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

摘要】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遇到困惑,这是无可厚非的,教师应该从困惑中

竭力地走出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丰厚自身的学养能力,这样,面对困惑,

我们不会再无奈和茫然了,而将会有更多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材;教育体制;教师负担【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

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646(2009)01-0043-02

2001年,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此次新课改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等方面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是震撼性的,优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认为其存在着一

些缺点和不足,令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和不解。

1.新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编排和例题设计上存在不足

新教材虽然新增加了一些直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这显然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一

个重要特点,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分类”“位置与顺序”“观察物体”等。二年级教材中的“图形与

变换”(特别是平移与旋转的引入),以及统计方面的相关内容。我们在此显然又应深入地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诸如此类学生经由日常生活即可自然获得的生活知识(除去“左

右”“上下”“前后”等概念以外,“观察物体”显然也是这方面的又一实例)是否真有必要列为数

学课程的专门教学内容?或者说,这些内容是否仍可按照老教材那样只是作为相关学习内容

的附带成分得到恰当的处理?

新教材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相关内容都设计了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导入新课,确实很新颖,

体现了新理念数学生活化学家。但这也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主题图教师在教学时如何出示:教师画到黑板上,不现实,姑且不说教师有没有这个能力,就是时间也不允许;利用多

媒体演示,不说我国广大的农村学校,就是我们城市的小学又有几个学校能班班利用多媒体

上课?节节课都用多媒体?最后就只剩下让学生看书体会了。我校也有多媒体设备,我每学

期使用的次数并不多,多见于公开课的使用。有人说,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例子,教

师自己去组织活用教材,试想这样的教师能有多少?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有多少教师

能有这个时间去重新组织教材,活用教材。

新教材在传授知识上,基础性与系统性有点脱节。过去的范例教学,例题的解题思路、

书写步骤、格式都印在课本上,使学生在解题遇到困难时通过看书能有个很好的参考的样板,也很适合自学,而且后面配了相应的习题,供学生巩固,很系统,学生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新教材则不然,例题没几个把解题步骤印完整的,好象开放性增加了,但细看你会发现,例

题下面的做一做有的甚至比例题要难很多,老师如果不讲,一般的学生很难解答出来,练习

题更是类型多多,范围很广,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很多时候都变成了老师在讲,而不是学生

在巩固提高。蜻蜓点水式的编排,学生知识掌握的很不牢固,这种完全打破了原有学科完整

知识体系的编排难道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吗?

2.教育体制制约着学校教育

从教育现状看,人们对素质教育远没有从内心真正接受,一些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目标与

国家要求的素质目标相去甚远,甚至逆向运行。我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使社会、学校、家长

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来推行素质

教育,另一方面,高考制度无根本性的改变,根据升学率等对各校进行实质上的排名排序。

与此同时,就业单位对学历的过分要求以及就业竞争的巨大压力,也刺激学校强化应试教育,促使学校、家长、学生负重前行。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学校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在

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是否又成为换汤不换药的应付上级的表面文章,确实

令人担忧。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三者应是各有其责,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的。然而事实上我国的家庭教育之薄弱、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之深广、学校教育的理解

之片面均令人担忧。大多数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他们只是满足于把孩子送进学校,只是盲目地送孩子进各种培训班,买各种辅导材料。他们口头上要孩子好好学,而遇到

实际问题时又一味地袒护孩子,甚至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如:学校教育学生应诚实、勤劳、尊老爱幼等,可家长往往溺爱子女,根本就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甚至放纵孩子

为所欲为,导致孩子惟我独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失去做人的起码道德。社会教育上,追名逐利、弄虚作假成风,把被实践证明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理论”加以合理化,给他戴上“创新”的桂冠,堂而皇之地干扰正常的教书育人。在这样的错误理念指引下,家庭教育呈现

空白,社会教育误导家长学生,导致学校教育不堪重负,最终损害的是孩子的未来,是中国

的未来。

3.现在的教师负担过重

新课程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既要备课本又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既要

研究与传统教材有了很大变化的新教材,又要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并

且想出应对措施;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师就要花大量心思琢磨

怎么个'用'。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要跑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寻找很多课本以外的包括文字、图片、老照片、录像带之类的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新课程对教学手段有新要求,

教师就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做课件,还要发明并动手制做新教具。新课程要求课堂不能总是“满堂灌”,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小组讨论、做游戏、演

课本剧、做实验、户外观察、社会调查等等。新课程要求作业也要花样翻新,不能老是机械

训练,教师就要在这上面动脑筋,设计出形式活泼、又能巩固知识的各种作业模式。近两年,新课程的设计者提出要开展“校本科研”,即把教学科研的工作下放到学校,下放到教师。也

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完成上述教育教学任务,每年或每学期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很多

学校把它量化为一定数量的论文写作。

处于课改第一线的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年轻教师要谈恋爱,要抚养年

幼的孩子,这些也需要花时间学习;中年教师则要面对年迈的父母、孩子升学等问题,需要

比以往花更多的精力来应付家庭的重担,何况他们自己的身体也开始走下坡。“关心学生的一切,关心一切学生”是教师这一崇高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教师的一切是否也要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