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环境政治课件01

合集下载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课件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课件

教育体系与学术研究
教育体系
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包括众多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美国高等教育在全球范 围内具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和学者。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对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术研究
美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学者 。美国政府和企业对科研投入巨大,为全球科技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建时期
战后南方重建,废除奴隶制,实现公民权利平等。
Part
02
美国经济实力
工业革命与现代化
工业革命
美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 纪初经历了工业革命,推 动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 现代化。
制造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 国家之一,尤其在汽车、 航空、电子和机械等领域 具有竞争优势。
现代化进程
美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 了显著成就,拥有先进的 交通、通讯和基础设施网 络。
全球流行文化与语言
流行文化
美国的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包括时尚 、美食、游戏等。美国的流行文化品牌和产品在全球市场上 占据主导地位,对全球消费文化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 深远影响。
语言
英语是全球商业、科技和文化领域的通用语言,而美国英语 在全球英语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英语对全球语言交流和跨 文化沟通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和理解。
全球贸易与金融中心
全球贸易
跨国公司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与许 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广泛的贸易往来。
美国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如苹果、谷歌、微软等,这些公司在 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和投资活动。
金融中心
纽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拥有华尔街等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和 资本市场。

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和发展,掌握世界多极化的表现。
(科学精神)
本和新兴国家
3.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 1个倡议: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出的贡献和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认同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1个倡导: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认
同)
世界多极化 多极格局是指存在多个大国或者国际力量,它们实力大体均衡,没有任何一个 可以单独主导国际事务,相互之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竞争共处的状态。随着中国、日本、西欧以及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世界格局出现了由两极向多极发展的趋势。国际社会各 种力量蓬勃发展,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正在形成中的多极格局呈现出全局性 和稳定性的特征,但最终成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中国为世界多极化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1)原因。 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表现。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 经济 期世界经济2.9% 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
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文化
我国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 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 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 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提示 ①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 断增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②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拥有最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③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潜力大,军事实 力不断增强。
疑难突破
1.世界主要力量的表现
2.我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中国是世界多极化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 化,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准则,避免重演历史上的大国争霸。 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 贫富一律平等,在全球治理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广大发展中国家 的作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针对训练 1.目前世界上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俄罗斯、中国、 日本、欧盟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材料体现 的是( ) A.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 B.国际间的合作趋势在加强 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
答案 C 解析 “极”指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目前世界上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 中心,体现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称霸与反霸 的斗争,也就未体现称霸与反霸的斗争是否将长期存在,A项排除;材料不是 谈国际间的合作趋势在加强问题,也不是谈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B、 D两项排除。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被打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意义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 于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 。

5.2.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课件(22张PPT)

5.2.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课件(22张PPT)

探 究
1960—1993年美国“研究与开发” 经费表(单位:亿美元)
崛 起 之 路
你的结论: 重视科技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 探 究
原因一:美国本土没有受到二战战火的直接 影响,同时,美国还因在战争中向同盟国提 供各种物资而获利。
原因二:美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原因三:重视科技的发展。
崛 起 之 路
环节三:对美国再认识
看,那街角上坐着一个老人,伛偻着腰,半 闭着眼睛。行人如流水在他身边淌过。闪烁的灯光 在他身前掠过。没有人看他一眼,他也不看任何人, 他在听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对周围是漠然,行人 对他更漠然。他要什么?好象什么都不要,只是木 然地坐在那里。他要干什么?他什么也不干,没有 人需要他干点什么,他坐在这热闹的街头坐在人流 中间,他与什么都无关,与街头无关,与人无关。 但他还活着,是一个活人,坐在这繁华的街头。
欧洲
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二战中
亚洲
远离战场,虽受 牵连,但损失相 对较小
美洲
美国大发军事横财
探 究
2.为了应对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时 ,美国采取什么措施?这些政府干预经 济的的措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 济的发展有作用吗?举一个例子说明。 美国为了摆脱1929至1933年 的经济危机,实行了罗斯福新 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 式。
加大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的力度,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 术的发展;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注意传统产业和 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 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要加强国家对经 济的宏观指导和调控;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中考专题复习——大概念与主干知识梳理大概念七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课件(50张PPT)

2024中考专题复习——大概念与主干知识梳理大概念七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课件(50张PPT)

时期 现代
关系
表现
建交 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冲突与 合作
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和两国交往的深入,中日两国 加强了经济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但 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训练提升
1. 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应当承认,葡萄牙和 西班牙的繁荣昙花一现,未能持久,但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国 家英国、荷兰和法国很快承袭了它们的衣钵,崛起为世界名 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认为这些国家的崛起是基于( B ) A.文艺复兴 B.殖民掠夺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历史
大概念 七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01 时政链接
CONTENTS

02 概念解读
03 概念图解

04 线索呈现
05 训练提升
06 小切口 大历史
时政链接
2023年5月30日,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召开。本次会议指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 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必须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 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 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 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内战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 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 发展创造了条件
两次工业 革命
美国北方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实现飞跃式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 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 一
阶段 事件/时期
内容
一战
参加一战,在巴黎和会上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未能实现;在_华___盛__顿__会__议______上,美国通过《九 国公约》实现了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优秀ppt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优秀ppt课件

二、日本的崛起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 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 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材料四 2004年8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 示,他将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 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人民日报》 惟美国马首是瞻
第 3课
考试要求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 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问题探究
①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一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 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政府投资
机遇 美国扶持和朝鲜战争的机遇
二、日本的崛起
②依据下列材料,指出战后日本 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分 析导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一 如右图,这是美国占领 日本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会见 日本天皇时的合影。
材料二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 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 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 谓的“多边自主外交”。——瑞龙网《史海纵横》
对世界
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知识框架
一、 从 欧 洲 共 同 体 到 欧 洲 联 盟
①经济原因: ②政治原因: ③历史渊源:
1、走向联合的原因
2、走向联合的过程
①对欧洲的影响:
3、走向联合的影响
②对世界的影响: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真题演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1]

问题探究: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 和区别? 同: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 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 马歇尔是采取较隐藏的方式控制他国。
1、(上海)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 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 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B、杜鲁门的国会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2、美国冷战的最基本特征是 A.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B.遏制共产主义,公开干涉各国内政 C.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D.秘密干涉与公开干涉结合 3、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C、发动朝鲜战争 D、发动越南战争
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 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 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材料三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 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 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 系……” —— 维克多· 雨果 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材料四 1963年1月22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 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 性的和解。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 洲建设的“发动机”,从而一步步地改变着欧洲乃至世 界的政治版图。 法德宿敌的和解成为联合的关键。
复习策略
1.理清一条基本线索:

世界政治格局 PPT课件 图文

世界政治格局 PPT课件 图文
3、基本原则和宗旨: 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4、影响: 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
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 务的局面。
点击学点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国际关系既是学术领域的,也是公共政策 领域的。
【“三个世界”的理论】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 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 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 也是第三世界。”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4 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 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 超级大国。”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 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歇尔计划问题上,教材认为西方国家企图用该计划拉拢东欧,但遭到拒 绝。下述材料引用当事人的说法,似有不同。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 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 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
点击学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①美国的扶植
1、原因: ②日本战后改革 ③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重视科技和教育:高科技的发展道路
2、表现: 1956—1972年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post-American era
1.《9.11+再看中国人的美国观》 /world/special /911shizhounian/jilupian.shtml 2. 《9.11+默哀》 /20110912/n319 095406.shtml
Lecture 1
Course Introduction
A.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ourse
B. Theme introduction
First, from you…
☯What are your previous subjects and future research interests? ☯How do you understand “superpower”? ☯How much do you know already about EU and US? ☯What do you expect to learn from this course?
Topics
Part II: THEORY – EU and US Environmental Politics via Three Theoretical Lenses
1.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of Networks and Flows 3. World-Systems Theory/ Climate Change Politics
Mailbox: rendacourse2@ Password: students2011
Teaching methods
1. Plenary lectures: 40 minutes 2. Oral presentations by students: 10 minutes 3. Film session: 30 minutes
The rise of the others
In the past 500 years, 3 major power shifts:
☯ 1st: 15th century-end of 18th century, the rise of the west world,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 2nd: end of 19th century-20th century, the rise of US as a superpower, dominated during 20th century ☯ 3rd: currently, the rise of the others (including non-state actors)….a new world order emerged - The biggest oil refinery is in India - The biggest manufacturers are in China - The biggest movies industry is Bollywood, not Hollywood - The world top 10 department stores, 2 in China, only 1 in US - … State (and environmental states) are under pressure!
Topics
Part I: INTRODUCTION –Environmental Politics of Superpowers
1. Introduction: Comparative setting of US and EU environmental politics 2. Theory: comparative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3.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US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olitics 4.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EU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olitics
2011-2012 学期1 环境学院研究生课程
Environmental Politics of Superpowers :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
超级大国的环境政治:美国和欧盟
Lei ZHANG 张磊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2011.09.14
Questions/ Comments?
Texts
Two types of readings will be offered:
1. The required reading is a set of texts put together as a course reader, which will be downloadable before the lecture starts. The required reading should be read before each lecture and should be used for writing commentaries. 2. The recommended reading is supplemental literature on particular topics. All the texts will be made available for downloading in:
opics
Part III: EU and US in two cases
1. Climate change politics 2. GMO politics
Topics
Part IV: Conclusion
1. Future Prospects for EU and US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merican dream, European dream or Chinese dream?
Teach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course lectures, students will
(i)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key features of domestic environmental politics in the US and EU, including the role of state actors, the private sector, and civil society in constituting and challenging these politics; (ii) acquire insights on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two mega-power are involved in and influence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related politics; and (iii) obtain a beginning appreciation of three lead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orld-Systems Theory,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Sociology of Networks and Flows.
Grading and evaluation
Will be based on:
-written commentaries (50%), -oral presentation (30%), -course attendance & participation (20%)
Readings
1. Required:
Global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 Introduction
2. Supplementary:
Whose crisis whose future China’s Rise Isn’t Our Dem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