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doc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doc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doc

物理化学 ( 下册 ) 期末考试大纲

第八章:

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

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计算方法;离子强度的计算 , 德拜-休克尔极限公

式 .

第九章:

可逆电池 , 电池的书面写法 ,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 桥梁公式、 E 与 K a的关系 ), 用 Nernst 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 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 pH 值).

第十章:

极化现象 , 超电势 , 极化对电解电压和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 电解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 ,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化学电源的类型 .

第十一章:

反应速率表示法 , 基元反应 , 反应机理 , 反应级数 , 反应分子数 ,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推导和计算)及特点 ( 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半衰期 ), 典型复杂反应 ( 对峙、平行、连续 ) 的特点 , 对峙、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 ,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 , 链反应的特点 , 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等近似方法推导速率方程 .

第十二章:

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 , 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

律 , 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 , 量子产率 , 催化作用原理 , 催化剂 , 酶催化 .

第十三章: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 , 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 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 , 杨-拉普拉斯公式 , 开尔文公式 , 液-固界面现象 ( 铺展、润湿、接触角、毛细管液面高度 ),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 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 ,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 , 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 .

第十四章:

分散系统 , 胶体 , 胶体的结构表示式 ,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 电动现象 ( 电泳、电渗 ), 电动电位, 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 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 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 , 唐南平衡 .

考试题目类型

一.名词解释:( 每词 3分,共4词,计12分)

二 .选择填空:( 每题 2分,共20题,计 40分)

三.证明与推导 : ( 计 8 分)

四 . 计算题 : ( 电化学 1 题,动力学 2 题,表面化学 1 题,共计 40 分)

重要的名词

1. 电化学 :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2. 迁移数 : I j Q j 离子 j 所传导的电流 ( 量 ) 与总电流 ( 量) 之比 . t j

Q

I

3. 摩尔电导率 : 指把含有 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

时所具有的电导 . Λ

V

m

m

c

4. 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 ( 迁移 ) 定律 : 在无限稀溶液中 , 离子彼此独立运动 , 互不影响 ,

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时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 .

Λ v

m,

v

m, ( 化学计量单元 ), Λmm,

m, ( 类元电荷计量单元 )

m

5. 离子强度 :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半. I

1 m j z 2

j

2

6. 可逆电池 : 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 包括化学反应

可逆和能量交换可逆两个方面 . 7. 液体接界电势 : 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或同种电解质但浓度不同的溶液的界面间

产生的电势差 . 它是由于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造成的 , 是不可逆的 . 也称扩散电势 . 8. 金属 - 难溶盐电极 :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阴离子的溶

液中构成的电极 . 包括金属 - 难溶氧化物电极 和难溶氧化物 - 难溶盐电极

9. 分解电压 :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解时所需 ( 必须 ) 的最小外加电压 . 10. 极化 : 在有电流流过电极时 , 电极的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 .

11. 超电势 : 在某一电流密度下 , 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其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的绝对值 .

A s 12. 比表面积 :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 a S

m

13. 界面 :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 ( 约几个分子厚度 ).

14. 表面 : 与气体相接触的界面 .

15. 表面张力 : 指向表面并与表面相切 , 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紧缩力 .

F .

l

2

16. 附加压力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p s

R '

17.吸附 : 在相界面上 , 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 .

18.物理吸附 :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 .

19.化学吸附 :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 .

20.吸附质 :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 .

21.吸附剂 :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 . 通常都是固体 .

22.表面过剩 / 表面吸附量 :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 , 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

n a2 dr

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 .

RT da2

A S

23.表面活性剂 :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

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

24.临界胶束浓度 :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 .

25.速率方程 :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数间

的关系式 . 也称动力学方程 .

26.转化速率 : 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 .

27. 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或单位体积内,反应

1 d 1 dc j 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r

dt v j (恒容)

V dt

28.反应机理 : 表示一个总包 ( 复杂 ) 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 . 也

称反应历程 .

29.基元反应 :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

30.简单反应 :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 .

31.复合反应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 也称复杂反应

3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 简单级数反应 :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 (0 或正整数)

有关的反应 . 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 , 也可是复合反应 , 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 .

33.质量作用定律 :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

成正比 . 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

34.反应级数 :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 . 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 , 则无级数可言

35.零级反应 / 一级反应 / 二级反应 / 三级反应 :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 0/1/2/3 次方成正

比的一类反应 .

36.反应分子数 :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 ( 分子、原子、

离子、自由基等 ) 数.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 .

37.半衰期 :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t1/ 2 .

38.分数寿期 :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时间t.

分数衰期 :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时间t .

若 1 , 则t a t .如: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 t = 60min, 而其四分

3/ 4 之一衰期 t1/ 4 =60min

39.初始速率 :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 . 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 .

40.范特霍夫规则 : 对同一化学反应 , 反应的温度每升高 10℃ (K), 反应速率约增加 1~3

倍. k T 10

2 ~ 4

k T

41. 对峙反应 : 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 . 也称可逆反应 . 42. 平行反应 : 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 .

43. 连串反应 : 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 也称连续反应 .

44. 稳态近似法 : 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 , 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 ( 如原子、离子、自

由基等 ), 因其能量高、活性大、反应能力强 , 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 , 当反应达 到稳定状态后 , 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 .

45. 链反应 : 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 , 通过活性组份 ( 自由基或原子 ) 的不断

再生 , 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 . 又称连锁反应 .

46. 直链反应 : 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 , 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或原子的链反

应 . 也称为单链反应 .

47. 支链反应 : 由一个活性粒子 ( 自由基或原子 ) 与饱和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新

活性粒子 ( 自由基或原子 ) 的反应 .

48. 原盐效应 : 在稀溶液中 , 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

49. 光化反应 : 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

50. 光化学定律 : (1). 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 , 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 .(2). 在初级过程中 , 一个分

子 ( 或原子 ) 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 .

51. 光敏剂 : 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

入的一类物质 .

52. 催化剂 : 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 , 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和化学性

质变化的一类物质 .

53. 催化作用 : 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 . 54. 自催化作用 : 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 .

55. 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 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 .

56. 分散体系 ( 系统 ):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 ( 系统 ). 57. 分散相 :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 或 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 . 58. 分散介质 :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

59. 分子分散体系 ( 系统 ): 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体系

( 系统). 又称真溶液 , 简称溶液.

60. 胶体分散体系 :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 1~100nm(即 10 9 ~ 10 7 m , 傅版 ) 或 1~ 1000nm(即 10 9 ~10 6 m , 天大版 ) 之间的分散体系 ( 系统 ).

61. 扩散 : 有浓度梯度时 , 物质粒子因热运动 ( 布朗运动 ) 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 .

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 , 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 dn D A s

dc

dt dx

62. 憎液溶胶 :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 简称溶胶 . 63. 沉降 :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 , 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 .

64. 电泳 :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 , 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 .

65. 电渗 : 在多孔膜 ( 或毛细管 ) 两端施加一定电压 , 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 . 66. 流动电势 : 在外力的作用下 , 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 ( 或抟细管 ) 定向流动时 , 在多孔膜

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 .

67. 沉降电势 :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 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

产生的电势差 .

68. 聚沉值 :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值越小聚沉能

力越强 . 69. 感胶离子序 : 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 . 70. 悬浮液 :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 ( 系统 ). 71. 乳状液 :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 ( 系统 ).

72. 唐南平衡 : 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 由于大分子电

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 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 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 , 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 .

1. 已知在 300K 时, 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 50s , 且反应温度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加 1 倍.

若指前因子 A 2.979 10 7 s 1 且与温度关系不大 , 试求 : (1).300K 时, 反应的转化率达到 87.5%所需的时间 . (2). 使反应转化率在 50s 内达到 75%所需的温度 .

解 :

(1). 因一级反应有 :

t

1/ 2

ln 2 , 和 ln 1 kt ( 或 t a

ln(1 a) )

k

1 y k

所以 : k ln 2 ln 2 0.01386 (s 1 )

t 1/ 2

50

1 1

ln(1 87.5%)

ln( 1 7)

t

150(s) [ 或 t

t

7 / 8

8

150(s) ]

ln

1 y

0.01386

0.01386

k

(2). 据题由 :

ln

k

2

Ea ( 1

1)得:

k 1 R T 1 T 2

Ea

T 2

T

1

R ln

k

2

310 300 8.3145 ln 2 53.60(kJ mol 1 )

T 2 T 1

k 1

310 300

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 : ln

1

Ae Ea / RT t , 即 : ln ln(1 y) Ea

1 y

A t RT

所以 : T

Ea

53.60 103

310( K )

ln(1 y)

ln(1 0.75)

R ln

8.3145 ln

A t

2.979 107 50

1

( 也可先据 ln 1 kt 求出 k

ln( 1 y) 0.02773( s 1

) , 再由 ln k ln A

Ea

求 T)

y

t

RT

2.反应A

B

k

P 的动力学实验数据如下 :

[A 0]/[mol/dm -3 ]

1.0

2.0

3.0 1.0 1.0

[B 0]/[mol/dm

-3

]

1.0

1.0

1.0

2.0

3.0

r /[mol/dm

-3

/s]

0.15 0.30

0.45

0.15

0.15

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r k[ A]

[B],求和.

解 : 据题有 : r 0 k[ A] 0 [ B] 0 , r 0 ,2 [ A]0,2[B] 0,2

故可得 :

[ A] 0,1[B] 0,1

r

0,1

r

0,2

[ A] 将第 1,2 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 :

[ A]

r

0,1

ln

r

0,2

ln 0.30

r 0,1

0.15

1.0

即:

2.0

[ A]0,2

ln

ln

[ A]0,1

1.0

0,2

0,1

同理 , 将第 1,4 组数据代入则可得 :

r 0, 2

[B]

r

0,1

[B] ln r

0,2

0.15

r 0,1

ln

0.15

亦即 :

2.0 [ B] 0,2

ln

ln

[ B]0,1

1.0

0,2

0,1

3. 今在 473.2K 时研究反应 A 2B k

2C D

x

[ B] y

, 其速率方程可写成 r k[ A] . 现 经实验 1 得当 A 、B 的初始浓度分别为 0.01 mol dm 3 和 0.02 mol dm 3 时 , 测得反应物 B 在不同时刻的浓度数据如下表 :

t/min

5395 13025

[B]/( mol dm 3 ) 0.020 0.010 0.0050 试求 : (1). 该反应的总级数

3 时, 测得初始反应速率仅为

(2). 实验 2: 当 A 、 B 的初始浓度均为 0.02 mol dm 实验 1 的初始速率的 1.414 倍, 求 A 、B 的反应级数 x 和y 的值 .

(3). 求算 k 值 .

解 :

(1). 由实验 1 数据可知 , t 1 / 2 5395 min ,

t

3/ 4

[ A]0

[ B] 0

[A]0 ,

13025 min . 因此时有 :

2

1

故原方程可写成 r

k[ A] x [ B ]

y

k 2 y

([ A]0

x)

x y

k 2 y [ A]

x

y

k '[ A] n

,

即此条件下 , 反应速率与简单 n 级反应相同 .

利用简单 n 级反应的分数寿期公式

t

a

(1 a)

1

n

1 可得 :

t

3/ 4 2 n 1

1

(n 1)C 0

n 1k

t 1/ 2

ln( t

3 / 4

1)

ln(13025

1)

亦即 : n 1

t

1/ 2

1

5395 1.50

ln 2

ln 2

(2). 由实验 2 知: k[ A]0x ,2 [ B]0y , 2

1.4k[ A] 0x ,1[ B]0y ,1

即: 0.02x 0.02y 1.414 0.01x 0.02y , 所以 : x

ln 1.414 0.50

因 n

x

y , 所以 :

ln(0.2 / 0.1)

y n x

1.50 0.50

1.00

(3). 由(1) 得:

k

k' (1 0.5)1 1.5 1

20.5

1

2 y

2 y (1.5 1)[ A]10.5 1 t a 21 0.5 0.010.5 5395

7.68 10 4

[( mol dm 3

)

0.5

min 1

]

4. 某一级反应 A P , 在某给定条件下的初始速率为

1 10 3 mol dm 3 min 1 ,1h 后速

率为 0.25 10 3 mol dm 3

min 1 . 求反应的 k, t 1 / 2 和初始浓度 c A ,0 .

解 :

(1). 对一级反应有 : r

dc A kc A , 积分得 : c A c A,0e kt c A,0 exp( kt) , 而当反应刚开

dt

r 0

c A,0 exp(

始的一瞬间 , 则有 : r 0

kc A,0 , 故 : r

kc A

kt) r 0 exp( kt)

c

A, 0

1 r 0

1 1.0 10 所以 : k

ln

60

ln

10

t r

0.25 3

3

0.0231(min 1 )

( 这是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联合求解的实例

)

( 也可将 r 0

kc A ,0 和 r

kc A 同时代入 ln

c 0

kt 得:

ln r 0

kt )

c

r

(2). 由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得 : t 1 / 2

ln 2 ln 2 30.0(min)

k

0.0231

(3). 据题得 :

c

A,0

r 0 1.0 10 3

0.04323(mol dm

1

)

k

0.0231

5. 现在的天然铀矿中 238U: 235U

139:1 , 已知 238U 的蜕变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1.52 10 10 a, 235U 的蜕变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9.72 10 10 a -1 . 问在 20 亿年 (2 10 9 a) 前, 238U : 235 U 等于多少 ?(a 是时间单位年的符号 )

解 : 据题中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知 , 两蜕变反应均为一级反应 , 由 ln

c 0

kt 可得 :

c

238 c

235 c

238 c

0 238 c

ln

ln

ln

(k

238

k 235 )t

238

c

235

c

235 c

235

c

238 c

238

c

10 10

9

所以 :

235

c 0

235

c exp[(k 238

k 235 )t ] 139 exp[(1.52 10

9.72 10 ) 2 10 ]

26.96: 1 27 :1

6. 已知对峙反应 A (g )

k 1 B (g ) 在 25℃时的正、逆向速率常数分别为

0.3162h -1 和

k 1

0.06324h -1 。现将温度升高 10℃, 发现正向反应的速率比 25℃时增加 2.5 倍, 逆反应的

活化能为 45.8kJ/mol 。试求:

(1). 反应在 25℃时的平衡常数 K p

℃时的速率常数 k -1

(2). 正反应的活化能 Ea

及逆反应在

35

(3). 反应在 35℃时的平衡常数 K p

所需的时间 t

(4). 反应 1 小时后的转化率 a 及反应物转化

35%

(5). 反应的热效应 Q

解 :(1). 反应开始后 , 正反应的速率为 : r 正

k 1 p 0 (1 a ) , 逆反应的速率为 :

r 逆

k 1 p 0

a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 有:

k 1

0.3162 k 1

K p k p

0.06324

5.0

(2). 由阿仑尼乌斯公式

ln

k

2

Ea ( 1 1 )

k 1 R T 1 T 2 对逆反应有 :

k

1,2

Ea ' 1 1 )

ln

R ( T 2

k

1,1

T 1

故有 : k

1,2

k 1,1 exp Ea '(T 2 T 1 )

0.06324 exp

45.8 103 (35 25)

RT 1T 2 8.3145

298.15 308.15

0.11518( s 1

)

(3). 因: k 1,2

( . ) k 1,1 .

0 .

. (

1

)

1 2 5 3 5

3162 1 1067 s

由 (1) 和 (2) 和结果可得 :

K p (T 2 ) k p (T 2 ) k

1,2

1.1067 9.608

k

1, 2

0.11518

(4). 对峙反应的净正向反应速率为 :

r 正 d [ p 0 (1 a )] k 1 p 0 (1 a ) k 1 p 0 a k 1 p 0 (k 1

k 1 ) p 0a

dt

积分得 : ln

k 1

ln

1

(k 1 k 1 )t

k 1 (k 1

k 1 )a 1 (1 k 1 / k 1 )a

反应 1 小时后的转化率为 :

a

1 exp[ (k 1 k 1 )t ] 1 exp[ (1.1067 0.11518) 1]

1 k 1 / k 1

1 0.11518/ 1.1067

0.6388

反应物转化 30%所需的时间为 :

t

1 ln 1 1 ln

1

k 1 k 1 / k 1 )a

1

(1 0.11518/ 1.1067) 0.3 k 1 1 (1 1.1067 0.11518

0.329(h )

一、选择题( 22 分)

1.强电解质 CaCl 2 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

A.

m (CaCl 2 ) m (Ca 2

) m

(Cl )

B.

m (CaCl 2 ) 0.5 m

(Ca 2

) m (Cl )

C. m (CaCl 2 )

m (Ca

2 ) 2 m (Cl )

D.m (CaCl 2 )

2[ m (Ca 2

)m (Cl )]

2.强电解质 CaCl 2 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

与电解质活度

B

之间的关系为 ( ) A.

B

B.

3

1 / 2

1/ 3

B

C.

B

D.

B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

A. 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

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

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

D. 以上说法都对

4.某电池反应为

2Hg (l )

O 2

(g ) 2H

2

O (l ) 2Hg

2

4OH

,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

池的电动势 E 必然是 ( )

A.

E 0

B.E E

C.

E 0D.E 0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B.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

C. 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的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的反应机理

D. 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

6.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2A

B

,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

A. 二级反应

B. 基元反应

C. 双分子反应

D. 以上都无法确定

7.设理想气体反应体系 A

P 的速率方程为

r

c

k c

c

A

,若用分压表示浓度,速率方程

可写为

r

P

k P

P

A

,式中

k

c

k

P

的关系为 ( )

A. k c k P

B. k c k P RT

C. k P k c RT

D. k c 1/ k P

8.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

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

9.一定温度、压力下,将 1 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 10 -9 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

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

A. 总表面能

B. 表面张力

C. 比表面积

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10.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1.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

( )

A. d / d 0

正吸附 B. d / d 0

负吸附 C. d / d

0 正吸附 D.

d / d

负吸附

.将少量的 KI 溶液加入 AgNO 溶液中制得 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

12

3

A. NaCl

B. FeCl

3

C. MgSO

D. K 3

PO

4

4

13.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 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 )

A. 食盐水溶液

B. 大分子溶液

C. 空气

D. Fe(OH) 3 溶胶

.下列电池中能测定 AgCl 的

f

G m

( AgCl )

的是 ( )

14

A. Ag(s)|AgCl(s)|KCl(aq)|Cl

2

(p ),Pt B. Ag(s)|Ag +||Cl - |Cl 2(g),Pt

C. Ag(s)|Ag +||Cl - | AgCl(s)| Ag(s)

D. Ag(s)|AgCl(s)| Cl -

|| Ag +| Ag(s)

15.乳状液属于 ( )

A. 分子分散体系

B. 胶体分散体系

C. 粗分散体系

D. 憎液溶胶 16.兰缪尔 (Langmuir) 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

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 吸附是放热的

17.电池在恒温、 恒压下可逆放电 1F 与以一定的电压放电 1F ,二者相比不同的是 ( ) A. 电池反应的

r

U

m

B. 电池反应的

r

H

m

C. 与环境交换的热 Q

D. 电池反应的

r

G m

18.一定 T 、 P 下可以发生 G 0的反应是 ()

A. 原电池中的反应

B.

光化学反应 C. 催化反应 D. 溶液中的反应

19.胶体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 布朗运动

B.

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

C. 溶剂化层的作用

D. 胶体为微多相体系 20.某光化学反应 A + h

A*,

其速率与 ( )

A. A 的浓度有关

B. A 的浓度无关

C. A 的浓度和 h 有关

D.

不确定

21.实验活化能 Ea、临界能 Ec 和 0K 时的能量差 E0,三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的条件是()

A. 基态振动频率很高

B. Ec 很小

C. 温度很低

D. 基元反应

22.BET吸附等温式中 V m为()

A. 饱和吸附量

B.平衡吸附量

C.铺满第一层的吸附量

D.总吸附量

二、简答题( 16 分)

1、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毛细凝聚现象。

B(1)E 1

2、平行反应 A B为产物,C为副产物,

C(2)E 2

已知活化能 E1>E2,怎样改变温度对反应(1)有利 ?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

3、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三、计算题 (62 分)

k dP H2

kP

H

2

P

I

2 ,

400K

1、反应H

2

( g)

I 2 ( g) 2HI ( g) 的速率方程为dt 时

k 1 10 7 s 1 kPa 1。将H2引入含有过量固体碘的玻璃瓶中,H2的初始压力为20kPa,假设固体碘与其蒸气迅速达成平衡,碘的蒸气压为120kPa,试计算该反应的半衰期

t 1/ 2?

(10分)

1

2、 2、某气相反应2 A P

,已知该反应的

P

A 与时间t为直线关系,50℃下截距为

150atm-1 ,斜率为2.0×10-3atm-1.s-1,

(1)说明该反应是几级反应?导出该反应速率的定积分表达式;

(2)反应的活化能E

a

60 kJ.mol 1

,试计算100℃时反应的速率常数

k

2

?

(15 分)

3、已知 100℃时水的表面张力H2O 58.85 10 3 N m 1 , 密度为958kg m 3 。在100℃、101325Pa压力下的纯水中,假设在水面下形成一个半经R` 10 8 m 的小气泡。问:(15 分)

(1)该小气泡需承受那些力的作用,大小是多少?

(2)小气泡内水的蒸汽压多大?

( 3)由以上数据说明液体过热的原因。

、已知 298K 时电池 Pt,H 2(P )|H 2 SO(b)|O (P ), Pt 的 E 为 1.228V ,水的生成焓

4 4 2

f H m ( H O l ,298 K kJ mol 1

2 , )

286.1 .

。 (15 分)

(1) 写出电极及电池反应式;

E

?

(2) 计算电池反应的 r

S

m

?

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T

P

5、25℃时,某溶液中含有

+

Ni 2+ (a

+

Ag (a =0.001),

=0.1) 和 H (a =0.001) ,且已知 H (g )

1

2 3

2

在 Pt 、Ag 、Ni 上的超电势分别为 0.12 ,0.2 及 0.24 。用 Pt 电极电解上述溶液,当外加 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时,在阴极上依次发生什么反应?假设在 Pt 等金属上析出上述

各金属的超电势可忽略不计。

已知

Ag / Ag

0.7994V ,

Ni

2

/ Ni

0.23V (7 分)

一、单项选择题( 22 分)

1. C ;

2. D ;

3. D ;

4. D ;

5. D ;

6. D ;

7. A

;8. C

;9. B ;10. A ;11. A

;12. D ; 13. D ;14. A ;15. C ;16. C ; 17. C ;18. B ;19. B ;20. B ;21. C ;22. C ;

二、简答题( 16 分)

3、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毛细凝聚现象。

答:由开尔文公式可知,相同温度下凹液面上方液体的蒸气压小于平液面,因此

对平液面没有达到饱和时,对凹液面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蒸气将在毛细管

中凝聚,例如硅胶吸水就是水对硅胶润湿由于毛细凝聚所至。

B(1)E 1

4、平行反应 A B 为产物, C 为副产物,

C(2)E 2

已知活化能 E 1>E 2,怎样改变温度对反应( 1)有利 ?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

答:升高温度有利。还可采用加入适当催化剂的方法增加目的产物

B 的量。

3、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加入电解质;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入少量的高分子溶液;升温等

方法。

三、计算题 (62 分)

k

dP

H 2

kP H 2

P I 2

, 400K

3、 反 应 H 2 ( g)

I 2 ( g)

2HI ( g)

的 速 率 方 程 为dt

k 1 10 7 s 1

kPa 1 。将 H 2 引入含有过量固体碘的玻璃瓶中, H 2 的初始压力为 20kPa ,

假设固体碘与其蒸气迅速达成平衡,碘的蒸气压为120kPa,试计算该反应的半衰期

t 1/ 2?

(10分)

dP

H 2

kP H2 P I2 k' P H2

k'kP

I

2反应为准一级

解:依题意可知dt

t

1 /

2 ln 2 ln 2

1 ln

2 sec 5.78 104 sec

反应的半衰期k' kP

I 2 10

7 120

1

2、某气相反应2A P

,已知该反应的

P

A 与时间t为直线关系,50℃下截距为150atm-1,

斜率为 2.0 × 10-3 atm-1 .s -1 ,

(1)说明该反应是几级反应?导出该反应速率的定积分表达式;

(2)反应的活化能E

a

60 kJ.mol

1,试计算100℃时反应的速率常数 k2 ?

(15 分)1

解:(1)该反应的P

A 与时间 t 为直线关系,反应为二级

1 dP A kP A

2 1 1 2kt k' t

2 dt P A P A0

(2) 50 ℃下斜率为 2.0 × 10-3 atm-1 .s -1 , 即 k`=2.0 × 10-3 atm-1 .s -1

ln k`

Ea 1 1

k2 R T ` T2k2=25.1atm-1.s-1

3、已知100℃时水的表面张力H 2 O 58.8510

3

N m

1,密

度为958kg m 3。在

100℃、101325Pa压力下的纯水中,假设在水面下形成一个半经R` 10

8

m

的小气泡。

问:

(1)该小气泡需承受那些力的作用,大小是多少?(2)小气泡内水的蒸汽压多大?

(3)由以上数据说明液体过热的原因。

(15 分)

解:(1)该小气泡需承受的力:

P P S 2 P 大气

P 大气

R`

[

2

58.85 10 3 101325] Pa 1.19 107 Pa

1 10 8

( 2)小气泡内水的蒸汽压设为 p r

8.314J.mol 1 .K 1

373.15KT ln p r

101325Pa

p r 2 M 2 58.85 10 3 N.m 1 18 10 3 kg.mol 1

RT ln

*

R`

958kg m 3

( 1 10 8 m)

p

p r

94.3kPa

( 3)计算表明小气泡内水的蒸汽压远远小于小气泡承受的压力

p r 94.3kPa

P

因此小气泡不能存在,只有体系温度升高,表面张力降低,则曲界面附加压力减小,同

时温度升高,气泡中蒸气压增大,液体才能沸腾。

、已知

298K 时电池 Pt,H (P )|H SO(b)|O (P ), Pt 的 E 为 1.228V ,水的生成焓 4 2 2 4 2

f H m (H 2 O,l ,298K ) 286.1kJ.mol 1 。

(1) 写出电极及电池反应式;

E

?

r S m

?

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T

(2) 计算电池反应的

P

(15 分)

解:( ) 负极反应 2 P )-2e - +

1 H ( 2H

正极反应

2 P )+2e - +

2

0.5O ( +2H HO 电池反应 2 P )+0.5O 2 ( P ) = H 2

O

H (

( 2)

r

G

m

r

G

m

ZEF

(2 1.228 96500) J.mol 1

237.0kJ.mol

1

r

S

m

r

H m r G m

T

286.1 237.0 103 J.mol 1 .K 1

164.8J .mol 1.K

1

298

r

S m

E

ZF

T

P

E

r

S m

ZF

164.8 V .K 1

8.54 10 4 V .K 1

T P

2 96500

5、25℃时,某溶液中含有

+

Ni 2+ (a

+

Ag (a =0.001),

=0.1) 和 H (a =0.001) ,且已知 H (g )

1

2 3

2

在 Pt 、Ag 、Ni 上的超电势分别为 0.12 ,0.2

及 0.24 。用 Pt 电极电解上述溶液,当

外加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时, 在阴极上依次发生什么反应?假设在 Pt 等金属上析

出上述各金属的超电势可忽略不计。

已知 Ag / Ag

0.7994V ,

Ni 2

/ Ni

0.23V (7 分)

Ag /Ag

Ag /Ag RT

ln a

Ag

0.6220V

解:

F

Ni 2

/Ni

Ni 2

/Ni

RT

ln a Ni 2

0.2596V

2F

H 2 在 Pt 上析出时

H 2/Pt

RT

ln a H 2

Pt

0.2974 V

F

H 2 在 Ag 上析出时

H 2/Ag

RT

ln a H 2

Ag

0.3774V

F

H 在 Ni 上析出时

2

RT 0.4174V

H 2/Ni

ln a H 2

Ni

F

Ag /Ag Ni

2 /Ni

.

H 2/Pt

∴ 外加电压增加时,在阴极上依次析出 Ag Ni

H 2

最新人教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人教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烧杯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烧杯液体的密度 B .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C .甲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乙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D .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2.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 A .F 甲<F 乙<F 丙 B .F 甲>F 乙>F 丙 C .F 甲>F 乙=F 丙 D .F 甲=F 乙>F 丙 3.如图杠杆AOB 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 、B 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1m 、2m 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 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 BO =,不计杠杆重力,则1m 、2m 的关系为 A .12m m > B .12m m = C .12m m < D .无法判断 4.小明每天测量同一个鸡蛋的质量,再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后,取出放好。下表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鸡蛋的体积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鸡蛋的密度一直在变大 B.第70天受到的浮力最小 C.从第29天到58天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一直在变大 D.第58天受到的浮力与第70天受到的浮力相等 5.向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中装入某种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ρ、ρ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 A.ρ甲大于ρ乙,F甲大于F乙 B.ρ甲小于ρ乙,F甲小于F乙 C.ρ甲大于ρ乙,F甲等于F乙 D.ρ甲小于ρ乙,F甲等于F乙 6.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下列烧杯中的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7.如图所示,均匀杠杆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在A、B两处再各加一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那么 A.杠杆左边向下倾B.杠杆右边向下倾 C.杠杆仍平衡D.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 8.某人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着100 N重的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前进5 m,则 A.拉力对物体做功是500 J,重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B.拉力对物体做功是250 J,重力对物体做功是500 J

物理化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分×15=30分) 1、·kg-1的CaCl 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 ± =,则其离子平均活度a ± 是: (B)。 (A)×10-4;(B)×10-2;(C)×10-2;(D)×10-4。 2、在下列电池中,其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a(Cl-)无关的是:(D)。 (A)Zn|ZnCl 2(aq)| Cl 2 (p)|Pt; (B)Zn|ZnCl 2 (aq)|KCl(aq)|AgCl|Ag; (C)Pt|H 2(p 1 )|HCl(aq)|Cl 2 (p 2 )|Pt; (D)Ag|AgCl(s)|KCl(aq)|Cl 2 (p)|Pt。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B)。 (A)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与温度无关; (D)因电解质溶液种类不同,有的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的反应正好相反,则其充电时正极和负极、阴极和阳极的关系为:(C)。 (A)正负极不变,阴阳极不变;(B)正负极改变,阴阳极不变;(C)正负极不变,阴阳极正好相反;(D)正负极改变,阴阳极正好相反。 5、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其浓度的关系为:(A)。 (A)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增强;(B)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变弱; (C)浓度不影响离子强度;(D)随浓度变化,离子强度变化无规律。 6、无限稀释的KCl 溶液中,Cl-离子的迁移数为,该溶液中K+离子的迁移数为:( C )。 (A) ; (B) ; (C); (D) 7、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浓度由mol·dm-3变为mol·dm-3,其摩尔电导率:( A )。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能确定。 8、在温度T时,若电池反应?Cu+?Cl2===?Cu2++Cl?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1, Cu + Cl 2 === Cu2++2Cl?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2,则E1和E2的关系为:( D )。(A)E1/ E2= 2;(B)E1/ E2= 1/2;(C)E1/ E2= 4;(D)E1/ E2= 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2)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2)

期期末试卷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A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开卷/闭卷) (卷面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 60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 分) 1.在绝热箱中放置一隔板,左右两部分分别 通入温度不同,压力不同的同种气体,抽 去隔板,以气体为系统,则() A. Q=0,W<0,ΔU>0 B. Q<0,W=0,ΔU<0 C. Q=0,W=0,ΔU=0 D. Q<0,W>0,ΔU=0 2.1mol水在373K,101325Pa下变成水蒸气, 所做可逆功为W 1 ,在319K,101325Pa下 变成水蒸气,所做可逆功为W 2 ,两者关系正确的是() A. W 1 =W 2 B. W 1 >W 2 C. W 1

能确定 4.1mol 理想气体,在TK 时经一恒温可逆膨胀过程,则系统( ) A.ΔU>0 B.ΔS=0 C.ΔS>0 D.ΔS<0 5.下列各式中,哪个是化学式( ) A.j n p T i n U ,,???? ???? B.j n V T i n A ,,???? ???? C. j n p T i n H ,,???? ???? D. j n V T i n G ,,???? ???? 6.对1mol 理想气体,T V S ??? ? ???为( ) A.R/V B.0 C.R D.-R/p 7.在定温定压下,二组分混合形成理想溶液,下列哪个函数的变化值正确( ) A.ΔS=0 B. ΔH=0 C.ΔG=0 D.ΔA=0 8.在2000K 时,反应CO (g )+1/2O 2(g )=CO 2 (g )的K p =6.443Pa -0.5 ,则在相同温度下, 反应2CO 2(g )= 2CO (g )+O 2(g )的K p 值为( ) A.6.443-1 Pa B.6.4432 Pa -1 C.2 × 6.443Pa -0.5 D.6.443-2Pa 9.在101325Pa 下,CaCO 3的分解温度为1170K ,该分解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K p 为( ) A. 小 于 1 的 纯 数 B.101325Pa C.1 D.不能确定 10.100℃,105Pa 的水蒸气变成100℃,5×

物理化学下册试题及答案

OO六一二og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A卷 注意:学号、姓名和所在年级班级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作废—*.计算题。(本大题6分) 将某电导池盛以0.02 mol dm3 KC l溶液(25C时其电导率为0.277 S m1), 在25C 时测得其电阻为82.4 Q,再换用0.005 mol dm 3K2SO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 Q。求: (1) 电导池常数K(l/A); (2) KSO溶液的电导率; (3) KSO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二. 问答题。请回答下列各题。(本大题4分) 在进行重量分析实验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大量电解质 (非沉淀剂),或将溶胶适当加热,为什么?试从胶体化学观点加以解释。 三.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10分) 均相反应2A+B3Y+Z在一定温度体积下进行,测得动力学数据如下: 其中C A,0及C B,0分别表示A及B的初始浓度;A,0表示A的初始消耗速率,即,假定反应速率方程的形式为 (1) 确定分级数,的值和总反应级数; (2) 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四.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6分) CH 4气相热分解反应2CHGR +H2的反应机理及各元反应的活化能如下:

已知该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试求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五.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 (本大题8分) 下列电池的电动势在 25C 时为1.448 V : Pt | H 2 ( p ) | HCl ( b=0.1 mol - kg -1, =0.796 ) |Cl < p ) | Pt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 计算氯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E (Cl |Cl 2 |Pt )。 六. 推导题。(本大题6分) 气相反应2A(g) Y(g), 是二级反应,反应开始时只有A ,压力为p”, 试推导反应系统的总压力p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七. 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本大题共 22小题,总计60分) 1、 (3分)在等温等压下影响物质的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因素:( ) (1) 是表面积A; (2)是表面张力 ; (3) 是表面积A 和表面张力 ;(4)没有确定的函数关 系。 2、 (3分)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总大于同温度下平液面的蒸气压。是不是 ? 3、 (2分)微小颗粒物质的熔点 与同组成大块物质的熔点 的关系是:( ) (1) ; (2) = ; (3) ; (4)不能确定。 4、 (4分)朗缪尔等温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2) CH CH 3- +H- E I =423 kJ -mol CH + CH4GH +H- 日=201 kJ -mol -+ CH 4 CH 3- +H E 3=29 kJ -mol -+ CH 3- CH 4 E -i =0 kJ -mol (D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8。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错选或不选的均 不得分) 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 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 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在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向前运动 2. 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3. 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出水舱中的一部分水后,潜水艇将() A. 下沉 B. 上浮 C. 仍悬浮在水中 D. 先下沉后上浮 4. 同一艘船从河里驶向海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海水水ρρ<)() A. 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身沉下一些 B.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浮上来一些 C.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沉下一些 D. 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身浮上来一些 5.在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 1N B. 10N C. 100N D. 1000N 6. 如图1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的钩码下,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 A. 杠杆仍平衡 B. 杠杆右端下降 C. 杠杆左端下降 D. 无法判断 7. A. 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 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 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 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8. 用如图2所示滑轮组提起重G=320N 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200N A. 120N B. 80N C. 60N D. 无法计算 9. (2)天平和砝码、(3)统一规格的长方体木块2~3一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2)、(3) B.(3)、(5) C.(3)、(4) D.(1)、(4)10.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推力做功最多的是() A. 用10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B. 用5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2C. 用10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2D. 用5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11.

新物理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其答案详解

新乡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A 卷 课程归属部门:化学与化工学院 试卷适用范围:07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班 1.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Г=( ),若一溶质加入纯水中后使表面张力降低,则该溶 质在溶液表面发生( 正 )吸附。 2.不论是电解池或是原电池,极化的结果都是使阳极电势( 更高),阴极电势( 更 低 )。 3.kg 的CaCl 2水溶液,若γ± =,则平均离子活度 a ± =( )。 4.常见的亚稳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过冷液体),(过热液体 ),(过饱和蒸气),( 过饱和溶液 )。 5.在下图中画出γsl , γsg , γlg 和 θ 。 6.振动配分函数计算公式引入的k h V ν =Θ 的量纲为( K 或者温度 )。 7.由玻尔兹曼公式可知,任意两个能级的玻兹曼因子之比,等于(该两能级分配的粒子数之比 )。 8. 合成氨反应N 2(g )+3H 2(g )→2NH 3(g )若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时,则其反应速率可表示为ΥH 2=( 2H dc dt -; )或ΥNH 3=( 3NH dc dt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 2H dc dt - : 3NH dc dt =3:2 )。 9.碰撞理论的临界能C E 与Arrhenius 活化能a E 的关系为( a E = C E +12RT ) 在( )的条件下,可以认为a E 与温度无关。 10.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它能相对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胶体粒子带电 ); ( 溶剂化作用)和( 布朗运动)。 1.原电池在恒温、恒压 可逆放电,ΔH 与Q r 的大小关系为ΔH ( )Q r 。 A.> B.< C.= D.无法判断 2.下列原电池中,其电池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无关的是( ) A. Hg ∣ Hg 2Cl 2(s )∣KCl(a )∣Cl 2(p )|Pt B. Zn∣ZnCl 2(a )∣Cl 2(p )|Pt C. Zn∣ZnCl 2(a 1)‖KCl(a 2)∣Hg 2Cl 2(s) |Hg 3.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相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A.表面吉布斯函数 B.表面张力 C.比表面 D.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4.玻尔兹曼分布,( ) A. 只适用于定域子系统; B . 只适用于离域子系统; C. 只适用于独立子系统; D. 只适用于相依子系统。 5.酸碱催化的主要特征是( ) A. 反应中有酸的存在 B. 反应中有碱的存在 C. 反应中有电解质存在 D .反应中有质子的转移 6.某反应,当反应物反应掉5/9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1/3所需时间的2倍时,该反应是( ) A.一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三级反应 D.零级反应 7.反应 A 1k ?? → B ① , A 2k ??→ C ② 。已知反应①的活化能1E 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2E ,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B 和D 的比例。( )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9 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院系: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密…………………封…………………线………………………… (/)(/)T c RT c γΓ=-??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2套

物理化学试题A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在pθ,K下过冷水结成同温度下的冰,则该过程中:() (A) ΔS=0 ΔG=0(B) ΔS>0 ΔG<0 (C) ΔS <0 ΔG<0(D) ΔS>0 ΔG >0 2.在α、β两相中都含有A和B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下列三种情况,正确的是:() (A);(B) ;

(C);(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下列的过程可应用公式ΔH=Q进行计算的是:( ) (A) 不做非体积功,终态压力相同但中间压力有变化的过程 (B) 不做非体积功,一直保持体积不变的过程 (C) K,pθ下液态水结成冰的过程 (D) 恒容下加热实际气体 和O2在绝热钢瓶中化学反应生成CO2的过程:( ) (A) ΔH = 0 (B) ΔU = 0 (C) ΔS = 0 (D) ΔG = 0 5.在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下列哪一个过程肯定可以自发进行:() (A) ΔH>0,且ΔS>0 (B) ΔH>0,且ΔS<0 (C) ΔH<0,且ΔS>0 (D) ΔH<0,且ΔS<0 6.公式d G = V d p -S d T可适用下述哪一过程:( ) (A) 298K、101325Pa 下的水蒸发过程 (B) 理想气体真空膨胀 (C) 电解水制取氢 (D) N2(g) + 3H2(g)=2NH3(g) 未达平衡 7.同一温度压力下,一定量某纯物质的熵值:() (A) S(气)>S(液)>S(固); (B) S(气)<S(液)<S(固); (C) S(气)=S(液)=S(固);(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得更多NO2,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降温和减压(B) 降温和增压 (C) 升温和减压(D) 升温和增压 9. 对于二组分系统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数为:( ) (A) 1 (B)2 (C)3 (D)4 10.下述分子熵最大是:(), (A)CH4 (B)C2H6 (C)C3H8 (D)C10H22 二、问答(30分) 1. (5分)冰在0℃转变为水,dS>0,但在0℃P=Pθ时,冰与水处于平衡状态,而dS=0是平衡条件,对吗 2. (5分)在绝热过程中,∵Q=0∴dS=0,对吗 3. (10分)试问下列过程哪些状态函数的改变值等于零 ?1)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2)液体水在正常沸点汽化为水蒸气 ?3)H2与O2在绝热的钢瓶中反应生成H2O(l) ?4)理想气体向真空容器中膨胀 4. (10分)说出下列公式的使用条件 (1)ΔG=ΔH-Δ(TS);ΔG=ΔH-TΔS (2)(ΔG)=W'f (3)ΔG=∫VdP ΔG=nRTlnP2/P1 (4)ΔS=Q/T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相同的杯中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现将两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杯中,待物块静止时,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大 B.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增大 D.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减小 2.现实当中,人们的许多活动、做法都跟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对涉及压强和浮力的事例论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B.石头扔进河里会沉入水底说明石头在水中不受浮力 C.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加大使液体(锅内的水)的沸点升高 D.拦河坝坝堤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3.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4.甲、乙两个身高相同的人抬着一个木箱沿斜坡上山,木箱的悬点恰好在抬杠的中央.如图所示,则甲、乙两人所用的力F甲与F乙的关系是() A.F甲=F乙B.F甲>F乙 C.F甲

A.ρ甲大于ρ乙,F甲大于F乙 B.ρ甲小于ρ乙,F甲小于F乙 C.ρ甲大于ρ乙,F甲等于F乙 D.ρ甲小于ρ乙,F甲等于F乙 6.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下列烧杯中的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7.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甲比乙 A.所受浮力小B.质量大C.所受压强大D.密度大 8.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 C.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9.将重为,体积为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上浮, B.物体悬浮, C.物体漂浮, D.物体沉在水底,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物化试卷下册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24分) 1.描述催化剂特征不正确的是( ) ?? A、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皆不变; ?? C、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D、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2 3 4 5. 6) A 7 A、>10-7m; B、<10-9m; C、10-7m ~10-9m; D、任意大小 8.对电动电势(ζ)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指胶粒的滑动面与溶液本体间的电位差; B、其值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其值一般小于热力学电势; D、电动电势等于零的状态称为零电态。 9.溶胶电动现象主要决定于() ??? A、热力学电势;????????? B、电动电势;

C、扩散层电势;??????????? D、紧密层电势。10.配分函数q的定义式为() A、q= exp( ∑- kT i i g ε ;B、n e r v t q q q q q q? ? ? ? =; C、q= exp( kT i i g ε - ;D、exp(/) i i q Ng kT e =-。 11.对下列表面活性剂的归类,正确的是() A、R-COONa属阳离子型; B、R-NH2HCl属两性型; C D 12 13-),若14 15A B 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 的浓度; B、增大反应速率; 、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 D、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 16.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对下列哪个热力学量的值会有影响()。 A、S; B、H; C、P; D、玻尔兹曼分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扩散双电层理论中,电动电势是指 ;等电点(态)的电动电势= 。 2.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本质差别:前者是,后者 是。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考试试卷 试卷说明:适用版本:北师大版出题范围:初二全学年物理试卷 难易程度:中等难度适合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及其以上的学生 注意事项: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4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I(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 1、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 A.2微米B.2毫米C.2厘米D.2分米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B.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3、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剪刀最合适? ( ) 4、一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其秤砣上粘上一块重物,那么用它称东西时,其读数( ) A.将比实际质量大B.与实际质量相同 C.将比实际质量小D.难以确定 5、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D.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6、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背行李的背带做得宽一些B.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 C.打地基的桩,其下端做成尖形 D.用螺钉固定机械零件时,螺母下面垫一个垫圈 7、如图汽车中乘客的反应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现在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突然开动B.突然刹车C.匀速行驶D.加速行驶 8、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 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9、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相等 B.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大 C.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小 D.液面下深度相同的两处a、b所受液体压强相等 10、在高山上煮饭,饭不容易熟,原因是() A. 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 高山上气压低,热量散失多 C. 高山上气温低,热量散失多 D. 高山上空气稀薄,水不能沸腾 11、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同时轻轻放人盛水的烧杯中,最终甲球悬浮在 水中,乙球下沉人水底,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 试卷一 一、选择题 ( 共15题 30分 ) 1. 下列诸过程可应用公式 dU = (Cp- nR)dT进行计算的是: ( C ) (A) 实际气体等压可逆冷却 (B) 恒容搅拌某液体以升高温度 (C)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D) 量热弹中的燃烧过程 2. 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 B ) (A) 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因为绝热可逆ΔS = 0 (B) 从同一始态出发,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绝热不可逆S > 0 (C) 不能断定 (A)、(B) 中哪一种正确所以状态函数 S 不同 (D) 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故终态不能相同 3.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ΔF。 ( C ) (A)>ΔG (B) <ΔG (C) =ΔG (D) 不能确定 4. 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 ( C ) (A) S (B) (G/p)T (C) (U/V)T 容量性质除以容量性质为强度性质 (D) CV 5. 273 K,10p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 C ) (A) μ(l) >μ(s) (B) μ(l) = μ(s) (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

6.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 (A) 和纯水 (B)。经历若干

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μ(纯水)>μ(糖水中水) ,水从(B) 杯向(A) 杯转移 ) ( A ) (A) A 杯高于 B 杯 (B) A 杯等于 B 杯 (C) A 杯低于 B 杯 (D) 视温度而定 7.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 ( D ) (A) 1 (B) 2 (C) 3 (D) 4 * Φ=C+2-f=2+2-0=4 8.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 101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C ) (A) 3 种 (B) 2 种 (C) 1 种 (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 S = 5 , R = 3 , R' = 0,C= 5 - 3 = 2 f*= 2 -Φ+ 1 = 0, 最大的Φ= 3 , 除去硫酸水溶液与冰还可有一种硫酸水含物与之共存。 9. 已知 A 和 B 可构成固溶体,在 A 中,若加入 B 可使 A 的熔点提高,则B 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 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 A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不能确定 10. 已知反应 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N2+(3/2) H2= NH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C ) (A) 4 (B) 0.5 (C) 2 K (D) 1 * $p(2) = [K $p(1)]= (0.25)= 2 11. 若 298 K 时,反应 N2O4(g) = 2NO2(g) 的 K $p= 0.1132,则: (1) 当 p (N2O4) = p (NO2) = 1 kPa 时,反应将 _____( B )_____; (2) 当 p (N2O4) = 10 kPa,p (NO2) = 1 kPa 时,反应将 ____( A )____ 。

物化下册试题

一、 填空题(7分) 1.在稀溶液范围内,由于质点间的作用力性质不同,同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活度( 小于 )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活度。(填“大于”或“小于”) 2.某反应反应掉3/4所需时间为反应掉1/2所需时间的2倍,问这个反应的反应级数是( 一级反应 )。 3.当等体积的0.4mol.kg -1的NaCl 水溶液与0.3 mol.kg -1的BaCl 2水溶液混合,混合溶液的离子强度I=( 0.65 )。 4.反应D B B k 32?→? ,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c B /dt =k B c B 2/3 ,也可表示为dc D /dt =k D c D 3/2,则-dc B /dt 与 dc D /dt 之间的关系为 ( )。速率常数k B 和k D 的比为( 2比3 )。 5. 一级反应以( ln k )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速率常数等于直线的 ( 斜率 )。 二、选择题(1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里,划在题号上的不得分) 1.在25℃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D )。 A . La 3+ B. Mg 2+ C .+ 4NH D. H + 2.若向摩尔电导率为1.4×10-2 S ·m 2·mol -1的CuSO 4溶液中加入1m 3的纯水,这时CuSO 4的摩尔电导率( B ) A .降低 B .增高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难溶盐的溶度积K SP 可通过电动势的测定来求得,但需要设计一适当的原电池。现欲测定AgBr (s )的溶度积K SP ,下列 电池中的( )电池为所要设计的电池。 A. Ag (s )∣AgBr (s )∣KBr (b )∣Br 2(l )∣Pt B. Ag (s )∣Ag + (a )‖Br -(b )∣Br 2(l )∣Pt C. Ag (s )∣Ag +(a )‖Br -(b )∣AgBr (s )∣Ag (s ) D. Pt ∣Br 2 (l )∣Br -(b )‖Ag +(a )∣Ag (s ) 4.若多孔性物质能被水润湿,则当水蒸气含量较大时,可首先在该多孔性物质的孔隙中凝结,这是因为( ) A .平液面的蒸气压小于凸液面的蒸气压 B .平液面的蒸气压大于凹液面的蒸气压 C .平液面的蒸气压大于凸液面的蒸气压 D .平液面的蒸气压小于凹液面的蒸气压 5.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9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温故而知新,大家只要做到这点,一定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A.杯中的冰淇淋熔化 B.面包压扁了 C.航天员在太空行走 D.粉笔用去一半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只要人的视力足够好,就能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3.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个大西瓜的重约为4 N B. 一名中学生体重约为500N C. 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50g D. 一本物理书重约为0.4N 4.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妥当的是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C.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D.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5.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 B.把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6.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7.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 p甲 C. p甲p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如图,用螺丝固定工件时,要在螺帽下垫一个面积较大的垫圈,是为了 A.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试卷(一)

一、 判断题(每题1分,5题,共5分) 1. 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与反应的压力无关。( ) 2. 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解质溶液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 3. 盐桥的作用是导通电流和减小液体接界电势。( ) 4. 原电池正极的电极电势为正值,负极的电极电势为负值。( ) 5. 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指出它的反应级数。( ) 二、 选择题(每题2分,18题,共36分) 1. 1000 K 时 ,CO (g) +O 2 (g) == CO 2(g ) 其K 1= 5.246×1012; C(s) + CO 2(g) == 2CO(g) 其K 2= 1.719×10 -5 则反应C(s) +O 2(g) == CO (g) 的K 3为:()。 (1) 1.109×10-6 (2)1.036×10-10 (3) 9.018×107 (4)4.731×1020 2. 影响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的因素为:()。 (1) 催化剂; (2) 温度; (3) 压力。 3. 对某些电解过程应用法拉第定律产生偏差的原因是:()。 (1) 应用的温度范围不当; (2) 应用的浓度范围不当; (3) 电解过程不可逆; (4) 过程中有副反应发生。 4. 准确测量通过电解池的电量用银电量计或铜电量计,而不用电流表和计时器 (如秒 表),主要原因是:()。 (1)电量计便宜;(2)电量计使用方便; (3)电解电流难于恒定;(4)物质质量的测准比较容易。 5. 在298.15 K 时,质量摩尔浓度为0.1 mol ·kg -1和0.01 mol ·kg -1HCl 溶液的液 接电势为E J (1);质量摩尔浓度为0.1 mol ·kg -1 和0.01 mol ·kg -1 KCl 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 J (2),则有:()。 (1)E J (1)=E J (2);(2)E J (1)>E J (2); (3)E J (1)

大学物理化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2)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可逆过程:体系经过某一过程从初态变到终态后,体系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未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2、第二类电极:将一种金属及其相应的难溶性盐浸入含有该难溶性盐的负离子的溶液中,达成平衡后,所构成的电极。 3、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在标准压力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4、自由度:确定平衡体系的状态所必须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独立强度性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5、电导率:相距为1m, 面积为1m2的两个平行板电极之间充满电介质溶液时的电导,即相当于单位体积电解质溶液所表现出来的电导。 6、理论分解电压: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反应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称为理论分解电压。 7、理想溶液:任一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溶液叫做理想溶液。 8、反应的速率系数:速率方程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物理意义是各反应物的浓度等于1时的反应速率,其值大小与浓度无关,而与反应温度、反应本性、催化剂、溶剂等因素有关。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升高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 (√)2、电流密度越大超电势越大,阴极电势越小 (√)3、电池反应中,ΔG > 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液体在等温蒸发过程中的内能变化为零。 (×)5、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6、根据相律,单组分体系相图只能有唯一的一个三相共存点。 (√)7、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 方向进行。 (√)8、非缔合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物理化学》下册试卷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应化专业) 一、选择填空(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 ·kg -1和0.1mol ·kg -1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Λm (1) :Λm (2)为( )。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2 CaCl 2的摩尔电导率Λm 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m 关系为( ) (a ))Cl ()Ca ()CaCl (22-++=m m m Λλλ (b ) )Cl ()Ca (2 1)CaCl (22- ++=m m m Λλλ (c ))Cl ()Ca 2 1()CaCl (22- ++=m m m Λλλ (d ) )]Cl ()Ca 2 1([2)CaCl (22- ++=m m m Λλλ 3. 在10cm 3 、1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 水,其摩尔电导率如何 变化?( ) (a )增大 (b )减小 (c ) 不变 (d )无法判定 4. 浓度为m B 的H 3PO 4溶液,其平均离子活度系数为γ± ,则H 3PO 4的表 观活度a B 可表示为( ) (a )4 θB B 4?? ? ??=±m m a γ (b ) θ B B 4m m a ±=γ (c )?? ? ??=±θB B 27m m a γ (d ) 4 θ B 4B 27??? ??=±m m a γ 5. 电极 OH - (a -)|HgO(s)| Hg(l)作为还原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 (a )Hg Hg →+-+e (b )- -++→+e O H HgO(s)OH Hg(l)22 (c )2O Hg(l)HgO +→+- e 2 (d ) - 2OH Hg(l)O H HgO 22+→++-e 6. 细胞色素(Fe 3+ ) + e →细胞色素(Fe 2+ ),在298K 时标准电极电势为0.25V ,则反应:H 2(g) + 细胞色素(Fe 3+ ) → H + + 细胞色素(Fe 2+ )的θ m r G ?为( )kJ ·mol -1 (a )48.2 (b )24.1 (c )-24.1 (d )-48.2 7. 将一原电池两极短路,此时电池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与反应焓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