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对比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一)林黛玉:林黛玉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环境的原因造就了她奇高的天分,极强的自尊心,特别敏感(甚至过度敏感),特别孤傲,如春花般的嫩弱特质,使她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某种讽刺性甚至幼稚的攻击性。
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挚友极少、知音难遇、婚姻无人做主、爱情未有保障的处境,又强化了她的以上性格特征和个性表现。
但她的这种性格,是多向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
黛玉的尖刻,既有姐妹之间、姑嫂之间的喜谑,如她和湘云之间的口角之争。
而这类刁钻,令人只觉其伶俐可爱。
同时又有针对脾性不合、品性相左的人,才显现出的真正的孤傲和讥锋。
譬如对于“阴微鄙贱”、搞“魇魔法”害人,向贾政告密挑唆的赵姨娘,“林丫头把我们娘俩儿正眼也不瞧”。
这恰恰包含着她纯正明朗、洁身自好、不歪不斜、不被不阿的为人品格。
而对宝钗、宝玉,则是大量的、主要的,但属于爱情纠葛。
前34回中黛玉三天两头的跟宝玉呕气吵闹,跟宝钗斗心眼儿,作者描写了黛玉的大小十几次争吵斗嘴:因宝玉在宝钗处“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为夜访怡红院叫门不开而大吵;为不放心湘云的金麒麟而最后一次吵,等等。
而这些主要是宝黛爱情正处在磨合期,正所谓“情因相爱及相伤”。
同时也是出于对金玉之说的戒备。
这种争吵的最根本原因,还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对立与争斗!而另一方面,这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少女,对于意趣相投、情性相合的姐妹、诗友乃至丫头、婆子,又是那样地谦和、尊重、友好、宽厚。
妙玉嘲笑她“竟是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而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诚地请教她改正自己的诗作。
尤其是紫鹃,她是黛玉的贴身丫头,却可以批评她跟宝玉吵架“太浮躁了些”,“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也可以直面建议她“趁早坐定了大事要紧”,不要“耽误了时光”。
晴雯这位俏丫头在宝黛之间,实际不自觉的充当了红娘,宝玉的那两条定情手帕,就是专让晴雯递送的。
试析儒林外史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形象对比

试析儒林外史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形象对比《试析儒林外史中林黛玉与薛宝钗形象对比》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揭示官场黑暗、社会丑恶为主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位女性角色因其鲜明个性和截然不同的命运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试析儒林外史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形象对比,探讨她们分别代表的意义与作用。
一、家庭背景与个性特点林黛玉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因而个性多愁善感,敏感脆弱。
她聪明敏感,对于周围世界格外敏锐,感受到的痛苦也更加深刻。
黛玉有着丰富的诗才和文学情趣,她热爱自然,喜欢描绘美好的事物。
然而,因为命运的不公,她常常被打压和伤害,在家庭和婚姻中遭受到了极大的痛苦。
相对于林黛玉的悲剧命运,薛宝钗则来自富裕的官宦之家。
薛宝钗的父亲是权贵之人,她在家族中备受宠爱,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性格开朗、大方,也更加明理,懂得如何处世,对人对事都有清晰的判断力。
她具备了从小家庭环境带来的优势,让她在面对困境时更加从容。
二、婚姻命运的不同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婚姻命运截然不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她们的人生轨迹。
林黛玉原本与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她们无法走到一起。
而黛玉又深爱着贾宝玉,却又无法得到他的宠爱。
这种爱情的痛苦对于黛玉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也加深了她内心的阴郁。
与黛玉不同,在儒林外史中,薛宝钗以结婚为转折点,她与曾经的挚爱晴雯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薛宝钗的婚姻并没有经历太大的风波,她的婚姻生活给予了她家庭温暖和幸福。
这样的命运安排使得薛宝钗成为读者眼中的璀璨女性形象。
三、对家庭与社会的态度与作用林黛玉在儒林外史中扮演着一位坚持自我、追求真实的角色。
她拥有强烈的思想独立性和女权意识,对于婚姻制度抱有怀疑态度。
黛玉对于家庭以及社会的规矩束缚不屑一顾,她宁愿选择自由,也不愿意迎合众人的眼光。
这种反叛的态度使得她成为了一位独特的存在。
相反,薛宝钗在儒林外史中代表着保守的家庭观念。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塑造了众多深具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其中两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两者在性格、家庭背景、才艺特长以及命运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演变提供了剧烈的冲突和变化。
下面将通过对两位主要人物的分析,来探讨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差异和共性。
首先,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有着显著的对比。
林黛玉性格奔放多情,自由散漫,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她情绪起伏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陷入忧郁和消沉之中。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沉稳冷静的女孩,性格温和,胸怀宽广。
她善于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周全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两者性格的不同也导致了她们在与他人交往时的不同表现,林黛玉对待珍贵的人际关系敏感多疑,在爱情上非常专注和执着,而薛宝钗则更为理智和圆融,对待友情和爱情都能够持平常心。
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家庭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
林黛玉出生于荣府,是贾母的外孙女,与宝玉是亲兄妹关系。
她在家族里地位特殊,家财万贯,但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出家,而她的身世伤感复杂,常常感到孤独和无望。
薛宝钗则出生于贵妃府,娇嫩玲珑,温文尔雅,家庭富裕,地位显赫。
她虽然在家族里与其他女性一样有限制和约束,但是她的出身和家底让她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性格也因此更为沉着淡定。
再次,两位女子在才艺特长上也有所异同。
林黛玉具有超凡的文才和诗艺,擅长写作和表达情感,她的才能给她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
而薛宝钗则以聪明才智、机智敏锐而闻名,她的精明和灵活的头脑帮助她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纷争。
尽管两者的才艺特长不同,但都展现了她们卓越的智慧和个人魅力。
最后,在命运的安排和结局上,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截然不同的走向。
林黛玉是小说中最为伤感和悲剧性的人物,她的一生注定是悲情的,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和满足。
而薛宝钗则是最为幸运的人物之一,她以她的美丽和贞短,成功地嫁给了贾家名门正派的人物,过上了幸福而体面的生活。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一)林黛玉:林黛玉因为自身得生活经历与教育环境得原因造就了她奇高得天分,极强得自尊心,特别敏感(甚至过度敏感),特别孤傲,如春花般得嫩弱特质,使她有强烈得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某种讽刺性甚至幼稚得攻击性。
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挚友极少、知音难遇、婚姻无人做主、爱情未有保障得处境,又强化了她得以上性格特征与个性表现。
但她得这种性格,就是多向得、动态得、发展变化得。
黛玉得尖刻,既有姐妹之间、姑嫂之间得喜谑,如她与湘云之间得口角之争。
而这类刁钻,令人只觉其伶俐可爱。
同时又有针对脾性不合、品性相左得人,才显现出得真正得孤傲与讥锋。
譬如对于“阴微鄙贱”、搞“魇魔法”害人,向贾政告密挑唆得赵姨娘,“林丫头把我们娘俩儿正眼也不瞧”。
这恰恰包含着她纯正明朗、洁身自好、不歪不斜、不被不阿得为人品格。
而对宝钗、宝玉,则就是大量得、主要得,但属于爱情纠葛。
前34回中黛玉三天两头得跟宝玉呕气吵闹,跟宝钗斗心眼儿,作者描写了黛玉得大小十几次争吵斗嘴:因宝玉在宝钗处“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为夜访怡红院叫门不开而大吵;为不放心湘云得金麒麟而最后一次吵,等等。
而这些主要就是宝黛爱情正处在磨合期,正所谓“情因相爱及相伤”。
同时也就是出于对金玉之说得戒备。
这种争吵得最根本原因,还就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得对立与争斗!而另一方面,这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得少女,对于意趣相投、情性相合得姐妹、诗友乃至丫头、婆子,又就是那样地谦与、尊重、友好、宽厚。
妙玉嘲笑她“竟就是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而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诚地请教她改正自己得诗作。
尤其就是紫鹃,她就是黛玉得贴身丫头,却可以批评她跟宝玉吵架“太浮躁了些”,“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也可以直面建议她“趁早坐定了大事要紧”,不要“耽误了时光”。
晴雯这位俏丫头在宝黛之间,实际不自觉得充当了红娘,宝玉得那两条定情手帕,就就是专让晴雯递送得。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宝钗宁和黛玉自强不息的形象。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贵女,才情出众,而薛宝钗则是贾府中的另一位贵女,深受贾母的宠爱。
两位女主角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在人物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
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感性、敏感而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天生有一种艺术家般的敏感和眼光,对于美的追求异常执着。
她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对于爱情和友情都有着很深的执着。
然而,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也让她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打击。
与此相反,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坚强的女性。
她对待事物和情感都较为淡漠,总能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明确的目标。
她的性格使她能够在遭遇困境时坚定地面对和应对,不会被外界的情绪所左右。
其次,从才情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文艺才女。
她擅长诗词,且有艺术家般的眼光和创造力。
她的诗作和才华常常给人以启迪和震撼,可见她的才气之高。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
她是书香门第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琴棋书画,而且还擅长经管家务,深得贾母的喜爱。
她的才情使得她在贾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了她的聪明才智。
最后,从人生观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
林黛玉对于人生有着一种浪漫而矛盾的看法,她深信世间万象皆苦,对于名利权势等传统的价值观持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她渴望自由和真实的爱情,却又被现实的桎梏所束缚。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传统和务实的女子,她将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视作重要的生活追求。
她谨守礼仪和传统,努力维持家族的声誉和地位。
她的人生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要顺应社会和家族的规范。
总结起来,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鲜明的女主角。
林黛玉感性、敏感,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爱情,而薛宝钗理性、坚强,追求家族和个人的荣耀。
两位女主角在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彰显出不同性格女性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也展示了世俗和理想的冲突。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在小说中,她们两个既是表妹,也是亲姐妹。
她们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截然不同,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下面将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分析和对比。
首先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有着非常出众的才情和文艺修养。
她娇弱美丽,自幼聪明伶俐,被称为“林妹妹”。
然而,她却具有明显的忧郁和敏感的性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她对于红楼的环境充满了怨念和不满,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患得患失,常常把自己的感情与世俗的利益相混淆。
尤其是对于贾宝玉的感情,她常常表现出距离感和矛盾心态。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她的独立自主,毅然决然,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有一些矛盾的地方。
她崇尚自由和追求真实,不愿屈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深知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愿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嫁人生子的角色。
她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自己明确的想法和追求,她渴望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追求真爱和真正的幸福。
然而,她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一种对于世俗声名和地位的渴望,对于红楼的荣华富贵也有一定的向往。
她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冲突,她在这个冲突中表现出了矛盾和痛苦的一面。
而薛宝钗则展现出了与林黛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
她是贾宝玉的亲姐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她婉约美丽,文静贤淑,通情达理,非常懂得处事处理人际关系。
她为人谦逊,人缘好,深得贾母宠爱。
她对待生活有着平和的态度,不求富贵,只求安宁。
她对于感情和家庭有着执著的追求,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都非常珍惜。
她为了家族和她所在的环境付出了很多,但却并不后悔或者抱怨。
她是一个明理和有智慧的女性,她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总之,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她们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因为没有兄妹,只她一个,从小父亲请教师教她,她聪明伶俐,博览群书,具有高人一等的才华,但她博览群书只是为了满足文艺兴趣,发挥灵性,于是心醉于《西厢记》、《牡丹亭》这种浪漫传奇,没有一点功力性,每次作诗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发挥,她的一生是为了恋爱,因此她的诗歌大部分是与自己心情有关的恋歌,愁歌,悲歌,她看到落花吟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未若锦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她吟这首《葬花吟》是因为昨夜晴雯不开门,错疑宝玉身上,非常伤心,就由着性子发泄,她做《咏菊》“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蛰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这菊花诗不但主观地寄托了黛玉的身世之感,也客观地把诗刻画得极深入,极美妙。
她做《桃花行》“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空月痕!”宝玉看了并称赞,却滚下泪来。
他知道,这是黛玉为他而做的歌,让他心碎,心疼,心怜。
她的诗就是这样任意挥洒,不管符合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只由着自己的兴趣就是了。
宝钗也是学问渊博,她却是为了做现实生活中的正统人物。
宝钗由于出身官宦世家,因为皇上“微才能”,在宦官名家之女,皆得报名达部,以供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当才人。
因此,宝钗为了“学以致用”她的求知有一定的规范,她不但认为那些“新书”移了性情,甚至于说:“咱们女孩家不识字的倒好。
”在诗才方面,只有她作诗有时候能胜过黛玉。
她作诗只是吟咏工细,绝不会像黛玉那样由着性子发挥,她有一定的尺度,缺乏飘逸的意境,那首《柳絮》时命意更俗,结尾说:“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女主角,虽然性格迥异,但都有各自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简要判词:
1. 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敏感的人物,她具有灵性和才情,善于诗词和绘画。
她对于生活的感知力极高,对美的追求和崇尚非常强烈。
她敏感而多疑,容易受伤,但同时也有坚强的一面,敢于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她的才情、艺术天赋和独特的个性使她成为众多人的宠爱和关注焦点。
2. 薛宝钗:
薛宝钗是一个智慧、睿智而温和的女子,她虽然不如林黛玉那样充满热情和情感,但她却深得众人喜爱。
她性格温和,处事圆融,深知世事沉浮,以宽容和和解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折磨。
她婉约的美丽和温柔的性格使她成为众多人信赖与依靠的对象,也是红楼梦中的贤淑代表。
总的来说,林黛玉和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形象,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但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对比
一、身世背景
林黛玉年幼深受父母宠爱,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
因母亲去世早,被接到荣国府抚养,虽是寄人篱下,却颇受到贾母的宠爱。
薛宝钗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皇商之女。
父亲在世时颇受宠爱,还让人教其念书识字,甚至其智慧和涵养高于她的哥哥薛蟠。
林黛玉与薛宝钗二人均是幼年丧父,自小受到父母熏陶念书识字,博览群书。
在家境上宝钗比黛玉更具优势,皇商之女的财富积累可让其客居大观园时“一应曰费供给,一概免却”。
二、才华学识
在元春命宝玉做诗时,宝钗提醒他“怡红快绿”的典故,故宝玉称宝钗为“一字之师”。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时,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稿。
”探春道:“这评的有理。
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众姐妹中宝钗的文采可谓称得上可以与黛玉抗衡。
三、对待侍者的态度
黛玉和她的贴身丫头紫鹃情同姐妹,事事为她着想。
香菱学诗,黛玉丝毫不在乎身份地位的区别,且悉心教导。
宝钗在听到金钏儿的死讯之时,没有像袭人一样流泪惋惜。
而是想到马上跑去安慰自己未来的婆婆王夫人,把全部的责任归咎于钏儿一个人身上。
此外,她还毫不忌讳地将自己的衣裳给死去的钏儿穿上,并嘱咐多给她的家人一些银两以尽主仆之情。
这些反映了宝钗冷酷无情的一面,更展示其维护封建贵族罪恶的庸俗性。
和黛玉的天真无邪、待人真诚相比就显得失色。
四、独特个性
黛玉虽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是在她面对生活时,却显得纯真率直、实话实说。
虽说是姨妈送的珠花,一样的坦率直言:“别人挑剩下的珠花我坚决不要。
”
宝钗平日里和宝玉相处,却从未表露出自己也喜欢宝玉的情感。
直到宝玉受伤之时,来看望宝玉的伤势,趁着无人时,拿起旁边绣有鸳鸯的肚兜一针一线地刺绣着。
宝钗能冷静克制自己的情感,不轻易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待人接物时,处处温柔,事事周到因而她能受到贾府上下众人的喜爱。
五、为人处事之道
黛玉富有“尖酸刻薄”之相。
平日里视宝钗为自己爱情的竞争对手,一旦抓住宝钗不是的机会便对其冷嘲热讽。
就连真心喜欢自己的宝玉也不完全放心。
宝钗在面对黛玉的冷嘲热讽时显得落落大方,不计前嫌。
在黛玉生病时,亲自去探望并派遣下人给黛玉送去燕窝补身子。
身在派系众多、嫡庶争夺激烈、主仆矛盾尖锐的贾府之中,她也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贾母为自己庆生,她点贾母爱看的戏,并将贾母喜爱甜腻之食的习惯大声说出,以此博得贾母的欢心。
自己兄长带回礼物之时还不忘给赵姨娘和贾环带去一份。
六、爱情结局
黛玉孤高自许,在人际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宝玉成为她唯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给了宝玉。
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寄居贾府既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但又没有兄长,无家可归,离不开贾府,甚至把自己的婚姻大事还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她既热烈追求爱情自由,但封建礼教的束缚,又使她不断地受到内心的煎熬。
因此,她的爱情显得特别的深沉而扭曲。
在宝玉成婚之时,她便焚诗稿泪尽身亡。
宝钗分明对宝玉情有独钟,可她却将这种感情封闭到庄而不漏的地步。
她也有爱美的天性和很高的审美能力,她却常常不知不觉地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
她信从封建道德从而使自己失去许多童心,许多自由,逐渐被封建规范磨去了应有的个性锋芒。
对自己所爱的人与物不敢有太强烈的追
求,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不敢断然决裂,她的生命处在一种扭曲压抑的状态。
最终因为两人理想志趣不和,且宝玉不忘“木石前盟”的林妹妹,最后也落得个“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独守空闺,抱憾终身的下场。
两个人最后的爱情结局都是悲惨的,一个是独自葬花焚诗稿郁郁而终;另一个是丈夫遁入空门后,留下自己独自面对日益衰落惨败的贾府,处理一大堆生活上的琐碎繁杂之事。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
(责任编辑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