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文言文的断句导学案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近年来文言文断句题依然常出现在高考题中,那么文言文断句有那些方法呢?在文言文语段中有没有标志性词语帮助我们断句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一、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掌握一些断句方法2、通过所学归纳断句中要注意的标志性词语3、通过训练初步尝试断句二、问题组1、查阅资料学习文言文断句思路和方法2、用斜线(/)给下列文言文断句归纳一些断句方法,看看有什么标志性词语可以帮助你断句。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3、试做下面的高考题,归纳文言文断句中标志性词语(2008年高考北京卷)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三、方法指导用五分钟时间查阅资料书看文言文断句的思路和方法用十五分钟时间完成第二题的三个练习并归纳断句中遇到的标志性词语用五分钟时间完成第三题思路点拨:第三题注意句中的名词和判断句式四、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对于学生遇到的疑惑尽量及时点拨引导,督促各小组按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五、课堂训练用斜线(/)给下面几段文言文断句,体会语段在断句时有什么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帮助你断句。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文言文断句高考复习导学案.docx

文言文断句高考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诵读文章,把握内容,领悟主旨,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给文言文断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断句练习,掌握断句方法教学难点:特征不明显的文言句了的断旬学习过程:一、明口断句的重要性:标点在中国是近代的产物,古书里面,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在句意结束时用“。
”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
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可以在相反!据说时冇一个老头儿,只冇一女。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人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口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了,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那么,县官是怎么断旬的呢?请在句中用/线进行断句。
七I•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二、考点探析: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古书。
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盂要练习断句。
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Z-O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
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007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就出现了这种题型。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文言断句题将出现在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40分的加试题中,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6分;并冋答有关问题,4分。
断句只需用斜线表示,而不用加上具体的标点。
实质上,这两个考杏点是密切联系的,能正确断句了,文段人致内容就能理解了。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一、故事引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9处)(4分)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史记·太史公自序》)【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
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
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1、名词(代词)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2)小结: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一、引言同学们,咱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被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该在哪里停顿,哪里继续?别担心,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学会文言文断句的小窍门,让那些复杂的句子变得清晰明了!二、断句的重要性想象一下,你正在读一篇文言文,就像走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要是没有正确的断句,那简直就是一路磕磕绊绊,根本不知道走到哪儿了!比如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可以让他们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是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样啦,变成了老百姓认可,就让他们去做;老百姓不认可,就要让他们知道原因。
这不同的断句,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所以说,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三、断句的方法(一)凭借语感咱们平时多读文言文,读得多了,自然就有语感啦。
就像学唱歌,听得多了,哼起来也就顺溜了。
比如说“夫战勇气也”,读起来是不是很顺口地就在“夫”后面停顿一下?(二)找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找到它们,就能帮助我们断句啦。
比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唐贤今人”“诗赋”就是名词,“其”是代词,在它们前面或后面断句,准没错。
(三)看虚词虚词就像路上的小标志,能给我们提示。
像“夫、盖、若夫、至若”等开头的,往往在前面断句;“也、矣、焉、耳”等结尾的,通常在后面断句。
比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邪”和“也”就是断句的标志。
(四)明对话要是文中有对话,“曰、云、言”这些字就是断句的好帮手。
比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看到“曰”字,就可以断句啦。
(五)察修辞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也能帮助我们断句。
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仗工整,很容易就能断句。
四、实战演练咱们来练练手,看看这些句子该怎么断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断断看,然后咱们一起来讨论。
文言文专题突破:文言文断句(三)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专题:文言文断句(三)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断句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2.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正确断句。
【课前高考精练】(2021高考全国乙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课堂知识点拨】一、联系语境,疏通文意二、凭借标志,快速断开边练边悟(五)1.(2019·全国Ⅱ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A.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导学案(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复习搭配用)

高中文言文断句导学案一、主观断句题(一般需断6至10处)(一)课堂示例1、媒人说翠花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2、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二)课堂巩固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4、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桀骜者岂少哉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6、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买鸭捉兔》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8、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三)课后初级巩固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后汉书·宋弘传》)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宋人献玉》)3.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孟德传》)4、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钟嗣成《录鬼簿序》)5、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①不至:可译为“不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6、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文德后贺太宗》)7.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有志》)8.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后汉书·陈蕃传》)9.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西京杂记》)10.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志大才疏》)11.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后汉书逸民传》)(四)课后进阶巩固1、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班固《苏武传》)3、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司马迁《将相和》)4、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5、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宋濂《水北山居记》)6、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拌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李渔《闲情偶记·卷五》)7、太子稍嗜声色兴土功承庆见造作玩好浮广倡优鼓吹喧哗户奴小人皆得亲左右承颜色恐因是作威福宜加绳察乃上疏极陈其端(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一》)8、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柳宗元《封建论》)9、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知识链接】断句古时称为“句读”。
古时的文章无标点,很多古籍留传下来均未标明停顿,因此句读也是古人读书的基本功。
“句”者为句末停顿,“读”则是句中停顿。
断句的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 4)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设计

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与方法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与重要性1.2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2.1 语义单位划分法1.2.2 语法结构分析法1.2.3 标点符号辅助法1.3 练习:断句实例分析第二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策略2.1 常见断句错误分析2.2 断句技巧与策略2.2.1 抓住关键词2.2.2 识别句式结构2.2.3 参考注释与翻译2.3 练习:断句技巧应用第三章:文言文断句实例解析3.1 短文断句实例解析3.2 长文断句实例解析3.3 练习:断句实例练习第四章: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4.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概述4.2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目特点4.4 练习:高考断句题目练习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模拟训练5.1 模拟训练题一5.2 模拟训练题二5.3 模拟训练题三5.4 模拟训练题四5.5 模拟训练题五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与语境理解6.1 语境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6.2 利用语境辅助断句的方法6.3 练习:语境与断句的结合训练第七章:文言文断句与词义辨析7.1 词义在断句中的重要性7.2 断句中常见的词义辨析问题7.3 练习:词义辨析与断句练习第八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8.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应用8.2 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举例8.3 练习:古代文化知识与断句练习第九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9.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9.2 古代文学作品类型及特点简介9.3 练习:古代文学常识与断句练习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评价10.1 综合训练题一10.2 综合训练题二10.3 综合训练题三10.4 综合训练题四10.5 综合训练题五10.6 学生断句能力评价与反馈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句子成分分析11.1 句子成分分析在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句子成分分析错误及其影响11.3 练习:句子成分分析与断句练习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修辞手法12.1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断句中的应用12.2 常见修辞手法举例及断句注意事项12.3 练习:修辞手法与断句练习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文段结构分析13.1 文段结构分析在断句中的重要性13.2 利用文段结构分析进行断句的方法13.3 练习:文段结构分析与断句练习第十四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策略与时间管理14.1 高考文言文断句解题策略14.2 做题顺序与时间管理的技巧14.3 练习:高考文言文断句策略应用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冲刺训练与考前辅导15.1 冲刺训练题一15.2 冲刺训练题二15.3 冲刺训练题三15.4 考前辅导与心理调适15.5 学生断句能力测试与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方法、技巧以及高考题型分析和解题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高考真题导入1、(2015 全国卷新课标 I ) 文言文阅读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袺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 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偹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 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 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 事中,进兵部尚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 B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 C 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 同苏轼奏 // 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 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答案】 A【解析】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 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 、D 。
而 选项 A 、B 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 “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 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 ,所以 排除 B 。
2、 (2015 山东卷 ) 文言文阅读武王问太公曰: ”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 .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 ‘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 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 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 ‘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
复操斧持 柄,授将其刃,曰: ‘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 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将既受命 /乃令太史卜斋 /三日之太庙 / 钻灵龟 /卜吉日 /以受斧钺B 、将既受命 /乃令太 / 史卜斋三日 /之太庙 /钻灵龟 /卜吉日 /以受斧钺C 、将既受命 /乃令太史卜 /斋三日 /之太庙 /钻灵龟 /卜吉日 /以受斧钺D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答案】 C 【解析】注意陈述对象的变化,事件的切分二、小练习1、给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 “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 已矣 !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 “客有于 此 。
” 客 曰 :“ 鄙 臣 不 敢 以 死 为 戏 。
” 君 曰 :“ 亡 , 更 言 之 。
” 对 曰 : “ 君 不 闻 大 鱼 乎 网 不 能 止 钩 不 能 牵 荡 而 失 水 则 蝼 蚁 得 意 焉 今夫 齐 亦 君之 水 也 君 长有 齐 荫 奚以 薛 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 无益也。
”君曰:“善。
”2、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贫贱之致物也难, 虽欲过之奚由 ?出则 以 车 入 则 以辇 务以自 佚 命之 曰 招蹶 之 机肥 肉 厚酒 务 以自 强 命之 曰 烂肠 之 食靡 曼 皓 齿 郑 卫之 音 务以自 //而于中国无丝//而于中国无丝//而于中国无丝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
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1、【答案】君不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 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2、【解析】“出入”相对,“命之曰”排比出现,“三患者”又是对前面三种并列情况的总结。
【答案】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三、规律及方法探究1、读文段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通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全文,通过通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的地方。
文言文中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今、且、惟、斯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出现在句中或分句开头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比如且夫、若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开。
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观/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段落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 “也” ,置于句首的有于是、以、夫、则、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 处标点,可以依据虚词来判断的就有8 处之多。
例: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以殆矣” 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3、观对话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要根据对话双方来断句。
如:沛公曰熟/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依总分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子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然后分别阐述各自是哪三乐,即全段为总分关系5、据修饰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针排比对比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此特点,我们可以熟练的断句。
例:(1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上两例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例:(3)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余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6.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 “乃” “即” “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 “孰与••… 乎” “其……乎” “安……哉” “何……为”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 “受•… 于……” “见……于……”等是被动句式;还有“如……何” “况……乎” “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句式中的“不亦……乎”这一句式可用于准确理解句意并断句。
四、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 )题(3分)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______________ 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
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题。
(3 分)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⑴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3、阅读《治官如治家》完成第(3)题(3 分)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