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外科各种颅脑引流管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外科各种颅脑引流管患者护理常规颅脑手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脑(脊)膜外、下引流。
一、脑室引流:经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1.目的: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脑室内引流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粘连及降低颅内压。
2.观察及护理(1)正确放置病人,固定引流袋,观察引流液:术后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需高于脑室平面10~15cm(平卧时以耳屏为基线,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引流出液体为血性时,引流袋应低于脑室水平,清亮后立即将引流袋挂高。
(2)观察引流的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3)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合并颅内感染,脑脊液分泌增加,而引流量相应增加,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
(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后,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
(5)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
术后病人头部活动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
若术后无引流液流出应查找原因,如:将引流袋放低,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确定低颅压所致,应仍然将引流袋放在正常高度;若怀疑引流管被堵塞,可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高压注入生理盐水,以免将堵塞物冲入脑室系统,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若引流管放置过深或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起流管轻轻旋转或缓缓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如果上述处理无效,应更换引流管。
(6)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严格无菌操作。
(7)拔管: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3~7天,拔管前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拔管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引流管来排除血液和其他体液。
正确的护理和观察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一、引流管的护理1. 清洁引流管口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首先要注意清洁引流管口。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洗涤液轻轻清洁引流管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引流口干净,预防感染的发生。
2. 观察引流管颜色和量每天观察引流管排出的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及时记录并报告医护人员。
如果引流液呈现明显的血性或脓性,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3. 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堵塞要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堵塞,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畅通。
定期对引流管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正常排出引流液,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4. 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存放引流液的地方,应定期更换引流袋,及时清理污染,避免引流袋内的细菌繁殖。
二、引流管的观察要点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记录。
2. 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术后患者的神经状态是关注的重点,包括意识状态、言语能力、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3.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每天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对于血性或脓性的引流液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4. 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的情况,需要及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 观察患者的饮食和体位在术后,对患者的饮食和体位也要进行观察,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帮助患者排出引流液,促进患者的恢复。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引流管护理及观察,以确保患者术后的安全和健康。
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用于排除手术部位的血液和其他体液,防止积液和感染的发生。
颅脑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颅脑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颅脑引流管是用于治疗颅内压增高或脑积水等疾病的重要医疗
设备,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颅脑引流管护理的要点:
1. 术后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引
流管的引流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定期清洁,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
3. 引流管位置,确保引流管的位置正确,避免扭曲和堵塞,避
免引流管被压迫或牵拉,以免影响引流效果。
4. 引流液监测,定期监测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记录
引流量,观察是否存在感染迹象或出血情况。
5. 颅内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情况,根据引流液量和
颅内压情况调整引流管的引流量,维持适当的颅内压。
6. 防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引流管被污染,定期更
换引流系统,预防感染的发生。
7. 患者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引流管护理知识的宣教,让他们了解引流管的重要性,以及在家庭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总之,颅脑引流管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嘱,严格执行医嘱,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脑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进行密切的护理。
其中,脑外科引流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脑外科引流管的作用是排除脑部手术后产生的血肿、脑脓肿、脓肿液、脑脊液等,在保护脑组织免受损害的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恢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外科引流管的常见护理措施。
1.护理前准备在患者进行脑外科手术前,护士应根据医嘱准备好引流器械,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畅通,并确认引流胶囊的储液量。
护士还应核对医嘱的内容,如引流液量、引流胶囊更换时间等。
2.引流器械的固定和保护手术用引流管通常由医生放置在手术中,护士需要保证引流管的固定和保护,以防止其意外移动或受到撞击。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覆盖引流器械,以便日常观察引流情况,并防止引流管受到外界污染。
引流松紧带应固定在患者的头部,以便保持引流管的位置稳定。
3.引流胶囊的更换引流胶囊根据引流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情况下,当引流胶囊内容物达到胶囊容积的70%以上时需要更换。
更换引流胶囊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患者起床、过午不食前后。
更换引流胶囊的步骤如下:(1)戴上洗手盆和手套;(2)用温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的引流胶囊处;(3)拧松固定在患者头上的引流松紧带;(4)小心地取下引流胶囊,注射生理盐水清洗一次;(5)取出新的引流胶囊,将其连接到引流管上,并用固定带固定;(6)检查引流管畅通并进行标记,记录引流量、引流液的性状和颜色。
4.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连接引流器械和引流胶囊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护理:(1)每日更换引流器械连接管,避免管道堵塞;(2)在换引流器械连接管时,应注意不要使引流管脱出或移位,以免引起感染或引流阻塞;(3)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松脱或过长,若有需要及时更换或修整;(4)避免用力牵拉引流管;(5)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
5.引流液的观察和记录护士应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及时记录。
正常的引流液一般为鲜红色,易凝固,少许水样液体,不宜过于稀薄和浑浊。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一种医疗器械,常用于各类手术后或伤口引流,铺设在伤口周围,用于排除体内积液、血液或感染物。
其中,头部引流管主要用于颅脑手术或颅内感染的引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扩散。
1.检查引流管:每天至少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
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有堵塞或扭曲,是否有渗漏或滴漏。
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护理者或医生。
2.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根据医嘱,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引流管的引流。
将排出的引流液量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3.保持引流管的稳固:在合并敷料可能会干扰引流的情况下,建议不要更换敷料。
确保引流管不被拔出,避免发生意外。
4.防止感染:护理师在进行护理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在穿戴护手、戴口罩和戴帽子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在更换敷料前,应先洗手,穿戴好无菌手套。
5.记录引流量和引流液性质:每天对引流管的引流液量和性质进行记录,包括颜色、气味、质地和清晰度等。
记录的准确性对于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非常重要。
6.及时交流与沟通: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不适或其他症状。
患者对于伤口和引流的自我观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应鼓励与支持患者参与护理过程。
在头部引流管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始终关注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1.不要将手伸入引流管或伤口,以防止感染的交叉传播。
2.当更换敷料时,应使用无菌手套,避免污染引流管和伤口。
3.当有大量引流液排出时,应及时更换引流袋,并确保引流袋不会被拉扯或摩擦。
4.患者在洗澡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应注意避免引流管受到牵拉或扭曲,从而影响引流功能。
总结起来,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包括检查引流管通畅性、保持引流管稳固、防止感染、记录引流量和引流液性质、交流与沟通。
通过正确的护理操作和密切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引流管的正常工作和伤口的愈合。
同时,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鼓励患者参与护理过程,也是头部引流管护理的重要环节。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定义:将脑脊液引流出体外的引流管脑室引流管。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时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疝的紧急处理方法。
护理一.置管前准备1.剃眉或剃发,反复清洗局部。
2.取平卧位,使患者保持安静。
3.对意识清醒病人做好术前健康教育,以取得配合。
4.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颖以约束带或药物镇静,防止置管时发生意外。
二.保持引流装置密闭无菌。
1.在严格条件下行脑室引流术。
2.橡皮管和玻璃管衔接紧密,并用消毒纱布包裹。
3.不能在引流管上任意穿刺。
4.每天更换脑室引流管或引流瓶,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严禁提拎,以防脑脊液倒流入颅而致逆行感染。
5.每周进行脑脊液培养一次,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
6.保持穿刺点敷料干燥清洁,定时更换。
三.保持引流管通畅1.不可将其折曲或压于患者头下。
2.若发现脑脊液滴液不畅、患者诉头痛加重或意识改变,应及时汇报医生。
3.引流点敷料潮湿,应查明原因,检查引流管是否堵塞或滑脱,并及时处理。
四.防止脑脊液丢失过多1.首次放脑脊液不宜多块,以免突然改变颅内压而影响视力。
2.在术前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去手术室之前夹闭引流管,以免搬动时体位改变而使大量脑脊液流出,导致颅内压骤然下降,引起脑对冲性出血或小脑幕裂孔疝等严重并发症。
此时患者表现为神志不清、抽搐或血压下降等。
3.引流术后应将引流瓶挂于床头,橡皮管的最高点应高于脑室前角水平10-15cm,不应给予负压引流。
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时,应抬高床头15°-30°,以避免脑脊液过多流失,使颅内压保持在正常范围。
4.详细记录脑室引流量,观察引流流速。
当引流量超过500ml/d或引流的流速较快、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时,应高度注意,试将引流管夹住,防止脑脊液进一步丢失,并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静脉回流的压力,增加脑血管的充盈,同时可促进椎管内的脑脊液回流到脑部,增加脑内压力。
5.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
正常引流液颜色为淡红色,如发现呈血性或混浊,应立即汇报医生。
颅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 神 经 外 科 自 19 年 收 治 并 手 术 的 颅
脑 疾 病 患者 3 2 , 中 男 2 8 、 3 例 , 龄 l 个 月 - 2 。 l例 其 7例 女 4 年 8 7岁
因外 伤 致 病 者 2 5 ,其 他 2 例 ,术 后 有 不 同 引 流 者 2 9 。 8例 7 8例 2 护 理 2 1引 流 部 位 . 而 定 :最 多 留置 7 , 少 l , 在 3 4 即 可 拔 出 。 病 情 许 天 最 天 多 - 天 如 引 保 2 1 1 脑 室 引 流 引 流 管置 入 脑 室 , 用 脑 室 外 号 流 持 续 引 可 应 尽 早 拔 出 。 流 创 口及 周 围 皮 肤 要 及 时 换 药 , 持 清 洁 干 燥 , .. 利 I 减少感染机会。 出脑 脊 液 和 积 血 ,降 低 颅 内压 力 ,防止 脑疝 。 2 3 3保 持引流管通畅 均使 引流管受压 ,扭 曲或折 叠 ,使 .. 2 12 手 术 创 腔 引 流 将 引 流 管 置 入 手 术 腔 内 ,引 出 创 腔 内 ..
谈 上 几点 体 会 。 检 查 切 口。 23 护 理 体 会 . 2 3 1 掌 握 引 流 的 目的 预 防 性 引 流 是 防 止 液 体 的 积 聚 , . 治 疗性 引流 是促进 液体 的排 出。 无论应用何种 引流 , 都要常规应 用 抗 生 素 ;必 要 时 做 药 物 敏 感 试 验 ,选择 有 效 抗 生 素 2 3 2 引流 管 留置 的时 间 , 血 肿量 流 出 的 多少 和 病 情 需 要 .. 视
2 2 对 患 者 进 行 宣 教 护 士 在 取 得 患 者 的 信 任 的 同时 , . 要 他 们 多交谈 , 用亲 情建 立 患者对 生活 的勇 气和 重返 社会 的信 运 及时对 患者 进行 宣教 , 使患 者尽快 与 护士 配合 , 用 自己精 良 心 ;对 某 些 因 伤 情 过 重 而 致 残 的 患 者 , 视 病 情 逐 渐 引 导 患 者 如 应 获得 重返 社会的 能 力 。 耐心 诱导 患 者 , 循序 渐进 , 激 的技 术得到 患者 认可;详细 介绍病 区环境 消 除病 人 的陌 生感; 自我照顾 ,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后引流监测:术后的成人患者需每小时测量引流液的量,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浑浊度和血液的有无。
婴幼儿或小儿患者每4-8小时测量引流液,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
2.引流装置的维护:保持引流装置的干燥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每日更换引流装置,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更换。
在更换之前,用无菌盐水清洁引流管皮肤穿刺口周围,然后用无菌消毒剂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
更换引流装置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固定,防止其被拉扯或移动。
3.引流管的悬挂和固定:引流管一般通过帽子或脚手架固定在患者头部。
引流管应该保持无扭曲或拉力,确保引流管畅通。
悬挂的高度应使引流液能顺利流入收集器。
4.皮肤的护理:引流管穿刺口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每天用无菌盐水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无菌棉球涂抹透明创可贴或防水敷料保护创口,防止感染。
定期检查穿刺口和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其他异常。
5.防止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更换引流装置或进行护理时都要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在引流管的穿刺口周围使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清洁,防止感染发生。
6.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意识水平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
7.引流液的管理:将引流液放入透明收集器中,每天记录引流液的总量和性状的变化。
注意观察引流液中是否有血液或其他异常成分的出现。
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浑浊度和气味,以便及时判断是否发生感染或出血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8.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意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并告知他们需要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引流装置的清洁与干燥,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护理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颅脑引流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脑膜外.下引流,它们是颅脑与外界相通的一个窗口,术后如护理不得当,极有可能造成颅内感染,从而给病人增加痛苦,乃至威胁生命。
脑室引流
经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目的
①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
②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③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症状;
④颅内感染经脑室注药冲洗,消除颅内感染等。
观察及护理
①取平卧位,保持安静。
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者,应予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
②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0.7~2.0kpa儿童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
15~18cm。
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快。
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
③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
④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
⑤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管,记录引流量,观察引流液性状有无异常,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⑥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成角,告诫病人勿牵拉或扯脱引流管。
如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首先排除颅内低压,可放低引流管的最高点,观察有无脑脊液滴出,如确系引流管不通,应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⑦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
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悬有絮状物,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7-10d。
⑧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
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要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硬脑膜外、下引流
适应于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脑膜外、下血肿术后病人。
目的
安放引流管以排空残留的血性液体或血凝块。
观察及护理
(1)观察引流袋引流袋应低于创腔10~15cm,并妥善固定,每日更换引流袋。
(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术后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注意观察头部伤面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防止引流管滑脱。
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管。
(3)拔管引流管于术后3天拔除。
创腔引流
颅内肿瘤手术摘除术后,在残留腔隙放置引流管,以引流管腔内气体及血性脑脊液,促进脑组织填充死腔。
观察及护理
(1)术后48小时内,引流管应与创腔在同一水平,以免引流过速,导致脑组织移位,从而扯断血管引起颅内出血。
(2)术后48小时内,密切观察脑脊液内有无大量出血。
(3)创腔与脑室相连通者,则引流管高度应与脑室引流相同。
(4)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管,并记录引流量。
一般手术后3~4日脑水肿消退后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