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信度

合集下载

社会调查研究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作业辅导参考答案自测题导论一、填空题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

2.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等诸多方面对的影响。

3.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包括和两部分内容。

狭义的文化专指后者。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

4. 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有个人、初级社会群体、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等。

5. 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

6.直到奴隶社会的科学中心转移到之后,才逐渐产生了以为目的的经验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7.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8.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各个阶级、各个派别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学科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倾向日趋明显,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向进步。

二、选择题(包括单项与多项选择)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A. 专门性B. 系统性C. 客观性D. 针对性E. 实证性F. 相关性2.社会的基本要素是()。

A.地理环境B. 自然环境C. 人口D.个人E.阶层F. 文化3.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

A.中国人B.古印度人C.古希腊人D.古罗马人4.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

A.美国B.苏联C.德国 E.英国5.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

A.家庭B. 政府C.政党D.村落 E. 非正式组织F. 军队6.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

信度和效度的类型-社会统计学

信度和效度的类型-社会统计学

信度和效度的类型社会统计学一、信度1.信度的定义信度也叫测试的可靠性,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

信度是用来检验人员测评与选拔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测评与选拔指标体系的制定,到测评与选拔的整个实施过程,始终都要考虑可靠性,即测评与选拔的信度问题。

【概念剖析】信度即多次测量的一致性。

2.信度的分类按照衡量测评信度的方法的不同,信度可分为再测信度、副本信度、内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等。

①再测信度。

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套试卷在两个不同时间来测试同一批被测者,这样便获得两组分数,然后计算出两组分数的相关系数。

当然,在两次测试中,第二次的测试成绩理应比第一次的高,因为被测者在第二次测试时已经有了进步而且临场经验也更丰富了。

但是若该试题是比较可靠的,每个被测者在两次测试中的排名次序应该是基本不变的。

②副本信度。

副本信度是指对同一被测者先后进行两次内容相当的测试,然后计算出这两次测试结果间的相关程度(减少了再测信度中前一次对后一次测试的影响,但两次测试间的相互作用依然存在)。

③内在一致性信度。

内在一致性信度是指所测素质相同的各测评项目分数间的一致性程度。

若被测者在第一个项目中的分数高于他人,在第二个项目中的分数还高于他人,在第三个项目中的分数仍高于他人……且这些测评项目所测评的是同一素质,那么可以认为测评的结果较可靠。

内在一致性信度是通过分析同一测评中各测评项目之间的一致性来分析测评信度,它实质上是一种跨测评项目的一致性。

再测信度与副本信度都需要组织两次测评,而内在一致性信度只需进行一次测评,增加了人员测评的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实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④评分者信度。

评分者信度是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组被测样组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评分者及其测评的差异越小,测评与选拔的结果就越可靠。

知识水平、对测评标准的把握、因心理效应而产生的各种心理误差等,都会使不同的评分者对同一被测者的评分产生差异,评分者信度就是用来分析这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实质上是一种跨评分者的一致性。

4 信度

4   信度
信 度
LOGO
一、信度的概念 二、信度的统计方法 三、影响信度的因素
一、信度的概念
信度(reliability)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 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心理特质, 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 量的可靠性。 例如:比较钢尺与具有弹性的皮尺测量长度的信度。
其计算公式为:
W=
式中,W为肯德尔和谐系数;K为评价者的人数;N为被评价
的试卷(或作品)个数;S为每一个评价对象的K个等级之和
的离均差平方和,即S= ,Ri为第
i个被评价对象的K个等级之和。严格地讲,W值是否达到显
著性水平,需要做统计假设检验。
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
一般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的信度系数都在0.90以上。人 格测验、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测验的信度一般都在0.800.85。 一般原则是: ☆当rXX<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 而且也不能做团体比较; ☆当0.70≤rXX<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 ☆当rXX≥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行为。 另一原则是:新编的测验信度应高于原有的同类测验或相似 测验。
(二)复本信度
1、定义 复本信度,又称等值系数,指的是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 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 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实施复本测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同一个时间连续 施测,另一种是间隔一段时间后施测。前者主要可以反映出 测验内容造成的误差的多少,也就是说可以反映出两个测验 是否是真正的平行测验,所以这种复本信度称作等值性系数。 而后者所得到的复本信度,不仅反映出测验内容的抽样误差, 而且也反映了被试本身状况的改变,这种同时兼顾试题抽样 与时间影响的信度,称作等值稳定性系数。

4. 信度

4. 信度
在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验分数的真变异 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
rxx=ST2 / Sx2 式中,rxx代表测量的信度,ST2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 Sx2
代表是实得分数的变异数,即总变异数。
该定义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信度指的是一组测验分数或一列测量的 特性,而不是个人分数的特性;
2. 假设用A、B两型创造力复本测验对初中一年 级10个学生施测。结果如表所示,X1 ,X2 分别代表A、 B两型测验。求该测验的复本信度。

被试
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X1 20 19 19 18 17 16 14 13 12 10 X2 20 20 18 16 15 17 12 11 13 9
(一)定义与计算
1.定义 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受试者,前后施测两次, 再根据受试者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重 测信度。
即 测验 时距(几分-几年) 再测验
此种信度能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测 验分数的稳定程度,故又称稳定性系数。
2.计算方法
计算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的变式: ∑ X1X2- ∑X1 ∑X2 /N
2. 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要适当,若太短,由于测 验太相似被试可能厌倦,若太长可能又会因新的学习 而产生干扰。
(五)使用复本信度的局限
1. 只能减少但不能完全消除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2. 由于第二个测验只改变了题目的具体内容, 已经掌握的解题原则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同类问题。 3. 对许多测验来说,建立复本是十分困难的。
rxx NS1S2
式中X1、X2为同一被试的两个分数,S1 、S2为 两次测验的标准差,N为被试人数。
(二)误差来源
1. 测验本身:测验所测的特性本身就不稳定,例 如情绪。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一、定义1、测量:从广义上讲,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教育测量: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3、教育评价: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就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4、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和稳定性程度,指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物质对象所得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

5、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指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6、复本信度:又称为平行测验,指在试题格式、难度、指导语说明、施测要求等方面都相当,并且都用来测量相同潜在特质或属性,但试题又是不相同的测验。

7、等值性系数:在同一时间连续施测,反映测验内容造成的误差是多少8、同质性信度:又称为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9、评分者信度: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10、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

11、内容效度:又称合理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测验题目样本对于应测内容与行为领域的代表性程度。

12、难度:被试完成题目或项目任务时遇到的困难程度13、区分度:是指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区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14、领域参照测验: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题目汇编或内容领域规范汇编基础上用以检查被试的素质及发展水平的测验。

15、目标参照测验:是由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所构成的测验。

16、掌握测验:是建立一组教学和行为目标上的测验,主要用于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某组给定的教育目标。

17、正确百分数:是以学生在标准参照测验中答对题目的比例来解释测验分数或描述学生取得成就的方法。

18、常模:指一个有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19、参照测验的常模: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的测验20、参照测验的“常模”,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的测验,称为常模参照测验21、参照测验的“标准”,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的测验,称为标准参照测验22、标准分数: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单位的一种量表分数,它将原始分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23、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重组联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24、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

4_reliability

4_reliability

odd even items
– Large but inconsistent practice
effects (ability tests) – Unstable (mood)
• WAIS-III most scales test-retest / split-half
• Drawback: lack of precision item selection
4
5 6 7 8 9 10
53
44 26 32 28 38 39
6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9
46 28 34 25 34 36
r = 0.931
40
60
Reliability as Internal Consistency (内部一致性系数)
• Split-Half Reliability(分半信度) • Coefficient Alpha(α系数)
人格问卷的折半情况 研究对象
1 2
总分
55 49
奇数项得分
28 26
偶数项得分
27 23
3
4 5
76
37 44
34
18 23
42
19 21
6
7 8
50
57 62
30
30 33
20
27 29
9
10
48
66
23
28
25
38
Coefficient Alpha
(α系数,Cronbach, 1951)
• Measurement Error and Reliability
Theory of True and Error Scores

信度和效度的分类

信度和效度的分类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研究工具和研究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

它们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信度分类:
- 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测量工具在同一时间或同一研究对象上的一致性。

常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包括 Cronbach's alpha 系数、Kuder-Richardson 公式等。

- 重测信度: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研究对象上对同一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常用的重测信度指标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组内相关系数等。

- 复本信度:指使用两个或多个等价的测量工具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时,结果的一致性。

常用的复本信度指标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组内相关系数等。

2. 效度分类:
- 内容效度:指测量工具是否涵盖了所要测量的内容领域。

内容效度通常通过专家评估、文献回顾等方法进行评估。

- 效标关联效度:指测量工具与已知的有效标准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效标关联效度指标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决定系数等。

- 构念效度:指测量工具是否真正测量了所要研究的概念或构念。

构念效度通常通过因素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信度和效度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实际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并进行相应的评估和验证。

4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精讲通关荀祖胜第三节测验的信度

4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学知识精讲通关荀祖胜第三节测验的信度

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三节测验的信度第一单元信度的概念一、信度的定义信度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

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信度的另一指标。

公式:SE=SX√1-RxxSE为测量的标准误,SX是所得分数的标准差,Rxx为测验的信度系数。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有互为消长的关系: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信度越低,标准误越大。

第二单元信度评估的方法对信度评估的方法是没有通用法则的,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

一、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

大多数人的心理特征如智力、性格、兴趣等,具有相对稳定性,间隔一段时间不会有很大变化。

用重测法估计信度的优点在于能提供有关测验是否随时间而变异的资料。

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特点而异,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二、复本信度(等值性系数)是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被试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复本信度的高低。

复本信度反映的是测验在内容上得分的等值性。

复本信度也要考虑两个复本实施的时间间隔:则称重测复本信度或稳定与等值系数。

复本信度的局限性:1、如果测量的行为易受练习的影响,则复本信度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影响;2、由于第二个测验只改变了题目的内容,已经掌握的解题原则,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同类问题;3、对于许多测验来说,,建立复本是十分困难的。

三、内部一致性信度。

(一)分半信度分半信度指采用分半法估计所得的信度系数。

通常是在测验实施后将测验按传奇、偶数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被试的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

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两半测验内容取样的一致程度。

斯皮而曼-布朗公式:(二)、同质性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kk=[K/(K-1)][( Sx2-Kpiqi)/ Sx2] 式中,pi为题目的平均通过率,qi=1-pi 。 K-R21公式计算较为简单,但求得的信度系数有低估 的倾向,当题目难度相差大时偏差更大。公式K-R20和KR21只适用于0,1记分的测验。
2.克伦巴赫α系数
适用于非0,1记分的一种内在一致性系数。其公式 如下:
信度是一个理论上构想的概念,在实际应 用时,通常以同一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 关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因为测验分数的 误差来源不同,估计信度的方法也不同,故 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 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下面介绍五种估计信 度的方法。
continue
一、重测信度
(一)定义与计算 (二)误差来源 (三)计算重测信度的几个假设 (四)使用重测信度的优缺点 (五)注意事项
在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验分数的真变异 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
rxx=ST2 / Sx2 式中,rxx代表测量的信度,ST2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 Sx2
代表是实得分数的变异数,即总变异数。
该定义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信度指的是一组测验分数或一列测量的 特性,而不是个人分数的特性;
(二)误差来源
1. 测验两种形式是否等值: (1)测题取样是否匹配; (2)格式是否相同; (3)内容、题数、难度、平均数、标准差是否一致。 2. 被试方面情绪波动、动机变化等。 3. 测验情境的变化,偶发因素的干扰。
(三)等值测验应符合的条件
等值测验可避免重测法的缺点,但所使用的必须是真 正的复本。复本应符合以下条件:
三、分半信度
(一)定义和计算
在测验无复本且只能施测一次的情况下,通常用 分半法估计信度,即将测题分成对等的两半,根据各 人在这两半测验的分数,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计算 其相关系数,作为信度指标。
分半信度考察的是两半题目之间的一致性,故这 种信度系数也称内部一致性系数。计算分半信度仍然 可用积差相关方法。
时间取样 内容取样 时间与内容取样 内容取样 内容的异质性 评分者间的差异
随堂练习
1. 假设有一份主观幸福感调查表,先后两次施测 于10名学生,时间间隔为半年,结果如表所示,求该 测验的重测信度。

被试
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X1 16 15 13 13 11 10 10 9 8 7 X2 16 16 14 12 11 9 11 8 6 7
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 致性达到0.90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当多个评分者评多个对象,并以等级法记分时,可 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系数)作为评分者信度的估计:
W=[∑Ri2-(∑Ri)2/N]/[(1/12)K2(N3-N)] 其中,K是评分者人数,N是被评的对象数,Ri是 每一个对象被评等级的总和。
重测信度高,说明分数受被试状况和测验情境变化 影响小。这里题目取样并不影响重测信度。
(三)计算重测信度的几个假设
1.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 稳定的; 2.遗忘与练习的效果相同; 3.两次施测期间被试的学习效果没有差别。
(四)使用重测信度的优缺点
优点: 能提供有关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异的资料,
可作为预测受测者将来行为的依据。 缺点:
(二)分半的方法
要计算分半信度,首先是如何将测验分半,以便 得到最接近的可比较的两半。通常采用奇偶分半法。 使用此方法应注意: 1.一组解决同一问题或互相有牵连的题目应尽量安 排在同一半内。 2.当试卷中有任选题时不宜使用分半法,速度测验 也不宜用。
(三)校正公式
分半法求得的相关仅是半个测验分数相关,应使 用“斯皮尔 曼—布朗”公式加以校正,藉以估计整个测验的信度。 1.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2. 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要适当,若太短,由于测 验太相似被试可能厌倦,若太长可能又会因新的学习 而产生干扰。
(五)使用复本信度的局限
1. 只能减少但不能完全消除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2. 由于第二个测验只改变了题目的具体内容, 已经掌握的解题原则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同类问题。 3. 对许多测验来说,建立复本是十分困难的。
信度的理论 信度的估计方法 影响信度的因素 测量的标准误差
真分数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 误差分数的平均数是零(由于测量误差
具有随机性); ➢ 误差分数与真分数相互独立,即相关为
零; ➢ 两次测量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对于一个团体来说,实得分数、真分数和测量误差之间有如 下关系:
SX 2 =S T2+SE2
2. 假设用A、B两型创造力复本测验对初中一年 级10个学生施测。结果如表所示,X1 ,X2 分别代表A、 B两型测验。求该测验的复本信度。

被试
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X1 20 19 19 18 17 16 14 13 12 10 X2 20 20 18 16 15 17 12 11 13 9
二、复本信度
(一)定义与计算 (二)误差来源 (三)等值测验应符合的条件 (四)注意事项 (五)使用复本信度的局限
三、分半信度
(一)定义及计算 (二)分半的方法 (三)校正公式
四同质性信度
(一)定义 (二)计算
五、评分者信度 六、几种信度估计方法的比较
continue
一、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
3.卢伦公式:
rxx=1- (Sd2/Sx2) 其中,Sd2表示两半测验分数之差的变异数,Sx2表示 整个测验分数的变异数。
四、同质性信度
(一)同质性的含义
所谓同质性指的是测验内部题目的一致性。 即测 验里各题得分为正相关(测验里各题得分相关为零叫 异质)。 题目内部的一致性主要受两方面变异的影响:
(一)定义与计算
1. 定义 根据一组被试在两个平行(等值)测验上的得分计算
相关系数。
测验复份A 最短时距 测验复份B 因为它反映的是两个测验之间的等值程度,故又称等 值系数。
2. 计算方法
rxx =
∑ XAXB- ∑XA ∑XB/N NSASB
式中,XA 、XB为同一被试在两个测验复份A、B上的分数,XA 、XB为A、B 两型测验的平均分数,SA 、SB为A、B两型测验的标准差,N为被试人数。
容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前后两次施测间隔的 长短必须适度; 第一次尝试所发现的错误也可能导致 第二次反应的变化而增加误差变异。
(五)注意事项
1.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要适当。最适宜的时距随 测验目的、性质及被试特点而异;
2.此方法适用于速度测验或人格测验,不适于难 度测验;
3.注意提高被试的积极性。
二、复本信度(等值系数)
(一)定义与计算
1.定义 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受试者,前后施测两次, 再根据受试者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重 测信度。
即 测验 时距(几分-几年) 再测验
此种信度能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测 验分数的稳定程度,故又称稳定性系数。
2.计算方法
计算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的变式: ∑ X1X2- ∑X1 ∑X2 /N
1. 各份测验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性; 2. 各份测验具有相同的内容和形式; 3. 各份测验的题目不应有重复的地方; 4. 各份测验题目数量相等,并且有大体相等的难度、 区分度; 5. 分数分布(平均数和标准差)大致相等。
(四)注意事项
1. 两个测验必须在项目的内容、形式、数量、难 易、时限、指导语等方面相同或相似;
六、几种信度估计方法的总结比较
信度的估计方法与测验复本的数目以及施测次数的关系
所需要的施 测次数


所需复本的数目


分半信度 同质性信度 评分者信度
复本信度 (连续施测)
重测信度
复本信度 (间隔施测)
各种信度系数相应的误差来源
信度系数的类型
变异数的来源
重测信度 复本信度(连续施测) 复本信度(间隔施测) 分半信度 同质性信度 评分者信度
第四讲 信度
导学
信度是评价测验优劣的重要指标,了解信度的相 关知识是编制优质高效测验的前提。通过本章的学习 我们可解决三个问题:
一、明确信度的理论定义及操作定义;(难点) 二、掌握几种常模参照测验的信度估计方法; (重点) 三、了解影响信度的因素,在信度估计时尽量避 免由此造成的误差。
内容细目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4.1)
即实得分数的变异数等于真分数的变异数加上误差变异数。
(推导公式)
SX 2
=
S
2 T+E
= S T2+SE2 + 2r TES TSE
=S T2+SE2
公式(5.2) 只涉及随机误差的变异,系统误差的变异包 含在真分数的变异中,即
ST 2=S V2+SI2
(4.2)
式中S V2是与测量目的有关的(有效的)变异数,SI2 是与测量目的无关但却是稳定的变异数。
信度系数要达到多高才可以接受呢?
一般能力与学绩测验的信度系数在0.90 以上; 人格测验的信度系数通常在0.80 以上。 当rxx <0.70 时,不能用测验对个人作评价,也不能在团体间作比 较;当 rxx ≥0.70时,可用于团体间比较; 当rxx ≥ 0.85 时,可用于鉴别个人。
第二节 信度的估计方法
可得公式:SX 2= S V2+SI2+SE2
(4.3)
Sx2
SV2
SI2
SE2
ST2
这就是说,一组测验分数之间的变异性是由与测量目 的有关的变异数、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和测 量误差变异数所决定的。
第一节 信度的理论
一、信度的定义 二、信度系数
continue
一、信度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