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地图制图基础全攻略
地图制图知识-3

1 地理图的编制特点
(1)地理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
地理图的主要任务,是向用图者提供制图区域自然与社会人 文要素分布、类型、结构、密度对比关系的一般特征。
地理图从内容上已经过大量取舍,表现在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在 质量特征上具有高度概括性。
(2)地理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没有统一指定的编图规范与实施规则。可以针对地图的具体用 途,目的和服务对象,确定地图表现的内容和形式。
地图学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二、地图的地理要素 三、地图投影及应用 四、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五、地图的设计和编制
1
四、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1 经纬网分幅法(分幅、编号和应用 ) 2 坐标格网正方形(矩形)分幅法
2
1 经纬网分幅法
(1)国际1:100万地形图分幅:
国际1:100万地形图的标准分幅是经差6°、纬差 4°。由于在高纬度地区地图面积迅速缩小,所以规定 在纬度60°~76°之间双幅合并,即每幅图包括经差 12°、纬差4°;在纬度76°~88°之间由四幅合并, 即每幅图包括经差24°、纬差4°;在纬度88°以上单 独为一幅。
从地图投影,比例尺选择,内容选取,图例符号设计,色彩运 用,乃至图面配置设计风格等,均有很大的灵活性。
(3)地理图资料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
地理图的比例尺往往比较小,制图区域比较大,制图资料的种 类,精度和现势性都存在很大差别。
32
五、 地图的设计与编制
1 地理图的编制特点 2 地理图编制过程 3 地理图设计的主要内容 4 地理底图的编制 5 专题地图设计 6 数字地图的编辑与制印
•
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E—135°E)
和纬度范围(4°N—53°N),且处于纬度60°
以下,没有合幅。
地图学期末复习要点

1、地图的基本特征:(1)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地图能够储存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2)数学法则的结构(可测量性)〔解决地球球面与地图平面的矛盾):地图总是以缩小的图形反映远大于视野的地信息,它通常需要将地球曲面上的景物和事物转化为平面状态表示,并且要准确的反映它与实体在位置属性间的关系。
(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一览性):〔解决了广阔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地图幅片有限的矛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之为地图概括。
(4)符号系统的应用(直观性):〔解决了逐一描绘各个地物的困难〕地理信息的图形表达借助地图符号,它便于空间定位以显示各种现象及其属性的相互关联。
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应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实践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2)地图的传递功能(3)地图的模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4、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1:10万地面范围小,内容详细)、中比例尺(1:10万—1:100万)和小比例尺(1:100万地面范围大,内容简略)(2)按区域范围划分①星球图、地球图②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③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大区或省、市、县)地图④局部区域,如海湾图、流域图(3)按地图类型划分普通地图(地形图与地理图)、专题地图(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2维)、立体地图(3维)(5)按其他指标的分类⑴按用途: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如人口、各种资源及其评价)、教育与科学技术地图、文化地图⑵按语言种类:汉字地图、外文地图、各少数民族文字地图、盲文(可触摸)地图⑶按历史年代:古地图、历史地图、近代地图、现代地图⑷按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折叠、土地图集5、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骨架)、地理要素(图形要素)主体、图边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6、地图的用途: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活动*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千7、实测成图法(1)野外地形测图:它是应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直接在现场实测,获得测量数据,进行地形图绘制。
地图制图学知识点

第一章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构成要素:①图形要素②数学要素⑴地图投影⑵坐标系统⑶比例尺⑷控制点③辅助要素④技术要素3、地图的基本特征⑴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⑵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⑶地图具有特定完整的符号系统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4、地图的功能①信息载负与存储功能;②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③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④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
5、现代地图的作用①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②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③农业规划的重要基础;④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⑤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⑥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⑦国家疆域版图的主要形式。
6、现代地图的分类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包括地理图和地形图)、专题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形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7、现代地图学的定义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数据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8、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地图学由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第二章1、大地水准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2、旋转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赤道半径)、短轴b(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f大地球体:是由大地水准面包围而成的球状体。
3、我国测量制图相关的几个地球椭球体(1)我国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椭球体;1953年起改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1978年起我国采用IUGG/IAG-75椭球体(2)GPS卫星星历:WGS-84椭球体(3)目前在我国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中经常遇到的是1975和79年国际第三、四个推荐值4、确定参考椭球体,进而获得大地测量基准面和大地起算数据的工作称为参考椭球体定。
期末考试地理图表解读技巧

期末考试地理图表解读技巧地理学科在期末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地理图表的解读是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地理图表的准确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知识,提高我们在地理学科中的成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期末考试地理图表解读技巧,帮助大家高效地应对地理考试。
一、了解图表类型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地图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例如,折线图通常用于表达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柱状图用于对比不同地理现象的数量或指标,饼图用于表示不同地理要素的比例关系,地图则可以用于展示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
了解不同类型图表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准确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二、注意图表标题和坐标轴标签图表标题和坐标轴标签通常提供了图表信息的基本概括。
在解读地理图表时,我们应该仔细阅读图表的标题和坐标轴标签,了解图表所要表达的内容。
图表标题通常会描述图表的主题或目的,而坐标轴标签则为我们提供了图表中各个变量的具体含义。
通过对图表标题和坐标轴标签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图表中的主要信息,为后续的解读打下基础。
三、观察图表的整体趋势观察图表的整体趋势是解读地理图表的重要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表的形状、走势和趋势来了解地理现象的演变和规律。
例如,在折线图中,我们可以关注线条的走势,判断是否存在上升、下降、波动等趋势。
在柱状图中,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柱子的高度,找出高低差异。
通过观察图表的整体趋势,我们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大致的解读和分析。
四、寻找数据的关联和差异在地理图表中,不同数据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和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关联和差异来深入解读地理现象。
关联分析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或者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实现。
而差异分析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数量或指标来实现。
寻找数据的关联和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地理现象,并且为我们的解读提供更多的支持。
基础地图知识点总结大全

基础地图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图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地图的类型、投影、比例尺、图例、坐标系统、地图制图技术等。
一、地图的类型按照地图所显示的内容和用途,地图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地图类型包括:1.地形图:用等高线、颜色或者立体图来显示地表地貌和地势的特征,以及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的分布和特征。
2.地质图:用颜色或者图形显示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岩层、矿物资源分布等信息。
3.气候图:用等温线、降雨分布图等形式显示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分布规律。
4.经济地图:显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等信息。
5.政治地图:显示不同国家、行政区划的分布、边界、首都、主要城市等信息。
6.交通地图:显示道路、铁路、航线、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分布和网络。
7.地形图:用图形或者颜色显示地表地貌和地势的不同特征。
8.专题地图:根据特定的主题和目的,选择特定的地理要素进行展示,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等。
二、地图的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而地图是在平面上展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形,因此需要进行投影。
地图投影是地图制图的基本技术,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对地图的真实性、面积和角度进行保持,不可能兼顾全面。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1.等角正轴投影:保证纬线和经线的角度在地图上显示为相等的投影方式,如麦卡托投影。
2.等面积投影:保证地球上任意区域的面积在地图上的显示面积相等的投影方式,如兰伯特投影。
3.等距投影:保证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的显示为真实距离的投影方式,如墨卡托投影。
4.方位投影:保证一个特定点的真实方位在地图上的方位也是相同的投影方式,如极射投影。
5.复合投影:结合上述各种投影方式的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特定地理区域的需要。
三、地图的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地球上距离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分数或者比值来表示。
比例尺可以是数字比例尺,也可以是图形比例尺。
1.数字比例尺:用数值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球上距离的比例关系,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毫米表示实际地球上的10000毫米,10000米,或者10公里。
七年级地理简便地图绘制方法归类及要点

七年级地理简便地图绘制方法归类及要点地理地图是研究地理学中常见的工具之一,通过绘制地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简便地图绘制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归类七年级地理简便地图绘制方法,并总结要点如下:1. 普通线图普通线图是最常用的地图类型之一。
在绘制普通线图时,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确定地图的比例尺,即地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多少;- 标记地图上的重要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使用不同的线型和颜色区分不同的地理特征;- 添加适当的图例,以帮助读者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含义。
2. 分级符号图分级符号图是通过使用符号的大小或颜色来表示统计数据的地图类型。
在绘制分级符号图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确定符号的大小或颜色与数据的比例关系;- 根据数据的不同范围选择合适的符号大小或颜色;- 使用清晰的图例解释符号的含义。
3. 等值线图等值线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地图类型。
在绘制等值线图时,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根据实际地势情况确定等高线的间距;- 使用曲线连接等高线,准确地表示地势的变化;- 使用适当的颜色或阴影填充地图,以更直观地显示地势特征。
4. 气候图气候图是用来表示地理区域气候特征的地图类型。
在绘制气候图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根据气候数据选择合适的图示方式,如柱状图、扇形图等;- 使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案表示不同的气候类型;- 添加图例,以解释图示方式和颜色的含义。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简便地图绘制方法的归类及要点。
在绘制地理地图时,学生们应该根据具体的任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绘图方法,并注意符号的准确使用和图例的添加,以便他人能够准确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地图制图知识-1

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围、 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它保证地图的精确性,作为在 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据,在大范围内保证 多幅图的拼接使用。数学要素,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 的内容。 (2)地理要素
• 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可以是传统概 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 可视化的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 触觉地图。
6
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 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 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 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 展变化。
专题图类别
1)按专题内容分类 2)按专题现象概括程度分类:解析图、 组合图和综合图。 3) 专题地图的应用
38
• a 分析图(解析图)
分析图(解析图)
对单一现 象的内容 通常不做 简化或很 少简化。 因此,从 资料的获 取、处理 到图形表 示都比较 直观、单 一。
39
b 组合图(多部门图)
在同一幅地图上表示一种或几种现象的多 方面特征。这些现象及其特征必须有内在联系, 但又有各自的数量指标、概括程度及表示方法。
专题地图上的现象可以是单一要素,也可以 是多要素或综合要素。
其分布特点往往用目视分析方法就可概括的 了解。对地图进行分析的结果,可以查明各种 现象的分布特征与界线,了解区域的特点和结 构等。
45
专题现象的分布规律
46
b. 研究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
运用地图进行专题现象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研究, 是地图应用的优势所在。 •同一图幅内,相 关要素分析;不同 图幅间,要素对照 分析。
地图制图期末总结报告

地图制图期末总结报告一、引言地图制图是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地理空间信息以图像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地理关系及其分布特征。
本次地图制图期末总结报告将对我在这学期地图制图课程中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二、学习内容总结1.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发现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地图制图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使用了以下方法和技巧:(1)系统学习:课前预习、后复习,保证学习内容有系统性,提高学习效果。
(2)重点突出:对于重要概念和关键内容,我通过重点标注、整理笔记等方式进行归纳和强化记忆。
(3)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理解,并掌握地图制图的实践操作技能。
2.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在地图制图方面,我通过学习了解了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特别是在熟悉ArcGIS软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地图数据处理、地图图层创建和编辑、符号设置、地图出图等操作,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技能进行地图制作。
同时,我还了解了地图要素、地图投影、图像解译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我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地图提供了基础,并使我能够更好地进行地图制作和分析。
3.实践项目在本学期的地图制图课程中,我完成了两个实践项目,分别是基于ArcGIS的地理位置查询系统和农田土壤pH值分布图的制作。
在地理位置查询系统的制作中,我首先收集了相关的地理数据,包括城市边界、地铁线路等。
然后,通过ArcGIS的地理处理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最终通过制作查询地点附件设施、位置信息等功能,完成了一个简易的地理位置查询系统。
在农田土壤pH值分布图的制作中,我首先收集了农田土壤pH值的调查数据。
然后,通过ArcGIS的空间插值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得到了农田土壤pH值的分布图。
最后,我根据制图要求,设置了符号和色带,完成了这幅土壤pH值分布图的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制图基础1.地图的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2.地图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3.地图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4.地图分类:(1)按尺度: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1:100万以下)。
(2)按区域范围①星球图,地球图②世界图,大洲图等③国家图,次级行政区图等④局部区域图: 海域图,区域图(3)按地图图型划分:普通地图(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按内容的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我国八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1千)。
专题地图5.地图成图法: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6.地球椭球体(旋转椭球体):将大地体绕短轴飞速旋转,形成的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表征地球椭球体参数:椭球的长半轴a;椭球的短半轴b;椭球的扁率(a-b)/a7.我大地坐标系统(参考椭球体参数):1954北京坐标系(1940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参数)、1980西安坐标系(1975IUGG椭球体参数)、全球定位系统(WGS-84椭球体参数)8.地理坐标: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经纬度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面任意点位置可用大地经度λ,大地纬度φ,大地高H)、地心经纬度9.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喝高程控制网组成10.地图投影变形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面积变形变形特征:长度比,面积比11.地图投影分类:(1)按构成方法: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又可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几何位置分为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②非几何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12.按变形性质: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13.墨卡托投影属于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经线和纬线是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直线,经线间隔相等,纬线间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扩大(如图)。
图上无角度变形,但面积变形较大。
14.高斯-克吕格投影特点:“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中央经线和赤道为垂直相交的直线,经线为凹向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纬线为凸向对称于赤道的曲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
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长度比等于1,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长度变形为正;距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但最大长度、面积变形分别仅为+0.14%和+0.27%(6°带),变形极小投影到椭圆柱面条件:(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2)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15.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投影)“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条件:(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2)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3)中央经线投影后长度比为0.9996(64页有个选择)16.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分为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复式比例尺)17.说明长度变形、角度变形与面积变形的关系:长度变形是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的基础,等积投影上不能保持角度特性,等角投影上不能保持等积特性,等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的变形的形状变形较大18.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的量表:根据被处理数据的属性,量表法可分为:定名、顺序、间距、比率四种(量表等级和功能越来越高)1.影像地图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和主题、比例尺、地理区域特征、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2.概括手段,分类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
3.手工概括的选取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如资格法,区域指标法、图解计算法、开方根规律法和等比数列法等4.选取方法:资格法(按空间数据的数量、质量等级高低排序作为选取资格的选取方法);定额法(按新编地图上单位面积选取对象的个数和密度确定的)区域指标法确定选取指标的数量分析法:(1).图解计算法(130页会算)(2)开方根规律法(131页会算)(3).等比数列法(134页会算).5.简化: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包括质量特征的简化、数量特征的简化、图形特征存转折点,保持形状相似性;3.保持不同弯曲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关系;;4.保持线状和的简化(基本要求:1.能反映曲线弯曲特征的点才是特征转折点,是构成图形的基础;2.保面状的基本特征;5.保持弯曲和特征转折点的相对精确性)、地面内部结构的简化6.简化的方法有合并与分割--夸张,--符号化7.空间维度包括:0维、1维、2维、2.5维、3维8.地理现象基本空间特征:点状分布、线状分布、面状分布、体状分布9.基本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颜色(色相、亮度、彩度);从属视觉的变量为网纹的排列(又有不同方式、顺序、方向、间隔)、网纹的纹理、网纹的方向。
10.色彩的三属性(色彩三要素):色相、亮度、彩度;彩虹基本色: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三原色:红绿蓝;色料三原色:黄品青;11.数字图像和图形处理软件常用的色彩模型:RGB模型、HBS模型(以色相、彩度或饱和度、亮度三原色来表述颜色)、CMYK模型(青品黄黑用于印刷或打印的基本色)12.地图用色定量特征:增强地图的表现力、表达要素的定性特征、表达要素的定量特征13.地图注记可分为地名注记和图幅注记,说明注记14.地图符号模型的五个基本表达形态:点、线、面、体、动态。
15.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的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
16.定位符号法表示定量数据:比率符号又分为绝对比率符号和条件比率符号两类,及连续比率(使地图中每一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实际数值按比率一一对应)和分级比率(将地图按一定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分别概括为具有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的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等级符号表示)两种方式17动线符号法:以线状符号的定位和指向表示事物变动的路径和方向,以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
18线状符号的定量表示:以线状表示的制图对象,其属性特征中符合顺序量表、间隔/比率量表的数据,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尺寸变量(宽度)和颜色变量中的亮度与彩度分量表示19.动线符号法线性的走向关系动态特征的表达:反应移动的起始点;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流量;流速;性状指标;相互联系。
20.面状地理现象空间分布三种基本形态:全域连续分布、局域成片分布和离散分布21.质底法:以线划表示分类界限,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图斑的符号配置方法22.面状地理数据定性表示图形分为类型图、区划图、范围图23. .面状地理数据定量表示(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点值法、分区统计图法、定位图表法(二)以面状及体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数据的分级(应用分级方式制图,对定量的数据的分级处理是其关键步骤。
分级处理过程: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分级数目和分级界限。
其中分级界限和数目的确定是其核心内容)(1)确定分级数和分级界限的原则(2)设计出多种分级方法(1.等差分级和算术分级法;2.等比分级法;3.标准差分级法;4.分位数分级法;5.裂点法;6.外因分级)24.等值线的特征:(1)等值线图形是对制图现象空间形态较好的几何模拟;(2)等值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同一条等值线想数值处处相同;(3)通常,等值线不相交,但在特殊情况下(垂直悬崖),可能会重叠;(4)数值间隔相同,等值线越密,空间的垂直变化就越大,其几何形态上的陡坡就越陡;相反,等值线越稀,空间的垂直变化就越小,其几何形态上的陡坡就越缓。
25.首曲线(基本等高线)在国家基本比例尺中,按规定的各种比例尺图幅的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
间曲线(在局部位置加绘半距等高线)助曲线(1/4等高线)1.普通地图时表示地球表面的水系,地势、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2.国家基本地形图特点:(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3)国家基本地形图依据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测量和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图式》完成3.我国大中比例尺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并采用分带投影方式,分带依据是根据高斯-克吕格投影长度形变情况分析。
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经差6度带投影,而1:1万及更大比例尺采用经差3度带投影4地形图重要组成部分:辅助要素(具体包括:说明性内容、工具性内容),数学基础,地理要素5.专题地图:自然地图(地质图,地图物理图,地势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社会经济地图(政区图,人口地图,经济地图,城市地图,社会事业地图,历史地图,)、环境地图(环境背景地图,环境污染地图,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图,环境医学地图)、及其他专题地图(解析图,组合图,合成图)6.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分幅:经差6°纬差4°由经度180°开始按经差6°自西向东将全球分成60纵行,用1.2……60表示。
由赤道开始,按纬差4°将南北半球各分成22横列,依次用字母A.B……V表示。
编号:每幅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是由列号和行号所组成,列号在前,行号在后,中间连一短线,如北京所在图幅,J-50 (北京116°05′15″E 39°50′10″N )8.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1)、1:50万:按经差3°纬差2°分幅。
每幅1:100万图含4幅1:50万图。
代码为A,B,C,D 例J-50-A(2)、1:25万:按经差1°30′纬差1°分幅,1:100万一幅地形图含16幅1:25万地形图。
代码为a,b,c,d 。
编号:在1:5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该代码例如:J-50-A-b(3)、1:10万:按经差30′纬差20′分幅,每幅1:100万图含144幅1:10万图代码为1、2...144,编号是在1:100万的编号后加上自然序数代码:例J-50-59.1:5万、1:2.5万、1:1万;分幅编号(1)1:5万:分幅按经差15′纬差10′分幅,每幅1:10万图含4幅1:5万地形图编号是在1:10万图编号后加上自己的序号A、B、C、D 例J-50-5-B(2)1:2.5万:按经差7′30″,纬差5′分幅,每幅1:5万图含4幅1:2.5万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