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马哲对
于广大中国学子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马哲期
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哲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马哲概述
1. 马哲的起源和发展:简要介绍马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 马哲的基本原理:阐述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实践论等。

第二部分:马哲研究重点
1. 马哲的社会主义本质:深入解析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和特点,介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2. 马哲对共产主义的构想:介绍共产主义的概念、特点以及实
现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3. 马哲的人民群众观:阐述人民群众在马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马哲的实践论:详细阐述实践在马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5. 马哲的科学社会主义: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第三部分:马哲研究方法
1. 马哲的辩证法:详细介绍马哲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包括矛
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

2. 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包括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 马哲的实证研究:分析实证研究在马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介绍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第四部分:马哲的当代价值
1. 马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马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复习资料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起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有黑格尔、费尔巴哈。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以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第一章1。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

针对此,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一性,事实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相反.(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针对此,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则相反。

2.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人和历史、人和自然、人和人本身的总体理解和把握。

2.哲学的基本问题(描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贯穿于全部哲学问题之中并统帅和制约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也是各种哲学学派、思潮争论的根本问题。

①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是第一性、谁产生谁的问题。

这是哲学中的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通常被称作“本体论”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关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用哲学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哲学中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通常被称作“认识论”问题。

在哲学基本问题中,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回答本体论问题才能回答认识论问题。

3.哲学基本派别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万物生于水,五行说等)特征: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

缺陷: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古代唯物主义具有明显的“猜测”性质。

②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人是机器)以近代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确认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原则。

局限:一是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过程最终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三是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即自然观的唯物主义而历史观的唯心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④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把个人的感觉、心灵、意识、观念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1.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什么?什么是“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它就是人的“物质属性”、“精神属性”、“意识属性”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

“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形成人类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体现在人的物质属性、精神属性和意识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2.世间是否有真理?何为真理?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或可谓之“人的真理”。

抛开人,客观事物尤其自身的存在和规律,这可称之为“客观的真理”,即“绝对的真理”。

“绝对的真理”若不为人所知,则对生而为人的我们而言毫无意义。

但是,人的认识基于其本身的局限性,总有局限,而无法完全认识客观事物。

所以,对我们“人”而言,只有“相对真理”。

——基于哲学的思考。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66-67)答: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3.房价过高是否违背价值规律?从目前形势来看下跌是不可能的,如果需求不能平抑等政策过去了,还是报复性上涨,地产商为什么敢捂盘惜售?说到底还是奇货可居,东西太少了,买的人太多。

超市里买苹果的他们敢捂盘惜售吗?别人家也卖苹果,而且过期苹果会烂掉,而房子不会。

现在买的人这么多,卖的数量这么少。

凭什么这么便宜卖给你?价值规律在这里呢。

如果国家一味的打压房价对地产商也是不公平的,黄金除了首饰用途之外没有什么实用的工业,日常生活用途,但是为什么这么贵,还不是稀有程度使然...如果房屋供应量不提升,需求不降,而房价不上涨。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复习题

1、P2.马克思主义基本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1、P5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P9 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方法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就是世界观。

4、P23可知论荀子说;“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6、☆半截子唯物主义: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上选择了唯心主义。

代表:费尔巴哈7、P23列宁的物质概念(列宁对物质的概念的界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与意识关系所作的界定:物质不依赖于人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思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8、P2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具有绝对性,静止具有相对性。

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间的一维性(时间只有一个方向,矢量)10、P26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11、P26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具有①目的性和计划性②创造性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2、P3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根本):矛盾具有a.同一性和斗争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①量变质变规律: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②☆否定之否定规律。

13、P3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形而上学的观点14、P62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15、P67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方面: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第一章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哲学的含义: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主要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事物和问题须“怎么办”这个问题,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问题。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和宗教的区别就在于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是说“理论化、系统化”这一点,可以把哲学和宗教区别开来。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1)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本体论2.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

——认识论3.思维怎样反映存在的问题。

——方法论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形态:凡认为万物的最大共相和本质是精神的哲学家及其哲学理论都叫唯心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形态凡认为万物的最大共相和本质是物质的哲学家及其哲学理论都叫唯物主义哲学。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万物的本源看作是某种物质具体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把构成事物的最小单位原子(或分子)等同于物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从包括“黑马”在内的世界万物中抽象出来最大共性的本质视为物质,即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形而上学:一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

二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思维方式,即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客观唯心主义(万物共相、本质是“客观精神”)主观唯心主义(万物共相、本质是“主观精神”或万 物共相、本质为人心所造) 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谈话论辩、在辩论中揭露对话议论中的矛盾并通过克服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

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二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三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四是指导人们实际生活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

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辨析题。

1、哲学等于世界观。

(P9)2、唯物主义就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唯心主义就是重人轻物的理想主义。

(P9)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个独立的哲学派别。

(P9)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P10)5、哲学具有民族性,所以,不同民族的哲学是绝对排斥的。

(P10)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人类”的哲学。

(P10)四、简答题。

1、简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P11)2、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P11)3、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二个方面及其关系。

(P12)4、简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P12)5、怎样理解哲学的阶级性?(P12)6、简述哲学与文化的关系。

(P13)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P13)8、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特点?(P13)9、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P14)10、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P14)1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5)12、简要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P15)1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P15)五、论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意义?(P16)2、当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哪两种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如何正确对待它?(P17)3、试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

(P17)4、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P18)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三、辨析题。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P35)2、人类世界就是人类社会。

(P35)3、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P35)4、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因此有了人脑就会自动产生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哲学及其历史演变
1、哲学及其特点: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哲学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总体性;哲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4页)
3、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两方
面内容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9-11)
4、哲学的党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它们的区分标
准是什么?唯物主义有哪几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12-13)
5、什么是经验论和唯理论?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6-17)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有哪些?(27)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第三节的内容。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答题思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与旧唯物主义哲学一样承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但是他指出旧唯物主义哲学“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而“没有”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与唯心主义哲学一样承认人的能动方面,但是他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方面,它与旧唯物主义哲学一样,也不知道现实的实践活动本身。

马克思在批判旧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动了一场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在马克思看来,实践首先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要互换其活动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的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的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形式存在,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实践犹如一个转换器,通过实践,社会的人在自然中贯注了自己的目的,使之成为社会的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为社会中的一个恒定的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的社会。

换言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然与社会“一体化”,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即感性世界。

人类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根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一门历史科学,它既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

因为,现实的人类历史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而理解辩证唯物的历史的关键是人类实践。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以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40-41)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9-40)
第三章物质与世界
1、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的惟一特性。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时间、空间及其特点。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当代意义。

(简答)
4、如何理解“外部自然的优先地位”?(61-62)
5、自然的人化和“人化自然”。

(62)
6、生产方式及其对历史的决定作用。

(67)
7、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70-71)
8、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意义。

(72-73)
第四章实践与世界
1、什么是实践?如何理解实践的科学内涵?(81)
2、如何理解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第七节)
第五章社会与实践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分两个方面讲:一是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真正发源地;二是实践构成了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什么是社会经济结构。

3、生产力及其构成。

4、生产关系及其静态构成。

5、什么是社会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
6、社会政治结构的特征。

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

7、什么是国家?
8、什么是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结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9、社会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

第六章个人与社会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人的类本质是劳动?
4、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本质是劳动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联系与发展
1、什么是联系?
2、发展、新事物、旧事物。

3、什么是规律?
4、如何理解辩证决定论?
5、必然性、偶然性及其相互关系。

6、质、量、度。

7、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指导意义。

8、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辩证否定观及其指导意义。

第八章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1、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如何理解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时势造英雄)
第九章认识发生的过程及其规律
1、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3、如何看待“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4、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5、如何实现感性认为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6、为什么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更为重要?
第十一章真理与价值
1、真理及其客观性。

2、如何看待实用主义真理观。

3、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绝对性、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
义的意义。

4、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5、什么是价值?如何理解价值的客观性和主体性?
第十二章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1、如何理解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2、必然王国、自由王国。

3、简述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