丙酮酸激酶催化1,6-二磷酸果糖 裂解生成丙酮酸和ATP。
糖酵解、糖异生和戊 糖磷酸途径
目录
• 引言 • 糖酵解 • 糖异生 • 戊糖磷酸途径 • 三种代谢途径的比较和总结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糖酵解
01
糖酵解是生物体内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是生物体获
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之一。
糖异生
02
糖异生是指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是维持血糖水平
生物化学课件:11 糖酵解

生物化学
第11章 糖代谢
——糖酵解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糖类
一、糖的概念
糖是多羟基醛与多羟基 酮及其衍生物或聚合物 的总称
甘油醛
二羟丙酮
含有不同碳原子数的单糖都有其醛糖和酮糖形式
单糖结构通式
Name
Formula
三碳糖(Triose) 四碳糖(Tetrose) 五碳糖(Pentose) 六碳糖(Hexose) 七碳糖(Heptose) 八碳糖(Octose)
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PEP);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将高能磷酸基交给ADP生
成ATP
。CHO
CH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醛
NAD++Pi
NADH+H+
(6)
O=C O P
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GAPDH
C OH
CH2 O P
1,3-二磷酸甘油酸
一些细菌 和真菌能 分泌纤维 素酶
三、糖的生理功能
1. 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通过生物氧化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能源贮存
2.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 物质的原料。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糖脂、糖蛋白构成生物膜,纤维素,肽聚糖。
4.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砷酸(AsO43-)与磷酸(PO43-) 结构相似,替代磷酸形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但其不稳定易水 解为3-磷酸甘油酸,这样导致无 法形成高能磷酸键,不能生产 ATP,但并不影响酵解反应。
解偶联剂:解除氧化和磷酸化的 偶联作用
。CHO
CH OH
CH2 O P
第11章 糖代谢
——糖酵解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糖类
一、糖的概念
糖是多羟基醛与多羟基 酮及其衍生物或聚合物 的总称
甘油醛
二羟丙酮
含有不同碳原子数的单糖都有其醛糖和酮糖形式
单糖结构通式
Name
Formula
三碳糖(Triose) 四碳糖(Tetrose) 五碳糖(Pentose) 六碳糖(Hexose) 七碳糖(Heptose) 八碳糖(Octose)
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PEP);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将高能磷酸基交给ADP生
成ATP
。CHO
CH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醛
NAD++Pi
NADH+H+
(6)
O=C O P
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GAPDH
C OH
CH2 O P
1,3-二磷酸甘油酸
一些细菌 和真菌能 分泌纤维 素酶
三、糖的生理功能
1. 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通过生物氧化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能源贮存
2.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 物质的原料。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糖脂、糖蛋白构成生物膜,纤维素,肽聚糖。
4.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砷酸(AsO43-)与磷酸(PO43-) 结构相似,替代磷酸形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但其不稳定易水 解为3-磷酸甘油酸,这样导致无 法形成高能磷酸键,不能生产 ATP,但并不影响酵解反应。
解偶联剂:解除氧化和磷酸化的 偶联作用
。CHO
CH OH
CH2 O P
生物化学 --糖代谢(共32张PPT)

新陈代谢
同小分化子作物用质合成大分子的需能过程
中间代谢
大异分化子分作解用成简单小分子的放能过程
Top
1
2
3
4
糖代谢概述 糖原的代谢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磷酸戊糖通路 糖异生
糖代谢与其 他代谢关系
第一节 糖类的一般概况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组成, 乳糖、蔗糖等.
CH3
丙酮酸
COO HC OH + NAD+
CH3 乳酸
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 甘油酸1,3-二磷酸
丙酮酸
无有氧条条件件
NADH
丙酮酸进一步被氧化分解
乳酸
NADH经呼吸链生成水
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
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
糖异生
乳酸
乙醇
NADH
乳酸发酵
NADH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 脱羧酶 乙醛
乙醇发酵
糖酵解途径汇总Βιβλιοθήκη HOCH 2C O P O OH
HC OH HO
H 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醛
上述的5步反应完成了糖酵解的准备阶段 。酵解的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化步骤由六 碳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最后都转变为甘 油醛3-磷酸。
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量 ,与此相反,却消耗了两个ATP分子。
以下的5步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
3113-PPii
3 生成甘油酸2-磷酸
4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ATP
ATP
5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 6 生成丙酮酸
⑹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甘油酸1,3-二磷酸
O
同小分化子作物用质合成大分子的需能过程
中间代谢
大异分化子分作解用成简单小分子的放能过程
Top
1
2
3
4
糖代谢概述 糖原的代谢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磷酸戊糖通路 糖异生
糖代谢与其 他代谢关系
第一节 糖类的一般概况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组成, 乳糖、蔗糖等.
CH3
丙酮酸
COO HC OH + NAD+
CH3 乳酸
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 甘油酸1,3-二磷酸
丙酮酸
无有氧条条件件
NADH
丙酮酸进一步被氧化分解
乳酸
NADH经呼吸链生成水
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
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
糖异生
乳酸
乙醇
NADH
乳酸发酵
NADH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 脱羧酶 乙醛
乙醇发酵
糖酵解途径汇总Βιβλιοθήκη HOCH 2C O P O OH
HC OH HO
H 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醛
上述的5步反应完成了糖酵解的准备阶段 。酵解的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化步骤由六 碳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最后都转变为甘 油醛3-磷酸。
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量 ,与此相反,却消耗了两个ATP分子。
以下的5步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
3113-PPii
3 生成甘油酸2-磷酸
4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ATP
ATP
5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 6 生成丙酮酸
⑹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甘油酸1,3-二磷酸
O
医学课件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及糖原合成

葡萄糖 + ATP
6-磷酸葡萄糖+ADP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
OH
O P O CH2
OH
O
HO CH2 O OH
OH OH
OH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OH OH
OP O
OH
OH HO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四)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最重要的调节因素是:NADP+的水平
餐后的兔肝胞浆中, NADP+/NADPH的比值为0.014 某些条件下, NADP+/NADPH的 比值为700
糖的合成
一、单糖的合成 (一)糖异生概念: 主要指由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或糖原的过程
(二)过程
糖异生主 要途径和 关键反应
CHO C OH C OH
CH2OPO3H2
3-磷酸甘油醛
CO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HO C
H
H C OH
ribulose 5-phosphate CH2OPO3H2
4-磷酸赤藓糖
erythrose 4-phosphate
H C OH
CH2OPO3H2
6-磷酸果糖
Fructose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
以6-葡萄糖开始,在6-磷酸葡 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 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 间代谢物的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 径。
磷酸戊糖途径 (phosphopentose pathway) 又称磷酸已糖旁路 (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HMS) 或Warburg-Dikens途径。
吉林大学生物化学Ⅱ本科课件-第十三章 糖酵解的其他途径

- 该酶需以活性位点的Ser 残基已被磷酸化的形式 1-磷酸-葡萄糖
参与反应
- 先由酶将其磷酰基转移 给G1P而生成G-1,6-BP
- 再由G-1,6-BP将其C1位 磷酰基转移给酶并释出 G6P
1,6-二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糖的酶促磷酸解
• 糖原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
非还原性末端
-1,6糖苷键
-1,4-糖苷键
磷酸化酶a(催化1.4-糖苷键断裂) 三种酶协同作用: 转移酶(催化寡聚葡萄糖片段转移)
脱支酶(催化1.6-糖苷萄co糖se
1G-磷lu酸co-s葡e萄-1糖-P
H己e糖xo激ki酶na或se葡o萄r 糖G激lu酶cokinase
6G-磷lu酸co-葡se萄-6糖-Pase G6-l磷uc酸o-s葡e-萄6-糖P G葡l萄uc糖o+s磷e酸+基P团i
(一)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一、糖原的分解 二、糖原的生物合成 三、糖ogen Functions
- 糖原是动物和细菌内糖的贮存形式 以颗粒状存在于胞质中 含有合成、降解酶和调节蛋白
- 糖原贮备的生物学意义:可迅速动用以供急需 (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等)
随后,脱脂酶的 (16)糖苷酶部分催化(16)糖苷键 的水解,产生游离的葡萄糖。这是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 次级反应。
葡萄糖降解的主要产物是由磷酸解产生的1-脱分支
- 糖原降解的产物 = 85%1-磷酸-葡萄糖+ 15%游离的葡萄糖
糖原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主要由(14) 糖苷键连接 在分支点处由(16)糖苷键连接 糖原糖链与分支比图示长得多 葡萄糖主要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于肝脏和肌肉细胞中
• 肝脏 – 调节血糖浓度的缓冲区
17糖原代谢、糖异声生和磷酸戊糖途径

2 5-磷酸-核糖
+
2 5-磷酸-木酮糖
+
2 5-磷酸-木酮糖
1
6-磷酸 葡萄糖
1 Pi
+ 2 3-磷酸-甘油醛
在氧化阶段的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非氧化阶段的 关键酶是转酮(醇)酶,木酮糖的C3位的羟基位置能适合转 酮醇酶的要求,而核酮糖C3位的羟基位置不能适合转酮醇酶 的要求。
HMP途径结算:6个6-P-G进入HMP途径,消耗6个H2O,再 生5个6-P-G,6个CO2,12个NADPH,12个H+,1个磷酸。假 如每分子6-磷酸-葡萄糖通过HMP途径如果完全氧化为CO2, 则可形成12分子NADPH。
6
H+
+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
6 HO2 6 H+ + 6 NADPH 6 6
6-磷酸葡萄糖酸 5-磷酸-核酮糖
氧 化 阶 段
6 CO2
非 氧 化 2 7-磷酸-景天庚酮糖 + 2 3-磷酸-甘油醛 阶 段 2 6-磷酸-果糖 2 4-磷酸-赤藓糖 + 4 6-磷酸-葡萄糖 2 6-磷酸-果糖
17 糖原代谢、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
17.1~17.2 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分解过程:需要糖原磷酸化酶、糖原脱支酶和磷酸葡萄糖变 位酶,磷酸解中由磷酸提供磷酸基,并不消耗ATP。糖原磷酸 化酶a从糖原非还原末端依次脱去葡萄糖,生成葡萄糖-1-P; 遇到α -1,6-糖苷键由糖原脱支酶解决;葡萄糖-1-P可转变 为葡萄糖-6-磷酸,因为肌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不 能将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葡萄糖而只能进行糖酵解,即肌糖 原供能,肝糖原维持血糖平衡。 合成过程:需要糖基供体:UDP-葡萄糖、起始引物:生糖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2 x 30.5) = 61 kJ/mol
∆Gtotal’°= -146 + 61 = -85 kJ/mol
• 在细胞内的实际[ATP], [ADP], [Pi], [Glc]和[pyruvate]条件下,
糖酵解中释出的能量(with pyruvate as the end product) 以ATP形式储存的效率 ≥ 60%
活性需要Mg2+
p526③
• PFK-1是变构酶,为酵解途径
③ F6P磷酸化成F-1,6-BP
- 磷酸果糖激酶-1 (PFK-1)
调节的关键反应:细胞能荷低 可激活,能荷高则抑制
- 2ndATP被消耗:不可逆 & 调节点
- ATP抑制而AMP解除抑制 - 柠檬酸和F-2,6-BP分别为
变构抑制剂和激活剂
生物化学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演示文稿
P28-1
Major pathways of glucose utilization
(in plants & animals)
(cf. Fig. 11-1)
Although not the only possible fates for Glc, these 3 pathway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the amount of Glc that flows through them in most cells.
细胞内条件 下酵解过程 基本不可逆
• Note: Glc的大部分能量仍保存在丙酮酸中:
- Glc完全氧化成CO2 & H2O:
∆G’°= -2,840 kJ/mol
- 经由糖酵解转化成两分子丙酮酸时 (∆G’°= -146 kJ/mol)
仅释出其总能量的 ~5.2%
p526①
§2. 准备阶段消耗ATP (cf.
- Glc激酶(glucokinase
- keeping Glc in cell 亲核攻击
= hexokinase IV) 主要在肝细胞,KmGlc = 5~10 mmol,专一性很强 且不受G6P抑制
- 通常细胞内的[Glc] 仅为 4 mmol,故只有当[血糖] 很高时才能由Glc激酶在 肝脏活化Glc以合成糖原
p290~)
① Glc磷酸化成G6P
- 己糖激酶
- 己糖激酶 I~III广泛分布 于肝肾外所- 为后续反应激活Glc
KmGlc = 0.1 mmol, 专一性不强且为变构酶: G6P为其变构抑制剂
- keeping some energy from ATP’s breakdown
屏蔽ATP磷酰基的负电荷 而使其末端P更容易受到 Glc等的–OH亲核攻击
p526②
② G6P异构化为F6P
- 磷酸己糖异构酶 = 醛-酮糖可逆异构反应
(需要以开链形式进行)
• C1羰基与C2羟基的重排是 后两步反应进行的前提
- 磷酸化需要C1的羰基先转化 成醇(形成–OH攻击ATP磷酰基)
- C3–C4的断裂则需要C2位 有一羰基(利于负碳离子形成)
G19.3
• 磷酸己糖异构酶反应机制
(重排异构 & E-碱性残基的交替广义酸-碱催化)
酶活性位点 碱性残基
吡喃葡糖开环 (cf. Fig. 11-4)
C2的H+移除促进 顺-烯二醇中间物 的形成
呋喃果糖闭环
C2–OH的H+移除 导致形成C=O双键
C1-OH可攻击 ATP的磷酰基
- 人的磷酸葡糖 异构酶对G6P 高度专一,且
亲核攻击
1st调拨点 F-1,6-BP只能
进入酵解
p527④
④ F-1,6-BP裂解成二羟丙酮磷酸和甘油醛-3-P
- 醛缩酶
(DHAP)
(G3P)
= 可逆羟-醛缩合反应
- C3–C4断开
Otto F. Meyerhof 1884-1951
(shared 1922 NP in Phys./Med.)
(糖)酵解 细胞质中通过一系列 酶促反应将葡萄糖最 终降解为丙酮酸并伴 有ATP生成的全过程
发酵 无氧条件下由葡萄糖 等降解而生成乳酸或 乙醇(Glc→Pyr similar
as in Glycolysis)
Glc + 2NAD+ + 2ADP + 2Pi → 2 pyruvate + 2NADH + 2H+ + 2ATP + 2H2O
• 糖酵解的能量变化可分为两段进程: - Glc + 2NAD+ → 2 pyruvate + 2NADH + 2H+ ∆G’°= -146 kJ/mol
- 2ADP + 2Pi → 2ATP + 2H2O
14-2a
• The two phases of glycolysis
己
糖
消耗
阶 段
2 ATP
⑤ Continue for 2nd phase
14-2b
丙糖阶段 生成
4 ATP & 2 NADH
发酵还包 括在无氧 条件下由 丙酮酸继 续反应并 最终生成
P28-3
Overall equation for glycolysis
部分自由能在糖酵 解途径中以ATP & NADH形式被保存
核糖-5-磷酸 R5P ( + NADPH)
丙酮酸 = 3C compound
LW-2
㈠ 糖酵解 Glycolysis
(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
• 概述:糖酵解分为两大阶段 • 准备阶段消耗ATP • 收益阶段获得ATP和NADH • 糖酵解可以严格调控 (cf. courseware 12)
(G6P → G1P → UDP-Glc)
G15.1
• 己糖激酶作用时会发生明显的构象变化(诱导契合):
与Glc的结合引发两个结构域相对转动17º而靠近(~8Å),使被结合的Glc 与待结合的Mg2+-ATP更为接近,并相应阻断H2O进入活性位点水解ATP
(cf. Fig. 11-3) - 己糖激酶活性需要Mg2+:
G19.1
§1. 概述:糖酵解 可分为两大阶段
• 两阶段十步反应
- 前五步准备 - 后五步收益
(oxidative/non-oxidative)
• 三种重要转化类型
- Glc碳链降解产生 丙酮酸(6C→3C)
- 释能形成高能磷酸 化合物(ADP→ATP)
- 电子/:H–转移
(NAD+→NADH)
(cf. Fig.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