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合集下载

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

史国塞旦匡型!Q!!生i旦箜!!鲞筮!塑£塾i坠!墼』!坚迦型!!壁!!垡塑!丛鲤塑堡丛!!:!Q!!:∑!!:≥!:№:j 表3两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注:两组比较,ap<005,“P<O013讨论近年癌症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当前对癌症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化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常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产生这些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可影响全身各脏器的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经过近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发现中医药对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四磨汤为湖南民间的习用药方,本方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四味药材组成,其中木香、枳壳行气宽中和胃,槟榔降逆气,乌药散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效‘2J。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香含木香内酯、木香碱,能使大肠兴奋,收缩力加强,蠕动加快,可缓解胃肠气胀所致腹胀;乌药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枳壳对胃肠道平滑肌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可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性增加;槟榔含槟榔55次碱等,可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

诸药合用起到促进胃肠动力恢复正常,改善消化功能的效果∞J。

莫沙必利为强效选择性5一H T。

受体激动剂,正是通过兴奋肌间神经丛的5一H T4受体,刺激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强胃肠蠕动H]。

亦有动物药理研究表明。

5o莫沙必利可改善胃排空延迟,促进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增强回肠电刺激引起的收缩。

本研究显示,四磨汤联合莫沙必利口服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的有效率高于单用莫沙必利。

尤其对腹胀便秘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莫沙必利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孙燕,周际昌.I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2]邹元宵,陈子渊,吴秀聪.四磨汤口服液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导报,1999,5(9):38-39.[3]卓志强,洪瑞真,郑瑞霞.四磨汤治疗新生儿消化功能障碍8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1):39-40.[4]Y os hi da N.Phar m acol ogical ef fect s o f t h e gas t r o pro ki ne t i c a g e n t m os p r i decit r at e[J].N ippon Y akur igaku Zas shi,1999,113(5):299-307.[5]Y o shi k aw a T,Y os hi da N,M i nc Y.A f f ini t y o f m os apr i d e ci t r at e,a ne wgas t ropro ki net i c ag efi t,for5一H T4r ec e p t ors i n gui n e api gil eum[J].J P N J Phar m acol,1998“,77(1):53-59(收稿日期:2009—11—30)(本文编辑:方华玲)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赵菊珍【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发展、实践与巩固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发展、实践与巩固

2020年10月 第17卷 第19期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尽管目前有多种药物用于治疗T2DM,但不可否认,胰岛素仍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

由于胰岛素需要注射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存在低血糖风险,导致在T2DM临床实践中常常将胰岛素治疗作为最后选择。

然而,随着对T2DM病理生理学和药物治疗的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尽早挽救β细胞功能的必要性已浮出水面并引发关注。

本文将阐述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的发展、胰岛素强化治疗对T2DM病程延缓、以及强化治疗方案的验证,以明确胰岛素强化治疗在T2DM治疗中的地位和对强化治疗时机的把握。

1 发展: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保护β细胞功能,有助疾病长期缓解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MDI)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使血糖获得满意控制的治疗方法[1]。

上世纪八十年代,DCCT[2]和UKPDS[3]等研究率先证实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使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还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九十年代,土耳其学者Ilkova对13例新诊断T2DM且饮食控制不佳患者的研究发现,为期2周的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使9例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脱离药物治疗且保持血糖正常[4]。

在其后的20多年间,又进行了多项关于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5-9]。

这些研究一致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接受2~4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相当高比例的患者达到较长时间的无药血糖缓解。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短期强化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时达到无药缓解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2%、58.9%、46.3%和42.1%[7]。

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观察

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观察

内蒙 古 中医药
管黏膜修复 , 其疗 效明显 优于单 用雷 贝拉唑 , 且治 疗过程 中未 发现严重不 良反应 , 患者依从 性好 , 因此我们 认为 雷 贝拉 唑联 合莫沙必利是治疗 G E R D的理想药物 , 疗效确切 , 安全性 能高 , 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1 ] 孙 忠实. 质子 泵抑制剂 的新 突破 一雷 贝拉 唑 [ J ] . 中国药学 杂志, 2 0 0 3 , 3 8 ( 4 ) : 3 0 7 . [ 2 ] 潘 国忠 , 许 国铭 , 郭慧平. 北京上 海 胃食 管反流 病的流 行病 学调查 [ J ] . 中华消化杂志 ,1 9 9 9 , 1 9 : 2 2 1— 2 2 5 . [ 3 ] 陈新谦 , 金有豫 , 汤光. 新编 药物 学[ M] . 第1 5版 , 北 京: 人
2 8
且雷 贝拉唑用药剂 量小 , 作 用持久 … , 大大增 加 了疗 效及患 者 依从性 。胃食 管反流 病发 生 的本质 , 不是 酸分 泌过 高而 是 反 流, 与 上消化道 动力 障碍密切相关 。胃肠动力药莫 沙必利 主要 通过选择性作用于 胃肠 道肌间神经丛 的 5一H T 4受 体 , 促进 乙 酰胆碱 的释放 , 从 而影 响 胃肠道 的运动 , 可增 强食管蠕 动 和下 食管扩约肌张力 , 防止 胃内容 物反流入食 管 , 增加 胃十二指肠 收缩性与 胃窦与 十二指肠 协调性 , 减少 十二指肠 胃反 流, 改 善 胃肠排空 , 对改善 G E R D的动力障碍有明显疗效 。 综上所述 , 质子 泵抑制剂雷贝拉唑与 胃肠动 力药莫沙必利 联合应用 , 能明显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张力 , 促进 胃肠 蠕动 , 减少 酸反流 , 同时又能抑制 胃酸分泌 , 改善 G E R D症状 , 促进损伤食

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14.117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霍超费县人民医院内科,山东临沂273400[摘要]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筛选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开展治疗研究,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添加恩格列净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取得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最佳范围内,降低患者体内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恩格列净;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7(b)-0117-04Effect of Empagliflozin Combined with Insulin Intensive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HUO Chao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Feixian People's Hospital,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3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mpagliflozin combined with insulin. Methods 60 cases of elderly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dmit‐ted to Feixian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April 2021 and April 2023 were selected. The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by computer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insulin intensive therapy alon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addition of Empagliflozin in basic of insulin.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different treatment pro‐gram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in detail.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to reach the plasma glucose standerd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blood lipid level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chieve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el‐derl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mpagliflozin and insulin intensive program can achieve better clinical results, make the patients' blood glucose level control in the optimal range, reduce the level of blood lipids in the patients' bod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elderly; Insulin intensive therapy; Empagliflozin; Effect analysis[作者简介]霍超(1978-),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科。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分析。

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SII治疗一星期后,将血糖达标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进行转换治疗,使血糖达标2天后比较其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日平均血糖和血糖波动幅度。

结果经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日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幅度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都能够促使血糖达标并控制,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达标率更高一些,其低血糖发生率也低,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值得广泛运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的[1],因此持续性高血糖是诱发糖尿病,以及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使得加重了胰岛素的抵抗效应[2]。

目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早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也就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之内,以解除高血糖对身体机能的毒性作用,使受损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

本文将我院近年来对患者的治疗经验做了一定的分析比较,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实际情况均符合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按照患者自愿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人胰岛素R与只能怪形语境蛋白锌胰岛素联合MDI强化治疗。

而对照组则采取预混人胰岛素30R每天2次注射治疗。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的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达标后分别转入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每日2次注射治疗、人胰岛素R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皮下注射治疗。

观察对比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应用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应用
论 著 ・临 床 论 坛
胰 岛 素 强 化 治 疗 在 2型 糖 尿 病 脑 梗 死 患 者 急 性 期 的应 用
田汝 康 唐 香 花 26 0 5 60山 东 滨 州 市市 立 医 院 26 1 5 60滨 州 市 人 民 医 院
断符合 19 9 9年 WHO的标准 , 中 男 5 其 3 例; 4 女 4例 。 随 机 分 为 胰 岛 素 泵 治 疗 (I) 2 组 1例 ; 甘精 胰 岛素 加 格 列 美 脲 (Ⅱ) 3 组 9例 ; 4次/日皮 下胰 岛素 注 射 (I) 3 I 组 7例 。具 体 情 况 , 1 见表 1 。
小 时 血 糖 在 5 5~1 . m o L . O m l 。末 梢 1 /
餐后 2小 时 血 糖血 糖 波动 状 况 、 糖 达 标 血
时 间 、 血 糖 发 生 例 次 I组 、Ⅱ 组 明 显 低 低
于Ⅲ组( P<0 0 , I组 与 Ⅱ组 闾 无 显 . 5) 而
著差异 , Ⅱ组 更经济 、 但 实用。结论 : 岛 胰 素 泵持 续 皮 下 注 射 和 甘 粕 胰 岛 素 联 合 格
前半 小 时 口服 格 列 美 脲 , 精 胰 岛 素 甘 2:0 下注 射。 Ⅲ组 重 组 人 胰 岛 素 R 20皮
( 泌 林 R) 优 3餐 前 1 5分 钟 皮 下 注 射 , 重 组人胰 岛素 N( 泌 林 N) 2 0 皮 下 注 优 2 :0 射 。剂 量调 整根 据 血糖 变 化 。 检 测 方 法 : 有 患 者 监 测 3餐 前 、 所 3
+ 精胰 岛素) 甘 与重 组人胰 岛素 N 治疗
组 (Ⅲ组 ,7 0, 泌 林 R+优 泌 林 N), /=2 优 ,
比较 3组 患 者 空腹 和餐 后 2小 时 血糖 、 血

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60)及乙组(n=60),甲组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乙组患者采用降糖药口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甲组患者FPG、2 hPG、HbAlc、HOMA-IR为(5.5±0.5)、(7.1±1.1)、(6.1±0.4)、(3.7±0.5),显著低于乙组(6.9±0.9)、(9.8±1.9)、(7.4±0.8)、(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患者HOMA-β为(40.1±11.8),较乙组明显提高(32.7±7.4)。

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降糖药;临床效果糖尿病(DM)作为临床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以2型糖尿病(T2DM)较为常见,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抵抗(IR),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将造成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

规范糖尿病预防和控制,有利于阻碍疾病进展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缓解高血糖状态,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葡萄糖毒性损害,提高治疗效果。

该文收集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降糖药和早期胰岛素强化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11.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lc)>9%;未接受过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入组研究。

三种强化降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三种强化降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三种强化降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分析不同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对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探寻简便、有效、安全的胰岛素强化方案。

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应用甘精胰岛素,1次/d,三餐前应用门冬胰岛素治疗;B组应用甘精胰岛素,1次/d,三餐前应用瑞格列奈治疗;C组应用甘精胰岛素,1次/d,三餐前应用阿卡波糖治疗。

在血糖达标(空腹血糖0.05);A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IS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10次;B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ISI及甘精胰岛素剂量均明显降低,餐后CP 2 h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3次;C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IS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0次。

B组治疗后的餐后CP 2 h明显降低于C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甘精胰岛素分别联用门冬胰岛素、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强化治疗初治2型糖尿病,其降糖疗效相当,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餐后胰岛功能,减少甘精胰岛素剂量,发生低血糖次数少。

从效果、安全、方便的角度考虑,三种强化治疗方案中,甘精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值得临床上首先考虑。

标签: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在中国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随着对糖尿病的重视,新诊断的糖尿病也越来越多。

目前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过高,强化血糖能够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

有研究表明,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使胰岛功能恢复,但无论应用CSII,还是应用基础胰岛素联用速效胰岛素,均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

而基础胰岛素联用控制餐后血糖的口服降糖药,每日一次胰岛素注射,三餐前服用药物,患者易于接受,治疗依从性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 素
40
第一时相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
第二时相
20 葡萄糖
0
0
30
60
90
时间 (分钟)
.
14
胰岛素的代谢与分解
结合: 胰岛素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但与胰 岛素抗体结合,这种结合使血浆胰岛素的作 用时间延长。
半衰期:4-5分钟。
清除: 主要在肝脏和肾脏清除
➢ 流经肝脏的胰岛素约40%被摄取并被代谢 分解
.
9
.
10
健康人全天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
早餐
75
胰岛素 50
(µU/mL) 25
午餐
晚餐
胰岛素
0
基础胰岛素
11.1
血糖
血糖
9.0
(mmol/L) 5.6
0
基础血糖
7 8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上午
下午
时间
.
11
胰岛素的释放
每日分泌约2mg (50u)胰岛素,占储存总量 的约1/5。
激素分泌) 胰多肽(PP)细胞—胰多肽(抑制胰酶分泌)。 上述四种细胞占胰岛细胞总量的95%~98%。 另外还有 D1 —VIP样舒血管肠肽 Ec—5-羟色胺 胎儿胰岛内尚有分泌胃泌素G细胞—胃泌素
.
7
胰岛内几种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
胰岛作为一功能单位岛内几种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相互制约、相
互影响以调节代谢内环境的恒定,一旦这种调节失灵或紊乱,都
(4)可使一些糖尿病患者受损的胰岛B细胞功 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
.
5
问题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概念 胰岛素的生理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2型糖尿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方法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意义
.
6
胰岛素生理
胰腺约含25~50万个胰岛,总重量约1克; 每个胰岛直径约40~400um,包含四种细胞: A细胞,占胰岛细胞25%—胰升血糖素 B细胞,占胰岛细胞60%—胰岛素 生长抑素(δ)细胞—生长抑素(抑制上述两种
➢ 肝脏、肾脏和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代谢清 除率比约为6:3:2
.
15
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
胰岛素是一种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 促进:
葡萄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降低血糖; 氨基酸、脂肪酸、K+、Mg++进入细胞; 肝和肌糖原合成、脂肪合成、蛋白质合成。 抑制: 糖原分解; 糖异生; 脂肪或蛋白质分解; 酮体产生。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 疗
汝州市济仁糖尿病医院
副主任医师 刘海立
.
1
问题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概念 胰岛素的生理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2型糖尿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方法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意义
.
2
问题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概念 胰岛素的生理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2型糖尿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方法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意义
会导致或加重糖尿病的高血糖。
.
8
胰岛素分子结构
前胰岛素原—109个氨基酸组成。 胰岛素原—86个氨基酸组成。 胰岛素—51个氨基酸组成。 胰岛素 由51个氨基酸组成,酸性,等电
点5.3; 由A链和B链组成,A链21个氨 基酸、B链30个氨基酸组成。 C肽是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连接胰岛素A 链和B链的连接肽,与胰岛素等分子分泌。
葡萄糖毒性
B细胞分泌缺陷
高血糖
糖耐量减低
2型糖尿病
.
18
2型糖尿病的两大发病机制
基因易感性
环境
糖耐量正常
糖耐量减低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 泌受损
第一时相胰岛素 反应缺失 胰岛素脉冲分泌受损
.
β细胞 β细胞 衰减期 衰竭期
19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 泌缺陷二个方面。
基础胰岛素1u/小时,共24u ,基础胰岛素呈 脉冲式分泌,5秒钟分泌一次。三餐后负荷 量总量约24u。
胰岛素原占15~30%(活性近为真胰岛素的 10~15%)。
空腹胰岛素水平5~20μU/ml。
口服葡萄糖后浓度可以升高5~10倍。
首经门静脉时,在肝脏大约40~50%的胰岛
素被降解。
.
12
重要作用。
.
20
健康者胰岛素分泌特点
胰岛素分泌为搏动式分泌 。 进餐后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 ,使餐后血糖水平
维持在一个较为严密的范围内。 两餐间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恢复至基础状态 餐时胰岛素分泌对6
问题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概念 胰岛素的生理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2型糖尿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方法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意义
.
17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环境因素: 肥胖、吸烟、药物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妊娠、内分泌疾病、 宫内营养不良、药物
胰岛素抵抗(IR)(肌肉、肝脏)
.
3
一、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概念
糖尿病强化治疗是指胰岛素强化治疗,是近 年提出的一种胰岛素的使用方法。经常监测 血糖并且每天注射3-4次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 泵24小时连续输注治疗,更容易把空腹血糖 及三餐后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 水平,并可延迟或防止糖尿病患者心、脑、 肾、视网膜及神经等各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使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健康水平 有很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将有明显提高和 改善的治疗手段。
胰岛素注射葡萄糖或进餐时分泌时相
静脉注射25克葡萄糖:
第一时相 1分钟开始升高,
3~5分达高峰。
血糖维持>5.5mmol/L,出现第二相分泌,
第二时相 30~60分钟达高峰 。
进餐后8~10分开始升高,
30~45分达高峰,
90~120恢复到基础值。
.
13
胰岛素分泌时相
U/L
100
80

浆 60
.
4
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优点
(1)强化血糖控制,能够防止或延缓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慢性并 发症三联征)的发生和发展。
(2)在血糖良好控制的基础上,强化治疗可以 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可以使与糖尿病相关并 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3)由于促进高血糖症状的缓解,改善血脂水 平,强化治疗可以减少葡萄糖和血脂的毒性作 用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胰岛素抵抗从糖尿病超早期就开始,并贯穿病程全过 程。
胰岛素分泌缺陷的表现主要包括:
1、胰岛素对葡萄糖刺激的第一相分泌丧失;
2、第二相延缓;
3、对葡萄糖刺激的感知丧失或反应迟钝;
4、胰岛素分泌的脉冲数、频率、振幅变化及其节律 紊乱等,以至胰岛素水平与血糖水平不同步,导致糖 代谢紊乱。
其中糖毒性和脂毒性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