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水生生物学要点

水生生物学要点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1 名词解释1. 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2.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 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4. 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 个唾液腺。

5. 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 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 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

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

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物学复习资料⽔⽣⽣物学⼀、名词解释1、⽔⽣⽣物学:是研究⽔中⽣活的各种⽣物(除鱼、微⽣物以外的动植物)⽣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的科学,范围⼗分⼴泛,包括⽔⽣⽣物形态、分类、⽣理、⽣态及经济意义各个⽅⾯。

2、藻类:藻类是⼀群具有叶绿素,营⾃养⽣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和合⼦进⾏繁殖的低等植物。

3、Biomass:指⽔域中单位⾯积或体积内⽣物的数量和重量。

4、⽔华:有些藻类在⼩⽔体和浅⽔湖泊中常⼤量繁殖,使⽔体呈现⾊彩,这⼀现象称为⽔华。

5、⾚潮:有些藻类在海⽔中⼤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潮。

6、藻殖孢:是蓝藻⽆性繁殖过程中⽣成的⼀种短丝体,与藻殖段不同之处是外部具有厚⽽有层理的胶鞘包围着,形如含⼀藻殖段的孢⼦,位于母株分枝顶部,萌发时胶鞘的⼀端或⼆端破裂,发展成新个体。

7、假空泡:⼜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泡。

特征:在显微镜下呈⿊⾊、红⾊或紫⾊的不规则形,具有蛋⽩质膜,能透过空⽓,但不能透⽔,内含氮等混合⽓体并可与⽔中溶解⽓体保持动态平衡。

8、壳缝:是⽻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个重要结构,壳⾯中部或偏于⼀侧具有⼀条纵向的⽆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沿纵轴有⼀条裂缝即为壳缝⼜称纵沟。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9、复⼤孢⼦:硅藻特有的⼀种繁殖细胞。

硅藻细胞进⾏分裂繁殖时,所产⽣的2个⼦细胞中,⼀个以母细胞的上壳为上壳,故与母细胞同⼤,⼀个以母细胞的下壳为上壳,故略⼩于母细胞。

所以,经过多代细胞分裂后,部分后代细胞变得越来越⼩。

但有时可形成特殊的孢⼦⽽恢复到原来的⼤⼩,这种孢⼦称复⼤孢⼦。

10、似亲孢⼦:某些藻类进⾏⽆性繁殖时所产⽣的⼀种不动孢⼦。

因其形态和母细胞相似⽽得名。

见于绿球藻属、⼩球藻属等。

11、接合⽣殖:是静配⼦接合,即静配同配⽣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个细胞中相接合⽽成合⼦。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内部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内部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内部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体中生物的分类、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淡水和海洋等不同的水生环境,研究对象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本文将介绍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以供复习之用。

1. 水生生物分类水生生物可以分为三大类别:淡水生物、海洋生物和半水生生物。

淡水生物指的是在淡水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如鱼类、两栖动物、水生植物等。

海洋生物则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如鱼类、海洋植物、浮游生物等。

半水生生物是指能够在陆地和水中两种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如湿地生物、河流边缘生物等。

2. 水生生物群落水生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共同生活的各种生物的集合体。

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受到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水环境的变化、营养物质的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水生生物群落包括湖泊生物群落、河流生物群落、海洋生物群落等。

每个水生生态系统都有独特的生物群落组成,了解不同水生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对于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 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是由水体和水中生物以及其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而海洋生态系统则包括海洋、海湾、海峡等。

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蕴含着众多生物多样性,也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来源。

4. 水生生物适应性水生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水生环境的特殊条件和压力。

例如,鱼类的鳞片可以提供保护和减少水阻的功能;海洋植物通过海水中的盐分和光合作用适应了盐度高和光线较弱的环境;浮游生物则通过漂浮在水中的方式适应了水流的变化。

水生生物的适应性使它们能够在各种不同的水生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5. 水生生物的生存与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多种因素的威胁,如水质污染、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等。

这些威胁导致了水生生态系统的恶化和水生生物种群的减少。

为了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限制捕捞、保护栖息地等。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1、水生生物学: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2、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1、藻类(特征):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叫孢子植物、叶状体植物。

2、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3、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4、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5、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6、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

(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7、同配生殖:指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

8、异配生殖:异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和结构上不同,大的1个较不活动,为雌配子,小的一个较活动,为雄配子。

9、卵配生殖:卵与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卵配结合的两个配子在形态上差异明显,大的不动为卵,小的游动为精子。

大多在专门的精子囊和卵子囊中形成。

10、藻类的生殖方式:(一)营养生殖: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名词解释:ecosystem:在任何生物区中,不同的生物种群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群落只能在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存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境这种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叫做生态系统。

neuston:指生活在水面区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Community:自然界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一个地区总是生活着多个种群,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compensation point: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nekton:是一类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强,可逆流游泳的生物。

淡水中主要指鱼类。

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Population:在某种生物的分布区内,任何分布地段中近种生物个体的总合体,或者说是一种生物的自然集合。

如生活在同一水域内任何一种鱼的个体,就是这种鱼的种群,其他如浮游植物种群,底栖生物种群等等。

Plankton:指生活在水层区,以浮游方式生活为主,缺乏游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的一个生态类群。

包括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

浮游生物是水环境中鱼、贝、虾等淡水动物的主要饵料,是水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

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littoral zone(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

这一带的深度按水的透明度而不同,一般为6-8m。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水生生物学复材料 - 养殖1014班绪论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其中,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水平移动的微小生物,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而自游生物则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藻类是一群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其中,一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而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此外,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蛋白核,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某些藻类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称为囊壳,内含物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藻类的生殖方式包括营养生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其中,营养生殖的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无性繁殖包括动孢子、不动孢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

有性繁殖则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生殖和接合生殖,其中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生殖方式。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大小为1-10微米,形态多样,有球形、椭圆形、棒形等。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和蓝藻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具有厚壁孢子和异形胞等特殊结构,能够适应不良环境下的存活和繁殖。

湖靛、假空泡和段殖体是蓝藻的特殊形态。

蓝藻是淡水和海水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人类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硅藻的细胞壁由硅质和果胶质组成,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

细胞壁上有花纹等构造,其中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而间生带和隔片具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硅藻的细胞壁结构与其他水生生物有所不同,这也是硅藻的重要特征之一。

7、硅藻的生态分布、意义及分类依据:分布:硅藻分布广泛,出现在各种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不同种类的硅藻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喜欢富含有机质的水体,有些则喜欢清澈的水体。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内部)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内部)

⽔⽣⽣物学复习资料(内部)⼀、单选题1.光合作⽤产物:蓝藻类—蓝藻淀粉⾦门藻类—⾦藻糖(⽩糖素)+脂肪黄藻门---脂肪硅藻门—脂肪裸藻门---副淀粉甲藻门---淀粉+淀粉状化合物(油滴) 绿藻门---淀粉红藻门---红藻淀粉褐藻----褐藻淀粉+⽢露醇2.甲壳动物⽣活史的世代交替:两性世代,单性世代3头胸甲完全(部分)被包被胸部的甲壳动物代表者4.藻类细胞同化物的检测5.藻类细胞壁的成分:绿藻—外:果胶质内:纤维质硅藻---外:硅质内:果胶质黄藻:果胶质6虾类呼吸系统名称:鳃7.轮⾍头冠类型及其代表物种:旋轮⾍型: 巨腕轮⾍型:须⾜轮⾍型: 聚花轮⾍型:猪吻轮⾍型: 胶质轮⾍型:囊轮⾍型:8.缘⽑⽬常见属的特征:(1)钟⾍属:单体⽣活,体呈倒钟型,有围⼝唇,内有肌丝,能伸缩(2)独缩⾍属:群体⽣活,群体柄有分枝,肌丝在柄的分枝处各不相连(3)聚缩⾍属:群体柄内肌丝在分枝处是相连的(4)果枝⾍属:群体⽣活,,柄较直较⽽粗,柄透明⽆肌丝.当⾍体受到刺激,只有⾍体收缩,柄不收缩.(5)车轮⾍属:⽆柄,在反⼝端具附着器,体圆筒形,,附着器上有齿钩9.常见原⽣动物的代表者:⼤草履⾍,⼤变形⾍,眼⾍10.能通过复⼤孢⼦繁殖的藻类:硅藻11、有异形孢的代表物种丝状体蓝藻(除颤藻科外)12、常见的轮⾍及其分类特征褶皱壁尾轮⾍分类特征:(分类依据)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卵巢成对与否被甲的有⽆、形态构造⾜的有⽆。

⾜和趾的形状附属肢的有⽆、数量眼点有⽆、数⽬。

着⽣位置等13、轮⾍的夏卵和冬卵14、对虾和真虾雄性个体交接器所在部位15、头⾜类内壳种类的特征具内壳,有的退化,腕8或10只,有吸盘,漏⽃愈合形成管⼦,有墨囊16、梭⼦蟹属的分类特征头胸甲呈梭形,表⾯具有成群的颗粒,前侧缘9个齿,最后⼀个特别⼤,鳌⾜掌部具有三棱形的脊17、头⾜类的触腕枪形⽬和乌贼⽬⽐⼋腕⽬多2个专门⽤来捕捉⾷物的触腕。

位于的3、4对腕之间,狭长,可以完全缩⼊基部的触腕囊中。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9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9页

一名词解释水生生物学: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浮游生物:在水层区营浮游生活,个体微小,缺乏或仅具微弱游动能力的生物。

自游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游动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漂游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底栖生物:指生活于水底区的一类生物。

可分为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按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固着生物、周丛生物、钻蚀生物、底埋生物、水底匍匐动物和水底游泳动物。

潮间带: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即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

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随水的透明度而不同。

生物圈: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与其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水华:藻类在条件适宜时,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赤潮: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囊壳(lorica)某些藻类还有特殊性的构造囊壳;壳中无纤维质,有由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红色的囊壳。

蛋白核(造粉核和淀粉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所以称淀粉核,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故也常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壳套: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叫壳套相连带:与壳套相连且与壳面垂直的部分叫相连带间生带:有些种类在壳套与相连带之间具有间生带,凡贯壳轴较长的种类都有间生带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假隔片:隔片的一段是游离的壳缝: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假壳缝:壳面上的拟纵沟即为假壳缝管壳缝: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龙骨点:管壳缝向外有1条纵裂的狭裂缝,向内侧有1列大孔和内部相通,有一打孔就是1个龙骨点龙骨突:位于壳缘,在管壳缝下复大袍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这种小细胞不在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已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2、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1、藻类(特征):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叫孢子植物、叶状体植物。

2、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3、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4、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5、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6、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

(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7、同配生殖:指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

8、异配生殖:异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和结构上不同,大的1个较不活动,为雌配子,小的一个较活动,为雄配子。

9、卵配生殖:卵与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卵配结合的两个配子在形态上差异明显,大的不动为卵,小的游动为精子。

大多在专门的精子囊和卵子囊中形成。

10、藻类的生殖方式:(一)营养生殖: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二)无性繁殖:①动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②不动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③似亲孢子:在形态结构上和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④厚壁孢子。

(三)有性生殖:①同配生殖;②异配生殖;③卵配生殖;④接合生殖。

11、藻类分类:蓝藻、硅藻、黄藻、金藻、甲藻、隐藻、轮藻、裸藻、绿藻、红藻、褐藻。

其中轮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是大型藻类。

12、生活在海洋中的硅藻、甲藻及蓝藻的浮游种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海洋牧草。

淡水浮游藻类中种类最多的是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

13、藻类细胞形态、构造及分类依据:形态:球形、椭圆形、圆盘形、卵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圆筒形、纤维形、棒形和弓形等。

构造:由原生质体组成。

原生质体包含细胞质和细胞核等主要部分,细胞外围有细胞壁。

分类依据:细胞有无色素体,具有何种色素和贮存物质,细胞壁的形态,植物体的形态,是否具有鞭毛及鞭毛的数量。

14、藻类在养殖上的重要意义:①可供人类食用药用的藻类:海带、紫菜、螺旋藻等;②大型藻类既是鱼类的饵料,又是鱼类极好的产卵、避难场所;③有些藻类能引起赤潮、水华,给水产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及人类的食品和饮水卫①赤潮使海水缺氧;②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妨碍呼吸导致生物窒息;③某些能分泌毒素,毒害生物。

第二章:蓝藻1、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2、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

平衡。

3、异形胞:是丝状蓝藻产生的一种帖营养细胞特化而来并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

该细胞壁较厚,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

主要参与固氮作用。

4、厚壁孢子:藻类在生活环境不良时,营养细胞的细胞壁直接增厚,成为厚壁孢子,等到生活条件适宜时,再行繁殖。

5、段殖体:又称藻殖段,是由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藻丝分段。

6、蓝藻的主要特征:①藻体大多呈兰色,蓝绿色;②无色素体,无细胞核,无鞭毛,没有有性生殖;③细胞壁由两层组成:内层纤维质,外层果胶质。

单细胞群体的细胞壁具有胶被,丝状体群体的细胞壁具有胶鞘,而且细胞壁上含有黏质缩氨肽;④细胞内具有色素、液泡、伪空泡和蓝藻淀粉;⑤藻体有单细胞,丝状体,群体;⑥丝状体的种类有藻殖段、异形胞和厚壁孢子等构造。

7、蓝藻的生态分布、意义及分类依据:分布:①分布广泛,出现在各种水体;②水生种多喜生在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③喜温暖,阳光充足的季节;④在水表层和近岸处多。

意义:①水华与富营养化;②固氮与施肥;③水质的指标生物:泥生颤藻;④食用:发菜、螺旋藻;⑤饵料。

分类依据:厚壁孢子的有无、着生位置是种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8、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束毛藻。

9、细菌和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两者细胞结构的差异:相同点:①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黏质缩氨肽;②都没有真核而只有原核;③没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④没有色素体,线粒体和内质网,能适应高温。

不同点:①蓝藻没有鞭毛;②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③蓝藻内具有内囊体和藻胆素;④蓝藻光合作用放氧。

10、螺旋藻属的种类营养丰富,是人类迄今发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

第三章:硅藻1、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2、间生带:在壳套与相连带之间,即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

它具有加强细胞壁的作用。

3、隔片:具间生带的细胞壁,有的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称隔片。

隔片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4、假壳缝:有的种类没有壳缝,仅有较窄的中轴区,称假壳缝。

5、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生质体包含细胞质和细胞核两部分,细胞内有色素,贮存物质主要是油滴。

细胞壁结构:硅藻门细胞壁富含硅质,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细胞壁无色,透明。

底栖种类的细胞壁较厚,浮游种类的壁较薄。

细胞壁构造像一个盒子,套在外面的较大的为上壳,套在里面的较小的为下壳。

7、硅藻的生殖:①营养生殖硅藻最为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

原生质略增大,继而核分裂,色素体等原生质体一分为二,细胞上下壳分开,形成两个新细胞。

②复大孢子藻类多次分裂之后个体逐渐变小,到一定程度小细胞不再分裂,形成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

其形成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

③小孢子多见于中心藻类的一种繁殖方式。

细胞核和原生质多次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孢子,每个包子上都具有鞭毛,长成后群逸出,然后相互结合为合子进而萌发成新个体。

④休眠孢子细胞分裂后原生质收缩到中央产生厚壁,在上下壳形成突起和棘刺,当环境有利时恢复原形态。

8、分类:根据壳的形状和花纹排列方式,硅藻分两个纲: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

9、硅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①海洋有机物的主要生产者之一;②是海洋动物及其幼体的直接或间接饵料;③硅藻死亡后的硅质外壳,大量沉积在海底,形成硅藻土;④化石硅藻对石油勘探、地层鉴定及对古地理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第四章:甲藻1、甲片式:表示甲藻纤维质小班嵌合而成的细胞壁上下甲板的数目、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式子。

2、甲藻的主要特征:①大多数为单细胞,有鞭毛,有背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②细胞裸露或具有纤维素细胞壁;③多数种类具有纵沟或纵横沟;④细胞核一个,大而明显。

3、甲藻纲根据细胞壁组成和鞭毛着生位置,分为两个亚纲,即横列甲藻亚纲和纵裂甲藻亚纲。

横列甲藻亚纲中种类多,包括翅甲藻目、裸甲藻目和多甲藻目,分布广也最重要的是多甲藻目。

4、甲藻特征色素:甲藻素和多甲藻素。

5、甲藻的生态分布及意义:①分布十分广泛;②是海洋小型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③真蓝裸藻是鲢鳙的优质饵料,有“奶油面包”之称;④有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对渔业危害很大;⑤甲藻是间核生物,是原核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型,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参考资料。

第五章:绿藻1、鞭毛藻类:金藻、甲藻、隐藻、绿藻和裸藻中的具有鞭毛的种类合称为鞭毛藻类。

2、绿藻的主要特征:①呈绿色,绝大数都有细胞壁,内层纤维素,外层果胶质;②细胞核一个,具核仁和核膜;③细胞内有色素体,贮存物质为淀粉;④常具有两条顶生等长的鞭毛,一般具有2个伸缩泡,具有眼点1个;⑤有营养生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3、绿藻根据藻体形态构造和生殖的差异,分为绿藻纲和接合藻纲。

4、藻体形态:单细胞类型、群体类型、胶群体类型、丝状体类型、膜状体类型、异丝体类型和管状体类型。

5、绿藻的生态分布及意义:类如刚毛藻水网藻等在管理不善的养殖池塘大量发生,可直接对鱼苗等养殖动物造成“天罗地网”般缠绕而死。

第六章:裸藻、隐藻、金藻及黄藻1、副淀粉: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

是一光亮带白色而不透明的物体,但是它多半是比较大形而且是环状中空或棒状或椭圆形或或球形。

2、裸藻和隐藻是肥水和好水的标志。

3、裸藻的主要特征、生态分布及意义:主要特征:①藻细胞裸露,无细胞壁,细胞壁外层特化为表质;②贮存物质为副淀粉,有的种类也有脂肪。

生态分布及意义:①主要分布于淡水水体;②大量繁殖可形成绿色膜状、血红色膜状水华或褐色云彩状水华;③是肥水好水的标志;④在污水处理中有重要作用;⑤既是生物环境又是滤食性鱼类的直接饵料。

4、隐藻的主要特征及生态分布:主要特征:①隐藻为单细胞,是重要的鞭毛藻类;②细胞常很小,大部分种类细胞不具纤维素的细胞壁;③细胞外有一层周质体,柔软而坚固;④具有伸缩泡,贮存物质为淀粉。

生态分布:①分布广泛,淡水、海水均有分布;②喜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

5、金藻的主要特征、生态分布及意义:主要特征:①金藻细胞裸露或在表质上有硅质化鳞片,无细胞壁;②色素中含有金藻素;③鞭毛基部具有1-2个伸缩泡;④运动的单细胞为纵分裂,群体为群体断裂,不能运动的产生动孢子,有的可产生静孢子。

生态分布及意义:①多数在淡水;②多在透明度大的,水温较低的中下层;③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水体中,多在寒冷的早春和晚秋出现;④作为经济动物人工育苗期间重要的饵料来源;⑤金藻的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水华给渔业带来危害。

6、黄藻的主要特征及生态分布:主要特征:①胞壁主要成分为果胶化合物;②大部分分布于淡水;③贮存物质为油脂及白糖素。

生态分布:①多数种类水生;②多淡水,少数海水或半盐水;③固着生活或漂浮水面;④喜半永久性或永久性的软水。

第七章:水生维管束植物1、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茎叶等部位都具有维管束构造,统称为维管束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