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单元第1课《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说课稿窦娥冤说课稿篇一:《窦娥冤》说课稿《窦娥冤》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准备从以下八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
一、说教材和学情说教材《窦娥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老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选取一、二、三3折,但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所以,我今天将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元杂剧,对于元杂剧的知识没有多少了解。
本课《窦娥冤》由中国古代戏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写成,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同时也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具有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
高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戏剧方面相关的知识,对戏剧的矛盾冲突以及本课极具价值的悲剧意义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时数设置为两个学时。
二、说教学目标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主要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阅读鉴赏”这一课程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我主要把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理清节选的剧情,初步把握窦娥的形象。
能力目标:培养鉴赏戏剧的能力依据:单元要求:感受人物曲词和矛盾冲突,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鉴赏曲词之美,领略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问题导读法理清戏剧情节;运用讨论法、研究型阅读法、分析法赏析窦娥形象;运用情境创设法、发散法深入课文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理解悲剧美的价值意义。
依据:新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1、掌握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窦娥形象及社会矛盾的分析。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说课稿新郑二中分校王记伟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窦娥冤》,分为说教材、说学习目标、说学习方法、说学习过程四个环节。
一、说教材《窦娥冤》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是高中教材中唯一的一个戏剧单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与之有关的要求是: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了解戏剧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前的课文选的是第三折,现在的则选了楔子和前三折。
这样节选后,就可以完整的看到主人公窦娥个性的发展变化,人物形象更合理、真实,也更感人。
从学生学习戏剧的角度来看,这样节选更为合适。
二、说学习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古典戏剧的艺术素养。
2.把握故事情节,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其社会意义和戏剧的主题。
3. 体会浪漫主义手法在戏剧中的运用。
目标1主要解决“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通过课前印发有关资料和课堂检测预习来达到目标;目标2和3是学习的重难点,主要解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通过课堂老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总结来达到目标。
三、说学习方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
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因此,这节课主要采用的学习方式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总结等。
四、说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共有六个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真是比窦娥还冤哪!”,这是社会上曾流行过一句口头禅。
那么,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什么程度?是什么使她受冤?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高中语文必修四优秀说课稿模板《窦娥冤》

高中语文必修四优秀说课稿模板《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优秀说课稿模板《窦娥冤》
【摘要】考点内容有什幺变化?复习需要注意什幺?高中频道小编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四优秀说课稿模板《窦娥冤》,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一、关于说第三折的说明
我说课的篇目是新教材第四册《窦娥冤》
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老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选取一、二、三3 折,但我们知道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所以,我今天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二、说教材
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说课稿胡娓娓从《大纲》要求看,古代戏曲属于我国优秀文化范畴,主要在于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说教材: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的课文涉及的是古今中外的戏曲名篇,《窦娥冤》位居单元之首,是中国古代戏曲作品的杰出代表,以前教材选过第三折,这次选了楔子和前三折部分作为教材,可见编者更注重对《窦娥冤》故事来龙去脉的介绍及培养学生立体地把握人物形象深入挖掘戏剧文学“传道”功能的能力。
本篇课文戏剧性很强,文中激烈的矛盾冲突,颇具特色的人物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邃的主题思想无疑是本篇课文的亮点。
说学情:高二学生经过高一学年语文能力地培养,不仅具备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储备和更开阔自由的学习心态,同时还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随着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内在自我审美需求不断要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学生急需渴望获得更大发展力的潜在动力,也将促进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去学习《窦娥冤》。
说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戏剧常识和作家作品常识。
这样的静态知识根据学生的发展仍然需要介绍。
2、品味戏曲语言,把握主人公形象。
3、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领会作品的艺术性及思想性.说重点: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窦娥被残酷无道的贪官桃杌施以酷刑,宁死不屈,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婆婆免受刑罚之苦,窦娥含冤招供,被处以极刑。
窦娥临刑场景突出表现了封建社会平民女子的强烈反抗精神。
第三折内容是作者“苦心”构思的部分,文中超现实的写作手法及窦娥形象在受到外界环境高度挤压后的突变将是上课的重点。
说难点:关汉卿的戏曲作品沉郁厚重,题材广泛,多大胆暴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
他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和语言形式和今天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有着很大距离,如何让今日学生很好地接受并喜爱上戏曲文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戏曲的能力和兴趣,如何探究这篇课文的思想性和现实意义,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更多强调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全套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第一课《窦娥冤》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窦娥冤》。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文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要求学生学会概括戏剧情节,把握剧本基本结构布局,学会抓住戏剧情节的主要矛盾,进而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老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选取一、二、三3折,但我们知道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是分析鉴赏窦娥形象的重要依据,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十分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曲词体味人物内心情感,欣赏剧本“本色”的语言,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情感,正确理解剧本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进而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2)、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2、难点: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理解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四、【说学法】1、学情分析:作为高中学生,此前已经接触过戏剧文学,但对于元杂剧的相关知识不甚熟悉,2、学法及确定的依据五、【说教法】安排二课时,采用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进行教学。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说课稿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之一,是取材于中国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故事。
窦娥因被诬陷而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待遇,最终在死后得到显灵复仇。
窦娥冤作为一部反映社会黑暗面的传统戏曲,其故事情节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被改编,并且在现代的文化领域中也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次演讲主题是《窦娥冤》。
我们将从故事情节、文化价值和反映历史等方面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将这部传统戏曲的魅力展现给大家。
一、故事情节窦娥,本名窦氏,是唐朝著名的美女。
据传说,她长得十分美丽,深受吕洞宾的赞扬。
窦娥本人性格善良,明良正直,不幸被王官贱子所陷害。
为了替他练就镇压蛟龙的法术,王欲借助窦娥的力量。
窦娥拒绝采取欲求不得的行动,结果被诬告贼盗,遭受夫妻的谴责和毒打。
在长达三年的监禁中,窦娥被迫与死人共处一室,饱受折磨和残酷对待。
最后,窦娥终于病死于监禁中。
但是,在她死后的三年里,王官千方百计想要桎梏她的灵魂,结果却被窦娥的母亲用悬剑所杀。
窦娥之灵得到了解脱,化作神仙来惩罚罪恶的人,也保佑善良的人。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为吴三桂所保佑,使他在抗击清军的时候翻身得志。
二、文化价值《窦娥冤》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份瑰宝。
这部曲目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其中主人公窦娥的命运寓意着对美女的爱慕和对正直女性生命的尊重。
《窦娥冤》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经典之作。
这部曲目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性,深刻地展现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
此外,《窦娥冤》还有着其他的文化价值。
它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历史、政治、文化和风俗情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精神面貌,为当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反映社会黑暗面的传统戏曲,它揭示出的社会问题也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相当现实意义。
三、反映历史古代女性的地位一直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对女人的评价几乎都是建立在物质财富、外表美貌等方面基础上的。
而窦娥所表现出的正义、勇气和韧性,不仅代表着妇女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展现了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深邃内涵。
4《窦娥冤》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窦娥冤》。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的典范之作。
这部作品通过描写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和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说学情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元杂剧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元杂剧的体制特点,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同时,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窦娥冤》,可以引导他们对社会正义、人性善恶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掌握其体制特点。
分析窦娥的形象,把握其性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窦娥的冤屈,体会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黑暗,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领悟窦娥善良、坚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欣赏作品的语言艺术,体会元杂剧的独特魅力。
2、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探究窦娥冤屈得以昭雪的社会意义。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窦娥的悲惨遭遇,增强情感体验。
高二语文窦娥冤说课稿怎么写

高二语文窦娥冤说课稿怎么写(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二语文窦娥冤说课稿怎么写高二语文窦娥冤说课稿怎么写一、教材分析: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旧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现在的三折,众所周知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会的黑暗,我今天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3.理解窦娥的反抗性格及其在高潮部分的充分表现,体会浪漫主义手法在本剧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法:1、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2、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直接体验,加深理解。
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3、讨论分析法。
通过设计问题,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分析、感悟具体情境,最后教师补充点拨归纳。
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学法:主张“指导、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有:讨论法,朗读法,研究性阅读法。
二、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教学目的和要求,我把本堂课的教学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五个环节分别为:(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窦娥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的讲读课文。
单元教学目标是欣赏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以及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
由蔡婆婆独白开始,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课文是剧本的第三折,共有三场戏。
第一场戏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强烈抒写了窦娥的冲天怨恨;第二场戏写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集中表现了窦娥的善良;第三场戏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集中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鉴赏窦娥的艺术形象和关汉卿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基本常识和关汉卿的相关知识。
2、体会元杂剧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3、赏析窦娥的艺术形象。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主要采用“朗读鉴赏”“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鉴赏”“文本研习”,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关汉卿的杂剧语言,赏析窦娥的形象。
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本单元后面有一篇《古代戏曲鉴赏》的短文,对如何鉴赏古代戏曲语言和艺术手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可指导学生先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设计: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
2、关汉卿其人:
可结合课后补充读物《一枝花·不伏老》了解关汉卿:多才多艺,活得潇洒,性格倔强。
重点掌握: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3、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纪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
4、元杂剧常识:
杂剧有体制,一折一宫调,四折一本戏
角色分主次,末旦主,净丑次
剧本三要素:科唱白即是
(二)结合注释①,介绍相关剧情
(三)自由品读,熟悉内容:
1、学生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圈点疑难字词。
2、质疑释疑,扫清文字障碍。
3、讨论交流,整体把握课文剧情和结构:
明确:共有三场戏。
①押赴刑场,指天骂地——怨恨冲天
②改走后街,告别婆婆——善良可怜
③法场发愿,一一应验——反抗精神
(四)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1、齐读第一个场景。
讨论:
(1)这两段曲词写了什么内容?
——愤怒控诉天地不公
——天,上指统治者;地,下指官吏。
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
(2)从曲词中你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怨天地:“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
——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哀自己:“哎,只落得两泪涟连。
”
(3)这两首曲子,情感激昂。
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对偶句:整齐,语气连贯,适于表达畅达的情感。
——对比手法:鲜明的情感色彩。
——呼告:情感喷发式的直抒胸臆。
2、分角色朗读第二个场景,思考
(1)这一场景主要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感情基调是什么?
——哀婉凄恻
(2)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善良,孝顺
(3)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以善良的被毁灭,揭露社会的黑暗。
这个人越是善良、温顺,揭露的意义越深刻。
3、齐读“三桩誓愿”曲词,思考
(1)临刑前,窦娥发下哪三桩誓愿?为什么要发这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①血洒白练:彰显冤情)
②六月飞雪:还我清白)
③亢旱三年:惩治邪恶)
——反抗精神和惩治邪恶、伸张公道的愿望。
(2)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五)鉴赏语言:
重点把握《窦娥冤》中曲词的抒情性,如《滚绣球》一曲,写窦娥蒙冤赴刑场时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运用了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抒发了人物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之情,深化了戏剧冲突,强烈地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又如窦娥临刑前“叫声屈动地惊天”的呼喊,对天地鬼神的怒斥,感天动地的三桩誓愿等曲词,都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窦娥异常强烈的悲愤之情。
可让学生集中朗读品味这些曲词。
(六)布置作业
背诵《滚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