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学(全套课件145P)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 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 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 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
三、20世纪60年代中--80年代初
世界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
第四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1、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运用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式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旅游决策行为的过 程,熟悉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
掌握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类型和特点 熟悉我国对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以 及旅游者的特征 了解国外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了解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其影响强度的地 域差异 了解旅游流的概念,熟悉我国旅游流的现状
别,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 事的所有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
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
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 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 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理论和实用研究各不偏废。
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 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实 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总 结。 五、21世纪之后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发 展是相当快的。 六、21世纪之后
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 的发展趋势
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
旅游者
到达、暂 旅游目的地 停、游览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5
第三节 旅游流的形成及时空分布 特征
三 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 1.互补性 • 2.替代性 • 3.可进入性
完整版ppt课件
26
第三节 旅游流的形成及时空分布 特征
四 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一)旅游流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但正在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二)旅游流主要流向附近国家和地区,同
完整版ppt课件
20
第二节 旅游行为与旅游行为层次
一 旅游行为 (一)旅游决策行为 • 1.旅游决策的一般过程 • 2.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3.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 • (二)旅游空间行为 • 1.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 2.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完整版ppt课件
21
第二节 旅游行为与旅游行为层次
• (1)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 (2)中国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3)中国旅游区划; • (4)中国各大旅游区的区域规划。其中包
括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系统、旅游线路设 计、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 发利用
完整版ppt课件
11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方法及意义
二 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方法 • 1.唯物辩证法 • 2.实地考察法 • 3.文献资料法 • 4.地理图表法 • 5.分类对比法 • 6.信息技术法
完整版ppt课件
17
长白山是满族发祥地。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说,通 过旅游景点和风俗习惯解释,使旅游者触摸到远古祖先的 足迹,产生一种强烈的寻根心理。 • 3.长白山传说与尝试参与心理
游客们往往由于传说的激发,产生一种积极尝试参与 当地各种民俗事项的心理愿望。 • 4.长白山传说与求知心理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旅游地理学 ppt课件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概况
(一)、意大利的布鲁诺(1966年) 旅游的基本动力; 旅游的环境和空间; 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 旅游的运行; 旅游区规划。
(二)、英国罗宾逊
——《旅游地理学》
1、人类需求的演变, 2、旅游的动力 3、国际旅游者的流向 4、旅游的计量和范围 5、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 6、旅游规划, 7、旅游与环境
Y=ax+b
结构模型
• 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确定。
• 如:引力模型
I
P 1
P2
D
仿真模型
• 从历史数据观察的动态可以在未来持续一 段时间,由此可根据过去递推未来。
• 特点:对数据的时间序列和精度要求高
定性模型
• 特尔菲法:利用专家在信息较充分的情况 下的直观推断。
(四)、旅游通道
– 定义: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 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 和服务的整体。
– 主要研究内容:可进入性,以及各种交通方式 之间的匹配研究。
(五)、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概念:郭来喜、陈传康、保继刚、 杨振之等
2、旅游资源的分类:两分法、中国科学院地理 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资 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研究客源地要解决的问题
• 1、什么样的条件和地理背景产生旅游? • 2、旅游者的行为? • 3、旅游模式? • 4、旅游流?
研究目的地要解决的问题
• 1、旅游吸引因素? • 2、旅游容量? • 3、旅游地演化规律? • 4、旅游影响? • 5、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
研究旅游通道要解决的问题
• 可进入性问题? • 交通方式?
旅游地理学
【课件】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定义、类型

文化艺术景 观—缅甸仰光 大金塔
风土民情
—那达慕大 会
三组题讲透
(1)下图是中国部分重点旅游城市欧美入境旅游联系图,箭头指向表示 境外游客在某城市旅游后的流向。读图,完成下题。
除北京、上海外,旅游联系最强的
城市是 西安(1分) ,该城市吸引境外 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类 是 人文旅游资源(1分) 。
第41课 普查讲Ⅰ 第(1)题
1
一张图学透
一、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形成的必备条件
· 1 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 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 2 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 的经济效益和_社__会___效__益
第41课 一张图 学透
2
一张图学透
一、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形成的必备条件
· 1 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 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第41课 旅游地理
普查讲 Ⅰ 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的欣赏
一张图学透 一、旅游资源 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典型题讲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目录
普查讲 Ⅱ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
一张图学透 一、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二、现代旅游与区域发展
典型题讲透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8)题
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总体上呈
现出地域分布不均的特点;旅游景区需要
有便利的对外交,结合图b可知,景区
图b
多分布在交通线附近。
第41课 普查讲Ⅰ 第(2)题
P291
1 2
方法便笺 点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
1.描述角度
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旅游地理ppt课件共38页

青海湖观鸟
--5月最佳(候鸟产卵期)
钱塘江大潮
--中秋时节最佳
(4)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观赏人文景观重在了解其历史文
化内涵 (5)提高审美素质
--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
2、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特点及形成的地理原因 (1)景观特点的描述: ①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景观的主要类型 ②景观的突出地方和审美特色 ③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
五、旅游地理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1、内涵(形成条件) (1)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2、特点: (1)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
自然和人文;历史和当代;有形和无形。 (2)空间上的地域性 (3)季节上的变化性
(二)旅游景观的综合评价 1、观赏方法: (1)了解景观特点 --主要是人文景观,要了解设计者的 美学构思 (2)选择观赏点位 --位置、角度、距离等
方级。 (2)地理成因分析: ①自然因素:
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②人文因素:
人口、经济、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等
(3)以黄山为例
①景观特点:
• 景区景观资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是最突出的特色;
•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②社会环境: 战争、恐怖、动乱、犯罪; 火灾和管理缺失
(2)我国夏季山地旅游主要的安全措施:
A.保持水土 B. 发展旅游 C. 利于浇灌 D. 便于运输
(2009上海卷) 2、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 多。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
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
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桔与香蕉等
旅游地理课件 (共96张ppt)

人文旅游资 可创造 源中的人文 性(可 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景观(个性)
变异性)
自然景观 季节性 随季节变换呈现不同特色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
特性:永续性、非凡性、地域性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
特点:多样性、非凡性、地域性、 季节性、可创造性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云海,是指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 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 人们在高山之颠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 如临于大海之滨,风起 云涌。如图2018年3月15日黄山云海景色。
人文景观——建筑景观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
人文景观——风土民情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
人文景观——文化艺术景观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云海,是指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 低于山顶高度,当 人们在高山之颠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 于大海之滨,风起 云涌。如图2018年3月15日黄山云海景色。
的草裙舞与轻巧的独木舟……每年吸引了多达700万的游 客到夏威夷度假 观光,旅游业成为这里第一支柱产业。 读夏威夷群岛的位置和火山分布,回答问题。
(1)将下列夏威夷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进行具体 分类。
旅游景观 火山国家 热带森林 草裙舞 公园
分类
风土民情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地理
广南县第一中学校:郑艳
旅游地理主要内容:
1.旅游的概念、意义 2.旅游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3.旅游的观赏方法 4.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 5.旅游活动设计与旅游安全 6.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开发中 的问题与措施)
第6章 城乡旅游与社区旅游 《 旅游地理学》PPT课件

➢ 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发展理念,认为社区旅游 是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即在旅游的决策、开 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 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 并将其作为主要开发 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下实现社区全面发展
➢ 三是将其理解为一种社区利益,认为社区旅游 是社区居民公平得到旅游利益保障,社区居民 自主决定社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目标,强调大 部分利益保留在社区内部,促进旅游目的地社 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全面发展
6.1城市旅游
❖6.1.5 滨水休闲空间
3)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特征
• 流动性 • 层次性 • 双栖性 • 开放性
6.1城市旅游
❖6.1.6 主题公园
1)基本概念
自1955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 以其出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国洛杉矶创 造了迪斯尼乐园以来,主题公园得到巨大的发 展。从迪斯尼的构想及其他主题公园的实践来 看,主题公园具有下列特性:
维度 经济增权 心理增权 社会增权
政治增权
旅游发展中社区增权的四维框架
增权
去权
旅游为当地社区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发展 旅游仅仅导致了少量的、间歇性的收益。大
旅游所赚来的钱被社区中许多家庭共同分享, 部分利益流向地方精英、外来开发商、政府
并导致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新建给水系统、 机构。只有少数个人或家庭从旅游中获得直
➢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共同目标是促进旅游 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健康的发展。
6.2乡村旅游
6.3.2 社区参与旅游
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
(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2)社区参与旅游经济活动 (3)社区参与旅游相关培训
3)社区参与旅游的模式
➢ 三是将其理解为一种社区利益,认为社区旅游 是社区居民公平得到旅游利益保障,社区居民 自主决定社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目标,强调大 部分利益保留在社区内部,促进旅游目的地社 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全面发展
6.1城市旅游
❖6.1.5 滨水休闲空间
3)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特征
• 流动性 • 层次性 • 双栖性 • 开放性
6.1城市旅游
❖6.1.6 主题公园
1)基本概念
自1955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 以其出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国洛杉矶创 造了迪斯尼乐园以来,主题公园得到巨大的发 展。从迪斯尼的构想及其他主题公园的实践来 看,主题公园具有下列特性:
维度 经济增权 心理增权 社会增权
政治增权
旅游发展中社区增权的四维框架
增权
去权
旅游为当地社区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发展 旅游仅仅导致了少量的、间歇性的收益。大
旅游所赚来的钱被社区中许多家庭共同分享, 部分利益流向地方精英、外来开发商、政府
并导致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新建给水系统、 机构。只有少数个人或家庭从旅游中获得直
➢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共同目标是促进旅游 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健康的发展。
6.2乡村旅游
6.3.2 社区参与旅游
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
(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2)社区参与旅游经济活动 (3)社区参与旅游相关培训
3)社区参与旅游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性
含义
多样性 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
旅
非凡性 旅游资源是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
游共
或现象
资性
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
源
永续性 无消耗的(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
特点)
特性
含义
自
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
季节性
然
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旅景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
开发建设和游 人 对 地 表 环 境 、设计不周密,论证不全面 自 然 资 源 的 破 的旅游开发建设 坏
破坏旅游景观的和 谐和旅游区的整体 风貌
对 视 觉 效 果 的 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破坏了优美和谐的
破坏
停车场等人工设施
自然风光
(2)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旅游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
服务质量
社会 ①政策与态度 文化 ②社会治安 环境 ③政治形势
(2)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①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当地治安安全。 ②外出旅游购买保险。 ③加强自我医疗保护和防范意识。
1.(2014·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某旅游目的地,该旅游资源丰 富,但旅游规模相对较小。分析该地旅游规模较小的原 因。
提。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实施主体见下表所示:
旅游环境 保护策略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法律法规
立法机关
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
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政府
工程建设
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旅游研究专 家、政府
禁止实施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 旅游开发商
工程
和经营者
旅游环境 保护策略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3.确定旅游目的地
原则
原因
选择最有名 旅游地的知名度越高,往往表明其旅游资源的 的旅游地 非凡性越突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强
选择与居住 人们居住地与旅游地的环境差异会激起人们的
地的环境差 旅游愿望,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
异较大的旅 正是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成为
游地
人们旅游的动力
旅游时间比是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 纯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 选择最小旅 一般来说,人们选择旅游点和旅游线路时,总 游时间比 是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在旅游线路上倾向 于环路设计,追求以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游览最 多的旅游地
的
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
交 旅游 合适的交通工具可以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
通 交通 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某些交通工具(如观 规 工具 光马车)具有娱乐性质,可以充分发挥旅游资 划 规划 源的作用
旅游 规划的 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是为满足景区服务业的 景区 目的 需要兴建的,它们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
古代城 赋予了丰富的历 中国的八大古都、俄罗斯的
市建设 史文化遗存
圣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堡、意大利的罗马
人 文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 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 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古代建筑的“七大奇迹”、 庐山、岳阳楼等
地
理 因
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 理“痕迹”
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
素
社会认 知因素
随着时代进步, 会涌现出一些新 的旅游形式
形成 过程
自 地文景观 路南石林 对于探险
然 水域风光 杭州西湖 猎奇、游
旅 游
生物景观
黄山迎客松
乐、疗养 等性质的
资 天象与气 源 候景观
黄山云海
旅游具有 重要意义
地 貌 具体 景 形式 观
自然 过程
种类
举例
核 表现 形成 旅游价值
心 形式 过程
人 遗址遗迹 北京故宫
具体 历史
表现在教
文 建筑与 旅 设施
建 形式 过程 苏州园林 育性(知识 筑 和精 及当
的、文化
游 旅游商品 景德镇瓷器 的)旅游方 景 神文 代人
资
观 化形 类活
源 人文活动 傣族泼水节 面的意义
式动
(二)特性 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
造性和永续性等特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征又各有不
同,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地域性
游观
域差异
资人
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
可创造性
源文
创造的
景
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
可变异性
观
发生变化
(三)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 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其含义。
价值
含义
资源类型
美学 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 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旅游规划
(一)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旅 游资源本身;二是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及其相关方面,具体 分析如下表所示:
项目
内容
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资 资源质量高、集群状
资源 价值
源质量(即自身美学价值、科 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 价值的高低),还与资源的集
解析
2.(2015·全国卷Ⅰ)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 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 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解析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拉动经 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
景观
因素
影响
举例
主要依托于气 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冰、雪、
自 候条件的旅游 雾凇奇景,如吉林雾凇。加
然 气候条件 资源,其分布 拿大的魁北克省、日本的札
地 表现出明显的 幌、中国的哈尔滨和齐齐哈
理
地带性
尔成为世界三大冰雪艺术区
因
海陆地形 影响海景的分
素
热带和亚热带海滨风光
及气候 布与构成
因素
影响
举例
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 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 7、8 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7、8 月份游客数量众多。其原因 从题干“平均海拔 4 800 多米”可以看出,该地 7、8 月天气凉爽, 再加上该季节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明显,风景优美;从客源市场 来说,正值暑假,客流量大。第(2)题,游客数量的季节分布不均 会产生旺季的环境压力、淡季的收入差异,不利于对旅游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 答案:(1)海拔高,7、8 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7、8 月自然景 观丰富、优美;7、8 月为学校暑假。 (2)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 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
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 条件好;反之,开发条 件差
(二)旅游规划 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 各项服务设施,如下表所示:
旅 游 景 区
景区 交通 线路 规划
旅游景区一般是以一个或几个紧邻的主要景 点为中心,通过公路、河道、索道和人行道 等交通线,将周围若干景点相连而成的。因 此景区交通规划首先要方便游览各个景点,
旅游项 目评价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旅游开发商 和经营者 旅游研究者
旅游环 保教育
倡导绿色旅游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政府 教育专家
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 生态旅游
源和旅游环境
旅游者
1.(2015·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 4 800
况好、地域组合好的 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大, 开发条件好;反之开
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有关 发条件差
项目
内容
地理位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通过影响 置与交 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
通 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客源 市场
旅游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它与客源市场的距离。旅游 者出游受经济距离(游客从出发 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 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的影响。旅 游地的经济距离越长,旅游需
(1)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旅游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 破坏旅游环境、危
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 害旅游区居民和旅
垃圾以及噪声等
游者的健康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 生态失衡、生物多 对生物的危害 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 样性减少甚至导致
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 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个重要途径;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 文化繁荣
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③促进文化交流
影响区 域环境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 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二)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 面影响。 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 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1)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2)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3)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2.负面影响分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两 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