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探析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修辞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教学目标修辞手法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选教学内容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2.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如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拟人可以使语言具有人格化特征等;3.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如何将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等;4.经典修辞手法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3.情境教学: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认知。

四、注重实践教学修辞手法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2.课后作业:布置与修辞手法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或语言表达,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课外活动:组织与修辞手法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4.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修辞(rhetoric)是指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和方法,运用语言的艺术,以达到某种表意目的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是一门必需的课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和拓展。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角度和学生学习角度,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一、教师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修辞教学的渗透和融入。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讲解“递进”手法,可以先举例说明其含义,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句子是如何通过“人……月……此……”的递进表达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从而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理解递进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注重修辞鉴赏,提高学生语感和审美水平。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词作品。

二、学生学习学生在修辞教学中,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学习:一是从练习角度,二是从鉴赏角度。

对于修辞手法的练习,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仿写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例如,针对比喻手法,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如“爱情”,然后让学生自行构思进行比喻表达,如“爱情就像黄河,奔腾不息;爱情就像骄阳,温暖心扉”等。

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身边事物的特点和内涵。

对于修辞鉴赏,学生应该从多个角度理解一个修辞手法,比如从字面意思、引申意义、作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如学生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时,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为“人无不死”的道理,同时还可以引申为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

而这句话的作用效果,则通过对“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的强调,表达了一种鼓励人们追求事业成功,留下自己的精神财富的意愿。

中学语文修辞格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修辞格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修辞格教学研究
修辞格教学是中学修辞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修辞格运用的现象在教材中分布广泛,然而,其教学现状一直不够理想。

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学修辞格教学,笔者以人教版实验语文教材为依据对其进行研究。

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修辞格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详细阐述了修辞格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以及依据教材研究修辞格的意义;二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修辞格,笔者依据人教版语文教材,分别对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修辞格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不同阶段的修辞格教学的特点;三是修辞格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在前文的基础上,笔者从全局出发分析中学修辞格教学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实施教学的策略;最后,以比喻为例谈修辞格教学,笔者深入挖掘了比喻的内涵,着重论述了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是培养学生修辞意识和修辞能力的重要环节。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段,能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因此,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修辞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修辞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修辞手法犹如一把瑞士军刀,可以在有限的字数中发挥出最大的表现力。

而审美能力是人的情感和智慧的结合,只有具备了审美能力,学生才能在阅读中领悟到文学作品中隐藏的深层意义和美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修辞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欣赏诗歌的双关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能够更好地品味文学作品的美,提高自身对美的敏感度。

其次,修辞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教育的重点环节。

写作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修辞手法正是写作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工具,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和辞章。

例如,学习到的夸张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比喻手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观念形象化。

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再次,修辞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

而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学会从文本中分辨和理解作者的修辞手法。

通过修辞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在文章中借助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心情和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借鉴作者的修辞手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最后,修辞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思维的表达方式。

而修辞手法恰好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技巧,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修辞手法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它的含义和使用,还需要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千锤百炼写华章——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能力的培养

千锤百炼写华章——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能力的培养
— —
( ) 于动 二 寓静
通过 联想 , 用动态 词语对 静态 事
物 加 以描写 、 托 、 烘 渲染 , 也可 达到 独特 的修辞 效果 。
动 中有静 , 静中有动 , 美妙绝伦 !如 :
等, 都不用平常量词“ 、棵”而是换作活化物体形 、 把”“ , 声、 色的量词, 既修饰了事物, 又激起读者无穷的想象, 另有一番风味 ! ( ) 色彩 俄 罗斯艺术 大师列 宾有 句名言 : 五 巧敷 “ 色彩就是思想 。是啊 , ” 暖色 ( 橙、 ) 红、 黄 是明亮 的 , 温 暖而热烈 ; 冷色( 、 、 是幽暗 的, 峻而沉静 ; 青 蓝 紫) 冷 绿 色平 和, 富于生气 ; 白色素净 , 空旷 悲凉。这便 是色彩 所蕴 函的语言 , 运用得当 , 可为文章创 下美 的意境 ,铺
就得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 所 谓修辞大体有两义 之分 : 广义 指调整 和适用 语 辞, 狭义则仅指修饰 文辞 , 在这儿 取其广 义 , 职责 就 其 是“ 恰当地运用语言各方 面的材料 ( 语言 、 语汇 、 法) 语 , 以增强语言 的表达效 果 。①由此看 出, 辞有 宽广 的 ” 修 范围 , 所解决的核心 问题是增 强语 言的表 达效果 。它 恰好 也与中学语 文教材 体系 中的修辞 内容( 语 的锤 词 炼、 句式的调整 、 辞格的运 用等 ) 相辅 相成 , 生发 拓展。 本 文仅从词语锤 炼的角 度人手 , 以历 年考 场作 文的精 彩 章句为例 , 让学生们学会用修辞“ 出华章。 润” 【 ) 繁 于简 作 为生 活反 映 的记 叙 文 不 能 只是 一 寓 面反光镜——照单 全收。学生只有学会用极简练 的 文字刻 画人 、 、 景 物的特征 , 才能在瞬间锁定读者的心 , 收到 “ 叶 知 秋 ” 效 。如 : 一 之 啊 , 电 !黑 暗 , 间撒 开 了它 的 大 网 , 停 瞬 而我 成 了网里的一条小鱼。蜡 烛很 快在沿街 的店 堂燃起 , 闪 闪烁 烁 的 幽光 把 紧贴 路 面 而 行 的 路 人 的影 子 拖 到街道上 , 老长老长, 黑忽忽的。( 郑芳《 电》 停 ) “ ” “ 二字将冬天雨 夜的寒冷席卷 而来 , 撒 、拖” 读者似乎

中学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

中学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

中学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引言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如何用好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每个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的重要技能。

而修辞手法作为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将以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为主题,通过学习和分析不同的修辞手法,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灵活和生动地运用语言,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一、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1.1 修辞手法的定义修辞手法是指作家或演讲者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而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产生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1.2 修辞手法的分类修辞手法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2.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从而使其更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比喻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例如:“他就像一只愤怒的狮子,怒目圆睁,咆哮着向前冲去。

”这个句子通过将一个人和一只愤怒的狮子进行比较,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人的愤怒和力量。

1.2.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意志和动作,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形象感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家能够使事物更加生动,读者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如:“太阳躲在云朵后面,害羞地不敢出来。

”这个句子中的太阳被赋予了躲藏和害羞的意象,使其更有人性化的形象。

1.2.3 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明显的对立和对比,以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表现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例如:“冬天的严寒和夏天的酷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句子中的对比使得冬天和夏天的温度差异更加明显,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二、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2.1 比喻的实例分析2.1.1 实例一:“阳光灿烂的微笑洒满了整个校园。

”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将阳光的微笑与洒满整个校园进行了比较,使得阳光的形象更加生动,并且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明亮。

浅谈中学语文修辞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修辞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文学院陈西锰 20124503004)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显现出很多修辞知识和修辞方面的内容,加强修辞知识的学习,重视修辞知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语文知识、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而,修辞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知识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与修辞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修辞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写作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清楚、确切、生动、有力的表达出来;在交际和鉴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目前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都有教授和穿插修辞学的知识,但是,修辞教学的现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修辞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效果很不尽人意。

因而,目前的修辞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对修辞教学的目的缺乏足够的认识。

第一,学习修辞可以提高我们的而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其中的“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语言的艺术性。

学习修辞,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效果,圆满地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务。

第二,学习修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别人的文章,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水平。

修辞讲究表达的效果,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别人通过你的文字能够很准确贴切的理解你的思想感情。

写作需要修辞,说话也需要修辞,修辞现象到处都在。

其次,教师教学目标设置不清,对修辞教学的指向仅停留在对概念识别上。

我们很多教师认为修辞教学就是给学生教一些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或是一些词语、句式的选择,语言的清晰、简明、连贯、得体这几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只给学生讲解此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能够辨别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不能明白此手法的好处,也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更谈不上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和表达之中。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认识修辞教学对中学有很大作用的基础之上,认真看清目前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效率,采取相应有效的教学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修辞的层次兼与王鹏伟老师商榷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修辞的层次兼与王鹏伟老师商榷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修辞的层次兼与王鹏伟老师商榷王鹏伟老师主编的《中学语文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改革》第128页,第14行:“向学生讲解博喻时要抓住两点:第一,博喻是用排比的模式表达出来的比喻;第二,博喻有时是几个比喻句排比,有时是几个喻体排比起来共同描述一个本体。

”王鹏伟老师所说的第二点前半句,我们如果把它压缩一下,就是“博喻是排比”,这个判断显然是不正确的。

几个比喻句排列在一起,从整体上看应是排比,而不是博喻,有的书上叫“排喻”,我以为也是值得商榷的。

王鹏伟老师所说的博喻已涉及到辞格的包孕套用的问题。

辞格的包孕套用,是指一个辞格中包孕着别的辞格,套迭起来使用以适应思想内容多层次的表达需要。

博喻的典型格式:B像Y1,像Y2,像Y3……。

它又被称为莎士比亚比喻。

这类比喻连用几个喻体,组成排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述同一本体。

(王老师所说的第二点后半句,则是正确的。

)我们在分析比较复杂的修辞时,关键要从语义上处理好修辞的层次关系。

例如:(1)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番意义在。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以六个喻体,组成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形象地说明了《孩儿塔》出版的特殊意义。

从整体上看,用的是博喻。

其中又包孕着一个排比。

(2)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郁达夫《故都的秋天》)郁达夫以具体可感,为人熟知的几组形象组成对比,再排比起来组成排比,共同描述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的不同特点,所以,从整体上看也是一个博喻。

(3)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春》)例(3)从整体上看,用的是借喻,濛濛春雨给人的总的印象像一层“薄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探析
作者:陈志华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12期
【摘要】近年来,不管是中考大纲还是高考大纲,对中学生的修辞运用都作了硬性规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几种常见修辞,并将能力层级升至E级。

这就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警灯的功效,而中学教师为了配合考试大纲,在教学活动中固然要加强修辞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考试环境。

【关键词】中学语文;修辞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中学生应该学会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九种常见修辞,以应对考试。

而这些修辞难易有别,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有所侧重,并根据考试题型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进行修辞教学才最有效呢?笔者就此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以望抛砖引玉。

一、熟悉考试大纲
学生考试以考试大纲作为依据,所以教师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大纲知识框架的设定,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

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考试信息,其自身就应该对考试大纲有所研究,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而修辞运用的比重和运用类型在各年的考试题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变化,而这细微的变化首先是会在考试大纲中留下痕迹,如果教师在大考前能潜心钻研考试大纲,那么对考试变化也会成竹在胸,这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的进行有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教好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熟悉考试大纲是首任。

案例1:
近年来,语文《考试大纲》对修辞这一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特别标明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教师在看到这样的考试大纲之后就要对其中蕴含的意思做深刻的分析。

一是“常见”二字的含义,何为常见?自然就是考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碰到,十分熟悉的几种修辞了。

而回想一下平日的教学,学生在练习中时常遇到的常见修辞无非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几种。

如果教师提取到了这一信息就大大减少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自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准确把握“正确运用”的含义。

考纲之所以事先说明学生要“正确运用”,其隐含之意是这几种常见修辞的考察类型是动态的,即通过具体的题型来考察修辞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不是静态地考察修辞含义。

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要求
较高,而不是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

所以,教师只有将考试大纲钻研透,才能及时掌握考试总趋势,不至于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二、了解考试动态
教师在熟悉考试大纲之后,对语文修辞的运用大概有个总体感受,但为了精确定位修辞的考试模式,教师还要用心观察、了解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考试试卷,抓住修辞考试题型,然后指导学生做针对性的练习。

这样才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

案例2:
2012年中考有这样一道题:下面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者的意图是什么?(3分)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这道题出现在现代文《青春》的阅读理解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其表达效果的掌握,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修辞,如果判断错误,那这道题就全军覆没了。

而在考试中,这种题型又经常出现,再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想象奇特。

这道题虽然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其本质还是考察修辞的判断。

可见,灵活性非常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时不能仅局限于修辞概念的掌握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灵活使用修辞。

而老师通过这样精心地观察,就可发现其中精妙,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常见修辞的运用,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不同的修辞效果做个简单的总结,如拟人的表达效果一般是使事物赋予人的行为特点,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情感,而夸张是增强联想,烘托气氛,增强事物的感染力,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掌握,遇到类似的题目都可以答个八九不离十。

案例3:
1.请你描写一下家乡夏夜的星空,用上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3分)
2.扩写下列语句,要求:①续写的内容是对首句意思的扩展;②不超过70个字;③语言有文采。

如果世界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

这两道题考查的是修辞的扩写或是仿写,主观性较强,很多学生都认为这类题容易得分,确实不假,但要得高分也非易事,因为这种题型除了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意在测探学生的文采,要求更高。

所以,教师看到这种题型后,就应该告诉学生要认清题目要求,根据题
目给出的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再按要求作答。

如第二题作答如下:金字塔如史,布达拉宫如经,威尼斯如散文,苏州园林如诗词;你可以从中看到远古文明,看到宗教民俗,看到艺术文化,看到美学传统。

这样既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又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文学灵性。

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敦促学生加强练习,通过强化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答题能力。

三、及时巩固练习
教师熟悉考试大纲、理解考试动向之后,只是完成了修辞教学的一部分。

因为教学是双方的互相配合,教师的优秀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响应,所以,为了完美地完成语文修辞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完修辞的相关知识后及时通过习题来训练学生。

而且平时是练将练兵的最佳时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来优化学生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是历年来的重点,而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潜心钻研、精心教授,学生更应该自主探索、积极配合,这样的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其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优化。

(责任编辑:刘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