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之——手阳明大肠经(治疗)
中医十二时辰与经络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教程

• 未时 • (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午睡后可 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1.手太阳小肠经:疏经活气的臂脉 2.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 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 3.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 穴。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腰不痛背不酸, 4.阳谷学:长生不老的灵丹妙穴 5.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 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6、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 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 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
10.环跳穴:缓解腰痛找环跳 11.风市穴:治疗风湿有奇效. 12.阳辅穴;帮您提高肾功能.. 13.足临泣穴:哺乳期尾声巧回乳 14.足窍阴穴:劳累过度按它补精血..
• 丑时 • (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静心养气 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 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 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 子时 • (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这段 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 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 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 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 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少阳胆经2.瞳子穴:青春永驻的保养穴. 3.悬颅穴: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4.悬厘穴:轻松一按除落枕.... 5.天冲穴:快速止痛,一身轻松.. 6.阳白穴:治疗面瘫的中医常用穴.. 7.风池穴: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 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8.肩井穴: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 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 痛均有缓解作用。
合谷

合谷大力推广按摩合谷穴能治病2009年05月16日星期六15:29合谷穴一、名词解释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
为什么叫合谷穴呢?就是因为他的位置在大母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故名。
【定位】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二、在人体的位置及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解剖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详见此手部穴位图相关图示)简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或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取穴三、主治症状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
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
针灸学速记歌诀

考研针灸学速记歌诀第一部分经络总论详见中医基础部分的论述(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藏)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第二部分腧穴总论腧穴的概念,分类,治疗作用,主治规律,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第三部分治疗总论一.针灸治疗原则的含义及应用举例1.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4.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三、处方选穴规律1、近部选穴2、远部选穴3、辨证对症选穴四、常用配穴方法1、按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2、按部位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徐氏《针灸大全》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五、特定穴(一)五输穴1、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
2、阴井木,阳井金(阴井荥输经合木火土金水,阳井荥输经合金水木火土)3、《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井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井穴急救,荥穴热病,输穴肢节酸痛五脏病,井穴气喘咳嗽,合穴六腑病。
五输穴歌井荥输经合五穴,系由肢端向肘膝,按其脉气小到大,第一所出为井穴,二溜为荥三注输,所行为经入为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手太阴肺经】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手阳明大肠经】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足阳明胃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足太阴脾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手少阴心经】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足少阴肾经】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少厥阴心包经】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手少阳三焦经】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足少阳胆经】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中医经络之手阳明大肠经

中医经络之手阳明大肠经一、手阳明大肠经的概述手阳明大肠经是人体手臂上的一条经络,起点在食指末端,向上沿着手臂内侧前行至肘部,再向下到达肩部,最后在鼻孔上方结束。
手阳明大肠经与脚阳明大肠经构成了人体的阳明之脉,其中手阳明大肠经是阴阳之气交汇的地方,被视为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经脉。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手阳明大肠经是与人体大肠相连通的,两者互为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的气血畅通,可以促进人体经络系统的正常运作,维护人体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作用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功能手阳明大肠经主要负责运输手臂和肩部的气血,使它们得以协调运作。
这不仅可以促进手臂和肩部的活动,还可以维护它们的健康。
2.防御功能手阳明大肠经可以增强人体的防御力,预防感冒、咳嗽、口腔溃疡等疾病。
同时,手阳明大肠经的气血流通也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维护人体的健康。
3.神经调节功能手阳明大肠经与人体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可以调节神经,缓解压力和情绪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手阳明大肠经还可以调节人体的荷尔蒙水平,维护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
三、手阳明大肠经的保健方法为了保持手阳明大肠经的畅通,维护人体健康,有以下几个方法:1.饮食调理手阳明大肠经是与人体大肠相连通的,因此,饮食调理就成为手阳明大肠经保健的重要方法。
建议平时多食用含有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香蕉、芹菜、白菜等,以增加肠胃蠕动,防止便秘。
此外,饮食要注意不要过度油腻,不要吃过撑或暴饮暴食。
2.运动锻炼手臂的运动可以刺激手阳明大肠经和人体其他经脉的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建议平时多做适量的体育锻炼,如延伸手臂、运动手指、手腕等活动,进行一些手部放松动作,如揉、捏、推等。
3.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利用手法、针灸等方法促进手阳明大肠经和其他经络的气血流通,从而改善人体的健康状态。
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使气血得到畅通,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倪海厦手阳明大肠经讲义(附穴位彩图)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穴主治《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取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与井荥俞原经合也。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是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庚金之腑,脉详右寸。
实则脉实,伤热而肠满不通,辛温可泻。
虚则脉虚,伤寒而肠鸣泄痛,补必酸凉。
蒸黄连而解酒毒,炒厚朴而止便红。
肠风妙川乌荆芥,脏毒奇卷柏黄耆。
痢中六神丸,宜调则调;带下百中散,可止则止。
润肠通秘,麻仁丸果有神效,行滞推坚,六磨汤岂无奇功。
痔疮热痛,脑麝研入蜗牛,胆冰磨敷井水;痢疾腹痛,姜茶煎治出坡仙,梅蜜饮方书登父,肠内生痈,返魂汤而加减随宜,十宣散去增适可。
尝闻食石饮水,可作充肠之馔;饵松食柏,亦成清腑之方。
是以疗饥者不在珍馐,调肠者何烦异术,能穷针里阴阳,自获殊常效验。
手阳明大肠经考正穴法商阳(一名绝阳):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
《铜人》灸三壮,针一分,留一呼。
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聋,寒热痎疟,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
二间(一名间谷):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
手阳明大肠脉所溜为荥水。
大肠实泻之。
《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口喎,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三间(一名少谷):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
手阳明大肠经 - 安徽中医学院

商阳治急症
• 商阳主治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 省人事,牙关紧闭,汤水不下。——《金 鉴》
☻二间(LI2)
• [属性] 荥穴 • [定位] 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 桡侧,当赤白肉际处取穴。 • [主治]五官热病。 • [操作]直刺0.2~0.3寸
二间经典配穴及运用
• 《席弘赋》 牙疼,腰痛并喉痹,二间阳溪 疾怎逃。 •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简称《天星秘诀》) 牙痛,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 • 《天元太乙歌》 牙风头痛孰能调,二间妙 穴莫能逃,更有三间神妙穴。
迎香经典配穴及运用
• 《百症赋》 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 • 《玉龙歌》 心火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 为通。
内容小结
• • • • 经络循行 取穴要点 主治要点 注意事项
循行要点
• 起于食指桡侧——循上肢外侧前缘— —走肩,入缺盆——络肺属大肠。 • 从缺盆上走颈——入下齿——过人 中——止对侧鼻旁。
肩髃额状断面图
肩髃针刺三角肌前、外、后三透法
肩髃穴体表定位
肩髃经典配穴及运用
• 《铜人》 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 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 ,针进即可射。
大肠肩部穴
大肠颈部穴
大肠面部穴
☻迎香(LI20)
•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 穴. • [主治]口鼻局部病;胆道蛔虫症. •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 寸.
刺灸注意事项
• 合谷针刺透劳宫时,要手指呈半握拳,针 尖向小指侧,要缓慢向深部进针,以防止 刺破动脉,引起内出血; • 巨骨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 扶突、天鼎,位于颈部,进针必须缓慢, 防止刺破颈动脉; • 前臂与肘部取穴,均需屈肘侧掌体位,以 便取穴准确,便于针刺得气。
十二经络图之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络图之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
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
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
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
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
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
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
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
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
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
脖子部有扶突、天鼎。
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
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
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1) 商阳shāng yáng[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手阳明大肠经医学课件

02
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 介绍
主要穴位定位
01
02
03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 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 处。
阳溪穴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 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 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 陷中。
偏历穴
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 的连线上,阳溪穴上3寸 处。
穴位功能主治
合谷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 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 、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 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针刺方法
采用适当的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个 性化调整,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治疗时机
根据病情和病程,选择合适的针灸治疗时机,一般可在病情发作期 或缓解期进行针对性治疗。
推拿按摩手法
1 2 3
按摩部位
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径,重点按摩合谷、 曲池、手三里等穴位,以及周边肌肉和软组织。
THAN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 质和免疫力。
心理健康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学会减压放松,以减轻肠道负担 和症状。
05
手阳明大肠经医学案 例分析
案例一:手阳明大肠经与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 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方案
采用针灸、中药等方法调理手 阳明大肠经,以恢复肠道功能 。
手阳明大肠经医学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手阳明大肠经概述 • 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介绍 • 手阳明大肠经的病理变化与诊断 • 手阳明大肠经的治疗与保健 • 手阳明大肠经医学案例分析
01
手阳明大肠经概述
经络定义与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配少商、中冲、关冲,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 治中风,中暑。 2,配合谷、少商,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主治咽喉 肿痛,目赤肿痛。 3,配合谷、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等。 有发汗泻邪热的作用,主治热病汗不出。 4,配少商穴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使 另:便秘者,每次排便前揉按3-5分钟,即相当于 用一次开塞露。
肠道相关
8
商阳 shangYang(LI 1)
【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 指甲角0.1寸(指寸)。
【取法】
在食指桡侧,去指甲角 0.1寸处取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 金
肠道相关
9
商阳 shangYang(LI 1)
【功用】
清热解表,苏厥开窍。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咽炎,喉炎,腮腺炎;
经络腧穴各论
——之十二经脉
肠道相关
1
十二经脉
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人体血液清道夫
——手阳明大肠经
肠道相关
2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 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上入两 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 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 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 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二掌
指关节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处取
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
肠道相关
15
三间 Sangjian(LI 3)
【功用】 泄热止痛,利咽。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 2.其它: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手指肿痛,肩关 节周围炎。 3.《甲乙经》“多卧善唾,胸满肠鸣,三间主之。”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麻胀,或向手背放散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肠道相关
11
二间 Erjian(LI 2)
【定位】
微握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手食指本节
(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
处。
【取法】
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
前缘桡侧,当赤白肉际处取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
肠道相关
12
二间 Erjian(LI 2)
【功用】 解表,清热,利咽。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咽炎,喉炎,牙痛,鼻出血, 麦粒肿; 2.其它:扁桃体炎,肩周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2~0.3寸,局部胀痛。 灸法:米粒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肠道相关
13
二间 Erjian(LI 2)
【配穴】
1、配鱼际、合谷有清热泻火作用,治疗咽喉
肿痛,牙痛。
2、配三间有提神解困作用,治疗嗜睡。
3、配三里牙痛、头痛、喉痹。
肠道相关
14
三间 Sangjian(LI 3)
【标准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取法】
肠道相关
16
三间 Sangjian(LI 3)
【配穴】
1、配少商治“唇干饮不下”。《神应经》
2、配三里、二间三穴主治牙齿疼痛,食
物
艰难,及偏风眼目诸疾。”《金鉴》
肠道相关
17
合谷 Hegu(LI 4)
【定位】
第2掌骨在桡手侧背的,中第点1、处2。掌骨间,当
【取法】
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
2.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
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
口点;与拇第、1、食2指掌合骨拢结,合在部肌连肉线的的最高中
处取穴。
【特异性】大肠之原穴。
【功用】
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 表
肠道相关
18
合谷 Hegu(LI 4)
【主治病症】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
肠道相关
3
手阳明大肠经
肠道相关
4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方向: 由手──向头
起止穴: 起于商阳──止于迎 香共计20个穴位
联系脏腑器官: 肺、大肠、下齿、鼻 等器官。
肠道相关
5
手阳明大肠经
二、主治概要
1,主要病候:
A 脏腑病: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 疾、咽 喉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
B 经脉病:本经循行部位疼痛、齿痛、热 肿或寒冷。
2.其它:脑出血,高烧,扁桃体炎。
3.现代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炎、
急性胃肠炎、中风昏迷等。
【刺灸法】
刺法:1.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胀痛;
2.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点刺挤压出血。
灸法:米粒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肠道相关
10
商阳 shangYang(LI 1)
2.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牙痛,耳聋,耳鸣;
癔病,3.癫精痫神,神精经神系病统,疾中病风:偏三瘫叉,神小经儿痛惊,厥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4.运动系统疾病: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5.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闭经,催产;
6.其它:呃逆。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
肠道相关
7
手阳明大肠经
三、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穴位有商阳(井),二间(荥) ,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 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
里 ,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二十大肠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 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手五里, 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号迎香。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 其他病症。
肠道相关
6
手阳明大肠经
3、大肠经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哪些疾病?
上身部位病:经络“不通则痛”。手阳明大肠经气 血不畅通会导致食指、手背、上肢、后肩等经络路线上 的疼痛和酸、胀、麻等不舒服的感觉。 五官病:手阳明大肠经跟面部,下齿、鼻子等关系 密切,所以人气血有热,上火时,会有眼睛发黄,口发 干,眼睛干涩,流涕或鼻出血,牙龈肿痛或咽喉肿痛等 一系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