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地球与地图
高中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练习题附解析

⾼中地理复习专题⼀《地球与地图》练习题附解析专题⼀地球与地图【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经纬⽹运⽤地球仪,说明地球的形状和⼤⼩,熟悉经纬⽹的特征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内容:经纬⽹侧重考查特征(长度、形状、⽅向);地图三要素侧重考查⽅向;等⾼线地形图侧重考查判读与应⽤;地形剖⾯图侧重考查判读考查频率:等值线概率更⼤考查能⼒: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经纬⽹:突出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形状、⽅向、长度、分布规律地图三要素:侧重地图在⽣活中的应⽤等⾼线地形和地形剖⾯图:侧重考查等值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活、⽣产中的应⽤,如区位选址等地图三要素运⽤资料,学会运⽤地图三要素等⾼线地形图运⽤资料,学会判读等⾼线地形图地形剖⾯图运⽤资料,学会绘制、判读、应⽤地形剖⾯图【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经纬⽹甲、⼄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同为60°,甲、⼄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结合下图完成下⾯两题。
1.甲地位于⼄地的()A.东⽅B.西⽅C.西北⽅向D.东南⽅向答案 A2.甲、⼄两地的距离⼤约是()A.20 000千⽶B.15 000千⽶C.10 000千⽶D.5 000千⽶答案 D知识2地图三要素加拿⼤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分简洁,由49°N、60°N(近似)、102°W和110°W这四条线相交划定,下图为萨省北界上M和N两地⽰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若M、N图上距离7.4 cm,两地地⽅时相差4分钟,则上图⽐例尺约为()A.1∶750 000B.C.⼆⼗五万分之⼀D.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74 km答案 A知识3等⾼线地形图读我国某区域等⾼线简图,该区域东⾯临海,据此完成下⾯三题。
1.图中河流流向为()A.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B.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C.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D.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答案 A2.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冬季看不到海上⽇出的是()A.甲村B.⼄村C.丙村D.丁村答案 C3.图中陡崖顶部P点()A.海拔可能为450⽶B.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C.可直视丙村D.距丁村的⽔平距离约为600⽶答案 B知识4地形剖⾯图下图为等⾼线地形图,a、b、c、d为等⾼线上的数值,xy为过等⾼线的⼀直线,虚线表⽰河流,图中等⾼距为200⽶。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地球上的大气和水(精编+解析版)

2016-2018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17年高考真题〗(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2.【气旋的特点】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2017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大气运动与天气】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9.【等压线图的判读】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0.【影响气温的因素】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气温的变化特点】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下题。
8.【气候类型的分布】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2017年海南卷)21.【区域气候特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_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北京卷)【比例尺】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
图1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A.50千米B.200千米C.500千米D.2 000千米【答案】2.B【解析】2.本题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的国土范围四至点,然后利用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计算。
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该地图图上距离约30厘米,则比例尺为30厘米/5500千米=1/183千米≈1/200千米。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等高线的应用】图2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6.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答案】5.D 6.B【解析】考查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一般。
5.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
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
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
6.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
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
M与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
选项C错误。
【点睛】等高线变化为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此时两点之间能够通视。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讲 地球与地图(教师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讲地球与地图一、单选题1.(2021·浙江)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
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
完成下列小题。
(1)该溪流()A.流向为自南向北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C.晚于白垩纪形成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2)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B【考点】等值线图,化石和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解析】【点评】(1)地球的演化历程:(2)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
(1)A.该地形图等高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减,河流流向自北向南,A选项错误。
B.河流只会侵蚀地表,而断层的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B选项错误。
C.河流的产生与断层有关,读图,白垩纪岩层有明显断层,说明白垩纪岩层形成早于断层,也早于溪流,即溪流形成晚于白垩纪,C选项正确。
D.河流东西岸等高线疏密程度接近,两岸地势接近,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2)A.①图所示岩层没有褶曲,不表示向斜与背斜构造,A选项错误。
B.读图,断层西侧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断层东侧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
向斜与背斜均经过三个岩层。
B项、C项,②、③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东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
②图所示向斜经过三个岩层,③图所示向斜经过四个岩层,B选项正确,C.B项、C项,②、③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东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
②图所示向斜经过三个岩层,③图所示向斜经过四个岩层,C选项错误。
D.④图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东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1·浙江)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圈。
下图为某日杆影变化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
(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 世界地理(学生版)

专题16 世界地理〖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海南卷)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
据此完成下题。
10.【世界的语言】某支中超联赛球队中的外籍球员多为巴西籍,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A.德语B.意大利语C.法语D.葡萄牙语(2019年天津卷•节选)14.【欧洲】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经济发展停滞。
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
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
(2分)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
近年,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4)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4分)(2019年北京卷)36.【亚洲】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8分)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
(8分)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
近年,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10分)琅勃拉邦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4)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
(10分)(2019年北京卷•节选)40.古往今,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据图,回答第(2)题。
(2)【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的影响。
(10分)(2019年海南卷)22.【东南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16世界地理地理【汇编】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16世界地理地理专题16 世界地理〖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海南卷)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
据此完成下题。
10.【世界的语言】某支中超联赛球队中的外籍球员多为巴西籍,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A.德语B.意大利语C.法语D.葡萄牙语【答案】10.D【解析】10.巴西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故选D。
(2019年天津卷•节选)14.【欧洲】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
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
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
(2分)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
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4)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4分)【答案】(1)物流(仓储)(4)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解析】本题通过中欧合作,切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工业的区位地理条件的相关知识点。
(1)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关键词:货物集散地。
得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物流仓储。
(4)该题为区位条件分析题,关键词“欧洲、小商品制造业”,解题方向“不利区位条件”。
工业的区位条件一般从:自然因素的地理位置、土地、水源、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农业因素,政策因素等进行分析。
题干中要求的是不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材料来源、劳动力、土地租金等对比的劣势进行分析:产业配套不足,原材料不足;工资和土地租金高昂,劳动力、土地成本高。
(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 世界地理(学生版)

专题16 世界地理〖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海南卷)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
据此完成下题。
10.【世界的语言】某支中超联赛球队中的外籍球员多为巴西籍,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A.德语B.意大利语C.法语D.葡萄牙语(2019年天津卷•节选)14.【欧洲】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经济发展停滞。
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
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
(2分)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
近年,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4)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4分)(2019年北京卷)36.【亚洲】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8分)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
(8分)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
近年,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10分)琅勃拉邦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4)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
(10分)(2019年北京卷•节选)40.古往今,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据图,回答第(2)题。
(2)【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的影响。
(10分)(2019年海南卷)22.【东南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地球上的大气-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运动】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大气运动】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答案】6.C 7.D 8.A【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
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故选C。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D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北京卷)【比例尺】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
图1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A.50千米B.200千米C.500千米D.2 000千米
【答案】2.B
【解析】2.本题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的国土范围四至点,然后利用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计算。
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该地图图上距离约30厘米,则比例尺为30厘米/5500千米=1/183千米≈1/200千米。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等高线的应用】图2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
6.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答案】5.D 6.B
【解析】考查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一般。
5.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
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
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
6.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
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
M与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
选项C错误。
【点睛】等高线变化为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此时两点之间能够通视。
但是先缓陂再陡坡,则无法进行通视。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等高线判读之地形特征】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6分)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解析】(1)读图(注意图中县界线),宾川县总体地势较高,东北部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平且面积狭小,再结合材料“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可推测宾川县的地形特征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
耕地应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因此宾川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山间盆地等地势低平处;由于高山面积广、河谷面积狭小,宾川县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数量少。
〖2018年高考真题〗
(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下题。
5.【地形剖面图】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答案】5.A
【解析】5.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
故选A。
(2018年北京卷)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
读图6,回答下题。
9.【方向的判读】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9.A
【解析】9.据题干知,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说明主干道的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河流指示东西方向,且村史馆位于该村西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该村东北部,经分析可知甲图各条件均符合。
故选A。
〖2017年高考真题〗
(2017年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
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9.【等高线图的应用】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B.乙C.丙D.丁
【答案】9.A
【解析】9.水库大坝宜建在山谷地区,同时具有较大的集水区。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乙位于山谷地区,同时考虑到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则乙地海拔低,建设成本高,所以选甲。
丙地位于鞍部不适宜建水坝;丁地建水坝,集水区范围小。
故选A。
(2017年北京卷·节选)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特征的判读】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8分)
【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解析】(1)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起伏状况角度分析。
据图可知,地形以
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匈牙利大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根据多瑙河的流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可知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