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复习

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复习
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复习

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复习

一、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

1937年7月到l945年8月,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经历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民族人民和各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斗争,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八年抗战,赢得了这场空前的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几个问题

1、抗日战争的特点(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根据地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意义(1)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是最紧迫的任务。(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3)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正式建立: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凡属中国的抗日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而革命统一战线是上述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3)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内合作。(4)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有军队和政权。(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中充满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6)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7)两个统一战线的任务不完全相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8)从所处的国际环境看: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苏联的很大帮助,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同,而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及其他反动势力则全部持敌视、反对的态度。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处在二战新的国际环境中,不仅得到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而且由于英美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

义的矛盾,所以英美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中国抗日,赞同国共合作。这对我党建立和坚持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有利的。

4、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基本斗争策略(1)统一战线内部存在斗争的原因:

①阶级矛盾的存在,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②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日本相持阶段政策的变化,国民党两面性充分暴露出来,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③英美等国对华政策的影响,相持阶段到来后,曾积极支持国民政府的妥协性活动。④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的扩大,为国民党顽固派所不能接受。(2)统一战线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原因:①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始终未变,中日民族矛盾始终为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国民政府反共但不敢彻底破裂,不敢放弃抗日。②中国共产党以民族解放大业为重,对国民党的反共摩擦进行坚决反击,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坚持让步,进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维护了统一战线。③中国采取种种政策,进一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民主力量,如“三三制”原则、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政策等政策,巩固了根据地。④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影响,英美等国际力量对中国的支持,特别是反对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反对统一战线的破裂。⑤“党外合作”方式也是统一战线长久的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地进行民族独立战争。

(3)为维护或扩大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重大政策及基本斗争情况: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七八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中共中央提交国共合作宣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统一战线建立。在抗战相持阶段,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退步”的口号,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坚决回击国民党进攻,但又不使统一战线破裂,达到了以斗争求团结的目的,孤立了蒋介石集团,维护了统一抗日局面。在根据地,通过“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政策和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政权,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

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1)抗战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国共两党的矛盾和斗争。(2)抗战初期,国民党内亲日派散布“亡国论”,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这些都不利于抗日战争的发展。为此,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指出了正确的发展道路。(3)相持阶段到来以后,日本改变了战略方针,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也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反共倾向日益增长,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中共中央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回击。(4)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方针,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国共第二次合作能够坚持到抗战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明显的区别,最主要是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地位。

四、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担当了主要的抗战任务,多次组织大规模会战,广大国民党官兵抗战还是比较努力和英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歼灭了大量日军,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但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导致丧师失地,大片国土沦于敌手。正面战场在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开。没有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在正面战场节节溃败的形势下、敌后战场的抗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也使抗日战争很快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调整侵华方针,也由于国民党的阶级属性所决定,反共倾向日益增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正面战场的作用大大减弱。虽然国民党爱国官兵如张自忠等英勇抗战,但华中、华南大片国土继续沦丧。与此同时,敌后战场面临日、伪、顽固派的多重夹击,遭遇空前严重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了统一战线。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正确处理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才使国共合作坚持到抗战胜利。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方针,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使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连为一体,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之下,根据地渡过严重困难时期。从1944年起,尽管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局面,而

敌后战场却开始了局部反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决定意义。由于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决定了两党在抗战中执行不同的抗战路线;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不同和政策的不同,决定了两个战场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总之,两个战场的出现是由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这两个战场相互依存,互相配合,贯穿始终,共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如何全面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

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史学界基本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国民党正面战场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应予以肯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正面战场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不大,消极因素是主要的。支持这两种观点的理由分别如下:

1、积极作用为主(1)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也正是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才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从战略上讲,仍然牵制了很大一部分日军,在客观上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3)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2、消极作用为主(1)从抗战开始,国民党执行了一条单纯由政府和军队包办,不发动人民群众参加的片面抗战路线,使得国民党正面战场损失惨重。(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便采取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此后相继掀起几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3)国民党上层对日妥协投降活动几乎从未间断过。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汪精卫公开走上投降叛国的道路,国民党政府内一时出现“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局面。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4)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各树一帜,互不相容,极大地抵消了抗日有生力量。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待遇十分优厚,而不少杂牌军,虽在前线英勇杀敌,却得不到嘉奖,还备受种种刁难,甚至被分化瓦解。

六、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比较

1、两种根据地的异同点不同点:①前者指导思想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②前者斗争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伪军、国民党顽固派等。③前者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相同点:①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②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2、斗争结果的不同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迫长征。抗战胜利前夕,抗日根据地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3、两种不同结果表明只有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方针和思想路线,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已更加成熟,更具有革命斗争的经验。

七、三种力量在抗战不同阶段的政策变化

1、日本方面(1)抗战初期,速战速决──发动一系列会战。(2)相持阶段:调整政策,对国民政府和正面战场以军事打击为辅,以政治诱降为主,对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战场以军事打击为主。(3)反攻阶段:被迫投降,但主要是向国民政府投降,对中国共产党拒降;

2、国民政府方面(1)防御阶段:积极抗战,在正面战场组织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但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国民党亲日派散布“亡国论”,亲英美派散布“速胜论”。(2)相持阶段: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3)反攻阶段: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甚至与日伪勾结。

3、中国共产党方面(1)防御阶段: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敌后根据地;配合正面战场,取得平型关大捷;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日的正确道路。(2)相持阶段:对国民党: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争取其继续抗战,努力维护统一战线。对日本侵略者:发动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进行反扫荡斗争,采取的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条件的运动战”,采取的战术有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裂战等。

巩固根据地的斗争: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

主阶级减租减息、农民阶级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展整风运动。

(3)反攻阶段:维护人民抗战胜利果实,1945年春中共召开“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会议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问答题

3、结合史实说明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共同原因,分析国共两党在两次合作中自身特点的变化,并进一步说明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采取新的合作策略及影响。两次合作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促成的。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考虑同国民党合作,“三大”制定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1935年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国民党公布合作宣言标志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2)在两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而国民党由一个革命组织变成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3)在第二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保留了自己的军队,坚持独立自主,对国民党既合作又斗争的方针,既发展了自身,又团结了爱国民主力量,巩固了统一战线;第二次合作完全破裂时,蒋介石在政治上已陷入完全的孤立状态。

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开辟敌后战场?在整个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开辟的原因:①抗战初期,日本把主要兵力用于国统区,为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②洛川会议上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等人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建革命根据地,为此提供了经验。

(2)地位变化:抗战初期,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抗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3)变化原因: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的战略进攻,集中主要兵力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从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扫荡”抗日根据地。②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③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三三制”、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等各项政策和措施,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这一论断的正确明白得是()。 ①半封建是指由过去的“闭关锁国”被迫实行半开放 ②半殖民地是指许多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留居中国 ③半封建是指原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进展 ④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主权遭受严峻破坏,但又没有完全丧失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2.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①它们差不多上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运动 ②它们差不多上因领导集团的分裂大大伤了元气 ③它们都打击了外国入侵者

④它们都被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了 A.①②B.②③ C.①②D.③④ 3.在太平天国后期,显现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其显现的特定缘故是()。 ①当时中国显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②洪秀全建立人间天国的政治理想在实践中破产 ③洪仁轩在香港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状况 ④太平天国后期需要改革内政,振兴国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是()。 A.利用改造B.全盘同意 C.继承进展D.相互补充 5.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

A.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B.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 C.八国联军在天津设置都统衙门 D.英法在广州成立占据委员会 6.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①清朝政府的支持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④爱护统治的需要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①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 ②来源于破产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③人数不多,但高度集中 ④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

化工热力学(下册)第二版夏清第2章吸收答案

第二章 吸收 1. 从手册中查得 KPa 、25 ℃时,若100 g 水中含氨1 g ,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 KPa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 (kmol/ (m 3·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1) 求H 由33NH NH C P H * = .求算. 已知:30.987NH a P kP *=.相应的溶液浓度3NH C 可用如下方法算出: 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并取其值为 31000/kg m .则: 3333 31/17 0.582/1001 1000 0.582 /0.590/() 0.987NH NH NH a C kmol m H C P kmol m kP *= =+∴===? (2). 求m .由333 333330.987 0.00974 101.33 1/17 0.0105 1/17100/18 0.00974 /0.928 0.0105 NH NH NH NH NH NH NH NH y m x P y P x m y x ** **== = ===+=== 2. kpa 、10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106x 表示。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 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 222 26 6 101.330.2121.2821.28 6.4310 3.31106 3.3110O O a O O P Py kP P x -==?====??? 因2O x 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x ≈ 即:2266.4310O O X x -≈=? 所以:溶解度6522232()6.431032 1.1410()/()11.4118()g O kg O kg H O m H O --????= =?=?????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是 A.美英 B.美日 C.英日 D.美苏 2.下列各项属于“何梅协定”的内容有:[ ] ①答应撤退河北的中国军队 ②承认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③取缔一切抗日组织活动 ④把河北东部划为“非武装区”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①东北抗日联军成立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③“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④“一二·九”运动爆发 A.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 4.揭开国共两党由战到合作抗日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发表《八一宣言》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5.1930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 消灭富农 B. 联合富农 C. 限制富农 D. 保护富农 6.下列政权中,不是与“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时并存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伪满洲国 D.陕甘宁边区政府 7.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东北易帜 B. 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C.宁汉合流 D. 张作霖退回山海关以北 8.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领导了独立自主的武装斗争 B.在共产国际帮助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则解决党内问题 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实行土地革命的意义是①动摇农村封建制度的基础②广大农民因分到土地生活有了保证③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④翻身农民参军参战,保卫革命政权A.①②③ B. ②③④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话主要表明 A.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厚 B.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 C.外贸出超使乾隆自豪 D.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繁荣 2.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晚期政治腐败 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C.军备废弛防御力差 D.战和方针举棋不定 3.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官并不县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讲行的斗争.官不过是一个维持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B.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 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4.虎门销烟最本质的意义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C.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D.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5.两次鸦片战争相同的战区是在 A.长江中下游地 B、广东沿海地区 C.京津地 D.台湾北部 6.“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残酷性②只看到“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③夸大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④贬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7.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都为鸦片贸易合法化而挑起的 B.列强都以武力迫使清政府投降 C.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 D.都为强占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 8.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开始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白银外流,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D.直接导致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9.判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清王朝开始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经济开始卷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侵略 10.近代中国始终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人民大众”应包括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1.下列条约中,列强首先对华外交上享受“最惠国待遇”的先例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12.下列美国在华特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是 A.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 B.军舰可出入通商口岸 C.军舰可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D.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13.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

第二章-吸收

第二章 吸收 1.从手册中查得101.33kPa 、25℃时,若100g 水中含氨1g ,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0.987kPa 。已知在此浓度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 kmol/(m3·kPa)及相平衡常数m 解:液相摩尔分数 x =(1/17)/[(1/17)+(100/18)]= 0.0105 气相摩尔分数 y = 0.987/101.33 = 0.00974 由亨利定律 y = mx 得 m = y/x = 0.00974/0.0105 =0.928 液相体积摩尔分数 c =(1/17)/(101×10-3/103)= 0.5824×103 mol/m 3 由亨利定律p= c/H 得H = c/p =0.5824/0.987 = 0.590 kmol/(m 3·kPa) 2. 101.33kPa,10℃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2O p = 3.31×106 x 表示。式中:2O p 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 氧在气相中的分压p = 101.33×21% = 21.28 kPa 氧在水中摩尔分率x = 21.28/(3.31×106)= 0.00643×103 每立方米水溶有氧: 0.0064×103×32/(18×10-6)= 11.43g 3.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 2,其余为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为30℃,总压强为506.6kPa 。从手册中查得30℃时C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 1.88×105 kPa ,试求溶解度系数H kmol/(m 3·kPa) 及相平衡常数m ,并计算每100g 与该气体相平衡的水中溶有多少gCO 2 。 解:H =s EM ρ=E 18ρ = 103/(10×1.88×105)= 2.955×10-4kmol/(m 3·kPa) m = E/P 总 = 1.88×105/506.6 = 0.37×103 由题意 y = 0.02, 根据亨利定律 y = mx 得x = y/m = 0.02/0.37×103 = 0.000054 即每100g 与该气体相平衡的水中溶有CO 2 0.000054×44×100/18 = 0.0132 g

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复习

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复习 一、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 1937年7月到l945年8月,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经历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民族人民和各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斗争,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八年抗战,赢得了这场空前的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几个问题 1、抗日战争的特点(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根据地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意义(1)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是最紧迫的任务。(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3)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正式建立: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凡属中国的抗日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而革命统一战线是上述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3)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内合作。(4)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有军队和政权。(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中充满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6)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7)两个统一战线的任务不完全相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8)从所处的国际环境看: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苏联的很大帮助,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同,而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及其他反动势力则全部持敌视、反对的态度。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处在二战新的国际环境中,不仅得到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而且由于英美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

第二章 消化与吸收

教学时间:2006年9月14日上午8~10点(星期四) 教学地点:60112多媒体教室 教学班级:2004级食科班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章(1-3)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消化、吸收、食物能值、生理能值、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等几个基本概念;2.了解消化吸收系统,及不同营养素消化吸收部位,能量的来源和单位,能量的测定方法;3.掌握BM的计算,了解BM的影响因素。 重点与难点:相关的基本概念,BM的计算。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板书并讲解】第一节消化系统概况 消化(Degestion):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即食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不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板书】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板书并讲解】1、消化道 一条长而盘曲的肌性管道。据位置、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肛门等。消化道中除咽、食管上端和肛门的肌肉是骨骼肌外,其余均由平滑肌组成,并具有以下特点: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富于伸展性,最长时可为原来长度的2-3 倍,如胃可容几倍于自己初始体积的食物;

3)有一定紧张性,各部分如胃、肠等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肌肉的各部分收缩均是在紧张性的基础上发生的; 4)进行节律性运动; 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对内容物等的各种刺激引起的内容物推进或排空有重要意义。 【板书并讲解】2、消化腺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腺,是体内主要的消化腺。 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消化腺都有导管与消化道相通,使分泌的消化液能流入消化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由水、无机盐和少量有机物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具有蛋白质性质的消化酶。 【板书】第二节食品的消化 机械性消化:靠消化道的运动把大块食物磨碎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及消化酶的作用把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叫化学性消化。 【板书】一、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及作用 【板书并讲解】1、唾液的成分及作用 1)成分:pH6.6-7.1,其中水分约占99%,有机物主要为黏液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和少量无机盐(Na+、K+、Ca2+、Cl-、HCO3及微量CNS-),另有少量气体如N2、O2和CO2等。正常人日分泌唾液1~1.5L。 2)作用:湿润与溶解食物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板书并讲解】2、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胃是消化道中一个袋状膨大部分,其位置和形状随人的体型体位及胃内充盈度不同而有改变。中等度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正中线左侧,小部分位于右侧。主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纯净胃液是

中国近现代史多项选择题1-50

多项选择题一(1—10) 一、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有() (分数:2分) A.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 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 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E. 标准答案是:ABCD。 2、西方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包括() (分数:2分) A.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 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D.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E. 标准答案是:ABCD。您的答案是:3、 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并逐渐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主要表现有() (分数:2分) A. 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 B. 在中国设立银行 C. 控制交通运输业 D. 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 E. 标准答案是:ABCD。您的答案是:4、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清军将领有()

(分数:2分) A. 关天培 B. 邓世昌 C. 海龄 D. 陈化成 E. 标准答案是:ACD。您的答案是: 5、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中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主要口号是()(分数:2分)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救亡图存 C. 振兴中华 D. “自强”、“求富” E. 标准答案是:BC。您的答案是:6、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分) A.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C.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缺乏对外国列强的清醒认识 E. 标准答案是:ABD。您的答案是:7、 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有() (分数:2分) A. 官办 B. 官督商办 C. 官商合办 D. 商办 E. 标准答案是:ABC。您的答案是:8、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回忆提纲(下册)精编版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复习回忆提纲 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 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意义 3.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4.秋收起义的旗号、目标 5.文家市决策的内容 6.三湾改编的意义 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教训及意义 8.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9.井冈山会师的部队及领导人 10.“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内容 11.粉碎三次“围剿”的战略战术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时间、首都、领导人13.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革命的意义 第二节九一八事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2.九一八事变中国民政府的政策 3.九一八事变的结果 4.伪满洲国建立的时间,后果 5.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的反应 6.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时间、领导人 7.三十年代前期抗日活动的特点 8.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9.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的时间、领导人、战绩、失败原因 10.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失败原因 第三节红军的长征 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提出的背景、实质 2.第四次反围剿的背景及胜利的原因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4.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5.长征的路线 6.两次会师的时间、地点、部队 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何梅协定的内容 2.华北事变的涉及省份、实质、影响3.八一宣言的背景、时间、内容 4.瓦窑堡会议的时间、内容 5.《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意义 6.一二九运动的背景、领导、参加者、意义 7.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8.西安事变发生各方的态度 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意义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 1.七七事变的意义、中共的反应、蒋介石的反应 2.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目的、国民政府的反应 3.中共军队的改编(名称、领导人)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5.淞沪会战的意义 6.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7.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人数 8.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9.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及对其评价 10.洛川会议的时间、内容 11.陕甘宁边区的地位 12.《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主要内容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2.日本侵略方针的改变及其影响 3.英美劝降蒋介石的目的 4.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的时间 5.汪伪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实质 6.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目的、方式 7.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 8.日本在沦陷区推行的两个运动 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2.蒋介石集团内外政策的两面性及其原因 3.面对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中共的斗争方式 4.皖南事变的时间、中共的对策(及其原因) 5.枣宜会战的背景、大结果 6.豫湘桂战役的背景、溃败的原因 7.1943年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成果及其原因 8.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9.统制经济政策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 伟大胜利 1.百团大战的背景、时间、意义 2.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的方式 3.三三制原则及意义 4.双减双交政策的意义、实质 5.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6.整风运动的内容、意义 7.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 8.日本投降的时间 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1.两个战场的战略地位、战略战术和关系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要矛盾 2.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战略目的 3.蒋介石力促重庆谈判的原因 4.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5.重庆谈判的成果、及其意义 6.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成果、意义 7.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 8.全面内战爆发初期中共的战略战术、结果 9.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时间、解放区、重要战役、结果 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战略反攻的时间、方向(原因)、意义 2.三支大军的领导人、方向、意义 3.华北、东北、西北的反攻领导人、战果 4.战略决战的背景 5.三大战役参战部队、指挥员、意义 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2.蒋介石“求和”声明的原因和目的 3.北平谈判的结果 4.渡江战役的时间、占领南京的意义 5.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因此,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地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传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它破坏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这些条件使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得以发生,同时又被原已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利用而滋长,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表现为双重的发生过程。”因此,不能说它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处理这一问题,要把下面两个问题区分开来: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否是欧风美丽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欧风美丽”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扩大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新的社会条件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形成的,这隐含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落后地区后果的理论认识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律必将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形成。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欧风美丽”关系甚密,对其有资金、技术、机器等方面的依赖。 ☆关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其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即着眼于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方式逐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侵略目的转为争夺并独占投资场所。表现在谋求侵略权益上,早期主要是强开通商口岸,设租界。而后期转变为谋取资本输出特权。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其中《中法新约》较早显现出这种变化,即法国要求获得在中国广西和云南的筑路权。到《马关条约》表现:更为明显直接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办工厂和大片割地,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以至迅速刺激和引发了瓜分狂潮。另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又不能截然分开,在四五十年代商品输出阶段,已有早期的资本输出,只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服务,如沿海的外资工厂,把收来的棉花、茶叶、蚕茧等加工之后运回本国,既减少消耗,又增加效益。而19世纪末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商品输出也仍然存在。

第二章吸收报告

第二章吸收 题型填空难度易章节第七章第一节 页码下册p46 知识点一般分值 3 试题 吸收操作的依据是_____,以达到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于溶剂中的组分称为_____或_____。 答案与评分标准 各组分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2分)吸收质(0.5分)溶质(0.5分)(共3分) 题型填空难度易章节第七章第2节 页码下册p50 知识点重点分值 3 试题 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___气体。在吸收操作中__压力和_____湿度可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有利于吸收。 答案与评分标准 难溶增加降低(每个空1分,共3分) 题型填空难度中章节第七章第2节 页码下册p50,51,52 知识点重点分值 3 试题 对接近常压的溶质浓度低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E_____,相平衡常数m_____,溶解度系数H_____。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不变减小不变(每个空1分,共3分) 题型填空难度中章节第七章第4节 页码下册p72 知识点重点分值 2 试题 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溶质分压总是_____溶质的平衡分压,因此吸收操作线总在平衡线的_____。 答案与评分标准 大于上方(每个空1分,共2分) 题型填空难度中章节第七章第4节 页码下册p72 知识点重点分值 3 试题 当V,Y1,Y2及X2一定时,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吸收推动力____;此斜率又称为___。 答案与评分标准 增大增加液气比(每个空1分,共3分)

题型填空难度易章节第七章第4节 页码下册p78 知识点一般分值 3 试题 吸收因数S可表示为_____,它是_________与_______得比值。答案与评分标准 Mv/L 平衡线斜率m 操作线斜率L/V(每个空1分,共3分) 题型填空难度中章节第七章第4节 页码下册p72 知识点重点分值 2 试题 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少用量时,吸收过程的推动力为_____,则所需填料层高度将为___。 答案与评分标准 零无限高(每个空1分,共3分) 题型填空难度中章节第七章第3节 页码下册p64~65 知识点次重点分值 2 试题 双膜理论是将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__________。答案与评分标准 经由气、液两膜层的分子扩散过程(2分) 题型填空难度中章节第七章第3节 页码下册p67 知识点次重点分值 2 试题 吸收过程中,KY是以_____为推动力的总吸收系数,它的平位是_____。答案与评分标准 Y-Y* Kmol/(m2﹒s)(每个空1分,共2分) 题型填空难度中章节第七章第3节 页码下册p67 知识点次重点分值 2 试题 用水吸收氨-空气混合气体中的氨,它是属于_____控制的吸收过程,对于该过程来说,要提高吸收速率,则应该设法减小_____。 答案与评分标准 气膜气膜阻力(每个空1分,共2分) 题型填空难度中章节第七章第3节 页码下册p68 知识点次重点分值 2 试题 若总吸收系数和分吸收系数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KL=1/KL+H/KG,其中1/KL表示_____,当_____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答案与评分标准 液膜阻力H/KG(每个空1分,共2分)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讲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1)

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①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②消化腺有两种: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消化腺包括胃腺和肠腺。 (2)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①消化道能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②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这些酶能促进消化道中食物的消化。 【例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 A .口腔、食道、胃 B .消化道和肠腺 C .消化道和消化腺 D .口腔、胃、小肠 A ×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器官组成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所以,只有选项C 是正确的。 B × C √ D × 2.消化腺 (1)唾液腺。 唾液腺位于口腔周围,能分泌唾液,通过导管将唾液输入口腔内。 (2)胃腺。 胃腺是散布于胃壁上的微小腺体。其功能是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胃液过多,会出现返酸、胃痛等现象;胃液分泌过少,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现象。 (3)肝脏。 肝脏位于腹腔的上方偏右,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重约1.5千克。

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汁在胆囊中储存,胆囊收缩时,通过胆管把胆汁送入小肠。 (4)胰腺。 胰腺位于胃的下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经胰管注入小肠腔内。 (5)肠腺。 肠腺是散布于小肠壁上的微小腺体,能分泌肠液。在小肠内,肠液与胰液、胆汁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唾液中的水和黏液起润滑口腔的作用,有利用食物的吞咽和说话。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免疫作用。 【例2】下列哪一种消化液不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 A .胰液 B .胆汁 C .肠液 D .胃液 A × 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都通过导管注入小肠腔内,肠腺分泌的肠液也注入小肠腔内,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B × C × D √ 胃腺分泌的胃液在胃中发挥作用,不注入小肠腔内。 3.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含义。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2)消化的器官。 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胃、小肠等器官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所以,能消化食物的器官主要是口腔、胃和小肠。 【例3】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就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 A .蛋白质、水、无机盐 B .水、无机盐、维生素 C .蛋白质、水、无机盐 D .淀粉、水、脂肪 A ×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而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有机物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B √ C × D × 4.口腔的消化 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内开始的。口腔中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1)牙齿和舌的作用。 食物入口后,要经过牙齿的切断、撕裂和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这样有利于食物的下咽。 (2)唾液的主要作用。 唾液内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吃馒头等食物时,仔细咀嚼就会有甜味。所以淀粉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 【例4】下列物质在口腔中就能被分解的是(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淀粉 D .纤维素 A × 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而不能分解其他食物。所以,蛋白质、脂肪不能在口腔中被分解。 B × C √

高三《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选择题

高三《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选择题 南京市高三历史备课组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2.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寻找新的出路。”结合史实,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应放弃党的领导权B.应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不应该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D.应发动秋收起义 3.三湾改编在党建问题上的最大建树是 A.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放弃了党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的城市斗争 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正确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 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的依据是 A. 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 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不同阶段革命的性质不同 D. 社会性质的变化 5.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的史实 ①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④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6.某校学生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沿途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②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③巧渡金沙江的原址④遵义会议会址⑤陕北吴起镇革命纪念馆 A.②④①③⑤B.②⑤③④①C.②①⑤④③D.①④③②⑤ 7.下列关于1935年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C.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 8.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意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 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②成立民权保障同盟 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④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革命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政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B.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 C.土地革命运动高涨D.毛泽东在中共的核心地位确立 10.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的社会调查中,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班驳模糊,第一、第二字笔画残缺,第六个字已辨认不清:“丁十豪,分田□”。正当大伙为这些文字的含义与书写年代而争论不休时,有一个同学又发现墙缝中夹着的一张发黄的照片(右图),由此他们得到一致的结论是: A 红军斗争的见证 B 太平军的战斗檄文 C 北伐军留下的标语 D 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6--1O章)练习(精)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6--1O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家邹容的代表作是()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2.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人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提倡改良,实行君主立宪 B、提倡“自强”、”求富” C提倡民主和科学D、提倡革命,实现共和3.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中心有() ①上海②北京③东京④天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④ 4.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孙中山开始早期革命活动B、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5.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皇族内阁”,其内阁总理大臣是()A、载泽 B 奕勋C、奕诉 D、载洋 6.下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兴中全②华兴会③光复会④日知会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 7.武昌起义中,率领新军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的是() A蒋诩武、孙武 B 孙中山、黄兴C、吴永珊、龙鸣剑 D.熊秉坤、金兆龙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湖北军政府涣散软弱 C、袁世凯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以袁世觊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是()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从唐绍仅内阁组成 C、袁世凯当上皇帝 D、临时政府正式迁往北京 10、二次革命中,首先发动起义直布独立的省是() A、江西 B、安徽 C 广东D、云南 11、护国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名称是() A中国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中国同盟会 D.兴中会 12、袁世凯死后,控制云南、贵州一带的军阀是() A直系 B 皖系C、桂系 D.滇系 13、护法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张勋复辟 B 段棋瑞独裁 C、孙中山的倡导 D、西南军阀的支持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C、北京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民族工业 D、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企业

中国近代现代史(二)(附答案)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现代史(二)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纲领 2.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B.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3.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先进的革命理论D.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和土地纲领 4.孙中山称为“吾党辛亥革命军兴之始”的是() A.萍浏醴起义B.四川的保路同志会、同志军 C.兴中会发动的广州起义D.黄花岗起义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 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7.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 C.中国半封建社会的阻碍 D.人民群众尚未真正觉醒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其依据是 ①规定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规定了国民拥有的基本权利 ③规定了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④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完整版)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一、填空 1、钙的吸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并需要维生素D的存在。钙盐大多在可溶性状态,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它物质沉淀的情况下被吸收。 2、营养素的吸收方式有三种,主动转运方式需要载体蛋白质,是一个耗能过程,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单纯扩散方式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到低浓度区,吸收速度慢;易化扩散方式是在微绒毛的载体帮助下完成,速度加快,但不消耗能量。 3、多数矿物质结合在食品的有机成分上,例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Fe 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 5、各类食物的血糖指数一般是粗粮的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低于精制糖。 6、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7、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8、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9、小肠的构成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10、大豆及豆类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棉籽糖和水苏糖。 二、选择 1、胃酸由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鞣质酸 2、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 A.酸性 B.弱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3、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 A.消化食物 B.吸收营养素 C.吸收水分 D.消化食物残渣 4、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率依次为。 A. 96%,92%,98% B. 98%,95%,92% C. 98%,92%,95% D. 95%,98%,92% 5、消化道的特点有兴奋性、收缩。 A.低、快速 B.低、缓慢 C.高、快速 D.高、缓慢 6、淀粉的消化从开始。 A.胃 B.小肠 C.口腔 D.食管 7、纤维素是由β-葡萄糖通过连接组成的多糖。 A. α-1,6-糖苷键 B. β-1,6-糖苷键 C. α-1,4-糖苷键 D.β-1,4-糖苷键 8、钾离子的净吸收可能随同的吸收被动进行。 A.水 B.钠 C.氯 D.铁 9、是吸收各种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 A.大肠 B.胃 C.小肠 D.口腔 10、胰酶水解蛋白质所得的产物中仅为氨基酸,其余为寡肽。 A.2/3 B.1/3 C.1/4 D.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