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一章单元复习优选PPT课件

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一章单元复习优选PPT课件

扩大: 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 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 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B 侵 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C 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 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D 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 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共签订了七个条 约。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 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 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B中国 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
单元总结与验收
一、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
1 知识体系 资本主义列强要 求开辟世界市场 中国处于封建社
会末期危机四伏
1840年英国发动鸦 片战争,中国战败
中国被迫签定
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开始沦为 “两半”社会
社会性质变化 太平天国
社会矛盾变化 革命性质变化
运动爆发
资本主义列强要求进 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思想观念变化
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也许我们的父母期望我们完美无暇;也许我们的朋友常念叨我们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改正。而他们难以谅解的是因为我们的过失总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触痛了他们的心。
这让我们感动负疚。但在承担过错之前,我们必须问问自己,那是否真是我们应背负的包袱。
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可怜的人,他永远也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他永远也无法体会爱他的人带给他某些他一直求而不得的东西时的喜悦。
1856-1860年英法又 中国又丧失了更多领土和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权两半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外发达势力勾结
洋务运动兴起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精品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精品

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阶段特征1.世界历史阶段特征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发展向大危机过渡,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矛盾;德日先后确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进行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面对侵略,共产国际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2.中国历史阶段特征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10年,是国共两个政权的对峙时期。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其中,国共两党、两政权的内战对峙是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在政治上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起一党专政,强化专制统治,围剿“红军”;同时,采取一系列整理财政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一方面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同时美国在华的经济势力也迅速扩张。

在外交方面,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二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实践和理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发展道路。

从参加革命到独立领导革命,从右倾转向“左”倾,从幼稚走向成熟,革命中心从城市转入农村,革命区域从南方转到北方,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三是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中国由国内战争转向对外民族战争,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民族危机加重,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序幕。

二、重要历史概念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

国共十年对峙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D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2.下列各项中,哪些是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的内容?A①.遵守三民主义②.服从国民政府③解决党内纠纷④.改旗易帜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1927—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间的战争主要有C①.蒋桂战争②.蒋冯战争③.蒋冯阎桂“中原大战”④.蒋冯阎桂对张作霖的“北伐”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对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目的的表达,不正确的是DA.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B.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C.扩大税源,增加军费D.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5.下列事件中,没有共产国际代表直接参与的是A.中国共产党建立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6.“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湘赣边界起义D、广州起义7.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8.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下列哪些革命根据地连接起来的?①.闽西革命根据地②.闽浙赣革命根据地③.湘鄂赣革命根据地④.赣南革命根据地A①②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在中国历史上,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

10、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将地主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11.在1930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B.联合富农C.限制富农D.保护富农12、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①分到了田地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③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④摆脱了政治压迫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14、下列各项,冯玉祥没有直接参与的是A、北伐战争B、中原大战C、北京政变D、“围剿”工农红军15.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6. 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17.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广州起义④八七会议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⑥遵义会议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19、下列事件,与《何梅协定》直接有关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伪满洲国成立D、华北事变20.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是在A.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时B.“何梅协定”签订后C.瓦窑堡会议期间D.西安事变发生后2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安事变②一·二八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①②④③22、即将公布于世的张学良回忆录,引起了海内外史学界的关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一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一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第一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重要知识点1、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3、近代中国社会的开端4、鸦片战争5、近代中国社会性质6、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7、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8、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9、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10、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1、民族意识的觉醒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A严复B魏源C林则徐D龚自珍2.()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 魏源B林则徐C 龚自珍D 严复3.下列中国近代的通商口岸中最早开放的是()A重庆B南京C上海D天津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A 小农经济B 劳役制庄园C 官庄D 农庄5.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A 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B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 共和制D 分封制6.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的著作是()A《天演论》B《俄彼得变政记》C《变法通议》D《仁》7.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8. 19世纪初,在世界上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A 美国B 法国C 德国D 英国9.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种从属于()的畸形的社会形态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欧美列强C世界殖民体系D封建秩序10.1640年的()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资产阶级革命D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1.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A领导虎门销烟B下令中断中英贸易C加强军备D武装百姓12.鸦片战争前英国殖民者之所以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主要目的是()A牟取暴利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C取得在中国的贸易垄断权D逼迫清政府增设通商口岸1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14.西方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租界是在()A广州B上海C南京D天津15.中国东北地区被迫开放的第一个通商口岸是()A大连B哈尔滨C奉天D牛庄16.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后,在欧美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派()前往山东镇压义和团A毓贤B袁世凯C徐桐D刚毅17.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在()签订前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18.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在北京的()向各国侵略者提供了有关清军在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和详细的北京地图A俄国东正教传教士B法国天主教传教士C英国新教传教士D德国基督教传教士19.在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制造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至七章答案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至七章答案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至七章答案汇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矛盾十分尖锐.(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贪污成风,巧取豪夺。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地租剥削等加重。

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825年,英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割香港(1842年)给英国。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58年《天津条约》、60年《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95年《马关条约》,赔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派袁世凯镇压。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为通商口岸。

1862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845年,丽如银行(东方银行)是英国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银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8页。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 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 分。
优柔寡断、战和 不定的道光皇帝
•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综合 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 后,军备废弛,真正领导者战 和不定,指挥者指挥不力,用 人不当。
神萎靡,形同废人甚至死
亡。因此,所谓鸦片贸易,
其实是名副其实的贩毒活
动。
鸦片贸易的罪恶
❖ 马克思指出:“非法的鸦 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
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 库。”
❖ 美国人蒙哥马利·马丁在 《论中国的政治、商业和 社会》中说:“同鸦片贸 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 欧洲革命》中说“在1830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两条线索: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毛《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
虎门销烟
1840-1919共几百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届约记》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二、政治控制
• 控制中国的内政、
外交
• 扶植、收买代理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三、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 权
三元里抗英旧址——三元古庙

中国近代史课件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课件 第一章

《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 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 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 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 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皇宫
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的无 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 意劫掠。日本侵略军还从户部银库掠去 300万两库银。 ► 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供认: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坏之损失及抢劫 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 数必极重大无疑。”
中 国
台 湾
朝 日本 鲜
大 陆 政 策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黄海海战
1894.9.17 1894.11.12
1894.9.15
1895.2 1894.7.25
2012-2-28
山西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李建英
2012-2-28
► 1858.6《中俄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 约》、 《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习小组:【本节小结】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侵略目标转向中国的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策略。

在华北事变后,突出反映全国人民抗日要求的历史事件,一是1935年底的一二·九运动,二是1936年底的西安事变。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①识记: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②分析:1、华北事变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正确了解和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意义。

3、正确分析西安事变发生前后的复杂形势,评价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①重点知识:瓦窑堡会议和西安事变。

②难点知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易错知识】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但仍是阶级矛盾为主,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蒋介石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利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利益)受到威胁。

【自主复习】1.华北事变(1)何梅协定:中国军队撤出,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2)日本策动运动。

2.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

(2)1935年底,会议确定建立的方针。

(3)毛泽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理论基础。

3.一二•九运动(1)背景: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领导。

(2)时间:,地点:,参加者:,口号:。

(3)作用:打击了政策,揭露了阴谋,宣传了的主张;促进了新觉醒,掀起了新高潮。

4.西安事变(1)时间:,领导人:目的:。

(2)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亲日派:;亲英美派:;中共:。

(3)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4)意义:。

【参考答案•自主复习】1.河北省境“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2.八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华北中国共产党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国民党的卖国日本企图吞灭中国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救国中华民族全国抗日救亡运动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部署讨伐张杨,想取代蒋欲和平解决,营救蒋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问题探究】(C级)☃ 1、日本发动华北事变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为进一步侵占奠定了基础。

②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有利于日本的对外侵略。

③英、法、美等国的政策客观上纵容了日本的侵略。

④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对外妥协退让。

⑤亲日派势力的推波助澜。

☃ 2、概述十年对峙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和措施。

☞答:①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并转入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并派大批干部,到东北去组织抗日游击队。

③1933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红军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长征。

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④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⑤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从而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 3、毛泽东在1937年指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的提出和今天的放弃,都是正确的。

”试结合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实践,概要论证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答:a、正确性: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不久,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红军的不断壮大,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建立,它是中共领导的与国民政府对峙的工农民主政权。

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

2、“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严重,国内政治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国民党营垒内部出现分化。

中共根据时局的变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作出了重大让步,最终实现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中共策略方针的变化说明:中共支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 4、比较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

☞答:(1)相同:都在北京爆发;都反对日本侵略;学生都是先锋;群众基础较广。

(2)不同:是否有中共领导。

☃ 5、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有哪些?☞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在主要矛盾制约下,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1)中共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派周恩来等人赴西安进行调解,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2)张学良和杨虎城,主要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其初衷并不想杀蒋。

(3)宋子文、宋美龄等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并为之积极奔走。

(4)国内地方实力派和进步力量,都主张和平解决。

(5)蒋介石在民族危亡和特殊压力下,被迫对政策进行调整。

(6)国际上,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担心蒋介石被亲日派取代,损害其在华利益,主张和平解决。

(7)共产国际和苏联也为主和平解决。

☃ 6、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得到什么启示?答:☃ 7、概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答:【效果反馈】(A、B级)一、单项选择( )1、右下面漫画是在1936年全国漫画展览会上备受好评的一幅作品,它所反映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2、在200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71周年之际,抗日战争纪念馆半景画馆演播的新闻短片《抗战》,完整地叙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下列史实不符合...该短片内容的是:A、“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C、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3、“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歌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中华民族面临“最危险的时候”是指:A、东北三省沦亡,民族危机加深B、日本侵略热河、察哈尔等地C、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吞并全中国( )4、“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共同点是: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②背景是面临着民族危机③以青年学生为先锋④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1936年2月24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当时解决远东危机的四大关键“元首”的照片: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下列关于当时时局说法错误..的是:A、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助长了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C、在日本扶植下溥仪第三次称帝,东北变成了殖民地和侵华基地D、蒋介石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利于解决民族危机( )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7、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为“华北事变”。

据此回答8-11题。

( )8、“何梅协定”的签订说明国民政府:A、准备放弃华北B、准备投降日本C、以空间换时间D、先安内后攘外( )9、日本策划的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其中华北五省不包括:A、山东、山西B、河南C、绥远、河北D、察哈尔( )10、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多田骏发表声明:“我军对华北态度有三点:一、把反满抗日分子彻底驱逐出华北;二、华北经济圈独立;三、通过华北五省的军事合作,防止赤化”。

这表明日本对华北的根本企图是:A、从经济上控制B、实现华北五省自治C、从军事上控制D、把它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11、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后,美英的态度是:A、奉行“中立”政策B、支持国民党抵制日本 C 、支持日本侵略 D、对日本奉行绥靖政策( )12、1927-1936年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依次是:①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②逼蒋抗日③联蒋抗日④反蒋抗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二、材料分析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