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版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练习:第七单元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

合集下载

《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 ——华莱士

《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 ——华莱士

偏爱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辛波丝卡(波兰)RSS归档28人关注《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华莱士·史蒂文斯(美国)1879年10月2日,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市。

大学时就读于哈佛,后在纽约法学院获法律学位。

1904 年取得律师资格后,在康涅狄格州就业于哈特福德意外事故保险公司,1934 年就任副总裁。

1914年11月,《诗歌》杂志社的哈里特-门罗将史蒂文斯的四首诗刊登在战时特辑里,从此在法律和商务圈之外,史蒂文斯就开始有了另一个身分。

他的第一本诗集《风琴》,在1923 年出版,流露出英国浪漫主义和法国符号学派对他的影响,显示了他对审美哲学的倾向,还有一种完全原始的风格和感觉:异乎寻常、想入非非,浸透着印象主义绘画的色彩光亮。

与其他现代诗人相比,史蒂文斯更为关注想像的转换能力。

他在上下班的途中,或在晚上构思他的诗歌,史蒂文斯继续过着在办公室里写字台上的日子,生活平静安祥。

虽然如今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主要的美国诗人之一,但史蒂文斯直到他临死的前一年才得以出版他的《诗集》,此后他才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他的主要作品有:《秩序观念》(1935),《拿蓝色吉它的人》(1937),《超小说笔记》(1942),论诗歌文论集《必要的天使》。

1955年,华莱士-史蒂文斯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市去世。

史蒂文斯视写作为纯然私人的兴趣,因此终生不与文学界人士往还。

在美国现代诗坛里,以一个保险公司的高级职员,在远离纽约的文艺界的康州小镇上居住,却意外地让自己的名字写进了文学史里。

■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华莱士·史蒂文斯(美国)一周围二十座雪山,惟一动弹的,是黑鸟的眼睛。

二我有三种思想,像一棵树,栖着三只黑鸟。

三黑鸟在秋风中盘旋,它是哑剧的一小部分。

四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是一个整体。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和一只黑鸟,也是一个整体。

五我不知道更喜欢什么,是变调的关,还是暗示的关,是黑鸟啼呜时,还是鸟鸣乍停之际。

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观察乌鸦的13种方式仿写

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观察乌鸦的13种方式仿写

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观察乌鸦的13种方式仿写【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乌鸫的特点和意义2.观察乌鸫的方式一:外观特征3.观察乌鸫的方式二:生态环境4.观察乌鸫的方式三:行为习惯5.观察乌鸫的方式四:食性6.观察乌鸫的方式五:迁徙习性7.观察乌鸫的方式六:叫声特点8.观察乌鸫的方式七:繁殖习性9.观察乌鸫的方式八:分布范围10.观察乌鸫的方式九:飞行姿态11.观察乌鸫的方式十:群居习性12.观察乌鸫的方式十一:对环境的适应性13.观察乌鸫的方式十二:与人类的关系14.结论:总结乌鸫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价值正文乌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鸟类,它们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从城市到农村,从山林到水边,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乌鸫是一种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鸟类,因此,了解乌鸫的习性和特点,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从外观特征来观察乌鸫。

乌鸫的身体大小适中,羽毛颜色通常为黑色或深褐色,嘴粗厚而直,嘴尖稍向下弯。

它们的翅膀长而宽阔,尾巴呈楔形。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乌鸫的生态环境来了解它们。

乌鸫通常生活在山林、公园、果园等地,它们喜欢在树上或灌木丛中筑巢。

再者,通过观察乌鸫的行为习惯,我们也可以了解它们。

乌鸫是一种地栖性鸟类,它们常在地面上觅食,也会在树上或电线上休息。

乌鸫的食性也是我们观察它们的一个重要方面。

乌鸫是杂食性动物,它们既吃植物性食物,如果实、种子等,也吃动物性食物,如昆虫、蚯蚓等。

乌鸫的迁徙习性也是我们观察它们的一个重要方面。

乌鸫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迁徙,它们会结成小群,沿着固定的路线进行迁徙。

乌鸫的叫声特点也是我们观察它们的一个重要方面。

乌鸫的叫声通常为低沉的嘎嘎声,它们的叫声常常被人们用来判断天气的变化。

乌鸫的繁殖习性也是我们观察它们的一个重要方面。

乌鸫通常在春季繁殖,它们的巢穴通常建在树上或灌木丛中,每年一窝,每窝 3-5 个蛋。

乌鸫的分布范围也是我们观察它们的一个重要方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现代文课内外阅读专项检测(5篇 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现代文课内外阅读专项检测(5篇 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现代文课内外阅读专项检测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课内阅读(33分)一、《鸟的天堂》文段(10分)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选文第一自然段属于(静态动态)描写。

(2分)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到处”使我们体会到鸟的特点。

这一自然段从鸟的和等方面突出了这一特点。

(3分)3.用“”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分)4.对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B.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在作者的心里,那棵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儿生活的乐园C.“的确”的意思是“确实”,用在文中没有实在意义,可以删去D.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赞美之情二、四季之美(15分)春天最美是黎明。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飞舞。

即使是()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每日一诗|史蒂文斯《十三种看乌鸫的方式》

每日一诗|史蒂文斯《十三种看乌鸫的方式》

每日一诗|史蒂文斯《十三种看乌鸫的方式》写作,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十三种看乌鸫的方式
by.史蒂文斯
1
二十座覆盖着雪的山岭之间
唯一移动的
是乌鸫的眼睛。

2
我有三颗心,
就像一棵树上
停着三只乌鸫。

3
乌鸫在秋风中盘旋,
它是哑剧中不起眼的角色。

4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是一。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和一只乌鸫
是一。

5
我不知道更喜欢哪个,
歌唱的美
或者暗示的美,
鸣叫时的乌鸫
或者鸣叫之后。

6
小冰柱在长长的窗户上
画满了野性的图案。

乌鸫的影子
在它们之间穿梭。

情绪
在影子里找到了
无法破解的原因。

7
瘦削的哈丹男人,
为什么你们只能想象金色的鸟? 难道你们没看见乌鸫
怎样绕着你们周围女人的脚
行走?
8
我知道高贵的音调
以及明晰的、注定的节奏;
但我也知道
乌鸫与我知道的
有关。

9
乌鸫在视野中消失的时候,
为众多圆圈中的一个
标明了边界。

10
看见乌鸫
在绿光中飞翔
最顾忌音韵和谐的人
也会尖叫起来。

11
他乘着一辆玻璃马车,
穿过康涅狄格。

一次,他突然感到一种恐惧,他误把行李的影子
当成了乌鸫。

12
河流在移动
乌鸫肯定在飞翔。

13
整个下午都是晚上。

一直在下雪。

而且将要下雪。

乌鸫坐在
雪松的枝桠上。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随意(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与“随意”相照应。

(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随意;⑵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以十三种方式看乌鸫(外六篇)

以十三种方式看乌鸫(外六篇)

以十三种方式看乌鸫(外六篇)
梦亦非
【期刊名称】《青年作家》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 美国诗人史蒂文森有首著名的诗叫<十三种看乌鸫的方式>,文学界为这首冷静而简洁的诗纷纷鼓掌多年.但不知道动物学家看了这首诗如何反应?会不会也去写"多少种看某某动物的方式"?还是嗤之以鼻?诗歌与动物学的距离可能就象乌鸫与这首诗的距离.
【总页数】11页(P78-88)
【作者】梦亦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乌鸫神奇而神秘的故事——斯蒂文斯的《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探析 [J], 胡健
2.豪华落尽见真淳--从《黑暗中的鸫乌》看哈代抒情诗意象的运用艺术 [J], 韦华
3.藏乌鸫(Turdus merula maximus)在西藏拉萨市区的繁殖生态 [J], 普布;次旦;李真;仓木决;陈正琼;刘静娇;
4.陕西省鸟类新记录——乌灰鸫 [J], 夏川广;罗磊
5.你好,我叫乌鸫 [J], 辛夷;阮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学习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课件PPT

2018年学习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课件PPT
④泉源:水源。
⑤清冽:清凉。
⑥缄默:闭口不说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名句名篇
我要出去清理牧场的泉源, / 我只是想耙去水中
的枯叶, /( 也许我会等到水变清洌 )/ 我不会去太 久——你也来吧。 (《牧场》) 我不是要它来说话,/我要把它做成个指环,/让
我的缄默/戴在他纤小的指头上。
(《哑孩子》)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沃莱斯· 斯蒂文斯(1879-1955),1923年出版第一本 风琴 》,但只售出一百本,似乎他也并不 诗集《______ 想以诗出名,他一直和诗坛保持着距离。他本人的 职业是律师,30年代起任一家保险公司的副董事长。 他的这种生活与他那抽象、纯净、不无晦涩的诗形 成了很有意思的对照。他在本性上是一位冥想的诗 人,一位极具美学敏感的哲人。50年代初他接连得到 美国三种最重要的诗歌奖,今天他已被公认为美国20 世纪最重要、最具有持久艺术影响的诗人之一。
弗罗斯特的诗可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 性较强的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弗罗斯特
的抒情诗主要描写了大自然和农民,尤其是新
英格兰的景色和北方的农民。这些诗形象而生 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受各层次读者的欢 迎。他的叙事诗一般都格调低沉,体现了诗人 思想和性格中阴郁的一面。弗罗斯特的世界观
是比较复杂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善与恶的
袅 袅(niǎo) .
●字形
鸫乌鸫 鸽飞鸽 俘俘虏 浮飘浮 袅袅娜 凫凫水 缄缄默 箴箴言
●词语积累 ①回肠荡气: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 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②婉转:形容言辞委婉含蓄;声音委婉而动听。
③袅袅:轻盈纤美的样子。
址,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尽”,寺庙多远离人 居,乃偏中之偏。这样层层推进,多角度,多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类文阅读23 鸟的天堂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类文阅读23 鸟的天堂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类文阅读-23 鸟的天堂又见鹭鸶(节选)陈忠实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

我突然瞅见了鹭鸶,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有一大片蓊郁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一对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zhí zhú),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

那姿容端正的是一种仙骨的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

几头牛儿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的坐在草地上玩扑克。

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记得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

大些时在稻田里插秧,鹭鸶又在田埂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2009年第7期)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放纵无顾忌。

()(2)慢慢地走,徘徊不前。

()2.“哦!鹭鸶又飞回来了!”连用两个感叹号,可以读出作者()的心情。

A.惊讶B.惊喜C.惊吓3.从画线句中,你能看出鹭鸶的什么特点?4.选文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回忆。

他回忆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1)恣肆(2)踯躅2.B3.从画线句中,我能看出鹭鸶的高贵、优雅、不俗。

4.示例: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时,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大些时在稻田里插秧,这三个时间段看到的鹭鸶,表达了对人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期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语文版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练习:第七单元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一】基础运用1、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乌鸫婉转袅袅回肠荡气B、边缘降落栖息潜移默化C、流淌飞翔清理酩酊大醉D、泉源清冽箴默流连忘返解析:选D。

“箴默”应为“缄默”。

2、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50年代初沃莱斯·斯蒂文斯接连得到美国三种最重要的诗歌奖,今天他已被公认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最具有持久艺术妨碍的诗人之一。

B、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弗罗斯特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曾应邀在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朗诵诗歌。

C、在中国,洛尔迦的诗最早由戴望舒翻译,他翻译的《洛尔迦诗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对北岛、顾城等后来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妨碍。

D、诗人早期诗多为“室内抒情诗”,以简约克制的形式,袒露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情感,因此这种风格被称为“诗歌中的简·奥斯汀。

”解析:选D。

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外。

3、以下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观看乌鸫的十三种方式》以恬静的笔调、简洁的画面来完成“乌鸫”的表达,从诸多侧面展现以“乌鸫”为描绘对象的世界。

B、《牧场》中诗人用舒缓静谧而略显哀伤的节奏,安详朴素的画面,将诗歌变成田园风景画。

C、洛尔迦在《哑孩子》中通过刻画哑孩子从蟋蟀那儿查找他的声音的情形,传达诗人内心对自然宁静的渴望。

D、弗罗斯特的诗出自日常生活,又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有温暖亲切的人情味,有独具的幽默感,并充满了哲理和智慧,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解析:选D。

“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有误,应为“田园乡村生活”。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哑孩子》这首诗,回答4~6题。

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

(把它带走的是蟋蟀的王。

)在一滴水中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

我不是要它来说话,我要把它做成个指环,让我的缄默戴在他纤小的指头上。

在一滴水中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

(被俘在远处的声音,穿上了蟋蟀的衣裳。

)4、洛尔迦的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通过刻画哑孩子从蟋蟀那儿找寻他的声音的情形,传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宁静的渴望。

5、诗中反复咏叹“孩子在找寻他的声音”起到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此写形成一种舒缓的节奏,同时流露出作者心中关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

6、这首诗要紧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感手法。

哑孩子查找声音,把声音做成指环,听觉、视觉和触觉的结合,传达奇特的审美感受。

【一】基础知识1、以下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迥然遒劲.(jìn) 制.高点(zhì) 逸兴遄.飞(chuán)B、嗟叹乌鸫.(dōnɡ) 谐.奏曲(xié) 既往不咎.(jiù)C、炫耀浸渍.(zì) 绿茵.场(yīn) 神采.焕发(cǎi)D、驯顺熨.帖(yùn) 撒.手锏(sā) 相濡.以沫(rú)解析:选C。

A项,“劲”应读jìnɡ;B项,应是“协奏曲”;D项,“熨”应读“yù”。

2、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还大自然以蓝天青山碧水是所有环保人士的共同心声,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温室效应、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不断加剧,使环境日益恶化。

B、各种与动物相关的疾病频繁爆发,促使人类进行反思:我们与那个星球上的各种动物到底是什么关系,该如何相处。

C、“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D、除了短篇抒情诗外,弗罗斯特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

解析:选D。

A项,“……”与“等”重复;B项,“关系”和“相处”后应该用问号。

C项,括号前逗号移到括号后。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洛尔迦成年后,把童年美化..成田园牧歌式的理想生活:家庭富足和睦,父母重视教育,兄妹感情甚深。

B、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解经历,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特别了不起的。

C、多次饰演伟人形象的闻名演员唐国强内心睿智而沉着,既有书生的儒雅又有帝王般的霸气,他的风度令人侧目而视....。

D、中国选手周洋打破冬奥会记录,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的消息传来后,引起了国内各家媒体的强烈关注,一时间各种报道甚嚣尘上....。

解析:选A。

B项,“美轮美奂”只能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

C项,“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

形容畏惧、鄙视或愤恨时斜着眼睛看人的神情。

D项,“甚嚣尘上”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妨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B、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缘故多是驾驶人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C、现代主义所谓美与善,是指诗人用最适合于表现他内心隐秘和真实的感情的艺术手法,独特地完美地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

D、面对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口支援四川灾区的省份坚持民生优先,按照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差不多完成”,加快了城镇布局规划、校舍改造、村落搬迁等援建进程。

解析:选C。

A项,“增强……地位”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地位”;B项,“缘故多是……所导致的”,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在“差不多完成”后加“的要求”。

【二】类文表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6题。

未选择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惋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条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逝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漂亮;尽管在这条小路上,特别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明白路径延绵无尽头,可能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忆: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中的路是指什么?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象征。

人生追求的目标或人生之路。

人生的道路,结果谁也料不到,带有宿命的意味和一丝惆怅。

6、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人一生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通过自己细致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悲悯的月光张佐香①有人问托尔斯泰,假如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对那个家伙和精神上的矛盾。

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同时大方陈述选择的理由。

②1877年7月31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

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

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行:“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同意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

假如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会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

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绝不能让那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如此做。

”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名誉。

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

那个少女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毅然决然地弯下食指,制止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为。

她的食指,担负起了整个时代的职责。

在辩护律师据理力争下,薇拉幸运地得以释放。

③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

她是真理和道义的承载者。

她对犯罪个体的射击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

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

④德国的舒和兄妹——汉斯和索菲,为了阻止希特勒的暴行,散发反纳粹传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妹妹索菲在笑赴刑场时说:“假如我们的行动能唤醒千百万人民,那么我们虽死何憾?”哥哥汉斯在临死的一刹那,高呼“自由万岁!”青春而高贵的头颅随着黑亮的铡刀落下,定格成为一种永恒的背景。

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洒向历史深处。

⑤人类之因此浸泡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的血海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如此迷人的光彩,确实是因为我们有薇拉和舒和兄妹,还有那个“流血请自嗣同始”的人等。

天下兴亡,干我甚事?大多数人是这么做的。

然而铁肩担道义的他们却永久也可不能这么去想,明知是以卵击石,却依旧奋勇出击替天行道。

他们甘愿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分肤色不分种族。

⑥月光静静地悄悄地走来,洗礼着不洁的凡尘,慰藉着苦涩的心灵。

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他们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让生命洒下无边无际亘古如斯的悲悯之光。

上帝把月光交给少数平凡而又真正伟大的人,像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望着滴落的鲜血,仍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

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那个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盼望。

(选自《散文》)7、文章第①段,作者说:“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同时大方陈述选择的理由。

”请依照文章内容,说说薇拉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从哪些角度陈述了“选择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朝向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

(2)对受难者同情——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同意鞭笞和酷刑,特别残忍;对事件的态度——不能对滥施淫威者保持缄默,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能让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