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课教师应如何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及解决途径

摘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在贯彻落实这一原则时却是困难重重。
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应该如何协调好教学与科研关系?本文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矛盾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矛盾Method of Resolv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for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y //Wang Jing [1],Li Shun [2],Wang Jianfang [1]Abstract Combining teaching with researching is the external disciplinaria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But it 's differ -ent to carry out this principle.How to asso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for young teachers?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nd then give out some suggestions pertinently.Key words young teacher;teaching;researching;conflictFirst-author 's addres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 -gy,College of Science,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 -gy,410073,Changsha,Hu 'nan,China19世纪以前,高等学校是比较单纯的教学机构,大学教师一般都没有科学研究任务。
浅议青年教师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得成就 的贡献 。 微观到一 门课程的学习上看这个 问题 , 学生考试成绩 与老师教 学水平的高低之 间只存 在间接 关 系难 以建立直接联 系 ,这样就难 以量化 老师对学生 的作用 。与此 同时 , 科研 成果则能显著地体 现在奖励 、 职称评定 等对 教师能力 的 评价方面 , 能得 名 , 既 又有利 可 图。在现实面前许多教师放任了 自己的教学天职 , 全 力 以赴于科学研 究而敷衍 了事于课 堂教 学 ,使教学环 节 受到严 重冲击 , 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 降 , 激化 了教学 与科研 的矛盾 。众所 周知 , 本科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 的 重 心 ,作 为一名高级职称 的教师不 为本 科教育工作服 务 ,其反映的就不仅仅是工作量 的饱 满与否 的简单 问 题 , 是如何看待本科教学 , 而 如何 理解 “ 师” 教 这个概念 及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关 系的问题 。处理好教学 与科 研 的关 系 , 从政 策 、 度上保 证两者 的协 调发 展 , 制 就成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条件之一。科学研究 、 教书育 人是高校教师的两大职能 ,青年 教师作为教师 队伍 的 生力军 , 应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 同等重要 , 不能偏废任 何一方 。青年教师首先要完成从 学生到老师 的顺利过 渡 ,还要正确协调教学 与科研 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使二者相互补
充、 相互裨益 。
力投入在科研上 , 容易用科研 的思路去看待教学 , 认为 只要把 问题分析透彻 , 的解 题过程根本不在话下 。 具体 由于学生没有充分地 面对典 型例题 ,并 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解题 , 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偏低。这种做法的主要错
误在于把 自己当学生 , 为学生具有老师 的学 习水平 。 认 教学 的特点是要不仅 自己会还要教会学生 ,更不 能把 自己的学 习方法强加 给学生 ,一定要站在学生 的知识
高校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高校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要处理好四种关系作者:李桂兰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09年第05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关键。
高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大大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高校要处理好四种关系,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校的发展,需要教学和科研两轮驱动。
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导致教学和科研之间发展不协调,进而导致教师不重视教学只重视科研,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没有高质量的教学,高校怎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这是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从高校的发展史和其在社会中的本质功能来看,高校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所需的优秀人才。
所以,高校应以育人为本,任何类型的大学都应当以人才培养为己任。
社会主义大学更应该为社会提供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门技能的人才。
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为本”是各类高校应遵循的办学原则。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同时,科研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学校层次的体现。
因为高校科研要为教学提供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理论,促进教学知识体系更新,是教学知识创新的源泉。
以科研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
因此,科研为教学服务,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和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二者的协调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为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必须改革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特别是教师职称评定中只看科研成果不重教学效果的现象,把教学与科研的评价统一起来,实现教学与科研评价的“一体化”。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及答案(精品)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100题)1、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以及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牛津模式,三种模式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答案】:A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体现了()的思想。
A.教育手段B.教育管理C.教育平等D.教育效率【答案】:C3、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把发展科学作为大学的活动职能之一,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的大学是()。
A.柏林大学B.约翰普金斯大学C.威斯康星大学D.弗吉尼亚大学【答案】:A4、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A.个人本位论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社会本位论D.政治统帅论【答案】:C5、专业设置的基础是()。
A.知识B.人才C.学科D.社会【答案】:C6、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B.中西学堂C.京师同文馆D.南洋公学【答案】:A7、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法治化B.终身化C.国际化D.民主化【答案】:B8、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
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答案】:D9、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B.经济C.文化D.法律【答案】:B10、狭义的课程评价是指()。
A.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的评价B.对课程方案制定结果的评价C.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D.对课程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答案】:D11、高等教育的“大专业模式”通常对应()。
A.函授教育B.通才教育C.英才教育D.专才教育【答案】:B12、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其他现场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三、论述:1、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认识!答: 1.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
这种教育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
持社会本位观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与个体关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系结构。
社会作为有机体,个体则分布在由社会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器官”中,起着机体基质的作用,社会处于决定性、中心的地位。
社会是目的,个体则处于从属地位,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个体必须加入某一社会系统,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个人才有价值。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依据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
持个人本位观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个体作为有机体,而社会则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体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与发挥潜力的舞台。
个体处于中心地位,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的手段。
3.两种价值观的评析及现实抉择(这一块是答案的重点)这两种高等教育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于社会放在首位,这对于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导致高等教育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蠢事;没有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容易助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高等教育学答案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一.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2。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等.4.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5。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7。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8。
教师专业化:即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化,也包括教育专业化,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9。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10.教学大纲:是以系统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1。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12.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3。
课程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
018_最新_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_教师伦理学试卷19

33、教育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是以( )为对象的。D
A.知识; B.文化、
C.社会、 D.人
34、当代社会全球性; D.符号性
35、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C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D.第二次科技革命
3、教师道德公正最基本的要求是( )。C
A.赏罚分明; B.坚持真理;
C.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 D.秉公办事
4、以下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教师道德一般功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现; B.教师道德的最基本作用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
C.个体能力体现在教师对教育规律的灵活运用上; D.教师个人能力的差异,会造成教师行为合理性、有效性和道德性的差异
20、“‘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 )。D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C.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占主流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D.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6、 我国高校教师道德现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 ABCD
A.价值观念模糊;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A.广泛性; B.强制性;
创新军事基础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CE TE 教 学 园 地 学 生是 非 常有 用 的 、
不 可 缺 少 的教 学 内容 ,不
仅 使 对 话 内容 学 习得 到 很 好 的 落 实 , 而且 能 提 高 学 生 的 口头英 语 能力 。但 从
辩证 认 识 和 妥善 处 理好 教 学与 科研 的和 谐发 展 关 系,根据 学校 的教 学和 训 练 改革 情 况 ,及 时调适 办学理 念 和政 策导 向 ,
创 新军事基础教 育 中教 学 与科研 的关系
■吕占广’ 郝朝辉
h ptei y o h s s)。 任 务 型 学
习就 是 通 过 设 计 语 言 学 习 任 务 ,让 学生 完 成 任 务 , 也就 是 通 常说 的通 过 做 事 来 学 习 , 以 达 到 掌 握 语 言、学会运用语言 的 目 的 。在 整 个 学 习过 程 中 , 学 生 一 直 处 于 一 种 积 极 的 、主 动 的 学 习状 况 。 学 生 与 学 生 之 间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处 于 互 动 状 态 ,为 了完 成 学 习任 务 ,学 生 以 学 习任 务 为 中心 ,尽 量调 动 语 言 和 非 语 言 资 源 ,进 行 共 建 , 以达 到 解 决 某 种
成绩合格就 可以毕业。在这种教 育 境 ,在 教 授 与 学 习 、教 学 与科 研 中共 同提 模 式 下 , 学 员缺 乏 自己动 手 和 动脑 高 知识 水 平 和研 究 能 力。 要 转 变观念 , 由 进 行 主 动创 造 的机 会 ,有 的到 毕 业 传 授 科 学 内容 转 变 为 传 授 科 学 研 究 的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会影响教学质量 , 因此 , 把教学搞好 就行 了。 ” 其 教 师 。 实, 这 种想 法 的根 源 就 在 于没 有 从思 想 上 认 清科 研 从 思想 上认 清 了“ 科研” 与“ 教学” 之 间 的辩 证 与教 学之 间 的辩 证关 系 。 . 关系, 理解科研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和有力支撑 , 有 将 其 作 为 钱 伟 长院士 在上 世 纪 8 O年 代就 曾经 提 出 : “ 不 利 于基础 课教 师 积极 的投 入科 研 工作 中 , 教课 , 就不是教师 ; 不搞科研, 就不是好教师 ” 。该 论 点深 刻说 明 了两 者 之 间的相辅相 成关 系 。 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 的大学教师而言, 在课堂 教学当中, 必 然 会 深 刻 地 领 悟 到 科 研 与 教 学 实 乃 体不二、 相辅相成” 之不可分割的辩 证、 统一关
“
一
更好 的实施教学的动力和源泉。
二、 教 育科研 与专业科研
对高校而言 , 我们所讲 的科研分为两类 : 教育科
研 和专业科 研 。教 育 科研 是 : 教 师 在 教学 活 动 中所
系 。可 以说 , 科研、 学 问才 真 正 是 教 学 的 前 提 与基 础, 亦更 是 “ 高质量教学” 的 根本 、 绝对 的 保 障 。于
相辅 相成 、 互相促 进 , 最终达 到和谐 统一 。 中 图分 类号 : G 4 5 1 . 1 文献标 志码 : A
科研 与教 学 的关 系 , 历来深 受高等 院校 的关 注 , 甚 至有 的将其 列为 教学研 究或 教改研 究 的项 目而倍
受 重视 。然 而 , 从客观上、 以及 现实 的操 作 上 来说 ,
大学 而 言 , 教学 必须 以科研 为根本 前提及 保证 , 因科
研与 学 问乃是 教学 的本质 、 灵魂及 内容 ; 同时科 研也 必须通 过 教学来 促 进 , 因教 学是 表 现科 研 的现象 与 形式 ; 二者 一体不二, 相辅相承 , 不可分割 , 浑 然 一 体, 辩 证统 一 。又 于主次关 系上来 说 , 因教学 的本 质 及灵魂 乃是 科研 与学 问 , 故 科研 是 本 质 、 是 内容 , 教 学则是 表 现科研 之必然 必须 的现 象与形式 。 大 学 教师之 本怀便 是做 学 问、 搞研究 , 以精 深广 博的学问强有力地支撑高质 量的课堂教学。因此, 我们大 学教 师们 还 首先 必 须 是个 学 者 , 必 须拥 有 学 者的浓烈情怀及高度 自觉 , 是纯为做学问、 传授学问 而来大 学任 教 的 。只有 作 到 这样 , 我 们 才 有 可能 在
己的一份力量至关重要 。鉴于此 , 笔者结合 自己多 年 的基础 课教 学经 验 , 对 之作一些 思考 分析 。那 么 , 首先 科研 与教 学究竟 有何关 系 呢?
一
、
正确 认 识 科 研 与教 学之 间 的关 系
目前 , 高校 担 任基 础 课教 学 的教 师普 遍 存 在着 这样 的想 法 : “ 我担 任 基础 课教 学 , 基础 课 不 容 易搞
本质上 、 内容上、 客观实践上为大学生们提供真正高 质 量 的课堂 教学 , 成 为令 学 生 们无 限敬 仰 的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大学 教 师 。不做 科 研 , 只讲 好课 , 充其 量 , 你
科研 ; 况且教学任务重 , 没有时间搞科研工作 , 搞科
只能成为一名“ 教书匠” , 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
第l 3卷
第 l 期
河 北 联 合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Un i t e d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o 1 . 1 3 No . 1
2 0 1 3年 1月 来自J a n . 2 0 1 3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7 0 8 ( 2 0 1 3 ) 0 1 - 0 0 6 3 - 0 4
高 校 基础 课 教 师应 如 何 正确 处 理 科 研 与教 学 的关 系
陈丽 芳 , 陈 亮
( 1 . 河北联合大学 理学院 , 河北 唐 山 0 6 3 0 0 9 ; 2 . 唐 山职业技术学 院, 河北 唐 山 0 6 3 0 0 0 )
关键 词 : 教 育科研 ; 专业科研 ; 留白教 学 摘 要: 从基 础课 教 师在 高校 中担任 的 角 色入 手 , 分 析 了科 研 与教 学之 间的辩 证 统 一关 系, 提 出将科 研分 类 处理 的思路 , 从教 育科研 与专业科 研 两个方 面讨 论 了科研 的重要性 , 同时指 出在 教 学 中针对 不 同层 次的学 生 , 巧妙 的将 不 同类 型的科研 成 果 融入 课 堂教 学 , 从 而使 科研 与教 学
许多高校 的做法却往往恰恰完全相反 。这一切皆源 于我们对 两者 之 间关 系 的错误理 解和认 识 。 目前 河
北 联合 大学处 于博 士 授 权 点检 查 的关 键 时 期 , 对科 研 的要求 很高 , 作为 比例很 高 的基 础课 教师 而言 , 如
何 正确处 理两 者之 间 的关 系 , 为学 校 的发 展 贡 献 自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 0 3 - 2 1
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 即教学规律、 教学方法和 教学 手段 等 问题 的研究 。一 般来讲 , 许 多观点认 为 :
河北 联合 大学学 报 ( 社 会科学 版 )
第l 3卷
基础课教 师应该 以教育科研为主 , 专业科研 为辅 。 但是 , 由于不同高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同, 以及职 称 评定 和业绩 核定 等 问题 , 不 做专 业 科 研 的基 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