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期末考试题
试验设计期末考试试题

试验设计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试验设计中,随机化试验的目的是什么?A. 减少试验误差B. 增加试验误差C. 保持试验的一致性D. 增加试验的复杂性2. 以下哪项不是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A. 重复性B. 随机性C. 唯一性D. 控制性3. 在农业试验中,田间试验的试验误差通常来源于:A. 种子质量B. 土壤条件C. 气候条件D. 所有以上因素4. 试验设计中,方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试验结果的显著性B. 计算试验的总方差C. 比较不同处理的均值D. 预测未来的试验结果5. 以下哪项不是试验设计的类型?A. 完全随机设计B. 随机区组设计C. 因子设计D. 描述性设计6. 试验设计中,对试验误差的控制不包括:A. 减少试验误差B. 消除试验误差C. 估计试验误差D. 分析试验误差7. 试验设计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遵循:A. 随机性原则B. 重复性原则C. 一致性原则D. 以上全部8. 在试验设计中,处理效应的显著性检验通常使用: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相关性分析9. 试验设计中,样本量的大小通常与以下哪项有关?A. 试验成本B. 试验误差C. 试验的重复次数D. 试验的复杂性10. 在试验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试验误差的来源?A. 测量误差B. 试验材料的变异C. 试验环境的变异D. 试验处理的差异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试验设计中控制变量和随机变量的区别。
2. 描述试验设计中因子设计的基本步骤。
3. 阐述方差分析在试验设计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个关于肥料效果的试验,试验设计为完全随机设计,有三种不同的肥料处理,每种处理有5个重复。
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编号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重复4 | 重复5 ||-|--|--|--|--|--|| A | 120 | 125 | 115 | 120 | 130 | | B | 110 | 105 | 100 | 110 | 115 | | C | 130 | 135 | 140 | 130 | 125 |请计算总平均值、各处理的平均值、方差以及处理效应的显著性。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抽样的目的是:答案: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2.关于定量资料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定量资料的观察值不一定是整数,它们之间的变异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不连续的。
3.在t检验中,当其他因素确定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答案:Ⅰ型错误α的降低必然伴随Ⅱ型错误β的升高,减少犯I型错误的概率,将会增加犯II型错误的概率。
4.在显著性检验中,任何一个观察值可以剖分为两部分,即:答案:总体平均数和试验误差5.正态分布曲线与横轴之间所夹的面积等于:答案:1.006.下面特征数中全部属于统计量的是:答案:S、SS、SPxy7.在t检验中,若t0.05≤|t|<t0.01,则说明试验的表面效应属于试验误差的概率P:答案:0.01<P≤0.058.在单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当F检验后P<0.05时,可以认为:答案: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9.在t检验中,显著水平的高低表示下结论的可靠程度的高低,在0.01水平否定无效假设的可靠程度为:答案:99%10.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中除独立性、等方差性外,尚有:答案:正态性11.当df=15时,查附表3得两尾概率等于0.01的临界t值为t0.01(15)=2.947,其意义是:答案:P(-∞<t<-2.947)+ (2.947<t<+∞)=0.0112.7个不同地区奶牛的产奶量分别是6500(X1)、6200(X2)、6123(X3)、6089(X4)、5821(X5)、5668(X6)、5218(X7)千克,在进行多重比较时X2与X7的秩次距K等于:答案:613.在单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中,组间变异是指:答案:各组均数与总均数之间的差异14.关于两类错误描述正确的是:答案:Ⅰ型错误是把非真实差异错判为真实差异,即无效假设为真,却接受了备择假设。
15.下面关于精确性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在调查或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16.在方差分析中,用标记字母法表示多重比较的结果时,若两均数所标注的字母中,小写字母相同,但大写字母不同,下列关于两均数差异显著性说法中最确切的是:答案: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17.当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样时,如果增大样本含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样本均数标准误会变小18.在实际分析当中,x2检验应用于:答案:次数资料19.在A、B两地进行奶牛产奶量调查,根据产奶量高低分为优、良、中、劣四个等级。
实验设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实验设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 验证理论B. 收集数据C. 获得知识D. 提高技能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随机性C. 单一变量D. 随意性答案:D3. 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成本C. 减少误差D. 增加实验趣味性答案:C4. 实验设计中的对照组是指:A. 接受实验处理的组B. 不接受实验处理的组C. 接受不同实验处理的组D. 接受标准实验处理的组答案:D5. 实验设计中,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各组的目的是:A.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降低实验成本答案: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答案: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研究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什么是双盲实验?双盲实验的优点是什么?答案:双盲实验是指实验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实验对象接受的是实验处理还是对照处理。
双盲实验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实验者的主观偏见和受试者的期望效应,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 请解释“统计显著性”和“实际显著性”的区别。
答案:统计显著性是指实验结果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是否显著,通常通过p值来判断。
实际显著性则是指实验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是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考虑统计学上的差异,还要考虑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大小。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你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个样本,实验组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10,对照组的平均分为75,标准差为12。
请计算两组间的平均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并给出p值。
答案:[此处应提供具体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由于篇幅限制,这里省略具体计算步骤,答案为:p值小于0.05,两组间的平均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试验设计期末考试题

试验设计期末试卷A一、判断题1、双因素优选法的方法包括:对开法、旋升法、平行线法和黄金分割法. ( )2、交互作用是不能随意安排的. ( )3、若试验不考虑交互作用,则表头设计可以使任意的. ( )4、拟水平法不能保证整个正交表均衡搭配,只具有部分均衡搭配的性质。
( )5、两数的对数平均值总大于他们的算术平均值。
( )6、一组试验值的几何平均值常小于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 )7、在正交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中,可以直接用极差来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 )8、拟水平法不仅可以对一个因素虚拟水平,也可以对多个因素虚拟水平,是正交表的选用更方便、灵活。
( )二、选择题1、下列不是解决多指标正交试验的分析方法是 ( C )A 、综合平衡法B 、综合评分法C 、综合评价法 2、属于单因素优选法的是 ( A )A 、黄金分割法B 、A 旋升法C 、对开法3、)(mn r L 括号中的r 表示 ( B )A 、最多允许安排因素的个数B 、因素的水平数C 、正交表的横行数4、图一反映了精密度和正确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一(见课本P9,图(a)) A 、精密度好,正确度不好 B 、精密度不好,正确度好 C 、精密度好,正确度好三、填空题1、试验数据表可分为两大类:记录表 和 结果表示表 。
2、对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通过那个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观分析法 ,一种是方差分析法 .3、不放置因素或交互作用的列称为 空白列 。
4、二水平因素的交互作用只占 一 列,三水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则占 两 列,r 水平两因素的交互作用要占 r-1 列。
5、对指数函数xb ae y =选择适当的变换,使之变成一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x ba y +=ln ln 。
四、计算题1、设甲、乙两组观测值为:甲:8。
6 10.0 9。
9 8。
8 9。
1 9.1乙:8.7 8.4 9。
2 8。
9 7。
4 8。
0 7。
3 8。
1 6.8已知甲组数据无系统误差,试在显著水平a=0.05时,检验乙组测定值是否有系统误差?(T 1=33, T 2=63) (答案见课本14页)2、为考察温度对某种化工产品得率的影响,选取了五种不同的温度,在同一温度下各做三次试验,试验数据如表一所示,试问温度对得率有无显著性影响?0.05(4,10) 3.48F = 0.01(4,10) 5.99F =(答案见课本70页)(此处的表一考试会给出,复习时自己看书本)3、为研究某合成物的转化率T (%)与实验中的压强P (atm ,latm=1。
建筑结构试验题目期末考试答案

一1 什么是生产性试验?一般常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有直接的生产目的,是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试验鉴定的对象,经过试验对具体结构做出正确的技术论断的试验。
一般用来解决的问题有:1.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通过试验进行鉴定 2.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 3.处理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根据 4.已建结构的可靠性检验、通过试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 5.鉴定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2 什么是科研性试验?一般常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概念:目的为验证结构设计计算的各种假定,通过制订各种设计规范,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经验。
一般用来解决的问题有:1.验证结构计算的假定 2.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3.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3 什么是真型试验?模型试验?特点是什么?真型试验:实验对象为实际结构(实物)或者按实物结构足尺复制的结构或构件的实验。
特点:完全反应实际结构受力特性,实验结论可靠,费用高,加载难度大,模型试验:实验对象为仿照真型(真实结构)并按一定比例关系复制围城的实验代表物,它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尺寸却可比真型小得多的缩尺结构的实验。
特点:实验方便,多试件,多参数,严格的相似条件较难实现,有尺寸相应。
4 什么是结构静力试验?特点是什么?概念:是结构试验中最常见的基本实验,因为大部分建筑结构在工作时所承受的是静力荷载,从零加载到结构破坏,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的加载的全过程,称为结构静力单调加载实验。
特点:加载设备简单,实验观测方便,不能反应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二5 什么是尺寸效应?模型尺寸减小,强度略有所提高的现象。
6 什么是正交试验设计法?何为主要因子和水平数?正交表的两个性质是什么?概念:能在很多的实验条件中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实验条件,并能通过这较少次数实验条件,推断找到最好的生产条件,同时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的方法。
试验设计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试验设计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试验设计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试验设计中的随机化原则主要解决以下哪个问题?A. 减少试验误差B. 避免系统误差C. 消除主观偏见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个不是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A. 重复性B. 随机性C. 唯一性D. 代表性3. 方差分析(ANOVA)主要用于检验以下哪类问题?A. 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B. 三个或三个以上总体均值是否存在差异C.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是否相互独立D. 一个变量是否符合正态分布4. 在试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作用是什么?A. 增加试验的复杂性B. 减少试验误差C. 增加试验的可重复性D. 以上都不是5. 以下哪个不是试验设计的类型?A. 完全随机设计B. 配对设计C. 因子设计D. 非参数设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试验设计中“区组设计”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2. 解释“方差分析”中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区别。
3. 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如何确定试验的样本量?##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不同肥料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试验。
试验设计如下:三种不同的肥料(A、B、C),每种肥料在三个不同的地块上进行试验,每个地块的作物产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使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不同肥料对作物产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 肥料 | 地块1 | 地块2 | 地块3 | 平均值 || - | - | - | - | - || A | 100 | 105 | 95 | 100 || B | 110 | 115 | 105 | 110 || C | 90 | 95 | 100 | 95 |2. 某工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决定进行一项试验以确定不同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温度下产品性能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 温度(°C) | 产品性能 || | -- || 20 | 85 || 30 | 88 || 40 | 92 || 50 | 87 |## 四、论述题(共30分)1. 论述试验设计中“正交试验设计”的优势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临床科研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临床科研方法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临床研究中,下列哪项不属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特点?A. 随机分配B. 对照组C. 盲法D. 长期随访2. 以下哪个指标用于评估诊断试验的准确性?A. 敏感性B. 特异性C. 阳性预测值D. 所有上述选项3. 临床研究中的交叉设计指的是什么?A. 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接受不同处理B. 研究对象在不同地点接受相同处理C. 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接受相同处理D. 研究对象在不同地点接受不同处理4. 以下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性?A.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B. 无法控制混杂因素C. 需要大量样本D. 无法进行长期随访5. 临床试验中,数据的盲法设计主要目的是什么?A. 减少操作误差B. 减少选择偏差C. 减少信息偏差D. 减少测量误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区别,并举例说明它们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
3. 描述临床研究中的混杂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控制这些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
请描述你将如何设计这项研究,包括研究类型、样本量估算、随机化方法、盲法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计划。
2. 你收到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一项关于某种疫苗预防流感效果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疫苗组和对照组的流感发病率分别为5%和10%。
请分析这份报告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四、论述题(共30分)论述在临床研究中,伦理审查的重要性及其在研究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应用。
请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常用生产鉴定性试验解决的问题是( C )。
A.验证结构设计理论的假定B.提供设计依据C.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D.提供实践经验2.工程结构试验的四个阶段中,哪一个阶段是整个试验工作的中心环节?( C )A.试验规划阶段B.试验准备阶段C.试验加载测试阶段D.试验资料整理和分析阶段3.在结构试验中应优先选择的结构就位形式是( A )。
A.正位试验B.卧位试验C.反位试验D.原位试验4.结构试验中,钢结构的荷载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 B )。
A.5minB. 10minC. 15min D. 30min5.对于量测振动频率、加速度等参数的动测仪表,要求仪表的频率、加速度范围( A )被测动态参数的上限。
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等于6.工程结构的模型试验与实际尺寸的足尺结构相比,不具备的特点是( D )。
A.经济性强B.数据准确C.针对性强D.适应性强7.集中荷载相似常数与长度相似常数的( B )次方成正比。
A.1B.2 C.3 D.48.弯矩或扭矩相似常数与长度相似常数的( C)次方成正比。
A.1B.2 C.3 D.49.弹性模型材料中,哪一种材料的缺点是徐变较大,弹性模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D)A.金属材料B.石膏C.水泥砂浆D.塑料10.哪一种模型的制作关键是“材料的选取和节点的连接”?( C ) A.混凝土结构模型B.砌体结构模型C.金属结构模型D.有机玻璃模型11.强度模型材料中,哪一种材料需要经过退火处理?( A )A.模型钢筋B.微粒混凝土C.模型砌块D.水泥砂浆12.下列哪一种加载设备属于机械力加载设备?( B)A.杠杆B.弹簧C.手动液压千斤顶D.水13.机械力加载设备中下列哪一种加载设备常用于结构的持久荷载试验?( D )A.卷扬机B.吊链C.螺旋千斤顶D.弹簧14.支座的型式和构造与试件的类型和下列何种条件的要求等因素有关。
( A )A.实际受力和边界条件B.位移的边界条件C.边界条件D.平衡条件15.结构试验时,试件的就位型式最符合实际受力状态而应优先采用的是(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设计期末试卷A
一、判断题
1、双因素优选法的方法包括:对开法、旋升法、平行线法和黄金分割法。
( )
2、交互作用是不能随意安排的。
( )
3、若试验不考虑交互作用,则表头设计可以使任意的。
( )
4、拟水平法不能保证整个正交表均衡搭配,只具有部分均衡搭配的性质。
( )
5、两数的对数平均值总大于他们的算术平均值。
( )
6、一组试验值的几何平均值常小于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 )
7、在正交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中,可以直接用极差来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 )
8、拟水平法不仅可以对一个因素虚拟水平,也可以对多个因素虚拟水平,是正交表的选用更方便、灵活。
( )
二、选择题
1、下列不是解决多指标正交试验的分析方法是 ( C )
A 、综合平衡法
B 、综合评分法
C 、综合评价法 2、属于单因素优选法的是 ( A )
A 、黄金分割法
B 、A 旋升法
C 、对开法 3、
)
(m n r L 括号中的r 表示 ( B )
A 、最多允许安排因素的个数
B 、因素的水平数
C 、正交表的横行数
4、图一反映了精密度和正确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一(见课本P9,图(a )) A 、精密度好,正确度不好 B 、精密度不好,正确度好 C 、精密度好,正确度好
三、填空题
1、试验数据表可分为两大类:记录表 和 结果表示表 。
2、对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通过那个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观分析法 ,一种是方差分析法 。
3、不放置因素或交互作用的列称为 空白列 。
4、二水平因素的交互作用只占 一 列,三水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则占 两 列,r 水平两因素的交互作用要占 r-1 列。
5、对指数函数x
b ae y =选择适当的变换,使之变成一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x b
a y +
=ln ln 。
四、计算题
1、设甲、乙两组观测值为: 甲:8.6 10.0 9.9 8.8 9.1 9.1
乙:8.7 8.4 9.2 8.9 7.4 8.0 7.3 8.1 6.8
已知甲组数据无系统误差,试在显著水平a=0.05时,检验乙组测定值是否有系统误差?(T 1=33, T 2=63)
(答案见课本14页)
2、为考察温度对某种化工产品得率的影响,选取了五种不同的温度,在同一温度下各做三次试验,试验数据如表一所示,试问温度对得率有无显著性影响?
0.05(4,10) 3.48F = 0.01(4,10) 5.99F =
(答案见课本70页)(此处的表一考试会给出,复习时自己看书本)
3、为研究某合成物的转化率T (%)与实验中的压强P (atm ,latm=1.01325kPa )的关系,其中试验数据与有关的值如下表二所示;已知这些数据近似与点线分布,试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转化率与压强的经验公式,并用F 检验法对得到的经验公式进行显著性检验。
(已知a=0.01 , 13.10)3,1(05.0=F , 0.01(1,3).134F =) P/atm 2 4 5 8 9 T/%
2.01
2.98
3.50 5.02
5.07
表二
解:依题意,试验次数n=5, T-P 为一元线性关系,设其关系表达式为y=a+bx ,其中x 表示压强,y 表示转化率,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有:
故数据整理如下:
i )
(i i P X
)
(i i T Y
)(22
Pi X i
)(2
2i i T Y
)
(i i i i T P Y X
1 2 2.01 4 4.04 4.02 2 4 2.98 16 8.88 11.92 3 5 3.50 25 12.25 17.50 4 8 5.02 64 25.20 40.16 5
9 5.07 81 25.70 45.63 ∑
=5
1
i
28
18.58 190 76.07 119.23 ∑=5151i
5.6
3.716
即
又因为
2
.336.55190)(2212
=⨯-=-=-
=∑x n X L n
i i xx
182
.15716.36.5523.1191
=⨯⨯-=-=-
=-∑y x n Y X L n
i i i xy
033
.7716.35076.76)(221
2
=⨯-=-=-
=∑y n y L n
i i yy
所以
033
.7==yy T L SS
2215.182 6.94333.2
xy
R xy xx L SS bL L ====
090
.0943.6033.7=-=-=R T e SS SS SS
列出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SS df MS F
0.01(1,)3F
显著性
回归 6.943 1 6.943 231.4 34.1 *** 残差 0.090 3 0.030 总和
7.033
4
由列出的方差分析表可知:
F>0.01(1,)3F ,即建立的经验公式非常显著。
4、玉米淀粉改性制备高取代度的三乙酸淀粉酯的试验中,需要考察两个指标,即取代度和酯化率,这两个指标都是越大越好,试验的因素和水平如表三所示,不考虑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选用正交表49(3)L 来安排试验,找到是使取代度和酯化率都高的试验有方案。
下面给出如表四数据,要求填写表四空白数据并把写出计算过程。
(注:根据实际要求,取代度和酯化率的权重分别取0.4和0.6)
因素水平表(表三)
水平
(A)反应时间/h (B)呲啶用量/g (C)乙酸酐用量/g
131501002490703
5120130
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表四)
试验号 A B 空列 C 取代度 酯化率/% 取代度隶属度
酯化率隶属度
综合分 1 1 1 1 1 2.96 65.70 1.00 1.00 1.00 2 1 2 2 2 2.18 40.36 0 0 0 3 1 3 3 3 2.45 54.31 4 2 1 2 3 2.70 41.09 0.67 0.03 0.29 5 2 2 3 1 2.49 56.29 0.40 0.63 0.54 6 2 3 1 2 2.41 43.23 0.29 0.11 0.18 7 3 1 3 2 2.71 41.43 0.68 0.04 0.30 8 3 2 1 3 2.42 56.29 0.31 0.63 0.50 9
3 3 2 1 2.83 60.1
4 0.83 0.78 0.80 1K
2K 3K
极差R 因素主次
优方案
解:
由于指标隶属度=(指标值-指标最小值)/(指标最大值-指标最小值)
故3号试验的取代度隶属度=(2.45-2.18)/(2.96-2.18)=0.35
3号试验的酯化度隶属度=(54.31-40.36)/(65.70-40.36)=0.55
3号试验的综合分=0.35*0.4+0.55*0.6=0.47
A:
K=1+0+0.47=1.47
1
K=0.29+0.54+0.18=1.01
2
K=0.30+0.50+0.80=1.60
3
R=1.60-1.01=0.59
B:
K=1+0.29+0.30=1.59
1
K=0+0.54+0.50=1.04
2
K=0.47+0.18+0.80=1.45
3
R=-1.58-1.04=0.55
空列:
K=1+0.18+0.50=1.68
1
K=0+0.29+0.80=1.09
2
K=0.47+0.29+0.50=1.31
3
R=1.68-1.09=0.59
C:
K=1+0.54+0.80=2.34
1
K=0+0.18+0.30=0.48
2
K=0.47+0.29+0.50=1.26
3
R=2.34-0.48=1.86
有题可知,不考虑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且由R的大小
R>B R>C R得各因素的主次顺序
C
为C(乙酸酐用量),A(反应时间),B(呲啶用量)。
优方案的确定:由于A: 3K >1K >2K
B: 1K >3K >2K C: 1K >3K >2K
所以,优方案为1C 3A 1B ,即乙酸酐用量100g ,反应时间5h ,呲啶用量15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