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设计策略探微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探微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探微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孩子们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地提问来引导学生阅读,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提问策略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一、提问的目的在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策略,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提问的目的是多元化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借助文字线索去理解文本,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故事的情节,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等。
2.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交流、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使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探索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策略,让提问成为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工具。
二、有效的提问策略1. 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章,因此我们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通常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这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由发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而封闭性问题一般是“是非题、选择题”之类的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直接掌握程度,可以确保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
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可以先提出一个封闭性问题,如“文章中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等,然后再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如“你觉得主人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等。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探微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探微
语文阅读是小学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为了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效提问,并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提问策略:
1. 事实细节类问题
事实细节类问题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信息。
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关键的信息,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2. 意义理解类问题
意义理解类问题要求学生从文中推理和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为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感到伤心?故事中的冲突有哪些?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 观点态度类问题
观点态度类问题要求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作者对自然界的描述感觉如何?作者对主人公的评价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了解作者的观点以及不同人物的立场。
4. 对比类问题
对比类问题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故事中的两个角色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观察到文本中的相似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和情节的发展。
5. 推理猜测类问题
推理猜测类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和猜测。
根据文中的描述,你觉得主人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活动。
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

基础教育摘要课堂教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认知水平,灵活设计各种类型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提问设计策略On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Reading Teaching//Zhao HongxiuAbstract Questioning in classroom teaching can inspir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improve their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nquiry ability,and cultivate their learning habits and innovation ability.In reading teaching,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can flexi-bly design various types of question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cognition,understanding,application,analysis,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effective questioning;design strategies课堂提问对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了,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检测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然后对学生回答作出反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期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探微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探微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而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问能力,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探讨一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有效提问策略。
1. 提问立意明确。
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专注于关键信息,提高信息的获取和整合能力。
对于一篇关于动物的文章,教师可以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动物的特点?”或者“这些动物生活在哪些环境中?”这样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取出文章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2. 提问层次多样。
教师可以从不同层次提问,让学生在不同层次进行思考。
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促使学生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教师可以依次提问:“为什么保护环境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你能想到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保护环境?”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3. 提问启发思考。
教师的提问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阅读一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提问:“故事中的动物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或者“你觉得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含义和主题,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4. 提问关联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
在阅读一篇古文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在其他故事或者课文中见过这样的词语或者句子?”或者“你们能否用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来解释一下这个古文中的内容?”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5. 提问对比比较。
通过提问对比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事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探微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探微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渐提高,对于语文阅读的有效提问策略也变得更加重要。
良好的提问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提问策略进行探微。
一、有效提问的目标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应当向以下目标靠拢:1.培养分析能力。
有效的问题能够引导孩子分析文章中的内容,了解文章的意义和结构,区分文章中不同的段落和主题。
2.拓展思维深度。
让学生思考答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含义,找出文章的逻辑关系。
3.提高记忆能力。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同时也保持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4.促进参与度和聆听力。
有效的提问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聆听能力。
二、提问策略为了达成以上目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中的提问策略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求异性问题求异性问题是通过比较、对比等方法发现问题的不同之处的提问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不同之处。
例如,可以问:“这篇文章和你读过的其他文章有哪些不同之处?”2.生活化问题生活化问题是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和知识结合来生成问题的提问方式。
例如,可以问:“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与这篇文章相似的情况?你会怎样处理?”3.对话式问题对话式问题是以自然而不感造作的语言展示提问内容,并引导学生发表观点的提问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舒适地回答问题,增强对问题的体验。
例如,可以问:“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是什么?”4.质疑性问题质疑性问题是通过对文章内容提出质疑来使学生深度思考的提问方式。
而学生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问:“这个观点是否真的正确?或者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释?”5.根源性问题根源性问题是通过探究某个内容的根源,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含义,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和问题的提问方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备受重视。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
而在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探讨有效提问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用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作品的全面理解。
提问也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提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有效提问策略1. 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相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相结合的提问策略。
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封闭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巩固学习成果。
这种提问策略可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不失对学习成果的检验。
2. 视角转换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等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问题的渐进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的渐进性提问策略,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章。
首先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基本的认识和理解,然后逐渐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准确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提问的作用和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巧妙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主动去探究和思考。
2.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有意义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形成批判性的观点,提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检测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水平。
巧妙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为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4.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沟通能力。
1.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相结合。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而封闭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基本的理解,检测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和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4.情境化提问。
根据课文内容和情境特点,设计情境化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5.重点问题和拓展问题相结合。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拓展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深层思维层次的引导和激发。
对策:教师应在提问时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注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2.提问的僵化和重复。
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同时也有助于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
一、提问方式1.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你认为故事中主人公的决策是否明智?为什么?"这类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分析、评价和解释文本内容,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多层次问题多层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事件A是发生在事件B之前还是之后?请你给出理由。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事件的先后顺序,并且提供合理的解释。
3.引导问题引导问题通常用于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例如:"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你能将这些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吗?”这类问题鼓励学生将阅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比较对照问题比较对照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例如:"请你将故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加深对文本情节和角色的理解。
二、问题难度和数量1.问题难度问题的难度应该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问题过于简单容易导致学生的不思考,无法提升阅读能力;问题过于困难则会使学生望而却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问题的难度,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问题数量问题的数量应根据文本的长度来确定。
过多的问题可能会使学生心生厌烦,过少的问题可能无法全面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在保证问题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问题数量,确保有效的阅读教学。
三、问题反馈和评估1.问题反馈问题反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设计策略探微[摘要]提问是师生对话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有效策略。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特别重视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准文本切入点,要富有启发性和多元性,要讲究方法。
注重启迪思维,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凝练简洁、精彩纷呈。
[关键词]阅读;有效;提问;课堂;精彩
提问是师生对话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有效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要讲究阅读教学中实施提问的设计策略。
要遵循认知规律巧妙运用,合理多元地进行质疑问难,从而真正使阅读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课堂严谨高效。
一、遵循原则合理使用提问
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经常“蹲”下来看学生,充分考虑提问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讲究问题的梯度性。
出示课文问想到了什么、初读课文问读懂了什么,精读课文问你体会到了什么,拓展发散问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理解文本同步,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以确保三维目标的顺利达成。
2.把准文本思维切入点。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正确理解文本载
体,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葡萄”。
例如教学《惊弓之鸟》时,问“你能读懂更赢笑的意思吗?”学生默读思考后,得出三种看法:一是笑魏王无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二是成功之笑,因为更赢很聪明也很守信;三是谦虚之笑,因为他虽有把握,但他只说可以试一试,成功了也只是笑笑,很虚心。
答案虽不一样,但效果非常明显。
3.精当且富有启发性。
有效的提问不会是基于浮浅思维的简单问题,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所发表的意见,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赤壁之战》时设计:“如果你是谋士,能替曹丞相支些什么招?”,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自然得出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4.质疑问答要平等多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研读文本时,提问、讨论、质疑、交流都是师生思维的多元互动,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
孙双金老师教学《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精彩片断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把握节点精心设计提问
1.在指向处提问引领。
语文教师应深人研读文本,与作家进行心灵融合,准确把握作品的精髓。
找准解读的切入口,用提问引领学生迅速把握文本内容,抓住文章要点。
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
时,设计了两个问题:①滴水穿石写的是什么图画?②文章哪一节告诉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按照提示自由默读课文。
很快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紧紧抓住文章中心句理解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借助启示又领会出文章例证的重要作用。
2.在重点处提问启发。
研读课文要紧紧扣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情点进行发问,让提问成为人文入境的楔子,让学生不仅理解知识内容,更能培养技能和思维,从而有效提高了阅读质量。
教学《凡卡》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凡卡现实生活的悲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凡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都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3.在拓展处提问发散。
文本中有好多信息元素能较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老师在教学时能抓住关键点设计精彩的提问,能一石数鸟,让阅读活动得以延伸,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求异思维,真正使阅读走向纵深,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收获到文本以外的精彩。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可以问学生:小女孩点燃的是什么?熄灭的又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体会到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和孤独,而仅存的那些幻想在当时的环境中也不得不无情的毁灭,学生也从中感悟到文本以外的思想。
4.在要隘处提问突破。
提问要选好突破口,把握要隘处,必须能起到突破难关作用。
在学生遇到一些拦路虎时。
适时的提问点拨,便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问题,能帮助学生把握文本要点,为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扫清障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孙双
金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全文,你能说说林冲是什么人吗?请用一个词来概括()的林冲。
顺着问题,学生对林冲这个人物有了全面的认识,说出了20多个词语,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5.在细节处提问激趣。
细节在文本中无处不在,它是作者对描述对象的精致写生。
紧紧地抓住细节来提问,可以让它发光发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高潮。
有的细节不仅暗示文章的发展,还有可能显示了课文的主线,从细节处发问,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自主探究。
三、启迪思维多元升华提问
1.热情鼓励,引爆思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
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草船借箭》,在介绍事件背景和学生理解题意之后可以提问:诸葛亮是刘备派去帮孙权攻打曹操的,他为什么要向曹操借箭呢?他会怎样去借箭?能借到箭吗?这样的提问,可以有效地把学生逐步带进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问的问题自然就得到具体的落实。
2.延伸疏导,拓展思雏。
苏联教育学家达尼洛夫提出了问题情境教学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一一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
3.直曲结合,启发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提问要讲究方法,曲直结合,既能提高答问效果,又能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在思维上“跳一跳”来回答出问题,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在《春晓》一课的教学中,问“花落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学生经过交流,得出三种答案:(1)、“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2)、“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3)、“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
这一问题紧紧扣住一个“知”字巧设“悬念”,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在表面的涟漪之下让他们的脑海中涌动着汹涌澎湃的思潮,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分层设问,培植思维。
教者可以根据教情学情,化难为易,分大为小,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教学《泊船瓜洲》时,设计两个问题:①作者作诗时可能还用过哪些字?②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前一问比较容易,孩子们可以轻松做答。
第二问有一定难度。
孩子们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第一问结论的基石上大胆想象,得出后一问的答案。
这一问题的设计就具有思考性,难易适度,让学生有所思。
但又不畏于思;有所得。
但又得来不易。
5.积极评价,升华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
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合理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教师既可保护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会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
切不要责怪学生,挫伤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问而不答,悬念激趣;步步紧逼,感悟体验;突发奇问,一石数鸟;无疑而问,求异探究……语文教师真正做到这些,语文课堂教学会变得凝练简洁精彩纷呈,一定会别有洞天。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唐晓杰:《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721页
[6]语文学习》,2001年笫4期
[7]新课程实施解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