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合集下载

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评估与保护方案

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评估与保护方案

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评估与保护方案深基坑开挖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然而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施工时,周围建筑物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周围建筑物的完整性,需要对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方案。

一、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评估在进行深基坑开挖前,应进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评估,具体步骤如下:1. 建筑物结构及地质勘察:通过对周围建筑物的结构和地质特征进行勘察分析,了解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形式、地质条件等。

2. 潜在风险评估:根据建筑物结构和地质勘察结果,评估基坑开挖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包括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地下水位变化等。

3. 数值模拟分析: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应力分布等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情况。

4. 风险评估报告:根据潜在风险评估和数值模拟结果,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明确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基于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评估,可以制定合理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以减小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留控制带: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影响评估结果,在基坑边缘预留一定的控制带。

该控制带应考虑基坑变形和地下水位变化对周围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并设置相应的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2. 地下水位控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和潜在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案,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的稳定,以避免对周围建筑物的不良影响。

3. 支护结构设计: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支护结构,以保证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

支护结构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周围建筑物等因素,并经过专业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评审。

4. 精确施工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开挖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和管线的变形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和管线的变形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和管线的变形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和管线的变形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一、引言基坑开挖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基坑开挖所带来的变形效应对周围建筑和管线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在进行基坑开挖工程时,需要进行全面的变形影响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周围建筑和管道的安全和稳定。

二、基坑开挖的变形影响1. 地面沉降基坑开挖对地表会产生一定的沉降,其程度与开挖深度、土壤性质、开挖方法等有关。

地面沉降可能导致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其结构的安全性。

2. 水平位移基坑开挖时,土体的侧向支护被破坏,土体会发生水平位移。

当基坑距离临近建筑物较近时,水平位移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位移,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产生威胁。

3. 地下水位变化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周围土体的湿度改变。

如果周围建筑物没有采取防水措施,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导致结构潮湿、渗漏等问题。

4. 管线破坏基坑开挖可能破坏临近地下的管线(如给水管、燃气管道等),导致管道破裂,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供水、供气。

三、基坑开挖变形影响分析针对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和管线的变形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

通过地质、土壤勘察,确定基坑周围土层的性质和强度,以及潜在地下水位的变化。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基坑开挖对土体和周围建筑物的变形效应。

四、基坑开挖变形影响控制措施1. 合理设计基坑支护结构采取合适的基坑支护结构,如钢支撑、混凝土搅拌桩等,以提供地面和周围建筑物所需的支撑。

2. 控制开挖速度和深度合理控制开挖速度和深度,避免过大的变形效应。

3. 加强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临近建筑物和管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 采取水平位移控制措施对于临近建筑物,可以采取补充支护、增加地下排水等措施来控制水平位移。

5. 采取防水措施对于临近建筑物地下室或地下管道,应采取防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位变化对结构造成影响。

车站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控制及数据分析

车站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控制及数据分析

车站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控制及数据分析作者:李强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杭州地铁2号线人民路站位于萧山市心中路靠近人民路口,该车站基坑周边建筑分布密集,距离车站较近的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车站东侧,主要有中港大厦、房地产大厦、经贸大厦和华通大厦。

其中,中港大厦基础形式比较薄弱,大厦变形控制较困难,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增加连续墙厚度及加强坑内加固、设置封堵墙、加强各环节施工质量等措施,最终将该建筑沉降倾斜控制在2‰以内。

关键词:基坑开挖;建筑物;沉降控制Abstract:;Hangzhou;Metro Line No. 2;Renmin Roadstation;is located in Xiaoshan City;Road near the;junction of;the;hearts of;the people,;the station;building;around foundation pit;in dense distribution,;away from the station near;high-rise buildings;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tation on the eastern side,;mainly;Hong Kong;building, Real Estate Hotel,;tradebuildings;and;Huatong;building.Among them,;China Hong Kong;foundation;is weak,;the building;deformation is;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construction process,;take to increase the;continuous wall;thickness and strengthening;reinforcement inside the pit,;set the;seal wall,;to strengthen all aspects of;the construction quality;measures,;will eventually be;the building settlement;tilt control in;2 ‰;.Key words: excavation;;buildings;;settlement control中图分类号: TV55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车站基坑开挖时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控制是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根据杭州地铁1号线施工经验,如基坑开挖控制不当,将导致周边建筑物沉降开裂,倾斜,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分析

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分析

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分析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基坑开挖工程对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有效的监测与控制策略。

基坑开挖的工程特点,如深度、规模和所处的地质条件,直接影响土体的移动、应力的释放与重新分布,进而导致周围建筑物的沉降。

文章详细讨论了沉降影响机制,包括开挖深度、土层性质、水位变化等因素。

在监测与控制策略方面,本文强调了现代传感器和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基于数据的沉降趋势和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包括加固方法、支护结构设计和水位控制在内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通过这些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基坑开挖;周边建筑物;沉降;影响分析1引言基坑开挖作为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部分,其对周边环境尤其是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大型基坑工程出现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

基坑开挖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的挑战,还牵涉到对周边建筑物安全的考量。

本文旨在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工程特点及其对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机制,以及提出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策略,从而为城市基坑工程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2基坑开挖的工程特点及其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机制**2.1基坑开挖工程特点基坑开挖是城市地下建设的核心环节,其工程特点对周边环境尤其是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开挖深度是决定基坑工程影响范围的关键因素。

深度的增加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地下应力场变化,进而影响更广的区域。

随着深度的增加,对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控制和对邻近建筑物保护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其次,基坑的规模也是影响其工程特点的重要因素。

大规模的基坑开挖往往伴随着大量土方的移动和较大范围的地质环境改变,这不仅给工程施工带来挑战,也对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最后,所处的地质条件是决定基坑开挖工程难度和风险的基本要素。

不同的地质条件,如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地质结构等,决定了开挖过程中应对的技术难题和必要的安全措施。

深基坑变形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控制技术

深基坑变形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控制技术
4 . 3预 留反 压 土
注浆进行预加 固。 预加 固范 围尽量靠近 建筑物 ,并与基坑边 留一定缓冲 区, 形 成隔离状态 , 使基坑变形尽量在 缓冲区 内消散 , 不致影 响到建筑物 主体 。
4 . 2跳 仓 、 分 层 分 段 分 区开 挖 、 及 时支 撑
福 田站 D区 , 盖挖逆作施工负 三层 时 , 为平衡 c区土压力 , 预 留邻近 中隔墙 的 D1 节段土体 , 开始从 D 2节段 开挖 , 先施工偶数 节段 , 再施工奇数节段 , 最后 , 待 c区开挖




2 0 1 3年第 6期( 总1 9 4期 )
表 1
1 8 . 8 m m, 最大变形发生在 2 6 m~2 7 m 深
度 附近 ,实 际监测 变 形为 一 4 . 0 4 m m一
2 4 . 8 7 mm,最 大 变 形 发 生 在 2 5 m深处 ,
理论变形和实测变形对 比图如 图 6 。
距离
在基坑开挖前 , 对基坑周边 建筑物
较 近 的 区域 , 采 用 格 构 式 旋 喷桩 加 袖 阀
端, 分层分段台阶法开挖 , 基坑较宽时 , 横 向再分 区开挖 , 先挖 中间再挖两边 。 开挖到基 底后 , 立 即施工垫层 , 封 闭基底 , 防止 基底 软化 而丧失支撑能力。 每开挖 出一段 , 及时施 工底 板 , 严格控制底板与土方开挖间距 , 每隔两段底 板预留一个后浇带 。
_
端承桩 埋深 3 O~3 5 . 3 5 m, 在基坑底 以下 弱风化花 岗岩 , 强度高
距基坑 约 1 6 m
挖节奏 , 使各项监测指标保持在设 计及
规范要求 的允许范 围内 , 最 大限度的降 低对周边建筑物 的影 响 , 确保 了基坑及 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基坑开挖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它在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开挖出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以便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

然而,基坑开挖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沉降,给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分析和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的机理主要包括地表沉降、土体蠕变、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

一般来说,基坑开挖后,土体的应力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土体发生体积变化,从而引起地表沉降。

与此同时,土体的蠕变现象也会导致沉降的逐渐发展。

而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周边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沉降的程度。

为了分析和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通过在工地附近设置水位监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减少地下水位变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2.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在周边建筑物附近设置沉降监测点,定期进行地表沉降的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如选择适当的开挖方式、采用支护结构等。

4.进行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和评估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通过模拟分析的结果,可以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沉降的影响。

5.实时监测和调整施工过程: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实时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并及时调整施工过程,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总结起来,分析和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地表沉降监测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实时监测和调整施工过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保障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稳定。

《2024年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及控制研究》范文

《2024年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及控制研究》范文

《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及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的深度和复杂性日益增加,特别是在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成为了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软土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深基坑施工往往伴随着土体变形,这对周边环境及建筑物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研究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及控制措施,对于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变形分析1. 变形类型及原因在软土地区进行深基坑施工时,常见的变形类型包括基坑隆起、周边地面沉降及相邻建筑物变形等。

这些变形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1)土体应力重分布:施工过程中,土体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土体发生位移和变形。

(2)地下水位变化:基坑开挖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引起土体固结或松动。

(3)支护结构位移:支护结构的不稳定或设计不合理,导致结构位移,进而引发土体变形。

2. 变形影响分析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对周边环境及建筑物安全具有较大影响。

一方面,地面沉降可能导致周边道路、管线等设施损坏;另一方面,基坑隆起及建筑物变形可能影响相邻建筑物的稳定性及使用安全。

此外,变形还可能引发环境问题,如地面开裂、地下水污染等。

三、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措施为有效控制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设计支护结构: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及周边环境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确保结构稳定,防止土体位移和变形。

2. 优化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和破坏,降低变形发生的可能性。

3. 地下水控制: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如设置止水帷幕、合理降低地下水位等,以减少地下水位变化对土体的影响。

4. 监测与反馈: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土体位移、支护结构位移、地下水位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和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5.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变形的应急预案,包括预警机制、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设备等,以便在发生变形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

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基坑开挖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工程活动,但是由于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尤其是地下室和地下管线的改变,可能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变形。

对于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分析,能够准确评估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保障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一、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1. 地基沉降基坑的开挖会导致周围地基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地基沉降。

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加时,周围地基受到的压力也会不断增大,从而导致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会导致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地下管线变形基坑开挖对地下管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深埋地下的管线。

基坑开挖会导致地下管线的变形甚至断裂,从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的正常供水、供暖等生活设施。

3. 周围建筑物结构变形基坑开挖会改变周围建筑物的受力状态,导致建筑物结构的变形。

这种变形可能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监测项选择对于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项,包括但不限于地基沉降、建筑物倾斜、地下管线扭曲等。

通过这些监测项的选择,能够全面了解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2. 监测方案设计针对监测项的选择,需要设计相应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考虑到基坑开挖的不同阶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监测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对于监测分析至关重要。

不同的监测项可能需要不同的监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监测系统等。

在设计监测方案时,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

4. 监测数据采集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记录。

监测数据对于评估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 数据分析2. 评估结果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需要对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
摘要:深圳地铁某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期间引起周边建筑沉降超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详细分析,引起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坑施工期间引起建筑物地层失水。

通过对建筑物周边进行袖阀管止水帷幕注浆施工,使建筑物沉降得到了控制。

关键词:地下水;建筑物沉降;监测;注浆
中图分类号:x799.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往往不可避免的引起周边环境特别是周边建筑物的沉降。

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变形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当监测出现变形较大,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时,就需要对变形较大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对变形分析的结果调整基坑开挖施工的方案工序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变形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1]
二、工程概况
深圳某地铁车站主体基坑全长211.92 m,标准段宽19.1m,深16.5~18.6m。

车站为明挖双层岛式标准站,设4个出入口,2个风亭。

基坑西南侧怡景花园的桂亮楼、桂星楼、桂明楼、桂月楼为砖混结构,桩基础为8~10米的摩擦桩,连续墙深度为24米,进入强风化混合岩地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米。

其中桂明楼距离基坑仅有10米,怡景站基坑与怡景花园的平面关系见图1所示:
图1基坑与周边建筑物平面关系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车站范围内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素填土、冲洪积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砂、粗砂、砾砂、坡积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震旦纪混合岩。

车站基坑底板围岩为强风化和全风化岩。

场地内水主要分孔隙水和裂隙水,稳定水位1.6米-3.9米,地下水排泄主要为大气蒸发,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

四、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法
本车站采用宽800mm的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围护体系,基坑内降水。

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约为6.5米,连续墙分幅采用6米标准槽段长度。

基坑标准段设三道支撑,第一道采用609x12钢管支撑,其余各道支撑采用609x16钢管支撑,支撑水平方向按最大3m间距布置。

基坑土方开挖采用边支边分段开挖的方式进行开挖,分段长度在20m到30m。

开挖方向为从基坑两端头向中间开挖。

五、建筑物沉降及原因分析
随着基坑北端头土方的开挖,车站基坑西侧怡景花园四栋建筑物沉降速率逐渐加大,建筑物累计沉降已明显超过控制值。

自2009
年2月7日开始桂月楼建筑物沉日沉降速率由不到-1mm/d增大到
-2.01mm/d,随后沉降速率一直较大,最大沉降速率达到-9.0mm/d,持续较长时间。

四栋建筑物同时出现沉降较大情况,建筑物累计沉降在较短时间
内达到并超过控制值。

从靠近四栋建筑物的两个土体测斜的监测数据来看,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土体水平位移较小,在建筑物沉降速率较大期间,两个土体测斜分别最大水平位移增大为8.11mm和6.12mm,两处土体水平位移变形均未超过控制值。

桩顶水平位移最大不到10mm。

同时支撑轴力变化平稳。

从监测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基坑开挖使用引起起的周边土体变形较小,基坑支撑轴力也没有明显增大。

可以认定引起建筑物沉降过大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基坑开挖期间围护结构变形引起周边土体损失造成。

分析基坑靠近四栋建筑物一侧的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来看,在建筑物沉降速率较大期间(2009年2月11日-2009年2月25日),地下水位下降特别明显,该区域水位最大下降达12米,基坑北端头开挖到底部分能见到明显渗水。

从地下水位下降和建筑物下沉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建筑物沉降主要是因为基坑开挖期间引起建筑物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导致。

由于基坑周边土层地下水位降低,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直接导致土体中有效应力增加,在原有土层中产生新的沉降。

图基坑北侧地下水位变化历时曲线图
六、施工处理方案[2][3]
上述研究表明,基坑开挖降水引起周边地表及建筑物沉降。

为控制怡景花园房屋和周边地表的沉降,防止建筑物因沉降太大而产生开裂深圳破坏的发生,沉降采取袖阀管补偿注浆。

(一)袖阀管平
面布置
袖阀管的布置方式采用沿建筑物的纵向2米,距离房屋基础为2米的位置进行布置,袖阀管花管长24米,实管2米为地面止浆段,垂直地面打设,穿透强风化透水层为界。

袖阀管布置图见图6所示:图6 袖阀管平面布置图
(二)安设注浆管
根据止水帷幕需求,在下面24米使用花管,上面2米用实管作为止浆段。

止浆系统由皮碗式止浆塞、花管、宝塔头和管堵组成,止浆塞必须采用双塞系统。

注浆管安设完成后用水泥砂浆封闭钻孔与管壁之间的空隙,封闭高度为1.8米实管段。

袖阀管花管如图7所示
图7袖阀管花管大样图
(三)袖阀管注浆
灌浆材料采用水玻璃-水泥浆复合浆材水泥浆凝固时间为1~
2min。

根据注浆材料及地质条件,结合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选用表1所示注浆参数,在施工中坚持先试后作的原则,通过试注浆对各项参数进行修正。

表1注浆参数表
1、浆液配置
按设计参数配置好水泥浆和水玻璃
2、注浆
注浆采用kby-50/70型双液注浆泵进行注浆作业,顺序采取由西向东侧间隔注浆。

注浆方式采取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每次注浆段长0.4m,注完第一注浆段后,后退注浆芯管,进行第二注浆段的注浆;
注浆过程中作好注浆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每个注浆孔的注浆量、注浆压水、注浆工作情况及注浆作业时间等。

注浆过程中随时分析和改进注浆作业。

七、注浆施工效果
在对怡景花园房屋周边进行帷幕注浆施工后,基坑开挖过程中,建筑物沉降速率明显减小,注浆对控制房屋沉降起到了预期的作用。

图9怡景花园建筑物典型点沉降历时曲线
八、几点体会[4][5]
城市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基坑周边环境受到影响,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沉降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沉降进一步发展。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区间产生的震动等情况可能会造成建筑物产生较大沉降,施工前需要对围护结构地质情况和周边建筑物结构及基础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预案,预防因围护结构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

地下连续墙具有较好的抗渗能力,在遇到地质情况特殊,地下水可能会从连续墙的墙底下方渗漏到基坑内,造成基坑外土体的水位
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导致周边建筑物和地表产生较大沉降。

参考文献:
[1]刘洪震. 不同基坑施工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及建筑物沉降对比分析[j]. 隧道建,2009,29(2)172-174.
[2]张民庆,汪玉华,郭小华. 广州地铁越秀公园站注浆截水帷幕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2002,(1)31-32
[3]陈军. 建筑物沉降监测时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探讨[j]. 山西建筑, 2011,37(12): 206-207.
[4]程骁,张风祥. 土建注浆施工与效果检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5]朱瑞钧,高谦深,齐干.基坑支护桩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52-55.
作者简介:高飞(1982—)男,河南人,2006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