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合集下载

沉积岩薄片鉴定报告

沉积岩薄片鉴定报告

沉积岩薄片鉴定报告一、样品信息:样品名称:沉积岩样品编号:XXX-XXX采样地点:XXX采样时间:XXXX年X月X日二、鉴定目的:本次鉴定旨在通过对沉积岩薄片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明确该沉积岩的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岩石组织等性质,并据此判断其岩石类型、分析沉积环境等地质信息。

三、鉴定方法及仪器:鉴定方法:野外采样、薄片制备、显微镜观测、测量和分析鉴定仪器:显微镜、摄影设备、标本夹等四、鉴定结果:1.泥岩:该沉积岩薄片呈黄灰色,呈均质细粒质,颗粒间无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粒度细小的石英砂粒,呈无光泽。

岩石结构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为均质细粒质,微结构中包含的颗粒间无孔隙或孔隙极小。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泥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

2.砂岩:该沉积岩薄片呈灰黄色,呈均质颗粒状,颗粒间有少量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不同颜色的石英砂粒,部分砂粒呈圆形或半圆形,有少量角砾石粒。

岩石结构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为均质颗粒状,微结构中包含的颗粒间有少量孔隙。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砂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

3.石灰岩:该沉积岩薄片呈灰白色,呈均质细粒质,颗粒间无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颗粒细小、均匀分布的方解石晶体,呈无光泽。

岩石结构为均质细粒质,各颗粒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中无孔隙。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石灰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

五、鉴定结论:根据对样品的观察、测量和分析,鉴定结果如下:1.泥岩:该沉积岩属于泥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

2.砂岩:该沉积岩属于砂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

3.石灰岩:该沉积岩属于石灰岩,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

六、鉴定分析:1.根据鉴定结果,可以判断该地区存在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三种沉积岩类型。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可能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地质背景,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2.泥岩与砂岩可能存在着侵蚀过程,通过砂岩中的角砾石粒可以推测该地区可能存在着山地侵蚀作用。

本周实验预习指导

本周实验预习指导

实习指导书岩浆岩薄片的观察与鉴定(三)二长玢岩和安山岩薄片鉴定和描述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复习薄片中所见的斜长石、正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磷灰石、榍石、绿泥石等造岩矿物的光性特征;2、认识中性斜长石的各种环带结构类型;3、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在镜下观察岩浆岩薄片的方法及描述方法;二、实验内容观察以下岩石薄片:二长玢岩薄片、安山岩薄片三、实验指导(1)、二长玢岩薄片(参考实例)显微镜下观察:薄片号————斑晶:斜长石:40%,呈长方形或正方形断面的自形晶体,表面干净,无色透明,正低突起。

粒度2~4mm为主。

环带结构明显,发育钠长石律、肖钠长石律双晶及二者构成的联合双晶,少量斜长石具卡钠联晶,用最大消光角法及卡钠联晶法测得An=39-46,为中长石。

基质:正长石:35%,半自形板柱状,粒径为1mm左右,具卡氏双晶。

因次生变化而变得较浑浊,单偏光下呈灰色,具浅褐红色调。

斜长石:10%,自形,干净透明,具环带结构,An=35-40。

石英:5%,正低突起,无色透明,一级灰白—浅黄干涉色,呈不规则他形粒状充填在正长石的间隙中。

普通辉石:3%,略带浅黄绿,正高突起,具完全解理。

Ng ∧C=45°,绿泥石化明显。

普通角闪石:4%,绿-黄绿色的明显多色性,Ng∧C=21°,{110}解理完全,锐夹角56°。

黑云母:2%,褐黄-浅黄色,多色性明显,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

多与角闪石相伴出现。

副矿物:榍石:≥1%,正极高突起,浅褐黄色,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

高级白干涉色,除榍石外还有磁铁矿、磷灰石。

次生矿物:高岭石,绿泥石。

显微结构特征:似斑状结构,具环带结构的中长石斑晶为自形晶,基质中斜长石自形程度比正长石高,近似于二长结构。

在局部有石英,又似花岗结构。

显微构造:均一构造。

次生变化:正长石高岭土化,辉石具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碳酸盐化。

矿物结构顺序:榍石-斑晶斜长石-辉石等暗色矿物-正长石-石英-高岭石,绿泥石。

安山岩薄片鉴定实习报告

安山岩薄片鉴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本次实习为岩石薄片鉴定实习,主要针对安山岩类岩石进行观察与描述。

安山岩是一种常见的火山岩石,具有中性岩的特征,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

通过本次实习,旨在掌握安山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原则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安山岩与其他岩石的区别,提高对安山岩的识别和鉴定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观察安山岩薄片的颜色、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

2.对比分析安山岩与其他岩石的差异,掌握安山岩的主要区别。

3.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安山岩的分类命名。

4.总结安山岩的特点,提高对安山岩的认识和鉴定能力。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观察结果安山岩薄片呈灰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其中中性斜长石含量较高,约占60%左右,角闪石含量约占30%。

此外,还可见少量辉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

斜长石以中长石为主,其次为更长石和拉长石,环带发育。

角闪石常为绿色普通角闪石,在喷出岩中常具暗化现象。

辉石为透辉石或普通辉石。

石英和碱性长石多为他形充填状。

2.分析与讨论安山岩与其他岩石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

与闪长岩相比,安山岩中的斜长石含量较高,角闪石含量相近,且暗色矿物较少。

与 rhyolite 相比,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但安山岩的斑状结构更为明显,且颜色呈灰紫色。

与gabbro 相比,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但安山岩的斜长石含量较高,结构构造更为多样。

3.分类命名根据安山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可将其归类为安山岩。

安山岩是一种中性火山岩石,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具有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安山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原则及其主要类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安山岩与其他岩石的区别,提高了对安山岩的识别和鉴定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提高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能力。

石英砂岩薄片鉴定

石英砂岩薄片鉴定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溶蚀型次生孔隙旳辨认标志示意图(据吕正谋,1983) 1.石英;2.长石;3.砂屑;4.碳酸盐胶结物;5.碳酸盐基质;6.孔隙
沉积后作用
2.化学成岩作用
4)重结晶作用
•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砂岩中旳多种组分都能够经过溶解、 局部溶解和固体扩散等方式,使物质质点发生重新组合, 由非晶质变成结晶质,或由小颗粒集合成粗大旳晶粒,这 就是重结晶作用。重结晶现象多发生于粘土矿物以及早期 充填粒间旳方解石等填隙物中。
• 如高岭石,随埋深旳增长、温度和压力旳升高,可重结晶 成鳞片状或蠕虫状晶形粗大旳高岭石;碳酸盐矿物则经过 重结晶作用由微晶形成细粒、粗粒甚至成连生胶结物;以 及玉髓重结晶成是石英等属于重结晶现象,在转变过程中 仅发生了晶体大小旳变化。
沉积后作用
3 物理化学成岩作用
物理化学成岩作用主要是压溶作用,因为上覆地层压力或构造应力超出孔隙水 所能承受旳静水压力时,会引起颗粒接触点上晶格变形而发生溶解,这种局部 旳溶解即为压溶作用。最常见旳是石英旳压溶次生加大作用 。压溶作用最明显 旳标志是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 4.从化学胶结物旳成分、结构、胶结类型、 自生矿物、颗粒接触关系等分析岩石旳成岩 环境及成岩历史。
石英砂岩镜下鉴定报告
• 1 薄片号:S1-001 • 2 成分及含量 • 1)颗粒: • 石英:约占70%,无色透明,粒状,无解理,
表面光滑。干涉色一级灰白, 最高时可达一级 淡黄,平行消光,波状消光。含有包裹体。
石英压溶成缝合接触 陕甘宁盆地,侏罗系,延9砂岩,正交偏光×120
成因分析
• 1.从碎屑颗粒成分分析陆源区母岩旳性质 及大地构造状况。
• 2.从成提成熟度分析风化作用旳强弱和搬 运距离旳远近。

斜长角闪岩薄片鉴定报告

斜长角闪岩薄片鉴定报告

斜长角闪岩薄片鉴定报告一、实习目的1)掌握岩浆岩各种岩石特征。

2)掌握各岩石类型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

3)学会岩浆岩岩石的鉴定步骤。

二、实习内容及方式1.常见的岩浆岩岩石类型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偏碱性岩类以及火山碎屑岩类等各类岩石的手标本及对应薄片。

2.实验方式课堂综合型实验。

三、使用仪器设备偏光显微镜、放大镜、小刀、三角板。

四、鉴定步骤(一)手标本(野外露头)观察。

手标本的鉴定主要是观察岩石的宏观特征,通常可以分四步完成,即颜色、组构、矿物成分和命名。

不同的岩石,其特征不同。

第一步,观察颜色,见表11-1。

表11-1 岩浆岩的颜色第二步,观察组构,见表11-2。

表11-2 岩浆岩的组构第三步,观察矿物成分,见表11-3。

表11-3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第四步,岩石定名,见表11-4。

表11-4 岩浆岩岩石定名手标本鉴定岩石时,岩石的具体特征如下。

1.岩石的颜色。

岩浆岩岩石的颜色或色率是鉴定岩石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人们对岩石的第一感观。

如侵入岩主要采用色率描述,一般来讲,橄榄岩的平均色率为90,辉长岩平均色率为50~90,闪长岩平均色率为15~50,花岗岩色率小于15。

暗色矿物含量越高则颜色越深。

喷出岩主要采用颜色描述,如基性、超基性岩呈灰黑色,中性岩呈褐灰色、灰色、紫色,酸性岩呈灰白色、紫红色,玻璃质岩石呈黑色。

根据颜色和色率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即: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和酸性岩类。

2.岩石的组构。

岩石的组构特征是鉴定岩石类型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观察岩石时最易鉴别的特征。

全晶质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半晶质岩石形成于浅成岩和喷出岩;隐晶质和玻璃质岩石形成于喷出岩。

中粗粒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深成侵入岩;细粒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浅成侵入岩。

似斑状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深成侵入岩;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结构的岩石形成于浅成侵入岩,基质为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石形成于喷出岩。

块状构造、带状构造、斑杂构造等为侵入岩的构造特征,而气孔、杏仁和流纹构造为喷出岩的构造特征。

岩石薄片鉴定记录

岩石薄片鉴定记录

岩石薄片鉴定记录鉴定对象:岩石薄片鉴定专家:XXX一、岩石薄片制备和观察1.根据岩石样品的性质和目的,选取适当的方法将岩石样品制备成薄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的有无瑕疵、晶粒形态、晶体大小、颗粒分布等。

二、岩石薄片成因鉴定1.根据岩石薄片中的矿物组成,判断岩石的成因类型。

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2.观察岩石薄片中的晶体排列和晶体间的关系,判断是否为有序结构或无序结构,进一步确定岩石的成因过程。

三、岩石薄片矿物组成鉴定1.借助显微镜及偏光现象,鉴定岩石薄片中的主要和次要矿物组成。

2.通过对石英、长石、云母、斜长石等常见矿物的形态、颜色、光学特性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确定矿物的种类和性质。

3.鉴定稀少矿物和次生矿物,并结合岩石的成分进行综合判断。

四、岩石薄片结构鉴定1.观察岩石薄片的岩石基质和岩石角质粒等结构特征。

2.分析鉴定岩石薄片中的晶体形态和排列,确定是否存在地层特征、片麻岩结构、榴辉岩结构等结构类型。

3.利用折射率、双折射及偏光现象等特性,判断岩石中的巴扎岩结构、流纹岩结构、条带状结构等。

五、岩石薄片岩石名称鉴定1.根据岩石薄片的成因类型、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结合岩石的地质背景和区域特征,初步确定岩石的名称。

2.对比岩石标本、岩石薄片和相关地质地图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最终确定岩石的正式名称。

六、岩石薄片岩石特征描述1.描述岩石薄片的整体特征,包括颜色、结构、晶粒形态、组成等。

2.对岩石薄片中重要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特征等进行详细描述。

七、岩石薄片成因机制分析1.对岩石薄片的成因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2.对岩石的变质温度、压力、岩浆深度等参数进行估算或推测,进一步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和作用过程。

以上是对岩石薄片进行全面鉴定的记录,主要涵盖了岩石薄片制备、成因鉴定、矿物组成鉴定、结构鉴定、岩石名称鉴定、特征描述和成因机制分析等步骤。

鉴定记录的详细性和准确性对于岩石研究、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兰新线兰武段测
委托单位:配合施工队工程名称:隧道取样地点:富强堡隧道进口DK127+219掌子面
送样编号:1#取样深度:…野外定名:……….
试验编号:2003岩-191报告编号:TYYS-2003-YS-052报告日期:2003年10月12日
显微镜下描述:
该岩石经变质变形改造,现岩石由变余粉砂和新生矿物两部分构成。
该岩石中石英脉发育。
粉砂含量约25%,水-绢云母和禄泥石含量约73%,铁质含量约2%。
岩石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变余粉砂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定名:变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
鉴定:复核:技术负责:单位(章)
粉砂成分较杂,包括石英长石、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禄泥岩和锆石等,分选较好而磨圆差,粒径介于0.02-0.04mm间,刚性粉砂普遍为尖棱角状。粉砂在岩石中分布不均一,构成具水平层理的明暗纹层S0,粉砂的长轴平行S0层理,在不同的纹层中粉砂的含量介于2-40%。即以千枚岩向粉砂质千枚岩过渡。
新生矿物为水-绢云母和禄泥石鳞片定向展布。构成S1千枚现,且S0// S1,新生矿物的粒径介于0.02-0.03mm间。

薄片鉴定

薄片鉴定

送样编号:B0710-1野外名称:正长花岗岩镜下观察: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

岩石主要由粒径为0.5-3mm大小的它形粒状钾长石(具高岭土化)、斜长石、石英、少量绿泥石化黑云母、榍石、磷灰石、金属矿物等组成。

大部分长石、石英彼此镶嵌,少部分斜长石、石英包含于钾长石中,构成包含结构,局部可见钾长石沿斜长石边缘进行交代(交代残余结构清楚可见)。

黑云母、榍石、金属矿物等零星分布于长石、石英粒间。

矿物含量:钾长石70%+斜长石5-7%石英20%+黑云母<1%榍石<1%金属矿物<1%定名:碱性长石花岗岩送样编号:B0711-1野外名称:黑色板岩镜下观察:变余砂质泥质结构,板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变余铁泥质和粒径为0.02-0.1mm大小的变余砂状石英、泥质岩屑、少量褐铁矿等组成,大部分铁泥质已重结晶成显微鳞片状绢云母、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石英等砂状颗粒呈压扁拉长状与铁泥质相间呈条纹,定向排列构成板劈理,局部可见沿板劈理产生的显微褶皱。

矿物含量:铁泥质60%+砂状石英泥质岩屑褐铁矿少定名:黑色砂质泥质板岩送样编号:B0711-2野外名称:晶屑玻屑凝灰熔岩镜下观察:岩屑晶屑凝灰结构。

岩石主要由粒径为0.1-0.9mm大小的晶屑、岩屑、少量玻屑和火山灰、铁泥质等组成,晶屑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呈尖棱角状,部分被熔蚀成港湾状、浑圆状等。

岩屑主要为凝灰岩岩屑(由重结晶的火山灰和少量长石、石英晶屑等组成),其分布不均匀,玻屑呈不规则状,已去玻化重结晶。

火山灰普遍已重结晶,铁泥质不均匀的混杂于火山灰中。

矿物含量:晶屑25%+岩屑15-20%玻屑少火山灰50%+铁泥质3-5%定名:岩屑晶屑凝灰岩送样编号:B0711-3野外名称:玻屑晶屑角砾凝灰岩镜下观察:玻屑晶屑凝灰结构。

岩石主要由粒径为0.1-1.5mm大小的晶屑(石英、钾长石等)和呈各种形态产出的玻屑、部分岩屑、部分粒径为2-3.5mm大小的火山角砾及火山灰等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样号:Y11066 里程:
9取样深度:26.40-26.60 m
钻孔号:Jz-III
10
肉眼描述:岩石呈紫灰色,细纱-粉砂状结构。

显微镜观察及描述:
岩石成分:
碎屑物:
石英40±% 长石8±% 屑岩3±% 云母4±% 白钛砂2±%
电气石少量锆石少量
胶结物:
泥质30±% 白云石13±%
岩石组分特征:
岩硅细砂-粉砂状结构。

碎屑主要由石英,其次有长石岩屑。

粒径:0.02-0.06mm,占70±%;
0.06-0.13mm,占30±%.少数达0.2-0.37mm。

次棱角-次圆状,分布较均匀。

长石碎屑以长斜石(已全绢云母化)为主,钾长石次之。

云母碎屑有黑云母、有白云母,片状,片径0.08-0.25mm,个别达0.46mm。

白钛矿呈次圆-圆状,粒径0.02-0.12mm。

电气石、锆石呈次圆-圆状,粒径0.05-0.07mm。

白云石呈半自形(棱形)-他形粒状,粒径0.03-0.1mm。

泥质由水云母组成,分布于碎屑间隙。

结构与构造:细纱-粉砂状结构,基底式胶结。

野外定名:砂岩
鉴定名称:白云石质泥质长石石英细砂-粉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