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薛宝钗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处世哲学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处世哲学【摘要】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她的处世哲学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从薛宝钗的聪明智慧、独立自主、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挑战、注重修养和懂得随遇而安等方面展开讨论。
薛宝钗以其聪慧智慧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善于化解人际关系的挑战,注重自身修养,懂得随遇而安。
这些特点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自己的立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注重自身修养,懂得随遇而安。
薛宝钗的处世哲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为我们的人生指明方向。
【关键词】薛宝钗、《红楼梦》、处世哲学、聪明智慧、独立自主、人际关系、自身修养、随遇而安、当代社会、启示。
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重要性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位备受关注的女性角色,她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她的聪明智慧、独立自主,还体现在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挑战、注重自身修养以及懂得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
在小说中,薛宝钗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全面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对读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通过分析薛宝钗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她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智慧。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的形象不仅丰满了小说的人物群体,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楷模。
2. 正文2.1 薛宝钗的聪明智慧薛宝钗在《红楼梦》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智慧,这种聪明智慧贯穿于她的言行举止之中,为她在家族中的地位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薛宝钗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洞察到人心的一举一动。
她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常常能够迅速做出冷静而明智的判断,不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迷失自己。
薛宝钗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头脑来解决问题,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避免让自己陷入困境。
她总是能够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矛盾和危机,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尊严。
薛宝钗的聪明智慧不仅体现在她的个人品质和处世智慧上,更体现在她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和理解中。
论《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作文

论《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作文说起里的薛宝钗,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敬又怜的人物。
在曹公的笔下,薛宝钗就像是一朵盛开在富贵之园的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大气。
还记得初读时,看到薛宝钗出场,我就被她那沉稳的气质所吸引。
她总是穿着得体,妆容精致,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就说那次贾母带着众人去清虚观打醮吧,别人都忙着看热闹,或者因为天气炎热而显出几分狼狈,可薛宝钗呢,依旧是端庄娴静,不慌不忙。
她的衣裳没有一丝褶皱,发髻也纹丝不乱,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既不显得过于热情,也不显得冷漠疏离。
再说说她的住所蘅芜苑,那真是别具一格。
没有过多的装饰,没有艳丽的花草,只有几竿青竹和那些不知名的香草。
走进那院子,便能感受到一种清冷的气息,就如同薛宝钗本人一般,看似冷淡,实则内心炽热。
她的房间布置得极其简约,如雪洞一般,这也反映出她不追求外在的繁华,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薛宝钗的才情也是不容小觑的。
在诗社里,她的诗词总是有着独特的韵味。
她不像林黛玉那般情感外露,诗句充满了哀怨和愁绪,而是含蓄深沉,富有哲理。
记得那次咏柳絮,她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一句,既展现了她的雄心壮志,又让人看到了她的豁达和通透。
然而,薛宝钗的命运却让人忍不住叹息。
她明明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才华,有着出众的容貌和气质,却最终也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
她被封建礼教所束缚,被迫嫁给了贾宝玉,可宝玉的心却始终不在她这里。
还记得有一回,宝玉因为丢失了通灵宝玉而变得痴痴傻傻,贾府决定让他娶亲冲喜。
这时候,大家都瞒着宝玉,只说是娶林妹妹。
可最终,新娘却换成了薛宝钗。
那一天,薛宝钗满心欢喜地嫁入贾府,以为自己迎来了新的人生,却不知等待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当宝玉揭开盖头,发现新娘不是林妹妹时,他变得疯疯癫癫,对薛宝钗不理不睬。
而薛宝钗呢,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她的泪水只能往肚子里咽。
在贾府这个大染缸里,薛宝钗努力地生存着,她努力去迎合每一个人,努力去维护自己的形象。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处世哲学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处世哲学1. 引言1.1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处世哲学备受关注。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处世哲学备受关注。
在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中,薛宝钗作为贾府的女儿,以其聪明睿智、风度翩翩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她不仅拥有出众的才华和美貌,更展现了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薛宝钗在曹雪芹笔下被描绘为一个聪慧谨慎、善解人意、处事稳重的形象,她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一种高贵与谦逊的气质。
她对待家族事务的态度娴熟稳健,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法圆融得体,展现出了她独特的处世智慧。
薛宝钗的机智和睿智使得她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纷繁的世俗事务中游刃有余,成为众人仰慕的典范。
她的处世哲学不仅体现在她与人相处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她独到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上。
在《红楼梦》的世界里,薛宝钗的形象熠熠生辉,她的处世哲学也成为读者深思的对象。
【接下来请输出正文的内容】。
2. 正文2.1 薛宝钗的人生观薛宝钗的人生观可以说是她整个处世哲学的核心所在。
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薛宝钗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她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在红楼中,薛宝钗不仅具备过人的才华和美貌,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对人生充满热爱和渴望的心。
薛宝钗注重人生的价值观。
她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外部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品德。
在与林黛玉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薛宝钗对价值观的重视,她在面对种种诱惑和困难时,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薛宝钗的人生观还体现在她对待人生起伏的态度上。
在红楼中,薛宝钗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她从不轻言放弃,始终坚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这种执着和坚持的精神,无疑成就了她在红楼中的不朽传奇。
薛宝钗的人生观是她处世哲学的基石,她的坚守原则、追求内心美和乐观向上的态度,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学习和思考薛宝钗的人生观,我们或许能更好地应对人生的挑战,迈向更高更远的道路。
浅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浅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浅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欢迎阅读和收藏!《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甚至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上。
《红楼梦》探索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出众的、不朽的艺术形象。
本文将对薛宝钗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一、天生丽质,才华横溢论长相,薛宝钗是艳冠群芳,别具风流。
原文中对宝钗的外貌是这样写的:“生的肌肤莹润,举止娴雅”(第四回)、“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
如果说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美,那么她则鲜艳妩媚,是一种健康美。
此外,她天资聪慧、博学宏览。
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可谓是“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唐诗宋词无所不能。
如元妃归省亲时让宝玉把诗中“绿玉”改为“绿腊”,可见她对典故远比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熟悉。
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其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深厚的风格。
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与之抗衡。
二、为人宽厚、豁达大度第七回讲宝钗的“热毒”后紧接着说“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
”(甲戌侧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何如治之。
)意思明显是说,宝钗比黛玉、凤姐要宽厚。
林黛玉对于后进贾府的宝钗,一直存着戒心。
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等回数,尽管黛玉一次次挖苦讥笑宝钗,可是宝钗却“浑然不觉”,从未心存芥蒂。
论薛宝钗的安分从时

论薛宝钗的安分从时——以贾宝玉探病一事为例小说第四回写薛宝钗进贾府,尾随却没有对薛作介绍,在第五回和第七回中对她虽有过粗描淡写,但正式向我们介绍薛则是在第八回。
小说第八回写贾宝玉探望薛宝钗,这也是文中薛贾二人的首次正式见面,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郑重其事地介绍了第二号女主角薛的出场。
薛何许人也?作者在第五回中拿她和林黛玉作了比较: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玩耍。
这是薛的形象首次亮相,文字寥寥,粗略概括性地描述了一下。
接下来在第七回中,贾瑞家去梨香院回王夫人,在里间见到薛宝钗,这里无非是引出薛生病和冷香丸一事,为下文贾宝玉探病作下铺垫。
但从薛宝钗满面堆笑地招待贾瑞家的态度,我们确实预先稍略领教了一番其大得下人之心。
然而若要更多地了解薛宝钗,真正认识薛为人,其性情何如,那么就要看第八回,她的首次正式出场了。
小说第八回写道,那日宝玉从宁府看戏送贾母回来后,意欲还去看戏取乐,又恐扰秦氏等人不便,无甚消遣之时,遂想起宝钗生病还未亲自问侯,于是就过梨香院来探望薛宝钗。
宝玉掀帘跨至里间,一面问安一面看:“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漆黑油的Z 儿,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此段文字,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从薛作针线、穿着打扮、容貌、性情四个层面,不惜笔墨描叙介绍了薛宝钗。
薛于病中,不施脂粉,依然十分美丽动人,可见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衣着不新艳、不奢华,性喜朴素;而且娇喘微微之中也不荒废针线,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古代女子把女工当做是才德的重要表现。
薛从小立志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典范,此次进京的主要目的是进宫选秀。
不难看出,薛确实是世人眼里的佼佼者——贤惠,端庄,才貌出众。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处世哲学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处世哲学【摘要】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的处世哲学对读者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薛宝钗的高贵气质与从容不迫的处世态度使她在面对挑战时显露出坚毅与智慧。
她对待困境的乐观态度也给人们带来了启示。
薛宝钗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她的宽容与睿智赢得了他人的尊敬与信任。
在爱情方面,薛宝钗表现出理性与深情并存的态度,她的爱情观念充满了智慧与理性。
在家庭中,薛宝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的立场稳定而坚定,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支柱。
薛宝钗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她在《红楼梦》中的形象生动而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关键词:薛宝钗、《红楼梦》、处世哲学、高贵、从容不迫、乐观、人际关系、爱情、家庭、人生智慧、形象。
1. 引言1.1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贾府中的贵女,身份显赫地位尊崇。
作为贾府中的一员,她凭借高贵的气质和从容不迫的处世态度,成为了众人景仰的对象。
薛宝钗不仅在外表上具备高贵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她内心的修养和智慧,使她在府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的焦点。
她的言行举止都充满着大家闺秀的风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薛宝钗的出现丰富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她与其他角色的相处、争执和磨合,展现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她的存在不仅为其他人物提供了反衬,也为整部小说增添了色彩。
通过她的命运和抉择,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所探讨的人性、伦理和社会问题。
薛宝钗在小说中的角色不仅是一个人物形象,更是作者对于贵族社会的审视和反思,她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对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薛宝钗的处世哲学对读者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薛宝钗的处世哲学对读者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展现出一种高洁、从容的风度,她的处世哲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贾府中的一员,薛宝钗身负重任,但她始终保持着端庄与宽容的态度。
论薛宝钗喜劝说的性格特征

论薛宝钗"喜劝说"的性格特征作者:彭有明, 吴骏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刊名:飞天英文刊名:FEITIAN年,卷(期):2009(12)参考文献(5条)1.王如意红楼纷华话处世 20022.周思源周思源看红楼(图文版) 20053.李希凡;李萌传神文笔是千秋--<红楼梦>人物论 20064.白盾;汪大白红楼梦争鸣二百年 2007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2005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高宇儒家理想人格和薛宝钗形象塑造[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2.开健薛宝钗之"动人"品性探析[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6)3.张志薛宝钗是"禄蠹"吗[期刊论文]-中华文化论坛2009,2(2)4.田同旭薛宝钗另有情缘[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4)5.开健浅论薛宝钗的"无情"品性[期刊论文]-语文学刊2009(8)6.时翠萍浅谈薛宝钗行为中的厚黑学[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7.单文峰.SHAN Wen-feng群体本位意识下的薛宝钗[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5)8.刘洪宇论薛宝钗人格的自我实现特征[期刊论文]-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5(1)9.李锋军.Li Fengjun也谈薛宝钗选秀之谜[期刊论文]-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20(2)10.刘亚男浅谈薛宝钗对贾宝玉的爱情[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本文链接:/Periodical_ft200912014.aspx。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才女,充满智慧和洞察力,而她的优雅和纯真也令她成为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女性之一。
薛宝钗出生于薛家世族,父亲为镇狱大官,家境显赫,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善解人意,举止优雅大方。
她早年便跟随母亲去了荣府,与黛玉、宝玉成为了好友。
她对黛玉一直十分关心,对宝玉也是如此。
她的感情世界极其丰富,她与探春的关系像姐妹一般,与宝钗的关系像好友一样,而与宝玉的关系却让人感到暧昧。
与此同时,她却拥有着强烈的家族意识,始终保持着清醒地头脑,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有着极高的认识。
这使她成为荣府中性格最坚强的人物之一。
与黛玉不同,薛宝钗并不刻意照顾宝玉。
她是一个极为聪明睿智的女子,深知感情的复杂性与无奈,因此不愿随便表露情感。
薛宝钗一心一意地做人、做事、做一个女子该做的事情,这使她无论是在家族还是在官场上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相信许多人都会想和她成为朋友或者伴侣。
薛宝钗一生中最舒适、自在的时刻是在梨香院,她在这里与宝玉相处单纯、自然,互相信任、互相关心。
在这里,她可以表现出她的浑厚人性,她也放松了心境,从一个完美的代表性人物转变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
她对宝玉的言传身教和影响是深远的,她也因此有时会失落,他们的友情令她的心情极为舒畅。
总体来说,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她既有才智也有情感,稳重、坚韧、细腻,她的人生经历于是成为很多女性模拟与追求的对象,同时,她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自我的认识。
她的形象对于当代女性也有着启示意义,能够让我们看到,女性应该在智慧和情感之间找到平衡,保持自我,关心身边的人。
另一方面,薛宝钗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具有主见和独立思考的女性,她在世俗环境中不流于俗,不妥协自己的原则。
在宁府中,薛宝钗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她不仅维系着自己家族的财务,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事业。
薛宝钗的教育背景极为优越,她也因此成为了诸多男人的倾心之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薛宝钗
【摘要】薛宝钗的性格可以用“冷”和“香”来概括,即“任是无情也动人”。
【关键词】薛宝钗;冷香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
其中,最有争议的人物是薛宝钗。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人们就对薛宝钗争论不休。
薛宝钗的性格可以用“冷”和“香”来概括,即“任是无情也动人”。
她一出场,作者便赋予她“冷”的基调。
和黛玉的热闹出场不同,宝钗的出场很冷清,可谓“冷出场”。
在提到薛蟠时,点出“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这一节的重点是贾雨村判案,对宝钗只用”进京待选”一笔带过。
薛宝钗的住处也突出了“冷”。
她在大观园的居处是蘅芜苑。
那是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的房舍,院内一株花木也没有,全种了奇草仙藤。
她的闺房,竟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红楼梦》中人物的居处环境,即是人物性格的延伸,与该人物的性格是一致的,薛宝钗居处的单调与乏味,正是与她冷漠、沉静的性格一致的。
薛宝钗的服饰也以“冷”色调为主。
作为一个皇商家庭的千金小姐,薛宝钗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很充裕的,但她却不爱鲜艳的衣服,不爱戴花、佩戴饰品。
薛姨妈得了新鲜花样的宫花,只能全部送给别的少女。
她平常总穿着半新不旧的家常衣服,即使是聚会,穿着也是偏冷。
从她的身上,看不到青春的热情与活力。
薛宝钗生病吃
的药是“冷香丸”。
冷香丸是由白牡丹花蕊、白荷花蕊、白芙蓉花蕊、白梅花蕊以及用雨水的雨、白露的露、霜降的霜、小雪的雪调匀拌和制成,原料全是白色的花蕊和白色的霜雪,奇香透出冰冷。
薛宝钗姓薛,“薛”谐音“雪”,喻其人之“冷”;另外,作者用了很多诗句来形容其冷,如“山中高士晶莹雪”、“冰雪招来露彻魂”、“出浴杨妃冰作影”,大量的“冰”、“雪”用到宝钗身上,喻示她内心如冰雪之冷。
薛宝钗的“冷”中包含着虚伪和无情。
比如元春从宫里送出个灯谜,让大家去猜,宝钗看了觉得“并无新奇”,却“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早猜着了”;贾母为宝钗做生日,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着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结果“贾母更加喜欢”。
一个人太世故,往往就会缺少真情,而变得冷漠以至于冷酷,宝钗也是如此。
金钏儿含辱跳井而死,王夫人为此尚且于心不安,坐着垂泪。
她和袭人听到消息后,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她只感到“奇”,安慰王夫人时,是这样说的:“姨娘也不劳关心。
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尤三姐自刎,柳湘莲隐循,薛姨妈听说后“心甚叹息”,薛蟠也是“眼中尚有泪痕”,唯独宝钗听了并不在意,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生前命定。
……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金钏儿、尤三姐的死,柳湘莲的出走,本来是美好生命、美好追求被摧残、被毁灭的人生
悲剧,王夫人、薛姨妈、薛蟠尚能一动怜悯之心,宝钗却如此的冷酷,使人难以相信这样冷冰冰的语言是出自一个十几岁的美丽娴雅并且很有涵养的少女之口。
宝钗讲这些话,固是为劝慰王夫人和薛姨妈,但也是她的统治者地位和封建道德决定的。
这个站在主子立场的少女缺乏对其他人的怜悯之心。
在薛宝钗的心目中,尤三姐为情自刭,是不合礼教的。
柳湘莲的出家为僧,更是大逆不道。
男儿应读书中举,为仕为官,把心思放在仕途经济上,岂能因一个女子误了自己的前程?
薛宝钗不仅“冷”,也“香”。
宝钗之“动人”,不仅表现在容貌美丽,博学多识,也表现在端庄娴雅,宽厚平和,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博得荣府上下的交口称赞。
她和各方面的人都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湘云要做东,请诗翁们作诗,却没有钱。
宝钗体谅到湘云经济拮据,就从自己家店里挑来了几筐螃蟹,帮湘云办了螃蟹宴。
这使湘云感激涕零,说道“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当袭人央求湘云帮助做活儿时,宝钗能通过平时的只言片语体谅到湘云在家的难处,自己帮袭人作;当邢岫烟当掉棉衣挨冻时,她悄悄帮岫烟赎回了棉衣。
这里面固然有拉拢人心的一面,但也反映了宝钗想得周到、体贴关怀他人的品格。
哥哥从南方带回来土产杂货,宝钗分送给大观园的姐妹们,还给了人人都瞧不起的贾环,这使赵姨娘受宠若惊,称谢不已。
心
想:“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
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赵姨娘一生只称赞过两个人,一是马道婆,一个就是薛宝钗。
这个“心术不正”,几乎忌恨府里所有人的赵姨娘对宝钗一番赞美之辞,就是社会对宝钗的高度评价。
贾母对宝钗也是赞不绝口:“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在贾府那样一个利益关系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处理的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诚如王昆仑先生所说:“宝钗是《红楼梦》所有人物中第一个生活技术家。
”
总之,薛宝钗的性格是丰富复杂的。
她既美丽多才、端庄豁达,又理智世故、虚伪无情。
曹雪芹所创造的薛宝钗不仅仅是一个封建时代的贵族小姐,而且是一个不朽的性格,一个典型。
参考文献: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三联书店,1985(5)
[2]《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刘大杰.《薛宝钗的思想本质》.《文艺月报》1955
[4]谢青松.《论薛宝钗的道德人格——从宝钗看传统伦理对女性的要求》.《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5]杜奋嘉.《“冷美人”薛宝钗论析》.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23卷第1期,2003(1)
[6]施剑南.《薛宝钗性格的现代阐释》.《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