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影响的研究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和管线的变形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和管线的变形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和管线的变形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一、引言基坑开挖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基坑开挖所带来的变形效应对周围建筑和管线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在进行基坑开挖工程时,需要进行全面的变形影响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周围建筑和管道的安全和稳定。
二、基坑开挖的变形影响1. 地面沉降基坑开挖对地表会产生一定的沉降,其程度与开挖深度、土壤性质、开挖方法等有关。
地面沉降可能导致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其结构的安全性。
2. 水平位移基坑开挖时,土体的侧向支护被破坏,土体会发生水平位移。
当基坑距离临近建筑物较近时,水平位移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位移,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产生威胁。
3. 地下水位变化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周围土体的湿度改变。
如果周围建筑物没有采取防水措施,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导致结构潮湿、渗漏等问题。
4. 管线破坏基坑开挖可能破坏临近地下的管线(如给水管、燃气管道等),导致管道破裂,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供水、供气。
三、基坑开挖变形影响分析针对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和管线的变形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
通过地质、土壤勘察,确定基坑周围土层的性质和强度,以及潜在地下水位的变化。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基坑开挖对土体和周围建筑物的变形效应。
四、基坑开挖变形影响控制措施1. 合理设计基坑支护结构采取合适的基坑支护结构,如钢支撑、混凝土搅拌桩等,以提供地面和周围建筑物所需的支撑。
2. 控制开挖速度和深度合理控制开挖速度和深度,避免过大的变形效应。
3. 加强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临近建筑物和管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 采取水平位移控制措施对于临近建筑物,可以采取补充支护、增加地下排水等措施来控制水平位移。
5. 采取防水措施对于临近建筑物地下室或地下管道,应采取防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位变化对结构造成影响。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基坑开挖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它在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开挖出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以便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
然而,基坑开挖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沉降,给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分析和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的机理主要包括地表沉降、土体蠕变、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
一般来说,基坑开挖后,土体的应力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土体发生体积变化,从而引起地表沉降。
与此同时,土体的蠕变现象也会导致沉降的逐渐发展。
而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周边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沉降的程度。
为了分析和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通过在工地附近设置水位监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减少地下水位变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2.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在周边建筑物附近设置沉降监测点,定期进行地表沉降的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如选择适当的开挖方式、采用支护结构等。
4.进行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和评估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通过模拟分析的结果,可以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沉降的影响。
5.实时监测和调整施工过程: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实时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并及时调整施工过程,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总结起来,分析和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地表沉降监测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实时监测和调整施工过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保障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稳定。
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

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基坑开挖所引起的近邻建筑物产生沉降变形的情况在建筑行业中是十分普遍的,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产生相应的反应,如果不均匀沉降太大会导致建筑物产生裂缝、倒塌等问题;如果不均匀沉降不大,但绝对沉降较大,也可能对基坑附近的市政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正是由于基坑近邻建筑物的绝对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在现代施工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研究受到了极大重视。
高层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基坑工程的大力支持,而基坑工程的发展开始向着大深度和大面积的这个方向进行发展,除了上述的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基坑开挖过程中许多其他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常见的基坑工程都是在人口较为密集或者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建筑群中进行开展施工,这样的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施工的场地极为狭窄,难以施展,这加大了基坑开挖的难度,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因素知道,近邻建筑物沉降变形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
应用大型工程软件FLAC-2D,采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对土钉墙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标签:基坑;沉降;数值分析;意义基坑施工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施工过程中的预测和控制都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必须建立一个模型,科学上是以三维流固耦合模拟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维有限差分分析程序FLAC3D为主要的计算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并分析以得到基坑周围建筑物在不同的工况和环境条件下的沉降规律并得到结论。
對于工程中的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的分析,利用三维流固耦合模拟的方式以及通过施工人员的现场实时监测的有关数据等,比较分析两个数据之间是否有出入,最终得出了结论,FLAC3D程序的耦合模拟实验是有效的,他在基坑开挖降水引起周围建筑物沉降研究方面的可行性是通过相关验证的,我们可以通过利用FLAC3D程序的耦合模拟实验来进行基坑开挖降水引起周围建筑物沉降研究方面的话题。
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基坑开挖是指为了进行建筑或工程施工而在地面上挖掘一定深度的坑,常见于高层建筑、地下室或地铁等工程项目中。
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不可忽视的,下面将详细说明其影响。
首先,基坑开挖会对周围建筑物的地基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开挖基坑时需要挖掘或切断周围建筑物的地基,这会引起周围建筑物基础承载力的减小或变形,进而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甚至破坏。
因此,在开挖基坑前需要进行周边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或加固,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基坑开挖还会对周围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影响。
基坑开挖会导致周围土壤的运动和变形,可能引起周边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状态的改变,例如加大水平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增加结构强度、调整结构形式或加固结构等方式,确保周边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受基坑开挖对其产生的影响。
此外,基坑开挖还会对周围建筑物的地下管网和地下设施造成影响。
基坑开挖可能会破坏或影响周边的地下管道、电缆、给排水等设施,导致供水、供电、排水等问题。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做好现场勘察和管线调查,避免对周边地下设施的破坏,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另外,基坑开挖还会对周边建筑物的环境产生影响。
基坑开挖可能会引起土壤沉降和水平变形,导致周围道路塌陷、地面下沉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行和周边环境质量。
此外,基坑开挖还可能会引起土壤和地下水的渗流,可能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下水污染的扩散。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最后,基坑开挖还会对周围建筑物的使用产生影响。
基坑开挖导致施工现场尘土飞扬、噪声污染等问题,可能会给周边居民和商业活动带来不适和困扰。
此外,基坑开挖可能会导致周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受限,例如因为施工对交通流线的影响,导致周边道路交通不畅。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措施,减少对周边使用的影响,并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及加固措施

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及加固措施基坑开挖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但是开挖过程对周围建筑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下将分别对影响和加固措施进行解释。
一、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1. 土体沉降在开挖过程中,土体会因为失去支撑而发生沉降现象。
这种沉降现象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尤其是那些基础设计不合理或者年代久远的建筑物。
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变形,甚至会造成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破坏。
2. 土体侧移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可能会发生侧移,尤其是在土层较软的地区。
侧移会对周围建筑物的地基造成影响,可能会导致地基变形或者破坏。
3. 地下水位变化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地下结构。
地下水位变化可能会导致地下水压力变化,导致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建筑物受损。
二、基坑开挖加固措施为了减少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加固措施,常见的加固措施包括:1. 加固深度在基坑开挖时加固深度可以减少土体沉降和侧移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加固深度主要包括加固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地下结构。
2. 支撑结构在基坑开挖时,可以采用加固支撑结构的方式,从而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常用的支撑结构包括桩壁结构、锚杆结构等。
3. 控制地下水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地下水位来减少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常用的控制地下水位的方式包括设置降水井、蓄水池等。
以上三种加固措施并不是全部,具体的加固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综上所述,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来减少影响。
加固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以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基坑开挖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工程活动,但是由于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尤其是地下室和地下管线的改变,可能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变形。
对于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分析,能够准确评估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保障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一、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1. 地基沉降基坑的开挖会导致周围地基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地基沉降。
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加时,周围地基受到的压力也会不断增大,从而导致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会导致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地下管线变形基坑开挖对地下管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深埋地下的管线。
基坑开挖会导致地下管线的变形甚至断裂,从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的正常供水、供暖等生活设施。
3. 周围建筑物结构变形基坑开挖会改变周围建筑物的受力状态,导致建筑物结构的变形。
这种变形可能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监测项选择对于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项,包括但不限于地基沉降、建筑物倾斜、地下管线扭曲等。
通过这些监测项的选择,能够全面了解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2. 监测方案设计针对监测项的选择,需要设计相应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考虑到基坑开挖的不同阶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监测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对于监测分析至关重要。
不同的监测项可能需要不同的监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监测系统等。
在设计监测方案时,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
4. 监测数据采集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记录。
监测数据对于评估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 数据分析2. 评估结果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需要对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估。
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影响研究

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影响研究引言:在城市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基坑开挖是常见的工程活动之一、然而,基坑开挖不仅仅对待建筑物的施工而言是必需的,也对周围的既有建筑物造成了潜在的影响。
为了确保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在进行基坑开挖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基坑开挖可能对邻近建筑物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1地基沉降基坑开挖在地下部分会暴露出土壤的一部分,导致土壤的变形和沉降。
这可能会对周围的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老旧建筑物而言。
沉降可能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地基沉降等问题。
1.2地下水位变化基坑开挖会打断土壤的连续性,可能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引发周围建筑物地下水渗透和涌水问题。
如果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下层不具备防水功能,地下水可能会对建筑结构和内部设施造成损坏。
1.3土壤侧推力基坑开挖时,土壤侧推力会增加,对邻近建筑物的地下结构施加较大的水平力。
这可能导致邻近建筑物的地震稳定性问题,尤其是在软土地区。
1.4建筑物振动基坑开挖时,工程机械的震动和振动会传导至邻近建筑物。
这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松动,甚至引起墙体开裂等问题。
特别是对于老旧建筑物而言,振动可能会诱发潜在的结构故障。
2.防护措施为了减少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2.1基坑支护结构在进行基坑开挖前,应设计和施工合适的基坑支护结构。
这些结构的目的是确保土壤的稳定性,并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地基的不良影响。
常见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钢板桩、混凝土墙等。
2.2监测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应设置实时监测系统,对邻近建筑物的振动、沉降、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
这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2.3水封为了防止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造成损害,应对周围建筑物的地下室和地下层进行水封处理。
这可以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涌水。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分析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分析摘要: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对邻近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并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针对沉降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障邻近建筑物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以昭觉县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其周边环境复杂程度编制监测方案,根据一期工程的监测数据结果分析,指导二期工程及其后的类似项目,确保围护结构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关键词:深基坑;邻近建筑物;信息化施工;沉降监测1、工程概况昭觉县某深基坑工程位于昭觉县大坪巷,该工程地下两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0.6米,面积为300米*200米,东北侧为城区居民房,西侧为一单位库房,周边环境复杂,为确保基坑开挖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围护结构采用采用现场浇筑地下连续墙结构进行围护。
由于该工程面积较大且周边环境复杂,分为两期施工,一期为西南侧约为基坑总面积的一半,一二期交接处为斜坡处置,方便一期施工运土和减少一期开挖量,减小基坑沉降,待一期工程完工并对监测数据结果分析以指导二期工程施工。
基坑边缘离邻近建筑物单位库房最近距离1.5米,最远距离15米,基本呈平行布置。
2、监测内容深基坑监测内容的选择根据该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具体的支护结构、开挖深度、基坑等级和周边已有建筑物等条件来确定并及时编制监测方案,经与甲方、设计单位会商并报请监理总工程师批准,该项目监测内容如下表:3、基坑坑顶、立柱监测点的沉降累计值差异较大,其原因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1)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2)边坡修理、成孔注浆不到位,土钉或锚杆受力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3)喷射砼厚度不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4)施工过程与设计的差异较大;(5)设计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结论:通过该项目深基坑监测的工程实践告诉我们,理论、经验和监测相结合是指导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对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就更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当中对现场基坑的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影响的研究徐长心(弘业物业开发(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摘 要:文中采用大型工程软件F LAC -2D 对土钉墙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
关键词:基坑;沉降;数值分析中图分类号:T U97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197(2007)S1-0037-04 收稿日期:2007-03-12作者简介:徐长心(1972-),男,工程师,学士,从事施工管理工作。
基坑开挖必然引起近邻建筑物产生沉降变形[1],如果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结构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不均匀沉降太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裂缝、倒塌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均匀沉降不大,但绝对沉降较大,也可能对基坑附近的市政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如地下管网设施破坏等,所以基坑近邻建筑物的绝对沉降、不均匀沉降都是工程施工中应十分关注的问题[2][3]。
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变形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现有的计算理论很难考虑这种多因素的耦合作用[4]。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计算机基础上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分析基坑变形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应用大型工程软件F LAC -2D ,采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对土钉墙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1 工程简介1.1 工程概况天津市某小区3期工程地上为3层幼儿园、附属用房和其它1、2层建筑,地下为2层车库。
本工程北侧紧邻小区主要道路,南侧距坑边3.0m 有一单层厂房,西侧距坑边13.0m 有一栋7层楼房。
1.2 工程地质概况本工程场地拟建场区地形基本平坦,地面绝对标高在32.86~34.43m 之间,表层为人工填土,其下为一般第4纪沉积层。
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粉质粘土素填土,层底标高30.44~33.00m ;②杂填土,层底标高31.74~33.90m ;③粉质粘土,层底标高29.81~32.09m ;④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底标高26.09~29.35m ;⑤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底标高24.89~27.90m ;⑥粉质粘土,层底标高17.84~19.61m ;⑦粉细砂,厚度0.80~4.50m ;⑧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厚度0.30~3.50m ;⑨粘土,厚度0.50~1.80m ;⑩细中砂,层底标高13.6~17.3m 。
1.3 水文地质概况本场地勘察实测地下水情况为:第1层为上层滞水,水位标高26.7332.50m (埋深0.76.5m );第2层为潜水,水位标高23.1523.49m (埋深9.95~10.60m )。
1.4 基坑支护形式—73—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西侧基坑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
土钉墙按1∶0.2放坡。
土钉墙支护结构布设土钉为5层,水平间距均为1.5m,垂直间距均为1.4m。
混凝土面层厚度为80~100mm,强度等级为C20,钢筋网片为<6@200mm。
2 数值模拟分析2.1 分析方案设计为了便于比较,进而得到有关基坑开挖对近邻建筑物沉降变形影响的一般规律,这里选择了3种分析方案。
方案1:基坑周边无建筑物。
方案2:基坑周边有一栋7层建筑物。
选择距基坑8m、13m、18m3种情况分别进行模拟分析。
方案3:基坑周边有一栋12层建筑物。
选择距基坑8m、13m、18m3种情况分别进行模拟分析。
2.2 计算参数的选择(1)土层参数土层参数如表1所示。
(2)土钉和面板强度参数土钉强度参数如表2所示,土钉墙面层强度参数如表3所示。
表1 土层参数土层名称厚度(m)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弹性模量E(MPa)泊淞比ν密度d(kNΠm3)填 土0.81526200.420粉质粘土0.71815200.420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6.01526200.420粉质粘土 1.12015200.420砂质粉土-粘质粉土 1.41526200.420粉细砂 1.9030350.320粉质粘土 2.51815200.420细中砂 4.1035400.320粉质粘土 3.01815200.420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3.41526200.420表2 土钉参数土钉标高(m)长度(m)直径(mm)钢筋直径(mm)角度(°)第1层32.857.51201815第2层31.458.81201815第3层30.058.81201815第4层28.658.81201815第5层27.25 6.01201815表3 土钉墙面板参数厚度(mm)钢筋直径(mm)钢筋间距(mm)混凝土等级(mm)806200C202.3 计算模型的选择整个模拟过程按平面应变问题考虑,采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破坏准则为摩尔-库仑准则。
2.4 计算网格及结构单元根据对称性,以基坑的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取基坑的一半进行分析。
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水平方向取5H(H为基坑开挖深度),竖直方向取3H。
网格尺寸为0.5m×0.5m,共划分单元网格7110个。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框架梁和柱由Beam单元生成,建筑物与土体的接触面用Interface命令设定。
土钉由Cable单元生成,面板由Beam单元生成。
2.5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的确定用Initial命令设置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静止土压力系数取0.5。
左、右边界采用滚轴支座,—83—只约束X 方向的位移;底部边界也采用滚轴支座,只约束Y 方向的位移;上部边界设为自由边界。
2.6 基坑开挖过程的模拟(1)设置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和边界条件,进行计算。
(2)构建建筑物,进行计算。
(3)把全部单元及节点的位移和速度初始化为零。
(4)开挖过程的模拟。
整个基坑开挖和土钉支护的模拟分6步进行,每步开挖1.5m ,在每步完成后进行计算。
2.7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1)基坑周围地表的沉降由图1、图2可知,在土钉墙支护形式下,当基坑周围无建筑物时,距基坑较近的坑边土体随基坑的开挖发生向上的位移,这主要是由坑底土体回弹所引起的,随着与基坑距离的增加,土体位移逐渐转变为向下的沉降位移,并在一定范围内随与基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基坑周围地表的最大沉降区不在坑边,而在离基坑一定距离处。
当基坑周围有建筑物时,由于建筑物的作用,基坑周围的土体在竖直方向只发生向下的沉降位移,最大沉降区的位置与无建筑物时的情况相近,但由于建筑物在土体中引起附加应力作用,使得地表最大沉降量比无建筑物时有所增加。
在本例中,7层建筑物与基坑之间的地表沉降与无建筑物的情况相近,12层建筑物与基坑之间的地表最大沉降量比7层建筑物的情况增加了17.5%。
图1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曲线(7层建筑物) (2)近邻建筑物的绝对沉降由于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最大沉降区在距图2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曲线(12层建筑物)基坑一定距离处,故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基础的测点1的沉降量随建筑物与基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与基坑相距8m 、13m 、18m 3种情况下的建筑物基础的测点2都落在最大沉降区内,所以沉降曲线十分接近,随距离的变化不大;同时,建筑物的绝对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接近线形增加,如图3、4、5、6所示。
图3 7层建筑物测点1的沉降曲线图4 7层建筑物测点2的沉降曲线 建筑物的层数对建筑物的绝对沉降影响较大,表4给出了本例中12层建筑物相对于7层建筑物基础沉降量增加量的百分比。
表4 7层和12层建筑物的沉降对比观测位置距基坑8m距基坑13m 距基坑18m测点121.718.719.2测点221.322.7522.8 (3)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93—图5 12层建筑物测点1的沉降曲线图6 12层建筑物测点2的沉降曲线加而增加,但增加量随建筑物距基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建筑物的倾斜方向随建筑物与基坑距离的增加由背离基坑方向转变为朝向基坑方向,如图7、8所示。
图7 7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曲线图8 12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曲线 在本例中,距基坑8m 的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加的速率最大,倾斜方向为背离基坑方向;距基坑13m 的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化不大,倾斜方向为背离基坑方向;距基坑18m 的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由正值变为负值,发生符号的变化,表示建筑物的倾斜方向由背离基坑方向转变为朝向基坑方向。
3 结论(1)基坑开挖深度<8m 时,建筑物的绝对沉降量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接近于线形增加。
(2)建筑物的绝对沉降量受建筑物层数的影响较大,如表4所示。
(3)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随建筑物距基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4)建筑物的倾斜方向随建筑物与基坑距离的增加由背离基坑方向转变为朝向基坑方向。
(5)基坑周围地表的最大沉降区不在坑边,而在离基坑一定距离处,这主要与地质条件及支护形式有关。
(6)距基坑较近的坑边土体可能发生向上的回弹位移,建筑物的存在增加了基坑周围地表的沉降。
参考文献:[1] 刘建航,侯学渊.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78-191.[2] 高文华.基坑变形预测与周围环境保护[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4):555-559.[3] 丁仁锦.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影响的分析及对策[J ].福建建设科技,2001,1:4-5.[4] 王广国,杜明芳,侯学渊.深基坑的大变形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4):509-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