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混凝土单向板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一.设计资料某多层民用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楼盖结构平面如图1所示。
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打底,10mm厚水磨石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2)活荷载:标准值为4.5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载分项系数为1.3。
(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f c=11.9N/mm2,f t =1.27N/mm2)。
钢筋梁中受力纵筋才采用HRB335级(f y =300N/mm2)和HRB400级(f y =360N/mm2 );其余采用HPB235级(f y =210N/mm2)。
二.板和次梁按弹性方法计算 1.板的计算板的215400mm 31800mml l ==,按单向板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11800mm 8042.54040mm mm l h =>==。
次梁截面高度取25400mm4003601515mm mm l h =>==,截面宽度200mm b =,因此,板和次梁不做刚度验算。
板尺寸及支撑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板的尺寸和计算简图(1) 荷载 恒载标准值20mm 厚水泥砂浆 0.02 m ⨯20 kN/m 3 = 0.4 kN/m 2 80mm 钢筋混凝土 0.08 m ⨯25 kN/m 3 = 2.0 kN/m 2 20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0.02 m ⨯17 kN/m 3 = 0.34 kN/m 2 10mm 厚水磨石面层 0.01 m ⨯25 kN/m 3 = 0.25 kN/m 2g k = 2.99 kN/m线恒载设计值 g = 1.2⨯2.99 kN/m = 3.588 kN/m 线活在设计值 q = 1.4⨯4.5 kN/m = 5.85 kN/m 合计 9.438 kN/m 每米板宽 g + q = 9.438 kN/m11' 3.588 5.85 6.513kN/m 22g g q =+=+⨯=11' 5.85 2.925kN/m 22q q ==⨯=(2) 内力计算 边跨 1580120/2200/21740mm 22n a bl ++=++= ≥1720m 22n h bl ++=则 01720m m l = 中间跨 01800m m c l l ==≥1.11760mm n l =则 01760mm l =计算跨度差(1760mm -1720mm)/1760m =1.1%<10%,说明可按照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统一取01720mm l =)跨内和支座最大弯矩及剪力按下式计算,即2200M Kgl Kql =+ 连续板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1。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筋混凝⼟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钢筋混凝⼟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1、楼盖梁格布置及截⾯尺⼨确定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0m ,次梁的跨度为6.6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0m 。
楼盖结构的平⾯布置图如图所⽰。
1.基本设计资料(1)材料C25混凝⼟:2c /9.11f mm N =,2t /27.1fmm N =,2tk /78.1f mm N = 钢筋:HPB235(2y/210f mm N =),HRB335(2y /300f mm N =,55.0b =ξ)(2)荷载标准值仓库活荷载标准值:2k mm /0.6q 、KN⽔磨⽯地⾯:2m /65.0 KN ,钢筋混凝⼟:3m /25 KN ,混合砂浆:3m /17 KN2.板的设计(按塑性理论⽅法)按⾼跨⽐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 ≥l/40=2000/40=50㎜,对⼯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 ≥80㎜,所以板厚取h=80㎜。
次梁截⾯⾼度应满⾜(1/18 ~ 1/12)l=(1/18 ~ 1/12)×6600=330 ~550mm ,取h=500mm ,截⾯宽b=(1/3 ~ 1/2)h=(1/3 ~ 1/2) ×500=167 ~250mm ,取b=200mm 。
主梁截⾯⾼度应满⾜h=(1/14 ~ 1/8 )l=(1/14 ~ 1/8) ×6000=429~750mm,取h=650mm ,截⾯宽度b=(1/3 ~ 1/2)h=(1/3 ~ 1/2) ×650=217 ~ 325mm,取b=300mm 。
(1)、荷载计算恒荷载标准值楼⾯⾯层: 0.65 kN/㎡板⾃重:0.08×25=2.0 kN/㎡板底抹灰:0.015×17=0.255 kN/㎡恒荷载:1.2×2.095=3.49 kN/㎡活荷载:1.3×6=7.8 kN/㎡g+q=3.49+7.8=11.29 kN/㎡q/g=7.8/3.49=2.23<3(2)、计算简图取1m 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由图可知:次梁截⾯宽为b=200mm ,现浇板在墙上的⽀承长度为a=mm 120,则按塑性内⼒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边跨按以下⼆项较⼩值确定:l 01=ln+h/2=(2000-120-200/2)+80/2=1820mml 011=ln+a/2=(2000-120-200/2)+120/2=1840mm故边跨板的计算跨度取lo1=1820mm中间跨: l 02=ln=2000-200=1800mm板的计算简图如图所⽰。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05
支座设计与构造要求
支座类型及选择依据
支座类型
根据结构形式和荷载要求,常见的支座类型包括固定铰支座 、滑动铰支座、固定端支座等。
选择依据
支座的选择需考虑结构的整体刚度、变形要求、荷载传递方 式以及施工便捷性等因素。
支座构造要求及注意事项
支座垫石
应设置于梁底与支座之间,确保荷载 均匀传递。
支座钢板
后产生过大的应力。
计算实例与结果讨论
计算实例
以某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为例,根据设计荷载和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支座类型 并进行详细设计。通过计算得到支座的尺寸、刚度等参数,以及锚栓的直径、数量和布
置方式等。
结果讨论
经过计算分析,所选支座类型和设计参数能够满足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支座类型和设计方案的优劣,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经验与启示
总结该工程验收过程中的经验 和启示,为类似工程的验收提
供参考和借鉴。
07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成果回顾
完成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设计
通过合理的荷载计算、截面设计、配筋计算和构造措施,成功设计出满足规范要求的楼盖 结构。
掌握结构设计基本流程和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熟悉了从荷载分析、结构布置到详细设计的全过程,掌握了钢筋混凝 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 能力。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一
荷载计算不够精确,导致结构安 全度不足。改进措施:加强对荷 载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荷载
计算的准确性。
问题二
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存在不足, 影响结构性能。改进措施:加强 对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理论的学 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优化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一、 设计资料1、 某多层厂房,内框架结构体系,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2、 荷载1) 水磨石面 0.65kN/m 2; 2) 钢丝网抹面吊顶 0.45kN/m 2; 3) 楼面活荷载 5.5kN/m 3;3、 材料1) 混凝土: C30(c f =14.3N/mm 2 , t f =1.43N/mm 2;) 2) 钢筋:梁钢筋HRB400级(y f =360 N/mm 2),其余钢筋采用HPB300级(y f =270N/mm 2)。
二、 楼盖梁格布置草图三、 构件尺寸的确定1、 确定主梁跨度为6.6m ,次梁的跨度6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 为2.2m 。
2、 估计截面尺寸,按跨高比条件:板厚: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按不验算挠度的刚度条件,板厚应不小于了L/30=2200/30=73.33mm ,此值小于工业房屋楼面最小厚度70mm 的构造要求,故取板厚h=80mm 。
次梁截面b*h : h=o l /18~o l /12=333~500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初估取h=450mm ,截面宽度b=(1/2~1/3)h ,取b=200mm 。
主梁截面b*h : h=o l /15~o l /12=440~660mm,取h=650mm ,截面宽度取b=250mm 。
四、 板的设计 1、 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水磨石楼面 0.65 kN/2m ; 80mm 钢筋砼板 0.08×25=2.0kN/2m ; 钢丝网抹灰吊顶 0.45 kN/2m ;恒载标准值 3.1 kN/2m ; 活荷载标准值 5.5 kN/2m ;活载控制时,考虑恒载分项系数1.2,活荷载分项系数1.4荷载总设计值 g+q=1.2×3.1+1.4×5.5=11.54 kN/2m恒载控制时,考虑恒载分项系数1.35,活荷载分项系数1.4,组合系数0.9.荷载总设计值 g+q=1.35×3.1+1.4×0.9×5.5=11.12kN/2m由此可确定为活载控制,即荷载总设计值为11.54kN/2m2、 计算简图由板和次梁尺寸可以得到板的设计简,板的支承情况如下图。
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g+q=26.55KN/m
A
B
B
A
3875
3750
3875
图3 次梁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由表 11-1、表 11-3 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
B
26.55 .
36.24kN·m
26.55 .
23.33kN·m
剪力设计值:
VA 0.45 g q l 0.45 26.55 3.755 44.86kN
剪力
V=k3G+k4Q
式中系数 k3、 k4 附表 6-2 相应栏内查得。
VA,max=0.719×58 + 0.860×72.8=104.31kN·m
VBl,max=-1.281×58 – 1.319×72.8=-170.32kN·m
VBr,max=1.070×58 + 1.262×72.8=153.93kN·m
333mm, 考 虑 到 楼 面 可 变 荷 载 比 较 大 , 取 h=300mm. 截 面 宽 度 取 为
b=150mm.
主 梁 的 截 面 高 度 应 满 足 h=l0/15 ~ l0/10=6000/15 ~
6000/10=400~600mm,取 h=550mm.截面宽度取为 b=250mm.
次梁截面为 150mm×3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不小于
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为 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板的计算跨度:
边 跨 l0=ln+h/2=2000-150/2-120+80/2=1845<1.025ln=1850mm,
取 l0=1845mm
中间跨 l0= ln=2000-150=1850mm,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5.5kN/m²。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自重0.65kN/m²,钢筋混凝土容重γ=25kN/m³,平顶粉刷重0.25kN/m²。
3、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级(ƒc=11.5N/mm²,ƒc=1.27N/mm²);梁中受力主筋采用Ⅱ级钢筋(HRB335级钢筋ƒy=300N/mm²),其余采用Ⅰ级钢筋(HPB300级钢筋ƒy=210N/mm²)。
二、结构平面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m,次梁的跨度为5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所示。
2、按高跨比条件,对于两端连续的单向板,当h≥1∕40×l=1∕40×2000=50mm 时,满足刚度要求,一般不必作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1∕12~1∕18)L=﹙1∕12~1∕18)×5000=(278~4 17)mm,取h=400mm。
截面宽度b=(1∕2~1∕3)×h=((1∕2~1∕3)×400mm=(133~200)mm,取b=200mm。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1∕8~1∕14)×L=(1∕8~1∕14)×6000mm=(429~ 750)mm,h=650mm。
截面宽度b=(1∕2~1∕3)×h=(1∕2~1∕3)×700=(233~350)m m。
取b=250mm。
图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三、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取1m宽板带技算):水磨石地面 0.65×1=0.65kN∕m80mm钢筋混凝土板 0.08×25×1=2.0kN∕m平顶粉刷 0.25×1=0.25kN∕m小计恒荷载 gk=2.9kN∕m活荷载 qk=5.5×1=5.5kN∕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板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该结构的设计、分析和计算过程的阐述,展示该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结构概述、荷载计算、构件设计与分析、梁板节点及连接设计、施工及安装。
2. 结构概述本楼盖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采用跨度均布等截面的预制板肋梁构件。
结构整体均布荷载代表了一般建筑的设计情况,旨在确保结构的安全稳定。
3. 荷载计算在本设计中,对楼盖结构的荷载进行了详细计算。
荷载包括常用荷载和特殊荷载两部分。
常用荷载主要包括自重、楼面活荷载和雪荷载等,特殊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经过计算,得出了各部分荷载的数值,并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规定进行了工况组合,最终得到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组合。
4. 构件设计与分析本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作为承载结构,需要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构件的设计和分析。
4.1 单向板设计单向板的设计主要包括板的几何尺寸确定、受力分析和钢筋设计。
根据板的受力特点,合理确定板的厚度和跨度,然后进行弯矩、剪力和挠度等受力分析。
4.2 肋梁设计肋梁是单向板的主要构件,其设计包括几何尺寸确定、受力分析和钢筋设计。
通过合理确定肋梁的几何参数,进行弯矩、剪力和挠度等受力分析,并进行钢筋配筋设计。
5. 梁板节点及连接设计梁板节点的设计是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节点的设计应满足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要求,并确保节点的可施工性。
本设计中,根据节点的受力特点,选择适当的节点形式,并进行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设计中应考虑节点的承载力、刚度、连接形式等因素,并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规定进行设计。
6. 施工及安装在这一部分,对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包括梁板制造、预应力张拉、场地布置、施工步骤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考虑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首先,进行楼盖荷载计算。
根据楼房的设计用途和使用要求,确定楼盖的荷载。
常见的楼盖荷载包括自重荷载、活荷载和防护荷载等。
其次,进行楼盖的布置设计。
根据楼盖的尺寸要求和结构空间限制,确定楼盖的布置形式。
一般情况下,采用矩形板和直交肋梁的布置形式。
然后,进行楼盖板的厚度设计。
根据楼盖的荷载和跨度要求,计算出楼盖板的最小厚度,满足楼盖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接下来,进行肋梁的设计。
根据楼盖板的厚度和跨度要求,计算出肋梁的尺寸和布置形式。
肋梁通常采用矩形或T形截面,其尺寸和布置要满足楼盖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然后,进行单向板和肋梁的配筋设计。
根据楼盖的荷载和施工要求,计算出单向板和肋梁的配筋数量和布置形式。
配筋要满足楼盖的抗弯和剪力要求。
最后,进行楼盖的施工及验收。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楼盖的施工,包括搭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等。
完成施工后,进行楼盖的验收,检查楼盖的尺寸、强度和平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及施工工艺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保证楼盖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单向板肋梁楼盖计算书课程混凝土结构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建工方向)班级1302姓名袁拥桃学号指导教师张先进目录一、设计资料1二、结构布置 1三、板的设计 21、板荷载计算22、板计算简图33、板弯矩设计值 34、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4四、次梁设计41、次梁荷载计算 42、次梁计算简图 53、次梁内力计算 54、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5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五、主梁设计71、主梁荷载计算72、主梁计算简图73、主梁内力计算84、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95、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06、构造配筋计算10六、绘制施工图111、结构平面布置图112、板配筋图123、次梁配筋图124、主梁配筋图12图一建筑平面图轴线尺寸:l1=6.6 m;l2=6.0 m。
柱截面尺寸:b h=350mm × 350mm。
楼面面层: 30厚水磨石板底粉刷: 15厚混合砂浆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k =7KN m/2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梁主筋级别:Ⅲ级(HRB400)其余钢筋级别:Ⅰ级(HPB300)二、结构布置1、柱网尺寸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0m,次梁的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6.0/3=2.0m。
2、板厚度(h)根据跨高比条件,板厚h≥l/40=2000/40=50mm,且对于对于工业建筑h不小于80mm,故取板厚h=80mm.3、次梁截面尺寸(b×h)根据刚度要求,h=l/18~l/12=6600/18~6600/12=367~550mm,取h=500mm,截面宽度b=h/3~h/2,取b=200mm。
4、主梁截面尺寸(b×h)根据刚度要求,h=l/15~l/10=6000/15~6000/10=400~600mm,取h=600mm,截面宽度b=h/3~h/2,取b=250m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三、板的设计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本设计中板区格长边与短边之比为6600/2000=3.3>3,宜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1、板荷载计算: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gk30厚水磨石面层 0.03m×20kN/m3=0.60kN/m280厚钢筋混凝土板 0.08m×25kN/m3=2.00kN/m215厚混合砂浆 0.015m×17kN/m3=0.26kN/m2小计2.86kN/m2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q k:7.0kN/m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荷载基本组合值:p=g+q= 1.2×2.86+1.3×7.0=12.53kN/m22、板计算简图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边跨:l01=l n1+ℎ2⁄=2000−120−2002⁄+802⁄=1820mm< l01=l n1+a2⁄=2000−120−2002⁄+1202⁄=1840mm 取l01=1820mm中间跨:l02=l n2=2000−200=180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五跨。
以1m宽板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板计算简图3、板弯矩设计值查表可得,板弯矩系数αm分别为: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间跨跨中1/16;中间支座-1/14。
故M1=−M B=111pl012=111×12.53×1.822=3.77kN·mM C=−114pl022=−114×12.53×1.802=−2.90kN·mM2=M3=116pl022=116×12.53×1.802=2.54kN·m4、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
板厚80mm,ℎ0=80−20=60mm;板宽b=1000mm。
C30混凝土,α1=1.0,f c= 14.3N/mm2;HPB300钢筋,f y =270N/m2。
板配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1:表1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截面 1 B 2 C弯矩设计值/(kN·m)3.77 -3.77 2.54 -2.90a s=M/(α1f c bℎ02)0.0732 0.0732 0.0493 0.0563 ξ=1−√1−2αs0.0761 0.0761 0.0506 0.0580支座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均小于0.35,满足弯矩调幅的要求;ρmin =(0.2%,045f t f y )⁄max =0.45×1.43270=0.24% 所以,A s,min =ρmin bℎ=0.24%×1000×80=190.67mm 2。
四、次梁设计次梁的计算单元宽度为2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次梁和主梁的可变荷载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1、次梁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板传来的永久荷载 2.86kN/m 2×2.0m=5.72kN/m 次梁自重 0.2×(0.5-0.08)×25kN/m=2.1kN/m 次梁粉饰 0.015×(0.5-0.08)×2×17kN/m=0.2142kN/m 小计 g k =8.0342kN/m 可变荷载标准值: 荷载基本组合值:p =γG g k +γQ q k =1.2×8.0342+1.3×14.0=27.84kN/m 2、次梁计算简图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主梁截面尺寸250mm ×600mm 。
计算跨度:边跨:l01=l n1+a2⁄=(6600−120−2502⁄)+2402⁄=6475mm﹤1.025l n1=1.025(6600−120−2502⁄)=6513.875mm取l01=6475mm中间跨:l02=l n2=6600−250=635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
图3 次梁的计算简图3、次梁内力计算由表可查得次梁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M1=−M B=111pl012=111×27.84×6.4752=106.11kN·mM C=−114pl022=−114×27.84×6.352=−80.18kN·mM2=M3=116pl022=116×27.84×6.352=70.16kN·m剪力设计值:V A=0.45pl01=0.45×27.84×6.475=81.12kNV Bl=0.60pl01=0.60×27.84×6.475=108.16kNV Br=V C=0.55pl02=0.55×27.84×6.35=97.23kN4、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b f′=l3⁄=66003⁄=2200mm,b f′=b+s n=200+1800=2000mm,b+12ℎf′=200+12×80=1160mm三者取较小值,故取b f′= 1160mm。
除支座B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环境类别一级,C30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20mm。
假定箍筋直径10mm,纵向钢筋直径20mm,则一排纵向钢筋ℎ0=500−20−10−202⁄=460mm,二排纵向钢筋ℎ0=460−25=435mm。
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f y=360N/mm2,箍筋采用HPB300级,f yv=270N/mm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2。
表2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16+118 A s=656.59416A s=804.25218A s=508.94316A s=603.19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计算内容包括: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算。
1)验算截面尺寸ℎw =ℎ0−ℎf ′=435−80=355mm ,因ℎw b ⁄=355200⁄=1.8<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0.25βc f c bℎ0=0.25×1×14.3×200×435=311.03×103N>V max =108.16kN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 计算所需腹筋:采用φ8双肢箍,计算支座B 左侧截面,V Bl =108.16kN 。
由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确定箍筋间距s :s = 1.0f yv A sv ℎ0V Bl −0.7f t bℎ0= 1.0×270×(50.3×2)×435108160−0.7×1.43×200×435mm =560.19mm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
先调整箍筋间距,s=0.8×560.19mm=448.15mm ,大于箍筋最大间距200mm ,最后取200mm 。
为方便施工,沿梁长箍筋间距不变。
3) 验算最小配筋率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筋率下限为0.3f t f yv ⁄=0.3×1.43270⁄=1.59×10−3,实际配筋率ρsv =A sv (bs)⁄=2×50.3200×200⁄=2.51×10−3,满足最小配筋率。
五、主梁设计主梁的计算单元宽度为6.6m ,按弹性方法设计。
1、主梁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 1.2×8.0342×6.6=63.63kN主梁自重[(0.6-0.08)×0.25×2.0×25+2×(0.6-0.08)×0.015×2.0×17]×1.2=8.44kN永久荷载设计值: G=63.63+8.44=72.07kN可变荷载设计值: Q=1.3×14.0×6.6=120.12kN2、主梁计算简图主梁端部支承在砌体墙上,支承长度370mm;中间支承在350mm×350mm 的混凝土柱上。
主梁的计算跨度:边跨净跨l n1=6000−3502⁄−370=5455mm,0.025l n1=136.4mm<a/2=185mm,取边跨l01=1.025l n1+b2⁄=576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