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一中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2017·南充模拟)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雾霾元宵节得垄望蜀原形毕露B . 蛰伏休闲装长年累月良辰美景C . 蕴藉发祥地万事具备无事生非D . 辐射副作用闲情逸志难辞其咎2. (2分) (2016高二上·鸡泽期中) 下列各句划横线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
A . 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 . 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C . 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D . 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3. (2分)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 吾从而师之B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 舞幽壑之潜蛟D . 侣鱼虾而友麋鹿4. (2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看到央视专访任正非的内容后,使我明白了任正非“爱国,爱这个国家,希望这个国家繁荣富强,不要再让人欺负了”的赤子心。
B .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否认这学期校园里发生的巨大变化:道路旁绿树成荫,校园里花果飘香,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健儿如飞。
C . 世界那么大,你该去看看:看太阳如何从山那边爬上来,看月光如何浸入秋夜的江面,看长城如何蜿蜒,看这些世上没有的奇迹。
D . 为了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我国多个省份的高考改革陆续启动。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家礼,即家庭或家族的礼仪,是由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五礼”构成的完整的家庭家族礼仪系统。
源远流长的中华家礼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对于家庭文明和社会治理文明的历史智慧,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也使得我们的先人们特别重视家礼建设。
深入把握传统家礼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推动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疑将有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传统家礼文化是中华礼乐文化之始。
礼乐文化,作为维系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和社会格局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精神纽带,其历史源流一直存在争议,但总的来说,祭祀、风俗、分工等原始社会家庭生产生活场景应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
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立”字清晰表述了礼乐制度的建构逻辑。
最早关于礼乐文化的记载,绝大多数是关于家庭或者家族礼仪的内容。
如《左传》云:“孝,礼之始也。
”荀子认为礼之“本”在于“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礼记》云,“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外内”“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强调“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可见,析分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是礼存在的本义和源头。
以家庭礼仪秩序为核心,延展至社会公共领域,则“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可见,家礼文化是礼乐文化的逻辑起点,为殷周以降家国同构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传统家礼文化是传统社会的家庭与社会治理之基。
一方面,家礼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的礼仪,它以礼义、礼仪、礼制、礼俗、礼教调整着家庭成员的伦理关系,维持着孝老敬长、敦亲睦族的家庭家族日常生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浓郁真挚的家国情怀和慎终追远的感恩意识,维护了传统社会家庭家族生活的稳定与发展。
山东省潍坊2022_202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

山东省潍坊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君奉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堂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捈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探千净后,再选馀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直接靠农业未谋生的人是粘为在土地上的。
我遇见过一位在怅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
他桵了桵头,不但语言上希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往少。
他说·“村子里几百年未老是这几个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右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
”一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儿代的繁灶,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符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折地。
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
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妓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沟汰了,或是“发迹”了。
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成里还希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县地。
在云南,我希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苯,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亨。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抟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国有地成上的限制,在区成间接触少,生活岛禹,各自保持为孤立的社会图子。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2021年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带答案)—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30分)ﻭ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ﻭ3。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ﻭ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攒射(zǎn)整饬(ch) 纰漏(pī)送子涉淇( )ﻭB。
跻身(jī)滂沱(pānɡ)狡黠(xi )夙兴夜寐(s)ﻭC。
攻讦(ji ) 剽窃(pi o) 莅临(l )蓊蓊郁郁(wěng)ﻭD.戕害(iānɡ)斐然(fěi)猗郁(yī)含情脉脉(m )2、仔细辨识下面语句,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ﻭA 可见当时嘻戏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ﻭB扫街的在树影下扫一阵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漠。
C 我欢喜看水白和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天空和荒漠的**,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澈的鱼盼等着雨水.D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3。
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执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________。
ﻭ②。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______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ﻭ③。
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________于我的苦痛,A.徘徊毅然快意B。
徜徉竟然快意ﻭC。
徜徉决然乐意D.徘徊毅然乐意ﻭ4。
山东昌邑一中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山东昌邑一中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第Ⅰ卷(40分)一、(20分,第6题2分,其余每题3分)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璀璨.(cuǐ càn)相悖.(bó)睚眦..必报(yā zì)梦魇.(yǎn)B、苑囿..(yuàn yòu)窘.迫(jiǒng)伎.俩(jǐ)侃侃.而谈(kǎi)C、伫.立(zhù)倩.影(qiàn)踱.步(duó)扁.舟(piān)D、恫吓.(hè)故弄.玄虚(lòng)殒.身不恤(yǔn)迥.乎(jiǒng)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冠冕豁然开朗相形见绌纷繁芜杂B、残羹冷灸穷形尽相积毁销骨缈茫C、不苟言笑拖沓礼尚往来鞭辟入理D、桀骜描摩梦寐以求恪尽职守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
B、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
C、青年们聆听着先生犀利而又幽默的谈话,真像是如坐春风....。
D、文章中作者的嘻笑怒骂....无不激起读者发自内心的共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那时候,中国人民正处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
B、阴山一带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并且在民族关系缓和的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
C、少数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对于具有强烈公共道德意识的市民是不能容忍的。
D、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②冷战结束了,但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变,只是各种手法,继续推行其霸权主义。
③为了扭转工厂亏损局面,厂长大胆一批学有所长的青年技术人员。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
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可见,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
又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竖立标牌,等等。
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
正是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社会___________;正是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故意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
“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分析功德无量数不胜数风靡一时B . 梳理功不可没数不胜数蔚然成风C . 分析功不可没擢发难数风靡一时D . 梳理功德无量擢发难数蔚然成风(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果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就必须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B . 只有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C . 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持续管理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的结果D . 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2020年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每年5月20日—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北半球的节气物候又发生了变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在中国内地的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南方地区总结的农谚则说:“小满不满,干断思坎”。
②小满节气跟雨水相关。
如果北方冷空气深入到南方,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
“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南方防汛的紧张阶段。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在黄河流域的麦产区,小麦刚刚进入乳熟阶段,如无雨水,再受干热风的侵害,就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
③小满节气跟农事相关。
传统农谚说:“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三车指水车、油车和丝车。
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要忙着踏水车翻水。
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
农活不能耽误,家里的桑蚕业也到了紧张关头,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④小满节气跟生长相关,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气。
大自然如此,人也如此。
人体的生理活动在此节气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故人体应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⑤中国文化对时空的把握多落实到身体语言上,对小满节气的观察就是如此,人们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
如夏天的味道,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苦味。
夏天的瓜果蔬菜多有苦味,人们甚至直接以苦命名,如苦瓜、苦菜等。
《诗经》曰:“谁谓荼苦?”什么是苦味?人们说:“感火之气而苦味成。
”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苦味与火热的夏天之间的关系。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又见池塘风起孙守名①我再次对池塘蛙鸣产生浓厚的兴趣,大约始于五年前的某个夏夜。
②去江南采风,碰巧寓居于一户农家小院。
月白风轻,忽闻远处蛙鸣阵阵。
借着月光,循声寻踪,自然就找到了那半亩方塘。
荷叶平铺,苇草层层叠叠,柔和如梦的轻风中,那清脆悦耳、富有江南神韵的蛙鸣正是从那神秘的荷塘中传出.③这让我到底惦着故乡的池塘了。
④池塘对于一座村庄来说,它的意义和价值颇为深远.记忆中的村庄有三方形态各异的池塘,分处于东、西、北不同的方向。
每座池塘的背后似乎都有着某些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令人无比的憧憬和神往。
⑤村西的池塘曲折蜿蜒,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将其东西隔开。
盛夏时节,大雨一过,塘深路没,乘一叶扁舟,飘行其间,看苇草摇曳,水鸟上下翻飞,自有一番别样的情趣.将小舟摇至苇草丛深处,幽静阒寂,野鱼时时跃出水面,泼剌剌又游向远方,那种神秘而又慌悚的心情自会让你流连忘返。
⑥村北的池塘呈椭圆形,西北部与一小圆池相连,东南部又拖曳出一条长长的尾巴.站在高处俯瞰,活脱脱一只缓缓爬行的乌龟儿。
冬季一到,寒风凛冽,大雪飘过,池塘便结下厚厚的冰层.冰层越结越厚,待到数九寒天,人已能在池塘的冰面自由自在地行走。
那时节,村庄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便鱼贯而出,穿行在坚厚的冰层上,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
你看,一只小小的陀螺,半米细长的绳子,拽住绳头,用力摆臂,那陀螺便“嗖”的一声旋转开来。
四五个孩子同时放出,排列一行,煞是壮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昌邑一中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第Ⅰ卷(40分)一、(20分,第6题2分,其余每题3分)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璀璨.(cuǐ càn)相悖.(bó)睚眦..必报(yā zì)梦魇.(yǎn)B、苑囿..(yuàn yòu)窘.迫(jiǒng)伎.俩(jǐ)侃侃.而谈(kǎi)C、伫.立(zhù)倩.影(qiàn)踱.步(duó)扁.舟(piān)D、恫吓.(hè)故弄.玄虚(lòng)殒.身不恤(yǔn)迥.乎(jiǒng)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冠冕豁然开朗相形见绌纷繁芜杂B、残羹冷灸穷形尽相积毁销骨缈茫C、不苟言笑拖沓礼尚往来鞭辟入理D、桀骜描摩梦寐以求恪尽职守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
B、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
C、青年们聆听着先生犀利而又幽默的谈话,真像是如坐春风....。
D、文章中作者的嘻笑怒骂....无不激起读者发自内心的共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那时候,中国人民正处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
B、阴山一带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并且在民族关系缓和的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
C、少数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对于具有强烈公共道德意识的市民是不能容忍的。
D、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②冷战结束了,但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变,只是各种手法,继续推行其霸权主义。
③为了扭转工厂亏损局面,厂长大胆一批学有所长的青年技术人员。
A、做客变换启用B、作客变换起用C、做客变幻启用D、作客变幻起用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B、乔治·桑是英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C、《兰亭集序》是兰亭会的诗集的序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作者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也长于诗文。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
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1)现代战争使用电子干扰的主要目的是让敌方变成“瞎子”、“聋子”、和“哑巴”,,在使敌方彻底瘫痪的情况下再进行“外科手术”。
(2)我一个人走进林中。
我发现,无虫无蝇,也无蚊,却有那么多蝴蝶、蜜蜂,无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身边飞,耳畔叫。
①摧毁其作战指挥的总系统②摧毁其“大脑神经网络”系统③空气里,有松香味,有草木的青气,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④松香味、草木的青气,混在空气里,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二、(20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2题叔孙通去秦归汉叔孙通者,薛人也。
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
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戊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日:“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二世怒,作色。
叔孙通前日:“此特群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
”二世喜曰:“善。
”叔孙通已出宫,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
弟子皆窃骂。
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
竟朝置酒,无敢罐哗失礼者。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
”高帝悉以为郎。
汉九年,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
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束上曰:“昔者晋献公废太子,晋国乱者数十年,秦以不蚤定扶苏,自使灭祀。
陛下必次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
”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
”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8、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陛下官.之官:授予官职B、秦以不蚤.定扶苏蚤:通“早”,及早C、诸生且.待我且:将要D、吾直.戏耳直:只是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秦时以文学..。
..征。
B、陈胜起山东C、我几不脱于虎口..。
..。
D、夫儒者难与进取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数.岁,陈胜起山东②愿令得补黑衣之数.B、①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C、①乃.亡去,降汉王。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①秦以.不蚤定夫苏。
②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1、下面的内容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叔孙通的政治远见的一组是①乃亡去,降汉王②专言诸故群盗壮土进之③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议。
④愿陛下官之。
⑤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胜起兵,“攻蕲入陈”;面对这样的事实,秦二世却不愿承认是造反,而只愿说这是“鼠窃狗盗”之举,可以看出这位帝王的虚弱与昏庸。
B、叔孙通故意迎合秦二世,受到其他儒生的指责。
其实,这不是叔孙通品行有问题,而正是他比其他儒生高明的地方。
C、刘邦当了皇帝之后,群臣饮酒争功,闹得不成体统。
叔孙通看到刘邦不高兴,就提出制定朝仪的建议,以此讨刘邦的欢心,为他的弟子当官创造条件。
D、叔孙通反对废太子,并不仅仅是出于他是太子的老师,他从历史的经验中看到,这种废立之事会造成国家的动乱,甚至会导致朝代的更迭。
第Ⅱ卷(共110分)三、(15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文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译文:。
(2)高帝悉以为郎译文:。
(3)外连衡而斗诸侯译文:。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译文:。
14、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1) ,俯首甘为孺子牛。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3)金就砺则利,,。
(4)群贤毕至,。
15、下面的句子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是复句,请在原文上用双竖线标出第一层,如是单句,请标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3分)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四、(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读山①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
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②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历史。
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也去读它们的温顺。
读它们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③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的青翠,形成了这些丰厚卷册中的美丽的篇章,我就这样静静的读着它们。
④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⑤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头来,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⑥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去健壮自己。
⑦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
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
有一天,当我正在读着另外的一摊浓绿时,发现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的自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⑧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鸣.有时候,有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
⑨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事件。
就像那年春天,当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并且,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杀杀砍砍的声音,我便立刻攀登山崩,举目远眺,噢!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冬天。
⑩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不完它,读了巉岩再读山林,还有那些挺耸的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11)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16、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读山》,联系全文看,A.“读”的含义是什么? B.“读山”的含义是什么?(6分)答:A.。
B.。
17、这篇散文,第⑧段和第⑩段在行文思路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6分)答A.第③段的作用是:。
B.第⑩段的作用是:。
18、A.第②段“我读了巉岩,了解了巉岩”,请概括巉岩的特点。
B.第⑦段中划线的句子蕴含着“我”读“爬藤”与“枯树”获得的人生启示。
这种人生启示是什么?(6分) A:B:19、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⑨段,作者以自己的真实见闻表现了发生在山林中生物之间的争斗。
B.这篇散文,虚实相生。
第⑩段中这样写道:“读了巉岩再读山林”。
上文中用大量篇幅写读岩与读林,为实写。
第⑩段接着说:“还有那些挺耸的山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为虚写。
把读峰与读谷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
C.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山中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D.这篇散文,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哲理,如第⑥段蕴含着弱者要自立、自强,必须顽强拼搏的人生哲理。
E. 这是一篇游记,以游踪为序,描写了游山时所见的景物。
五、(13分)20、仿照下面划横线的句子的形式,承接上文文意再写一句,要求不能再以“王昭、君”为陈述对象,不能再用“象征”字眼。
(5分)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