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荷花教案

合集下载

《荷花》优秀教案

《荷花》优秀教案

《荷花》优秀教案《荷花》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荷花》 [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 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4.画纸、彩笔。

[授课类型]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设计理念]1.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

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

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 教学目的: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才能。

训练学生的观察才能,开展学生的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的美妙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络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梦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1、读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2、激情再读。

喜欢这荷花吗?带着喜欢之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引读第1自然段。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让我们也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边看一看吧。

二、品读1、翻开书,用心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交流。

【板书:叶花】3、我们先来看看荷叶吧。

【出示句子】(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荷叶怎么样?从哪些词儿感受到的?(2)交流:A、大① 指名说。

(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② 你来读好这个词。

评:哦,这真是一片挨着一片啊。

③ 再指名,评:哦,这是一片挤着一片哪。

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呢。

啊,还一片叠着一片呢!④ 可真多啊!一起读——⑤ 指名读句子。

⑥ 这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绿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②指名说。

(碧绿)是啊,绿得鲜艳,绿得发亮,多美呀!③来,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C、(大、圆)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②指名说。

(又大又圆)用你的朗读把这又大又圆的荷叶展如今我们眼前。

(3)这就像杨万里诗中所说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4)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

怎能不说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男子汉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男生齐读)此时正值清晨,那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露珠,好一派充满活力的景象。

《荷花》教案(通用15篇)

《荷花》教案(通用15篇)

《荷花》教案(通用15篇)《荷花》教案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__赏析__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到公园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花美景而产生了联想。

__是沿着观赏荷花——变身荷花——又回到现实的线索展开。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看到满池荷花是的景象,荷叶、荷花、花苞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虽繁密但却不冗乱。

细节刻画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读着__,仿佛有一只大笔随着__在你的面前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

第二部分作者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仿佛自己就变身成为了一朵荷花。

随着作者自己变身为荷花,描写的角度也发生了转变,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感受的又是另一种情趣——“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变身为荷花的作者也乐在其中了。

在陶醉中,作者“过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教案2教学目的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教学重点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小学三年级课文《荷花》教案

小学三年级课文《荷花》教案

荷花教材分析:《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的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已具备了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能够在初读后了解把握文章大意,在品读中,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情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但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加之学生身处市区,亲眼观赏荷花的机会不多,更无从了解荷花生长情况,需要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再现具体形象,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让遥远的荷花池通过这种灵活、开放化的方式走到学生身边,激起学生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沉醉其中,越学越爱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深广,而阅读就是文本与学生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荷花》一文,作者把自己的那颗爱美、爱自然的心融入到文字描述中,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

引导学生阅读此文,我采用以“情”为经,以“练”为纬,以现代化教学媒体为手段,利用网络的超文本性和网络特性相结合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由自在地与文本、作者及教师、生生之间进行对话,并在此自主、快乐的互动性学习中主动进入《荷花》所特定的情境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内心向往美的情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走进文本,跟随作者欣赏荷花,品味荷花,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展示其个性化阅读成效,进而产生个性化体悟,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感受语言的特点,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审美体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薰陶效果。

《荷花》教案15篇

《荷花》教案15篇

《荷花》教案15篇《荷花》教案1一、朗读1、2、3节二、学习4、5节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

(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特点1.生讨论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

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五、作业《荷花》教案2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

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

”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

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

《荷花》教案(优秀5篇)

《荷花》教案(优秀5篇)

《荷花》教案〔优秀5篇〕《荷花》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色4、体会荷花的美。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色。

3、体会荷花的美。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

4、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荷花教学持图,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花图。

板书课题。

释题。

2、介绍荷花。

夏季花开,又称练。

属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地下茎肥大,有节,叶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

2、组词。

3、读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

1、听放录音带。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3、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弄懂什么就说什么〕4、师进行归纳。

《荷花》一课就如大家所讲的,描写了“我〞看到的一幅画面;荷叶很大很多,荷花很多很白很美。

“我〞差点儿以为自己是荷花了。

5、师引导启发。

哪几个自然段写荷花?〔第2、3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因以为自己是荷花?〔第4、5自然段〕6、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师问:“我〞为什么要跑?〔因为“我〞闻到一阵清香,知道荷花开了。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读后谈谈对课文的理解〕读后师归纳。

板书:叶挨挨挤挤大圆盘荷花不少半开花全开含苞〔3〕引导看图,认识荷花的美。

四、。

美丽的荷花吸引了“我〞,我还会发现哪些更美的,明天再学。

五、质疑问难解答。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1。

《荷花》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冒、挨挨挤挤〞等词语,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段话,培养学生带着自己感受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以及读书要展开联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以及喜欢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1一、设计理念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

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

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

“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

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设计思路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

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

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

)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__,题目就叫《荷花》。

课文《荷花》教案范文

课文《荷花》教案范文

课文《荷花》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和花语。

2.能够理解课文《荷花》的内容。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荷花及相关的事物。

二、教学准备1.课文《荷花》的课本和其他资料。

2.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设备。

3.提前准备好植物种子、泥土和盆栽等实物。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鲜花或植物,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引导学生回答,然后介绍荷花并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

3.与学生一起探讨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第二步:阅读理解1.分发课文《荷花》,让学生自主阅读。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语言表达练习1.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荷花及相关的事物的名称和特点。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交流。

3.引导学生积极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荷花及相关的事物。

第四步:实践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植物种子、泥土和盆栽。

2.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种植荷花,并在日后的课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3.鼓励学生在观察和记录中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团队合作中获得答案。

第五步:总结回顾1.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总结荷花的生长特点和花语。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表达荷花的语言特色,并提醒他们将这些特色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激励学生继续观察和了解植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荷花并能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它们。

通过课文的阅读和相关的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特点和花语。

同时,通过植物种植的实践活动,学生培养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并促进了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荷花的知识,还培养了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荷花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作者是按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式描写白荷花的各种娇美姿态的。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1、知道作者是按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式描写白荷花的各种娇美姿态的。

2、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什么时候看到的?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2、揭题,板书课题:26 荷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挨挨挤挤花骨朵莲蓬饱胀
翩翩起舞了不起仿佛破裂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指名解释词语
饱胀:形容果实饱满。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了不起:不平凡,优点突出。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舞。

花骨朵儿:没有开放的花朵。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蓬骨梦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5、理清脉络
思考: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精度训练
1、导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比较:一进门就闻到花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进门闻到花香,我往荷花池边走去。

(第一句用“一……就……”说明丁香花飘得很远;“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


四、作业设计
1、读读写写
挨挨挤挤莲蓬饱胀破裂
翩翩起舞舞蹈蜻蜓告诉
2、比一比,再组词。

胀()翩()蹈()蜻()
张()遍()稻()清()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知道作者是按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式描写白荷花的各种娇美姿态的。

2、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二、教具准备:
录音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 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 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 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 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 "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 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 集体朗读这句话。

e. 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 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 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 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

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
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

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五、作业设计
1、写近义词
赶紧()姿势()嫩黄()
仿佛()快乐()饱胀()
2、补充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

3、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12、荷花
有的……
冒有的……千姿百态
(多、美)有的……
七、我的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