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03章 02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因为民盟反对国民党独裁要求民主
2 蒋介石集团是否等同于国民党 民盟重 建总部;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说明了什么
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完全孤立
中共认为蒋召开的国大是非法的; 国民政府则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 对此你如何理解
阿炳唱词
金圆券 满天飞 花花绿绿的好东西 早上可买一头牛 晚上只能买只鸡 十万金圆券 只能买一斤米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阿炳为何痛骂 金圆券
自学课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
危机的加深
一 国统区的政治危机
第二条战线
二 经济危机加深
小结
国统区的政 治经济危机
政治 危机
召开伪国大 制定伪宪法 关闭和谈之门 迫害民主党派
2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含义是什么
1 为什么形成 客观与主观
国统区的经济恶化 国民党反民主的暴行 中共的领导
2 怎样形成
1946. 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1947. 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
台湾二二八起义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3 有什么意义
民盟的中间路线能否行得通
3 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 何为民主党派
镇压民主运动
政治上陷 于孤立
第二条战 线形成
经济 危机
财政崩溃 工商业倒闭 农业衰退
国统区 经济危 机加剧
1 为什么称伪国大
原因一:会议的组织不民主。根据1946年的政协决议,国民大会 应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集,而此次会议由蒋介石国 民政府一手包办。 原因二:会议的参加者不具有广泛性。“国民大会”应由全体国 民选举出的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共同商议国事,而参加此次会 议的只有国民党、青年党、民社党以及少数所谓社会贤达参加, 代表更广泛民意的中国共产党、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 主人士都拒绝参加。 原因三: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不具民主性。它取消 了人民民主自由的基本保障,违背了政协协议的联合政府责任内 阁制,恢复了总统独裁制;违背了政协协议的地方自治原则,实 行中央集权制。其特点是:人民无权,政府有权;地方无权,中 央有权;立法无权,总统有权。
【高中历史】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ppt

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945年12月1 日 1946年2月 1946年6月 昆明 重庆 南京
“一二•一血案” “较场口血案” “下关惨案” “李闻惨案”
1946年7月
1946年冬
昆明
北京
“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1947年5月
上海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947年5月20日
南京
“五二O血案”
“二二八起义”
1947年2月28日 台湾
1945年“一二•一血案”后,昆明 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在大街上游行
后 造当 一 的 成局 九 西 “出 四 南 一动 五 联 二大 年 大 一批 十 校 ”军 二 门 血警 月 。 案特 一 。务 日 图、 , 为武 昆 被装 明 袭镇 国 击压 民 ,党
194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美军士兵强奸了北大学生沈崇。 29日,北大抗议美军暴行筹委会议决定卅十日罢课一日, 并作抗议游行。图为北平学生抗暴游行队伍。
天津学生反饥饿、反内战游行
北 平 学 生 的 反 饥 饿 反 内 战 大 游 行
1947年5月20日,各地学生6000余人在南京举行反 饥饿、反内战游行,并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这是学生们 在中山路口与警察抢夺水龙头的情景。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 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民党“制宪国大” 的破产 1946.11.
非法“国民大会”
通过了伪“宪法”,确认以蒋介石独 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按照政协决议,真正的 国民大会,应当是在全国停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坚决反对,拒绝 止战争的和平环境中,由改 参加伪“国大”。 组后的民族联合政府召开。 蒋介石独裁统治的野心彻底暴露,蒋介石在政 1946年“国大”是蒋介 治上空前孤立,国统区的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 石一手包办的,是伪“国大”。
人教课标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优秀ppt课件2 人教版(1)

李公仆
返回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闻一多
返回
温故而知新
一、国民党在国统区的统治
(一)政治 1、伪国大的召开 2、破坏统一战线
3、镇压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4、迫害民主党派
坚持一党专政, 独裁统治
政治上完全孤立
1、伪国大的召开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影像 资料
意义
蒋政府已处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 返回 治包围之中。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民 主 党 派 与 蒋 决 裂
由于国民党的迫害使民主 党派抛弃“中间路线” 时 间: 1948年 中国民主同 沈均儒、章伯均 领导人: 盟的重建 民盟同中共并肩战 意 义: 斗,和国民党决裂。 返回
2、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需要土改 (二)全国土会议: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成为解放战争胜利 的一个可靠保证
(三)土改总路线 巩固工农联盟 (四)意义: 发展农业生产 提供人力资源
1、比较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2、结合《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和《中国土地 法大纲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分析它们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
C B.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中国人民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称为“新二十一条”,是因为( )
B A、它与日本《二十一条》内容相同
B、美国攫取了各方面的特权 C、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由外国侵略者同国民政府签定的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高一历史3.2《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案人教版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制宪国大”及其制订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及其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下令召开非法的国民大会,并通过所谓宪法,再次暴露了国民党坚持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政治野心。
2.国民党反动派对民主运动的镇压、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国统区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现象,充分暴露了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本质。
3.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反动派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概括,获得正确的历史结论的能力和横向联系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获取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其本质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1.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2.国共关系完全破裂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历史意义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1.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2.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2.国统区经济危机空前严重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伪“制宪国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本课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二、讲述本节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因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达到其目的,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违反停战协定,撕毁政协协议,向解放区军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随之又非法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所谓宪法,企图“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返回
意义
蒋政府已处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 返回 治包围之中。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民 主 党 派 与 蒋 决 裂
由于国民党的迫害使民主 党派抛弃“中间路线” 时 间: 1948年 中国民主同 沈均儒、章伯均 领导人: 盟的重建 民盟同中共并肩战 意 义: 斗,和国民党决裂。 返回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中国人民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 ) 称为“新二十一条”,是因为( A、它与日本《二十一条》内容相同 B、美国攫取了各方面的特权 C、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由外国侵略者同国民政府签定的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国 统 区 严 重 的 经 济 危 机
原因
1、美国加紧侵略《中美 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国民党的野蛮掠夺 3、战争的巨大消耗 1、财政金融
表现
2、工矿企业
3、农业生产 影响 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加 速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 制 宪 国 大 ” 的 破 产
背景: 1946年秋,国民党占领张家口; 美国的支持。 概况: 由国民党一党包办; 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 影响:确认了蒋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破产:中共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 返回
并且拒绝参加。
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原创精品]
![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原创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726890479563c1ec5da71ae.png)
2014-11-26
高中历史(卓伟制作)
15
研究性学习
1、教材概念阐释:
(1)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字衡山。他 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参加 过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五四运动期间, 他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1926年北伐军攻克浙江 后,沈钧儒任浙江省临时政府政务委员兼秘书长。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国民党右派逮捕了沈钧儒,后经 营救获释。1928年,沈钧儒在上海法科大学当教务长, 同时执行律师职务。 (2)章伯钧(1895 — 1969),安徽桐城人。他早年 留学法国。1926年回国后,章伯钧曾任中山大学教授, 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新二十一条”
2014-1的经营 的规定。条文上规定,缔约国的任何一方都 有在另一方经营商业、单独或与彼方合作在 彼方开设工厂及经营各种企业的权利。事实 上,用蒋驻美大使顾维均的话来说,就是 “中国全部领土,全部事业,一律对美国开 放”。在表面上都是相互的。就是说,美国 可以在中国经营工商业矿业,享受这些权利, 如果中国在美国经营工商业或开发矿业,也 是同样可以享受这些权利,这完全是鬼话。 中国怎样能到美国去投资经营工商业、开发 业和美国人竞争呢?即使在本土上,中国幼 稚的饱受战争创伤的民族工商业在毫无保护 和准备下和美国成熟的超级企业竞争,唯一 8 的后果也只能是关门和被兼并。
2014-11-26 高中历史(卓伟制作) 17
2、参考文章:
抗暴运动
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军强奸北京大学女生事 件后引发的中国人民抗议美军暴行的爱国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 一些驻华美军飞扬跋扈﹐多次寻舋滋事﹐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恨。 1946年 9月﹐上海人民举行了要求“美军退出中国周”的活动。12 月24日﹐发生了驻北平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女 学生沈崇的事件﹐更加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27日﹐“北大学生 抗议美军暴行筹备会”成立﹐联络北平各校一致罢课并游行示威。 30日﹐北大﹑清华﹑燕京﹑中法﹑辅仁﹑朝阳等大学五千余名学生 上街游行示威﹐高呼“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等口 号。抗暴运动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 1947年1月2日﹐南京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学生举行抗日议美 军暴行的示威游行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教版必修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版必修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学⽬标⼀、知识⽬标1.了解国民党“制宪国⼤”的情况。
2.识记“⼀⼆·⼀⾎案”“较场⼝⾎案”“下关惨案”“李闻⾎案”“抗议美军暴⾏”运动、“五⼆○”⾎案、“⼆⼆⼋起义”。
3.掌握民主党派同蒋介⽯集团决裂的过程。
4.了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内容。
5.掌握国统区空前严重经济危机的表现。
⼆、德育⽬标1.通过学习国民党统治区政治危机加深的内容,使学⽣认识:⼀切逆历史潮流⽽动的反⼈民的势⼒是必将要⾛向败亡的。
2.通过学习李公朴、闻⼀多等中国近代民主⼈⼠的⽃争事迹,培养学⽣为和平进步事业不畏强暴的⽃争精神。
三、能⼒⽬标1.通过指导学⽣对第⼆条战线形成的学习,培养学⽣对历史事件进⾏分析、归纳、概括的能⼒。
2.指导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获取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所学知识进⾏分析、归纳、概括,揭⽰其本质的能⼒。
●教学重点1.伪“制宪国⼤”。
2.《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3.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教学难点第⼆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法1.讲述法:应注意讲述的系统性、条理性,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讲读法:问题→材料→答疑→点评。
●课时安排⼀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明显分为两部分,即“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的内容涉及较多的知识点,但⼤都不需展开讲述,因此教师应指导学⽣如何识记。
对第⼆条战线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进⾏必要的分析。
对于“经济危机”的内容,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理解和掌握国统区出现严重经济危机的原因,对于危机的表现,不宜展开介绍。
●教学过程[新课导⼊]之⼀,导⼊语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在抗⽇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达到其建⽴⼀党独裁统治的⽬的,不顾全国⼈民的反对,公然撕毁《双⼗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国内战,这是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民军队所采取的政策,那么在国民党统治区,蒋介⽯国民党是如何进⼀步加强其⼀贯坚持的反动独裁统治的呢?国统区的⼈民及民主⼒量⼜是怎样进⾏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争的呢?国统区的经济状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内容。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制宪国大”及其制订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2.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3.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
4.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和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中美友好通海航海条约》。
6.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讲述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进行综合归纳、概括能力和各事横向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对“制宪国大”的召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和镇压民主运动等问题的讲述,使学生深刻认识蒋介石政府的对内独裁、反共反人民,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认识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是国民党的根本目的。
2.通过讲述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反美反蒋、反内战的性质,是配合解放区斗争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反动派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3.通过讲述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蒋介石集团政治腐败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国民党“制宪国大”。
2.《中美友好通海航海条约》。
3.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三)解决办法1.国民党“制宪国大”的问题,教师务必讲明三点。
第一,蒋介石下令召开“国大”的目的。
目的是孤立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势力,通过所谓宪法的形式,把内战、独裁、卖国的路线“合法”化。
第二,这次“国大’习开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制宪国大”。
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第三,“国大”召开的非法性。
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规定,国民大会应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召集,而这次“国大”是国民党一党包办。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相继表示不予承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制宪国大"及其制订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2.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3.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
4.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和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5.《中美友好通海航海条约》。
6.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讲述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归纳、概括能力和各事件横向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对"制宪国大"的召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和镇压民主运动等问题的讲述,使学生深刻认识蒋介石政府的对内独裁、反共反人民,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认识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是国民党的根本目的。
2.通过讲述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反美反蒋、反内战的性质,是配合解放区斗争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反动派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3.通过讲述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蒋介石集团政治腐败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国民党"制宪国大"。
2.《中美友好通海航海条约》。
3.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三)解决办法1.国民党"制宪国大"的问题,教师务必讲明三点。
第一,蒋介石下令召开"国大"的目的。
目的是孤立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势力,通过所谓宪法的形式,把内战、独裁、卖国的路线"合法"化。
第二,这次"国大'习开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制宪国大"。
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第三,"国大"召开的非法性。
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规定,国民大会应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召集,而这次"国大"是国民党一党包办。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相继表示不予承认。
这次"国大"因而又称"伪国大","宪法"又称"伪宪法"。
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更加孤立,国共和谈的大门业已关闭。
2.《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主要内容要讲明三点。
第一,"条约"对缔约双方是否平等?答案是否定的。
条约从字面上虽然显示双方享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只能是美国单方面享有的片面权利。
第二,条约的签订,使美国获得了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文化各方面的特权,为进一步侵略控制中国打下了基础。
这是二战后美国奴役中国的一个不平等条约,被称为"新二十一条"。
第三,蒋介石集团为坚持独裁和内战,不惜以出卖国家主权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援助,充分暴露了蒋介石集团反共反人民的本质。
3.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内容要讲明三点。
第一,经济危机空前严重的原因,包括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等因素。
第二,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包括财政金融极端紊乱及赤字惊人、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及工人失业、农业生产衰退及粮荒严重等。
第三,可以让学生从教材提供的统计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即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4.关于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要讲明四点。
第一,第二条战线是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第二,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血案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
第三,爱国学生为中坚力量,其领导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席卷了全国,影响深远。
第四,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战争,标志着新的人民高潮即将到来,蒋介石集团已处在全国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1.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剪辑有关影视片影像进行播放,将教材内容细目化。
2.如采用传统教学,可将教材的统计表加以放大,并增加一些资料,以说明危机的表现。
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与"二十一条"主要内容列项比较。
五、学生活动设计1.在讲解"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内容时,教师可提供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内容供学生阅读分析,并与"双十协定"、政协会议决议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兴趣。
2.在讲述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时,可将重大事件进行列表归纳,由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3.在讲述"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内容时,采用阅读法与谈话法,调动学生进行分析、思考。
六、教学步骤(-)明确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史实:国民党"制宪国大"的召开及破产;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表现等。
培养学生以下能力:综合归纳、概括、比较分析能力。
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如"制宪国大"、镇压爱国民主运动、《中美友好通南航海条约》等内容,可充分说明蒋介石集团对内独裁专政。
对外卖国求荣的反动本质。
通过学习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争的正义性,热爱共产党。
(二)整体感知蒋介石为实现其独裁统治发动了全面内战,又违背政协决议召开"制宪国大",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为维护独裁,蒋介石集团镇压民主运动,迫害民主党派,出卖国家主权,加紧搜刮人民。
蒋介石集团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强烈义愤,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人民性和正义性。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新课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后,为了强化独裁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影响如何?通过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一目,采用阅读法与谈话法形式,教师补充材料,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
提问:"'制宪国大'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召开的?其中心议题是什么?""《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国人民对此的反应如何?""为什么称这次会议为伪'国大',宪法为伪'宪法'?"等。
教师在归纳概括时要把握住三点:一是召开国大的中心任务是把蒋介石内战、独裁、卖国等路线"合法"化;二是通过"宪法"的形式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三是会议的召开违背了政协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拒绝参加会议,不承认通过的所谓'"宪法"。
因此,有仿"国大"、伪"宪法"之说。
蒋介石的做法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一目,建议教师列出表格,由学生阅读后填写《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及制造血案简表》,可由学生联系课外知识讲述一至二件事例,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选材的能力。
教师在概括归纳内容时要讲清楚四点:一是"第二条战线"是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战场上军事反蒋而言,是另一种斗争手段;二是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血案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三是爱国学生为中坚力量;四是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
"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一目,采用阅读法与讨论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问题为"民主党派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同蒋介石集团决裂丁'"蒋介石集团取缔民主党派的目的是什么?""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对解放战争的影响如何?"等。
教师在归纳时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血案,使民主党派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逐渐放弃了"中间路线",积极进行反对独裁统治和内战的斗争;二是各民主党派的成立及中国民主同盟的重建,中国民主同盟重建的目的,说明民主党派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一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分两个层次进行分析思考。
第一层次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第二层次是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及表现。
对《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时,要讲清三点:一点是"条约"的签订是不平等的;二点是使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
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是新"二十一条";三点是蒋介石集团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及美国加紧经济侵略,加剧了国统区经济危机。
分析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及表现时,可由学生先分析统计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概括。
教师要强调说明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无法克服,而且会日益加剧的。
国统区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强烈。
(四)总结、扩展本课从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介绍了蒋介石集团的腐朽黑暗,说明了蒋介石集团已丧失民心,揭示了它的统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之必然规律。
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民主运动的发展,支持了解放战争。
这些都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