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合集下载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对比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对比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对比一、身世背景林黛玉年幼深受父母宠爱,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

因母亲去世早,被接到荣国府抚养,虽是寄人篱下,却颇受到贾母的宠爱。

薛宝钗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皇商之女。

父亲在世时颇受宠爱,还让人教其念书识字,甚至其智慧和涵养高于她的哥哥薛蟠。

林黛玉与薛宝钗二人均是幼年丧父,自小受到父母熏陶念书识字,博览群书。

在家境上宝钗比黛玉更具优势,皇商之女的财富积累可让其客居大观园时“一应曰费供给,一概免却”。

二、才华学识在元春命宝玉做诗时,宝钗提醒他“怡红快绿”的典故,故宝玉称宝钗为“一字之师”。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时,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稿。

”探春道:“这评的有理。

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众姐妹中宝钗的文采可谓称得上可以与黛玉抗衡。

三、对待侍者的态度黛玉和她的贴身丫头紫鹃情同姐妹,事事为她着想。

香菱学诗,黛玉丝毫不在乎身份地位的区别,且悉心教导。

宝钗在听到金钏儿的死讯之时,没有像袭人一样流泪惋惜。

而是想到马上跑去安慰自己未来的婆婆王夫人,把全部的责任归咎于钏儿一个人身上。

此外,她还毫不忌讳地将自己的衣裳给死去的钏儿穿上,并嘱咐多给她的家人一些银两以尽主仆之情。

这些反映了宝钗冷酷无情的一面,更展示其维护封建贵族罪恶的庸俗性。

和黛玉的天真无邪、待人真诚相比就显得失色。

四、独特个性黛玉虽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是在她面对生活时,却显得纯真率直、实话实说。

虽说是姨妈送的珠花,一样的坦率直言:“别人挑剩下的珠花我坚决不要。

”宝钗平日里和宝玉相处,却从未表露出自己也喜欢宝玉的情感。

直到宝玉受伤之时,来看望宝玉的伤势,趁着无人时,拿起旁边绣有鸳鸯的肚兜一针一线地刺绣着。

宝钗能冷静克制自己的情感,不轻易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待人接物时,处处温柔,事事周到因而她能受到贾府上下众人的喜爱。

五、为人处事之道黛玉富有“尖酸刻薄”之相。

平日里视宝钗为自己爱情的竞争对手,一旦抓住宝钗不是的机会便对其冷嘲热讽。

《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作品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

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程伟元邀请高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

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宝钗《红楼梦》一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巨著,作者开篇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拉开了《红楼梦》的序幕。

本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线索,从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由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了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在这部书中,我认为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对于笔下的人物,有喜有憎,有爱有恨,他以深入的体察和天赋的灵感为凭藉,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含蓄及其在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的情形。

在这部书中,林黛玉和宝钗是最受人关注的两位女性形象,他们是后世诸多男人心目中的理想伴侣,爱黛玉者有之,爱宝钗者有之,两者都爱者亦有之。

那么林黛玉和宝钗这两个人物到底是什么形象,各具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令天下男人们倾心呢?下面我就我的看法谈一谈。

一、林黛玉是一个超凡脱俗的理想的不受世俗污染的真善美的化身。

宝钗是一个世俗的正统的冷利美的世俗佳人的形象。

据书中介绍,林黛玉是天上的绛珠草,她来到世间,不受世俗中封建气息所污染,由着自己的的性灵感受着生活,具有浪漫主义。

林黛玉的真是指她生活的率真,不加掩饰自己的感情,爱耍小性子。

例如,贾宝玉去探宝钗,两个人在那里欣赏各自佩戴的宝玉和金锁,这具有“金玉良缘”的预兆让黛玉很害怕。

可巧林黛玉也来探视宝钗,看见了他们在房中互相欣赏那两件婚姻象征物,她有些吃醋,于是就说:“哎呦,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言外之意是:既有了我,为什么又来了一个宝钗呢?黛玉因为喜欢贾宝玉,因而就不加掩饰自己的感情,流露出少女特有的醋劲。

薛宝钗林黛玉性格比较论

薛宝钗林黛玉性格比较论

薛宝钗、林黛玉性格比较论曲靖师院小教文专0501班学号:20056011914 姓名:卢小朴摘要:《红楼梦》塑造了两个绝顶聪明的女主人公,薛宝钗和林黛玉。

她们同属千金小姐,且各自都才貌出众,只因身世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让她们性格迥异。

一个大度,一个小性;一个安分随时,一个任性孤高;一个倍受推崇,一个倍受冷落。

分析她们的性格,我们可以看到她们性格的复杂性,是多种性格的统一体。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性格一、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冷美人”薛宝钗出身于“真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世家,而“病西施”林黛玉则出身于虽系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的文人家庭。

出身于两种不同环境的两个女孩所受的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呢?皇商家庭出身的社钗从小也曾淘气过。

七八岁时也够顽皮的。

她和兄弟姐妹在一处也怕读正经书。

因祖上有许多藏书,他们经常偷看《西厢》《琵琶》《元人百种》等书。

后被家人发现,骂的骂,打的打,烧的烧才丢开了……家人不准看所谓的杂书,在家人的打骂声中,淘气顽皮偷看杂书的宝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核心教育的宝姑娘。

虽然宝钗冰雪聪明,知识面甚广,但她只专心于女红,一天大半时间是穿着家常衣服在炕上做女工。

对于姐妹们的作诗联,句她不过是出于应酬略作一二。

薛宝钗聪明灵慧,幼时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教养,成就了她博学多识,浑厚深入的修养;培养了她眼于现实,用心于经济仕途的才能气质。

针织女红,管理应对,无所不能。

但她自己不以展现才思为然,而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处事金针,因此,在其判词中不言其才,而以“可以停机德”来形容,强调其贤德。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黛玉的第一任老师非我辈可比,其父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其母贾敏是史老太君最钟爱的小女儿。

黛玉的老师贾雪村说:“我这女学生言谈举止另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个凡方得此女,今知为荣府之外孙,又个足罕矣。

”那么贾敏到底不凡到什么地步呢?我们可以先从史太君身上找一下贾敏的影子。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女性形象解读与对比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女性形象解读与对比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女性形象解读与对比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书中塑造了众多精彩细腻的人物形象,其中宝钗和黛玉是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两个女性角色。

本文将围绕宝钗和黛玉展开,就她们在小说中的形象特点、性格分析以及所代表的不同女性类型进行解读,并进行对比分析。

宝钗:智慧与坚韧宝钗是贾府中贾母外孙女,聪明睿智且心思缜密。

她具有出色的才情和卓越的智慧,在家族内部享有极高的声望。

她对待自己的事业非常认真,总是能够做到既头脑冷静又考虑周全。

同时,宝钗也展现出坚韧不拔的一面,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勇敢坚持并寻求解决办法。

黛玉:独特与敏感黛玉是贾府中贾母之孙,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黛玉十分敏感且多愁善感,对于自己情感和他人的关怀都非常深刻。

她对花草、诗书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黛玉在情感上非常纯真,但由于过于敏感而容易受到伤害。

宝钗与黛玉的性格对比宝钗和黛玉在性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宝钗注重理智和思考,行事稳重而成熟;而黛玉则更加情绪化和柔弱。

宝钗具有冷静和果断的特点,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而黛玉则容易被情感所左右,较为消极和悲观。

宝钗与黛玉所代表的女性类型宝钗和黛玉在《红楼梦》中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宝钗以聪明、坚韧、睿智为特点,展示了一种独立自主、有才华且富有战略眼光的现代女性形象。

她不仅在外貌上美丽,更在智慧和生活技巧上与男性角色媲美。

而黛玉则代表了一种敏感、多愁善感的女性形象。

她通过对自我情感的反思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传递了追求真实内心需求和渴望得到关注与理解的现代女性特质。

结论通过对宝钗和黛玉这两个角色的解读与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丰富多样、鲜活生动的人物。

宝钗代表了聪明、坚韧,并具有突出才华和独特胆识;而黛玉则展示了敏感、多愁善感的一面,呈现出脆弱但又深邃细腻的情感特点。

这两个角色各自有着独特魅力,并通过她们之间的对比衬托出所代表的不同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异同及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异同及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异同及形象对比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而其中的两位女主角宝钗和黛玉也是广为人知的角色。

这篇文档将探讨宝钗与黛玉在红楼梦中的异同,并进行形象对比分析。

1. 宝钗与黛玉的背景差异首先,宝钗和黛玉在背景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宝钗作为贾府的外戚女儿,出身高贵,家境富裕。

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情出众,礼貌得体。

相比之下,黛玉则是贾府中普通媳妇之女,在家族地位和经济条件上与宝钗存在差距。

2. 宝钗与黛玉对待感情的不同方式其次,宝钗和黛玉在处理感情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

宝钗注重理智和稳定,在遇到感情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并做出合理抉择。

她对待感情较为理智,不轻易陷入情感的漩涡中。

相对而言,黛玉则更加情绪化和多愁善感。

她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爱恨情仇表现得更加激烈。

3. 宝钗与黛玉的性格特点此外,宝钗和黛玉在性格上也有明显区别。

宝钗是一个聪明、睿智而机敏的女子,她善于社交,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的圆滑与机巧。

宝钗通常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情解决许多问题。

相反,黛玉则是一个内向、敏感且极具创造力的人物。

她天生具有文艺才华,对于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创造力。

4. 宝钗与黛玉对命运的不同态度最后,宝钗和黛玉在面对命运挫折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宝钗往往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在逆境中做出正确选择。

她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反,黛玉常常因为对于命运的无奈而陷入沉思与忧愁之中,经常表现出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

结论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宝钗和黛玉在背景、处理感情、性格特点以及对待命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但同时,她们也有共同之处:都是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度内涵的角色,都承载了作者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异同与对比关系为红楼梦增添了丰富性,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各自特征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各自特征

3、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 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林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林黛玉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她与礼法井井的贾府环境格格不入。

她傲世孤高,不是对随便什么人的浅薄低头的傲气,而是对浊世及其代表人物的傲骨、高傲、孤芳自重,决不低头!
薛宝钗比较有心计。

处事圆滑有才貌、有学问、有头脑,修养极高,功夫很深,处理人事的水平、技巧,超出常人。

一个丰满如太真,一个苗条如西子;一个端庄凝重,一个天真孤傲;一个雍容典雅,一个俏丽明洁;“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及其妙,莫能相下”。

(俞平伯语)。

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比较作文

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比较作文

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比较作文
《红楼梦》里两大闺阁佳人,一个是薛宝钗,一个是林黛玉。

虽然都是才色双全的贤惠大家闺秀,但个性却判若云泥。

薛宝钗,生性温婉知书达理,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传统女子。

她循规矩不是因为愚钝,而是因为她内心有一种宁静祥和,懂得取舍适可而止。

她不会做出过于激进的事,但也不会拘泥于一成不变。

她能随遇而安,也能在关键时候体现出英明睿智。

她不是完美无缺,但她懂得怎样优雅地掩盖自己的缺陷。

林黛玉却是另一番景象,她是那种极富个性的才女。

她不安于现状,总是对生活和世界抱有无限遐想。

她敏感多疑,情绪起伏大,但也正因如此,她才有着独特的艺术才华。

她不是个传统的贤良淑德女子,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

她随性而为,不拘小节,但这也让她常常陷入困境。

薛宝钗的长处是圆融世故,处理事物游刃有余。

但她也可能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求变的勇气。

相比之下,林黛玉虽然个性飘忽不定,但她勇于追求,不甘平庸。

她是个不安分的浪漫主义者,追求自由和理想。

两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都存在缺陷。

薛宝钗太过世故圆滑,可能会被认为油滑世故;林黛玉的反叛性格,又可能会被视为放肆无理。

但不可否认,她们都是当时最杰出的女性代表,展现了不同层面的女性魅力。

我想,她们都值得被铭记,因为她们展现了女性独有的智慧和力量。


论是薛宝钗的温润大气,还是林黛玉的桀骜不驯,都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独特个性和内在价值。

她们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出色的写照。

11个版本林黛玉对比,你最喜欢的

11个版本林黛玉对比,你最喜欢的

11个版本林黛玉对比,你最喜欢的摘要:1.前言:介绍林黛玉和薛宝钗2.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洁癖、敏感、自尊心强、才情出众3.薛宝钗的性格特点:端庄、稳重、圆滑、才貌双全4.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表现5.结论:分析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的魅力所在正文:在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位重要的女性角色。

她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吸引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对比以及各自的魅力入手,分析一下她们在书中的表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是个非常讲究洁净的人,这一点从她葬花的情节中可以看出。

她不愿意让宝玉看到自己被烫伤的样子,因为她有洁癖。

此外,林黛玉敏感多疑,自尊心非常强。

她曾在咏白海棠时,用“碾冰为土玉为盆”来形容白海棠的居住环境,可见她对环境的要求极高。

林黛玉的才情也是众所周知的,她在书中写过许多优美的诗句,令人感叹不已。

接着,我们看看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薛宝钗为人端庄稳重,圆滑世故。

她在书中一直扮演着贤良淑德的角色,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薛宝钗才貌双全,不仅人长得美,而且才情出众,曾与黛玉一起在诗社中一展才华。

此外,薛宝钗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她总是能够在家庭纷争中保持中立,为家族和睦尽一份力。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表现也各有千秋。

林黛玉因为敏感多疑、自尊心强,使得她在与宝玉的感情纠葛中备受折磨。

而薛宝钗则因为稳重圆滑、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使得她在家族中地位不断提升。

这两位女性角色在书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不同性格特点的描绘与刻画。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的魅力所在。

林黛玉的魅力在于她的才情出众、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这些特点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充满个性的角色。

而薛宝钗的魅力则在于她的端庄稳重、圆滑世故、才貌双全,这些特点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角色。

两位角色各自的魅力,吸引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
(一)林黛玉:
林黛玉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环境的原因造就了她奇
高的天分,极强的自尊心,特别敏感(甚至过度敏感),特别孤傲,如春花般的嫩弱特质,使她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某种讽刺性甚至幼稚的攻击性。

她父母双亡、寄人篱
下、挚友极少、知音难遇、婚姻无人做主、爱情未有保障的处境,又强化了她的以上
性格特征和个性表现。

但她的这种性格,是多向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

黛玉的尖刻,既有姐妹之间、姑嫂之间的喜谑,如她和湘云之间的口角之争。

而这类刁钻,令人只觉其伶俐可爱。

同时又有针对脾性不合、品性相左的人,才显现出的真正的孤傲和
讥锋。

譬如对于“阴微鄙贱”、搞“魇魔法”害人,向贾
政告密挑唆的赵姨娘,“林丫头把我们娘俩儿正眼也不瞧”。

这恰恰包含着她纯正明朗、洁身自好、不歪不斜、不被不阿
的为人品格。

而对宝钗、宝玉,则是大量的、主要的,但属于爱情纠葛。

前34回中黛玉
三天两头的跟宝玉呕气吵闹,跟宝钗斗心眼儿,作者描写了黛玉的大小十几次争吵斗嘴:
因宝玉在宝钗处“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为夜访怡红院叫门不开而大吵;为不放心湘云的金麒麟而最后一次吵,等等。

而这些主要是宝黛爱情正处在磨合期,正所谓
“情因相爱及相伤”。

同时也是出于对金玉之说的戒备。

这种争吵的最根本原因,还是
“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对立与争斗!
而另一方面,这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少女,对于意趣相投、情性相合的姐妹、诗
友乃至丫头、婆子,又是那样地谦和、尊重、友好、宽厚。

妙玉嘲笑她“竟是大俗人,
连水都
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而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诚地请教她改正自己的诗作。

尤其是紫鹃,她是黛玉的
贴身丫头,却可以批评她跟宝玉吵架“太浮躁了些”,“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也可以直面建议她“趁早坐定了大事要紧”,不要“耽误了时光”。

晴雯这位俏丫头在
宝黛之间,实际不自觉的充当了红娘,宝玉的那两条定情手
帕,就是专让晴雯递送的。

而黛玉对晴雯也是格外厚待。

宝玉的《芙蓉诔》中“惭违
共穴之盟”一句,黛玉听了却不妒不忌,反而赞赏这祭文新奇,甚至建议把其中一句
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

以上都说明黛玉并非一味地“小性儿”更多的倒是接人待物很有区别,尤其对待姐妹、
诗友、丫头、婆子,表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友爱和主奴之间超越等级的近代民主色彩
的平等思想萌芽。

林黛玉天生叛逆,人格理想跟贾府择偶标准乃至当时世道轩轾不合。

她从不规劝宝玉
为官做宰、立身扬名,大胆背叛贵
族阶级的政治道路和人生规范。

与宝钗相反,黛玉对贾母们
“接待不周,礼教粗忽”,这正概括了她与礼法井井的贾府
环境格格不入的叛逆人格。

2
她的傲世孤高,不是对随便什么人的浅薄低头的傲气,而是对浊世及其代表人物的傲
骨、高傲、孤芳自重,决不低头!黛玉在气质上是个诗人,她的人格、理想主要从她
的诗词中流出。

“碾冰为土玉为盆”的白海棠,正表现着她品格的高
洁。

“孤高傲世偕谁隐”的秋菊,有表现着她孤傲的骨气。

“疏竹虚窗时滴沥”的竹子,更表现着她宁折不阿的节操。

黛玉
的《葬花吟》根式其人气质的浓缩:“风刀霜剑严相逼”,岂止是王氏、贾母之类的凌逼,更是严酷现实的写照。

春光寓
意着她的青春,她自怜自恼,又无可奈何。

但她“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她宁死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人格的价值!
(二)薛宝钗:
薛宝钗出身名门,自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使得她颇具淑
女风范,也不愧为作者所誉的“山中高士”,有才貌、有学问、有头脑,修养极高,功夫很深,处理人事的水平、技巧,超出常人。

宝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而引人深省的也正是她的“无情”。

第27回宝钗在滴翠亭
外展扇扑蝶,显出的是一种少女
的青春情趣。

但是她无意听到小红与坠儿的谈话,她便用计嫁祸颦儿,结果小红真以
为是林姑娘听了,走露了风声。


钗眼看得逞,“心中好笑”。

宝钗的“脱壳计”,动机与效果、行动与道德准则都明摆着,难道还难以判断其损人利己的本
质吗?宝钗的圆滑,不是灵机一动的偶尔为之,而是有着一贯的指导思想的。

宝钗的为人准则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守己,自云守拙”。

这给人留下端庄
的印象,但她明明不愚不拙,还要藏着掖着做什么?宝钗的藏愚守拙,跟探春的“朴
而不俗,直而不浊”一对比,便显出宝钗的装蒜、圆滑甚至虚伪,而不是谦虚。

与黛玉的大胆追求、直率表露不同的是,宝钗的爱情总是发乎情而止乎礼,决不贸然
逾规越矩,分外隐蔽曲折,又是反
而远着宝玉,而她爱得越深,越表现为规劝宝玉“务正”,十分满意和有意支持袭人的箴谏。

宝钗对于金玉良缘是力争的,且属于暗争。

宝钗是第一个觉察宝黛私情的,因此她也
是第一个讥刺黛玉:“如来佛有管林姑娘的姻缘了”。

她明明知道姨妈王夫人嫌黛玉对儿子多心,要补黛玉的心,她却有
意当着王夫人的面,让宝玉“陪着林姑娘走一趟吧”,“快瞧瞧林妹妹去吧”,“她心里打紧不自在呢”!
并非宝钗没有爱宝玉的权利,也不是说她没有跟黛玉争夺爱情的资格,而是宝钗的心
计、策略、手段不当。

她摸清了宝
玉的情感取向,便知趣地退出与黛玉的莺斗燕妒,把自己的
金玉婚姻让其母薛姨妈去张罗了。

而后宝钗的“解疑癖”、“金兰语”,薛姨妈的“慰颦儿”,看似温馨,却是骗取了黛玉的一片真心。

宝钗是一个封建家族秩序的忠实捍卫者,她很符合当时的道德准则。

她性格的悲剧归
根到底是封建伦理纲常的模式制约出来的,窒息了她幼时纯真烂漫的天性,最终成了
封建礼教和没落贵族的殉葬品。

但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上还是有共同点的。

她们对爱情同样的执着,并各自争取。

她们同样地聪慧过人,并且都很有理财能力
二人对爱情的态度不同
薛宝钗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表现出很多差别,也反映了她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薛宝钗严
格遵循封建社会为人处
事的规范。

她想力争做一个封建淑女,这是她的性格,因而在
感情上必然是深藏不露的。

黛玉对宝玉的关心,对宝玉的爱
就不像宝钗那样。

薛宝钗的爱偏重于功利,而宝黛之间则心心相印,无纤无尘。

春尽花魂无觅处,人间再无潇湘子。

有道是:万般磨难皆因痴。

古今情场中,还不尽
的风月债,都只因太过执著。

但普天之下,痴男怨女之中,却总有这样一群人,因执
著而被流传,比如世外仙姝林黛玉。

她以一个少女全部的青春演绎了
一段传世的绝恋。

干净、纯真、绝望,黛玉的吸引力也正在此。

黛玉是一个完全活在
爱里的美女。

黛玉一直反对仕途经
济的科举制度,所以一往情深地爱着宝玉,绝不是仰慕对方
的财势和才貌,更丝毫没有“夫贵妻荣,博得个五品诰封”的鄙俗观念。

黛玉是宝玉叛逆道路上的同行者、支持者。

他们
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封建,鄙弃功名利禄思想基础之上的
心灵契合。

纯真的爱是黛玉一生最大的追求,她把爱情看得
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己所爱的人及他
们的爱情。

黛玉与宝玉生活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思想认
识上蔑视世俗的仕途经济、功名利禄,因而产生了如胶似漆
的爱情。

鲁迅先生也说:“宝玉与黛玉爱最深。

”黛玉敢于追
求纯真的爱情。

《红楼梦》中最动人的篇章是对宝玉和黛
玉爱情的描写。

对于宝玉,宝钗的感情可能更为复杂一点。

因为在宝钗的价
值取向上,她认同于儒家的“经世治国之道”,她理想中的男子是应该“读书明理”能够“辅国治民”的。

所以看见宝玉成天只想着做个“富贵闲人,她当然是有所不
满的。

于是她屡屡规劝宝玉去关心仕途经济,希望宝玉能够担气男人的分内之事,去做明理的读书人。

但是宝玉却并
不同她的价值观,这对她来讲未尝不是一种缺憾。

她也喜欢宝玉,但她有她自己的道德操守,并已将其纳入了礼法的范畴之内。

她也深知宝玉心中只有一个林妹妹,并不
爱自己,这个自尊的贵族小姐,却愿意李代桃僵,恪守礼
教,奉母命嫁给了宝玉。

虽然尴尬的婚姻并没有带来幸福,
她还是自觉地依“理”而行,竭力去维系她的不幸的婚姻。

宝钗的一生都在极其自觉的道德自修中规范着自己,维护着外在的和谐。

最终赢了婚姻,输了爱情和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