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断——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

合集下载

红楼梦之薛宝钗、林黛玉比较

红楼梦之薛宝钗、林黛玉比较
红楼梦
薛宝钗、林黛玉比较
到纵美叹世终山空俺都 底然中人外不中对只道 意是不间仙忘高着念是 难齐足 姝 士 木金 平眉今 寂 晶 石玉 举方 寞 莹 前良 案信 林 雪 盟姻
薛宝钗介绍
薛宝钗,小说《红楼梦》中人 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 之女,贾宝玉的姨表姐,被誉 为“群芳之冠”。薛宝钗容貌 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热衷于“仕途经济” ,恪守封 建妇德,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 下,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由 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 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 婚后不久即出家为僧。薛宝钗 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薛宝钗、林黛玉性格比较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聪慧的少女,她任情率性,保持 了自然的性情,保存了较多的自我。她孤高自许,在 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她并没 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 长的需要去劝告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虚伪和庸俗,以高 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 运的悲剧感受。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 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她内心世界的矛盾和她与生俱 来的感伤气质,病弱之躯结合在一起。
林黛玉介绍
林黛玉,小说《红楼梦》中的 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 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 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 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姑苏人 氏,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 林如海之女。原为太虚幻境中 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 溉之恩而转世。自幼体弱多病、 多愁善感,因母亲早亡,寄住 在贾府,后父亲病故,家道中 落,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 活。林黛玉生得倾城容貌,兼 有旷世诗才,名列“金陵十二 钗”正册之首。作为一个极具 美学含义的小说人物,林黛玉 已经成为形容女子多愁善感、 多病、身体虚弱、爱哭的代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 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 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 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 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 清泉。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塑造了众多深具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其中两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两者在性格、家庭背景、才艺特长以及命运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演变提供了剧烈的冲突和变化。

下面将通过对两位主要人物的分析,来探讨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差异和共性。

首先,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有着显著的对比。

林黛玉性格奔放多情,自由散漫,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她情绪起伏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陷入忧郁和消沉之中。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沉稳冷静的女孩,性格温和,胸怀宽广。

她善于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周全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两者性格的不同也导致了她们在与他人交往时的不同表现,林黛玉对待珍贵的人际关系敏感多疑,在爱情上非常专注和执着,而薛宝钗则更为理智和圆融,对待友情和爱情都能够持平常心。

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家庭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

林黛玉出生于荣府,是贾母的外孙女,与宝玉是亲兄妹关系。

她在家族里地位特殊,家财万贯,但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出家,而她的身世伤感复杂,常常感到孤独和无望。

薛宝钗则出生于贵妃府,娇嫩玲珑,温文尔雅,家庭富裕,地位显赫。

她虽然在家族里与其他女性一样有限制和约束,但是她的出身和家底让她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性格也因此更为沉着淡定。

再次,两位女子在才艺特长上也有所异同。

林黛玉具有超凡的文才和诗艺,擅长写作和表达情感,她的才能给她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

而薛宝钗则以聪明才智、机智敏锐而闻名,她的精明和灵活的头脑帮助她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纷争。

尽管两者的才艺特长不同,但都展现了她们卓越的智慧和个人魅力。

最后,在命运的安排和结局上,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截然不同的走向。

林黛玉是小说中最为伤感和悲剧性的人物,她的一生注定是悲情的,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和满足。

而薛宝钗则是最为幸运的人物之一,她以她的美丽和贞短,成功地嫁给了贾家名门正派的人物,过上了幸福而体面的生活。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宝钗宁和黛玉自强不息的形象。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贵女,才情出众,而薛宝钗则是贾府中的另一位贵女,深受贾母的宠爱。

两位女主角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在人物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

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感性、敏感而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天生有一种艺术家般的敏感和眼光,对于美的追求异常执着。

她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对于爱情和友情都有着很深的执着。

然而,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也让她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打击。

与此相反,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坚强的女性。

她对待事物和情感都较为淡漠,总能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明确的目标。

她的性格使她能够在遭遇困境时坚定地面对和应对,不会被外界的情绪所左右。

其次,从才情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文艺才女。

她擅长诗词,且有艺术家般的眼光和创造力。

她的诗作和才华常常给人以启迪和震撼,可见她的才气之高。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

她是书香门第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琴棋书画,而且还擅长经管家务,深得贾母的喜爱。

她的才情使得她在贾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了她的聪明才智。

最后,从人生观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

林黛玉对于人生有着一种浪漫而矛盾的看法,她深信世间万象皆苦,对于名利权势等传统的价值观持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她渴望自由和真实的爱情,却又被现实的桎梏所束缚。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传统和务实的女子,她将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视作重要的生活追求。

她谨守礼仪和传统,努力维持家族的声誉和地位。

她的人生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要顺应社会和家族的规范。

总结起来,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鲜明的女主角。

林黛玉感性、敏感,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爱情,而薛宝钗理性、坚强,追求家族和个人的荣耀。

两位女主角在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彰显出不同性格女性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也展示了世俗和理想的冲突。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在小说中,她们两个既是表妹,也是亲姐妹。

她们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截然不同,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下面将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分析和对比。

首先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有着非常出众的才情和文艺修养。

她娇弱美丽,自幼聪明伶俐,被称为“林妹妹”。

然而,她却具有明显的忧郁和敏感的性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她对于红楼的环境充满了怨念和不满,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患得患失,常常把自己的感情与世俗的利益相混淆。

尤其是对于贾宝玉的感情,她常常表现出距离感和矛盾心态。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她的独立自主,毅然决然,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有一些矛盾的地方。

她崇尚自由和追求真实,不愿屈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深知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愿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嫁人生子的角色。

她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自己明确的想法和追求,她渴望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追求真爱和真正的幸福。

然而,她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一种对于世俗声名和地位的渴望,对于红楼的荣华富贵也有一定的向往。

她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冲突,她在这个冲突中表现出了矛盾和痛苦的一面。

而薛宝钗则展现出了与林黛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

她是贾宝玉的亲姐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她婉约美丽,文静贤淑,通情达理,非常懂得处事处理人际关系。

她为人谦逊,人缘好,深得贾母宠爱。

她对待生活有着平和的态度,不求富贵,只求安宁。

她对于感情和家庭有着执著的追求,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都非常珍惜。

她为了家族和她所在的环境付出了很多,但却并不后悔或者抱怨。

她是一个明理和有智慧的女性,她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总之,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她们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因为没有兄妹,只她一个,从小父亲请教师教她,她聪明伶俐,博览群书,具有高人一等的才华,但她博览群书只是为了满足文艺兴趣,发挥灵性,于是心醉于《西厢记》、《牡丹亭》这种浪漫传奇,没有一点功力性,每次作诗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发挥,她的一生是为了恋爱,因此她的诗歌大部分是与自己心情有关的恋歌,愁歌,悲歌,她看到落花吟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未若锦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她吟这首《葬花吟》是因为昨夜晴雯不开门,错疑宝玉身上,非常伤心,就由着性子发泄,她做《咏菊》“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蛰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这菊花诗不但主观地寄托了黛玉的身世之感,也客观地把诗刻画得极深入,极美妙。

她做《桃花行》“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空月痕!”宝玉看了并称赞,却滚下泪来。

他知道,这是黛玉为他而做的歌,让他心碎,心疼,心怜。

她的诗就是这样任意挥洒,不管符合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只由着自己的兴趣就是了。

宝钗也是学问渊博,她却是为了做现实生活中的正统人物。

宝钗由于出身官宦世家,因为皇上“微才能”,在宦官名家之女,皆得报名达部,以供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当才人。

因此,宝钗为了“学以致用”她的求知有一定的规范,她不但认为那些“新书”移了性情,甚至于说:“咱们女孩家不识字的倒好。

”在诗才方面,只有她作诗有时候能胜过黛玉。

她作诗只是吟咏工细,绝不会像黛玉那样由着性子发挥,她有一定的尺度,缺乏飘逸的意境,那首《柳絮》时命意更俗,结尾说:“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

林黛玉与薛宝钗之比较

林黛玉与薛宝钗之比较

林黛玉与薛宝钗之比较
薛宝钗出身四大家族的薛家,比林家要富贵很多。

她的父亲是薛家大爷和家主,母亲是金陵王家的小女儿。

四大家族之二强强联姻,也算一时佳话。

林黛玉出身四代列侯的林家,家境并不富裕。

但林家世代书香门第,教育为当世推崇。

林家与史家差不多,都是文官勋爵路线。

林黛玉父亲尽管是末代小侯爷没有世袭也是贵族。

母亲贾敏更是荣国公的孙女,二代荣国公的嫡女,保龄侯尚书令的外孙女。

林如海娶了贾敏后,不过四十岁就科举高中探花郎,不靠祖荫凭借一己之力再入官场,试问哪一家世袭不羡慕林家的“传承不息”。

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出身一比较,薛宝钗就落了下风。

薛家商贾出身,最是被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看不起,又何况是贾家这种贵族豪门了。

薛宝钗进京多年,薛姨妈数次带她出去也无人问津。

就是薛家商贾“暴发”被京城贵族嫌弃不取的原因。

贾母对金玉良姻,曾借凫靥裘和雀金裘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凫靥裘是野鸭子头上毛织成,隐喻“野丫头”。

雀金裘是孔雀毛织成,隐喻出身高贵。

野鸭子配不上孔雀,就像薛宝钗配不上贾宝玉,薛家配不上贾家门楣。

强行在一起只会惹人嘲笑,而林黛玉的出身才更为合适。

这是外在比较,先天鸿沟,在当时注重门第的社会里,薛宝钗自己无法弥补。

薛家和王家便只能通过炒作选秀,冷香丸和金锁这种“八卦”来弥补她的先天不足,宣扬福大以求与贾宝玉“受命于天”凑成一对。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敏感脆弱的女子。

她忧郁敏感,在感情上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忍受伤害。

她对自己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得非常直接,常常用泪水和诗词来宣泄内心的郁闷。

她独立自主,拒绝受制于人,对爱情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

与之相比,薛宝钗则是一个温柔善良、乐观豁达的女子。

她对待生活和人际关系都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

她性格开朗,圆滑巧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人人喜欢她。

其次,从才华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有着出色才华的女子。

她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擅长诗词和曲艺,并精通琴棋书画。

她的声音婉转动听,琴棋书画无一不是出类拔萃。

凭借着她的才华,她赢得了众人的赞赏与喜欢。

薛宝钗则是一个才情平平的女子。

她没有林黛玉那种高超的才华,但她却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智慧。

她勤学好问,做事勤勉踏实,对待琐碎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因此,在整个贾府中她的地位也非常高。

最后,从人际关系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林黛玉与人相处时,常常表现出一种敏感脆弱的一面。

她容易受到伤害,不懂得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与他人陷入矛盾甚至冲突。

她是一个比较孤独的存在,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她,因此她常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奈和悲伤。

而薛宝钗则与人相处时,总是保持一种和蔼可亲的态度。

她稳重文雅、性格平和,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与众人和睦相处。

她的真诚与善良也使得她与众人关系非常融洽。

综上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形象特点的女性角色。

她们在性格、才华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分别代表了敏感脆弱和温柔豁达的两种性格特点。

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个性,丰富了整部作品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比较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比较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比较“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薛宝钗、林黛玉,一个是现实美的代表,一个是理想美的化身。

论外貌,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风流袅娜。

薛宝钗——“生得肌肤丰泽。

雪白的胳膊。

脸若银盆,眼同水杏。

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鲜艳妩媚。

黛玉自然比宝钗长得好看、耐看。

可是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宝钗抽到的签上偏题着“艳冠群芳”。

论性情,“宝钗圆融,黛玉孤傲;宝钗宽平,黛玉尖刻;宝钗随分从时,黛玉目下无尘;宝钗藏,黛玉露;宝钗曲,黛玉直”。

① 宝钗替湘云摆下螃蟹宴,让湘云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

将哥哥从江南带来的一些玩意儿打点清楚,分头送给园里众姐妹,连贾环也没落下。

元妃不喜“香”、“玉”二字,她首先觉察,并回身悄推宝玉:“再想一个字改了罢。

”而黛玉却不把元妃省亲当一回事,“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

”且因元妃只命一匾一咏,“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

”平常也不见她有什么助人之举,更从没正眼瞧过赵姨娘和贾环。

第二十二回,“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

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变是坦然自若。

”两人即是不言语,也将各自的性格展现了出来。

宝钗的终身目标就是提高自己的身价。

她追求“好名声”,所以凡事“装听不到”,“打眼色儿”,“心里明白,低头不语”,“事不干已不开口”,在大观园里众人看来,“为人和厚,虽然年轻,比大人还强几倍。

都象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

但第三十五回她无意中的一句话说漏了嘴。

“我来了这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

又有她对袭人的评语:“倒别错看这丫头,听她说话,倒有些见识。

”她还会“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袭人)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她要想讽刺个什么人,也是绝不露痕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断——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最可怜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了。

薛宝钗这位有口皆碑的好媳妇最终未能拴住宝玉的心,只得在宝玉出家后独守空闺,林黛玉则带着对爱情的渴望,带着对宝玉深深的眷念与怨恨,魂飞天国,至死也不明白为何宝玉不来娶她。

既然她们俩的命运如此相似,那么,撇开世俗的偏见,对她们的性格做一些比较。

薛宝钗入住贾府较林黛玉晚,而且林黛玉还有身为贾母外孙女这一层关系,亲疏程度,勿庸赘言。

但这薛宝钗入住贾府后,贾府上下逐渐发现(或者说更加明显)宝钗的平易近人与温和谦让,黛玉则是性情乖戾,难以侍候,贾母甚至将她和宝玉同视为“小冤家”。

黛玉对宝钗是颇有妒意的,主要原因是宝钗有一个“芳龄永继”的金项圈配那“仙寿恒昌”的通灵宝玉,而且宝钗甚得贾府的夸赞。

尽管黛玉逐渐明晰宝玉对她是一往情深,然而她毕竟不如宝玉见惯名利场,看尽人间的世情百态,因此她无法理解宝玉的那句“你死了,我当和尚”的誓言,反而甚为着恼。

黛玉对宝玉的爱情是执着,显露而又坚贞的,王熙凤甚至逗笑她是“未来的贾家媳妇”,她与贾宝玉的爱情由此看来是路人皆知的了。

但她仍不放心,在未得到最高统治者——史太君的肯定前她是绝对不会放心的。

她不容许贾宝玉对其他女子有任何好感,而且将信将疑地猜忌着各种传说。

先有宝钗与宝玉的金玉之说,后有湘云与宝玉
的麟玉之配,这些传说无时无刻不扰得她心烦意乱,无法处便拿宝玉出气。

尽管她希望宝玉能不介意这些传说看来其实最介意的是她自己。

黛玉在初进贾府时曾立誓要谨小慎微,不被他人取笑,而她采取的方式则是先取笑别人或者过分自卫,史湘云吐字不清晰,她就笑其将来嫁个“爱哥哥”,可是当史湘云笑言她与一戏子相像时,她就受不了了,在她内心最深处的自悲心理不容许任何人拿她开玩笑的,就这样,她带着自悲与自卫的包袱越滑越远。

黛玉平生只有两个心思,一个是宝玉,一个是作诗。

黛玉和宝钗因受过良好的封建教育,文章韬略皆显奇才,其二人互在伯仲之间。

而她们在对待女子学文的态度上却有很大的分歧。

黛玉一心想的是争名夺胜,每次作诗应对必是全力以赴,可以看得出,贾妃省亲时黛玉因题目太少难以尽兴发挥是多么的不甘心,而在菊花赋中以《咏菊》、《问菊》、《菊梦》独占魁首时又是多么的舒畅。

宝钗则认为女子无才便德,有了这种思想,无论吟诗作赋她也就只是聊以应景了。

所以,黛玉对待女子学文的态度与作风较宝钗要积极的多。

这反映在她对香菱不厌其烦的教导,带领香菱去结实王摩诘、李青莲等一代名家,更反映在她后来的重建桃花社,可以说在学问上林黛玉是花费了毕生的心血,而这又是封建势力所不容许的,他们不需要一个会舞文五弄墨的人来作他们的媳妇。

从这一点上看,宝玉和黛玉似乎算得上是彻底的反叛者,只可惜他们的终身大事还是要贾母的定夺,也就是说,他们与封建势力存在一种依存关系,如此一来,他二人就变得太不识实务了,既对封建势力有所希求又不肯老实听话。

那么,薛宝钗又是如何赢得贾府的嘉许,最终做了贾家媳妇
的?在见识了通灵宝玉之后,宝钗就已经明白自己的终生归宿之所在,但她并未形之于色,而是绐终做着恰如其的隐忍。

平心而论,薛宝钗确实更符合贾母等人的要求,温厚、贤惠而又识大体。

从她的身上,也不光看到了她作为封建女子的闺房形象,更看到了她作为一名旷世才女的不朽丰貌。

从规劝黛玉读正经书,别移了性情到苦劝其兄薛蟠不要胡作非为至协理荣国府,将大观园让与下人劳作,以节省开支,让我们领略到薛宝钗的确是一个颇有见地的姑娘。

一般来说,宝黛二人通常被理解为反叛的典型。

实际上,宝钗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以讽当朝: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嘲弄了官员昏暗无道,贪得无厌。

尽管如此,我们似乎还没见她说过其他偏激的话,她深知自己的力量不足以给这个世界致命一击,因此在反抗与忍受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中介点,较之宝黛,她是否更聪明些?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不幸作结的。

宝玉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同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

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尽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

他们的力量毕竟太小了,何况又还时时希望得到封建势力的认可,也就只有苟延残喘的分了。

封建势力最终是胜利了,这是《金陵十二钗》中预示好的。

这位封建文人最终放不下对统治者的幻想,放不下对封建势力的维护,用自己的笔残酷地为他们三人的挣扎划上了句号,
从而让整个梦最终成为一场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