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永丰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永丰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永丰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永丰镇,地处安徽省天长市区北郊,距市区4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较为优越,东濒全国第6大淡水湖——高邮湖,座落于新、老白塔河、沂湖之间。全镇辖5个行政村,3个社区,1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300人,土地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00亩。由于地处城郊,交通便捷,信息畅达,地缘优势明显,招商引资具有独特的良好区位优势,到目前已有131家企业落户永丰,主要产品有机械制造、仪表电缆、工程塑料、玩具制衣、旅游用品、建材等。2009年我镇工农业总产值7.05亿元,财政收入1199万元。全镇共规划有7个中心村和17个村庄规划点,其中民生社区的中心村和三元村的中心村被升级为省级新农村示范点。近几年,永丰镇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健康发展已经跃上新的高度,正朝着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亮点

1、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改变农业种植模式

按照“稳定总量、整合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全力推进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截止2009年底,全镇土地流转面积2786亩,规

模经营面积3689亩。镇已建立了由农经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的土地流转

信息服务平台;同时镇农经站也作为我镇的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免费为

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指导签证、

代理服务、纠纷调处等服务;各个村及社区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

2、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面貌

根据新农村建设规范要求,我镇2009年3月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

的农村清洁工程创建工作领导组,同时制定了农村清洁工程创建工作实

施方案,主要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整治镇容村容环境为

主题、以“四清”、“四改”、“四化”为核心,以集镇、村部及镇村公路沿线创建为重点,回收集镇建设步伐,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改善镇村综合环境,提高村(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积极营造全镇文明、卫生、和谐、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巩固农村清洁工程的顺利实施,方案中还规定了检查、整改、奖惩等一系列的措施。随方案还下发了集镇环境整治内容及要求和村环境整治内容及要求。

3、部门联动,密切配合

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集镇、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组织编制不同类型的小康楼通用图集供农民选用;土地与房产管理所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镇社会事务办搞好村村通公路建设规划,协助各村搞好村级道路的规划设计,积极向上争取村村通公路建设项目;卫生、城建、农技部门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电力、电信、文化服务中心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也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序、高效地配合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

4、以点带面,典型引路

民生社区作为我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民生新村点是我镇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点,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下一步,该村将进一步完善小区功能,加强供、排水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新农村小区的示范效应,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探索发展模式,为在我镇更大范围内建设新农村取得新的经验。通过抓试点示范村的建设,从而带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开展。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重点

(一)着力抓好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镇各村产业发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10年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完成天丰路及桥的建设,利用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改善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完成镇ET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完善镇区及新农村规划点的道路、绿化、下水、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开展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活动,全面清理村民房前屋后和道路沟渠两旁垃圾。推行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和集中处理有偿服务。引导农民发展沼气等新型能源,抓好沼气池建设。

(四)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设

1、制定村规民约,大力提倡厚养薄葬、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破除封建迷信等新风尚,禁止打牌赌博等违法行为。对五保户和经济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2、抓好公益性事业建设。一是建立大型停车场一个,总投资40万元;二是争取上级资金建设一个综合文化中心;三是在集镇和新农村点上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厕;四是结合ET污水处理厂建设一个街头绿化公园。

3、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拟组织一次“农家乐”文艺比赛和乡村趣味运动会,组建一支花船表演队,活跃群众生活。

4、开展家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五好”文明家庭、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评比活动。

2010年5月7日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新的时期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发展,就必须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为推动当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标签:基层党建措施对策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礎,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如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针对目前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分析,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评价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的精神、时代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开创精神的村(社区)级强班子、好班子,加快农村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着力加强班子团结,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水平 团结是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加强班子团结,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好领导班子,尤其是选好一个好的支部书记,是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实践证明,哪里的党支部坚强有力,其他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得好,经济和各项工作也进步快,反之,各项工作就处于被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是选。在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下选拔那些热心为群众出力,公道正派,能领导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入班子;对精心选拔仍无合适人选的村,可以从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得力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务工经商能人中选好苗子,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第二是训。加强培训提高支部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三是调。对那些年老体弱、不发挥作用的支部书记,必须坚决调整。 第四是稳。基层干部常年工作在第一线,任务重,难度大,非常辛苦,各级党委既要支持他们工作,又要关心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一方面,发展前景看好。从战略角度讲,中央连续四年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2006年和2007年专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七次党代会,准确把握这一形势和趋势,超前性地将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政策方面说,“三个继续高于”及农业四项补贴等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相应地制订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的配套优惠政策等。从发展基础看,已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率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化、服务、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此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法制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制约因素明显。一是“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主体,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意识形态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同时,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是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力,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出现断层,种子管理体制和国家农场的服务功能弱化,改革工作亟需进行,农业综合执法还没有实现县级全覆盖,这就造成涉农公益性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三是管理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枢纽,功能相对还不完善。在联动创建、资金投入和引导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在运行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应消除误区,树立正确观念。 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探索和实践,但应该注意防治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越位”。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是农民,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能行政干预过多,造成过度推动,出现拔苗助长,超越正确立场上的应抓范围;二是“错位”。一味图政绩,丢掉基础工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偏离方向,甚至用简单的新房舍、新村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经常在新闻和课本上看到,觉得这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话题,通过这次回家的调查,在自己老家生活中也没有人提到这样的词汇,但是家乡人们生活水平大大的提升了,这不仅仅只是在生活水平上,人们的思想,闲暇时光,法律意识等等也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也正体现了我国提倡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就通过这次我回家的几天家里发生的事情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家里的一些小事都能看到家乡变化,可以见证家乡新农村的建设现状及成就。 暑假刚刚放假,我想回家玩几天然后出来兼职,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平时不怎么在家的爸爸妈妈说也回来,因为伯伯生病了,说回来看望他,也可以回来看看我,我上午坐车回家下午就到了家,心里想着,现在的火车真好,要是坐汽车我肯定晕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我把家里整理好之后,妈妈打电话回家了,说他们快要到村口了,我当时就被震惊了,“什么?这么快就到了?!”,回来我问爸爸说怎么这么快回来了啊?你们做的飞机吗?爸爸当时打击我说“傻孩子,现在不是有高铁吗,你还是大学生呢”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要知道爸妈也就是我大学这两年出去的,他们的变化真的让我有点反应不过来,更让我觉得“不适应”就是妈妈,她一个农村妇女,以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突然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普通话,这估计妈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普通话。 我想之所以爸妈会跟我见面也是国家富强的结果,带动科技的进步,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取得的进步,也说明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准备出去转转在不远的隔壁村听到震耳的音乐,我们上前去看,结果看到几个村里的大妈在一起跳广场舞,脸上挂的那种笑容没有感觉到他们因为一点生活上的压力,在我的记忆力曾经的他们在闲暇的时光不是织毛衣就是整天担心家里这事或者那是没有做完,这时候我村子里面的一个人看到妈妈,来了跟妈妈打招呼,我从来都觉得农村里面的寒暄才是最纯真的,没有一点杂质,现在的“新农村”既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也有那种淳朴的感觉。 在欣赏完他们的表演之后天已经黑了,以前这样的傍晚不带着手电筒是不敢走路的,怕地上有坑坑洼洼的把自己绊倒了,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因为现在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是“村村通”,都是平整的路面。现在的“新农村”远远不是像以前说的小洋楼那么简单了,现在家里有空调有热水器,洗澡很方便,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热了,曾经村子里面的人会坐在一起乘凉,现在村头有自己的广场,所以不担心关系会疏远。 “诚信,友善,自由,和谐”,我想这些虽然宏观,但至少在我的村子里可以看到,一幅全新的面貌,这些都与国家政策分不开的。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民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和轻工业;并且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村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性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天妈妈做好早餐叫我这个懒虫起来吃饭,这时候的爸妈早已经洗漱完毕了,我问爸妈为什么起来的这么早,爸爸说今天去你伯伯家看望他,吃完饭我们就准备去伯伯家,可是他家在过去有点远,要知道爸爸小的时候十几里路都是用走的,现在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_以陕西咸阳为例

第9卷第1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No.1 2009年1月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an.2009 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 ———以陕西咸阳为例 赵强社,陈遇春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本文以咸阳为例,阐述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应从规划、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村三个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路径抓起,并要抓住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三个关键。 关键词: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路径;对策;陕西咸阳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15-0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如何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文结合陕西咸阳实际作一初浅探讨。 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 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的必要性 1.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建设全面小康咸阳的内在要求。咸阳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低水平主要是农村小康的低水平;不全面主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主要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咸阳有391万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9%,仍有51万农民处于贫困状态。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2.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战略和发展模式上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障碍。但是,城乡差距的缩小对于咸阳这样一个城乡差距较大的西部地区来说不可能急于求成。因此,就需要有一个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首选之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上就体现了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和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不能迅速改变的前提下,立足于农村,找到农村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现实途径。 3.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富民强市的根本举措。当前咸阳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人增长进入一个低谷期,199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97%,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农民收入才出现恢复性增长。如果农民的收入总是处于低水平状态,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影 ①收稿日期:2008210224 作者简介:赵强社(1968-),男,陕西兴平人,高级经济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3通讯作者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

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

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历史新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0XX年3月25~26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在海口举行,会议就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60多人,包括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中编办、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的领导和专家;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

学等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农村政策研究人员;2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美国、印度、韩国、挪威等国家研究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的学者。为使研讨会更具实践性,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国内部分乡(镇)、村的基层代表。现将本次会议观点综述如下: 一、站在历史新起点,统筹城乡发展 20XX年以全面取消农业税为标志,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序幕,也揭示了中国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因此,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理念和指导思想。代表们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农村改革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一是把“三农”工作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三是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判断;四是制定了“少取、多予、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五是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是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拓展和升华,它与建设新农村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统筹城乡发展是适应社会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代表们普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后农业税时代,我国社

最新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和国家长治久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中又提到,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义不容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农民有了积极性,农村和农业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尽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村更是我国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下仅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党员队伍老化、后继乏人。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正常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益弱化,选举中存在贿选、拉票现象,在村民中缺乏威信,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很多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村中有能力的党员青年都在外发展,留守者多为平庸之辈。没有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无从谈起。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就新时期如何做好党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特别是就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8点的明确要求,是在科学分析新时期党建工作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照习总书记对党建工作的要求,清楚地看到党建工作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1.党建工作内在活力不足,创新招法不多。一是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犹如为党建工作注入了兴奋剂,党建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在此大好形势下,如何创新活动载体吸引党员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从哪些方面入手进一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如何激发和调动广大政工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等,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党员教育方法段过于单一。目前,党的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对党员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读读报纸、学学文件上,教育内容枯燥,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实际效果不佳。怎样借助当今社会对互联网的高度依赖,利用互联网的传

播速度更快、受众平台更广、形式内容多的优势,去突破党员教育的传统模式,如何尽快占领微信、微博这个宣传阵地大力弘扬正能量,也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难点问题。 2.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一是“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党建工作的责任。二是党建工作考核指标难以量化。党建考核指标不像经济指标那样具体量化,对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的绩效考核难以拉开档次,使得有的单位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摆位不高,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三是党建工作考核、奖惩制度落实难。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虽然建立了考核、奖惩等制度,但缺少抓落实的必要手段和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奖惩体系。 3.党务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亟待加强。一是基层党建工作资源配置不合理。党务干部专职人数少,兼职多。兼职人员中他们本身承担较多的行政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有的单位受人员编制限制无法配备专职书记,有的党务干部政工系列职称在退休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 x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蒋家堰镇干部谢志涛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卜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这一重大举措,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体现了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体现了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要求,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作为贫困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具有山区特点的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山区受资源、交通、信息、经济

基础等制约,导致农业增效不快、农民增收缓慢、产业效益低下、农村基础建设不快。在蒋家堰镇,全镇有30%的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经营效率低下。同时,土地使用权流转还有许多障碍,农业生产难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公司+农户”等组织形式,虽然在带动农户进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有目共睹,主要是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公司与农户之间不能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业生产分散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从现实看,农户以自给性生产为主、出售剩余产品为辅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日益缺乏竞争力。从农业生产条件上看,我县现有的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大多是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修建的,其中大部分已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农业保障功能大大下降,近几年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增大。这说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三是农村整体上落后于城市,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和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是落后的,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都大大低于城市。主要表现是:城乡收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战略目标,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也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国是一个拥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又都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快与慢,农村稳定不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本村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保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落实者,中央再好的方针、政策,如果没有农村基层组织的贯彻落实,也是一纸空文。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其次,农村党组织是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

组织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理出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组织,如果能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好本村的发展目标,群众就会跟着走,跟着干,?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其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象征和捍卫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村的体现,党的权威在农村发挥得好不好,党的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也关键靠党支部去体现,农村稳定不稳定,也与村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作用有直接关系。其四,农村基层组织是壮大党的队伍、搞好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培训者和实施者。农村基层组织要不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为党的肌体输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活力。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教育活动,才能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五,领导青年团、民兵、妇联等群众组织,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确立了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前十年,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改革还处于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处于关键时期,这对我们党和每个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崭新的事业,必然要求党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头克服保守、僵化思想,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第105期) General No.105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Xiamen Municipal Committee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能够充分发挥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一、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的政策使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后继乏人。由于少数农 村党支部多年没有发展党员或发展缓慢,不注意培养青年干部,结果使得村里换届选举缺乏合适人员,农村党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已难以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党支部班子成员思想观念老化,难以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有的干部不完全理解现行政策,在执行中有偏差;有的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陈旧,缺乏新思想、新办法;有的工作作风飘浮,工作方法简单,领导能力较差;还有的法制观念淡薄,以权谋私,甚至公然违法乱纪,激化了干群矛盾,引发了诸多的农村社会问题。 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小富即安的观念、不思进取的传统意识,与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不相适应;对超常规、抢机遇 [摘 要]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基 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能够充分发挥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落后;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领导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大力加强农村党员的管理和培训;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三级联创”工作。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形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684(2009)01-0043-04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李波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110004) [收稿日期]2009-01-14 [作者简介]李波(1978-),男,满族,辽宁兴城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政党与中 国社会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富民兴渝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舒适的生活,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的基本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倡导乡风文明为重点,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关键,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启动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千百工程”)和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百个经济强镇工程”、“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以下简称“三百工程”)为载体,集合全市各方力量,既快又好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农村经济的主要指标是:经济总量达到1600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实现1500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粮食产量稳定在116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100元,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52%。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较大改善,社会事业要有较大进步,农村经

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2440691.html, 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 作者:祝令云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新农村的建设也开始逐步迈向现代化。而新形势下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难题,因此,探讨新农村的建设难题,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出路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农村;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步入“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时期,党中央提出要建设新型农村,为破解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找到了切入点。然而,我国新农村建设尚处于探索时期,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新农村建设路在何方成为当前热点问题。因此,探讨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难题,对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出路十分必要。 1 新农村建设的困境 1.1 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及拨付不及时 在目前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基础设施、公共性设施建设等,这也体现了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但农村建设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投入资金不足,政府投入的资金,与建设新农村的资金缺口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资金的缺乏,导致新农村的建设无法全面开展,即使完成了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但资金的缺口使得农村不仅无法开展后续的建设,就连已建设完成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也无法保证,这样既不利于新农村的实际建设,同时,也不利于新农村项目的推广。另外除了资金严重不足以外,政府拨款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调,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因此,政府拨款不及时、效率不高,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 1.2 基本公共服务滞后 近几年来,城市与农村在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在公共设施、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则差距较大。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除了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也需要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软件方面进行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从方方面面打造与城市相差无几的、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1.3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忽视历史文化传承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问题思考 出处:国家统计局 最近,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就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问题赴孝感市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孝感市在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摸索了一些紧密结合的好路子。实践成果显现,越是城镇化程度高的地方,新农村建设步伐越快;越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得好的地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越大。在调研过程中深深感到,新农村建设只有与推进城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全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取得互动互促、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紧密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1、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内涵看二者紧密结合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新农村建设方针,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内容涵盖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实现科学合理规划,城乡差别得以缩小;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医疗卫生体系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体系建设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新风尚得以形成。 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的过程,体现出非农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率越高,其城镇工业化、信息化程度就越高,非农人口的比重就高,社会的现代化程度也就越高。城镇化具有阶段性的发展规律:发达国家的进程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20%以后,城镇化进展呈加快趋势,城镇化率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当城镇化率超过70%后,其速度又趋减缓,最终稳定在80%至90%之间。 二者内涵的目标同向,任务一致,目的相同,要求一样。因此,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伴随于我国现代化全过程,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支点,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具体实践看二者紧密结合的客观必然性。城镇化过程是农民不断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农村富裕人口转移到城镇,直接减少农民,达到富裕农民的目的。城镇化程度越高,城镇的二、三产业越发达,城镇的功能越键全,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就越强。而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发展生产,主要解决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而城镇化必然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现代化,吸纳和转移更多农村人口,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从孝感市实际看,2007年农民人均耕地0.7亩地,农民人均收入3915元,其中非农收入占80%以上,可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减少农民,使富余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让大量农民进入城镇是一种必然。因此,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城镇化,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新农村的发展,二者结合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