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胃炎的防治
鸡腺肌胃炎病的防控

24养殖园区鸡腺肌胃炎病的防控胡积霞(信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信阳464000)腺肌胃炎病是家禽饲养过程中一种常见消 化道疾病,病灶主要集中在腺胃和肌胃,通常为 地方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高温高湿季节 发病率最高,呈现慢性发病的特点,鸡场一旦出 现该病,造成的隐性损失较大。
为了能帮助大家 科学地对该病进行防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 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发病原因目前造成腺肌胃炎的发病原因业内还没有 统一意见,更多人认为是由综合性的因素共同 作用引起的,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霉菌毒素引发,霉菌毒素种类较 多,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 2 毒素、呕吐毒素以及玉米赤霉烯酮等。
这些毒素 除了吸收人机体后造成鸡中毒之外,还对黏膜 有破坏作用,包括胃黏膜、肠黏膜等,黏膜细胞(上接第22页)使用劣质鱼粉和霉变玉米等不合格、 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原料;科学配方,保证各种营养素 的全面均衡搭配,防止过量不足,从而促进鸡雏的生 长发育,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加强饲养管理,根据不同季节,把鸡舍的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等调节到最适合鸡群生长发育和产蛋的状态,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和良好的通风换气。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保护鸡群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制定合理的免 疫程序,使鸡群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建立起鸡 群的保护屏障,是有效控制疾病的关键。
4治疗该病由于病因复杂,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不同 病例,综合分析发病因素,采取消除病因、抗病毒、对 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案,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
抗病毒制剂可选择干扰素、黄芪多糖及其复 方制剂;抗菌药物最好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 高敏药物;在饲料中可添加制霉菌素,抑制霉菌感染; 同时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 ,或者电解多维,帮助病鸡 迅速恢复食欲,修复肠胃黏膜。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蛋鸡产业 创新团队岗位项目(H B C T 2018150206))被破坏后黏膜层变得脆弱,在词料 的物理摩擦作用下导致溃烂、出血 等炎症表现。
鸡腺胃炎如何防治 鸡腺胃炎发病的原因

鸡腺胃炎如何防治鸡腺胃炎发病的原因
鸡腺胃炎是一种病因加诱因导致的综合症,给养殖业带来的危害很大。
鸡腺胃炎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鸡腺胃炎怎么治疗。
达龙为康减少胃肠道发病率、增强腺肌胃功能、控制拉稀料便降低解霉便、促生长、提高免疫力。
鸡腺肌胃炎的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闭眼缩颈,羽毛松乱,采食、饮水下降,生
长增重缓慢,大小不均,整齐度差,饲料转化低,拉白色、白绿色、黄绿色、绿色粪便,粪便呈鱼肠样或胡萝卜样,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无产蛋高峰。
鸡腺胃炎的病因
环境及管理
日粮中生物胺含量过高,对机体有毒害作用;饲料营养不均衡,蛋白质含量低,缺乏维生素等;饮水温度过低,鸡舍内温差大;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偏高。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防治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防治感染该病的鸡群饲料转化率低,死淘率较高,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损失惨重。
同时,本病又没有性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加强预防。
1、预防措施:感染该病的鸡群饲料转化率低,死淘率较高,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损失惨重。
同时,本病又没有性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加强预防。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通风换气,饲养密度要适宜注意选择饲养管理良好的种鸡场引进雏鸡苗,如果引进的鸡苗发生腺胃炎,尽量不要再从该种鸡场引进鸡苗;加强对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控制,消除营养不良等发病诱因。
在10日龄-20日龄按每只0.3毫升-0.5毫升的剂量,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或组织灭活苗;95日龄-110日龄按每只0.5毫升的剂量再注射1次,能很好地预防本病。
2、治疗措施:该病单用抗菌素治疗无效,必须采取疫苗注射、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配合使用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一般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治愈率越高。
养殖户可选用以下治疗方法:发现症状后立即用鸡专用干扰素治疗,1次/天,连用2天-3天。
同时用含腺胃型传支的新支二联油苗皮下注射,一般15天后不会再出现和发展,症状轻微的可以康复。
用干扰素(2倍量)、板蓝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毫升)、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天,第3天开始用头孢类药物早晚两次饮水,连用3天,效果较好。
用利巴韦林(纯粉:5克加水75升)、黄芪多糖(纯粉:5倍量)、强力霉素(纯粉:5克加水50千升)、西咪替丁混合饮水,每日3次,连用3天-5天;饲料中添加抗病毒中草药和复合维生素B,连用5天。
采取以上方法治疗3天后,鸡群病情明显好转,症状得到控制。
健胃散大剂量拌料;西咪替丁拌料,5日龄-10日龄100片2000只鸡,10日龄-20日龄100片1000只鸡,20日龄-50日龄100片500只鸡,连用3天,停2天后再用3天;黄芪多糖5倍量饮水,3天后饮水中再加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3万单位,适当控水,在2小时内饮完,连用3天-5天。
鸡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病鸡 在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 表现 出羽毛蓬 乱 、 无精 神 、 翅膀下垂 、 采食
量 和 饮 水 量 明 显 减 少 , 有 流 泪 和 肿 眼 症 状 , 伴 有 呼 吸 道 鸡 并 症 状 , 白色 或 绿 色 稀 粪 。 排
产蛋前 1 ~2 d再注射 1 , 5 0 次 每只 05 L 能很好 预防本病 。 . , m 0o = oI∞ 3
3 O% 。
脏; 气囊 比明显增厚 , 壁上可见 大小不等 的结节 和 斑 块 , 斑上 有 灰 绿 色 粒 状 物 或 绒球 状 物 。2 菌 只在喉头和气管也发生病 变 ,可见喉头和气管 粘膜充血 , 有淡 黄色渗 出物或霉菌结节。 3 实 验 室 诊 断
通 过 无 菌 操 作 , 取 带 有 典 型 结 节 、 菌 斑 采 霉
一 溪市动物 本
曲霉菌病是一 种常见 的真菌性传染 病 , 几
乎 所 有 的 禽类 和哺 乳 动 物 都 能 感 染 。 临 床 上 主 要 发 生 于 家禽 , 禽 常 呈 急性 群 发 病 , 病 率 和 雏 发 死 亡 率 都很 高 。 1 发 病 情 况
剖检病死鹅 1 0只 , 8只在肺脏 和气囊膜上
雏 鹅曲
王
2 临 床 症 状
多数病鹅精神沉郁 ,缩头 、拱背和翅膀下
垂 , 毛 粗 乱 。食 欲 减 退 , 水 增 加 , 闭 眼 呆 羽 饮 常
立 , 愿走动 , 重者张 口喘气 , 时伸脖 张 口 不 严 有
的肺脏组织及气囊膜 , 各数小块 , 于灭菌试管 置
内备 检 。
31 压 漓标 本 法 .
口服 液 。
11 传染性腺 胃炎可在不 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上传播 。 . 有报 道肉鸡在 2 1日龄可见该病发生 。蛋鸡上发生该病 一般病程 在 两 周左 右 , 染 该病 死亡 高峰 在 一 周 以上 。 感 1 该病病 因复杂 , . 2 病原可 能是垂直传播 , 同一鸡场 同一 在 批鸡 发现 不 同 品种 的鸡 只 同时发 生 。怀 疑是 种 鸡垂 直传
鸡腺肌胃炎有什么防治方法 轻松解决鸡排料便的问题

鸡腺肌胃炎有什么防治方法轻松解决鸡排料便的问题
要想养好鸡,那么不仅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还应掌握好各类鸡病的防治知识,在鸡患病初期或者在未患病时就可以开始以防为主的防治工作。
家禽传染性腺肌胃炎给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不容忽视。
所以,鸡在1日龄时防治腺肌胃炎势在必行。
这是因为,因种鸡饲料、环境等原因,曲霉菌毒素沉积在鸡胚中.孵化期间就伤害了肌胃、腺胃.如不及时防治,则导致鸡苗的采食量降低,免疫功能低下。
生长缓慢,死淘率高,胎毛脱落慢。
达龙腺肌胃康,有效防治腺胃炎、肌胃炎,提高免疫力,增料提食。
临床表现:采食量低,鸡消瘦、易惊群、羽毛蓬松、拉黄稀粪便、出现瘫腿鸡。
剖检病变:嗉囊水状内容物带有刺鼻酸味、腺胃肿大、腺胃乳头挤压有液体流出。
肌胃有裂口、肌胃肌内金火山口样溃疡、糜烂。
肉鸡腺胃炎的防治措施

肉鸡腺胃炎的防治措施一、改善饲喂管理1.合理配制饲料: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纤维素,可以增加鸡腺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减少腺胃积滞的发生。
同时,还应根据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调整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等营养元素的比例。
2.饲料的循序渐进:要避免饲喂过饱或过饥,应按照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逐渐增加或减少饲料的投喂量。
此外,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干燥和无异味。
3.饮水的管理: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和畅通,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源。
同时,还可以在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可帮助鸡腺胃消化食物。
二、提高环境卫生1.保持鸡舍的清洁干燥:鸡舍是肉鸡生活的地方,鸡舍的干净卫生对肉鸡的健康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应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的干燥和通风。
2.消毒鸡舍: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应定期对鸡舍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3.饲料存储的合理安排:饲料的存储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发霉。
三、合理选用药物1.预防药物的使用:可以根据养殖鸡的生长阶段,定期使用预防腺胃炎的药物,如鸡肠动力调节剂、抗生素等。
2.治疗药物的使用:当发现肉鸡患有腺胃炎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可以使用针对腺胃炎的药物,如抗生素和消炎药等。
3.饮水药物使用:可以将药物加入饮水中,通过饮水的方式给肉鸡治疗腺胃炎。
四、加强疾病监测与检测1.定期检测:定期对肉鸡进行疾病检测,了解肉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腺胃炎等疾病的存在。
2.科学用药:在对肉鸡进行防治时,应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避免盲目和滥用药物,以免导致药物抗性等问题。
3.做好防疫工作:加强对肉鸡的免疫和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发生。
五、合理选用良种鸡苗1.选用健康的鸡苗:在选购鸡苗时,应选择健康的、无疾病的鸡苗,降低腺胃炎的感染风险。
2.饲料的转换:鸡苗在生长过程中,饲料的转换是个关键环节,过快的饲料转换容易导致腺胃炎的发生。
因此,应根据鸡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进行饲料的转换。
夏季肉鸡腺胃炎病症及治疗方案

夏季肉鸡腺胃炎病症及医治方案肉鸡腺胃炎会使肉鸡生长受影响,导致鸡体消瘦。
目前,尚无医治本病的殊效药,但可对症用药医治,能起到一定的成效,不过很容易复发,病程较长。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其发病症状,及时控制病情,也应在平时加强预防,以免此病的产生。
肉鸡腺胃炎是怎么引发的?1、肉鸡在养殖的的时候,外界的条件热应激显现,使肉鸡体温上升,从而导致胃内饲料变质加快。
2、由于养殖的肉鸡生长过快,对于饲料的消化率肯定要提高的很明显,粗纤维的含量相对来说就比较的偏低,肉鸡没有饥饿感,对于腺胃和肌胃没有排空的时间,使这些器官没有得到很好的锤炼和保养,因此这些器官的功能就会明显的降落,这才是真正腺胄炎发病率髙的一个重要原因。
3、在饲养雏鸡的时候,早期育雏管理不善,这将直接影响到腺胃的发育,同时也是腺胃炎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雏鸡在孵化的时候霉菌感染,在长途运输的时候显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腺胃和肌胃的早期发育。
5、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肉鸡在得了一些疾病以后才,一些疾病的后遗症也会引发腺胃炎的产生。
如,沾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沾染性法氏囊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沾染性贫血病毒、呼肠孤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肉鸡腺胃炎如何控制?腺胃炎医治暂未发觉有针对该病的专用药,而且该病也没有疫苗,没法进行免疫接种。
这就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做好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提高饲料水平,控制霉菌感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预防腺胃炎的产生。
预防腺胃炎需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并做好综合防治措施。
把好鸡苗关,从正规种鸡场引进鸡苗,确保鸡苗质量,避免腺胃炎等疾病的垂直传播。
避免饲喂湿润发霉的饲料,要求养殖户购置的饲料在5天内用完,放置饲料的地方应当尽可能保持透风、干燥,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增加饲喂次数,待鸡吃干净料槽内的饲料后再添加,避免饲料在料槽内时间太长。
30日龄内的肉鸡每天空料2小时,肉鸡空料后,腺胃和肌胃排空,促使腺胃和肌胃中长时间储积的有害物质排出。
鸡腺胃炎综合防控

雏鸡白痢 发病高峰期集中在7~14日龄,病鸡精神抑郁,畏寒,颤抖,毛松,翅垂,食欲、渴欲下降。
最为典型的症状是拉白色糊状如浓稠石灰乳状的粪便(白痢),此种粪便一排出即凝固为石灰石状物,堵塞肛门,小鸡常因全身性败血症而大批死亡。
解剖可见卵黄吸收不全,肝脏表面有白色坏死小点,稍大的病雏肺有灰黄色结节和灰色肝变。
大肠杆菌病 雏鸡出壳后几天即出现大批急性死亡,慢性者呈剧烈腹泻,粪便为灰白色,死前有抽搐和转圈运动。
剖检可见卵黄膨大,日龄稍大的雏鸡剖检可见肝脏、心脏上包有白色纤维素渗出物,以上都是大肠杆菌的典型症状。
传染性法氏囊病 3~6周龄的鸡最易感,发病的鸡畏寒,缩头,排白色粘稠和水样稀粪。
剖检病变: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肿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
禽霍乱 往往发生在成年鸡群中,病鸡常有剧烈腹泻,排灰白色稀便。
解剖后可见心外膜、心冠脂肪密布出血点,心包有少量积液,肝脏表面散布许多灰白色坏死点,肠道出血显著。
(畜禽网) 鸡腺胃炎是一种以鸡生长迟滞、消瘦、大小不均、腺胃肿大、腺胃乳头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该病发病早、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与继发症关系较大。
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因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球虫、肠炎等疾病,引起死亡率上升。
1.临床症状:病鸡感染初期精神不振,缩头垂尾,羽毛蓬乱不整,采食及饮水减少,生长迟缓。
增重缓慢,产蛋率下降。
多数病鸡排白色、白绿色、黄绿色稀粪,有的病鸡排绿色粪便,粪便中有未消化饲料和黏液,粪便沾污肛门周围羽毛,后期有继发症时有明显呼吸道症状,咳嗽、张口呼吸、有罗音,大群内可听见有呼噜声,眼肿胀、流泪。
发病中后期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病鸡精神沉郁,畏寒,闭眼呆立,易惊吓,缩颈垂尾,翅膀下垂,羽毛蓬乱不整。
常卧地不起,采食和饮水减少。
有的病鸡嗉囊内有积液,颈部膨大,病鸡渐进性消瘦,少量病鸡可发生跛行,最终衰竭死亡。
2.综合防控措施: 饲料质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腺胃炎的防治
鸡腺胃炎的主要症状是鸡腺胃肿大及腺胃出现炎症。
病鸡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低、粪便中含有未消化或消化不彻底的饲料。
经解剖检查,常见腺胃肿胀、溃疡,肌胃角质层糜烂,脾脏、胸腺、法氏囊萎缩等症状。
现将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流行情况
该病在各季节都能发生,在季节交替时发病率较高,秋季至冬季时最为严重。
从地域上看,我国北方的发病率更高。
各日龄段的鸡都可发病,1~9周龄的鸡群发病最为常见。
该病的发生局限性较大,通常集中在某个区域内,如同一个鸡场、同种鸡发生该病。
2 发病原因
鸡饲料通常是由鱼粉、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及肉骨粉等原料组成,上述原料若被细菌分解,则其生物胺水平会大幅度上升,而生物胺对机体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
此外,若饲料中的营养不均衡,如蛋白质、维生素不足均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微生物病原体也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如镰孢霉菌会产生多种毒素,其中T2毒素会对腺胃、肌胃及羽毛上皮黏膜造成腐蚀,从而导致组织坏死;桔霉素会产生肾毒素,导致肌胃出现裂痕;卵孢毒素会造成肌胃和腺胃连接处的峡部环状面增大、坏死,产生假膜性渗出物将黏膜层覆盖;圆弧酸会对腺胃、肌胃、肝脏及脾脏造成损害,造成腺胃肿大、黏膜增生、溃疡增厚,最终导致肌胃黏膜层坏死。
导致鸡发生腺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鸡痘,特别是眼型鸡痘。
各种因素导致的眼炎,包括传染性呼吸道炎症、各类细菌感染、维生素A缺乏及通风不良所导致的眼炎,皆是诱发鸡腺胃炎的因素。
此外,该病的诱发因素还包括诸如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及马立克等。
3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萎靡、缩头垂翅、粪便稀薄、饲料消化不良、食量降低、生长停滞,体重一般会降低60%左右,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耐过鸡的体型、体重差异较大。
部分鸡群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咳嗽、甩鼻等症状。
该病的病程一般都较长,通常在1~2周,最长的可达1个月以上,发病后1周左右是其死亡高峰,该病的发病率在10%~30%,死亡率最高可达50%。
若出现严重的继发感染则死亡率更高,耐过鸡群的生长速度缓慢,蛋鸡的产蛋量也会受到影响。
4 剖检变化
解剖病死鸡发现腺胃肿胀、出血,有乳头性水肿、基部为粉红色,周围组织出血,用指按压时可见暗灰色液体流出。
患病后期腺胃有乳头性溃疡、凹陷,肌胃瘪缩,肌肉松弛;消化道黏膜脱落,肠道内充满未彻底消化的饲料。
肠道空虚,胸腺、胰腺等腺体出现严重的萎缩,部分病鸡肾脏肿大,且存在尿酸盐。
若继发性感染,则肝脏肿大并有坏死区域。
依据该病的临床细菌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5 防治方法
预防该病应进行疫苗接种,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率。
同时应对日粮中的霉菌、有害真菌和有毒物质进行控制,防止其危害鸡群。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联合胸腺肽、西咪替丁、孢壁酰二肽、硫氰酸红霉素、复合维生素B及盐酸诺氟沙星等药物,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维生素B能够有效促进胃肠的蠕动,提升肝脏的排毒能力,加速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进而提升鸡群的采食量,从而提升饲料的转化率。
孢壁酰二肽能够迅速激活胃肠的功能,提高腺胃上皮细胞的活性,快速提升鸡群的食欲,进而提高鸡的抗病能力。
西咪替丁可以显著抑制胃酸的分泌,能够修复黏膜,可较好地治疗因各类因素导致的腺胃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硫氰酸红霉素可以中和胃酸,完善对黏膜的修复,有效治疗腺胃及肌胃溃疡,并且可以直接提升机体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提升促生长激素的分泌能力,最终促进鸡的生长。
胸腺肽能够有效提高鸡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鸡的免疫力。
盐酸诺氟沙星为
常见的广谱抗菌素,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防治消化道疾病。
各药物的具体剂量参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