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解析薛宝钗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优秀8篇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优秀8篇圆滑隐忍,深明大义篇一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在四十回大家团团围坐行酒令时要求说一句诗和一句现成话,黛玉说了两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这两句是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在那个对女子限制繁多的时代,大家闺秀不能看这个,更不能当众说出来。
别人对黛玉的话都没有在意,而宝钗是很在意了。
宝钗当时的反应是,扭头看了黛玉一眼,没言语,但记在心里。
就她们两个的时候,宝钗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
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都说的`是什么!看黛玉蒙了,没有了平时的伶俐尖刻,宝钗就拉她坐下,款款给她讲大道理:我们女孩子啊,不要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乱了心性。
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如不识字的好。
既然识了字,该看正经书。
看些杂书,乱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女孩子的正经事还是针线纺织,这才是正理。
黛玉感动宝钗没有当众揭穿她,给她难看。
2、对薛蟠和赵姨娘的周到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
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
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
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
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
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
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
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
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篇二《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甚至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上。
《红楼梦》探索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出众的、不朽的艺术形象。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enxue)。
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确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
”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
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
就连医药之理。
宝钗也略知一二。
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
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
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
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
她表面上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
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
“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
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
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
正式: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分析

薛宝钗人物分析读者对红楼梦人物薛宝钗的评价差别是很大的,总体评价很差,但我通过自己的阅读,看各种评论,发现,这些评价大多从文本上站不住脚,反而,我认为宝钗有一个很优秀的人物形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我的观点。
第一、从容貌来看,书中有多处具体描述。
主要是从宝玉的口中叙述的,宝玉前去探望宝钗,“肌肤非常白皙,面容饱满柔润,身材微丰。
她的眼睛大而明亮,眼波流转,嘴唇不点而红,眉毛不画而翠。
她的美丽不仅端庄大气,而且明艳鲜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大家闺秀、端庄大方。
”人所谓黛玉所不及”。
至少在大观园、贾府的众人之中,宝钗的评价是高于黛玉的。
在抽花签时、宝钗的花签是牡丹,艳冠群芳,是花王。
黛玉侧重的不是美丽,而是灵性。
当然这种灵性只有喜欢她的人才能欣赏,不喜欢她的人,这种灵性自然不被人体会第二、宝钗的君子之范。
薛姨妈家住的地方是衡芜苑,其居所的描述大概是这样:多石头、外在多藤蔓,我想这体现了宝钗外柔内刚的特性。
空无、素净的家居布置也体现出宝钗不喜欢尘世间的虚华。
‘宝钗自从就不喜欢那些花儿、粉儿’(薛姨妈语),身上穿的衣服床铺的布置也是半新不旧,淡极始知花更艳。
宝钗是最早的悟道者。
书中有一段,贾母给宝钗过生日,提到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宝钗知道生活终将了无、繁华终究会幻灭。
但宝钗的悟道跟宝玉不同,宝玉的悟道就是出家做和尚,什么都不理,不理父母,不理朋友,妻子也不管了,未出世的小孩也不管了,毫无一点责任担当,这种悟道是消极避世的悟道,层次很低的。
做和尚的宝玉,跟出家在道观修行的贾敬是类似的。
贾敬也是家里一切不理。
但宝钗不同,她知道生命终讲了无,但她注重生命的过程,她依然帮助他人,积极的做她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分内之事。
比如作为女儿(薛姨妈)、妹妹(薛潘)、朋友(众金钗)、主子(众丫鬟婆子)该做的事。
第四、博学,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宝钗的博学,涵盖很多方面,诗词、医药、绘画、而黛玉的学问只是侧重于风流优雅,所涉及的面远低于宝钗。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是贾府的外戚,宝黛之间的竞争者,具有独特的人物形象。
首先,薛宝钗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贤淑的女子。
她容貌出众,气质高雅,被赞为是“才子佳人”中的“佳人”。
她懂得品茶赏花,懂得琴棋书画,懂得诗词歌赋,精通礼仪知识,尤其擅长诗词写作。
她不但自身有才情,还通过与贾宝玉的交往,激发了贾宝玉的才思悟性,间接地成全了贾宝玉的文学梦想。
她的形象充满了知性和温婉的魅力。
其次,薛宝钗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
她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如何处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她对自己的辈份和身份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明辨是非,掌握自己应有的位置。
她能在与贾宝玉、林黛玉等其他角色的交往中保持冷静而明智的态度,不被情感牵制,不轻易露出弱点。
第三,薛宝钗是一个坚强自尊的女性形象。
尽管她深爱着贾宝玉,但在宝黛之间的纠葛中,她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坚定。
她在得知贾宝玉与黛玉有染后,并没有陷入绝望和自卑,反而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感情和尊严。
她选择了离开,在离别时展现了她的坚毅和自由。
薛宝钗是一个充满魅力、聪明机智、坚强自尊的女性形象。
她以优雅、才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赞美,成为《 红楼梦》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红楼梦薛宝钗的聪明与独立

红楼梦薛宝钗的聪明与独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而薛宝钗作为其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以她的聪明与独立而深入人心。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所展现的聪明才智和独立个性。
一、薛宝钗的聪明才智薛宝钗作为贾府中的贵客,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而且家族背景也使得她受益于良好的教育资源。
因此,她拥有非凡的聪明才智。
首先,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智慧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展现出来。
她善于琴棋书画,能歌善舞,才情出众。
她能够游刃有余地与众多人物展开智力较量,例如与贾母、贾政等人辩论,展现出她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机智反应。
其次,薛宝钗善于观察和分析,能够洞察人心。
她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心理都有深入的了解。
在她与贾宝玉的相处过程中,她能够准确地察觉到宝玉内心的情感和矛盾,并且能够恰如其分地安慰和劝导宝玉。
这种洞察力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处理得当。
最后,薛宝钗具有出色的谋略和思辨能力。
在故事的发展中,薛宝钗对于家族的利益以及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并且能够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她能够把握住机遇,化解危机,这种处世之道展现出她独特的智慧。
二、薛宝钗的独立个性薛宝钗在红楼梦中展现出了独立自主的个性,她不仅拥有聪明才智,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行动。
首先,薛宝钗有独立的意志和决心。
她明白自己身世的特殊性,对家族背景有着清醒的认识。
她不仅知道权谋与欺诈的内政斗争,还对自己未来婚姻的出路有着清晰的规划。
她对于生活的目标和追求也从不模糊或妥协,坚守自己的信念。
其次,薛宝钗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独立。
在红楼梦中,她并不满足于传统女性应有的命运,而是积极寻求自己的幸福。
她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追求,不受传统束缚。
她坚持婚嫁的自主权,最终成功嫁给了自己心仪的人。
最后,薛宝钗在家族中展示了独立而坚定的领导能力。
在贾府中,她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帮助贾母处理家务,还会在需要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13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的“二侯”宝
玉的夫人。
她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复杂而深刻,展现出了一个独立、自信、聪明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有很多亮点和值得讨论的地方。
外貌和气质
薛宝钗是一个端庄优雅的女性,她有着清秀的容颜,丰满的体态,眉目间透着
一股沉稳和内敛的气质。
她常常穿着华丽的衣裳,但从容得体,自有一番风韵。
她的气质温和大方,优雅端庄,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才华和智慧
薛宝钗不仅外表美丽,还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她通晓文学、音乐、绘画等
多种才艺,举止文雅,谈吐之间透露出一种高雅和知性的风采。
她对人生洞察深刻,处事果断,从不轻言放弃。
情感和人际关系
薛宝钗对待感情也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
她与贾宝玉的感情并不深,婚后虽然
相夫教子,但并没有过多的依赖与渴求。
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保持着一份疏离与独立,不轻易受人左右,有着自己的坚守和原则。
性格和命运
薛宝钗的性格内敛而复杂,表面温和,内心却隐藏着很多情感和矛盾。
她对家族、自己的地位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着被限制和束缚的痛苦。
她的命运曲折多变,受到命运的摆布,但最终展现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品性。
综上所述,薛宝钗是一个优雅、聪慧、独立、坚韧的女性形象,在《红楼梦》
中占据着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是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薛宝钗ppt课件

薛宝钗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人物形象 和性格特点被广泛研究和探讨,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薛宝钗的端庄贤淑和贾宝玉的叛 逆不羁形成鲜明对比,两人性格 互补,互相吸引。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
薛宝钗对贾宝玉产生了感情,但贾宝 玉心中只有林黛玉,对薛宝钗只有敬 爱和感激。
薛宝钗在感情上受到打击,但仍尽力 帮助贾宝玉处理事务,关心他的生活 。
薛宝钗对贾宝玉的影响
薛宝钗的端庄贤淑影响了贾宝玉,使他逐渐摆脱了叛逆不羁 的性格,开始关注家族和社会的责任。
薛宝钗的美貌与气质
总结词
薛宝钗的美貌与气质并存,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VS
详细描述
薛宝钗不仅才华出众,还拥有出众的美貌 和非凡的气质。她的容貌美丽端庄,面似 桃花,眼睛清澈明亮。她的身姿婀娜多姿 ,举止优雅大方。同时,她还有着温婉的 气质和柔和的笑容,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她的美貌和气质相得益彰,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社会地位
作为贾府的媳妇,薛宝钗的地位仅次 于贾母和王夫人。她与贾母、王夫人 等家族长辈关系融洽,赢得了她们的 信任。
处境分析
尽管薛宝钗在贾府中地位较高,但她 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她需要应对复杂 的家族关系,同时还要应对贾府内部 的权力斗争。
薛宝钗的悲剧结局
命运转折
在《红楼梦》的后半部分,薛宝钗经历了许多不幸。她失去了丈夫贾宝玉,成 为了寡妇。同时,贾府也走向了衰败。
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成为荣府的 少奶奶。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01
02
03
温婉贤淑
薛宝钗性格温和,善良贤 淑,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特点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特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作为女主角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薛宝钗的人物特点独具魅力,她的聪明才智、美丽出众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令人难以忘怀。
首先,薛宝钗的才智非常出众。
她在书中被形容为“鹤立鸡群”,这个形容词不仅指她的身材高挑、气质优雅,更指她的聪明才智比同辈人高出许多。
薛宝钗擅长琴棋书画,琴技高超,每次她弹琴都能让人陶醉于音乐之中。
同时,她对文学艺术也有着深厚的造诣,善于吟诗作赋。
她的才情使得她在大观园的文艺活动中经常引领潮流,深受众人喜爱。
其次,薛宝钗的美丽出众是她的人物特点之一。
她的美貌被形容为“惟美不妖”。
她的皮肤白皙,眉目如画,身段窈窕。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气质所散发出来的。
薛宝钗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她有着出色的教养和温文尔雅的性格。
然而,薛宝钗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子,她还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红楼梦的剧情中,薛宝钗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例如,在大观园被贾琏的侄子贾瑞所陷害时,薛宝钗并没有被击垮,她从容不迫地面对困境,并设法纠正了错误。
她的坚韧品质使她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沉着。
此外,薛宝钗也展现了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才华。
她的好人缘和能力使她成为众人所爱戴的对象。
薛宝钗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她的谈吐得体,处事机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
她与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以及大观园中的姑娘们都能和睦相处。
总之,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位富有个性魅力和杰出才能的女子。
她的聪明才智、美丽出众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使她在小说中成为广大读者仰慕和喜爱的人物。
她的才情和人格魅力使她成为了红楼梦这一艺术巨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 红楼梦人物解析——薛宝钗姓名:学号:班级:文学院11级新闻2班红楼梦人物解析——薛宝钗关键词:薛宝钗圆滑世故封建礼教引言薛宝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
作为这部著作的主人公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三人爱情悲剧的组成之一,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一形象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作者对她人格的塑造和对于她性格的描写,都体现出作者的细心以及以薛宝钗为代表的当时的一类人的生存状况和内心感受。
而这一形象也作为小说中的重要环境体现出当时文学写作的创新性。
对于薛宝钗这一形象,历来红学研究中就存在争议。
有人以薛为尊,亦有人尊林而抑薛。
历史上有邹弢与友人许伯谦因意见不合激烈争辩而几乎拳脚相向的故事,这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时至今日,在红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问的当下,不同派别的红学家又有了新的争议。
不同的人喜好不同的性格。
有人觉得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薛宝钗则端庄稳重温柔大度。
而有的人则觉得薛宝钗冷性无情,虚伪奸诈,是个女曹操,林黛玉相比之下确实小家碧玉蒲柳之姿的温柔乡了。
同一个人物形象竟让人有如此相悖而行的看法,确然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关,却也体现出作者的文学功底以及其人物刻画中描写的丰满、复杂和客观性。
虽则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薛宝钗,然而有对比才有凸显,后续拙见是要对薛宝钗品评一二,却也不乏黛玉前来增光添彩。
正文知书达理唤得八面玲珑,欲登白帝端称出奇守拙。
薛宝钗作为一个标准的封建社会中的大家淑女,做人上可以说作是八面玲珑。
有人道薛宝钗虽说是个能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中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却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这么一个青春靓丽、知书懂理的窈窕淑女,做起事来总是晓得自己要得到的是什么,要避让的是什么,放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然而正是这种圆滑世故却也让人觉得可惜了,可惜了这么个才华横溢面貌羞花的闺秀却生生成了封建礼教下挣扎生存的一株草。
倒是也有人说她是封建势力的帮凶。
帮凶是做什么的,帮凶是你给人一巴掌她还在后面再补上一脚的那个。
要说薛宝钗在受到封建礼教荼毒的时候还是帮凶,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薛宝钗做人圆滑,在封建社会的生存自有她的一套,可以说她说话做事乃至思考的方式都是依仗着封建礼教给她划出的界限来得,倒是不清楚她自己是否晓得自己的这些行为习惯都是不好的,但长此以往形成的行事风格和做事手法却让她以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要求他人,这便是受着迫害的人也要迫害他人,没高中的举子要被贪官压迫的,中了举人了又反过来压迫平民,这些放在封建社会却也是个常事,责怪不得。
薛宝钗着实是个封建社会中的聪明人,如果说封建社会是个泥胚子,那她这尊陶铸的佛便是照着模子一板一眼模出来的,分毫不差,简直是为时势打造的好人物,真真是时势造英雄,巾帼不让须眉,好一个女英雄。
这么个人,她圆滑守礼识时务,没有林黛玉那样的小性子,即便是有些小性子,却也知道隐藏的严严实实,绝对不让人瞧出来这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倒是有些少年老成的味道,出于对于爱使小性子的人的厌恶,薛宝钗确实是让我好好地喜欢了一回。
这个人平日里一副随分从时、裝愚守拙。
寡言罕语的端庄贤淑样子,确然是符合了封建大家庭里所要求的大家闺秀、窈窕淑女的标准,然而小说里却也不乏各种心理描写,却也把她的白帝之心昭然揭示,大有“好风凭借力,随我上青云”的势头,在敦厚婉仪的面目下呈现出一股子“宅斗”的气息。
换今天的话说,这是个“种田”好手。
薛宝钗其人,熟谙世故,城府极深。
“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事事不动声色安分守己,实际上却是留心观察、处处着紧,而正因为这种事事上心,别人不在意的细节都能观察并铭记于心的能力使得她在荣国府这样人事错综复杂、矛盾交错纠缠的环境里仍然能过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换到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个滑溜溜的人,着实适合水深的国侯之家。
然而换句话说,薛宝钗的生存手段却也是她不得不具备的能力,这与她的出身却也不无关系。
薛宝钗寄住在贾府,为待选入宫而进京。
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
这“丰年好大雪”的薛家,是紫薇舍人之后,领内府帑银行商。
薛宝钗的祖上没有封爵,现时也没有人在朝为官,是皇商。
在轻视商人、把商人打入另册的封建社会,删删个人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并不高,也没有政治势力,所以薛蟠为抢英莲,打死冯渊之后,才会请贾府帮忙。
那门子介绍说“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京在外者本亦不少。
”可见薛家是要靠亲友的力量的,而自己在政治上的力量非常薄弱。
相较之下,林黛玉的出身就比薛宝钗要高得多。
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祖上袭过列侯,到如海,业经五世。
起初时,只袭过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是“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
由上述可知林黛玉祖上是有过封爵的,是显赫之家,其父林如海虽然没有了爵位,却也是官场中人切官位不低,而林家虽然没有出现在四大家族的护官符中,却也因为护官符说的是出自金陵的显宦而可能并不包括姑苏的林家。
这一比较可见林黛玉的刻薄小性却也可以理解,一个显宦之家的娇养女儿明显是要比商人家的女儿更宝贝更高贵的,即便是使了性子也叫人觉得可以理解,而薛宝钗则因为出身的限制,一部分影响了她做人做事循规蹈矩迎合人前的小心翼翼。
换句话说,这种识时务的性格却也是大势所趋、环境逼迫。
上面说了薛宝钗性格的形成猜测,此处要赞赏的仍然是她的大方识体,虽说是因为对于其人的喜爱却也叫人不得不佩服她事事圆人心中所愿的能力。
贾母要给她过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平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把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的喜好说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
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都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哀伤不已流下泪来,而作为受到封建社会毒害同时却又是封建社会的维护者的薛宝钗,体现出了自己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这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到王夫人处安慰她,并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毕竟放在封建社会一个一个奴仆的死即便是主人的错误,为了全了主人的面子去也要说是奴仆的错,而此时却是安慰开到王夫人的良机。
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而为了笼络王夫人(此人说不定便是她未来的婆婆,想来是入宫无望又无颜归家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且表示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给死去的奴仆,当即命人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
而至于同样受迫害的封建社会的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面子。
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
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去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
至于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惹恼了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两人关系和谐自然不能发火,也只是努力把愤怒和不满深藏心底,面上却不露声色一笑了之,让挑剔的袭人也对她的端庄贤惠大度宽容赞叹无比。
这是说待人上,而处事上,这也是个极聪明的女人。
薛宝钗是个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人,装得在人前看起来温婉敦厚,确实是比舌灿莲花之人让人喜欢,“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是个即便放在现代社会也极有用的处事原则,这也使她凡事不会像林黛玉一样尖酸刻薄妄加评论,只会充耳不闻佯装不见,心里却透亮透亮的。
而这一缄口不言的习惯却着实令封建统治阶级的主子们高兴,毕竟谁没做过几个见不得人的丑事,只盼着天知地知我知别人都不知才好,即便有人知道了,不能杀人灭口也希望剪了人家舌头的好,而没有人说出去,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人。
薛宝钗这个人,不仅仅会做人,也是个会表展现才能的人,才女说不上,却也不负了古人的文学教养。
(虽说这都是曹雪芹的才气,就姑且当做是薛宝钗是个才女吧。
)史湘云要起诗社却没有钱,薛宝钗便趁机替她设东。
撇去她为了拉拢史湘云,顺带讨好了老太太等一干封建家长这一条极好的自我推销方式,单看她对诗社的热情,她的才情却也足见一二。
薛宝钗幼年的家庭环境富有充足的文化教养,这给了她一颗七巧玲珑心,也使得她拥有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
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乃至诸子百家和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连以“杂学旁收”所称著的贾宝玉也不可望其项背。
比如元妃归省时曾对贾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有一二指点,还有为史湘云解释“棔树”。
她对于艺术创作理解深刻,见解精辟独到,论画时懂得艺术家一定要胸中有丘壑才能表达出真实的内心感受,还有在诗词创作中要各出己见但求标新的想法,都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底蕴方能阐释的。
而这一切都在向人展示她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才女。
欣赏一个人物不单单是因为喜欢她的优点,同时也是要知道这个人的缺点的。
薛宝钗这人,简直是个为适应封建社会统治而设计出来的妙人,却也逃不出虚伪的托辞。
疯和尚所说的“金玉良缘”她看不上,嘴上说着胡说八道,一边贾宝玉在她生病时看望她,她又要翻来覆去地去看贾宝玉的那块玉,一边还将那块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借了丫环的口顺势说出一句“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以引起贾宝玉的注意,还要掏出自己的金锁来现现眼。
另一边,元妃赐下来的红麝串她也是招摇过市地戴着,明明不爱花粉绿玉,只因为这是她和贾宝玉一对的,旁的人没有,就要这么不中了自己的意。
而这正是暗示只有她才是天命所归堪配贾宝玉的人。
要我说,这就是虚荣作祟。
其实贾宝玉也没什么好,一个不追求上进的公子哥,依仗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贾府,四大家族不过是同气连枝,却也不至于家家联姻弄得纠缠不清,另一方面薛宝钗本身就是个才女,又是个能适应封建社会的活络人,哪里又犯得着上赶着去给贾宝玉做女人呢。
然而换一句话讲,一个封建社会荼毒的女人,除了嫁个好人家才能有个好归宿,她又能怎么样呢,先前为了更好地活着而成为了一个圆滑世故的人,为了待选进宫又要努力变得才华横溢叫人喜欢,现时为了能叫人瞧得起嫁个“大户人家”又要小意奉迎,确实是可怜又可悲。
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
虽说是喜欢薛宝钗这个女人,却也为她着实心生怜悯。
什么时代都要有她这样的人,迎合了社会的要求,成了家长眼中的好后生,从而平步青云、妾生贵喜,虽说是个能一辈子好好过活的人,却也不免空虚难过,只因为没有向着新时代迈进,没有为了新生挣扎着逃脱和献出一份力量罢了。
也或者这就是曹雪芹的意思?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做个笑脸逢迎的富贵如意假君子,也总比沈三白没了妻子祖宅落得个满身狼藉,一生清明却也难得无忧的强。
未有销魂时,空自嗟哀叹。
参考文献:《红楼梦的鉴赏与研究》《薛宝钗性格特点分析》顾玉阶《红楼梦评论》王国维《王海洋:薛宝钗人格心理内涵论》明清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