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的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今天的畜牧业已经变得非常复杂,猪的疾病也变得越来越多,因此中小规模养猪场需
要实验室检测技术来监测其猪舍中的健康状况。
下面介绍一些关于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
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室检测技术
1、粪便检测
猪的粪便中可携带各种病原体,如细菌、寄生虫、真菌等。
因此,粪便检测是猪病诊
断的重要手段。
2、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可以检测猪的血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等,诊断一些常见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3、组织检测
组织检测通常在病猪死后进行,包括肉眼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
4、状况评估
对于中小规模的养猪场,状况评估是很重要的。
它可以提供一个总览,包括猪的健康
状况、猪舍卫生情况和饲养条件等。
二、注意事项
1、现场采样
采样前,要先观察猪的表现,了解疾病的发生情况。
采样时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操作。
2、正确存放样本
采样完成后,要立即将样本存放在特定的容器中。
样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保持实验室洁净
实验室必须保持干净卫生,有良好的通风、排气系统,能够消毒杀菌。
实现多种对任
务的灵活应对。
4、选择正规实验室
选择正规的实验室进行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诊断的可靠性。
5、情况反馈
实验室必须及时向养猪场反馈检测结果,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一)体剖检概述(二)尸体的变化(三)产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四)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五)产体剖检的顺序及检查方法(六)体剖检的诊断方法(一)体剖检概述尸体剖检就是运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我们在猪病防治的实践中往往可发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需要尽快确诊,在实验室诊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病猪或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它具有方便快速、直接客观等特点,况且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 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
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科学研究、兽医的剖检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都与尸体剖检有密切的关系。
尸体剖检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应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二)尸体的变化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
正确地辨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化。
1.尸冷猪死亡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同于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
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
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尸体消瘦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
了解或测定尸冷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 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一般3~6个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变为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尸僵发生的顺序是头、颈、前肢、躯干和后股,至10~24小时发展完全, 在死后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
猪的检测项目

实验室对猪病的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猪病检测方法:
1.血清学检测:通过采集猪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包括血清抗体检测和血清学指
标检测。
这些检测可以用于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特定的病原体,或者是否已经产生了免疫应答。
2.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核酸杂交等,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从而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特定的病原体。
这些方法通常能提供快速、准确的结果。
3.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测:通过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真菌培养等方法,可以检测猪体内是
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敏感性,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4.组织学检测:通过取得猪的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测,如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和组织培养等,可以确定病变的组织学特征,辅助诊断和病因分析。
5.免疫学检测:包括免疫荧光、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泳等方法,可
以检测猪体内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
猪病诊断技术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鼻气管分泌物、肺支气管粘膜、肺、肝、脾
猪喘气病
鼻气管分泌物、肺支气管粘膜、肺病变组织
精选ppt
16
6.血清学诊断
(1)凝集试验
凝集试验的原理是:颗粒抗原(红细胞、细
菌、病毒等)与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混合,在电
解质的参与下, 则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
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呈均匀状态悬浮于
• 组织样品采集及送检:
• (1)一般包括肝脏、肾脏、脾脏、肺脏、心脏、淋 巴结、脑等。
• (2)采样部位:应采集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组 织,以便于诊断观察。
• (3)采样大小:采集的组织样品不宜过大,一般采 集1.5×1.5cm大小的组织块,置于10%福尔马林溶 液中,同一动物的组织应保存于一个容器中。
的DNA探针与目的基因形成分子杂交的机理,
也可以利用已知DNA序列设计引物对目的基
因进行PCR扩增,从DNA水平和mRNA的基
因转录水平上检测出正在生长的病原体或潜
伏病原体,确定现行感染还是以往感染;省
却有些病原体原来需体外培养后方可诊断的
步骤。从而对传染性疾病作出诊断。
精选ppt
12
• 感染性疾病外源性基因的检测:主要包 括感染性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 等在猪体内存在的生物外源性DNA或 RNA。
精选ppt
3
特别关注以下指标的调查
• 感染率:受检猪中阳性猪数/受检猪数×100%
• 发病率:某一段时期内某一特定风险猪群发 生某病比率。调查时期常为一年;特定猪群 可指某个地区、某个猪场、某个猪群、甚至 某个猪场内的某个日龄段的猪等。而风险猪 群专指未患过该病因而缺乏特异抵抗力而有 患该病风险的猪群。发病率直接测定发病风 险,是分析病因的重要依据。
猪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3 术后注意事项 ( )静脉输液补充营养 ,用抗生素 _ 3 1
控制 感 染 。( )绝食 3 , 自由饮水 ,之后 可 喂食 营养 2 d 膏、营养液 等能量高 、粪便少 的食物 。伤 口愈合拆线后
48
21 0 2年第 l O期 ( 总第 1 9 8 期
疾病 防治
1 . 结果判定 .3 2
如 果涂 粪棉签 呈蓝色 ,而对照棉签颜
色 不 变 ,为 阳性 反 应 ; 假 若 两 支 棉 签 均 呈 蓝 色 ,为 假 阳 性 反 应 ; 若 两 支 棉 签 均 不 变 色 , 为 阴 性 反 应 。检 验 结
可分解过氧化氢放出氧 ,使联苯胺氧化呈绿色或蓝色 。
11 结 果判 定 若 供检 尿 呈绿 色 或 蓝色 ,为 阳性 反 .. 4
炎症 病变 。直 接涂 片法 :取 洁净载 玻片 1 ,先滴 l 片 大滴
生理盐水( 若用5 %甘 油水溶液更好) 0 ,弭 以竹签挑取被检
应 ,颜色 的深度( 、蓝绿 、蓝色 、深 蓝) 绿 ,可表示反应的
强弱 。若5 i后仍不变色 ,则为 阴性反应 。 a rn
粪便 少许 ,与 载玻片 上的 生理盐 水混匀 ,涂 成薄层 ,即 可镜检 。本法 简便 易行 ,常 用于检 查粪便 中有 无寄 生的
蠕虫 卵, 由于取 粪量很 少 ,检 出率 较低 ,所 以要求每个
1 粪 中的潜血检查 . 2
粪便 中潜血 阳性 ,见于 胃溃疡 、 胃穿孔及 胃肠 道年第 3 02 3卷
猪病 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王 新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兽 医站 200 ) 536 邢 兆 苗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兽 医站 )
中图分类号 :¥ 5 . 88 8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号:10 .732 1)004 .2 0 713 (0 2 1.0 80
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中小规模养猪场在养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猪病的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猪病,养猪场可以建立猪病实验室,并进行病原菌的检测。
以下是关于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的介绍。
一、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1. 病原菌培养技术:病原菌培养是常用的猪病检测方法之一。
首先要采集猪的患处或感染部位的样本,如鼻涕、粪便、尿液等。
然后将样本放入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
在菌落可见之前,需要有一定的等待时间,通常需要3-5天。
在培养基上可观察到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菌。
2.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到病原菌的存在。
PCR技术是根据病原菌的DNA序列来进行检测的。
首先要提取样本中的DNA,然后进行PCR 反应。
PCR反应的结果可以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来观察,从而判断猪是否感染了相应的病原菌。
3. ELISA技术: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通过ELISA技术可以检测到猪体内的特定抗体,从而判断是否感染了相应的病原菌。
ELISA技术有着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可以较准确地检测猪的免疫状态。
1. 样本采集与保存:样本采集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样本采集方法,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采集到的样本要及时保存,避免细菌繁殖并影响检测结果。
2. 实验室卫生与消毒:猪病实验室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避免实验室内部的细菌交叉感染。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要定期消毒,避免污染。
3. 检测设备与试剂的选择:在建立猪病实验室时,要选择适合的检测设备和试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测结果解读: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猪场的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
在解读检测结果时,要注意辨别真正的病原菌和假阳性结果。
5. 结果报告与措施制定:猪病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要及时向养殖场负责人汇报,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疫病控制措施,以便尽早控制疾病的扩散。
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中小规模养猪场在进行猪病检测时,通常需要依靠实验室来进行检测。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病原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传统的病原学检测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等方法来进行。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于中小规模养猪场使用。
具体步骤包括:1. 采集样本:应选择来自疑似患病猪的病变组织或病理变化明显的器官作为样本。
2. 消毒处理:样本采集后应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3. 细菌培养:将样本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出病原菌,并通过鉴定技术来确认病原菌的种类。
4. 病毒分离:将样本进行适当的稀释处理后,利用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病毒分离,然后通过病原学特性来鉴定病毒种类。
5. 鉴定:根据瘟猪热、口蹄疫等不同病的特点,使用不同的鉴定方法进行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较为新兴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它通过检测病原体的核酸来快速鉴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
具体步骤包括:1. 样本处理: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处理,如提取DNA或RNA。
2. PCR扩增: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目标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扩增。
3. 凝胶电泳:将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通过检测扩增产物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4. 鉴定:通过比对已知病原体的基因序列数据库来进行鉴定。
在进行猪病实验室检测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可靠的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具备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2. 样本采集和处理:准确采集样本,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样本的质量。
3. 通风与消毒:实验室空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
4. 防护措施: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防护规定进行工作,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猪病的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猪病的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前言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猪的养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经济活动之一。
然而,由于环境、饲养管理、饲料、疫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猪的健康状态长期面临着风险。
猪病的早期诊断能够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猪养殖中的经济损失,而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是猪病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通过对病变部位和组织器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鉴定病因和病程的过程。
病理学诊断主要包括病理变化和病变解剖学特点以及其影响病理诊断的因素等方面。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病害的生理变化和形态改变,包括:•形态学变化:变化涉及有形的形态结构,包括器官、组织、细胞等的大小、形态、颜色、形状、质地等;•生理变化:指组织器官结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包括增生、萎缩、坏死、变性、增生等生命活动表现的量化变化。
病变解剖学特点病变解剖学特点是指病害在病理形态学上的特点。
影响病理诊断的因素影响病理诊断的因素包括诊断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病变或非病变的体积和分布、病变的时效性、取样和制片等影响。
实验室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液检查、组织和细胞培养、免疫学检查等方面。
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指对病原体进行检测的方法。
病原体可以采用全血或分泌物等样品进行检测。
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了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和检测、真菌定植和检测等。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指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查,来诊断疾病。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到动物的健康状态、免疫系统反应和代谢变化等。
血液检查包括生物化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血细胞学检查等。
组织和细胞培养组织和细胞培养是通过对组织和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相应的增生和生长等情况,来诊断疾病。
组织和细胞培养可以检测到许多病理性变化,如肿瘤等。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指通过检查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来诊断疾病。
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动物的免疫状态,如感染后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树东,李雨来(河北省玉田县畜牧水产局064100) 1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在实际的养猪生产工作中是对猪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主要是将病死猪或者是濒死期致死的猪只进行病理剖检,通过肉眼和显微镜对各个器官及其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最终给出正确的诊断。
有的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均能够观察到一定的具有特殊性的病理变化,比如猪瘟、副伤寒、喘气病等,对感染这些疾病致死的猪只进行剖检,观察到特殊性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中即可给出诊断结果。
最急性的病例,通常不会具备特有的病理变化,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尽量多检查几只病死猪只,然后整理多只病死猪的检查结果,一般会总结出某种疾病典型的病理变化特征,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而另外还有一些疾病,不仅要进行肉眼检查,而且必须将采集到的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综合结果以后才能最终给出确诊结论。
病理学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器材准备,包括胶皮手套、靴子、剖检器材、盛有10%福尔马林的广口玻璃瓶等。
外观检查,指的是对病死猪只的眼、鼻、口、耳、肛门、皮肤和蹄等进行全方面的外观检查。
尸体剖检的操作要点,将病死猪的尸体呈仰卧位姿势,先将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切断,让其四肢呈摊开状态,随后沿腹壁中线向前至下颌骨切开,继续向后切直到肛门,将皮肤掀开,再把剑状软骨至肛门之间的腹壁切开,沿着左右的最后肋骨处将腹壁至脊柱部切开,将腹腔至肛门之间可以全部暴露。
这时,应该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正常与否。
继续从横膈处将食管切断,由骨盆腔将直肠切断,按照肝、脾、肾、胃、肠等的次序,将其分别取出,然后进行具体的检查操作。
胸腔剖检,首先是将膈膜沿着季肋部切断,用刀或者是骨剪将肋软骨和胸骨连接部切断,再将刀伸入到胸腔内,划断脊柱两侧的肋骨和胸椎连接部的胸膜以及肌肉,再用刀按压两侧的胸壁肋骨,使肋骨和胸椎连接处的关节自行折裂从而敞开胸腔。
先对胸腔液的量和性状进行检查,还要观察胸膜的色泽和光滑度,出血、炎症或者粘连的情况是否存在,然后将心、肺等摘取再进行检查。
病理检查,通常情况都是将尸体剖检和病理检验同步进行,剖检的同时进行检验,这样有助于观察新鲜的病理变化。
而实质器官的检查,应该先观察其大小、色泽、光滑度、硬度和弹性,确定肿胀、结节、坏死、变性、出血、充血、淤血等常见病理变化是否存在,然后再将其切开,对切面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
通常胃肠的检验要放在最后进行,首先观察浆膜的变化,随后将其切开进行检查。
对于气管、膀胱、胆囊的检查方法和对于胃肠的检查方法一样。
而脑和骨仅需要在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检验。
除此之外,用肉眼进行观察的时候,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小块的病变组织大概2厘米×3厘米大小,放入装有10%福尔马林溶液的广口瓶内加以固定,对于采取病理组织学检查很有帮助。
或者可以采集相关的病料送实验室进行有关的检验。
2实验室检查常规的实验室检验,主要是对病猪的血液、尿液、粪便、胃液以及胃内容物、脑脊髓液、渗出液及漏出液、血液生化检验等内容进行检查。
借助实验室的特定设备、条件以及方法,对其物理性状进行测定,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或者是借助显微镜对其有形成分进行观察等,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治疗以及判断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病理组织学检查,送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病料,通过对其进行修整、石蜡包埋、切片、固定、染色、封片等采取病理切片的方法制作成病理组织学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学变化的过程,可以依据此结果,对猪只的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病原体的检查,在实验室经常采用,尤其是常用在对猪病的诊断工作中。
具体的检查工作主要包括普通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的检查、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实验动物或者是鸡胚的接种实验等。
血清学检查,在实验室检查中同样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对于猪病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非常实用。
血清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者是测定送检病料中的抗原,包括沉淀实验、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放射免疫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核酸探针、多聚酶链式反应以及核酸分析等现代化疫病检测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